伤寒与副伤寒 typhoid and paratyphoid fever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黄玉仙
伤寒与副伤寒 ( typhoid and paratyphoid fever )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黄玉仙
概述 伤寒和副伤寒(甲、乙、丙)沙门茵→急性肠道 传染病(乙类传染病) 临床特征:持续发热、相对缓脉、全身中毒症 状、玫瑰疹、肝脾肿大、白细胞减少;主要并发 症有肠出血、肠穿孔 两者流行病学、发病杋制、病理解剖、临床表现 诊断、治疗和预防基本上相同
一、概述 • 伤寒和副伤寒(甲、乙、丙)沙门菌→急性肠道 传染病(乙类传染病) • 临床特征:持续发热、相对缓脉、全身中毒症 状、玫瑰疹、肝脾肿大、白细胞减少;主要并发 • 两者流行病学、发病机制、病理解剖、临床表现 诊断、治疗和预防基本上相同 、治疗和预防基本上相同 状、玫瑰疹、肝脾肿大、白细胞减少;主要并发 症有肠出血、肠穿孔
、病原学 伤寒杆茵为沙门茵属D群,G染色,杆状,长1 3.50μ,宽0.5~0.80μ,有鞭毛,胆汁培养易生长。 生活力强,水2-3周,粪便1-2月,耐低温 令释放内毒素致病 茵体抗原“0”,鞭毛抗原“H”,可刺激机体产生相应 体,有助于诊断;表面抗原“v”,有助于发现带菌
伤寒杆菌为沙门菌属D群,G-染色,杆状,长1~ 3.5υµ,宽0.5~0.8 υµ,有鞭毛,胆汁培养易生长。 生活力强,水2-3周,粪便1-2月,耐低温. 释放内毒素致病 二、病原学 菌体抗原“O”,鞭毛抗原“H”,可刺激机体产生相应抗 体,有助于诊断;表面抗原“Vi”,有助于发现带菌者 释放内毒素致病
Copyright e 2001 Dennis Kunkel Microscopy, Inc. Dennis Kunk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