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建立健全农村公路养护机构。各县(市)区要履行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的主体责任,落实县、 乡(镇)、建制村农村公路养护工作机构和人员,努力做到所有乡镇设置专门的农村公路管理养护 机构,每个乡镇配置2-3名专兼职人员。同时,鼓励从事公路养护的事业单位和社会力量组建实 体化的养护企业和应急保障队伍,参与养护市场竞争 (七)提高交通运输效率 30.积极推行新的出行模式和生产流通方式,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推进交通运输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提高网络化水平和运行效率,大力发展多式联运,发挥好综合交通运输组 合效率,降低运输成本 四、组织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 市政府要定期召开综合交通建设项目会办会,发改、国土、环保、规划、住建、交运、水务、 林业、金融、财政等市级有关部门,市交投公司、市轨道公司、市公交集团等有关平台公司参加, 建立市级联席会议制度,定期会商会办综合交通建设重要事项、解决重要问题并进行跟踪分析、 督促检査。各县(市)区政府、开发(度假)园区管委会和市级有关部门要牢固树立大局意识 把综合交通建设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既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又相互协调、密切配合,形成推 动综合交通建设的强大合力 (二)强化项目前期 把前期工作做扎实,加快推进综合交通项目前期工作,做好综合交通建设项目储备。积极争 取更多项目纳入国家、省级规划,为争取上级资金做好准备。按照昆明市综合交通5年大会战重 点交通项目前期工作领导小组职责分工,重点项目安排专人负责、专人盯办、专人跟办、专人推 办,实行目标任务倒逼责任制,以项目下达的开工时间为基准,倒排前期工作时间表,严格按照 办理程序按期完成可研和支撑性要件、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招投标等各个环节的工作,确保 项目按计划开工建设。 (三)做好征地拆迁 各县(市)区政府、开发(度假)园区管委会要切实担负起征地拆迁工作主体责任,与建设 单位密切配合,做深做细征地拆迁前期工作,从源头上减少土地占用和拆迁量。实行“一把手” 负责制,做到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管,要实行现场办公,建立上下联动、衔接顺畅的 协调机制,按照项目建设进度按时按量完成征地拆迁任务。要坚持依法依规、合理补偿原则 入细致地做好群众工作,在征地拆迁一线解决问题、化解矛盾,切实保护好征地拆迁群众的合法 权益 (四)加强督导检查 成立市级综合交通建设工作督导组,实现经常性督査,把促前期、促进度、促质量、促安全 作为督査重点,发挥优势,加强业务指导和督促检査,及时跟踪问效,积极推进综合交通建设。 把综合交通建设工作纳入年度综合考核内容。对完成工作较好的给予表彰;对工作不力、措施不 实,未能按期完成工作任务的,要限期整改:;对整改不到位的,按程序问责
6 29.建立健全农村公路养护机构。各县(市)区要履行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的主体责任,落实县、 乡(镇)、建制村农村公路养护工作机构和人员,努力做到所有乡镇设置专门的农村公路管理养护 机构,每个乡镇配置 2—3 名专兼职人员。同时,鼓励从事公路养护的事业单位和社会力量组建实 体化的养护企业和应急保障队伍,参与养护市场竞争。 (七)提高交通运输效率 30.积极推行新的出行模式和生产流通方式,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推进交通运输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提高网络化水平和运行效率,大力发展多式联运,发挥好综合交通运输组 合效率,降低运输成本。 四、组织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 市政府要定期召开综合交通建设项目会办会,发改、国土、环保、规划、住建、交运、水务、 林业、金融、财政等市级有关部门,市交投公司、市轨道公司、市公交集团等有关平台公司参加, 建立市级联席会议制度,定期会商会办综合交通建设重要事项、解决重要问题并进行跟踪分析、 督促检查。各县(市)区政府、开发(度假)园区管委会和市级有关部门要牢固树立大局意识, 把综合交通建设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既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又相互协调、密切配合,形成推 动综合交通建设的强大合力。 (二)强化项目前期 把前期工作做扎实,加快推进综合交通项目前期工作,做好综合交通建设项目储备。积极争 取更多项目纳入国家、省级规划,为争取上级资金做好准备。按照昆明市综合交通 5 年大会战重 点交通项目前期工作领导小组职责分工,重点项目安排专人负责、专人盯办、专人跟办、专人推 办,实行目标任务倒逼责任制,以项目下达的开工时间为基准,倒排前期工作时间表,严格按照 办理程序按期完成可研和支撑性要件、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招投标等各个环节的工作,确保 项目按计划开工建设。 (三)做好征地拆迁 各县(市)区政府、开发(度假)园区管委会要切实担负起征地拆迁工作主体责任,与建设 单位密切配合,做深做细征地拆迁前期工作,从源头上减少土地占用和拆迁量。实行“一把手” 负责制,做到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管,要实行现场办公,建立上下联动、衔接顺畅的 协调机制,按照项目建设进度按时按量完成征地拆迁任务。要坚持依法依规、合理补偿原则,深 入细致地做好群众工作,在征地拆迁一线解决问题、化解矛盾,切实保护好征地拆迁群众的合法 权益。 (四)加强督导检查 成立市级综合交通建设工作督导组,实现经常性督查,把促前期、促进度、促质量、促安全 作为督查重点,发挥优势,加强业务指导和督促检查,及时跟踪问效,积极推进综合交通建设。 把综合交通建设工作纳入年度综合考核内容。对完成工作较好的给予表彰;对工作不力、措施不 实,未能按期完成工作任务的,要限期整改;对整改不到位的,按程序问责
中共昆明市委昆明市人民政府 关于推进五大基础设施网络建设 五年大会战的实施意见 (2016年4月29日) 昆发(2016)9号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开展全省五大基础 设施网络建设五年大会战的重要部署,主动服务和融入“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建设等国家发展 战略,全面推进路网、航空网、能源网、水网、互联网五大基础设施网络建设,有力支撑昆明经 济社会跨越式发展,为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建设基础,提出如下意见 、重大意义 昆明是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两大国家发展战 略的交汇点、滇中城市经济圈的核心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排头兵和火车头。加快建设以“五 网”为重点的基础设施,是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讲话精神的重要举措,是立足全省、 全国发展大局,构筑战略通道、搭建合作平台、促进互利共赢的责任担当,更是着眼昆明实际 顺应发展趋势、夯实基础支撑、补齐发展短板的现实需要。加快以“五网”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 设,为昆明进一步融入全国发展格局,充分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在更大空间和更广领域加 快发展创造条件,对昆明构建国家级综合枢纽,服务西南,面向全国,建设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 具有十分重大意义。 、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以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 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贯彻落实省委九届九次、十次、十一次、十二次全会和市委十届七 次、八次全会精神,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主动服务和融入“一带 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等国家发展战略,围绕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总体要求,强化昆明区 域性国际中心城市功能,着力破解资金筹措、用地保障、审批繁杂、管理不畅四大难题,加快构 建布局合理、功能完善、互联互通、安全高效、保障有力的五大基础设施网络,将昆明建设成为 全国性和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为在全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 础。 (二)基本原则 坚持规划引领,加强统筹协调。充分发挥规划引领作用,强化交通、能源、水利、互联网专 项规划融合衔接,实现“多规合一”,统筹布局五大基础设施项目,有序推进项目建设,发挥基础 设施功能,实现提质增效 坚持突出重点,破解瓶颈制约。以综合交通建设为重点,协调统筹能源保障网、水网、互联 网建设,把“五网”基础设施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提高基础设施可持续发展能
7 中共昆明市委 昆明市人民政府 关于推进五大基础设施网络建设 五年大会战的实施意见 (2016 年 4 月 29 日) 昆发〔2016〕9 号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开展全省五大基础 设施网络建设五年大会战的重要部署,主动服务和融入“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建设等国家发展 战略,全面推进路网、航空网、能源网、水网、互联网五大基础设施网络建设,有力支撑昆明经 济社会跨越式发展,为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建设基础,提出如下意见。 一、重大意义 昆明是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两大国家发展战 略的交汇点、滇中城市经济圈的核心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排头兵和火车头。加快建设以“五 网”为重点的基础设施,是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讲话精神的重要举措,是立足全省、 全国发展大局,构筑战略通道、搭建合作平台、促进互利共赢的责任担当,更是着眼昆明实际、 顺应发展趋势、夯实基础支撑、补齐发展短板的现实需要。加快以“五网”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 设,为昆明进一步融入全国发展格局,充分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在更大空间和更广领域加 快发展创造条件,对昆明构建国家级综合枢纽,服务西南,面向全国,建设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 具有十分重大意义。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以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 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贯彻落实省委九届九次、十次、十一次、十二次全会和市委十届七 次、八次全会精神,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主动服务和融入“一带 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等国家发展战略,围绕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总体要求,强化昆明区 域性国际中心城市功能,着力破解资金筹措、用地保障、审批繁杂、管理不畅四大难题,加快构 建布局合理、功能完善、互联互通、安全高效、保障有力的五大基础设施网络,将昆明建设成为 全国性和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为在全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 础。 (二)基本原则 坚持规划引领,加强统筹协调。充分发挥规划引领作用,强化交通、能源、水利、互联网专 项规划融合衔接,实现“多规合一”,统筹布局五大基础设施项目,有序推进项目建设,发挥基础 设施功能,实现提质增效。 坚持突出重点,破解瓶颈制约。以综合交通建设为重点,协调统筹能源保障网、水网、互联 网建设,把“五网”基础设施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提高基础设施可持续发展能
力,为经济发展积蓄能量、增添后劲 坚持深化改革,完善体制机制。深化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改革,建立政府与市场合理分工的 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拓宽社会资本投资渠道,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参与投资、建设和运营“五 网”基础设施项目。创新基础设施投资项目的运营管理方式,形成权责明确、制约有效、管理专 业的市场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坚持民生优先,提升服务水平。优先加强公共交通、供水排水、能源通信等与民生密切相关 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基础设施的系统化建设和信息化管理,保障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 的有效供给,满足居民基本生活需求 坚持绿色建设,实现和谐发展。在“五网”基础设施规划建设运营过程中,全面落实集约 智能、低碳、环保的要求,坚持建设与保护并重,生态与生产相宜,资源与节约并举,全面推进 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城市建设步伐,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建设目标 “十三五”期间,全市共实施路网、航空网、能源保障网、水网、互联网五大基础设施网络 项目317项,总投资10276亿元,“十三五”期间计划完成投资6402亿元,其中,续建项目71 项,总投资3421亿元,“十三五”计划投资1778亿元;新建项目239项,总投资6439亿元,“十 三五”计划投资4625亿元;开展前期项目7项,总投资416亿元。 路网。交通运输通道主骨架基本形成,建成“198556”高速公路主骨架网和干线公路网,昆 明成为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全市公路里程达2万公里,高速公路里程达到1000公里以上,二级 及以上干线公路达到3000公里以上,实现县县通高速。城市道路年均增长100公里以上,城市路 网总规模达2000公里以上。形成以昆明为中心联系曲靖、玉溪、楚雄、红河的城际铁路网络。城 市轨道交通里程达236公里。内河航道里程达到413公里 航空网。构建昆明长水国家门户枢纽机场,力争开通始发航线340条以上,年旅客吞吐量达 67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达57万吨,航空运输网络更加完善 能源保障网。能源供应保障体系更加健全,全市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650万千瓦,供电可靠 率(含农村地区)达到99.85%,天然气供给量达到12.8亿立方米/年,城镇居民燃气气化率中心 城达到90%以上,市域达到60%左右,形成布局合理,安全可靠的输配电网络和地下电力管廊 水网。城乡水利保障体系基本建成,全市新增兴利库容1.73亿立方米,增加供水量2.5亿立 方米,农村饮水安全达标率达100%。全市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90%,再生水利用率达到25% 互联网。信息通信网络保障能力明显提升,固定宽带家庭普及率达80%,4G网络100%覆盖, 昆明市域高清电视数字化覆盖率达100%。 到2020年,昆明市“五网”基础设施承载能力显著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制约有效 缓解,对昆明实现跨越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融入和服务国家战略的支撑作用明显増强,基 本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备、互联互通、高效安全、保障有力的五大基础设施网络体系 、主要任务 (四)建设内畅外通的路网。着力推进省“八出省、五出境”的铁路网中昆明境内段的建设, 构筑以“铁路干线十城际铁路十都市快线”为主,层次分明、功能完善的铁路交通网络,全面建 成轨道交通1~6号线和9号线工程,主城区轨道交通网络结构基本形成,全面开工7、8号线 东延线和西延线工程。加快构建“198556”高速公路主骨架网和干线公路网,继续完善昆明连接 内地的大通道,重点建设国家高速公路网昆明境内未建路段的绕城、过境公路、互通立交系统, 实现与周边城市群和省际间快速高效的互联互通:根据城市发展的需求,加快城市拥堵路段改造 提升,强化城市道路系统内外部路网衔接,重点建设快速岀城通道、高架联络线、互通立交等具 有疏导作用的项目:启动和实施自然村公路、乡道改造、乡村联络线建设,推进农村公路危桥
8 力,为经济发展积蓄能量、增添后劲。 坚持深化改革,完善体制机制。深化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改革,建立政府与市场合理分工的 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拓宽社会资本投资渠道,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参与投资、建设和运营“五 网”基础设施项目。创新基础设施投资项目的运营管理方式,形成权责明确、制约有效、管理专 业的市场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坚持民生优先,提升服务水平。优先加强公共交通、供水排水、能源通信等与民生密切相关 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基础设施的系统化建设和信息化管理,保障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 的有效供给,满足居民基本生活需求。 坚持绿色建设,实现和谐发展。在“五网”基础设施规划建设运营过程中,全面落实集约、 智能、低碳、环保的要求,坚持建设与保护并重,生态与生产相宜,资源与节约并举,全面推进 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城市建设步伐,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建设目标 “十三五”期间,全市共实施路网、航空网、能源保障网、水网、互联网五大基础设施网络 项目 317 项,总投资 10276 亿元,“十三五”期间计划完成投资 6402 亿元,其中,续建项目 71 项,总投资 3421 亿元,“十三五”计划投资 1778 亿元;新建项目 239 项,总投资 6439 亿元,“十 三五”计划投资 4625 亿元;开展前期项目 7 项,总投资 416 亿元。 路网。交通运输通道主骨架基本形成,建成“198556”高速公路主骨架网和干线公路网,昆 明成为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全市公路里程达 2 万公里,高速公路里程达到 1000 公里以上,二级 及以上干线公路达到 3000 公里以上,实现县县通高速。城市道路年均增长 100 公里以上,城市路 网总规模达 2000 公里以上。形成以昆明为中心联系曲靖、玉溪、楚雄、红河的城际铁路网络。城 市轨道交通里程达 236 公里。内河航道里程达到 413 公里。 航空网。构建昆明长水国家门户枢纽机场,力争开通始发航线 340 条以上,年旅客吞吐量达 6700 万人次,货邮吞吐量达 57 万吨,航空运输网络更加完善。 能源保障网。能源供应保障体系更加健全,全市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 650 万千瓦,供电可靠 率(含农村地区)达到 99.85%,天然气供给量达到 12. 8 亿立方米/年,城镇居民燃气气化率中心 城达到 90%以上,市域达到 60%左右,形成布局合理,安全可靠的输配电网络和地下电力管廊。 水网。城乡水利保障体系基本建成,全市新增兴利库容 1.73 亿立方米,增加供水量 2.5 亿立 方米,农村饮水安全达标率达 100%。全市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 90%,再生水利用率达到 25%。 互联网。信息通信网络保障能力明显提升,固定宽带家庭普及率达 80%,4G 网络 100%覆盖, 昆明市域高清电视数字化覆盖率达 100%。 到 2020 年,昆明市“五网”基础设施承载能力显著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制约有效 缓解,对昆明实现跨越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融入和服务国家战略的支撑作用明显增强,基 本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备、互联互通、高效安全、保障有力的五大基础设施网络体系。 三、主要任务 (四)建设内畅外通的路网。着力推进省“八出省、五出境”的铁路网中昆明境内段的建设, 构筑以“铁路干线+城际铁路+都市快线”为主,层次分明、功能完善的铁路交通网络,全面建 成轨道交通 1~6 号线和 9 号线工程,主城区轨道交通网络结构基本形成,全面开工 7、8 号线, 东延线和西延线工程。加快构建 “198556”高速公路主骨架网和干线公路网,继续完善昆明连接 内地的大通道,重点建设国家高速公路网昆明境内未建路段的绕城、过境公路、互通立交系统, 实现与周边城市群和省际间快速高效的互联互通;根据城市发展的需求,加快城市拥堵路段改造 提升,强化城市道路系统内外部路网衔接,重点建设快速出城通道、高架联络线、互通立交等具 有疏导作用的项目;启动和实施自然村公路、乡道改造、乡村联络线建设,推进农村公路危桥
安保设施改造,完善农村公路网络化。全面推进水运交通建设,重点实施航道疏浚整治、港口码 头建设和支持保障系统。加快客货运站场的建设和智能交通平台搭建,完善各种交通方式的融合 和衔接,把昆明打造成快速、便捷、高效的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重点实施路网项目167项,总 投资8056亿元,其中,续建项目44项,总投资3277亿元;新开工项目117项,总投资4379亿 元;前期项目6项,总投资401亿元。“十三五”计划完成投资4600亿元 (五)建设网络完善的门户枢纽机场。加快长水机场综合交通体系建设,完善机场周边配套 设施,启动长水机场第二航站楼建设。加快建设昆明综合保税区,提高通关便捷化。完善航空网 络布局,构建国际、国内以及省内三张航线网。加快打造临空经济产业,提升服务水平和管理品 质。实施重点项目7项,总投资212亿元,其中,续建项目2项,总投资22亿元;新建项目4 项,总投资175亿元:前期项目1项,总投资15亿元。“十三五”计划完成投资142亿元 (六)建设绿色环保的能源保障网。合理发展和提高火电和水电项目供电保障能力,中心城 区内加大清洁能源逐步替代传统能源力度,满足昆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适度提高城市配电网建 设标准,主城核心区和风景名胜区要逐步实施电缆入地,增强配电网防灾减灾和综合保障能力, 形成布局更加合理、技术应用更先进、电力输送更安全可靠和经济可行的输配电网络。完善成品 油和天然气管网等配套设施建设,实现昆明输油、输气两大管道服务功能网络化:大力发展工业、 商业和城镇居民用气。全面推进新能源汽车和清洁能源汽车的使用,合理布局充电站和加气站。 重点实施新建项目20项,总投资1175亿元,“十三五”计划投资1099亿元。 (七)建设安全可靠的水网。坚持“量水发展、以水定城”,以水资源和水利工程的可持续利 用,保障城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加快推进滇中引水及配套工程、重点水源和灌区工程 建设,缓解用水需求矛盾,统筹规划和改造城区排水管网,加快抗旱救灾应急水源建设,提高防 范旱涝灾害的能力。完善城乡供水水源和管网建设,确保城乡用水安全。以滇池流域为主,完善 污水收集处理设施,全面加快推进三峡库区及其上游流域和珠江流域昆明境内段水污染防治。推 进节水型城市建设,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构建符合昆明实际安全高效的水资源保障体系 实施重点项目92项,总投资599亿元,其中,续建项目23项,总投资75亿元;新开工项目69 项,总投资525亿元。“十三五”计划完成投资332亿元 (八)建设共享高效的互联网。加快互联网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整合,提高互联网协同发展和 有效应用水平,提升互联网服务能力和质量。建成覆盖城乡、高速畅通、接入便捷的互联网基础 设施,形成应用基础设施集约高效,服务支撑平台统一便捷,安全保障体系稳定可靠,互联网发 展水平接近国家平均水平的新昆明。建成“泛在、融合、高速、安全”新一代网络和宽带移动无 线网络,建成昆明国际国内信息辐射中心,实现公共基础数据资源的整合共享,加快物联网统筹 发展,网络信息安全保障能力进一步提高。实施重点项目31项,总投资234亿元,其中,续建项 目2项,总投资48亿元;新开工项目29项,总投资186亿元。“十三五”计划完成投资230亿元。 四、保障措施 (九)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组织机构。成立以市长为组长,各分管副市长和滇中新区管委会分管副主任为副组长, 发改、交运、工信、水务、住建、财政、规划、国土、环保、林业、金融、安监等部门,滇中新 区管委会有关部门、各县(市)区政府、开发(度假)园区管委会,昆明铁路局,昆明供电局、 互联网运营商及市级平台公司主要领导为成员的五大基础设施网络建设领导小组 明确责任分工。市发改部门结合规划,分年度提出重点实施计划,明确目标任务和实施主体 细化责任分工。市交运、水务、工信、住建部门根据年度计划,发挥行业主管部门的指导作用, 牵头组织和推进项目建设。市财政部门统筹好五大基础设施网络建设资金。市金融办研究提岀支 持五大基础设施网络建设投融资的具体措施。市规划、国土、环保、林业等部门按照职能职责
9 安保设施改造,完善农村公路网络化。全面推进水运交通建设,重点实施航道疏浚整治、港口码 头建设和支持保障系统。加快客货运站场的建设和智能交通平台搭建,完善各种交通方式的融合 和衔接,把昆明打造成快速、便捷、高效的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重点实施路网项目 167 项,总 投资 8056 亿元,其中,续建项目 44 项,总投资 3277 亿元;新开工项目 117 项,总投资 4379 亿 元;前期项目 6 项,总投资 401 亿元。“十三五”计划完成投资 4600 亿元。 (五)建设网络完善的门户枢纽机场。加快长水机场综合交通体系建设,完善机场周边配套 设施,启动长水机场第二航站楼建设。加快建设昆明综合保税区,提高通关便捷化。完善航空网 络布局,构建国际、国内以及省内三张航线网。加快打造临空经济产业,提升服务水平和管理品 质。实施重点项目 7 项,总投资 212 亿元,其中,续建项目 2 项,总投资 22 亿元;新建项目 4 项,总投资 175 亿元;前期项目 1 项,总投资 15 亿元。“十三五”计划完成投资 142 亿元。 (六)建设绿色环保的能源保障网。合理发展和提高火电和水电项目供电保障能力,中心城 区内加大清洁能源逐步替代传统能源力度,满足昆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适度提高城市配电网建 设标准,主城核心区和风景名胜区要逐步实施电缆入地,增强配电网防灾减灾和综合保障能力, 形成布局更加合理、技术应用更先进、电力输送更安全可靠和经济可行的输配电网络。完善成品 油和天然气管网等配套设施建设,实现昆明输油、输气两大管道服务功能网络化;大力发展工业、 商业和城镇居民用气。全面推进新能源汽车和清洁能源汽车的使用,合理布局充电站和加气站。 重点实施新建项目 20 项,总投资 1175 亿元,“十三五”计划投资 1099 亿元。 (七)建设安全可靠的水网。坚持“量水发展、以水定城”,以水资源和水利工程的可持续利 用,保障城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加快推进滇中引水及配套工程、重点水源和灌区工程 建设,缓解用水需求矛盾,统筹规划和改造城区排水管网,加快抗旱救灾应急水源建设,提高防 范旱涝灾害的能力。完善城乡供水水源和管网建设,确保城乡用水安全。以滇池流域为主,完善 污水收集处理设施,全面加快推进三峡库区及其上游流域和珠江流域昆明境内段水污染防治。推 进节水型城市建设,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构建符合昆明实际安全高效的水资源保障体系。 实施重点项目 92 项,总投资 599 亿元,其中,续建项目 23 项,总投资 75 亿元;新开工项目 69 项,总投资 525 亿元。“十三五”计划完成投资 332 亿元。 (八)建设共享高效的互联网。加快互联网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整合,提高互联网协同发展和 有效应用水平,提升互联网服务能力和质量。建成覆盖城乡、高速畅通、接入便捷的互联网基础 设施,形成应用基础设施集约高效,服务支撑平台统一便捷,安全保障体系稳定可靠,互联网发 展水平接近国家平均水平的新昆明。建成“泛在、融合、高速、安全”新一代网络和宽带移动无 线网络,建成昆明国际国内信息辐射中心,实现公共基础数据资源的整合共享,加快物联网统筹 发展,网络信息安全保障能力进一步提高。实施重点项目 31 项,总投资 234 亿元,其中,续建项 目 2 项,总投资 48 亿元;新开工项目 29 项,总投资 186 亿元。“十三五”计划完成投资 230 亿元。 四、保障措施 (九)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组织机构。成立以市长为组长,各分管副市长和滇中新区管委会分管副主任为副组长, 发改、交运、工信、水务、住建、财政、规划、国土、环保、林业、金融、安监等部门,滇中新 区管委会有关部门、各县(市)区政府、开发(度假)园区管委会,昆明铁路局,昆明供电局、 互联网运营商及市级平台公司主要领导为成员的五大基础设施网络建设领导小组。 明确责任分工。市发改部门结合规划,分年度提出重点实施计划,明确目标任务和实施主体, 细化责任分工。市交运、水务、工信、住建部门根据年度计划,发挥行业主管部门的指导作用, 牵头组织和推进项目建设。市财政部门统筹好五大基础设施网络建设资金。市金融办研究提出支 持五大基础设施网络建设投融资的具体措施。市规划、国土、环保、林业等部门按照职能职责
做好项目规划控制、项目选址、用地保障、环境评价、林地占用等方面的服务和审批工作。各县 (市)区政府、开发(度假)园区管委会和市级平台公司,按照市委、市政府明确的任务,履行 好建设项目的主体责任,积极筹措资金,特别是地方政府要抓好项目征地拆迁,统筹综合协调 积极主动作为,全力推进五大基础设施网络项目建设。 (十)完善项目管理 规划引领项目。强化规划的科学性和权威性,确保规划有效实施,促进昆明市“五网”基础 设施协调发展。严格按照规划审批项目,坚持以规划定项目,以项目落实规划,切实强化规划的 统筹和引领作用,有效促进基础设施建设的协调发展。五大基础设施网络建设规划所列项目,必 须对应纳入市级“十三五”各行业专项规划和年度实施计划,发改、交运、水务、住建、工信等 部门向上争取,将项目纳入国家和省各专项规划和年度建设计划,规划部门将“五网”基础设施 规划纳入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专项规划,提前进行规划管控,属地政府和国土部门结合“多规 合一”及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工作,统筹安排部署,将项目优先纳入各级土地利用总体规 划 推进前期工作。市发改、交运、水务、住建、工信等部门,要以“五网”建设规划和行业专 项规划作为依据,坚持“以规划带项目、以项目抓前期、以前期促开工”的基本工作方法,合理 有序安排项目建设,抓紧启动项目前期工作,做好项目储备,力争每年储备一批,每年竣工一批, 每年新开一批,确保规划目标的实现 简化审批流程。市发改、交运、水务、住建、工信、规划、环保、国土、林业等相关部门加 强沟通,上下协调、左右联动,简化和明确项目建设的审批流程,减少项目审批环节,开辟绿色 通道,实现同步申报、并联审批,加快办理审批速度,加速项目落地。 建立联系机制。市级各行业主管部门,与国家和省对口部门沟通协调,根据审批权限,积极 主动与上级部门汇报衔接,争取上级部门对“五网”基础设施项目各项保障要素的支持;涉及跨 州市建设的项目,建立联席机制,加强州市部门间联动,根据项目推进情况,召开联系会议,形 成合力,共同推进“五网”项目建设。 专题研究会办。实施项目集中会办制和现场办公制,实行“周协调、月调度、季通报、年总 评”的工作机制。各行业主管部门按照职能职责,定期或不定期的根据项目推进情况召开专题会 议,解决项目推进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特别是规划、国土、环保、林业等部门要提前介入项目前 期工作,摸清摸实项目情况,尽早发现项目审批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十一)科学筹措资金 争取上级支持。市级有关部门积极向国家和省有关部门衔接汇报,争取中央预算内、国家各 类专项资金、国家发行的专项建设基金和省重大项目基金等资金支持项目建设。争取长期、大额 优质政策性金融资源,鼓励发行企业债券、公司债券,支持五大基础设施网络重点项目通过债券 市场筹措资金, 加大财政投入。将五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投资纳入到市级、县(市)区财政预算。从2016 年起,市级每年安排25亿元以综合交通为主的专项资金。加大五大基础设施网络建设项目前期工 作经费投入和提高贷款贴息补助比例。推进政府购买服务,放宽特许经营制度,完善财政转移支 付制度。 纳社会参与。通过财政资金的导向作用,设立昆明市合作发展基金,优先安排五网基础设 施项目进入基金盘子,有效拉动投资。发挥好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融资的作用,积极与金融、保 险机构联系对接,充分利用金融机构和社会资本、民间资金对项目的支持。加快推广运用PPP模 式,推动投融资机制创新,采用独资、合资、合作、股份制等多种方式,进行建设资金的筹措 开展工程建设、经营和管理 10
10 做好项目规划控制、项目选址、用地保障、环境评价、林地占用等方面的服务和审批工作。各县 (市)区政府、开发(度假)园区管委会和市级平台公司,按照市委、市政府明确的任务,履行 好建设项目的主体责任,积极筹措资金,特别是地方政府要抓好项目征地拆迁,统筹综合协调, 积极主动作为,全力推进五大基础设施网络项目建设。 (十)完善项目管理 规划引领项目。强化规划的科学性和权威性,确保规划有效实施,促进昆明市“五网”基础 设施协调发展。严格按照规划审批项目,坚持以规划定项目,以项目落实规划,切实强化规划的 统筹和引领作用,有效促进基础设施建设的协调发展。五大基础设施网络建设规划所列项目,必 须对应纳入市级“十三五”各行业专项规划和年度实施计划,发改、交运、水务、住建、工信等 部门向上争取,将项目纳入国家和省各专项规划和年度建设计划,规划部门将“五网”基础设施 规划纳入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专项规划,提前进行规划管控,属地政府和国土部门结合“多规 合一”及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工作,统筹安排部署,将项目优先纳入各级土地利用总体规 划。 推进前期工作。市发改、交运、水务、住建、工信等部门,要以“五网”建设规划和行业专 项规划作为依据,坚持“以规划带项目、以项目抓前期、以前期促开工”的基本工作方法,合理 有序安排项目建设,抓紧启动项目前期工作,做好项目储备,力争每年储备一批,每年竣工一批, 每年新开一批,确保规划目标的实现。 简化审批流程。市发改、交运、水务、住建、工信、规划、环保、国土、林业等相关部门加 强沟通,上下协调、左右联动,简化和明确项目建设的审批流程,减少项目审批环节,开辟绿色 通道,实现同步申报、并联审批,加快办理审批速度,加速项目落地。 建立联系机制。市级各行业主管部门,与国家和省对口部门沟通协调,根据审批权限,积极 主动与上级部门汇报衔接,争取上级部门对“五网”基础设施项目各项保障要素的支持;涉及跨 州市建设的项目,建立联席机制,加强州市部门间联动,根据项目推进情况,召开联系会议,形 成合力,共同推进“五网”项目建设。 专题研究会办。实施项目集中会办制和现场办公制,实行“周协调、月调度、季通报、年总 评”的工作机制。各行业主管部门按照职能职责,定期或不定期的根据项目推进情况召开专题会 议,解决项目推进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特别是规划、国土、环保、林业等部门要提前介入项目前 期工作,摸清摸实项目情况,尽早发现项目审批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十一)科学筹措资金 争取上级支持。市级有关部门积极向国家和省有关部门衔接汇报,争取中央预算内、国家各 类专项资金、国家发行的专项建设基金和省重大项目基金等资金支持项目建设。争取长期、大额 优质政策性金融资源,鼓励发行企业债券、公司债券,支持五大基础设施网络重点项目通过债券 市场筹措资金。 加大财政投入。将五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投资纳入到市级、县(市)区财政预算。从 2016 年起,市级每年安排 25 亿元以综合交通为主的专项资金。加大五大基础设施网络建设项目前期工 作经费投入和提高贷款贴息补助比例。推进政府购买服务,放宽特许经营制度,完善财政转移支 付制度。 吸纳社会参与。通过财政资金的导向作用,设立昆明市合作发展基金,优先安排五网基础设 施项目进入基金盘子,有效拉动投资。发挥好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融资的作用,积极与金融、保 险机构联系对接,充分利用金融机构和社会资本、民间资金对项目的支持。加快推广运用 PPP 模 式,推动投融资机制创新,采用独资、合资、合作、股份制等多种方式,进行建设资金的筹措, 开展工程建设、经营和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