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河南省实验中学高三语文压轴题(二) 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 基础知识(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讪笑 单田芳餐厅用膳 赡养父母 B、瘪 憋闷 翁中捉鳖 蹩痛了脚 C、濒危 殡葬 鬓发苍白 摈而不用 擘 泊位 安徽亳州 薄物细故 2、依次填人下面划横线处的词语、诗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你还记得村头上的那顶石桥吗,那桥栏的条石已经沉入河底,那桥头的石板已经陷 落,涨水时要先水,后上桥,然后才能到达彼岸。每天上学的时候你都痴等在桥头, 等着她像_扑在你的肩上,然后轻轻地把她背上桥去……那是属于你的桥,你那萌动 的青春永远停留在那里。诗人陆游在将就稽山土的时候,还忘不了沈园的那顶石桥, A.渡小鸟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 B.趟蜜蜂香穿客袖梅花在绿蘸寺桥春水生 C.涉蝴蝶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D.踩蜻蜒此身行作稽山土犹吊遗踪一泫然 3、下列各句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大学毕业了,一向勤奋学习的李同学考上了研究生,而讲究吃穿玩的孙同学却不得 不摆上了服装地摊,不过这也算各得其所了 B.在“纪念周恩来诞辰一百周年”的大会期间,著名的画家石坚先生即席作画,他信 笔涂鸦,似有神助,在三勾两画之中,一只展翅高飞的雄鹰便跃然纸上。 C.享有“歌神”盛誉的香港歌手张学友广州演唱会盛况空前,他那极具磁性的歌声如 空谷足音般美妙动听,歌迷如痴如醉,为之疯狂。 这篇小说题材新颖、构思心窍的确给我们许多启发,但未必就有什么值得大家反复 推敲的微言大义。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通过从中央到地方的专项整治,使房地产领域违法违规、钱权交易行为得到有效遏 制,市场秩序明显好转 B.第24届世界大冬会开幕式的文艺演出有“相约冰城”“凝聚中华”“和谐世界”“青 春与未来”四部分组成,既展示了东道主哈尔滨的文化风貌,也展现了世界各国大学生的青 春风采。 C.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做好明年经济工作,对于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推进全 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实现“十一五”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D.一月份统计显示,我国CPⅠ同比涨幅已经连续8个月逐月回落,说明国家扶持农业 生产、增加供给、控制物价过快上涨的宏观调控政策已取得根本性成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每题3分,共9分) 多吃少长肉 阿曼达·斯帕克
育星教育网——中学语文资源站(www.ht88.com)资源,未经授权,禁止用于任何商业目的。 2009 河南省实验中学高三语文压轴题(二) 第Ⅰ卷 选择题(共 30 分) 一、基础知识(每题 3 分,共 12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讪.笑 单.田芳 餐厅用膳. 赡.养父母 B、瘪.三 憋.闷 翁中捉鳖. 蹩.痛了脚 C、濒.危 殡.葬 鬓.发苍白 摈.而不用 D、擘.画 泊.位 安徽亳.州 薄.物细故 2、依次填人下面划横线处的词语、诗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你还记得村头上的那顶石桥吗,那桥栏的条石已经沉入河底,那桥头的石板已经陷 落,涨水时要先 水,后上桥,然后才能到达彼岸。每天上学的时候你都痴等在桥头, 等着她像 扑在你的肩上,然后轻轻地把她背上桥去……那是属于你的桥,你那萌动 的青春永远停留在那里。诗人陆游在将就稽山土的时候,还忘不了沈园的那顶石桥, “ , 。” A.渡 小鸟 城上斜阳画角哀 沈园非复旧池台 B.趟 蜜蜂 香穿客袖梅花在 绿蘸寺桥春水生 C.涉 蝴蝶 伤心桥下春波绿 曾是惊鸿照影来 D.踩 蜻蜒 此身行作稽山土 犹吊遗踪一泫然 3、下列各句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 大学毕业了,一向勤奋学习的李同学考上了研究生,而讲究吃穿玩的孙同学却不得 不摆上了服装地摊,不过这也算各得其所 ....了。 B.在“纪念周恩来诞辰一百周年”的大会期间,著名的画家石坚先生即席作画,他信. 笔涂鸦 ...,似有神助,在三勾两画之中,一只展翅高飞的雄鹰便跃然纸上。 C.享有“歌神”盛誉的香港歌手张学友广州演唱会盛况空前,他那极具磁性的歌声如 空谷足音 ....般美妙动听,歌迷如痴如醉,为之疯狂。。 D.这篇小说题材新颖、构思心窍的确给我们许多启发,但未必就有什么值得大家反复 推敲的微言大义 ....。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通过从中央到地方的专项整治,使房地产领域违法违规、钱权交易行为得到有效遏 制,市场秩序明显好转。 B.第 24 届世界大冬会开幕式的文艺演出有“相约冰城”“凝聚中华”“和谐世界”“青 春与未来”四部分组成,既展示了东道主哈尔滨的文化风貌,也展现了世界各国大学生的青 春风采。 C.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做好明年经济工作,对于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推进全 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实现“十一五”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D.一月份统计显示,我国 CPI 同比涨幅已经连续 8 个月逐月回落,说明国家扶持农业 生产、增加供给、控制物价过快上涨的宏观调控政策已取得根本性成效。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5-7 题。(每题 3 分,共 9 分) 多吃少长肉 阿曼达•斯帕克
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人类进食习惯研究实验室,是世界上最先进的人类进食行为研究 中心之一。这个非同寻常的烹饪帝国的女王是这个大学的营养学家芭芭拉·罗尔斯教授。该 实验室最近研究的课题是热量密度,即一定量的食物中所含的热量,对饱觉和体重控制的影 响。芭芭拉在她的新书《食量测定进餐计划》中称这项研究为“食量测定法”。 罗尔斯发现,饱觉,即吃饱的感觉,是针对某一种食物而言的。也就是说,人们吃饱 一种食物之后,他们还吃得下另一种食物。罗尔斯说,这可以用来解释“为什么人们吃饱饭 后总还有肚子吃甜食”。人类每天的饭量基本上是一样的,然而热量不一样,这个看法现在 已为营养学家所接受,罗尔斯是最先提出这个看法的人之一 然而,她还发现一个明显的矛盾:当食物分量“超大”时,人们吃得更多。她的实验室 给成年人提供四种分量不同的通心面和干酪,吃最大一份的人比吃最小一份的人多吃进去 30%的热量,而受试者中只有不到一半的人发觉饭菜分量不同。同样,罗尔斯用三明治搞了 次实验,让男人和女人吃6英寸、8英寸、10英寸和12英寸等大小不同的三明治。与吃 6英寸三明冶的人相比,吃12英寸三明冶的女人多摄取31%的热量,而男人则多摄取了56% 的热量。饭后问他们有几成饱,不管吃的三明治大小如何,食客们的回答没有多少区别。罗 尔斯说:“至于人们为何作出这样的回答,我不知道,这也是我们正研究的问题。不过,显 然视觉和人的暗示很重要。” 食量测定研究中显而易见的是,体重控制的关键在于“食物的选取,可以使你在吃饱的 同时降低热量的摄取”。感觉吃不饱是多数“节食计划”实施不顺或长久不了的一个原因。 罗尔斯在书中写道:“体重控制中缺少了饱觉这个因素。”有人说让人们少吃就可以扭转美国 肥胖人增多的局面,罗尔斯对这种说法很不赞成。她说:“人们需要多吃热量密度低的食 物,比如水果和蔬菜,这样他们不仅能吃饱而且可以得到足够的热量。”《2005年美国人节 食指南》对这个观点表示赞同。研究表明,鼓励身体超重的家庭多吃水果和蔬菜,这样减肥 的效果比不让他们吃高脂肪和高糖的食物要好得多。罗尔斯说:“看来强调人们能吃什么比 强调他们不应该吃什么更具有可持续性。” 根据食物包装标签,热量密度很容易计算出来。将一份食物的热量除以重量(克)就可以 得出这份食物的热量密度。利用食量测定法控制体重,罗尔斯建议食用热量小于重量(克) 的食物,这样热量密度就会低于1(多数水果、蔬菜和低脂肪奶制品都可以)。热量等于或略 高于重量的食物也可以,热量密度在1和2之间的食物(豆类、鱼、没有脂肪或皮的鸡肉、 土豆、大米等)也行。热量为其重量两倍以上的食物(冰淇淋、牛肉、炸薯条、干酪、炸薯片 脆饼干、曲奇饼、咸肉)则需要控制 在一系列的实验中,罗尔斯还研究了食物多样性对人的饭量的影响。如果一餐四道菜, 学生们的饭量将比一餐一道菜多吃60%。吃四种不同馅的三明冶,护士学校的学生们饭量 将比只吃一种馅的三明冶增加33%。就连食物的样子也会影响人们的饭量:如果供应三种 不同的意大利面食,志愿者的饭量将比只供应一种增加15% (节选自《参考消息》2005年3月20日) 5.对“热量密度”这一概念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食物分量越大,热量密度越高,反之,热量密度越低 B.计算热量密度的方法是用一份食物的热量除重量(克),就可以得出这份食物的热量 密度。 C.热量密度,是一定量的食物中所含的热量,它对饱觉和体重的控制有影响 D.人们在进餐时,热量密度为其重量两倍以上的食物(冰淇淋、牛肉、炸薯条、干酪 炸薯片、脆饼干、曲奇饼、咸肉)需要控制 6.下列说话,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罗尔斯最先提出了现在已为营养学家所接受的一个看法—一人类每天的饭量基本上
育星教育网——中学语文资源站(www.ht88.com)资源,未经授权,禁止用于任何商业目的。 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人类进食习惯研究实验室,是世界上最先进的人类进食行为研究 中心之一。这个非同寻常的烹饪帝国的女王是这个大学的营养学家芭芭拉•罗尔斯教授。该 实验室最近研究的课题是热量密度,即一定量的食物中所含的热量,对饱觉和体重控制的影 响。芭芭拉在她的新书《食量测定进餐计划》中称这项研究为 “食量测定法”。 罗尔斯发现,饱觉,即吃饱的感觉,是针对某一种食物而言的。也就是说,人们吃饱 一种食物之后,他们还吃得下另一种食物。罗尔斯说,这可以用来解释“为什么人们吃饱饭 后总还有肚子吃甜食”。人类每天的饭量基本上是一样的,然而热量不一样,这个看法现在 已为营养学家所接受,罗尔斯是最先提出这个看法的人之一。 然而,她还发现一个明显的矛盾:当食物分量“超大”时,人们吃得更多。她的实验室 给成年人提供四种分量不同的通心面和干酪,吃最大一份的人比吃最小一份的人多吃进去 30%的热量,而受试者中只有不到一半的人发觉饭菜分量不同。同样,罗尔斯用三明治搞了 一次实验,让男人和女人吃 6 英寸、8 英寸、10 英寸和 12 英寸等大小不同的三明治。与吃 6 英寸三明冶的人相比,吃 12 英寸三明冶的女人多摄取 31%的热量,而男人则多摄取了 56% 的热量。饭后问他们有几成饱,不管吃的三明治大小如何,食客们的回答没有多少区别。罗 尔斯说:“至于人们为何作出这样的回答,我不知道,这也是我们正研究的问题。不过,显 然视觉和人的暗示很重要。” 食量测定研究中显而易见的是,体重控制的关键在于“食物的选取,可以使你在吃饱的 同时降低热量的摄取”。感觉吃不饱是多数“节食计划”实施不顺或长久不了的一个原因。 罗尔斯在书中写道:“体重控制中缺少了饱觉这个因素。”有人说让人们少吃就可以扭转美国 肥胖人增多的局面,罗尔斯对这种说法很不赞成。她说: “人们需要多吃热量密度低的食 物,比如水果和蔬菜,这样他们不仅能吃饱而且可以得到足够的热量。”《2005 年美国人节 食指南》对这个观点表示赞同。研究表明,鼓励身体超重的家庭多吃水果和蔬菜,这样减肥 的效果比不让他们吃高脂肪和高糖的食物要好得多。罗尔斯说:“看来强调人们能吃什么比 强调他们不应该吃什么更具有可持续性。” 根据食物包装标签,热量密度很容易计算出来。将一份食物的热量除以重量(克)就可以 得出这份食物的热量密度。利用食量测定法控制体重,罗尔斯建议食用热量小于重量(克) 的食物,这样热量密度就会低于 1(多数水果、蔬菜和低脂肪奶制品都可以)。热量等于或略 高于重量的食物也可以,热量密度在 l 和 2 之间的食物 (豆类、鱼、没有脂肪或皮的鸡肉、 土豆、大米等)也行。热量为其重量两倍以上的食物(冰淇淋、牛肉、炸薯条、干酪、炸薯片、 脆饼干、曲奇饼、咸肉)则需要控制。 在一系列的实验中,罗尔斯还研究了食物多样性对人的饭量的影响。如果一餐四道菜, 学生们的饭量将比一餐一道菜多吃 60%。吃四种不同馅的三明冶,护士学校的学生们饭量 将比只吃一种馅的三明冶增加 33%。就连食物的样子也会影响人们的饭量:如果供应三种 不同的意大利面食,志愿者的饭量将比只供应一种增加 15%。 (节选自《参考消息》2005 年 3 月 20 日) 5. 对“热量密度”这一概念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食物分量越大,热量密度越高,反之,热量密度越低。 B. 计算热量密度的方法是用一份食物的热量除重量(克),就可以得出这份食物的热量 密度。 C. 热量密度,是一定量的食物中所含的热量,它对饱觉和体重的控制有影响。 D. 人们在进餐时,热量密度为其重量两倍以上的食物(冰淇淋、牛肉、炸薯条、干酪、 炸薯片、脆饼干、曲奇饼、咸肉)需要控制。 6.下列说话,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罗尔斯最先提出了现在已为营养学家所接受的一个看法——人类每天的饭量基本上
是一样的,然而热量不一样 B.人们吃饱一种食物之后,他们还吃得下另一种食物,是因为人的饱觉(吃饱的感觉) 是针对某一种食物而言的。 C.罗尔斯不大赞成有人说的让人们少吃就可以扭转美国肥胖人增多的局面这种说法。 D.食物多样性和食物的样子对人的饭量有影响,因此,只要注意了食物多样性和食物 的样子就能少长肉,不会长胖 7.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罗尔斯已经找到了“饭后问他们有几成饱,不管吃的三明治大小如何,食客们的回 答没有多少区别”的原因。 B.根据罗尔斯的研究成果,体重控制的关键在于食物的选取,即使吃热量密度在2以 上的食物,对体重控制也没有多大关系 C.如果食物包装标签上标明该食物的热量密度,人们在选取食品时便可以比较每份食 品所含的热量,这样,人们控制体重就较容易了 D.根据罗尔斯的研究成果,今后的食品企业要注意多生产品种多样、样子新奇的食品 这样人们才会多吃,才有助于控制体重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9分,每小题3分) 曾巩,字子固,建昌南丰人。生而警敏,年十二,试作《六论》,援笔而成,辞甚伟 甫冠,名闻四方。欧阳修见其文,奇之 嘉祜二年进士第,出通判越州。岁饥,度常平①不足赡,而田野之民,不能皆至城邑。 谕告属县,讽富人自实粟,总十五万石,视常平价稍增以予民。民得从便受粟,不出田里, 而食有余。又贷之种粮,使随秋赋以偿,农事不乏 知齐州,其治以疾奸急盗为本。曲堤周氏子高横纵,贼良民,力能动权豪,州县吏莫敢 诘。巩取置于法。章邱民聚党村落间,号“霸王社”,椎剽夺囚,无不如志。巩属民为保伍 使凡察其出入,有盗则鸣鼓相援,每发辄得盗。有葛友者,名在捕中,一日,自出首。巩饮 食冠裳之。假以骑从,夸徇四境。盗闻,多出自首。巩外视章显,实欲携贰其徒,使之不能 复合也。自是外户不闭。 徙洪州。会江西岁大疫,巩命县镇悉储药待求,军民不能自养者,来食息官舍,资其食 饮衣衾之具,分医视诊。师征安南,所过州为万人备。他吏暴诛亟敛,民不堪。巩先期区处 猝集。师去,市里不知。 徙明、亳、沧三州。巩负才名,久外徙,世颇谓偃蹇不偶。一时后生辈锋出,巩视之泊 如也。过阙,神宗召见,劳问甚宠,拜中书舍人 巩性孝友,父亡,奉继母益至,抚四弟、九妹于委废单弱之中,宦学婚嫁,一出其力 为文章,上下驰骋,一时工作文词者,鲜能过也。少与王安石游,安石声誉未振,巩导之于 欧阳修,及安石得志,遂与之异。神宗尝问:“安石何如人?”对日:“安石文学行义,不减 扬雄,以吝故不及。”帝日:“安石轻富贵,何吝也?”曰;“臣所谓吝者,谓其勇于有为,吝 于改过耳。”帝然之。 (节选自《宋史》卷三 九) [注]①常平:官仓名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欧阳修见其文,奇之 奇:认为奇异 B.讽富人自实粟 讽:讽刺 C.实欲携贰其徒 贰:使……有贰心
育星教育网——中学语文资源站(www.ht88.com)资源,未经授权,禁止用于任何商业目的。 是一样的,然而热量不一样。 B.人们吃饱一种食物之后,他们还吃得下另一种食物,是因为人的饱觉(吃饱的感觉) 是针对某一种食物而言的。 C.罗尔斯不大赞成有人说的让人们少吃就可以扭转美国肥胖人增多的局面这种说法。 D. 食物多样性和食物的样子对人的饭量有影响,因此,只要注意了食物多样性和食物 的样子就能少长肉,不会长胖。 7.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罗尔斯已经找到了“饭后问他们有几成饱,不管吃的三明治大小如何,食客们的回 答没有多少区别”的原因。 B. 根据罗尔斯的研究成果,体重控制的关键在于食物的选取,即使吃热量密度在 2 以 上的食物,对体重控制也没有多大关系。 C. 如果食物包装标签上标明该食物的热量密度,人们在选取食品时便可以比较每份食 品所含的热量,这样,人们控制体重就较容易了。 D.根据罗尔斯的研究成果,今后的食品企业要注意多生产品种多样、样子新奇的食品, 这样人们才会多吃,才有助于控制体重。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8~10 题。(9 分,每小题 3 分) 曾巩,字子固,建昌南丰人。生而警敏,年十二,试作《六论》,援笔而成,辞甚伟。 甫冠,名闻四方。欧阳修见其文,奇之。 嘉祜二年进士第,出通判越州。岁饥,度常平①不足赡,而田野之民,不能皆至城邑。 谕告属县,讽富人自实粟,总十五万石,视常平价稍增以予民。民得从便受粟,不出田里, 而食有余。又贷之种粮,使随秋赋以偿,农事不乏。 知齐州,其治以疾奸急盗为本。曲堤周氏子高横纵,贼良民,力能动权豪,州县吏莫敢 诘。巩取置于法。章邱民聚党村落间,号“霸王社”,椎剽夺囚,无不如志。巩属民为保伍, 使凡察其出入,有盗则鸣鼓相援,每发辄得盗。有葛友者,名在捕中,一日,自出首。巩饮 食冠裳之。假以骑从,夸徇四境。盗闻,多出自首。巩外视章显,实欲携贰其徒,使之不能 复合也。自是外户不闭。 徙洪州。会江西岁大疫,巩命县镇悉储药待求,军民不能自养者,来食息官舍,资其食 饮衣衾之具,分医视诊。师征安南,所过州为万人备。他吏暴诛亟敛,民不堪。巩先期区处 猝集。师去,市里不知。 徙明、亳、沧三州。巩负才名,久外徙,世颇谓偃蹇不偶。一时后生辈锋出,巩视之泊 如也。过阙,神宗召见,劳问甚宠,拜中书舍人。 巩性孝友,父亡,奉继母益至,抚四弟、九妹于委废单弱之中,宦学婚嫁,一出其力。 为文章,上下驰骋,一时工作文词者,鲜能过也。少与王安石游,安石声誉未振,巩导之于 欧阳修,及安石得志,遂与之异。神宗尝问:“安石何如人?”对日:“安石文学行义,不减 扬雄,以吝故不及。”帝日:“安石轻富贵,何吝也?”曰;“臣所谓吝者,谓其勇于有为,吝 于改过耳。”帝然之。 (节选自《宋史》卷三 一九) [注]①常平:官仓名。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欧阳修见其文,奇.之 奇:认为奇异 B.讽.富人自实粟 讽:讽刺 C.实欲携贰.其徒 贰:使……有贰心
D.帝然之。 然:赞同 9.下列句子中,全部不属于曾巩仁政措施的一组是 ①视常平价稍增以予民。②又贷之种粮,使随秋赋以偿③自是外户不闭④巩 命县镇悉储药待求⑤一时工作文词者,鲜能过也。 ⑥师去,市里不知。 A.①②③ B.①④⑤ C.②④⑤ D.③⑤⑥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曾巩从小就机智敏锐,曾尝试写作《六论》,提笔立成,文辞很有气魄。到了二十岁 名声已传播到四方。欧阳修看到他的文章,十分惊异 曾巩为了保护百姓,打击盜贼,嘱咐百姓编制成保伍,让他们侦察盜贼行踪,有情 况就击鼓传递消息,相互救援,所以每次都能将盗贼捕获。 C.调任洪州时,朝廷的军队征讨安南,所经过的州要准备上万人所需的物资,曾巩则 事先分别处理好了大军突然集结时的吃住问题,因此,军队离开时,城乡的百姓都夹道欢送。 D.曾巩享有才名,却长期做地方官,世人便认为他时运不好。而与此同时,一些晚生 后辈却仕途显达,但曾巩对此非常淡泊。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20分) 四.(23分) 1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①曲堤周氏子高横纵,贼良民,力能动权豪,州县吏莫敢诘。(5分 ②臣所谓吝者,谓其勇于有为,吝于改过耳。(5分) 12.阅读下面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落日怅望马戴 孤云与归鸟,千里片时间 念我何留滞,辞家久未还 微阳下乔木,远烧入秋山 临水不敢照,恐惊平昔颜 (1)本诗以“落日怅望”为题,从全诗内容看,作者惆怅的原因是什么?(4分) (2)请从语言、表达技巧方面任选一个角度进行鉴赏。(4分) 13请任选一组,补出下列空缺部分。(5分) (1) 在《游褒禅山记》通过一次游山,阐述了精辟的人生道 理: 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的也。” 欧阳修的《伶官传序》中“ ”的句子和孟子的“生 于忧患,死于安乐”的意思相近。 户枢不蠹。(马总《意林》) 千古江山, 。舞榭歌台, (辛弃疾《永 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身无彩风双飞翼, (《李商隐·无题》) 尔曹身与名俱灭, 。(杜甫《戏为六绝句》) 五.阅读下面文章,回答14-17小题(共22分) 绝唱 严阵
育星教育网——中学语文资源站(www.ht88.com)资源,未经授权,禁止用于任何商业目的。 D.帝然.之。 然:赞同 9.下列句子中,全部不属于 ...曾巩仁政措施的一组是 ①视常平价稍增以予民。 ②又贷之种粮,使随秋赋以偿 ③自是外户不闭 ④巩 命县镇悉储药待求 ⑤一时工作文词者,鲜能过也。 ⑥师去,市里不知。 A.①②③ B.①④⑤ C.②④⑤ D.③⑤⑥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曾巩从小就机智敏锐,曾尝试写作《六论》,提笔立成,文辞很有气魄。到了二十岁, 名声已传播到四方。欧阳修看到他的文章,十分惊异。 B. 曾巩为了保护百姓,打击盗贼,嘱咐百姓编制成保伍,让他们侦察盗贼行踪,有情 况就击鼓传递消息,相互救援,所以每次都能将盗贼捕获。 C.调任洪州时,朝廷的军队征讨安南,所经过的州要准备上万人所需的物资,曾巩则 事先分别处理好了大军突然集结时的吃住问题,因此,军队离开时,城乡的百姓都夹道欢送。 D.曾巩享有才名,却长期做地方官,世人便认为他时运不好。而与此同时,一些晚生 后辈却仕途显达,但曾巩对此非常淡泊。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 120 分) 四.(23 分) 1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①曲堤周氏子高横纵,贼良民,力能动权豪,州县吏莫敢诘。(5 分) ②臣所谓吝者,谓其勇于有为,吝于改过耳。(5 分) 12.阅读下面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 分) 落日怅望 马戴 孤云与归鸟,千里片时间。 念我何留滞,辞家久未还。 微阳下乔木,远烧入秋山。 临水不敢照,恐惊平昔颜。 (1)本诗以“落日怅望”为题,从全诗内容看,作者惆怅的原因是什么?(4 分) (2)请从语言、表达技巧方面任选一个角度进行鉴赏。(4 分) 13 请任选一组,补出下列空缺部分。(5 分) ( 1 ) 在 《 游 褒 禅 山 记 》 通 过 一 次 游 山 , 阐 述 了 精 辟 的 人 生 道 理: , ,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的也。” 欧阳修的《伶官传序》中“ , ,”的句子和孟子的“生 于忧患,死于安乐”的意思相近。 (2) ,户枢不蠹。(马总《意林》) 千古江山, 。舞榭歌台, 。(辛弃疾《永 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身无彩凤双飞翼, 。(《李商隐·无题》) 尔曹身与名俱灭, 。(杜甫《戏为六绝句》) 五.阅读下面文章,回答 14—17 小题(共 22 分) 绝唱 严阵
我每年都要到圆明园去,虽然圆明园一直有荷花池,三四月间,荷叶出水,一片清绿 五六月间,花瓣初展,点点新红。可我到圆明园看荷花,既不在三四月间去看它的绿叶,也 不在五六月间去看它的红花。不知为什么,我总觉得圆明园的荷花和别处的荷花不一样,它 说的话不一样,它做的梦也不一样 因此我愿在每年的初冬季节到圆明园去,不是为别的去,就是为了在这个时候,到那里 的荷花池去看荷花。 诚然,荷花的绿叶的美是无可比拟的,它浅浅的深深的绿叶上凝聚着汪汪点点的水露, 在阳光的照射下,宛如透明的翡翠上滚动的几颗珍珠。 这是一塘荷花最美的时候吗?“接天莲叶无穷碧”的名句曾被人无数次地吟咏过,的确 我起初曾经以为,这是荷花最美的时候,可是我现在却觉得,也许这一切并非如此。 诚然,荷花的红花的美是有口皆碑的,它粉粉的,淡淡的,文文的,雅雅的,仿佛永远 是十五六岁的年纪,不管在明亮的阳光下或是在轻风细雨中,它婷婷于岸畔又隐隐于水底的 那些神秘莫测的艳影,都会使人心醉神迷 这是一塘荷花最美的时候吗?“映日荷花别样红”的诗行,人们总是不绝于口,当然, 我也曾经以为,满塘红艳是荷花最美的时候,可是,我现在越来越不这么以为了 既然绿叶不是最美,红花也不是最美,那么荷花到底在什么时候才是最美的呢? 那是一个10多年前的十月,我孤自一人到圆明园,想去寻找那里的残秋,可是当我徜 徉于既找不到一片绿叶也找不到一朵红花的荷花池的石岸上,无意之间,我却被蓦然呈出在 我面前的另一种景色震撼了:在映满圆明园断石残柱所组成的黑白相间的奇妙图案的水影中 间,交织其上的是一池残荷。它有枯梗还高高地耸立着,有的则已折断在水中;它有的叶子 早就被秋风撕破,有的卷作黑色的一团,却依然在空中高悬:那些它结下的果实,那些曾是 翠绿色或者金黄色的莲蓬,有的虽然已变成黑色,却依然在空中高举,有的被风雨摧折,成 堆地倒伏在水中,却依然守着这自己的根。看到这种景象,看到圆明园断墙残柱的倒影上 好些由残荷组成的神奇幽秘的大大小小的正方形、三角形、圆圈形、菱形的交相印叠的美丽 图案,我顿时感到我走进了一个荷花的神奇的世界。 “留得残荷听雨声”吗?不,我当时的感觉完全不是这样。我感到这满池的荷花没有枯, 没有死,那布满池水的断梗残枝,完全是那一池碧绿一池艳红的最高的升华。从它们以残枝 断梗和倒在池水中的莲蓬所组成的各种神秘的图案中间,你可以发现一种美,可以发现那处 不是红红绿绿的俗美,可以发现那种不是迎合季节的庸美,可以发现那种不被别人所发现的 蕴藏于残破枯败之中的那种自信和孤高,那种一直展现到生命最后的充满无比自信的高尚的 凄美。 它是满地枯梗残叶,但它却表达了一种力量,一种精神,它不再以绿叶使人淸心,也不 再以红花使人陶醉,它现在给人们的,和圆明园留下的断墙一样,是一种似乎已被摧毀但却 永远无法摧毁的象征,是一种不屈的沉默。因此,我想,这淸塘残荷才是圆眀园荷池的绝美 之处,因为它是远胜于色远胜于香的一池历尽凄风苦雨的绝唱。 何况,隆冬过后,它那散落满池的莲子,又会叶出新芽,用它青青的绿意,覆盖着这片 古老的荷池呢! 只要不失去那点孤高和自信,即使不再有绿叶红花,即使只剩下一根枯梗,一片枯叶, 也照样会具有永远属于自己的那种独特的美 不要留得残荷听雨声,还是在风雨声中去听残荷吧! 去听它的精神 去听它的风格。 去听它的情操 去听它的力量
育星教育网——中学语文资源站(www.ht88.com)资源,未经授权,禁止用于任何商业目的。 我每年都要到圆明园去,虽然圆明园一直有荷花池,三四月间,荷叶出水,一片清绿; 五六月间,花瓣初展,点点新红。可我到圆明园看荷花,既不在三四月间去看它的绿叶,也 不在五六月间去看它的红花。不知为什么,我总觉得圆明园的荷花和别处的荷花不一样,它 说的话不一样,它做的梦也不一样。 因此我愿在每年的初冬季节到圆明园去,不是为别的去,就是为了在这个时候,到那里 的荷花池去看荷花。 诚然,荷花的绿叶的美是无可比拟的,它浅浅的深深的绿叶上凝聚着汪汪点点的水露, 在阳光的照射下,宛如透明的翡翠上滚动的几颗珍珠。 这是一塘荷花最美的时候吗?“接天莲叶无穷碧”的名句曾被人无数次地吟咏过,的确, 我起初曾经以为,这是荷花最美的时候,可是我现在却觉得,也许这一切并非如此。 诚然,荷花的红花的美是有口皆碑的,它粉粉的,淡淡的,文文的,雅雅的,仿佛永远 是十五六岁的年纪,不管在明亮的阳光下或是在轻风细雨中,它婷婷于岸畔又隐隐于水底的 那些神秘莫测的艳影,都会使人心醉神迷。 这是一塘荷花最美的时候吗?“映日荷花别样红”的诗行,人们总是不绝于口,当然, 我也曾经以为,满塘红艳是荷花最美的时候,可是,我现在越来越不这么以为了。 既然绿叶不是最美,红花也不是最美,那么荷花到底在什么时候才是最美的呢? 那是一个 10 多年前的十月,我孤自一人到圆明园,想去寻找那里的残秋,可是当我徜 徉于既找不到一片绿叶也找不到一朵红花的荷花池的石岸上,无意之间,我却被蓦然呈出在 我面前的另一种景色震撼了:在映满圆明园断石残柱所组成的黑白相间的奇妙图案的水影中 间,交织其上的是一池残荷。它有枯梗还高高地耸立着,有的则已折断在水中;它有的叶子 早就被秋风撕破,有的卷作黑色的一团,却依然在空中高悬;那些它结下的果实,那些曾是 翠绿色或者金黄色的莲蓬,有的虽然已变成黑色,却依然在空中高举,有的被风雨摧折,成 堆地倒伏在水中,却依然守着这自己的根。看到这种景象,看到圆明园断墙残柱的倒影上, 好些由残荷组成的神奇幽秘的大大小小的正方形、三角形、圆圈形、菱形的交相印叠的美丽 图案,我顿时感到我走进了一个荷花的神奇的世界。 “留得残荷听雨声”吗?不,我当时的感觉完全不是这样。我感到这满池的荷花没有枯, 没有死,那布满池水的断梗残枝,完全是那一池碧绿一池艳红的最高的升华。从它们以残枝 断梗和倒在池水中的莲蓬所组成的各种神秘的图案中间,你可以发现一种美,可以发现那处 不是红红绿绿的俗美,可以发现那种不是迎合季节的庸美,可以发现那种不被别人所发现的 蕴藏于残破枯败之中的那种自信和孤高,那种一直展现到生命最后的充满无比自信的高尚的 凄美。 它是满地枯梗残叶,但它却表达了一种力量,一种精神,它不再以绿叶使人清心,也不 再以红花使人陶醉,它现在给人们的,和圆明园留下的断墙一样,是一种似乎已被摧毁但却 永远无法摧毁的象征,是一种不屈的沉默。因此,我想,这满塘残荷才是圆明园荷池的绝美 之处,因为它是远胜于色远胜于香的一池历尽凄风苦雨的绝唱。 何况,隆冬过后,它那散落满池的莲子,又会叶出新芽,用它青青的绿意,覆盖着这片 古老的荷池呢! 只要不失去那点孤高和自信,即使不再有绿叶红花,即使只剩下一根枯梗,一片枯叶, 也照样会具有永远属于自己的那种独特的美。 不要留得残荷听雨声,还是在风雨声中去听残荷吧! 去听它的精神。 去听它的风格。 去听它的情操。 去听它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