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江门市高考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 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A.漂泊/剽窃 畸形/绮丽 歼灭/纤夫 B.散漫/蔓延 气概/慷慨 舞弊/遮蔽 C.切磋/切实 抒怀/枢纽 跌宕/荡涤 D.横幅/横祸 猥琐/泾渭 苍茫/怆然 2.下面语段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2008年的汕头,树起一座文化创新的丰碑,它是由全国一千多位文艺工作者携手 创作,集1000副古今名联、100幅极具收藏价值的书法艺术作品、1000篇言简意赅的读 联随笔及楹联鉴注组成的旷世巨著——《名联颂中华》对联与书法鉴赏丛书。这是一部集 思想性、知识性、艺术性于一体,兼具鉴赏性和收藏价值的不刊之书,更是“一座对联与书 法艺术的大观园”。 以对联与书法为题材的出版物甚多,几乎可以说俯拾皆是,但是编纂形式基本类 同。而这套五卷本的《名联颂中华》丛书却不落俗套,编者自起炉灶,将对联与书法艺术完 美地结合一起,使这套丛书别开生面,给人触目惊心的感觉 A.不刊之书 B.不落俗套 C.自起炉灶 D.触目惊心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当作者对生活有了新的理解,新的发现,新的感受,才能使文章的立意反映出某 种事物的本质,表现出新的含义。 在社会与文化的变迁中,许多传统工艺美术品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正因 为移风易俗而逐步失去受众、市场和创作源泉
2009 年江门市高考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 一、本大题 4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12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A.漂泊/剽窃 畸形/绮丽 歼灭/纤夫 B.散漫/蔓延 气概/慷慨 舞弊/遮蔽 C.切磋/切实 抒怀/枢纽 跌宕/荡涤 D.横幅/横祸 猥琐/泾渭 苍茫/怆然 2.下面语段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2008 年的汕头,树起一座文化创新的丰碑,它是由全国一千多位文艺工作者携手 创作,集 1000 副古今名联、1000 幅极具收藏价值的书法艺术作品、1000 篇言简意赅的读 联随笔及楹联鉴注组成的旷世巨著——《名联颂中华》对联与书法鉴赏丛书。这是一部集 思想性、知识性、艺术性于一体,兼具鉴赏性和收藏价值的不刊之书,更是“一座对联与书 法艺术的大观园”。 以对联与书法为题材的出版物甚多,几乎可以说俯拾皆是,但是编纂形式基本类 同。而这套五卷本的《名联颂中华》丛书却不落俗套,编者自起炉灶,将对联与书法艺术完 美地结合一起,使这套丛书别开生面,给人触目惊心的感觉。 A.不刊之书 B.不落俗套 C.自起炉灶 D.触目惊心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当作者对生活有了新的理解,新的发现,新的感受,才能使文章的立意反映出某 种事物的本质,表现出新的含义。 B.在社会与文化的变迁中,许多传统工艺美术品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正因 为移风易俗而逐步失去受众、市场和创作源泉
C.我国将尝试建立国家规划监督员制度和国家级专项保护基金,以充分发挥政府对 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和监督 D.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挑战,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也是维护国际形势 稳定,促进各国共同发展的必由之路。 4.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文字,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从蛮荒时代到文明社会,人类一直心怀渴望,举首向天,祈盼神示以永恒。 ②面对永恒,我们又何其短暂 ③我们无法达到的是永恒 ④它又是无法企及的悲剧性的生命境界 ⑤我们永远追求的也是永恒。 ⑥面对天体,我们何其渺小。 ⑦尽管如此,地球人类依旧努力不弃,去理解永恒和走进永恒。 ⑧永恒,一个所有地球生命的终极追求,所有艺术生命苦苦攀援的极顶 A⑧④①⑥②⑦③⑤ B①⑥②③⑤⑧④⑦C③⑥②⑤⑦①④⑧D③⑧ ⑥⑤②④①⑦ 二、本大题7小题,共3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小题。 邓艾字土载,义阳棘阳人也。少孤,太祖破荆州,徙汝南,为农民养犊。年十二, 随母至颖川。读故太丘长陈寔碑文,言“文为世范,行为士则”,艾遂自名范,字士则。后 宗族有与同者,故改焉。为都尉学士,以口吃,不得作干佐。为稻田守丛草吏。同郡吏父怜
C.我国将尝试建立国家规划监督员制度和国家级专项保护基金,以充分发挥政府对 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和监督。 D.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挑战,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也是维护国际形势 稳定,促进各国共同发展的必由之路。 4.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文字,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从蛮荒时代到文明社会,人类一直心怀渴望,举首向天,祈盼神示以永恒。 ②面对永恒,我们又何其短暂! ③我们无法达到的是永恒。 ④它又是无法企及的悲剧性的生命境界。 ⑤我们永远追求的也是永恒。 ⑥面对天体,我们何其渺小。 ⑦尽管如此,地球人类依旧努力不弃,去理解永恒和走进永恒。 ⑧永恒,一个所有地球生命的终极追求,所有艺术生命苦苦攀援的极顶。 A⑧④①⑥②⑦③⑤ B①⑥②③⑤⑧④⑦ C③⑥②⑤⑦①④⑧ D③⑧ ⑥⑤②④①⑦ 二、本大题 7 小题,共 35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5—9 小题。 邓艾字士载,义阳棘阳人也。少孤,太祖破荆州,徙汝南,为农民养犊。年十二, 随母至颖川。读故太丘长陈寔碑文,言“文为世范,行为士则”,艾遂自名范,字士则。后 宗族有与同者,故改焉。为都尉学士,以口吃,不得作干佐。为稻田守丛草吏。同郡吏父怜
其家贫,资给甚厚,艾初不稍谢。每见高山大泽,辄规度指画军营处所,时人多笑焉。后为 典农纲纪,上计吏,因使见太尉司马宣王。宣王奇之,辟之为掾,迁尚书郎。 时欲广田畜谷,为灭贼资。使艾行陈、项以东至寿春。艾以为“田良水少,不足以 尽地利,宜开河渠,可以引水浇溉,大积军粮,又通运漕之道”。乃著《济河论》以喻其指。 又以为“昔破黄巾。因为屯田,积谷于许都以制四方。今三隅已定,事在淮南,每大军征举, 运兵过半,功费巨亿,以为大役。陈、蔡之间,土下田良,可省许昌左右诸稻田,并水东下。 令淮北屯二万人,淮南三万人,十二分休,常有四万人,且田且守。水丰常收三倍于西,计 除众费,岁完五百万斛以为军资。六七年间,可积三千万斛于淮上,此则十万之众五年食也。 以此乘昊,无往而不克矣。”宣王善之,事皆施行。正始二年,乃开广漕渠,每东南有事, 大军兴众,泛舟而下,达于江、淮,资食有储而无水害,艾所建也。 出参征西军事,迁南安太守。嘉平元年,与征西将军郭淮拒蜀偏将军姜维。维退 淮因西击羌。艾日:“贼去未远,或能复还,宜分诸军以备不虞。”于是留艾屯白水北。 日,维遣廖化自白水南向艾结营。艾谓诸将曰:“维今卒还,吾军人少,法当来渡而不作桥。 此维使化持吾,令不得还。维必自东袭取洮城。”洮城在水北去艾屯六十里艾即夜潜军径到 维果来渡而艾先至据城得以不败赐爵关内侯加讨寇将军后迁城阳太 节选自《三国志魏书》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言“文为世范,行为士则” 言:碑文 B.时欲广田畜谷,为灭贼资 资:凭借 C.乃著《济河论》以喻其指 喻:明白 D.今三隅已定,事在淮南 事:战事
其家贫,资给甚厚,艾初不稍谢。每见高山大泽,辄规度指画军营处所,时人多笑焉。后为 典农纲纪,上计吏,因使见太尉司马宣王。宣王奇之,辟之为掾,迁尚书郎。 时欲广田畜谷,为灭贼资。使艾行陈、项以东至寿春。艾以为“田良水少,不足以 尽地利,宜开河渠,可以引水浇溉,大积军粮,又通运漕之道”。乃著《济河论》以喻其指。 又以为“昔破黄巾。因为屯田,积谷于许都以制四方。今三隅已定,事在淮南,每大军征举, 运兵过半,功费巨亿,以为大役。陈、蔡之间,土下田良,可省许昌左右诸稻田,并水东下。 令淮北屯二万人,淮南三万人,十二分休,常有四万人,且田且守。水丰常收三倍于西,计 除众费,岁完五百万斛以为军资。六七年间,可积三千万斛于淮上,此则十万之众五年食也。 以此乘吴,无往而不克矣。”宣王善之,事皆施行。正始二年,乃开广漕渠,每东南有事, 大军兴众,泛舟而下,达于江、淮,资食有储而无水害,艾所建也。 出参征西军事,迁南安太守。嘉平元年,与征西将军郭淮拒蜀偏将军姜维。维退, 淮因西击羌。艾曰:“贼去未远,或能复还,宜分诸军以备不虞。”于是留艾屯白水北。三 日,维遣廖化自白水南向艾结营。艾谓诸将曰:“维今卒还,吾军人少,法当来渡而不作桥。 此维使化持吾,令不得还。维必自东袭取洮城。”洮城在水北去艾屯六十里艾即夜潜军径到 维果来渡而艾先至据城得以不败赐爵关内侯加讨寇将军后迁城阳太 守 节选自《三国志·魏书》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言“文为世范,行为士则” 言:碑文 B.时欲广田畜谷,为灭贼资 资:凭借 C.乃著《济河论》以喻其指 喻:明白 D.今三隅已定,事在淮南 事:战事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以口吃,不得作干佐 不足以尽地利 B.艾以为“田良水少……”又以为“昔破黄巾…… C.辟之为掾,迁尚书郎 此则十万之众五年食也 泛舟而下,达于江、淮 于是留艾屯白水北 7.下面各句中加点字与其它三个用法不相同的是 A.徙汝南,为农民养犊 B.因为屯田,积谷于许都以制四方。 C.宣王善之,事皆施行。 D.宜分诸军以备不虞。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邓艾虽然很小就成了孤儿,十二岁就给人家放牛,但是,他非常敬仰“文章是 世人的典范,品行是士子的楷模”的已故太丘长陈寔 B.邓艾因为口吃,不能担任主管文书的官吏,后来勉强做了看护稻田和牧场的小官 同僚们送给他很多财物,他又不表示感谢,因此当时的人都嘲笑他 C.根据朝廷开垦农田储备军需物资的要求,邓艾经过实地考察,撰写了《济河论》, 并总结前人经验,提出具体的屯田建议 D.由于邓艾对姜维军事行动的意图作出了准确的分析判断,并且抢先到达并占据了 洮城,才没有被姜维打败。 9.翻译和断句。(10分) (1)用“/”给文言文阅读材料断句。(4分) 洮城在水北去艾屯六十里艾即夜潜军径到维果来渡而艾先至据城得以不败赐爵关内 侯加讨寇将军后迁城阳太守 (2)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以口吃,不得作干佐 不足以尽地利 B.艾以为“田良水少……” 又以为“昔破黄巾……” C.辟之为掾,迁尚书郎 此则十万之众五年食也 D.泛舟而下,达于江、淮 于是留艾屯白水北。 7.下面各句中加点字与其它三个用法不相同的是 A.徙汝南,为农民养犊。 B.因为屯田,积谷于许都以制四方。 C.宣王善之,事皆施行。 D.宜分诸军以备不虞。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邓艾虽然很小就成了孤儿,十二岁就给人家放牛,但是,他非常敬仰 “文章是 世人的典范,品行是士子的楷模”的已故太丘长陈寔。 B.邓艾因为口吃,不能担任主管文书的官吏,后来勉强做了看护稻田和牧场的小官。 同僚们送给他很多财物,他又不表示感谢,因此当时的人都嘲笑他。 C.根据朝廷开垦农田储备军需物资的要求,邓艾经过实地考察,撰写了《济河论》, 并总结前人经验,提出具体的屯田建议。 D.由于邓艾对姜维军事行动的意图作出了准确的分析判断,并且抢先到达并占据了 洮城,才没有被姜维打败。 9.翻译和断句。(10 分) ⑴ 用“/”给文言文阅读材料断句。(4 分) 洮城在水北去艾屯六十里艾即夜潜军径到维果来渡而艾先至据城得以不败赐爵关内 侯加讨寇将军后迁城阳太守 ⑵ 翻译下面的句子。(6 分)
①每见高山大泽,辄规度指画军营处所,时人多笑焉。 ②维今卒还,吾军人少,法当来渡而不作桥 0.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7分) 长安秋望 杜牧 楼倚霜树外①,镜天无一毫。 南山②与秋色,气势两相高。 【注】①外:上。②南山:终南山 (1)“镜天无一毫”一句描绘出了秋天怎样的景象?(3分) (2)简析本诗所表现的诗人的精神性格。(4分) 11.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多选则按前3题计分)(6分 ①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 师之所存也。(韩愈《师 何当共剪西窗烛 。(李商隐《夜雨寄北》) ②万里悲秋常作客, (杜甫《登高》) 故木受绳则直, 《荀子·劝学》 此时无声胜有声。(白居易《琵琶行》) 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张养浩《山坡羊憧 关怀古》) ④故国神游, ,早生华发。(苏轼《念奴娇·赤壁怀 古》) 对曰 可以一战。战则我请从。”(《曹刿论战》)
①每见高山大泽,辄规度指画军营处所,时人多笑焉。 ②维今卒还,吾军人少,法当来渡而不作桥。 10. 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7 分) 长安秋望 杜牧 楼倚霜树外①,镜天无一毫。 南山②与秋色,气势两相高。 【注】①外:上。②南山:终南山 (1)“镜天无一毫”一句描绘出了秋天怎样的景象?(3 分) (2)简析本诗所表现的诗人的精神性格。(4 分) 11.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 3 题,多选则按前 3 题计分)(6 分) ①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 ,师之所存也。(韩愈《师 说》) 何当共剪西窗烛, 。(李商隐《夜雨寄北》) ②万里悲秋常作客, 。(杜甫《登高》) 故木受绳则直, 。(《荀子·劝学》) ③ ,此时无声胜有声。(白居易《琵琶行》) ,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张养浩《山坡羊·潼 关怀古》) ④故国神游, ,早生华发。(苏轼《念奴娇·赤壁怀 古》) 对曰:“ 。可以一战。战则我请从。”(《曹刿论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