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了解参与生物氧化的存类。 3、掌握线粒体两条呼吸链的组成及各组分的排列顺序」 4、了解化学滤透说 掌握氧化磷酸化的解 偶联和抑制作用 重点难点:线粒体两条呼吸链的组成及氧化磷酸的机制。 第六查铺类代谢(8学时) 教学目标:掌握基本概念如糖酵解,酵解,发酵,底物水平砖酸化等:熟悉酵解途径中的各步 酶促反应以及与发酵途径的异同:熟悉柠檬酸循环途径中的各步促反应,以及各 步反应醇的作用特点: 会分析和计算酵解和柠檬酸循环中 生的能量,以及底物分 子标记碳的去向:了解戊糖磷酸途径的生物学意义:提供核糖-5-磷酸和NADPH:了 解糖代谢的次要途径乙醛酸循环:了解酵解和糖异生途径是有分有合的,要记住乙 酰CoA不能合成糖(植物除外) 教学内容: 第 一、多糖及寡糖的降解 二、糖的吸收和转运 三、糖的中间代谢情况 第二节糖的无氧分解 、分解代谢的共同阶段 酵解作用 三、发醇 四、糖酵解的调节 五、糖无氧分解的生理意义 第三节糖的需氧分解 糖有氧氧化的反应历程(TCA) 羧酸循环的调节 三、糖需氧分解的生理意 四、磷酸己糖旁路 五、乙醛酸循环 六、其他单糖的分解 第四节 糖原 合成代 、糖原生成作用 :、糖异生作用 三、糖原代谢的调节 教学要求:1、了解多糖和双糖的酶促降解。 掌握葡萄 在体内的分解代谢: 糖酵解途径、三羧酸循环及其意义。熟悉磷酸戊 糖途径及其意义、糖的酵解与发酵的关系。 3、了解乙醛酸循环及其意义。 4、了解糖原的合成途径,掌握糖异生途径及其对生物体的意义。 5、了解糖代谢各过程的调节机制。 重点难点:糖酵 三羧循环的全过程及其生理功能:磷酸戊糖途径的生理意义、能量的 严生和计算万法 第七章脂质代谢(6学时) 教学目标:掌握脂肪酸的合成和分解代谢发生部位及两种转运系统、脂肪酸的B一氧化的过程及 36
36 2、了解参与生物氧化的酶类。 3、掌握线粒体两条呼吸链的组成及各组分的排列顺序。 4、了解化学渗透假说。 5、掌握氧化磷酸化的解偶联和抑制作用。 重点难点:线粒体两条呼吸链的组成及氧化磷酸的机制。 第六章 糖类代谢 (8 学时) 教学目标:掌握基本概念如糖酵解,酵解,发酵,底物水平磷酸化等;熟悉酵解途径中的各步 酶促反应以及与发酵途径的异同;熟悉柠檬酸循环途径中的各步酶促反应,以及各 步反应酶的作用特点;会分析和计算酵解和柠檬酸循环中产生的能量,以及底物分 子标记碳的去向;了解戊糖磷酸途径的生物学意义:提供核糖-5-磷酸和 NADPH;了 解糖代谢的次要途径乙醛酸循环;了解酵解和糖异生途径是有分有合的,要记住乙 酰 CoA 不能合成糖(植物除外)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概述 一、多糖及寡糖的降解 二、糖的吸收和转运 三、糖的中间代谢情况 第二节 糖的无氧分解 一、糖分解代谢的共同阶段 二、酵解作用 三、发酵 四、糖酵解的调节 五、糖无氧分解的生理意义 第三节 糖的需氧分解 一、糖有氧氧化的反应历程(TCA) 二、三羧酸循环的调节 三、糖需氧分解的生理意义 四、磷酸己糖旁路 五、乙醛酸循环 六、其他单糖的分解 第四节 糖原合成代谢 一、糖原生成作用 二、糖异生作用 三、糖原代谢的调节 教学要求:1、了解多糖和双糖的酶促降解。 2、掌握葡萄糖在体内的分解代谢:糖酵解途径、三羧酸循环及其意义。熟悉磷酸戊 糖途径及其意义、糖的酵解与发酵的关系。 3、了解乙醛酸循环及其意义。 4、了解糖原的合成途径,掌握糖异生途径及其对生物体的意义。 5、了解糖代谢各过程的调节机制。 重点难点:糖酵解途径、三羧循环的全过程及其生理功能;磷酸戊糖途径的生理意义、能量的 产生和计算方法。 第七章 脂质代谢 (6 学时) 教学目标:掌握脂肪酸的合成和分解代谢发生部位及两种转运系统、脂肪酸的β-氧化的过程及
产生能量的计算、脂肪酸的从头合成代谢过程:理解脂肪的分解与合成途径:了解 生物体内的三酰甘油的生物合成。 教学内容: 第一节脂肪的消化、吸收及转运 “、脂类的消 二、脂质的吸收 一、血脂 第二节脂防的分解代设 一、甘油的分解与合成代谢 二、脂肪酸的分解代湖 三、博体代附 第三节脂肪的合成代射 “、a-磷酸甘油的生成 二、脂肪酸的合成代谢 三、脂肪酸 四、三酰甘油的合成 教学要求:1、了解脂类的组成和生物功能 2、了解胎类的促隆解及甘油在体内的代谢过得 3、掌握脂肪酸的B一氧化作用,包括脂肪酸讲入线粒体的运截、B一氧化的反应过 程、能量变化及生成能量的计算 4 解脂 、@-氧化 方式:了解不饱和脂肪酸、奇数碳脂肪酸的氧化途径。 5、熟悉酮体的合成与分解途径,丙酸的代谢。 6、掌握脂肪酸的从头合成途径,了解线粒体中脂肪酸的延长途径。 重点难点:脂肪酸的B一氧化作用的过程:能量计算:酮体的生成和利用。 第八音蛋白质和氨其酸的代谢(4学时) 教学目标 了解蛋白质的营养 消化吸收 腐败与解毒作用:掌握氨基酸代谢共同途径的脱氨 基作用及脱氨产物的代谢,尤其是尿素循环的途径:了解氨基酸脱羧基作用:了解 各种氨基酸分解代谢途径:了解各种氨基酸的合成途径。 教学内容: 第一节蛋白质的营养作用 氮平衡 ,必需氨基酸和非必需氨基酸 第二节 蛋白质的消化吸收、腐败与解毒 一、蛋白质的消化 一。吸收 三、氨基酸的转运 四、蛋白质的腐败作用 五、生理解毒作用 第三节氨基酸代谢的共同路径 一、氨基酸的脱氨基作用 、氨基酸的脱羧基作用 第四节 氨基酸脱氨产物的代谢 一、氨的代 二、ā-酮酸的代谢
37 产生能量的计算、脂肪酸的从头合成代谢过程;理解脂肪的分解与合成途径;了解 生物体内的三酰甘油的生物合成。 教学内容: 第一节 脂肪的消化、吸收及转运 一、脂类的消化 二、脂质的吸收 三、血脂 第二节 脂肪的分解代谢 一、甘油的分解与合成代谢 二、脂肪酸的分解代谢 三、酮体代谢 第三节 脂肪的合成代谢 一、α-磷酸甘油的生成 二、脂肪酸的合成代谢 三、脂肪酸合成的调节 四、三酰甘油的合成 教学要求:1、了解脂类的组成和生物功能 2、了解脂类的酶促降解及甘油在体内的代谢过程。 3、掌握脂肪酸的β-氧化作用,包括脂肪酸进入线粒体的运载、β-氧化的反应过 程、能量变化及生成能量的计算。 4、了解脂肪酸-氧化、-氧化方式;了解不饱和脂肪酸、奇数碳脂肪酸的氧化途径。 5、熟悉酮体的合成与分解途径,丙酸的代谢。 6、掌握脂肪酸的从头合成途径,了解线粒体中脂肪酸的延长途径。 重点难点:脂肪酸的β-氧化作用的过程;能量计算;酮体的生成和利用。 第八章 蛋白质和氨基酸的代谢 (4 学时) 教学目标:了解蛋白质的营养、消化吸收、腐败与解毒作用;掌握氨基酸代谢共同途径的脱氨 基作用及脱氨产物的代谢,尤其是尿素循环的途径;了解氨基酸脱羧基作用;了解 各种氨基酸分解代谢途径;了解各种氨基酸的合成途径。 教学内容: 第一节 蛋白质的营养作用 一、氮平衡 二、必需氨基酸和非必需氨基酸 第二节 蛋白质的消化吸收、腐败与解毒 一、蛋白质的消化 二、吸收 三、氨基酸的转运 四、蛋白质的腐败作用 五、生理解毒作用 第三节 氨基酸代谢的共同路径 一、氨基酸的脱氨基作用 二、氨基酸的脱羧基作用 第四节 氨基酸脱氨产物的代谢 一、氨的代谢 二、α-酮酸的代谢
第五节氨基酸的分解代谢 一、一碳基团代谢 二、甘氨酸及丝氨酸的分解代谢 含硫 基酸的分解代谢 四、芳香族氨基酸的分解代谢 五、其他氨基酸的分解代谢 第六节氨基酸的合成代谢 一、得课 二、谷氨酸族 三、天门冬氨酸族和丙酮酸族 四、磷酸甘油族 五、芳香族 六、组氨酸的合成代谢 教学要求: 了解蛋白质的营养作用及必需氨基酸的概念 」解伍白质消化 转运的过程 3、掌握氨基酸的脱氨基和脱搜基作用。 4、掌握鸟氨酸循环途径及意义。 5、了解各种氨基酸分解和合成的途径。 重点难点:转氨和脱氨作用:尿素循环的途径和生理意义。 章核酸代谢(6学时 教学目标:了解核苷酸分解和合成代谢:掌握DNA生物合成相关的酶及其合成机制:掌握DNA 的损伤修复方式:掌握A生物合成的酶及其合成机制和后加工过程。 教学内容: 第一节核苷酸代谢 核苷酸的分解代谢 核苷酸的合成代诊 三、脱氧核苷酸的合成 第二节DNA的生物合成 一、参与DNA复制的酶及蛋白质因子 二、半保留复制 DNA的半不连续复 四、DNA的复制过程 五、原核生物与克核生物DNA的复制特点 六、NA指导的DNA的合成 比、DNA的损伤与修复 第三节RNM的生物合成 一、催化RSA合成 的 二、RNA的合成过程 三、RNA的转录后修饰加工 教学要求: 了解常见核酸酶及核苷酸的分解代谢:理解核苷酸的从头合成及补救途径 2、掌握DWNA复制的基本过程及参与的酶和蛋白因子、RNM的转录及其加工。 3、理解原核与真核生物DNA复制的差异。 4、了解DWNA的突变和修复的种类
38 第五节 氨基酸的分解代谢 一、一碳基团代谢 二、甘氨酸及丝氨酸的分解代谢 三、含硫氨基酸的分解代谢 四、芳香族氨基酸的分解代谢 五、其他氨基酸的分解代谢 第六节 氨基酸的合成代谢 一、概述 二、谷氨酸族 三、天门冬氨酸族和丙酮酸族 四、磷酸甘油族 五、芳香族 六、组氨酸的合成代谢 教学要求:1、了解蛋白质的营养作用及必需氨基酸的概念。 2、了解蛋白质消化、吸收、转运的过程。 3、掌握氨基酸的脱氨基和脱羧基作用。 4、掌握鸟氨酸循环途径及意义。 5、了解各种氨基酸分解和合成的途径。 重点难点:转氨和脱氨作用;尿素循环的途径和生理意义。 第九章 核酸代谢 (6 学时) 教学目标:了解核苷酸分解和合成代谢;掌握 DNA 生物合成相关的酶及其合成机制;掌握 DNA 的损伤修复方式;掌握 RNA 生物合成的酶及其合成机制和后加工过程。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核苷酸代谢 一、核苷酸的分解代谢 二、核苷酸的合成代谢 三、脱氧核苷酸的合成 第二节 DNA 的生物合成 一、参与 DNA 复制的酶及蛋白质因子 二、半保留复制 三、DNA 的半不连续复制 四、DNA 的复制过程 五、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 DNA 的复制特点 六、RNA 指导的 DNA 的合成 七、DNA 的损伤与修复 第三节 RNA 的生物合成 一、催化 RNA 合成的酶 二、RNA 的合成过程 三、RNA 的转录后修饰加工 教学要求: 1、 了解常见核酸酶及核苷酸的分解代谢;理解核苷酸的从头合成及补救途径。 2、 掌握 DNA 复制的基本过程及参与的酶和蛋白因子、RNA 的转录及其加工。 3、 理解原核与真核生物 DNA 复制的差异。 4、 了解 DNA 的突变和修复的种类
重点难点:DNA生物合成和RNA生物合成的过程,及合成过程中一些酶的作用特点。 第十章蛋白质的生物合成(6学时) 教学目标:了解蛋白质合成的相关体系:掌握遗传密码的特点:熟悉蛋白质的合成机制:了解 蛋白质合成的抑制作用。 教学内容: 第一节蛋白质合成体系 一、中心法则 二、核糖体 三、tRNA和氨基酰tRNA 四、RN 第二节遗传密码 一、三联体密码的确立 二、密码破译 二、密码的性质 第三节 蛋白质的合成机制 “、蛋白质合成的方同 二、密码子的识别 三、蛋白质合成的步骤 四、名聚核糖体 、翻译后的修饰作用 第四节 蛋白质合成的抑制作用 一、抗菌素 二、毒素 三、抗代谢物 教学要求:1、掌握遗传密码的基本性质、翻译辅助因子、原核生物多肽链生物合成的过程。 理解原核与真核生物多肽链合成的差异 核糖体的结构与 3、 了解多肽链的合成体系、抑制翻译的抗菌素、肽链合成后的折叠、加工与转运。 重点难点:遗传密码:蛋白质的生物合成过程。 第十一章基因表达调控(2学时) 教学目标:了解原核和真核生物基因表达调控的层次及作用特点。 教学内容: 第一节 DNA水平的调控 一、原核生物DNA水平的调控 二、真核生物DNA水平的调控 第二节转录及转录后加工水平的调控 原核生物转录及转录后加工水平的调控 大肠杆菌乳糖操纵 三、大肠杆菌色氨酸架纵」 四、转录终止水平上的调控 五、真核生物转录及转录后加工水平的调控 六、顶式作用元件 七、反式作用因子 第三节翻译及翻译后加工水平的调控 一、原核生物翻译及翻译后水平的调控
39 重点难点:DNA 生物合成和 RNA 生物合成的过程,及合成过程中一些酶的作用特点。 第十章 蛋白质的生物合成(6 学时) 教学目标:了解蛋白质合成的相关体系;掌握遗传密码的特点;熟悉蛋白质的合成机制;了解 蛋白质合成的抑制作用。 教学内容: 第一节 蛋白质合成体系 一、中心法则 二、核糖体 三、tRNA 和氨基酰 tRNA 四、mRNA 第二节 遗传密码 一、三联体密码的确立 二、密码破译 三、密码的性质 第三节 蛋白质的合成机制 一、蛋白质合成的方向 二、密码子的识别 三、蛋白质合成的步骤 四、多聚核糖体 五、翻译后的修饰作用 第四节 蛋白质合成的抑制作用 一、抗菌素 二、毒素 三、抗代谢物 教学要求:1、掌握遗传密码的基本性质、翻译辅助因子、原核生物多肽链生物合成的过程。 2、理解原核与真核生物多肽链合成的差异、核糖体的结构与功能。 3、了解多肽链的合成体系、抑制翻译的抗菌素、肽链合成后的折叠、加工与转运。 重点难点:遗传密码;蛋白质的生物合成过程。 第十一章 基因表达调控(2 学时) 教学目标:了解原核和真核生物基因表达调控的层次及作用特点。 教学内容: 第一节 DNA 水平的调控 一、原核生物 DNA 水平的调控 二、真核生物 DNA 水平的调控 第二节 转录及转录后加工水平的调控 一、原核生物转录及转录后加工水平的调控 二、大肠杆菌乳糖操纵子模型 三、大肠杆菌色氨酸操纵子 四、转录终止水平上的调控 五、真核生物转录及转录后加工水平的调控 六、顺式作用元件 七、反式作用因子 第三节 翻译及翻译后加工水平的调控 一、原核生物翻译及翻译后水平的调控
二、真核生物翻译及翻译后水平的调控 教学基本要求:1、了解基因表达调控的方式和特点。 理解原核生物转录水平的翻控 ,重点掌握大肠杆菌乳糖操纵子模型 了解真核生物翻译及翻译后调控的类别。 重点难点:基因表达调控的层次及方式:乳糖操纵子。 3、实验 实验名称、性质、学时分配及目的和要求: 序号丁 实验名称 实验性质学时 实验目的与要求 蛋白质浓度测定:考马斯亮 学习和掌握考马斯亮蓝显色法测定 验证性实验 3 蓝法 蛋白质浓度的原理和操作方法 氨基酸蛋白质的主要化学 田实验方法验证氨基骑、蛋白质的 2 验证性实验 3 性质 主要化学性质,增强感性认识 蛋白质的两性反应及等电 了解蛋白质的两性性质,学会测园 3 验证性实验 3 点测定 蛋白质等电点的方法。 掌握箱聚糖凝胶的特性及凝胶色语 4 葡聚糖凝胶色谱 验证性实验 3 的原理和方法 盘状聚丙烯胺凝胶电泳分 学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的原理和 验证性实验 6 操作方法,并应用于血清蛋白质的 离血清蛋白质 分离。 6 液化型淀粉酶活性测定 验证性实验 3 熟并紫据测定液化型淀粉酶活力 的原理和方法。 糖酵解中间产物磷酸丙糖 了解利用抑制剂来研究中间代谢的 验证性实验 3 的鉴定 方法 1.了解从酵母中提取RNA的方法 8 酵母RNA的提取、鉴定 综合性实验 2.学习R心A组成成分的鉴定方 学习分光光度法测定核酸中的总磷 9 核酸的定量测定一定磷法 综合性实照 与无机磷,从而计算出样品中核 的百分含量。 合 计 32 四、课程考核 课程考核方式:考试:成绩评定:期末考试成绩(50%)+平时成绩(50%)(包括上课出勒、 课堂表现、作业上交、课程实验等)。 执笔人:赵淑玲杨靖 审定人:陈云 二零一五年二月
40 二、真核生物翻译及翻译后水平的调控 教学基本要求:1、了解基因表达调控的方式和特点。 2、 理解原核生物转录水平的调控,重点掌握大肠杆菌乳糖操纵子模型。 3、了解真核生物翻译及翻译后调控的类别。 重点难点:基因表达调控的层次及方式;乳糖操纵子。 3、实验 实验名称、性质、学时分配及目的和要求: 序号 实 验 名 称 实验性质 学时 实验目的与要求 1 蛋白质浓度测定:考马斯亮 蓝法 验证性实验 3 学习和掌握考马斯亮蓝显色法测定 蛋白质浓度的原理和操作方法 2 氨基酸蛋白质的主要化学 性质 验证性实验 3 用实验方法验证氨基酸、蛋白质的 主要化学性质,增强感性认识。 3 蛋白质的两性反应及等电 点测定 验证性实验 3 了解蛋白质的两性性质,学会测定 蛋白质等电点的方法。 4 葡聚糖凝胶色谱 验证性实验 3 掌握葡聚糖凝胶的特性及凝胶色谱 的原理和方法。 5 盘状聚丙烯胺凝胶电泳分 离血清蛋白质 验证性实验 6 学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的原理和 操作方法,并应用于血清蛋白质的 分离。 6 液化型淀粉酶活性测定 验证性实验 3 熟悉并掌握测定液化型淀粉酶活力 的原理和方法。 7 糖酵解中间产物磷酸丙糖 的鉴定 验证性实验 3 了解利用抑制剂来研究中间代谢的 方法 8 酵母 RNA 的提取、鉴定 综合性实验 4 1.了解从酵母中提取RNA的方法 2.学习 RNA 组成成分的鉴定方法 9 核酸的定量测定-定磷法 综合性实验 4 学习分光光度法测定核酸中的总磷 与无机磷,从而计算出样品中核酸 的百分含量。 合 计 32 四、课程考核 课程考核方式:考试;成绩评定:期末考试成绩(50%)+ 平时成绩(50%)(包括上课出勤、 课堂表现、作业上交、课程实验等)。 执笔人:赵淑玲 杨 靖 审定人:陈 云 二零一五年二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