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湖南省初中毕业学业考试标准 语文 考试指导思想 初中毕业语文学业考试是依据《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 (以下简称“语文课程标准”)进行的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的终结性考试。考 试要有利于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培 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利于体现九年义务教育的性质,真实地反映全 体初中毕业生在语文学业方面所达到的水平,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有利于语文课 程改革,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促进学 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可持续发展 初中毕业语文学业考试应加强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的联系,引导学生丰富 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培养探究意识,提髙审美情趣。要注重考查学 生对语文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特别是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 要注重考査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要注重考査学生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的发展状况。杜绝设置偏题、怪题。 考试内容和要求 初中毕业语文学业考试的内容应全面反映“语文课程标准”所提出的目标。 注意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五个方面的有机联系,注 意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交融、整合,以“语文课程标 准”的“总目标”和“阶段目标(7-9年级)”为依据,全面考查学生语文素养 的发展状况。为了体现语文素养的整体性和综合性,体现语文学科的特点,应从 五个能力层级对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以及蕴涵在其中的学习过程与方 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语文素养进行有效的考査。五个能力层级为: A.识记指识别和记忆,是语文能力最基本的层级
2009 年湖南省初中毕业学业考试标准 语 文 一、考试指导思想 初中毕业语文学业考试是依据《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 (以下简称“语文课程标准”)进行的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的终结性考试。考 试要有利于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培 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利于体现九年义务教育的性质,真实地反映全 体初中毕业生在语文学业方面所达到的水平,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有利于语文课 程改革,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促进学 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可持续发展。 初中毕业语文学业考试应加强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的联系,引导学生丰富 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培养探究意识,提高审美情趣。要注重考查学 生对语文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特别是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 要注重考查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要注重考查学生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的发展状况。杜绝设置偏题、怪题。 二、考试内容和要求 初中毕业语文学业考试的内容应全面反映“语文课程标准”所提出的目标。 注意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五个方面的有机联系,注 意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交融、整合,以“语文课程标 准”的“总目标”和“阶段目标(7-9 年级)”为依据,全面考查学生语文素养 的发展状况。为了体现语文素养的整体性和综合性,体现语文学科的特点,应从 五个能力层级对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以及蕴涵在其中的学习过程与方 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语文素养进行有效的考查。五个能力层级为: A.识记 指识别和记忆,是语文能力最基本的层级
B.理解指领会并能作简单的解释,是在识记基础上高一级的能力层级。 C.分析综合指分解剖析和归纳整理,是在识记和理解基础上进一步提高 了的能力层级。 D.表达应用指对语文知识和能力的灵活运用,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 为基础,在表达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E.欣赏评价指对阅读材料的欣赏和评说,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 础,在阅读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考试内容及相应的能力层级如下 (一)语言积累与运用 包括字词的积累、语文基础知识和文化文学常识的积累、古诗文的积累以及 语言的实际运用等。 1.识记A (1)准确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中3500个常用字的读音、字形和基本意义(以 国家语委颁布的《现代汉语常用字表》为依据) (2)规范、整洁地书写汉字 (3)记忆并准确默写课文要求背诵和“语文课程标准”推荐背诵的名篇名 (4)识记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和“语文课程标准”推荐的文学名著的 文学常识,识记课文涉及的重要文化常识 2.理解B (5)理解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特定含义 3.表达应用D (6)正确使用词语(包括常见成语) (7)辨识、修改常见的病句 (8)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 (9)基本语法修辞知识的运用 (10)根据要求仿写、扩写、缩写、续写 (11)在具体交际情境中,理解对方的观点、意图,听出讨论的焦点;根据 对象、场合,完整准确、文明得体、有针对性地表达、应对
B.理解 指领会并能作简单的解释,是在识记基础上高一级的能力层级。 C.分析综合 指分解剖析和归纳整理,是在识记和理解基础上进一步提高 了的能力层级。 D.表达应用 指对语文知识和能力的灵活运用,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 为基础,在表达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E.欣赏评价 指对阅读材料的欣赏和评说,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 础,在阅读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考试内容及相应的能力层级如下: (一)语言积累与运用 包括字词的积累、语文基础知识和文化文学常识的积累、古诗文的积累以及 语言的实际运用等。 1.识记 A (1)准确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中 3500 个常用字的读音、字形和基本意义(以 国家语委颁布的《现代汉语常用字表》为依据) (2)规范、整洁地书写汉字 (3)记忆并准确默写课文要求背诵和“语文课程标准”推荐背诵的名篇名 句 (4)识记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和“语文课程标准”推荐的文学名著的 文学常识,识记课文涉及的重要文化常识 2.理解 B (5)理解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特定含义 3.表达应用 D (6)正确使用词语(包括常见成语) (7)辨识、修改常见的病句 (8)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 (9)基本语法修辞知识的运用 (10)根据要求仿写、扩写、缩写、续写 (11)在具体交际情境中,理解对方的观点、意图,听出讨论的焦点;根据 对象、场合,完整准确、文明得体、有针对性地表达、应对
(12)联系生活、学习实际,综合运用语文 (二)阅读 I.现代文阅读 阅读材料以课外为主,选择文质兼美、难易适度的典范白话文。选文要相对 完整,并出自于正规的出版刊物 1、理解B (13)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文中的意义和作用 (14)把握文章主要内容,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分析综合C (15)搜集、整理文章中的有用信息 (16)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17)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18)分析文章的写作方法及作用 (19)把握文章观点与材料(道理、事实、数据、图表等)的联系 3.欣赏评价E (20)体验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初步欣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现手法 (21)对文章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 (22)对文章的某一方面能提出疑问并有自己的看法 II.古诗文阅读 阅读材料以课内文言文为主,也可适当选用与课文难易相当的课外文言文。 1.理解B (23)根据已有的文言知识正确地朗读 (24)正确理解常见文言字词在句中的含义 (25)正确理解文言句子在文中的意思 (26)整体把握文言文的文意,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分析与综合C (27)概括文言文的主要内容 3.欣赏评价E (28)初步欣赏古代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现手法
(12)联系生活、学习实际,综合运用语文 (二)阅读 I.现代文阅读 阅读材料以课外为主,选择文质兼美、难易适度的典范白话文。选文要相对 完整,并出自于正规的出版刊物。 1、理解 B (13)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文中的意义和作用 (14)把握文章主要内容,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分析综合 C (15)搜集、整理文章中的有用信息 (16)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17)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18)分析文章的写作方法及作用 (19)把握文章观点与材料(道理、事实、数据、图表等)的联系 3.欣赏评价 E (20)体验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初步欣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现手法 (21)对文章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 (22)对文章的某一方面能提出疑问并有自己的看法 II.古诗文阅读 阅读材料以课内文言文为主,也可适当选用与课文难易相当的课外文言文。 1.理解 B (23)根据已有的文言知识正确地朗读 (24)正确理解常见文言字词在句中的含义 (25)正确理解文言句子在文中的意思 (26)整体把握文言文的文意,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分析与综合 C (27)概括文言文的主要内容 3.欣赏评价 E (28) 初步欣赏古代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现手法
三)写作 综合考查学生恰当地运用语言文字表情达意的能力,以及体现在写作过程中 的习惯与方法、情感与态度。鼓励有创意地表达 表达应用D (29)能写记叙文、简单的说明文、简单的议论文和常用的应用文 (30)根据写作要求选材立意,内容具体,中心明确 (31)感情真实健康,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 体验 (32)联想丰富,想象合理 (33)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 (34)思路清晰,结构完整 (35)根据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语言通顺、生动形象 (36)标点正确,书写规范,卷面整洁 试卷结构 (一)试卷板块 试卷板块 权重 语言积累与运用 0.22-0.27 二阅读(含古诗文) 0.33-0.38 三写作 0.40左右 (二)试卷题型 1.客观题型:包括选择题、填空题、默写题等答案具有唯一性的题型,其 权重在0.3左右。 2.主观题型:包括简答题、表述题、作文题等答案不具有唯一性的开放题型, 其权重在0.7左右。 三)试卷难度
(三)写作 综合考查学生恰当地运用语言文字表情达意的能力,以及体现在写作过程中 的习惯与方法、情感与态度。鼓励有创意地表达。 表达应用 D (29)能写记叙文、简单的说明文、简单的议论文和常用的应用文 (30)根据写作要求选材立意,内容具体,中心明确 (31)感情真实健康,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 体验 (32)联想丰富,想象合理 (33)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 (34)思路清晰,结构完整 (35)根据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语言通顺、生动形象 (36)标点正确,书写规范,卷面整洁 三、试卷结构 (一)试卷板块 试卷板块 权 重 一 语言积累与运用 0.22-0.27 二 阅读(含古诗文) 0.33-0.38 三 写作 0.40 左右 (二)试卷题型 1.客观题型:包括选择题、填空题、默写题等答案具有唯一性的题型,其 权重在 0.3 左右。 2.主观题型:包括简答题、表述题、作文题等答案不具有唯一性的开放题型, 其权重在 0.7 左右。 (三)试卷难度
整卷控制在0.7左右,容易题、稍难题、较难题的比例为7:1.5:1.5。容 易题难度系数在0.8左右,稍难题难度系数在0.6左右,较难题难度系数在0. 4左右。 (四)试卷阅读量 试卷总文字量在6.0千字左右。 四、题型示例 (一)语言积累与运用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A.狭隘(ai) 哺育(b) 言简意赅(gdi) B驰骋( cheng)真谛(di) 咄咄逼人(duo) C.脸颊(jia) 青睐(nai) 诲人不倦(hui) D酝酿( niang)冗长(r6ng)一蹴而就(c) 答案:C (识记常用字的读音) (2008年 株洲试题) 找出 下图宣传语和提示牌中的错别字,并将修改后的汉 字规范、美观 地书写出来。 (识记 常用字字形,规范、整洁地书写汉字) (2008年邵阳试题) 3.结合语境,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 A.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风流人物:指能建功立业的英雄 人物。) B.长江上游顺江而下的大量“白色垃圾”严重污染水面,清理“白色垃圾” 已迫在 眉睫。(白色垃圾:指对环境造成污染的废弃塑料及制品。)
整卷控制在 0.7 左右,容易题、稍难题、较难题的比例为 7︰1.5︰1.5。容 易题难度系数在 0.8 左右,稍难题难度系数在 0.6 左右,较难题难度系数在 0. 4 左右。 (四)试卷阅读量 试卷总文字量在 6.0 千字左右。 四、题型示例 (一)语言积累与运用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错误 ...的一项是( )。 A.狭隘.(ài) 哺.育(bǔ) 言简意赅.(gāi) B.驰骋.(chěng) 真谛.(dì) 咄.咄逼人(duō) C.脸颊.(jiá) 青睐.(nài) 诲.人不倦(huǐ) D.酝酿.(niàng) 冗.长(rǒng) 一蹴.而就(cù) 答案: C (识记常用字的读音) (2008 年 株洲试题) 2.找出 下图宣传语和提示牌中的错别字,并将修改后的汉 字规范、美观 地书写出来。 (识记 常用字字形,规范、整洁地书写汉字) (2008 年邵阳试题) 3.结合语境,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 ) A.俱往矣,数风流人物 ....,还看今朝。(风流人物:指能建功立业的英雄 人物。) B.长江上游顺江而下的大量“白色..垃圾..”严重污染水面,清理“白色垃圾” 已迫在 眉睫。(白色垃圾:指对环境造成污染的废弃塑料及制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