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枣阳市中考语文质量分析 徐道生王凯 、试题分析 (一)命题的指导思想 2009年襄樊市中考语文命题严格依据《语文课程标准》和《2009年襄樊市 中考说明》的要求,遵循语文学习规律和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坚持“以人为本 “稳中求新、稳中有变、变中求进”的原则,既注重考查学生的语文基本素养, 又加强考査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既体现毕业学业水平考试的功能 又充分体现中考的选拔功能,做到“学科特点鲜明、文化气息浓厚、试题科学简 约、难易程度适中”,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进一步推进新课程改革起到良好的 导向作用 (二)试卷结构及分值 全卷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共四大题27小题。四大题中,积累与运 用分值为20分,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分值为10分,(其中口语交际2分,综 合性学习8分),阅读与欣赏分值为40分(其中古诗词赏析4分,文言文阅读 10分,现代文阅读26分),写作与表达50分。试题所涉及的内容范围及题量, 各个水平层次的占分比例见“语文命题双向细目表”。 2009年中考语文命题双向细目表 知识点 积累理解分析运用综合分值 汉字 2 语音 积累与运用 词语 句子 名著 默写 4 24282 口语交际 口语交际与 综合性学习综合性 学习 古诗欣赏 阅读 文言文 10 与 记叙文 欣赏 22456 议论文
2009 年枣阳市中考语文质量分析 徐道生 王 凯 一、试题分析 (一)命题的指导思想 2009 年襄樊市中考语文命题严格依据《语文课程标准》和《2009 年襄樊市 中考说明》的要求,遵循语文学习规律和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坚持“以人为本”、 “稳中求新、稳中有变、变中求进”的原则,既注重考查学生的语文基本素养, 又加强考查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既体现毕业学业水平考试的功能, 又充分体现中考的选拔功能,做到“学科特点鲜明、文化气息浓厚、试题科学简 约、难易程度适中”,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进一步推进新课程改革起到良好的 导向作用。 (二)试卷结构及分值 全卷 120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共四大题 27 小题。四大题中,积累与运 用分值为 20 分,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分值为 10 分,(其中口语交际 2 分,综 合性学习 8 分),阅读与欣赏分值为 40 分(其中古诗词赏析 4 分,文言文阅读 10 分,现代文阅读 26 分),写作与表达 50 分。试题所涉及的内容范围及题量, 各个水平层次的占分比例见“语文命题双向细目表”。 2009 年中考语文命题双向细目表 知识点 积累 理解 分析 运用 综合 分值 积 累 与 运 用 汉字 2 2 语音 2 2 词语 1 1 2 句子 1 3 4 名著 1 1 2 默写 3 4 1 8 口语交际与 综合性学习 口语交际 2 2 综合性 学习 2 2 2 2 8 阅读 与 欣赏 古诗欣赏 2 2 4 文言文 4 4 2 10 记叙文 5 5 3 13 议论文 6 5 2 13
写作与 作文 表达 合计 25 19 52 120 (三)试题特点 1、结构安排合理,考点设置科学 为保持试题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今年中考试题结构形式沿用去年的“积累与 运用、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阅读与欣赏、写作与评价”四大板块,但“写作 与评价”部分又有一定变化:不再有“评价”内容,而改为“写作与表达”;继 续保留“二选一”的形式,但作文形式由原来的“半命题作文、话题作文”变为 “半命题作文、材料作文”。相对于外地的“三板块”和“五板块”试卷结构, 我市近几年一直沿袭的“四板块”结构与教材的编排体系是一致的,既是语文教 学的四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更加符合新课改对第四学段(7-9年级)的要求 在这些板块中,设置了“书写改错”、“语境注音”等27个考点,每个考点均 遵循课程标准,考查的内容都是初中生终身学习所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 每个考点的设计,都从学生的心理出发,合理地组织问题情境和精确地表述。这 题型相对固定的27个考点恰当地组合成一整套由浅层到深刻,由基础到能力 由实践到创新,能科学、全面考查考生学业水平和文化素养的知识体系 2、突出“双基”落实,注重素养考查。 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今年的 试题就充分体现了重视基础、强化积累、考査素养的命题思想。如“改错并书写、 结合语境注音、成语运用、提取信息、仿写、名著导读、默写”等考点无不是基 础知识与基本能力的考査,还有阅读欣赏中的“字词理解”、“句子翻译”、“整 体感知”、“句子品析”、“阅读体验”等同样是在考查学生的素养。试题重视 语文基础知识、基本能力的考査,但又不是简单、机械地考查名词术语和对基础 知识的死记硬背,而是注重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理解分析语言材料的能力,考 査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迁移能力,尤其注重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考査学生实际 运用的能力。 3、强调整体感知,考査角度全面。 现代文阅读选取了两篇文质兼美、表达规范、时代性强、具有人文价值导向 和审美情趣的文章《布鞋》、《“读万卷书”与“行万里路”》,对帮助学生正 确解读生活、解读人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深远的影响。题干的设 计,以“整体感知、理解句意、筛选提取信息、分析综合、欣赏评价”为基点, 注重文本内容的前后联系,考查在阅读中调动己有知识积累处理信息的能力和分 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尤其重视考査整体感知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如第17 题“文章以 为线索,通过对的回忆,表达了对之情。”第2 2题“认真阅读全文,找出表明作者观点的句子。”均需要考生在深入阅读全文, 在整体感知、认真分析、搜索提炼的基础上作答;还有第2l题“如果删去最后 段,文章就会逊色不少,请谈谈本段在文中所起的作用。”巧妙地把对“读
写作与 表达 作文 50 50 合 计 8 25 19 16 52 120 (三)试题特点 1、结构安排合理,考点设置科学。 为保持试题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今年中考试题结构形式沿用去年的“积累与 运用、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阅读与欣赏、写作与评价”四大板块,但“写作 与评价”部分又有一定变化:不再有“评价”内容,而改为“写作与表达”;继 续保留“二选一”的形式,但作文形式由原来的“半命题作文、话题作文”变为 “半命题作文、材料作文”。相对于外地的“三板块”和“五板块”试卷结构, 我市近几年一直沿袭的“四板块”结构与教材的编排体系是一致的,既是语文教 学的四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更加符合新课改对第四学段(7—9 年级)的要求。 在这些板块中,设置了“书写改错”、“语境注音”等 27 个考点,每个考点均 遵循课程标准,考查的内容都是初中生终身学习所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 每个考点的设计,都从学生的心理出发,合理地组织问题情境和精确地表述。这 题型相对固定的 27 个考点恰当地组合成一整套由浅层到深刻,由基础到能力, 由实践到创新,能科学、全面考查考生学业水平和文化素养的知识体系。 2、突出“双基”落实,注重素养考查。 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今年的 试题就充分体现了重视基础、强化积累、考查素养的命题思想。如“改错并书写、 结合语境注音、成语运用、提取信息、仿写、名著导读、默写”等考点无不是基 础知识与基本能力的考查,还有阅读欣赏中的“字词理解”、“句子翻译”、“整 体感知”、“句子品析”、“阅读体验”等同样是在考查学生的素养。试题重视 语文基础知识、基本能力的考查,但又不是简单、机械地考查名词术语和对基础 知识的死记硬背,而是注重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理解分析语言材料的能力,考 查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迁移能力,尤其注重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考查学生实际 运用的能力。 3、强调整体感知,考查角度全面。 现代文阅读选取了两篇文质兼美、表达规范、时代性强、具有人文价值导向 和审美情趣的文章《布鞋》、《“读万卷书”与“行万里路”》,对帮助学生正 确解读生活、解读人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深远的影响。题干的设 计,以“整体感知、理解句意、筛选提取信息、分析综合、欣赏评价”为基点, 注重文本内容的前后联系,考查在阅读中调动已有知识积累处理信息的能力和分 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尤其重视考查整体感知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如第 17 题“文章以 为线索,通过对 的回忆,表达了对 之情。”第 2 2 题“认真阅读全文,找出表明作者观点的句子。”均需要考生在深入阅读全文, 在整体感知、认真分析、搜索提炼的基础上作答;还有第 21 题“如果删去最后 一段,文章就会逊色不少,请谈谈本段在文中所起的作用。”巧妙地把对“读
与“写”的考査有机融合在一起。至于第26题“陆游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 知此事要躬行’,读完本文后,请结合文意,谈淡你对这句话的认识。”这道开 放题则意在引导学生揣度文本,进行个性化的鉴赏,表达自己的阅读体验。另外 试题还注重了考査局部赏析、品味语言的能力。语文学习离不开对语言的品读、 品析、品味。深刻的思想内涵,丰富的情感世界,精巧的写作艺术,无一不被语 言所承载。这就需要考生对文本的语言深入研读、推敲,悟出其味,品出其妙 如第20题“联系上下文,说说你对下面句中加点词语‘贴’的理解。”这个考 点的设置意图就在于此 4、注重知识内化,勾连课堂内外。 为使部分教师走出“重课外,轻课内”的认识误区,今年的试题在注重知识 内化方面做得更加合理。其实,如何处理好课外和课内的关系,始终是命题者思 考的问题。应该说,“以课外为主”的命题原则和命题方向是一贯的,但这并不 意味着可以忽视课本内容甚至无视课本的存在。保证一定比例的试题紧扣课本或 者取材于课本,有利于语文教学的科学实施和课程改革的稳步推进,也有利于突 出学业考试的性质,体现义务教育的基础性和全体性。为此,文言文考查了《伤 仲永》的阅读,综合性学习考查了“微笑面对生活”(教材中36个综合性学习 之一),诗词曲、文言文、俗语的默写更是全部来自课本。另外,两篇现代文阅 读材料的10个考点,其中大部分都在课内,如“整体感知”、“提取关键信息”、 “品味词语妙处”、“论点寻找”、“论据作用”等都与课本知识有相关联之处, 都能从书中找到答案,都能从平时的阅读训练中找到答题技巧。试题的命制真正 做到了“取材课外、考在课内”,对今后的阅读教学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 5、地域色彩浓郁,时代气息强烈 富有地方特色的试题,有利于广大考生加深对本土文化的认识,激发他们的 家乡自豪感以及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情感,还能起到宣传、提升家乡形象的作 用,今年中考试题就充分体现了浓郁的地域特色。如:第3小题的选项A“襄樊 以它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吸引着众多投资者前来投资开发。”选项B“十年如 日,无怨无悔,风雨无阻背残疾同学上学的女生张贺婷被评为‘2008感动襄 樊年度人物’”。第4小题“聂海胜当选湖北日报形象人物”。第8小题“当 你和几个同学结伴在‘华夏第一城池’一一襄阳护城河边游玩的时候”等,均给 考生亲近感和自豪感,拉近了试题与学生的距离。此外,试题还具有强烈的时代 感和生活气息。如第4题是今年4月份的新闻,议论文阅读《“读万卷书”与“行 万里路”》与学生的学习生活密切相联,作文更是与生活息息相关。 6、渗透人文精神,发挥教育功能。 今年语文中考试题进一步发挥了考试的教育功能,试题内容注重人文精神的 渗透和思想品德教育,注重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心生活,使考试与育人有机结 合,处处体现出关爱、信任、鼓励和帮助。整套试题无论是文本还是题干,都是 文从字顺,简洁优美,没有歧义,保持着一种轻松明快的和谐,表达着阳光、绿 色的人文关怀。如第1题考査“五彩缤纷”“朝气蓬勃”的书写,第2题考査“憧
与“写”的考查有机融合在一起。至于第 26 题“陆游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 知此事要躬行’,读完本文后,请结合文意,谈淡你对这句话的认识。”这道开 放题则意在引导学生揣度文本,进行个性化的鉴赏,表达自己的阅读体验。另外, 试题还注重了考查局部赏析、品味语言的能力。语文学习离不开对语言的品读、 品析、品味。深刻的思想内涵,丰富的情感世界,精巧的写作艺术,无一不被语 言所承载。这就需要考生对文本的语言深入研读、推敲,悟出其味,品出其妙。 如第 20 题“联系上下文,说说你对下面句中加点词语‘贴’的理解。”这个考 点的设置意图就在于此。 4、注重知识内化,勾连课堂内外。 为使部分教师走出“重课外,轻课内”的认识误区,今年的试题在注重知识 内化方面做得更加合理。其实,如何处理好课外和课内的关系,始终是命题者思 考的问题。应该说,“以课外为主”的命题原则和命题方向是一贯的,但这并不 意味着可以忽视课本内容甚至无视课本的存在。保证一定比例的试题紧扣课本或 者取材于课本,有利于语文教学的科学实施和课程改革的稳步推进,也有利于突 出学业考试的性质,体现义务教育的基础性和全体性。为此,文言文考查了《伤 仲永》的阅读,综合性学习考查了“微笑面对生活”(教材中 36 个综合性学习 之一),诗词曲、文言文、俗语的默写更是全部来自课本。另外,两篇现代文阅 读材料的 10 个考点,其中大部分都在课内,如“整体感知”、“提取关键信息”、 “品味词语妙处”、“论点寻找”、“论据作用”等都与课本知识有相关联之处, 都能从书中找到答案,都能从平时的阅读训练中找到答题技巧。试题的命制真正 做到了“取材课外、考在课内”,对今后的阅读教学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 5、地域色彩浓郁,时代气息强烈。 富有地方特色的试题,有利于广大考生加深对本土文化的认识,激发他们的 家乡自豪感以及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情感,还能起到宣传、提升家乡形象的作 用,今年中考试题就充分体现了浓郁的地域特色。如:第 3 小题的选项 A“襄樊 以它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吸引着众多投资者前来投资开发。”选项 B“十年如 一日,无怨无悔,风雨无阻背残疾同学上学的女生张贺婷被评为‘2008 感动襄 樊年度人物’ ”。第 4 小题“聂海胜当选湖北日报形象人物”。第 8 小题“当 你和几个同学结伴在‘华夏第一城池’——襄阳护城河边游玩的时候”等,均给 考生亲近感和自豪感,拉近了试题与学生的距离。此外,试题还具有强烈的时代 感和生活气息。如第 4 题是今年 4 月份的新闻,议论文阅读《“读万卷书”与“行 万里路”》与学生的学习生活密切相联,作文更是与生活息息相关。 6、渗透人文精神,发挥教育功能。 今年语文中考试题进一步发挥了考试的教育功能,试题内容注重人文精神的 渗透和思想品德教育,注重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心生活,使考试与育人有机结 合,处处体现出关爱、信任、鼓励和帮助。整套试题无论是文本还是题干,都是 文从字顺,简洁优美,没有歧义,保持着一种轻松明快的和谐,表达着阳光、绿 色的人文关怀。如第 1 题考查“五彩缤纷”“朝气蓬勃”的书写,第 2 题考查“憧
憬”“锲而不舍”的注音,第5题仿写有关“青春”的美句,这些题目青春气息 浓厚,让考生备受鼓舞。还有名著考査中的“保尔”品质,诗文填空中“蜡炬精 神”及李白的执著品格,综合性学习活动“微笑面对生活”的乐观态度,两篇现 代文阅读材料中的情感教育、实践教育,材料作文“持之以恒,必有成效”的坚 定信念等,都渗透着育人功能,对陶冶学生的情操、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 价值观,具有积极的意义。 7、关注成长实践,倡导个性表达。 试题还关注了考生的成长实践,如:口语交际能将考生真正引入情境,考生 较容易根据角色定位来表达,试题也因此能较真实、自然地考察他们的口语交际 能力。综合性学习“微笑面对生活”的话题以演讲赛发展进程为序,围绕话题设 置若干环节,在不同环节安排不同活动内容,力求呈现一个完整的综合性学习过 程,题干精炼,避免了情境设计中的冗长、累赘的大段材料,留给考生更多的思 考时间和更大的思维空间,4个小题从四个方面考察了学生在活动中的合作态度 和参与程度。同时,文言文阅读《伤仲永》与现代文阅读《“读万卷书”与“行 万里路”》,也提倡学生励志学习,勇于实践。 写作与表达是一次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积极引导。给出两个题目供考生选 择,使考生有较宽松的选择余地,兼顾了不同层次考生的学习、生活积累,有利 发挥特长,张扬个性。两篇作文前的导语设计为考生铺设桥梁,搭建舞台,能迅 速唤起考生内心深处的某种真实体验,引导他们迅速进入一种急于表达的写作状 态。不设审题障碍,淡化文体要求,鼓励考生写真情实感,倡导个性表达。而且 无论是半命题作文还是材料作文,主题都积极健康,着重引导考生认真观察生活、 积累生活和感悟生活,走出“小我”天地,表达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 和真切体验,充分展现自身的综合素质 、考试成绩 (一)襄樊市中考语文成绩统计表 单位实考人数「高分(≥96)及格(≥72)低分(<24) 人数比率人数比率人数比率 人平分Z0 襄阳960461.5186521.s97.0190.50:o 枣阳979351340.54+1897.gug2.o192.2:ai 宜城5612|28820.51451210.9133810.00791.970.729 616529240.47452450.8511550.02588.590.679 谷城489326810.54846740.95140.00194.22|0.72 保康36515090.41232990.9190.0089.870.65 河口465623670.50841760.897690.01590.960.716 襄城|328020420.6233129 2|0.00194.50.788 樊城|606641750.68857460.947300.00595.540.809 高新9034800.7.823600181:171067
憬”“锲而不舍”的注音,第 5 题仿写有关“青春”的美句,这些题目青春气息 浓厚,让考生备受鼓舞。还有名著考查中的“保尔”品质,诗文填空中“蜡炬精 神”及李白的执著品格,综合性学习活动“微笑面对生活”的乐观态度,两篇现 代文阅读材料中的情感教育、实践教育,材料作文“持之以恒,必有成效”的坚 定信念等,都渗透着育人功能,对陶冶学生的情操、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 价值观,具有积极的意义。 7、关注成长实践,倡导个性表达。 试题还关注了考生的成长实践,如:口语交际能将考生真正引入情境,考生 较容易根据角色定位来表达,试题也因此能较真实、自然地考察他们的口语交际 能力。综合性学习“微笑面对生活”的话题以演讲赛发展进程为序,围绕话题设 置若干环节,在不同环节安排不同活动内容,力求呈现一个完整的综合性学习过 程,题干精炼,避免了情境设计中的冗长、累赘的大段材料,留给考生更多的思 考时间和更大的思维空间,4 个小题从四个方面考察了学生在活动中的合作态度 和参与程度。 同时,文言文阅读《伤仲永》与现代文阅读《“读万卷书”与“行 万里路”》,也提倡学生励志学习,勇于实践。 写作与表达是一次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积极引导。给出两个题目供考生选 择,使考生有较宽松的选择余地,兼顾了不同层次考生的学习、生活积累,有利 发挥特长,张扬个性。两篇作文前的导语设计为考生铺设桥梁,搭建舞台,能迅 速唤起考生内心深处的某种真实体验,引导他们迅速进入一种急于表达的写作状 态。不设审题障碍,淡化文体要求,鼓励考生写真情实感,倡导个性表达。而且 无论是半命题作文还是材料作文,主题都积极健康,着重引导考生认真观察生活、 积累生活和感悟生活,走出“小我”天地,表达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 和真切体验,充分展现自身的综合素质。 二、考试成绩 (一)襄樊市中考语文成绩统计表 单位 实考人数 语 文 高分(≥96) 及格(≥72) 低分(<24) 人平分 Z0 人数 比率 人数 比率 人数 比率 襄阳 9640 4446 0.461 8652 0.898 97 0.010 90.56 0.701 枣阳 9793 5134 0.524 8917 0.911 92 0.009 92.02 0.731 宜城 5612 2882 0.514 5121 0.913 38 0.007 91.97 0.729 南漳 6165 2924 0.474 5245 0.851 155 0.025 88.59 0.679 谷城 4893 2681 0.548 4674 0.955 14 0.003 94.22 0.762 保康 3665 1509 0.412 3299 0.9 19 0.005 89.87 0.685 河口 4656 2367 0.508 4176 0.897 69 0.015 90.96 0.716 襄城 3280 2042 0.623 3129 0.954 2 0.001 94.5 0.788 樊城 6066 4175 0.688 5746 0.947 30 0.005 95.54 0.809 高新 903 480 0.532 787 0.872 36 0.040 87.17 0.697
市直289818280.63127610.95390.0094.860.790 合计57571304680.529525070.9125610.01091.870.732 从上表可以看出,2009年中考,我市人平分92.02,位居襄樊各县(市、区) 第二,我市高分率为0.524,位居襄樊各县(市、区)第二,综合指数0.731 位居襄樊各县(市、区)第二 另外,从《枣阳市2009年中考语文成绩统计表》中,可以看出:①全市语 文最高分115分,分别在六中和王城中学;②高分比率(≥96)位居第一的是吴 店一中(0.63);③语文中考综合指数前十名的学校分别是:实验中学(0.637) 平林中学(0.635)、吴店二中(0.619)、清潭中学(0.601)、三中(0.599) 吴店一中(0.598)、六中(0.557)、王城中学(0.543)、熊集中学(0.531)、 四中(0.526)。以上这些学校的语文教学质量排在全市前列。 (二)语文各题得分情况统计表 题号 =)=)(三(四) 四 人均分14.2|7.27 3.2 7.12 8.48 7.22 得分率6z2,x8 71.2% 65.23% 55,54% 78.36% 难度05a.8.n060.560: 从上表可知,语文难度把握比较合理,符合《中考说明》的要求 三、卷面分析 第一板块:积累与运用 1.改错并书写。两个错别字全部改对的只有一半考生,主要问题是书写不规 范,如把“蓬”写成左右结构;笔画错误,如把“缤纷”写成“滨汾”;正误颠 倒,把正确的字改成错字。 2.汉字注音。大部分考生答题正确,一部分考生音调标示错误,把“i”写 成“i”,还有考生把汉语拼音写成英语字母 3.成语运用。此题得分率较高。 4.信息提取。总体得分较好,主要问题有两点:一是超出规定字数,部分考 生在对象“聂海胜”前加上“今年”、“襄樊”、“航天英雄”等限制性词语 二是信息提取找不准对象,不少考生把导语中“湖北日报开展形象人物评选活动” 作为答案,而忽视了“在……中”的状语提示。 5.仿写。得分良好,平均得1.5分。失分主要原因在于表达不够连贯,比喻 不当,仿写对象与特点之间缺少逻辑联系。 6.名著导读。平均得分在1.5分左右。有部分考生把主人公名字写错,有的 考生对人物评价的三个要点识记不牢,搭配混淆 7.默写。绝大多数考生能按要求默写出诗文名句,但本题得满分的考生并不 多。失分主要集中在第6小题俗语默写上,只有不到一半的考生能写出相应的俗 语,这与复习备考没有落实到位有很大关系。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是:书写 不规范,错別字较多。这个问题每年中考都存在,但还是没有很好解决。如“满
市直 2898 1828 0.631 2761 0.953 9 0.003 94.86 0.790 合计 57571 30468 0.529 52507 0.912 561 0.010 91.87 0.732 从上表可以看出,2009 年中考,我市人平分 92.02,位居襄樊各县(市、区) 第二,我市高分率为 0.524,位居襄樊各县(市、区)第二,综合指数 0.731, 位居襄樊各县(市、区)第二。 另外,从《枣阳市 2009 年中考语文成绩统计表》中,可以看出:①全市语 文最高分 115 分,分别在六中和王城中学;②高分比率(≥96)位居第一的是吴 店一中(0.63);③语文中考综合指数前十名的学校分别是:实验中学(0.637)、 平林中学(0.635)、吴店二中(0.619)、清潭中学(0.601)、三中(0.599)、 吴店一中(0.598)、六中(0.557)、王城中学(0.543)、熊集中学(0.531)、 四中(0.526)。以上这些学校的语文教学质量排在全市前列。 (二)语文各题得分情况统计表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一) (二) (三) (四) 人均分 14.92 7.27 3.2 7.12 8.48 7.22 39.18 得分率 74.6% 72.7% 80% 71.2% 65.23% 55.54% 78.36% 难度 0.75 0.73 0.8 0.71 0.65 0.56 0.78 从上表可知,语文难度把握比较合理,符合《中考说明》的要求。 三、卷面分析 第一板块:积累与运用 1.改错并书写。两个错别字全部改对的只有一半考生,主要问题是书写不规 范,如把“蓬”写成左右结构;笔画错误,如把“缤纷”写成“滨汾”;正误颠 倒,把正确的字改成错字。 2.汉字注音。大部分考生答题正确,一部分考生音调标示错误,把“i”写 成“ì”,还有考生把汉语拼音写成英语字母。 3.成语运用。此题得分率较高。 4.信息提取。总体得分较好,主要问题有两点:一是超出规定字数,部分考 生在对象“聂海胜”前加上“今年”、“襄樊”、“航天英雄”等限制性词语; 二是信息提取找不准对象,不少考生把导语中“湖北日报开展形象人物评选活动” 作为答案,而忽视了“在……中”的状语提示。 5.仿写。得分良好,平均得 1.5 分。失分主要原因在于表达不够连贯,比喻 不当,仿写对象与特点之间缺少逻辑联系。 6.名著导读。平均得分在 1.5 分左右。有部分考生把主人公名字写错,有的 考生对人物评价的三个要点识记不牢,搭配混淆。 7.默写。绝大多数考生能按要求默写出诗文名句,但本题得满分的考生并不 多。失分主要集中在第 6 小题俗语默写上,只有不到一半的考生能写出相应的俗 语,这与复习备考没有落实到位有很大关系。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是:书写 不规范,错别字较多。这个问题每年中考都存在,但还是没有很好解决。如“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