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鉴赏题型设计及答题思路 第一种模式:分析意境型 1、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2、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3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 意象腙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 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分析诗歌意境,一要注意物象的特点,二要注意作者 在描摹的事物中所寄托的情感,抓住物与志的“契合点” 4答题步骤: 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 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 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 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 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答题示例1 春行即兴李华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乌空啼。 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请从“景”和“情” 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 参考答案]这首诗写了作者“春行”时的所见所闻:有草有水,有树有山,有 花有乌,可谓一句—景,且每个画面均有特色(步骤-)。但诗又不是纯粹写景 而是景中含情,情景交融(步骤〓)。诗中“花自落”“乌空啼”之景都显出了 山中的宁静,从中更透出一丝伤春、凄凉之情(步骤三)。 练习 游月陂 宋°程颢 月陂堤上四徘徊,北有中天百尺台 万物已随秋气改,一樽聊为晚凉开。 水心云影闲相照,林下泉声静自来。 世事无端何足计,但逢佳节约重陪 1、这首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歌内容分析。 参考答案诗人写了百尺高台、美丽的水光月色,树林和泉声,(1分)营造 了宁静(或静谧、幽静等)(1分)的意境,表达了诗人闲适(或恬淡、自在)
古代诗歌鉴赏题型设计及答题思路 第一种模式:分析意境型 1、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2、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3.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 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 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分析诗歌意境,一要注意物象的特点,二要注意作者 在描摹的事物中所寄托的情感,抓住物与志的“契合点”。 4.答题步骤: 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 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 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 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 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答题示例 1: 春行即兴 李 华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请从“景”和“情” 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 [参考答案]这首诗写了作者“春行”时的所见所闻:有草有水,有树有山,有 花有鸟,可谓一句一景,且每个画面均有特色(步骤一)。但诗又不是纯粹写景, 而是景中含情,情景交融(步骤二)。诗中“花自落”“鸟空啼”之景都显出了 山中的宁静,从中更透出一丝伤春、凄凉之情(步骤三)。 练习一: 游月陂 宋·程颢 月陂堤上四徘徊,北有中天百尺台。 万物已随秋气改,一樽聊为晚凉开。 水心云影闲相照,林下泉声静自来。 世事无端何足计,但逢佳节约重陪。 1、这首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歌内容分析。 [参考答案]诗人写了百尺高台、美丽的水光月色,树林和泉声,(1 分)营造 了宁静(或静谧、幽静等)(1 分)的意境,表达了诗人闲适(或恬淡、自在)
(1分)的心情。 2、“林下泉声静自来”一句诗用什么表现手法?请简析其效果?(3分) 参考答案反衬(以动写静,以有声衬无声)(1分)淙淙的泉声更突出了月 夜的寂静(2分 俤二种模式分析技巧型 1、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2、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诗人是怎样 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3、解答分析: 表达技巧:包括表达方式、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 A、表达方式包括叙述、描述、议论、抒情四种,其中描写、抒情是考查的 重点。 B、表现手法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要准确答题,必须熟悉常用 的一些表现手法。表现手法分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修辞手法三大类。 (1)抒情手法有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两种。“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 开心颜”就是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又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托 物寓理、借古讽今、铺垫、象征、映衬烘托、欲扬先抑、先声夺人、以小见 大等 (2)描写手法主要有正面侧面、虚实、动静、远近、烘托、联想想象、用典、 使用叠词、细节描写、白描和对写法等。 C、修辞方法包括比喻、对比、烘托、反衬、拟人、夸张、双关、同感、互 文和象征等。 4、答题步骤: (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这种手法本身的作用。 (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 (3)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答题示例1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李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对第三联“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所运用的艺术表现手法作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第三联运用了夸张手法(步骤-)写出岳阳楼高耸λ云的情状,同时 这两句诗想象神奇,在云间连榻,在天上“行杯”(步骤二),写出了诗人恍若 置身仙境的情景(步骤三)。 练习二
(1 分)的心情。 2、“林下泉声静自来”一句诗用什么表现手法?请简析其效果?(3 分) [参考答案]反衬(以动写静,以有声衬无声)(1 分),淙淙的泉声更突出了月 夜的寂静(2 分)。 第二种模式分析技巧型 1、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2、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诗人是怎样 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3、解答分析: 表达技巧:包括表达方式、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 A、表达方式 包括叙述、描述、议论、抒情四种,其中描写、抒情是考查的 重点。 B、表现手法 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要准确答题,必须熟悉常用 的一些表现手法。表现手法分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修辞手法三大类。 (1)抒情手法有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两种。“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 开心颜”就是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又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托 物寓理、借古讽今、铺垫、象征、映衬烘托、欲扬先抑、先声夺人、以小见 大等。 (2)描写手法主要有正面侧面、虚实、动静、远近、烘托、联想想象、用典、 使用叠词、细节描写、白描和对写法等。 C、修辞方法包括比喻、对比、烘托、反衬、拟人、夸张、双关、同感、互 文和象征等。 4、答题步骤: (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这种手法本身的作用。 (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 (3)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答题示例 1: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 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对第三联“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所运用的艺术表现手法作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第三联运用了夸张手法(步骤一)写出岳阳楼高耸入云的情状,同时 这两句诗想象神奇,在云间连榻,在天上“行杯”(步骤二),写出了诗人恍若 置身仙境的情景(步骤三)。 练习二:
醉落魄·咏鹰[凊]陈维崧 寒山几堵①,风低削碎中原路②。秋空一碧无今古。醉袒貂裘,略记寻 呼处。 男儿身手和谁赌?老来猛气还轩举③。人间多少闲狐兔。月黑沙黄,此际 偏思汝。 「注⑩①堵:座。②削碎中原路:形容鹰掠地飞过。③轩举:意气飞扬 1、这首词的上片主要是用什么表现手法来写鹰的?请作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⑩主要运用了衬托的手法。②借用壁立的寒山、空旷的大地、澄 碧的秋空等场景,来衬托鷹的形象。(把“衬托”答成“烘托乇”也算对) 2、结合下片的句子,分析词人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①“男儿身手和谁赌?老来猛气还轩举”,表达了猛气犹存、老当 益壮的情怀。②“人间多少闲狐兔。月黑沙黄,此际偏思汝”,表达了期待施 展抱负、建功立业的志向 俤三种模式分析语言特色 1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2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3解答分析: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诗 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能用来答题的词一般有: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 绚丽、明白晓畅、多用口语、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笔调婉约、简练生动· 4答题步骤: (1)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2)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3)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题示例1:阅读下面的一首诗,回答问题 春怨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问:请分析此诗的语言特色。 答:此诗语言特点是清新自然,口语化(步骤-),“黄儿”是儿化音,显出 女子的纯真娇憨。“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用质朴的语言表明了打黄莺是 因为它惊扰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梦(步骤〓)。这样非常自然地表现了女子对丈 夫的思念之情(步骤三)。 练习三 江村杜甫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醉落魄·咏鹰 [清]陈维崧 寒山几堵①,风低削碎中原路②。秋空一碧无今古。醉袒貂裘,略记寻 呼处。 男儿身手和谁赌?老来猛气还轩举③。人间多少闲狐兔。月黑沙黄,此际 偏思汝。 [注]①堵:座。②削碎中原路:形容鹰掠地飞过。③轩举:意气飞扬。 1、这首词的上片主要是用什么表现手法来写鹰的?请作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①主要运用了衬托的手法。② 借用壁立的寒山、空旷的大地、澄 碧的秋空等场景,来衬托鹰的形象。(把“衬托”答成“烘托”也算对) 2、结合下片的句子,分析词人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①“男儿身手和谁赌?老来猛气还轩举”,表达了猛气犹存、老当 益壮的情怀。②“人间多少闲狐兔。月黑沙黄,此际偏思汝”,表达了期待施 展抱负、建功立业的志向。 第三种模式分析语言特色 1 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2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3 解答分析: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诗 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能用来答题的词一般有: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 绚丽、明白晓畅、多用口语、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笔调婉约、简练生动…… 4 答题步骤: (1)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2)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3)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题示例 1:阅读下面的一首诗,回答问题 春怨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问:请分析此诗的语言特色。 答:此诗语言特点是清新自然,口语化(步骤一),“黄莺儿”是儿化音,显出 女子的纯真娇憨。“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用质朴的语言表明了打黄莺是 因为它惊扰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梦(步骤二)。这样非常自然地表现了女子对丈 夫的思念之情(步骤三)。 练习三、 江 村 杜 甫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 请简要分析这首诗突出的语言特点? 「参考答案清新、自然、质朴⑤步骤一),描绘的清江、梁上燕、水中鸥构成了 派恬静优雅的自然田园景象;老妻画纸为祺局的痴情憨态,邽而可爱;稚 子敲针作钓钩的天真无邪,弥足可爱(步骤〓)。不作雕饰,自然成趣,生活意 味十足(步骤三)。 第四种模式炼字型 1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2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3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 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这种题型的答案一般应包括三个方面:(1)字典释义,(2)浅层情境义,(3) 深层情境义。答题时,要从字词的字典释义出发,联系具体诗句,由浅入深, 先答浅层情境义,再答深层情境义,不要遗漏要点。 4答题步骤 (1)肯定“好”或肯定哪一个更好;解释该字在句中的语表义和语里义。 (2)展开联想和想像,把这个你认为“好”的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答题示例1 华子岗裴迪 日落松风起,还家草露晞。 云光侵履迹,山翠拂人衣。 请谈谈“侵”“拂”两个字的妙处。 参考答案]“侵”字写夕阳余辉逐渐消退的过程(步骤一),展现了诗人在夕阳 中一山篚生动情景(步骤二)“拂”字运用拟人手法,增强了动感(步骤 一),也使人想见山色的青翠可爱、柔和多姿(步骤〓)。这两个动词写云光山 翠对诗人的眷恋不舍之情,折射出诗人对华孑岗的喜爱与留恋(步骤三)。 练习四 望江东 黄庭坚 江水西头隔烟树,望不见江东路。思量只有梦来去。更不怕、江阑①住 灯前写了书无数,算没个、人传与。直饶寻得雁分付②,又还是、秋将暮 【注】①阑:阻隔;阻拦。②直饶:纵使;分付:交付
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 请简要分析这首诗突出的语言特点? [参考答案]清新、自然、质朴(步骤一),描绘的清江、梁上燕、水中鸥构成了 一派恬静优雅的自然田园景象;老妻画纸为棋局的痴情憨态,望而可爱;稚 子敲针作钓钩的天真无邪,弥足可爱(步骤二)。不作雕饰,自然成趣,生活意 味十足(步骤三)。 第四种模式炼字型 1 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2 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3 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 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这种题型的答案一般应包括三个方面:(1)字典释义,(2)浅层情境义,(3) 深层情境义。答题时,要从字词的字典释义出发,联系具体诗句,由浅入深, 先答浅层情境义,再答深层情境义,不要遗漏要点。 4 答题步骤: (1)肯定“好”或肯定哪一个更好;解释该字在句中的语表义和语里义。 (2)展开联想和想像,把这个你认为“好”的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答题示例 1 : 华子岗 裴迪 日落松风起,还家草露晞。 云光侵履迹,山翠拂人衣。 请谈谈“侵”“拂”两个字的妙处。 [参考答案]“侵”字写夕阳余辉逐渐消退的过程(步骤一),展现了诗人在夕阳 中一步步下山的生动情景(步骤二)。“拂”字运用拟人手法,增强了动感(步骤 一),也使人想见山色的青翠可爱、柔和多姿(步骤二)。这两个动词写云光山 翠对诗人的眷恋不舍之情,折射出诗人对华子岗的喜爱与留恋(步骤三)。 练习四: 望江东 黄庭坚 江水西头隔烟树,望不见、江东路。思量只有梦来去。更不怕、江阑①住。 灯前写了书无数,算没个、人传与。直饶寻得雁分付②,又还是、秋将暮。 【注】①阑:阻隔;阻拦。②直饶:纵使;分付:交付
问题:简析“隔”字的双重意蕴。(3分) 【参考答案】隔:隔断,阻隔。词中的隔一语双关:一是指诗人身处江西, 目光因被树阻隔而难以望见江东;二是指扫词人被阻隔,回不到江东。这就增 强了对江东的留恋之情。 俤五种模式一词领全诗型 1、提问方式: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2、解答分析:古诗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个字或一个词就构成全诗的线索, 全诗的感情基调、全诗的思想,抓住这个词命题往往可以以小见大,考出考 生对全诗的把握程度。 3、答题步骤 (1)该词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 (2)从该词在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考虑。 答题示例1: 春夜洛城闻笛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折柳”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 为什么? 参考答案]“折柳”的寓意是“惜别怀远”,而诗歊歌的主旨正是思乡之情(步骤 一)。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步骤〓)。可见“折柳” 是全诗的关键。 练习五: 江阴浮远堂戴复古 横冈下瞰大江流,浮远堂前万里愁 最苦无山遮望眼,淮南极目尽神州。 注戴复古,字式之,号石屏,南宋后期诗人 前人认为,“最苦无山遮望眼”在本诗中最具表现力,你对此有何看法?请作 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首诗写作者登江阴浮远堂遥望中原时,因国土沦陷而产生的忧 愁和痛苦,“最苦无山遮望眼”一句对此表现得最为强烈和集中(步骤一)。该 句一反常人登高时希望极目远眺的惯常心理,在写法上别岀蹊径,通过诗人 望之则不忍、不望又不能的矛盾心理,充分表达了国耻不报、国土不归的极 度悲愤之情(步骤〓)。 第六种模式情感、主旨型
问题:简析“隔”字的双重意蕴。(3 分) 【参考答案】隔:隔断,阻隔。词中的隔一语双关:一是指诗人身处江西, 目光因被树阻隔而难以望见江东;二是指词人被阻隔,回不到江东。这就增 强了对江东的留恋之情。 第五种模式一词领全诗型 1、提问方式: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2、解答分析:古诗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个字或一个词就构成全诗的线索, 全诗的感情基调、全诗的思想,抓住这个词命题往往可以以小见大,考出考 生对全诗的把握程度。 3、答题步骤: (1)该词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 (2)从该词在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考虑。 答题示例 1: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折柳”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 为什么? [参考答案]“折柳”的寓意是“惜别怀远”,而诗歌的主旨正是思乡之情(步骤 一)。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步骤二)。可见“折柳” 是全诗的关键。 练习五: 江阴浮远堂 戴复古 横冈下瞰大江流,浮远堂前万里愁。 最苦无山遮望眼,淮南极目尽神州。 [注]戴复古,字式之,号石屏,南宋后期诗人。 前人认为,“最苦无山遮望眼”在本诗中最具表现力,你对此有何看法?请作 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这首诗写作者登江阴浮远堂遥望中原时,因国土沦陷而产生的忧 愁和痛苦,“最苦无山遮望眼”一句对此表现得最为强烈和集中(步骤一)。该 句一反常人登高时希望极目远眺的惯常心理,在写法上别出蹊径,通过诗人 望之则不忍、不望又不能的矛盾心理,充分表达了国耻不报、国土不归的极 度悲愤之情(步骤二)。 第六种模式 情感、主旨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