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讲解‘秦明安
讲解:秦明安
(四)方法 1、运用“指析点”法解答分析意象题 [宋]谢枋得的《小孤山》(08年安徽) 人言此是海门关,海眼无涯骇众观。 天地偶然留砥柱,江山有此障狂澜。 坚如猛士敌场立,危似孤臣末世难 明日登峰须造极,渺观宇宙我心宽。 [注]1、小孤山:位于安徽宿松县城南65公里的长江之中,四无依傍, 地势险要,是南宋军事要地。2、谢枋得:宋弋阳(今属江西)人,以忠义自任, 曾率军抗元兵败后隐居福建一带,后被元人胁迫至燕京,绝食而死。 3、海眼:急流遇阻所形成的大漩涡
(四)方法 1、运用“指析点”法解答分析意象题。 [宋]谢枋得的《小孤山》(08年 安徽) 人言此是海门关,海眼无涯骇众观。 天地偶然留砥柱,江山有此障狂澜。 坚如猛士敌场立,危似孤臣末世难。 明日登峰须造极,渺观宇宙我心宽。 [注]1、小孤山:位于安徽宿松县城南65公里的长江之中,四无依傍, 地势险要,是南宋军事要地。2、谢枋得:宋弋阳(今属江西)人,以忠义自任, 曾率军抗元兵败后隐居福建一带,后被元人胁迫至燕京,绝食而死。 3、 海眼:急流遇阻所形成的大漩涡
举例:诗中小孤山的形象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指”就是要准确弄清诗句中所有意象 以 诗歌按意象数量可以分为单一意象和复合意象诗 运 如杜荀鹤的《小松》(咏物诗)、杜甫的《登高》 用 【例题中就是一首以“小孤山”为中心意象的咏物诗】 指“析”就是结合诗句分析意象的各个特征。 析《小孤山》首联总说其地势险要,颔联指出小孤山砥柱中流、力挽狂澜的特点。 点三步法 【例题第二步拟为:小孤山砥柱中流、力挽狂澜。】 “点”就是指出意象表达的思想情感 可以从两个角度来仔细赏析意象的寓意: (1)根据常见意象的固有象征义揣摩作者主观情思, 如“折柳”表达惜别之情等。 (2)从揣摩意象的修饰语或陈述语入手分析意象的表情达意作用
举例:诗中小孤山的形象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指”就是要准确弄清诗句中所有意象。 诗歌按意象数量可以分为单一意象和复合意象诗。 如杜荀鹤的《小松》(咏物诗)、杜甫的《登高》 【例题中就是一首以“小孤山”为中心意象的咏物诗】 “析”就是结合诗句分析意象的各个特征。 《小孤山》首联总说其地势险要,颔联指出小孤山砥柱中流、力挽狂澜的特点。 【例题第二步拟为:小孤山砥柱中流、力挽狂澜。】 “点”就是指出意象表达的思想情感。 可以从两个角度来仔细赏析意象的寓意: (1)根据常见意象的固有象征义揣摩作者主观情思, 如“折柳”表达惜别之情等。 (2)从揣摩意象的修饰语或陈述语入手分析意象的表情达意作用。 可 以 运 用 “ 指 — 析 — 点 ” 三 步 法
如元稹的《闻乐天授江州司马》: 残灯无焰影幢幢④, 此夕闻君谪九江。 垂死病中惊坐起, 暗风吹雨人寒窗 注:①幢幢:灯影昏暗摇曳之状 诗中用“灯”“灯影”“风”“雨”“窗”等意象表达感情,分别用“残” “寒”等修饰语或陈述语传达出来,灯是失去火焰的,灯影是昏暗摇曳的,风似 是凄凉昏暗的,窗子似乎也寒气逼人。诗的首尾两句形象描绘了周围景物的暗淡 凄凉,谪居患病的元稹以悲凉的心境观景,移情于物,表达了忽听挚友也蒙冤 被贬的满腹愁思。 第三步拟为:作者以小孤山言志,表达了身为末世孤臣也要勇敢坚毅地杀敌报国 的壮烈情怀,以及力挽狂澜取得抗元胜利的坚定信念。】 即分析意象试题可按照“借用意象+的意象特征 表达(抒发)了+概括情感的短语”格式表述答案
如元稹的《闻乐天授江州司马》: 残灯无焰影幢幢①, 此夕闻君谪九江。 垂死病中惊坐起, 暗风吹雨人寒窗。 注:①幢幢:灯影昏暗摇曳之状。 诗中用“灯”“灯影”“风”“雨”“窗”等意象表达感情,分别用“残”“幢幢”“暗” “寒”等修饰语或陈述语传达出来,灯是失去火焰的,灯影是昏暗摇曳的,风似乎 是凄凉昏暗的,窗子似乎也寒气逼人。诗的首尾两句形象描绘了周围景物的暗淡 凄凉,谪居患病的元稹以悲凉的心境观景,移情于物,表达了忽听挚友也蒙冤 被贬的满腹愁思。 【第三步拟为:作者以小孤山言志,表达了身为末世孤臣也要勇敢坚毅地杀敌报国 的壮烈情怀,以及力挽狂澜取得抗元胜利的坚定信念。】 即分析意象试题可按照“借用意象+的意象特征, 表达(抒发)了+概括情感的短语”格式表述答案
2、运用“概描点”法解答分析意境题 山居即事 王维 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 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 嫩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 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 【注释】山居,上林之中隐居。荜门,荆竹所做的门。故衣,指莲花败叶。 例题:诗的后四句写出了怎样的景与情?
2、运用“概描点”法解答分析意境题。 山居即事 王维 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 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 嫩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 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 【注释】山居,上林之中隐居。荜门,荆竹所做的门。故衣,指莲花败叶。 例题:诗的后四句写出了怎样的景与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