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聘考试复习资料 一种社会义务。 60、儿童的学习动机直接影响着儿童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成绩 61、道德行为习惯是在生活和教育过程中形成与培养起来的。 62、道德情感的内容极其丰富,比如自尊感、友谊感、荣誉感、信任感、事业感、义务感 责任感、集体荣誉感、阶级情感、爱国主义情感、国际主义情感、集体主义感、革命人道 主义感等。其中道德义务感和责任感是一个人的道德倾向性的核心,是标志品德发展水平 的重要因素,他们在人的整个道德情感中占有重要地位 63、小学儿童的学习(兴趣)是促使儿童自觉地从事学习活动的一种重要的推动力。 64、与儿童相比小学儿童的交往对象同样主要是父母、教师和(同伴)。但其交往关系与 性质都与幼儿存在完全不同的特点。 65、抽象思维开始占优势,但在很大程度上属于经验型的。他们的逻辑思维需要更多的感 性经验的支持,初中二年级是中学生阶段思维发展的关键期。 66、许多心理学家认为,青春期是(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二飞跃期 67、(自我意识的高涨)是导致初中生反抗心理出现的第一原因。 68、(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过程)是第二原因。 69、(独立意志)是初中生产生反抗心理的第三原因 70、作为学校心理教育工作,就总体情况而言,其重心应该是心理素质教育。 71、心理素质教育主要是教育与培养学生形成各种良好的心理素质,以助其学业成功。 72、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使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正常的、健康的 成长发展 73、心理教育是学校教育的最高层次 74、心理教育又是学校教育中的背景教育。 75、心理辅导是对学生进行帮助的过程,学校心理辅导的目标是潜能开发。 76、学校辅导内容为学习辅导、生活辅导、职业辅导。 77、心理辅导的途径:个别辅导、小组辅导、团组辅导、学科渗透、家庭辅导 78、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的目的就在于促成四个学会: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创造 学会生活。 79、心理教育课的教学模式包括:诱导式、自我分析模式、主体参与模式。 80、心理教育课的整个环节包括:确定主题、课前准备、上课。 81、良好的师生关系具有全体、和谐、互动特征。 82、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教育,必须抓好课前设计环节,课堂组织环节,师生交往环
教师招聘考试复习资料 26 一种社会义务。 60、儿童的学习动机直接影响着儿童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成绩。 61、道德行为习惯是在生活和教育过程中形成与培养起来的。 62、道德情感的内容极其丰富,比如自尊感、友谊感、荣誉感、信任感、事业感、义务感 责任感、集体荣誉感、阶级情感、爱国主义情感、国际主义情感、集体主义感、革命人道 主义感等。其中道德义务感和责任感是一个人的道德倾向性的核心,是标志品德发展水平 的重要因素,他们在人的整个道德情感中占有重要地位。 63、小学儿童的学习(兴趣)是促使儿童自觉地从事学习活动的一种重要的推动力。 64、与儿童相比小学儿童的交往对象同样主要是父母、教师和(同伴)。但其交往关系与 性质都与幼儿存在完全不同的特点。 65、抽象思维开始占优势,但在很大程度上属于经验型的。他们的逻辑思维需要更多的感 性经验的支持,初中二年级是中学生阶段思维发展的关键期。 66、许多心理学家认为,青春期是(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二飞跃期。 67、(自我意识的高涨)是导致初中生反抗心理出现的第一原因。 68、(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过程)是第二原因。 69、(独立意志)是初中生产生反抗心理的第三原因。 70、作为学校心理教育工作,就总体情况而言,其重心应该是心理素质教育。 71、心理素质教育主要是教育与培养学生形成各种良好的心理素质,以助其学业成功。 72、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使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正常的、健康的 成长发展。 73、心理教育是学校教育的最高层次。 74、心理教育又是学校教育中的背景教育。 75、心理辅导是对学生进行帮助的过程,学校心理辅导的目标是潜能开发。 76、学校辅导内容为学习辅导、生活辅导、职业辅导。 77、心理辅导的途径:个别辅导、小组辅导、团组辅导、学科渗透、家庭辅导。 78、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的目的就在于促成四个学会: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创造、 学会生活。 79、心理教育课的教学模式包括:诱导式、自我分析模式、主体参与模式。 80、心理教育课的整个环节包括:确定主题、课前准备、上课。 81、良好的师生关系具有全体、和谐、互动特征。 82、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教育,必须抓好课前设计环节,课堂组织环节,师生交往环
教师招聘考试复习资料 83、对学生的心理偏差为偏爱、偏信。 84、班主任教育权威体现的是权利和威信的有机统 85、可以将班集体氛围归结为:人际、学习、教育、教师、群体、文化氛围等
教师招聘考试复习资料 27 节。 83、对学生的心理偏差为偏爱、偏信。 84、班主任教育权威体现的是权利和威信的有机统一。 85、可以将班集体氛围归结为:人际、学习、教育、教师、群体、文化氛围等
教师招聘考试复习资料 教育学选择题 教育学综合选择判断题 1.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定类指标是反映研究变量的性质和类别的指标 定序指标是反映研究变量所 具有的不同等级或顺序程度的指标。 √C.定距指标是反应硏究变量在数量上的差别和大小的指标。D.定比指标是反映变量的 比例或比率关系的指标。 2.下列不属于设计研究指标的原则的是() A.以理论假设为指导的原则B.完整性原则C.简明、可行性原则√D.经济性原则 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A.一般情况,研究计划的形式分为七个部分,对于特定的研究项目不可能提出其它 研究计划的形式 B.研究计划的准备是研究过程的重要一步,许多研究在开始进行之后都要求提交研究计 具体到不同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尽管存在着性质和层次上的差异,研究工作的程 序是一成不变的。 √D.研究计划应包括以下三方面内容:研究目标和理论框架,以往研究的考察,研究的 设计与方法。 4.公式用于下列那种取样方法。() A.简单随机取样法√B.分层随机取样法C.多段随机取样法D.定额取样法 5.“总数为N=50,样本容量是n=50,求出间隔500÷50=10,于是每隔10个抽取一个样 本,连续抽样50次。”这是采用()。 简单随机取样法B.分层随机取样法√C.等距随机取样法D.多段随机取样法 对于“要求以班为单位进行教学实验研究,而不能打乱原有的教学单位的情况。”在 教育科学研究中(特别是教育实验中),一般常用的取样法是()。 √A.整群随机取样法B.分层随机取样法C.等距随机取样法D.多段随机取样法 7.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研究的信度高低说明研究和研究结果是否可重复,是否具有前后一贯性,或研究的前
教师招聘考试复习资料 28 教育学选择题 教育学综合 选择判断题 1.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定类指标是反映研究变量的性质和类别的指标。 B.定序指标是反映研究变量所 具有的不同等级或顺序程度的指标。 √C.定距指标是反应研究变量在数量上的差别和大小的指标。D.定比指标是反映变量的 比例或比率关系的指标。 2. 下列不属于设计研究指标的原则的是( )。 A.以理论假设为指导的原则 B.完整性原则 C.简明、可行性原则√D.经济性原则 3. 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 A.一般情况,研究计划的形式分为七个部分,对于特定的研究项目不可能提出其它一些 研究计划的形式。 B.研究计划的准备是研究过程的重要一步,许多研究在开始进行之后都要求提交研究计 划。 C.具体到不同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尽管存在着性质和层次上的差异,研究工作的程 序是一成不变的。 √D.研究计划应包括以下三方面内容:研究目标和理论框架,以往研究的考察,研究的 设计与方法。 4. 公式 用于下列那种取样方法。( ) A.简单随机取样法√B.分层随机取样法 C.多段随机取样法 D.定额取样法 5. “总数为 N=500,样本容量是 n=50,求出间隔 500÷50=10,于是每隔 10 个抽取一个样 本,连续抽样 50 次。”这是采用( )。 A.简单随机取样法 B.分层随机取样法√C.等距随机取样法 D.多段随机取样法 6. 对于“要求以班为单位进行教学实验研究,而不能打乱原有的教学单位的情况。” 在 教育科学研究中(特别是教育实验中),一般常用的取样法是( )。 √A.整群随机取样法 B.分层随机取样法 C.等距随机取样法 D.多段随机取样法 7.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研究的信度高低说明研究和研究结果是否可重复,是否具有前后一贯性,或研究的前
教师招聘考试复习资料 后是否具有一致性以及研究能在多大程度上重复 研究必须有效度才有意义。C.有效度一定有信度。√D.有信度一定有效度 8.将“疲惫”定义为控制个体连续听课12小时后,再控制连续完成约为正常作业量10 倍的作业内容后的个体存在状态。试判断这里采用哪种操作定义方法() √A.方法与程序描述法B.动态描述法C.静态描述法D.属于上述三种方法的综合 9.将“一个体格健壮的人”的用操作定义定为“举起100公斤杠铃、两小时连续长跑25 公里、跳髙1.8米、6小时游泳横穿渤海峡、一年四季从不生病…”的人:试判断采用哪 种操作定义方法。() A.方法与程序描述法√B.动态描述法C.静态描述法D.不属于上述三种方法的任一种 1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按随机方式建立两个被试组(例如,实验组和对比组),除研究变量因素外,其它无 关变量方面的影响相同,因而两组的结果测量值之差,可以认为是研究变量之差造成的。 B.样本容量与样本的代表性有关,样本容量越小,代表性越好,反之,样本容量太大, 就可能失去对总体的代表性。 C.恒定法主要采用对比组方法和循环法。 D.在教育科学研究中,被试的年龄、性别、身髙、体重、遗传、性格、能力、知识经验、 动机、情绪、研究场所的一些条件与特征等许多无关变量是对研究是有影响的,这种问题 可以采用消除法解决。 11、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D) A.研究的信度髙低说明研究和研究结果是否可重复,是否具有前后一贯性,或研究的前 后是否具有一致性以及研究能在多大程度上重复 B、研究必须有效度才有意义C.有效度一定有信度√D.有信度一定有效度 12、将疲惫定义为控制个体连续听课12小时后,再控制连续完成约为正常作业量10倍的 作业内容后的个体存在状态。试判断这里采用哪种定义方法(A) √A.方法与程序描述法 动态描述法C静态描述法 属于上述三种方法的 综合 13.将"一个体格健壮的人"的用操作定义定为举起100公斤杠铃、两小时连续长跑25公 里、跳髙1.8米、6小时游泳横穿渤海峡、一年四季从不生病…″的人;试判断采用哪种 操作定义方法。(B) A、方法与程序描述法B.动态描述法C.静态描述法D.不属于上述三 种方法的任
教师招聘考试复习资料 29 后是否具有一致性以及研究能在多大程度上重复。 B.研究必须有效度才有意义。C.有效度一定有信度。√D.有信度一定有效度。 8. 将“疲惫”定义为控制个体连续听课 12 小时后,再控制连续完成约为正常作业量 10 倍的作业内容后的个体存在状态。试判断这里采用哪种操作定义方法( ) √A.方法与程序描述法 B.动态描述法 C.静态描述法 D.属于上述三种方法的综合 9. 将“一个体格健壮的人”的用操作定义定为“举起 100 公斤杠铃、两小时连续长跑 25 公里、跳高 1.8 米、6 小时游泳横穿渤海峡、一年四季从不生病…” 的人;试判断采用哪 种操作定义方法。( ) A.方法与程序描述法√B.动态描述法 C.静态描述法 D.不属于上述三种方法的任一种 10.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按随机方式建立两个被试组(例如,实验组和对比组),除研究变量因素外,其它无 关变量方面的影响相同,因而两组的结果测量值之差,可以认为是研究变量之差造成的。 B.样本容量与样本的代表性有关,样本容量越小,代表性越好,反之,样本容量太大, 就可能失去对总体的代表性。 C.恒定法主要采用对比组方法和循环法。 D.在教育科学研究中,被试的年龄、性别、身高、体重、遗传、性格、能力、知识经验、 动机、情绪、研究场所的一些条件与特征等许多无关变量是对研究是有影响的,这种问题 可以采用消除法解决。 11、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D )。 A.研究的信度高低说明研究和研究结果是否可重复,是否具有前后一贯性,或研究的前 后是否具有一致性以及研究能在多大程度上重复 B、研究必须有效度才有意义 C.有效度一定有信度√D.有信度一定有效度 12、将疲惫定义为控制个体连续听课 12 小时后,再控制连续完成约为正常作业量 10 倍的 作业内容后的个体存在状态。试判断这里采用哪种定义方法(A) √A.方法与程序描述法 D.动态描述法 C 静态描述法 D.属于上述三种方法的 综合 13.将"一个体格健壮的人"的用操作定义定为"举起 100 公斤杠铃、两小时连续长跑 25 公 里、跳高 1.8 米、6 小时游泳横穿渤海峡、一年四季从不生病…"的人;试判断采用哪种 操作定义方法。(B ) A、方法与程序描述法 √B.动态描述法 C.静态描述法 D.不属于上述三 种方法的任
教师招聘考试复习资料 1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A.按随机方式建立两个被试组(例如,实验组和对比组),除研究变量因素外,其它无 关变量方面的影响相同,因而两组的结果测量值之差,可以认为是研究变量之差造成的 B、样本容量与样本的代表性有关,样本容量越小,代表性越好,反之,样本容量太大, 就可能失去对总体的代表性 C、恒定法主要采用对比组方法和循环法 D、在教育科学研究中,被试的年龄、性别、身髙、体重、遗传、性格、能力、知识经验、 动机、情绪、研究场所的一些条件与特征等许多无关变量是对研究是有影响的,这种问题 可以采用消除法解决 15、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A、创造友好的气氛,与被访问者谈的越投机越好B.访谈时,要详细的说明访问的目的 C访谈时,要把握住方向和主题,随时纪录D.进行访谈时,要首先介绍自己的身份 16.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专著是() √A.《学记》 B.《论语》 C.《大教学论》D.《普通教育学》 17.教育的本体功能之一是() A.减少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B.促进生产发展,服务经济建设 C.对政治经济有巨大的影响作用D.加速年轻一代身心发展与社会化进程 18.高等学校的双重任务是() A.教学和教育B.升学和就业√C.教学和科研D.生活和生产 19.“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思想的提出是在党的() A.十二大 √B.十三大C.十四大D.十五大 20.遗传素质是人身心发展的() A.主导因素B.决定因素 √C.物质前提D.内部动力 21.环境决定论的代表人物是() 格塞尔 B.杜威 √C.华生 霍尔 我国现在实行的义务教育的年限是() A.6年 B.5年 C.8年 √D.9年 20世纪教育发展总目标中的“两基”是( A.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B.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 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实现素质教育 D.基础知识和基本素质 24.马克思认为,人的片面发展最严重的时期是()
教师招聘考试复习资料 30 1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A.按随机方式建立两个被试组(例如,实验组和对比组),除研究变量因素外,其它无 关变量方面的影响相同,因而两组的结果测量值之差,可以认为是研究变量之差造成的 B、样本容量与样本的代表性有关,样本容量越小,代表性越好,反之,样本容量太大, 就可能失去对总体的代表性 C、恒定法主要采用对比组方法和循环法 D、在教育科学研究中,被试的年龄、性别、身高、体重、遗传、性格、能力、知识经验、 动机、情绪、研究场所的一些条件与特征等许多无关变量是对研究是有影响的,这种问题 可以采用消除法解决 15、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A、创造友好的气氛,与被访问者谈的越投机越好 B.访谈时,要详细的说明访问的目的 C 访谈时,要把握住方向和主题,随时纪录 D.进行访谈时,要首先介绍自己的身份 16.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专著是( ) √A.《学记》 B.《论语》 C.《大教学论》 D.《普通教育学》 17.教育的本体功能之一是( ) A.减少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B.促进生产发展,服务经济建设 C.对政治经济有巨大的影响作用 √D.加速年轻一代身心发展与社会化进程 18.高等学校的双重任务是( ) A.教学和教育 B.升学和就业 √C.教学和科研 D.生活和生产 19.“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思想的提出是在党的( ) A.十二大 √B.十三大 C.十四大 D.十五大 20.遗传素质是人身心发展的( ) A.主导因素 B.决定因素 √C.物质前提 D.内部动力 21.环境决定论的代表人物是( ) A.格塞尔 B.杜威 √C.华生 D.霍尔 22.我国现在实行的义务教育的年限是( ) A.6 年 B.5 年 C.8 年 √D.9 年 23.20 世纪教育发展总目标中的“两基”是( ) A.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B.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 C.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实现素质教育 D.基础知识和基本素质 24.马克思认为,人的片面发展最严重的时期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