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聘考试复习资料 68,课堂管理就是指教师通过协调课堂内的各种人际关系,而有效地实现预定的教学目 标的过程.(13,1) 69,制约课堂教学效率高低的三大要素是教师,学生和_课堂情境 70,课堂管理_始终制约_着教学和评价的有效进行,具有促进和维持功能 71,课堂管理的维持功能是指在课堂教学中_持久地_维持良好的内部环境. 72,课堂管理的促进功能,是指教师在课堂创设对教学有促进作用的组织良好的学习环境 激励学生潜能的 释放以促进学生的学习 73,不管是正式群体还是非正式群体,都有群体凝聚力,群体规范_,群体气氛以及群体成 员的人际关系 74,班内学生对教师的课堂行为会形成_定型的期望_.他们期望教师以某种方式进行教学 和课堂管理. 75,所谓群体是指人们以一定方式的_共同活动_为基础而结合起来的联合体 76,正式群体是由教育行政部门明文规定的群体,其成员有_固定的编制_,责任权利明确, 组织地位确定 77,班级,小组,少先队,团支部等都属于正式群体 78,正式群体的发展经历了松散群体,联合群体和集体等三个阶段. 79,集体则是群体发展_的最高阶段,成员的共同活动不仅对每个成员有个人意义,而且还 有重要的社会意义 80,非正式规范的形成是成员们约定俗称_的结果,受模仿,暗示和顺从等心理因素制约 正式规范是有目的,有计划地教育的结果 81,课堂气氛作为教学过程的_软情境_,它通常是指课堂里某占优势的态度与情感的综合 状态 82,课堂气氛具有独特性_,不同的课堂往往有不同的气氛.即使是同一个课堂,也会形成不 同教师的气氛区 83,一种课堂气氛形成后,往往能够维持相当长_的一段时间,而且不同的课堂活动也会被 同样的课堂气氛所 笼罩 84,由于教师在课堂中起着主导作用,教师的领导方式,教师对学生的期望以及教师的情 绪状态便成为影响
教师招聘考试复习资料 21 理. 68,课堂管理就是指教师通过协调课堂内的各种_人际关系_,而有效地实现预定的教学目 标的过程.(13,1) 69,制约课堂教学效率高低的三大要素是教师,学生和_课堂情境_. 70,课堂管理_始终制约_着教学和评价的有效进行,具有促进和维持功能. 71,课堂管理的维持功能是指在课堂教学中_持久地_维持良好的内部环境. 72,课堂管理的促进功能,是指教师在课堂创设对教学有促进作用的组织良好的_学习环境 _,激励学生潜能的 释放以促进学生的学习. 73,不管是正式群体还是非正式群体,都有群体凝聚力,_群体规范_,群体气氛以及群体成 员的人际关系. 74,班内学生对教师的课堂行为会形成_定型的期望_.他们期望教师以某种方式进行教学 和课堂管理. 75,所谓群体是指人们以一定方式的_共同活动_为基础而结合起来的联合体. 76,正式群体是由教育行政部门明文规定的群体,其成员有_固定的编制_,责任权利明确, 组织地位确定. 77,班级,小组,少先队,团支部等都属于_正式群体_. 78,正式群体的发展经历了松散群体,_联合群体_和集体等三个阶段. 79,集体则是群体发展_的最高阶段,成员的共同活动不仅对每个成员有个人意义,而且还 有重要的社会意义. 80,非正式规范的形成是成员们_约定俗称_的结果,受模仿,暗示和顺从等心理因素制约. 正式规范是有目的,有计划地教育的结果. 81,课堂气氛作为教学过程的_软情境_,它通常是指课堂里某占优势的态度与情感的综合 状态. 82,课堂气氛具有独特性_,不同的课堂往往有不同的气氛.即使是同一个课堂,也会形成不 同教师的气氛区. 83,一种课堂气氛形成后,往往能够维持_相当长_的一段时间,而且不同的课堂活动也会被 同样的课堂气氛所 笼罩. 84,由于教师在课堂中起着主导作用,教师的领导方式,教师对学生的_期望_以及教师的情 绪状态便成为影响
教师招聘考试复习资料 课堂气氛的主要因素 85,教师的积极情绪状态往往会_投射_到学生身上,使教师与学生的意图,观点和情感都联 结起来,从而在师 生间产生共鸣性的情感反应 86,处罚学生的消极的课堂行为,但不能采用讽刺挖苦,体罚和剥夺学习权利_等手段 87,焦虑是教师对当前或预计到的对自尊心理有潜在威胁的任何情境所具有的一种类似于 担忧的反应倾向 88,只有当教师_焦虑适中时,才会激起教师改变课堂现状,避免呆板或恐慌反应,从而推 动教师不断努力以 谋求最佳课堂气氛的出现 89,人们往往相信_大多数人_的意见是正确的,觉得别人提供的信息将有助于他. 90,个人可能为了避免他人的非议或排斥,避免受孤立,因而发生从众现象. 91,在通常情况下,课堂气氛可能分成积极的,消极的_和对抗的三种类型. 92,积极的课堂气氛是_恬静与活跃,热烈而深沉,宽松与严谨的有机统 93,消极的课堂气氛通常以紧张拘谨,心不在焉_,反应迟钝为特征 94,对抗的课堂气氛则是失控的气愤_,学生过度兴奋,各行其是,随便插嘴,故意捣乱 95,人际交往是教师和学生在课堂里传递信息,沟通思想和交流情感的过程 96,人际吸引是指交往双方出现相互亲近现象,它以_认知协调,情感和谐及行动一致为特 97,学生座位的分配,一方面要考虑课堂行为的有效控制,预防纪律问题的发生;另一方面 又要考虑促进学生间的正常人际交往 98,也有的心理学家把问题行为分为:品行性问题,性格问题行为,情绪上,社会上的不成 熟行为等三类 99,教学评价是指有系统地收集有关学生学习行为的资料,参照预定的教学目标对其进行 价值判断的过程.(14.1) 00,教学评价是一种系统化的持续的过程,包括确定评估目标,搜集有关资料,描述并分 析_资料,形成价值 判断以及做出决定等步骤 101,测量主要是一种收集资料数据的过程,是根据某种标准和一定的操作程序,将学生的 学习_行为与结果_确 定为一种量值,以表示学生对所测问题了解的多少
教师招聘考试复习资料 22 课堂气氛的主要因素. 85,教师的积极情绪状态往往会_投射_到学生身上,使教师与学生的意图,观点和情感都联 结起来,从而在师 生间产生共鸣性的情感反应. 86,处罚学生的消极的课堂行为,但不能采用讽刺挖苦,体罚和_剥夺学习权利_等手段. 87,焦虑是教师对当前或预计到的对自尊心理有潜在威胁的任何情境所具有的一种类似于 担忧的反应倾向. 88,只有当教师_焦虑适中_时,才会激起教师改变课堂现状,避免呆板或恐慌反应,从而推 动教师不断努力以 谋求最佳课堂气氛的出现. 89,人们往往相信_大多数人_的意见是正确的,觉得别人提供的信息将有助于他. 90,个人可能为了避免他人的_非议或排斥_,避免受孤立,因而发生从众现象. 91,在通常情况下,课堂气氛可能分成积极的,_消极的_和对抗的三种类型. 92,积极的课堂气氛是_恬静与活跃_,热烈而深沉,宽松与严谨的有机统一. 93,消极的课堂气氛通常以紧张拘谨,_心不在焉_,反应迟钝为特征. 94,对抗的课堂气氛则是_失控的气愤_,学生过度兴奋,各行其是,随便插嘴,故意捣乱. 95,人际交往是教师和学生在课堂里_传递信息_,沟通思想和交流情感的过程. 96,人际吸引是指交往双方出现相互亲近现象,它以_认知协调_,情感和谐及行动一致为特 征. 97,学生座位的分配,一方面要考虑课堂行为的有效控制,预防纪律问题的发生;另一方面 又要考虑促进学生间的正常_人际交往_. 98,也有的心理学家把问题行为分为:品行性问题_,性格问题行为,情绪上,社会上的不成 熟行为等三类 99,教学评价是指有系统地收集有关学生学习行为的资料,参照预定的教学目标对其进行_ 价值判断_的过程.(14.1) 100,教学评价是一种系统化的持续的过程,包括确定评估目标,搜集有关资料,_描述并分 析_资料,形成价值 判断以及做出决定等步骤. 101,测量主要是一种收集资料数据的过程,是根据某种标准和一定的操作程序,将学生的 学习_行为与结果_确 定为一种量值,以表示学生对所测问题了解的多少
教师招聘考试复习资料 102,测验是测量一个样本的系统程序,即通过观察少数具有代表性的行为或现象来量化 描述人们心理特征 103,对于情感以及道德行为表现的评价则常常采用非测验性的评价手段,如案卷分析, 观察,问卷量表以及 谈话等 104,教师自编测验的主观题包括论文题,问题解决_题 105,教师自编测验的客观题包括_选择题,是非题,匹配题,填空题等. 106,评分必须以一定的比较标准为依据,评分的标准可分为绝对标准和相对标准_两种 107,教师要充当知识传授者,团体的领导者,模范公民,纪律的维护者,家长的代理人,亲密 朋友,心理辅导者等多种角色.(15.1) 108,在教师的知识和智力达到一定水平之后,教师的表达能力,组织能力,诊断学生学习 困难的能力,与教学效果有较高的相关. 109,在教师的知识和智力达到一定水平之后,他们的思维的条理性,系统性,合理性与教 学效果有较高的相关 教育心理学填空题 1、人们之间的个性差异主要体现在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两个方面 2、客观现实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3、心理学的基本任务是描述心理事实、揭示心理规律和指导实践活动。 4、注意的功能为选择、保持、调节和监督功能 5、根据注意的产生和保持是否需要意志努力,将注意分为无意注意、有意注意和有意后 注意三种类型。 6、有意注意是主动的、自觉的注意,是注意的各哦机形式。 7、德国心理学家为解释知觉的整体现象曾经归纳岀多种原则,其中主要有接近性、相似 性、闭合性和连接性等原则。 、记忆的种类有形象、记忆、逻辑、记忆、情绪记忆和运动记忆。 9、记忆的基本过程由识记、保持和再现三个环节组成 10、识记的是识别和记住客观事物的过程。 11、根据思维所凭借的对象将思维划分为动作思维、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 12、根据思维探索答案的方向,将思维分为聚合思维和发散思维。 13发散思维又叫辐射思维或求异思维,是指从一个目标出发,沿着不同的思考途径,探索
教师招聘考试复习资料 23 102,测验是测量一个样本的系统程序,即通过观察少数具有代表性的行为或现象来_量化 描述_人们心理特征. 103,对于情感以及道德行为表现的评价则常常采用_非测验性_的评价手段,如案卷分析, 观察,问卷量表以及 谈话等. 104,教师自编测验的主观题包括论文题,_问题解决_题. 105,教师自编测验的客观题包括_选择题_,是非题,匹配题,填空题等. 106,评分必须以一定的比较标准为依据,评分的标准可分为绝对标准和_相对标准_两种. 107,教师要充当知识传授者,团体的领导者,模范公民,纪律的维护者,家长的代理人,亲密 朋友,心理辅导者等多种角色.(15.1) 108,在教师的知识和智力达到一定水平之后,教师的表达能力,组织能力,_诊断学生_学习 困难的能力,与教学效果有较高的相关. 109,在教师的知识和智力达到一定水平之后,他们的_思维的条理性_,系统性,合理性与教 学效果有较高的相关. 教育心理学填空题 1、人们之间的个性差异主要体现在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两个方面。 2、客观现实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3、心理学的基本任务是描述心理事实、揭示心理规律和指导实践活动。 4、注意的功能为选择、保持、调节和监督功能。 5、根据注意的产生和保持是否需要意志努力,将注意分为无意注意、有意注意和有意后 注意三种类型。 6、有意注意 是主动的、自觉的注意,是注意的各哦机形式。 7、德国心理学家为解释知觉的整体现象曾经归纳出多种原则,其中主要有接近性、相似 性、闭合性和连接性等原则。 8、记忆的种类有形象、记忆、逻辑、记忆、情绪记忆和运动记忆。 9、记忆的基本过程由识记、保持和再现三个环节组成。 10、识记的是识别和记住客观事物的过程。 11、根据思维所凭借的对象将思维划分为动作思维、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 12、根据思维探索答案的方向,将思维分为聚合思维和发散思维。 13 发散思维又叫辐射思维或求异思维,是指从一个目标出发,沿着不同的思考途径,探索
教师招聘考试复习资料 各种可能结论思维。 14、思维过程包括分析与综合、比较与分类、抽象与概括以及具体化、系统化等环节。 15、情绪和情感是指人对于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 6、意志是受意识的支配和调节,经过克服困难及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 17、需要、动机和兴趣都是人的个性倾向性即个体动力系统的组成部分,其他成分都是需 要的变化形态。 兴趣的品质包括:指向性、广博性、持久性和 兴趣的效能性。 19、智力的核心内容是(抽象思维能力) 20、人在知觉能力、记忆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和言语能力诸方面都会表现出类型差 异 21、根据个体的理智、情绪、意志在性格结构中占据的优势情况,把人的性格分为理智性、 情绪型和一致型。 22、1990年情感智力概念被正式提出。 23、实现教育目的自觉性与坚韧性是教师的一致特征。 24、态度形成一般要经过顺从到认同再到内化"三个阶段。 25、态度的转变过程一般为"解冻一变化一凝固”三个阶段 26、教师威信来自两个方面,一是自然权利另一个是人格影响即教师本人履行职责的努力 和成效。 27、成熟是指个体生理方面的发展。 28、学习需要以个体的一定成熟为其物质基础和自然前提。 29、经验和施展证明,成熟受用尽废退的自然法则所支配。 30、学习必须适应个体心理发展的规律。 31、审题要求学生在理解题意的的同时在头脑中形成课题的影响。 32、技能要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经过联系,使活动方式能够极少需要意识控制,能顺利 完善地进行时才形成。 33、正迁移是指一种知识、技能对另一种知识技能的掌握产生积极的影响,即起促进作用 34、学习策略在学习过程中的主要作用是学习者对学习活动进行自我调节和监控。 35、学习策略主要有元认知识和体验、学习的调节与控制以及学习方法三个要素构成。 36、元认知在学习策略系统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它指导、调节着学习者的认识过程 37、监控学习进程,实际上就是根据确定的学习计划,检査评佔学习方法与各种学习因素
教师招聘考试复习资料 24 各种可能结论思维。 14、思维过程包括分析与综合、比较与分类、抽象与概括以及具体化、系统化等环节。 15、情绪和情感是指人对于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 16、意志是受意识的支配和调节,经过克服困难及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 17、需要、动机和兴趣都是人的个性倾向性即个体动力系统的组成部分,其他成分都是需 要的变化形态。 18、兴趣的品质包括:指向性、广博性、持久性和 兴趣的效能性。 19、智力的核心内容是(抽象思维能力) 20、人在知觉能力、记忆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和言语能力诸方面都会表现出类型差 异。 21、根据个体的理智、情绪、意志在性格结构中占据的优势情况,把人的性格分为理智性、 情绪型和一致型。 22、1990 年情感智力概念被正式提出。 23、实现教育目的自觉性与坚韧性是教师的一致特征。 24、态度形成一般要经过"顺从到认同再到内化"三个阶段。 25、态度的转变过程一般为"解冻--变化--凝固"三个阶段。 26、教师威信来自两个方面,一是自然权利另一个是人格影响即教师本人履行职责的努力 和成效。 27、成熟是指个体生理方面的发展。 28、学习需要以个体的一定成熟为其物质基础和自然前提。 29、经验和施展证明,成熟受用尽废退的自然 法则所支配。 30、学习必须适应个体心理发展的规律。 31、审题要求学生在理解题意的的同时在头脑中形成课题的影响。 32、技能要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经过联系,使活动方式能够极少需要意识控制,能顺利、 完善地进行时才形成。 33、正迁移是指一种知识、技能对另一种知识技能的掌握产生积极的影响,即起促进作用。 34、学习策略在学习过程中的主要作用是学习者对学习活动进行自我调节和监控。 35、学习策略主要有元认知识和体验、学习的调节与控制以及学习方法三个要素构成。 36、元认知在学习策略系统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它指导、调节着学习者的认识过程。 37、监控学习进程,实际上就是根据确定的学习计划,检查评估学习方法与各种学习因素
教师招聘考试复习资料 相符程度的过程 38、通常情况下,可以将学习方法分为两类:一类是与学科学习直接相关的专用型的学习 方法;一类是通用性较强的通用型学习方法。 39、知觉策略是指知觉过程中,在元认知活动作用下,家感觉通道,原有的知识经验,以 及知觉对象有机构合起来的一种机制。 40、概念学习的方法实际上就是寻找事物或现象分类的依据。 41、规则的发展学习是指在教学情境中,教师先呈现规则的若干例证,然后让学生在例证 中概括出一般规则的学习方式。 42、问题解决策略主要有两类,即算法和启发式。 43、一般说来预习有读、划、批、写、思、做等步骤 44、道德是一种社会现象,它的存在依赖与整个社会的存在。 45、品德是一种个体现象,是社会道德准则在一个人身上的体现品德是通过个体反映了社 会道德,它依赖和制约于个体。 46、一般认为,品德主要包括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几种心理成分, 即由知、情、意、行四个部分构成。47、道德情感是伴随着道德认识而产生的 48、道德观念是对社会道德现象的本质特征的概括反映 49、研究表明,学生道德信念的发展要经历一段较长时间,小学一二年级学生还没有形成 道德信念,只有道德信念的某些因素:三四年级的学生有了初步的道德信念:。 50、从少年期开始,比较自觉的、稳定的道德信念才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 51、人对自己行为的评定叫做自我评估 52、一个人的道德评价水平同他所掌握的道德概念、道德知识密切联系,在一定程度上与 他的成熟和智慧也有关。 53、儿童的活动主要是游戏、学习和劳动三种基本形式 54、幼儿期的主要活动是游戏。 55七岁时儿童所掌握词汇的数量大约为三岁时的4倍 56、幼儿基本情绪的发展包括兴趣、害怕、快乐、依恋 57、韩进之等人的研究表明,幼儿自我意识各因素;自我评价、自我体验、自我控制发展 的总趋势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的。 58、六七岁到十二三岁是儿童开始进入小学学习的时期。随着生理年龄的变化逐渐步入青 春发育期 59、学生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有目的、有系统地掌握知识、技能和行为规范的活动,是
教师招聘考试复习资料 25 相符程度的过程。 38、通常情况下,可以将学习方法分为两类:一类是与学科学习直接相关的专用型的学习 方法;一类是通用性较强的通用型学习方法。 39、知觉策略是指知觉过程中,在元认知活动作用下,家感觉通道,原有的知识经验,以 及知觉对象有机构合起来的一种机制。 40、概念学习的方法实际上就是寻找事物或现象分类的依据。 41、规则的发展学习是指在教学情境中,教师先呈现规则的若干例证,然后让学生在例证 中概括出一般规则的学习方式。 42、问题解决策略主要有两类,即算法和启发式。 43、一般说来预习有读、划、批、写、思、做等步骤。 44、道德是一种社会现象,它的存在依赖与整个社会的存在。 45、品德是一种个体现象,是社会道德准则在一个人身上的体现品德是通过个体反映了社 会道德,它依赖和制约于个体。 46、一般认为,品德主要包括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几种心理成分, 即由知、情、意、行四个部分构成。47、道德情感是伴随着道德认识而产生的。 48、道德观念是对社会道德现象的本质特征的概括反映。 49、研究表明,学生道德信念的发展要经历一段较长时间,小学一二年级学生还没有形成 道德信念,只有道德信念的某些因素:三四年级的学生有了初步的道德信念;。 50、从少年期开始,比较自觉的、稳定的道德信念才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 51、人对自己行为的评定叫做自我评估。 52、一个人的道德评价水平同他所掌握的道德概念、道德知识密切联系,在一定程度上与 他的成熟和智慧也有关。 53、儿童的活动主要是游戏、学习和劳动三种基本形式。 54、幼儿期的主要活动是游戏。 55 七岁时儿童所掌握词汇的数量大约为三岁时的 4 倍。 56、幼儿基本情绪的发展包括兴趣、害怕、快乐、依恋。 57、韩进之等人的研究表明,幼儿自我意识各因素;自我评价、自我体验、自我控制发展 的总趋势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的。 58、六七岁到十二三岁是儿童开始进入小学学习的时期。随着生理年龄的变化逐渐步入青 春发育期。 59、学生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有目的、有系统地掌握知识、技能和行为规范的活动,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