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文件有申请函、申请人资格审査文件、申请书、申请单位承诺函 申请单位自筹资金保证书、联合申请合作协议及申请单位营业 执照或法人代码证(复印件)构成。 5.申请文件的截至日期:2006年11月6日下午17:00;只接 收在申请截止日期前由申请单位寄达或送达的申请文件。项目联合 办公室对申请文件在邮寄过程中出现的遗失或损坏不负责任。 寄达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9号建设部科技司科研开发处 邮编:100835 联系人:柴文忠、张忠伦 联系电话:010-58933571,58934022 传真:010-58934530 、课题管理 1.由科技部社会发展科技司和建设剖科学技术司成立既有建筑 综合改造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联合办公室,成员由科技部和建 设部有关司处负责人组成,联合办公室设在建设言科学技术司。由 上述2个部门推荐的多学科、多领域的专家组成课题评审专家组 根据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管理的有关规定,遵循“公开申报、 统一评审、优势优先的原则,通过评审择优选择并落实优势承担单 位。 2.经专家评审、择优选定课题承担单位,按项目管理要求与科 技部、建设部签订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任务书
5 请文件有申请函、申请人资格审查文件、申请书、申请单位承诺函、 申请单位自筹资金保证书、联合申请合作协议及申请单位营业 执照或法人代码证(复印件)构成。 5. 申请文件的截至日期:2006 年 11 月 6 日下午 17:00;只接 收在申请截止日期前由申请单位寄达或送达的申请文件。项目联合 办公室对申请文件在邮寄过程中出现的遗失或损坏不负责任。 寄达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 9 号建设部科技司科研开发处 邮编:100835 联系人:柴文忠、张忠伦 联系电话:010-58933571,58934022 传真:010-58934530 三、课题管理 1. 由科技部社会发展科技司和建设部科学技术司成立既有建筑 综合改造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联合办公室,成员由科技部和建 设部有关司处负责人组成,联合办公室设在建设部科学技术司。由 上述 2 个部门推荐的多学科、多领域的专家组成课题评审专家组, 根据“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管理的有关规定,遵循“公开申报、 统一评审、优势优先”的原则,通过评审择优选择并落实优势承担单 位。 2. 经专家评审、择优选定课题承担单位,按项目管理要求与科 技部、建设部签订“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任务书
3.按照十—五ˆ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管理办法对课题进行管理 国拔经费将根据每个课题进展情况按年度分批拔付到承担单位。 4.课题执行期间,项目联合办公室将组织专家对课题进展情况 进行阶段性考核。对未按合同执行,达不到阶段考核目标、配套和 自筹资金不到位的课题,项目联合办公室有权终止合同 5.课题完成后,由项目联合办公室对课题进行评估和验收
6 3. 按照“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管理办法对课题进行管理, 国拨经费将根据每个课题进展情况按年度分批拨付到承担单位。 4. 课题执行期间,项目联合办公室将组织专家对课题进展情况 进行阶段性考核。对未按合同执行,达不到阶段考核目标、配套和 自筹资金不到位的课题,项目联合办公室有权终止合同。 5. 课题完成后,由项目联合办公室对课题进行评估和验收
附件2: “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 “既有建筑综合改造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 课题研究內容 课题—既有建筑评定与改造的政策和标准体系研究 一、研究内容 1、既有建筑评定与改造的政策研究 研究国内外有关既有建筑评定与改造的相关政策;既有建筑改 造的激励机制和激励政策、投儲融资模式管理体制与机制、监督管 理政策、市场化运作机制及推广扩散机制;既有建筑使用与维护方 面的政策。 2、既有建筑评定与改造的标准体系碗究 研究既有建筑检测与评估标准体系、结构加固与改造标准体系 性能改造标准体系的构成及其与现行标准的合理衔接;标准体系的 实施方案。 3、既有建筑评定与改造统一标准研究 开展既有建筑分类、分布等现状调查;研究既有建筑检测与评
7 附件 2: “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 “既有建筑综合改造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 课题研究内容 课题一 既有建筑评定与改造的政策和标准体系研究 一、研究内容 1、既有建筑评定与改造的政策研究 研究国内外有关既有建筑评定与改造的相关政策;既有建筑改 造的激励机制和激励政策、投/融资模式、管理体制与机制、监督管 理政策、市场化运作机制及推广扩散机制;既有建筑使用与维护方 面的政策。 2、既有建筑评定与改造的标准体系研究 研究既有建筑检测与评估标准体系、结构加固与改造标准体系、 性能改造标准体系的构成及其与现行标准的合理衔接;标准体系的 实施方案。 3、既有建筑评定与改造统一标准研究 开展既有建筑分类、分布等现状调查;研究既有建筑检测与评
定的原则和适用方法;既有建筑结构安全性、适用性、耐久性及防 灾害能力评定的原则;既有建筑结构加固与改造的原则和适用方法 既有建筑性能改造的原则和适用方法;与建筑结构加固配套的性能 改造的原则和适用方法;综合改造后建筑的功能和性餿要求等。 4、建筑使用与维护标准研究 开展既有建筑使用与维护现状调査;研究国内外既有建筑使用 与维护标准;既有建筑正常使用的技术和管理规定;既有建筑使用 与维护标准构成及其与现行标褂的合理衔接。 二、考核指标 为政府部门提供既有建筑改造的相关的政策支持方案,如既 有建筑改造的激励机制和激励政策,监督管理政策、市场化运作 机制及推广扩散机制等; 2、既有建筑评定与改造标准体系表及其项目说明 3、《既有建筑评定与改造统一标ⅶ隹》; 4、《既有建筑使用与维护指南》 5、在国内外期刊上发表论文15篇。 三、经费投入 国家投入400万元,要求申请单位按照不低于国拔经费1:1 的比例提供自筹资金
8 定的原则和适用方法;既有建筑结构安全性、适用性、耐久性及防 灾害能力评定的原则;既有建筑结构加固与改造的原则和适用方法; 既有建筑性能改造的原则和适用方法;与建筑结构加固配套的性能 改造的原则和适用方法;综合改造后建筑的功能和性能要求等。 4、建筑使用与维护标准研究 开展既有建筑使用与维护现状调查;研究国内外既有建筑使用 与维护标准;既有建筑正常使用的技术和管理规定;既有建筑使用 与维护标准构成及其与现行标准的合理衔接。 二、考核指标 1、为政府部门提供既有建筑改造的相关的政策支持方案,如既 有建筑改造的激励机制和激励政策,监督管理政策、市场化运作 机制及推广扩散机制等; 2、既有建筑评定与改造标准体系表及其项目说明; 3、《既有建筑评定与改造统一标准》; 4、《既有建筑使用与维护指南》。 5、在国内外期刊上发表论文 15 篇。 三、经费投入 国家投入 400 万元,要求申请单位按照不低于国拨经费 1:1 的比例提供自筹资金
四、申报要求 申报单位应具备开展既有建筑改造政策研究方面的能力和条 件,是组织和参与既有建筑检测、评定及加固、改造方面标准制定、 修订的单位,具有组织制订标准规范的能力和经验。 课题二既有建筑检测与评定技术研究 一、研究内容 1、既有建筑的安全性检测与评定技术研究 研究既有建筑的安全性检测与评定技术,包括与建筑安全相关 的地基基础、结构与非结构构件、结构整体性、结构抗灾害能力、 建筑防火等检测与评定技术;研究适用于既有建筑的检测方法和安 全性评定方法,以及既有建筑安全性能评估标准等。 2、既有建筑的适用性检测与评定技术研究 研究既有建筑的适用性检测与评定技术包括结构与非结构构件 的适用性、裝修的适用性、建筑使用功能(包括建筑布局、自然通 风、自然采光、供热采暖、隔声、隔热等)配套设备的适用性等检 测与评定技术;建立既有建筑适用性的检测方法和评定指标体系。 3、既有建筑的耐久性检测与评定技术研究 研究既有建筑的耐久性检测与评定技术,包括结构工程、装修工 程、门窗、防水工程、管线工程和设备等的耐久性检测与评定技术 研究建筑物及其配套设施所用材料的主要耐久性指标及其测试方
9 四、申报要求 申报单位应具备开展既有建筑改造政策研究方面的能力和条 件,是组织和参与既有建筑检测、评定及加固、改造方面标准制定、 修订的单位,具有组织制订标准规范的能力和经验。 课题二 既有建筑检测与评定技术研究 一、研究内容 1、既有建筑的安全性检测与评定技术研究 研究既有建筑的安全性检测与评定技术,包括与建筑安全相关 的地基基础、结构与非结构构件、结构整体性、结构抗灾害能力、 建筑防火等检测与评定技术;研究适用于既有建筑的检测方法和安 全性评定方法,以及既有建筑安全性能评估标准等。 2、既有建筑的适用性检测与评定技术研究 研究既有建筑的适用性检测与评定技术,包括结构与非结构构件 的适用性、装修的适用性、建筑使用功能(包括建筑布局、自然通 风、自然采光、供热采暖、隔声、隔热等)、配套设备的适用性等检 测与评定技术;建立既有建筑适用性的检测方法和评定指标体系。 3、既有建筑的耐久性检测与评定技术研究 研究既有建筑的耐久性检测与评定技术,包括结构工程、装修工 程、门窗、防水工程、管线工程和设备等的耐久性检测与评定技术; 研究建筑物及其配套设施所用材料的主要耐久性指标及其测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