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 配人教版 论的监督:民主政治发展,政府治理能力提高。启示:重视多 农田。 元监督:加强食品安全立法;强化食品安全检查:等等。 2.加强基本农田水利建设,保护生态环境,确保粮食生 (2)根据材料二,概括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食品监管演进 产的可持续性。 的特点。 3.健全市场体系和完善粮食市场机制。 提示特点:与经济改革相适应:逐渐法治化、规范化: 4.进一步加强政府对粮食和农业的支持。 注重食品安全管理机构的调整。 5.建立合理的粮食储备调节体系。 核心归纳 学以致用 现代食物储备技术进步的表现以及加强食品安全的措施 1.1810年罐装食品实验成功并开始为人们提供食品: 1.现代食物储备技术进步的表现 1836年,约瑟夫·科林的公司生产的沙丁鱼罐头年产量10 (1)科技的发展极大地推动了粮食储备技术的进步,如 万罐:1880年,法国西海岸的食物罐装工厂每年产出5000 机械通风储粮技术、机械制冷低温储粮技术。 万罐沙丁鱼罐头。19世纪以来,食品能够大批量生产,主要 (2)低温、低氧等储藏技术广泛应用,粮食储备自动化和 得益于( 智能化水平不断提高。 A食物需求的增加 (3)速冻加工、冷冻设备、冷冻食品以及冷冻食品包装等 B.工业革命的开展 领域的技术不断进步。 C.交通工具的改进 (4)家用冰箱和冰柜普及,冷冻食品工业有了突飞猛进 D.防腐技术的发明 的发展,冷链物流产业也发展起来。 答案B 2.加强食品安全的措施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工业革命的开展,推动了食 (1)建立科学、完善的食品安全标准系统,进一步细化和 物生产方式的改变,食品加工效率大大提高,极大地满足了 规范食品安全生产领域内的法律制度,制定出切实可行的食 人们对食品的需要,故B项正确。 品安全方面的具体标准。 2.在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食物安全问题是一个系统工 (2)加强法律法规对危害食品安全行为的惩罚力度。不 程,需要全社会各方面积极参与才能得到全面解决。实现粮 仅处以高额罚款,情节严重的还应当追究刑事责任,以达到 食安全的基础和保证是() 震慑危害食品安全行为的作用 A树立食物安全新观念 (3)政府应当切实履行好其监管职责,加强对食品质量 B.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的安全监管。集成食品安全管理主体,变多头管理为责任主 C,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 体明确的单一垂直管理体系。 D.强化政府的主导作用 (4)企业要加强社会责任感。作为一个食品企业,生产 答案A 安全的食品,不仅是它长期生存的基本前提和根本保证,也 解析当今社会,要科学解决粮食安全问题,必须从食 是其应该具备的社会责任和基本道德。 物安全的高度进行审视。食物概念的内涵比粮食更丰富、更 拓展延伸 全面。树立食物安全新观念是实现粮食安全的基础和保证, 故A项正确。 中国针对粮食安全问题采取的主要措施 1.保护耕地,稳定粮食播种面积,特别是保护好基本 课后·训练提升 基础·巩固 2.20世纪下半叶以来,现代农业得到巨大发展,其主要生产 经营模式是( 一、选择题 A.大批优良品种育成推广 1“精确农业”是发达国家面向21世纪实施的主要农业生产 B.高科技运用于农业 方式。它是在现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等一系列高新技术 C.大型农场、养殖场的建立 最新成果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本质上属于( D.优质高效化肥广泛使用 A.原始农业 B.传统农业 答案C C.近代农业 D.现代农业 解析A、B,D三项是现代农业发展的表现,不是现代农业 答案D 的主要生产经营模式,故排除: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大型农 解析“桥确农业”是在现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等一系列 场、养殖场是现代农业的主要生产经营模式,故C项 高新技术最新成果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本质上符合现 正确。 代农业的特征,故选D项。 16
历 史 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 配人教版 论的监督;民主政治发展,政府治理能力提高。启示:重视多 元监督;加强食品安全立法;强化食品安全检查;等等。 (2)根据材料二,概括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食品监管演进 的特点。 提示 特点:与经济改革相适应;逐渐法治化、规范化; 注重食品安全管理机构的调整。 核心归纳 现代食物储备技术进步的表现以及加强食品安全的措施 1.现代食物储备技术进步的表现 (1)科技的发展极大地推动了粮食储备技术的进步,如 机械通风储粮技术、机械制冷低温储粮技术。 (2)低温、低氧等储藏技术广泛应用,粮食储备自动化和 智能化水平不断提高。 (3)速冻加工、冷冻设备、冷冻食品以及冷冻食品包装等 领域的技术不断进步。 (4)家用冰箱和冰柜普及,冷冻食品工业有了突飞猛进 的发展,冷链物流产业也发展起来。 2.加强食品安全的措施 (1)建立科学、完善的食品安全标准系统,进一步细化和 规范食品安全生产领域内的法律制度,制定出切实可行的食 品安全方面的具体标准。 (2)加强法律法规对危害食品安全行为的惩罚力度。不 仅处以高额罚款,情节严重的还应当追究刑事责任,以达到 震慑危害食品安全行为的作用。 (3)政府应当切实履行好其监管职责,加强对食品质量 的安全监管。集成食品安全管理主体,变多头管理为责任主 体明确的单一垂直管理体系。 (4)企业要加强社会责任感。作为一个食品企业,生产 安全的食品,不仅是它长期生存的基本前提和根本保证,也 是其应该具备的社会责任和基本道德。 拓展延伸 中国针对粮食安全问题采取的主要措施 1.保护耕地,稳定粮食播种面积,特别是保护好基本 农田。 2.加强基本农田水利建设,保护生态环境,确保粮食生 产的可持续性。 3.健全市场体系和完善粮食市场机制。 4.进一步加强政府对粮食和农业的支持。 5.建立合理的粮食储备调节体系。 学以致用 1.1810年罐装食品实验成功并开始为人们提供食品; 1836年,约瑟夫·科林的公司生产的沙丁鱼罐头年产量10 万罐;1880年,法国西海岸的食物罐装工厂每年产出5000 万罐沙丁鱼罐头。19世纪以来,食品能够大批量生产,主要 得益于( ) A.食物需求的增加 B.工业革命的开展 C.交通工具的改进 D.防腐技术的发明 答案 B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工业革命的开展,推动了食 物生产方式的改变,食品加工效率大大提高,极大地满足了 人们对食品的需要,故B项正确。 2.在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食物安全问题是一个系统工 程,需要全社会各方面积极参与才能得到全面解决。实现粮 食安全的基础和保证是( ) A.树立食物安全新观念 B.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C.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 D.强化政府的主导作用 答案 A 解析 当今社会,要科学解决粮食安全问题,必须从食 物安全的高度进行审视。食物概念的内涵比粮食更丰富、更 全面。树立食物安全新观念是实现粮食安全的基础和保证, 故 A项正确。 课后·训练提升 基础 巩固 一、选择题 1.“精确农业”是发达国家面向21世纪实施的主要农业生产 方式。它是在现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等一系列高新技术 最新成果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本质上属于( ) A.原始农业 B.传统农业 C.近代农业 D.现代农业 答案 D 解析 “精确农业”是在现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等一系列 高新技术最新成果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本质上符合现 代农业的特征,故选D项。 2.20世纪下半叶以来,现代农业得到巨大发展,其主要生产 经营模式是( ) A.大批优良品种育成推广 B.高科技运用于农业 C.大型农场、养殖场的建立 D.优质高效化肥广泛使用 答案 C 解析 A、B、D三项是现代农业发展的表现,不是现代农业 的主要生产经营模式,故排除;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大型农 场、养殖场是现代农业的主要生产经营模式,故 C 项 正确。 16
第一单元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 3.1966一1970年,印度和巴基斯坦的小麦产量实现突破性 的重要性,没有涉及百姓生活勤俭节约和鼓励消费的问 增长。对此,美国国际开发署在其撰写的年度报告中写 题,排除A、B两项;题千材料与重农抑商无关,排除C项。 道:新作物耕种技术在巴基斯坦和印度农业领域表现出重 7.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和提高,人们常常网购生鲜产品。 大进步,“看上去就像一场绿色革命”。这里的“绿色革命” 要确保产品的新鲜和品质,主要应该( 实际上是指( A.发展冷链物流 A农业技术的革命 B.推动机械化生产 B.粮食品种的改良 C,实施集约经营 C,现代农业的诞生 D.推广人工智能 D.食品储备技术的进步 答案A 答案A 解析根据题千材料“网购生鲜产品”,可知需要采用能够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新作物耕种技术在巴基斯坦和印度 保鲜的物流,即冷链物流,故选A项,其他各项不符合 农业领域表现出重大进步,‘看上去就像一场绿色革命”, 题意。 可知“绿色革命”的实质是农业技术领域的革命,故选 8.食品需要与供给之间的矛盾日益成为各国共同关注的重 A项。 大问题,各国政府都把解决粮食安全问题与消除饥饿作为 4.1960年,法国政府为农民购买农田和农业机械提供各种 首要任务。下面是导致食品需要与供给之间矛盾日益突 优惠贷款:20世纪70年代初,政府向55岁以上的农民一 出的因素的是( 次性发放“离农终身补贴”,鼓励年老农场主退出土地经 A.人口激增 营。这有利于( B.食品生产的现代化 A完善农村的保障制度 C.生态环境的改善 B.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 D.耕地面积增加 C,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 答案A D.摆脱经济“滞胀”的困境 二、非选择题 答案B 9.材料一1898年,光绪下诏“兼采中西各法”振兴农学 解析题干材料未涉及农村的保障制度,故A项错误:根 1902年以后,清政府在直隶、山东、山西等地开始建立农 据题千材料“为农民购买农田和农业机械提供各种优惠贷 事试验场。这些试验场从美国、日本分别购进了几十种新 款”“鼓励年老农场主退出土地经营”,可知这有利于捉高 式农机具,就场试验。但是这些新式农机具使用的还不是 农业现代化水平,故B项正确:题干材料未反映出加快城 机械动力,仍旧是人力和畜力,而且也没有推广到其他 乡一体化进程,故C项错误:20世纪70年代主要资本主 地方。 义国家出现经济“滞胀”的现象,故D项错误。 一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等 5.由于各国国情不同,农业机械的规模也不相同,日本农业 材料二自19世纪后半期起,美国就开始投资在各州兴 机械() 建专门的农业试验站,到19世纪末期,美国从联邦中央政 A.以中型为主 府到最基本的县一级政府都成立了农业科研机构。此外, B.以大型为主 还有许多其他私人农业技术研究团体或机构。各级部门 C.以小型为主 经常举行各种学术会议以便于讨论方法、交流经验、推广 D.大、中、小型相结合 成果,将新的科研技术尽快转化为实际生产力。在第二次 答案C 工业革命的推动下,美国农业科技研发和推广的脚步进一 步加快了,如皮特式打谷机、小麦播种机、玉米种植机等各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日本的农业机械以小型为主,C 类新型农具被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到1910年,美国已 项正确:法国的农业机械以中型为主,排除A项;美国的 陆续研发出各种较为先进和复杂的农业机械,向农业基本 农业机械以大型为主,排除B项;中国的农业机械是大 机械化时期迈进。 中、小型相结合,排除D项。 一摘编自刘鹏《浅析19世纪美 6.《礼记·王制》云:“丰年不奢,凶年不俭。国无九年之蓄日 国农业科技研发体系的构建与影响》 不足,无六年之蓄日急,无三年之蓄日非其国也。”材料说 (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分别概括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 明周朝的统治者() 国与美国农业机械化的状况。 A.要求百姓生活勤俭节约 (2)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末 B.鼓励消费以促进农业生产发展 20世纪初中国与美国农业机械化状况不同的原因。 C.大力倡导重农抑商政策 (3)你认为当今中国应如何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 D.提倡国家要建立粮食储备制度 参考答案(1)状况:中国,新式农机具被引进:局限在试 答案D 验场:动力仍是人力、畜力。美国,农业机械的研发加速: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周朝的统治者主张建立国家粮 新型农具得到广泛应用:向农业基本机械化时期迈进。 食储备制度,D项正确:题干材料反映的是国家储备粮食 (2)原因:中国,小农经济的阻碍:科技水平低,无力自 17
第一单元 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 3.1966—1970年,印度和巴基斯坦的小麦产量实现突破性 增长。对此,美国国际开发署在其撰写的年度报告中写 道:新作物耕种技术在巴基斯坦和印度农业领域表现出重 大进步,“看上去就像一场绿色革命”。这里的“绿色革命” 实际上是指( ) A.农业技术的革命 B.粮食品种的改良 C.现代农业的诞生 D.食品储备技术的进步 答案 A 解析 根据题干材料“新作物耕种技术在巴基斯坦和印度 农业领域表现出重大进步,‘看上去就像一场绿色革命’”, 可知“绿色革命”的实质是农业技术领域的革命,故选 A项。 4.1960年,法国政府为农民购买农田和农业机械提供各种 优惠贷款;20世纪70年代初,政府向55岁以上的农民一 次性发放“离农终身补贴”,鼓励年老农场主退出土地经 营。这有利于( ) A.完善农村的保障制度 B.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 C.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 D.摆脱经济“滞胀”的困境 答案 B 解析 题干材料未涉及农村的保障制度,故 A 项错误;根 据题干材料“为农民购买农田和农业机械提供各种优惠贷 款”“鼓励年老农场主退出土地经营”,可知这有利于提高 农业现代化水平,故B项正确;题干材料未反映出加快城 乡一体化进程,故C项错误;20世纪70年代主要资本主 义国家出现经济“滞胀”的现象,故D项错误。 5.由于各国国情不同,农业机械的规模也不相同,日本农业 机械( ) A.以中型为主 B.以大型为主 C.以小型为主 D.大、中、小型相结合 答案 C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日本的农业机械以小型为主,C 项正确;法国的农业机械以中型为主,排除 A 项;美国的 农业机械以大型为主,排除 B项;中国的农业机械是大、 中、小型相结合,排除D项。 6.《礼记·王制》云:“丰年不奢,凶年不俭。国无九年之蓄曰 不足,无六年之蓄曰急,无三年之蓄曰非其国也。”材料说 明周朝的统治者( ) A.要求百姓生活勤俭节约 B.鼓励消费以促进农业生产发展 C.大力倡导重农抑商政策 D.提倡国家要建立粮食储备制度 答案 D 解析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周朝的统治者主张建立国家粮 食储备制度,D项正确;题干材料反映的是国家储备粮食 的重要性,没有涉及百姓生活勤俭节约和鼓励消费的问 题,排除 A、B两项;题干材料与重农抑商无关,排除C项。 7.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和提高,人们常常网购生鲜产品。 要确保产品的新鲜和品质,主要应该( ) A.发展冷链物流 B.推动机械化生产 C.实施集约经营 D.推广人工智能 答案 A 解析 根据题干材料“网购生鲜产品”,可知需要采用能够 保鲜的物流,即冷链物流,故选 A 项,其他各项不符合 题意。 8.食品需要与供给之间的矛盾日益成为各国共同关注的重 大问题,各国政府都把解决粮食安全问题与消除饥饿作为 首要任务。下面是导致食品需要与供给之间矛盾日益突 出的因素的是( ) A.人口激增 B.食品生产的现代化 C.生态环境的改善 D.耕地面积增加 答案 A 二、非选择题 9.材料一 1898年,光绪下诏“兼采中西各法”振兴农学。 1902年以后,清政府在直隶、山东、山西等地开始建立农 事试验场。这些试验场从美国、日本分别购进了几十种新 式农机具,就场试验。但是这些新式农机具使用的还不是 机械动力,仍旧是人力和畜力,而且也没有推广到其他 地方。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等 材料二 自19世纪后半期起,美国就开始投资在各州兴 建专门的农业试验站,到19世纪末期,美国从联邦中央政 府到最基本的县一级政府都成立了农业科研机构。此外, 还有许多其他私人农业技术研究团体或机构。各级部门 经常举行各种学术会议以便于讨论方法、交流经验、推广 成果,将新的科研技术尽快转化为实际生产力。在第二次 工业革命的推动下,美国农业科技研发和推广的脚步进一 步加快了,如皮特式打谷机、小麦播种机、玉米种植机等各 类新型农具被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到1910年,美国已 陆续研发出各种较为先进和复杂的农业机械,向农业基本 机械化时期迈进。 ———摘编自刘鹏《浅析19世纪美 国农业科技研发体系的构建与影响》 (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分别概括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 国与美国农业机械化的状况。 (2)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末 20世纪初中国与美国农业机械化状况不同的原因。 (3)你认为当今中国应如何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 参考答案 (1)状况:中国,新式农机具被引进;局限在试 验场;动力仍是人力、畜力。美国,农业机械的研发加速; 新型农具得到广泛应用;向农业基本机械化时期迈进。 (2)原因:中国,小农经济的阻碍;科技水平低,无力自 17
历史 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 配人教版 主研发农业机械:社会动荡,缺乏稳定的社会环境。美国, (3)相同点:都采用了法律的形式:都在一定程度上 科学技术发达,工业化水平高:地广人稀,需要农业机械 推动了本国食品安全管理的进步。 化:美国政府和民间农业团体积极推动科研成果的应用和 推广;国家统一,社会环境稳定。 拓展·提高 (3)方法:重视自主创新,大力发展科学技术:提倡制 1.日本等国研制的摘番茄机器人,能判断番茄是否成熟,只 度创新:政府与民间推动力量相结合;打造良好的国内外 摘取成熟果。法、美等国研制的机器人,可使饲料分配自 环境。 动化。这说明了() 10.材料一宋朝城市经济相当发达,餐饮业也随之繁荣 A.人工智能在农业机器中的运用 起来。饮食业的繁荣呼唤监管政策同步发展,为此, B.农业开始大规模机械化 宋朝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相关政策。首先,《宋刑统》全 C.农业向集约化、产业化方向发展 文照录唐律条文,对民间脯肉市场进行了刑法规范。 D.在农业生产中机器完全代替人力 其次,配合禁榷品专营制度,对茶、盐等食品进行严格 答案A 的质量控制。再次,为了规范商品经济的发展,对于 解析题干材料体现了农业机器的自动化、智能化水平不 非禁榷品的质量标准也作了明文规定,对打击假冒伪 断提高,所以A项正确:B项表述不符合史实,故排除:C 劣食品产生一定效果。 项与题千材料不符,故排除:D项中“完全”说法过于绝对, —摘编自潘荣华、杨芳《我国 故排除。 古代食品卫生监管经验与启示》: 2.20世纪以来,科技的发展极大地推动了粮食储备技术的 材料二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美国食品掺假尤为严 进步。20世纪50年代美国已经使用,后来在全世界得到 重。西奥多·罗斯福担任美国总统后,他主张积极干 广泛应用的储粮技术是() 预食品药品中存在的问题。在美国社会上也兴起了 A陶器 一场以中产阶级为主,有各阶级广泛参与的社会进步 B.机械通风储粮技术 运动。新闻媒体发动了“黑幕祸发”运动,食品药品行 C.机械制冷低温储粮技术 业是其关注的重要对象。这些运动不仅给罗斯福总 D.地窖 统提供了强大的支持,而且唤醒了广大的民众,最终 答案B 加速了《联邦食品与药品法》的出台,开启了美国食品 3.1994年的《人类发展报告》首次对“人的安全”进行了具有 监管的“联邦化”序幕。 重大意义的界定:人的安全可以说是涵盖了两个主要方 —摘编自吴强等《转型期美国食品 面:一是能够避免诸如来自饥饿,疾病、心理压抑等的长期 法律规制研究:以1906年〈联邦食品与 性威胁:二是保护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免于突如其来的伤害 药品法》的颁布为中心》 性的灾难。20世纪90年代以来,“人的安全”逐渐成为世 材料三19世纪中叶,中国门户洞开之后,一些疾病随 界政治中的重要议题。据此分析,下列选项中说法合理的 海外贸易传入中国。为防止大规模的传染病流行,20世 是() 纪20一30年代,主要商埠开展了一定的公共卫生管理工 A.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从国家转移到人类自身 作。例如上海公共租界的工部局仿照英国,成立公共卫 B.国际社会已将人的安全上升到首要位置 生处,逐步制定了一系列食品卫生法规,并建立了公众投 C.多极化趋势下国际政治研究议题发生根本性改变 诉制度。但只是在少数城市,如上海、广州等,才进行了 D.新形势下非传统安全问题逐渐突出 专门性的食品卫生管理。 答案D 一摘编自陆文雪《上海工部 解析题干材料“能够避免诸如来自饥饿、疾病、心理压抑 局食品卫生管理研究(1898-1943)》 等的长期性威胁”“免于突如其来的伤害性的灾难”,表明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朝食品安全管理 新形势下非传统安全问题逐渐突出,故选D项;从“人的 的影响。 安全”的定义,可知非传统安全问题引起人们的重视,但这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联邦食品与 并不意味着国际社会的关注,点发生转移,排除A项:“首 药品法》成功出台的原因。 要位置”在题千材料中无法体现,排除B项:“根本性”说 (3)根据材料二、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初 法过于绝对,排除C项。 中、美食品安全管理的相同点。 4.下面材料节选自《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据此可知 参考答案(1)影响:对打击假冒伪劣食品产生一定效 果:推动了宋朝专营制度的发展:推动了城市经济的 第三十四条禁止生产经营下列食品、食品添加剂 繁荣:推动宋朝法律的发展:只重视严刑峻法而疏于 食品相关产品: 预防,没能从根本上解决食品卫生安全问题:等等。 (一)用非食品原料生产的食品或者添加食品添加剂 (2)原因:政府导向下的国家干预:独立新闻媒体掀 以外的化学物质和其他可能危害人体健康物质的食品,或 起的“黑幕揭发”运动的推动:公众参与下的社会进步运 者用回收食品作为原料生产的食品: 动的推动:相对完善的民主法制体制;等等。 (二)致病性微生物,农药残留、兽药残留、生物毒素
历 史 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 配人教版 主研发农业机械;社会动荡,缺乏稳定的社会环境。美国, 科学技术发达,工业化水平高;地广人稀,需要农业机械 化;美国政府和民间农业团体积极推动科研成果的应用和 推广;国家统一,社会环境稳定。 (3)方法:重视自主创新,大力发展科学技术;提倡制 度创新;政府与民间推动力量相结合;打造良好的国内外 环境。 10.材料一 宋朝城市经济相当发达,餐饮业也随之繁荣 起来。饮食业的繁荣呼唤监管政策同步发展,为此, 宋朝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相关政策。首先,《宋刑统》全 文照录唐律条文,对民间脯肉市场进行了刑法规范。 其次,配合禁榷品专营制度,对茶、盐等食品进行严格 的质量控制。再次,为了规范商品经济的发展,对于 非禁榷品的质量标准也作了明文规定,对打击假冒伪 劣食品产生一定效果。 ———摘编自潘荣华、杨芳《我国 古代食品卫生监管经验与启示》 材料二 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美国食品掺假尤为严 重。西奥多·罗斯福担任美国总统后,他主张积极干 预食品药品中存在的问题。在美国社会上也兴起了 一场以中产阶级为主,有各阶级广泛参与的社会进步 运动。新闻媒体发动了“黑幕揭发”运动,食品药品行 业是其关注的重要对象。这些运动不仅给罗斯福总 统提供了强大的支持,而且唤醒了广大的民众,最终 加速了《联邦食品与药品法》的出台,开启了美国食品 监管的“联邦化”序幕。 ———摘编自吴强等《转型期美国食品 法律规制研究:以1906年<联邦食品与 药品法>的颁布为中心》 材料三 19世纪中叶,中国门户洞开之后,一些疾病随 海外贸易传入中国。为防止大规模的传染病流行,20世 纪20—30年代,主要商埠开展了一定的公共卫生管理工 作。例如上海公共租界的工部局仿照英国,成立公共卫 生处,逐步制定了一系列食品卫生法规,并建立了公众投 诉制度。但只是在少数城市,如上海、广州等,才进行了 专门性的食品卫生管理。 ———摘编自陆文雪《上海工部 局食品卫生管理研究(1898—1943)》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朝食品安全管理 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联邦食品与 药品法》成功出台的原因。 (3)根据材料二、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初 中、美食品安全管理的相同点。 参考答案 (1)影响:对打击假冒伪劣食品产生一定效 果;推动了宋朝专营制度的发展;推动了城市经济的 繁荣;推动宋朝法律的发展;只重视严刑峻法而疏于 预防,没能从根本上解决食品卫生安全问题;等等。 (2)原因:政府导向下的国家干预;独立新闻媒体掀 起的“黑幕揭发”运动的推动;公众参与下的社会进步运 动的推动;相对完善的民主法制体制;等等。 (3)相同点:都采用了法律的形式;都在一定程度上 推动了本国食品安全管理的进步。 拓展 提高 1.日本等国研制的摘番茄机器人,能判断番茄是否成熟,只 摘取成熟果。法、美等国研制的机器人,可使饲料分配自 动化。这说明了( ) A.人工智能在农业机器中的运用 B.农业开始大规模机械化 C.农业向集约化、产业化方向发展 D.在农业生产中机器完全代替人力 答案 A 解析 题干材料体现了农业机器的自动化、智能化水平不 断提高,所以 A项正确;B项表述不符合史实,故排除;C 项与题干材料不符,故排除;D项中“完全”说法过于绝对, 故排除。 2.20世纪以来,科技的发展极大地推动了粮食储备技术的 进步。20世纪50年代美国已经使用,后来在全世界得到 广泛应用的储粮技术是( ) A.陶器 B.机械通风储粮技术 C.机械制冷低温储粮技术 D.地窖 答案 B 3.1994年的《人类发展报告》首次对“人的安全”进行了具有 重大意义的界定:人的安全可以说是涵盖了两个主要方 面:一是能够避免诸如来自饥饿、疾病、心理压抑等的长期 性威胁;二是保护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免于突如其来的伤害 性的灾难。20世纪90年代以来,“人的安全”逐渐成为世 界政治中的重要议题。据此分析,下列选项中说法合理的 是( ) A.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从国家转移到人类自身 B.国际社会已将人的安全上升到首要位置 C.多极化趋势下国际政治研究议题发生根本性改变 D.新形势下非传统安全问题逐渐突出 答案 D 解析 题干材料“能够避免诸如来自饥饿、疾病、心理压抑 等的长期性威胁”“免于突如其来的伤害性的灾难”,表明 新形势下非传统安全问题逐渐突出,故选 D项;从“人的 安全”的定义,可知非传统安全问题引起人们的重视,但这 并不意味着国际社会的关注点发生转移,排除 A 项;“首 要位置”在题干材料中无法体现,排除 B项;“根本性”说 法过于绝对,排除C项。 4.下面材料节选自《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据此可知 ( ) 第三十四条 禁止生产经营下列食品、食品添加剂、 食品相关产品: (一)用非食品原料生产的食品或者添加食品添加剂 以外的化学物质和其他可能危害人体健康物质的食品,或 者用回收食品作为原料生产的食品; (二)致病性微生物,农药残留、兽药残留、生物毒素、 18
第一单元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 重金属等污染物质以及其他危害人体健康的物质含量超 的出现:政府的提倡与重视。 过食品安全标准限量的食品、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 (2)成果:火车、汽车的出现,便利了运输:电力的发明 和应用,冰箱的普及,便利了保存。方面:增强了人们的体 (九)被包装材料、容器、运输工具等污染的食品、食品 质,改善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添加剂; 挑战·创新 (十一)无标签的预包装食品、食品添加剂: 材料一《礼记》中有“禽兽鱼整不中杀,不粥于市”的说 法,是指狩猎也应当遵从时节,对于没有按照时节捕杀的 A食品安全问题主要在包装时产生 猎物,禁止在市场上交易。唐朝法律中还依据封建社会礼 B.为保证食品安全应禁止使用农药和化肥 治而对具有特定身份的人之间的犯罪行为进行了特殊规 C.食品经营者、销售者普遍违法经营 定,对于将有毒食品给尊长食用意欲谋害尊长的,按谋杀 D.中国政府采取立法的形式保证食品安全 罪论处:给卑幼食用致其死亡的,按故意杀人罪论处。 答案D 宋朝规定从事商业活动者必须加入行会并入册登记, 解析题千材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三十 以便监督检查,行会对其成员所出售商品的质量、物价等 四条的部分内容,反映了中国政府采取立法的形式保证食 都有监督义务。到封建社会末期,明清两代的行会一直承 品安全,D项正确。 担着监管食品安全的重要职责。在食品安全领域,法律的 5.19世纪以前,由于没有安全的消毒和保存手段,牛奶是一 规定寥寥无几,而实践中食品安全事件却时有发生,这时 种具有高风险的食品。直接挤出的牛奶常常被细菌污染, 候主要是民间法在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在炎热的季节几个小时就足以令牛奶变质,因此几百年 一摘编自董妍《中国古代 中,牛奶和奶酪是穷人的主要食物来源,有钱人对其敬而 食品安全监管的启示》 远之,经常食用乳制品甚至被认为是贫困的标志。…]9 材料二19世纪末的美国已经初步完成工业化,然而,美 世纪早期,工业化使职业妇女数量增加,母乳喂养的减少 国政府却依然以“守夜人”自居,出现了经济发展与社会进 相应增大了人们对牛奶的需求。科学的进步和社会的发 步严重脱节的现象。这一时期,美国大部分州都已制定有 展不断地推动着乳制品行业的繁荣。…巴斯德灭菌法 关规制食品掺假的法律。但由于各州食品法皆从各自州 大大提高了牛奶的安全程度,奶制品的消费更加旺盛:19 情出发,许多规定并不一致,且无法应用于跨州性食品贸 世纪末期,肉类消费需求量的提高间接地带动了乳业农场 易。而同期的大多数国家,中夹政府监管食品是普遍做 的发展:火车的出现使得运送液态奶更为便捷:20世纪, 法,这也要求联邦政府有所作为。 冰箱的普及使得奶类的保存更便利。 伴随铁路的延伸和统一大市场联系的日渐紧密,州际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使牛奶制品的市场雾求猛增, 贸易日渐频繁,食品商业秩序越来越难以雏持,这严重威 罐装牛奶、炼乳被用来改善士兵的营养失调问题:美国、英 胁到许多生产者、销售者和消贵者的合法权益,出于安全 国等国家的农业产区纷纷响应号召,大量生产乳品罐头: 的考虑,他们纷纷要求国家负起相应的贡任,制定一部全 战时大批妇女外出工作也使母乳喂养大范围减少,婴儿的 国性的食品法。在美国社会的转型期,洛厄尔的《论政 牛奶消费日益增长。加之这一时期营销学和广告宣传学 府》、咸尔逊的《国家论》等著作相继问世,西奥多·罗斯福 的出现,三者的结合,将牛奶塑造成一种“完美食物”。 成为美国总统后,开始践行国家千预思想。 1906年,美国通过《联邦食品与药品法》,包括牛奶在 摘编自吴强等《转型期美国食品 内的食品、药品有了统一的质量检验标准,1943年又通过 法律规制研究:以1906年(联邦 立法,专门拨款开展学生餐和学生饮用奶计划。1954年, 食品与药品法)的颁布为中心》 时任法国国民议会主席的皮埃尔·孟戴斯·弗朗斯宣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食品安全 每个小学生每天将可以享受一杯加糖牛奶,好让他们“读 监管的特征及其影响。 书更用功,身体更结实、强壮、充满活力”。日本政府从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19世纪末20世纪 1964年开始,要求每所学校给学生提供的午餐中,必须包 初美国国家层面食品立法呼声产生的历史背景。 括牛奶。 (3)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国家食 一摘编自武锐、邸笑飞《被神化的牛奶》 品安全管理的认识。 (1)根据材料,指出牛奶地位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 参考答案(1)特征:体现了顺天应时、敬天法地的法律观 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 念;在监管规范中体现了“礼”的思想:成文法与民间法相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影响牛奶流行程度的 结合,且民间法起重要作用:民间组织在其中发挥着重要 主要科技成果。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牛奶在哪些方面 作用;重视严刑峻法而疏于预防。影响:有利于打击假冒 改善了人们的生活。 伪劣食品的产生:丰富和完善了古代法律:不能从根本上 参考答案(1)变化:从高风险食品、贫困的标志变成了 解决食品安全问题。 “完美食物”。原因:牛奶自身的营养价值高;科技的进步: (2)历史背景:受传统的自由放任经济政策的影响,美 工业化、城市化的推动;战争的刺激:营销学和广告宣传学 国联邦政府在食品立法调节方面处于滞后状态;以州食品 19
第一单元 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 重金属等污染物质以及其他危害人体健康的物质含量超 过食品安全标准限量的食品、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 …… (九)被包装材料、容器、运输工具等污染的食品、食品 添加剂; …… (十一)无标签的预包装食品、食品添加剂; …… A.食品安全问题主要在包装时产生 B.为保证食品安全应禁止使用农药和化肥 C.食品经营者、销售者普遍违法经营 D.中国政府采取立法的形式保证食品安全 答案 D 解析 题干材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三十 四条的部分内容,反映了中国政府采取立法的形式保证食 品安全,D项正确。 5.19世纪以前,由于没有安全的消毒和保存手段,牛奶是一 种具有高风险的食品。直接挤出的牛奶常常被细菌污染, 在炎热的季节几个小时就足以令牛奶变质,因此几百年 中,牛奶和奶酪是穷人的主要食物来源,有钱人对其敬而 远之,经常食用乳制品甚至被认为是贫困的标志。……19 世纪早期,工业化使职业妇女数量增加,母乳喂养的减少 相应增大了人们对牛奶的需求。科学的进步和社会的发 展不断地推动着乳制品行业的繁荣。……巴斯德灭菌法 大大提高了牛奶的安全程度,奶制品的消费更加旺盛;19 世纪末期,肉类消费需求量的提高间接地带动了乳业农场 的发展;火车的出现使得运送液态奶更为便捷;20世纪, 冰箱的普及使得奶类的保存更便利。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使牛奶制品的市场需求猛增, 罐装牛奶、炼乳被用来改善士兵的营养失调问题;美国、英 国等国家的农业产区纷纷响应号召,大量生产乳品罐头; 战时大批妇女外出工作也使母乳喂养大范围减少,婴儿的 牛奶消费日益增长。加之这一时期营销学和广告宣传学 的出现,三者的结合,将牛奶塑造成一种“完美食物”。 1906年,美国通过《联邦食品与药品法》,包括牛奶在 内的食品、药品有了统一的质量检验标准,1943年又通过 立法,专门拨款开展学生餐和学生饮用奶计划。1954年, 时任法国国民议会主席的皮埃尔·孟戴斯·弗朗斯宣布: 每个小学生每天将可以享受一杯加糖牛奶,好让他们“读 书更用功,身体更结实、强壮、充满活力”。日本政府从 1964年开始,要求每所学校给学生提供的午餐中,必须包 括牛奶。 ———摘编自武锐、邸笑飞《被神化的牛奶》 (1)根据材料,指出牛奶地位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 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影响牛奶流行程度的 主要科技成果。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牛奶在哪些方面 改善了人们的生活。 参考答案 (1)变化:从高风险食品、贫困的标志变成了 “完美食物”。原因:牛奶自身的营养价值高;科技的进步; 工业化、城市化的推动;战争的刺激;营销学和广告宣传学 的出现;政府的提倡与重视。 (2)成果:火车、汽车的出现,便利了运输;电力的发明 和应用,冰箱的普及,便利了保存。方面:增强了人们的体 质,改善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挑战 创新 材料一 《礼记》中有“禽兽鱼鳖不中杀,不粥于市”的说 法,是指狩猎也应当遵从时节,对于没有按照时节捕杀的 猎物,禁止在市场上交易。唐朝法律中还依据封建社会礼 治而对具有特定身份的人之间的犯罪行为进行了特殊规 定,对于将有毒食品给尊长食用意欲谋害尊长的,按谋杀 罪论处;给卑幼食用致其死亡的,按故意杀人罪论处。 宋朝规定从事商业活动者必须加入行会并入册登记, 以便监督检查,行会对其成员所出售商品的质量、物价等 都有监督义务。到封建社会末期,明清两代的行会一直承 担着监管食品安全的重要职责。在食品安全领域,法律的 规定寥寥无几,而实践中食品安全事件却时有发生,这时 候主要是民间法在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摘编自董妍《中国古代 食品安全监管的启示》 材料二 19世纪末的美国已经初步完成工业化,然而,美 国政府却依然以“守夜人”自居,出现了经济发展与社会进 步严重脱节的现象。这一时期,美国大部分州都已制定有 关规制食品掺假的法律。但由于各州食品法皆从各自州 情出发,许多规定并不一致,且无法应用于跨州性食品贸 易。而同期的大多数国家,中央政府监管食品是普遍做 法,这也要求联邦政府有所作为。 伴随铁路的延伸和统一大市场联系的日渐紧密,州际 贸易日渐频繁,食品商业秩序越来越难以维持,这严重威 胁到许多生产者、销售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出于安全 的考虑,他们纷纷要求国家负起相应的责任,制定一部全 国性的食品法。在美国社会的转型期,洛厄尔的《论政 府》、威尔逊的《国家论》等著作相继问世,西奥多·罗斯福 成为美国总统后,开始践行国家干预思想。 ———摘编自吴强等《转型期美国食品 法律规制研究:以1906年<联邦 食品与药品法>的颁布为中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食品安全 监管的特征及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19世纪末20世纪 初美国国家层面食品立法呼声产生的历史背景。 (3)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国家食 品安全管理的认识。 参考答案 (1)特征:体现了顺天应时、敬天法地的法律观 念;在监管规范中体现了“礼”的思想;成文法与民间法相 结合,且民间法起重要作用;民间组织在其中发挥着重要 作用;重视严刑峻法而疏于预防。影响:有利于打击假冒 伪劣食品的产生;丰富和完善了古代法律;不能从根本上 解决食品安全问题。 (2)历史背景:受传统的自由放任经济政策的影响,美 国联邦政府在食品立法调节方面处于滞后状态;以州食品 19
历史 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 配人教版 法为核心的法律规制存在巨大差异:统一大市场的形成, (3)认识:要加强并完善立法规范:应强化中央政府对 生产分工日益全国化:其他国家中央政府监管食品的示 食品安全管理的职能:必须建立严格的行业准入制度以及 范:国家干预主义思潮的兴起。 奖惩制度。 第一单元过关检测(A卷)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B.土地实际上为地主占有 1韩非子在描述远古社会自然环境时写道:“上古之世,人民 C.诸侯将公田据为己有 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由此可见,远古时期人 D.井田制下地权合一的现象 类最需要的是( 答案A A.学会制造工具 解析题千材料“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有天子存,则诸侯 B.过群居生活 不得专地也”强调了周天子对土地的所有权,故A项正 C.用火烧烤食物 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周的土地是奴隶主土地国有制 D.移居山洞生活 故B项错误:题千材料未涉及公田、私田的相关信息,故C 答案B 项错误:井田制下土地所有权与使用权并非完全一致,故 2.文物与文字一样都承 D项错误。 载着历史和文明。右 7.“氏族之间掠夺战争的产生…氏族出现了军事首长。军 面所示文物反映了当 事首长的财富权力与日俱增,而且由选举产生逐渐变为世 时的人类() 袭制。”上述现象出现的根源是() A.已经开始粮食生产 A私有制的发展 B.刀耕火种聚族而居 B.世袭王权的萌发 C,依靠采集渔猎生活 C.生产力的发展 D.贫富分化日益严重 D.国家的产生 答案A 答案C 3.有俗语云,“民以食为天”“农业稳,则天下稳”。下面所列 解析“军事首长的财富权力与日俱增…逐渐变为世袭 的粮食作物中,由我国先民最先种植的是( 制”,这种现象出现的根源是生产力的发展,剩余产品增 A.粟、小麦 B.水稻、玉米 加,私有制出现了,故选C项:相对于生产力来说,私有制 C.水稻、粟 D.水稻、小麦 的发展并非根源,故排除A项:世袭王权的萌发、国家的 答案C 产生是上述现象的结果,故排除B、D两项。 4.距今约9000年前,西亚的人们最有可能驯化的动物是 8.农业产生以后,人类社会的生产关系发生了巨大变化。其 中最突出的表现是( A.骆马、狗 B.山羊、绵羊 A.小农经济的产生 C.骆马、羊驼 D.牛、火鸡 B.贫富分化现象的加剧 答案B C.私有制和阶级的出现 5.人类从食物采集者转变为食物生产者,生活方式从迁徙到 D.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 定居的变化,主要是由于() 答案C A农业的产生 B.早期城市出现 9.右面是1675年的一幅油画, C.私有制产生 D.国家开始形成 园艺师正在向英国国王查理 答案A 二世敬献第一个在英格兰长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农业产生后,人类从食物采集 出的菠萝。菠萝原产于南美 者转变为食物生产者,实现了从迁徙向定居生活的转变, 洲,在当时的英格兰被称为 故A项正确:人们过上定居生活后,一些较大的定居点逐 “国王的水果”。该油画反映 渐发展为早期城市,B项不符合题意,排除;私有制产生、 了() 国家开始形成都是在人类转变为食物生产者和实现定居 A.新航路的开辟促进洲际物种交流 以后,排除C、D两项。 B.南美洲已经成为英国的殖民地 6.文献史料述及西周的土地制度时,有“普天之下,莫非王 C.工业革命促进农业技术的提高 土”,以及“有天子存,则诸侯不得专地也”的记载。这反映 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完全形成 了() 答案A A.周天子名义上占有全国的土地 解析题干材料反映了新航路开辟后,原产于南美洲的菠 20
历 史 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 配人教版 法为核心的法律规制存在巨大差异;统一大市场的形成, 生产分工日益全国化;其他国家中央政府监管食品的示 范;国家干预主义思潮的兴起。 (3)认识:要加强并完善立法规范;应强化中央政府对 食品安全管理的职能;必须建立严格的行业准入制度以及 奖惩制度。 第一单元过关检测(A卷)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韩非子在描述远古社会自然环境时写道:“上古之世,人民 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由此可见,远古时期人 类最需要的是( ) A.学会制造工具 B.过群居生活 C.用火烧烤食物 D.移居山洞生活 答案 B 2.文物与文字一样都承 载着 历 史 和 文 明。右 面所示文物反映了当 时的人类( ) A.已经开始粮食生产 B.刀耕火种聚族而居 C.依靠采集渔猎生活 D.贫富分化日益严重 答案 A 3.有俗语云,“民以食为天”“农业稳,则天下稳”。下面所列 的粮食作物中,由我国先民最先种植的是( ) A.粟、小麦 B.水稻、玉米 C.水稻、粟 D.水稻、小麦 答案 C 4.距今约9000年前,西亚的人们最有可能驯化的动物是 ( ) A.骆马、狗 B.山羊、绵羊 C.骆马、羊驼 D.牛、火鸡 答案 B 5.人类从食物采集者转变为食物生产者,生活方式从迁徙到 定居的变化,主要是由于( ) A.农业的产生 B.早期城市出现 C.私有制产生 D.国家开始形成 答案 A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农业产生后,人类从食物采集 者转变为食物生产者,实现了从迁徙向定居生活的转变, 故 A项正确;人们过上定居生活后,一些较大的定居点逐 渐发展为早期城市,B项不符合题意,排除;私有制产生、 国家开始形成都是在人类转变为食物生产者和实现定居 以后,排除C、D两项。 6.文献史料述及西周的土地制度时,有“普天之下,莫非王 土”,以及“有天子存,则诸侯不得专地也”的记载。这反映 了( ) A.周天子名义上占有全国的土地 B.土地实际上为地主占有 C.诸侯将公田据为己有 D.井田制下地权合一的现象 答案 A 解析 题干材料“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有天子存,则诸侯 不得专地也”强调了周天子对土地的所有权,故 A 项正 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周的土地是奴隶主土地国有制, 故B项错误;题干材料未涉及公田、私田的相关信息,故C 项错误;井田制下土地所有权与使用权并非完全一致,故 D项错误。 7.“氏族之间掠夺战争的产生……氏族出现了军事首长。军 事首长的财富权力与日俱增,而且由选举产生逐渐变为世 袭制。”上述现象出现的根源是( ) A.私有制的发展 B.世袭王权的萌发 C.生产力的发展 D.国家的产生 答案 C 解析 “军事首长的财富权力与日俱增……逐渐变为世袭 制”,这种现象出现的根源是生产力的发展,剩余产品增 加,私有制出现了,故选C项;相对于生产力来说,私有制 的发展并非根源,故排除 A 项;世袭王权的萌发、国家的 产生是上述现象的结果,故排除B、D两项。 8.农业产生以后,人类社会的生产关系发生了巨大变化。其 中最突出的表现是( ) A.小农经济的产生 B.贫富分化现象的加剧 C.私有制和阶级的出现 D.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 答案 C 9.右面是1675年的一幅油画, 园艺师正在向英国国王查理 二世敬献第一个在英格兰长 出的菠萝。菠萝原产于南美 洲,在当时的英格兰被称为 “国王的水果”。该油画反映 了( ) A.新航路的开辟促进洲际物种交流 B.南美洲已经成为英国的殖民地 C.工业革命促进农业技术的提高 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完全形成 答案 A 解析 题干材料反映了新航路开辟后,原产于南美洲的菠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