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就是目的。的确,富兰克林所宣扬的,不单是发迹的方法,他 官扬的是一种奇特的伦理。违犯其规范被认为是忘记责任,而 不是愚蠢的表现。这就是它的实质,它不仅仅是从商的精明 (精明是世间再普遍不过的事),它是一种精神气质。这正是我 们所感兴趣的。 雅各布·福格*(Jacob Fugger).曾与一个已退休的商业界 同事淡话。这位同事想劝福格也退休,因为他赚线赚得够多的 了,该让别人也得到些机会。福格断然拒绝了他的劝告,说那么 做是卑怯,“他福格另有想法。钱,在他来说,只要能赚,他就想 賺”。4福格的话所表现的精神显然与富兰克林的大相径庭。前 者装现的是商人的大胆和在道德上,不具褒贬色彩的个人嗜 好,〔后者则是具有伦理色彩的劝世格言。本文的资本主义精 神这一概念,就是指后一种意义上的资本主义猜神,〔6亦即近代 资本主义精神。从问题讨论的方式上便可明显地看出,我们这 里所论述的只是西欧和美国的资本主义。资本主义在中国、印 度、巴比伦,在古代的希腊和罗马、在中世纪都曾存在过。但我 们将会看到,那里的资本主义缺乏这种独特的精神气质。 富兰克林所有的道德规念都带有功利主义的色彩。诚实有 用,因为诚实能带来信誉;守时、勤奋、节俭都有用,所以都是美 德。按逻辑往下推理,人们或许可以得出这样的印象:在富兰克 林看来,假如诚实的外表能达到相同的目的,那么,有个诚实的 外表就够了:过多的这种美德只能是不必要的浪费。事实上,富 兰克林在其自传中讲述他如何皈依这些美德,7)或者关于严格 保守自己节制的形象知何有价值的讨论、以及如何努力自谦尔 *福格家族是十五、十六批纪德意志著名的工商业和高利贷家族,对德资 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和欧资本原始烈累起过一定作用。一中祥 36
后得到众人赏识,“8所有这些都证实了上述的印象。按照宿兰 克体的观点,这些美德可其他一切美德-一样,只是因为对个人 有实际的用处,才得以成其为美德;假如能同样达到预期日的, 仅仪换个外表也就够了。这就是极端的功利主义的必然结论。 在许多德国人的印象中,关国人所声的那套美德纯系虚伪,他 的印象看来在这一典型半例中得到了证买。但实际上,事情 远非如此简单。本杰明·富兰克林本人的品格就与这种印象不 符,这一点有他自传里那种非凡的如率可资证。富兰克林把 他之得知美德的功用归因于一种旨在引导他走正路的神的启 示。这种情祝表明,他说的话里所包含的,不仅仅是劝人为了纯 粹利己的动机而进行伪装,其中还有更多的东西。 事实上,这种伦理所宣扬的至善一一尽可能地多挣钱,是和 圳和严格避免任凭本能冲动亨受生活结合在起的,因而首先 就是完全没有幸福主义的(更不必说享乐主义的)成分搀在其。 这种至善被如此单纯地认为是目的本身,以致从对于个人的索 福或功利的角度来看,它最得是完全先险的和绝对非理性的。〔9) 入竞被赚战动机所左右,把获利作为入生的最终目的。在经济 上获利不再从属于人满足月己物质需要的于段了。这种对我们 所认为的?然关系的颠倒,从一种素朴的观点来看是极其非理 性的,但它却显然是资本主义的一条首要原刚,正如对于没有受 到资本主义影响的诸民族来说这条原则是闻所未闻的一样确定 元疑。与此同吋,它又表达了一种与某些宗教观念密切相关的 情绪。富兰克林虽是一·个无特殊色彩的泛神论者,但他那加尔 文教派的严父却在他幼小的时候就反复向他速输一条来自圣经 的古训。因此,如果我们问为什么“要在人身上赚钱”,他在其白 传中所做的回答用上了这条古训:“你看见办事殷勤的人么,他 37
必站在君王面前”(圣经·箴言·二十二章二十九节)。在现代 经济制度下能挣钱,只要挣得合法,就是长于、精于某种关职 (Calling)的结果和表现而这种美德和能力,正如在上面那段 引文中以及在富兰克林对其它所有著作中都不难看出的,正是 富兰克林伦理观的全部内容。10) 事实上,这种我们今日如此熟悉,但在实际上却又远非理所 当然的独特观念一一个人对天职负有责任—乃是资产阶级 文化的社会伦理中最具代表性:的东西,而已在某种意义上说,它 是资产阶级文化的根本基础。它是一种对职业11D活动内容的 义务,每个人都应感到、而且确实也感到了这种义务。至于职业 活动到底是什么,或许看上去只是利用个人的能力,也可能仅仅 是利用(作为资本的)物质财产,这些都无关宏旨。 当然,这并不是说,这种观念只是出现在资本主义条件下。 恰恰相反,我们在下面将追根潮源,会在资本主义出现以前的某 个时代找到它的由来。自然,我们更不会说,现代资本主义企亚中 的个人(无论是企业家还是劳动者)有意识地接受这些纶理格南 乃是当今资本主义能够进一步存在下去的条件。当今资本主义 经济可谓是一个人生在其中的广漠的宇宙,他对这个人来说,至 少对作为个人的他来说,是一种他必须生活于其中的不可更改 的秩序。他只要涉足于那一系列的市场关系,资本主义经济就会 追使他服从于资本主义的活动准则。假如一个制造商长期违犯 这些准则,他就必然要从经济舞台上被赶下去,正如一个工人若 不能或不愿适应这些准则就必然被抛到街头成为失业者一样。 所以,当今的资本主义既然已经左右了经济生活,它事实上 就是在通过经济界适者生存的过程教育着、选择着它所需要的 经济主体。但在这里可以很容易看的,把选排的概念撤来解释 38
历史是有其局限性的。一种如此适应资本主义的各种独特性的 生活态度最终能够得到选择,而且能左右其他的生活态度,那 么,这种生活态度在开始时就不可能是起源于若干孤立的个人, 而只能是一种为一切人群所共有的生活方式。这种生活方式的 起源正是需要说明的。按照较为朴素的历史唯物论的学说,这 样的思想之产生,是经济状况的反映,或白是其上层建筑。对 此,我们将在下面详细论述。这里,我们要大家注意一个事实就 够了。这个事实就是,在本杰明·富兰克林的出生地(马萨堵 塞),资水主义精神(就我们所赋予它的意义而言)无疑在资本主 义秩字现以前就已存在,早在1632年,就有人抱怨新英格兰 那种不同于美国其他地方的专门丁于计算的追求利润的行为, 同样无凝的是,在与新英格兰接瓌的某些殖民地以及较后入 美利坚合众国的南方各州,资本主义远没有如在新英格兰地区 那么发达,尽管这些殖民地及州是由一些大资本家出于商业动 建立的,而位于新英格兰的台殖民地则是由于宗教方面的原 因由传道十:、神学院毕业生在一些小商人、工匠以及自耕农的帮 助下建立起来的。这里的因果关系正好与按唯物主义观点得出 的因果关系邦反。 这些观念的起源及历史比那些持上层建筑说的理论家所 想象的要复杂得多。资本主义精神(就我们所用的意义上而言) 为了取得统治的地位,必须同各种敌对力量的世界进行搏斗。 我们引用的富兰克林的话所表现的那类思想,虽曾令一整个民 族为之喝采,但在古代和中世纪(12),则肯定会遭排斥,因为它会 被认为是最卑劣的贪婪,是一种完全没有自尊的心态。事实上, -切尚未卷入或尚未适应现代资本主义环境的社会群体,今天 对这种想想仍抱排斥态度。这并不完全是因为获利的本能在 39
些时代就不为人所知或尚术发送(人们常常这么说);也并不是 象耽于幻想的现代浪漫主义作家所常常以为的那样,在资产阶 级资本主义势力圈以外,不象在其圈内那么强烈。在这一点上 是找不到资本主义精神和前资本主义精神之间有什么区别的。 中国的请朝官员、古代罗马贵族、现代农民,他们的贪欲一点也 不亚于在何人。不管谁都会发现,一个那不勒斯的马车夫或船 夫,以及他们亚洲国家的同行,还有南欧或亚洲国家的匠人,他 们这些人对黄金的贪欲要比一个英国人在同样情况下来得强烈 得多,也不讲道德得多。13) 许多国家的资产阶级资本主义的发展程度,按西方的标准 来看一直是落后的,但在靠赚钱以谋取私利方面使绝对不讲道 德的作法普遍盛行,却恰恰是那些国家一直具有的一个突出的 典型特征。正如所有的雇主都知道的那样,这些国家(可用意大 利与德国作比较)的劳动者缺乏自觉性(coscienziosita)I4,这 一点以前是、现在在某种程度上仍然是这些国家资本主义发展 的主要障碍之一。资本主义无法利用那些信卷无纪律的自由自 在的信条的人的劳动,正如它不能利用那些在与他人往来中给 人以完全不讲道德的印象的人一样,后一点我们看了富兰克林 的作品就会明白。因此,资本主义精神和前资本主义精神之间 的区别并不在赚钱欲望的发展程度上。自从有了人,就有了对 黄金的贪欲。有一些人让黄金欲成为不受控制的欲望,并全身 心地顺从它。其中的一个例子就是那位荷兰船长,他“要穿过地 狱去寻宝,哪怕地狱之火烤焦了船帆也在所不惜”。但是,我们可 以看到,这些人并不是产生出作为一种普遍现象的现代资本主 义精神的那种大众心态的代表。了解这一点是十分重要的。在 历史上的任向一个时期,只要有可能,就必有置任何伦理道德于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