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了解肿瘤的病因及发病学。 11.了解肿瘤发生的分子生物学基础。 【教学内容】 1.肿瘤的概念,肿瘤的一般形态与结构,肿瘤的分化与异型性。 2.肿瘤的分类和命名原则,肿瘤的生长与扩散,肿瘤的分级与分期。 3.肿瘤对机体的影响,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的区别。 4.癌前病变(疾病),非典型增生及原位癌的概念及组织学特征。 5.常见肿瘤的基本特点,癌与肉瘤的区别,肿瘤的病因学和肿瘤发生的分子生物学基础。 【教学方式】 理论讲授为主,多媒体教学。 第六章心血管疾病 【目的要求】 1.掌握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的基本病变、结局和临床病理联系。 2.掌握高血压病的类型、病理变化及后果。 3.掌握风湿病的基本病理变化和各器官的病变。 4.掌握感染性心内膜炎的病变和结局。 5.掌握心瓣膜病的血流动力学变化。 6.熟悉动脉粥样硬化症,高血压病、风湿病的病因,发病机理。 7.了解动脉瘤、心肌病的特点及分类。 【教学内容】 1.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病理变化。 2.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症、冠心病的病变特征及临床病理联系。 3.高血压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类型和病理变化。 4.风湿病的病因与发病机制、基本病变和各个器官病变。 5.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常见类型和病理变化。 6.心瓣膜病的血流动力学变化。 【教学方式】 理论讲授为主,多媒体教学。 第七章呼吸系统疾病 【目的要求】 1.掌握慢性阻塞性肺病(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的病理变化、发病机理及临床病理 联系。 268·
·268· 10.了解肿瘤的病因及发病学。 11.了解肿瘤发生的分子生物学基础。 【教学内容】 1.肿瘤的概念,肿瘤的一般形态与结构,肿瘤的分化与异型性。 2.肿瘤的分类和命名原则,肿瘤的生长与扩散,肿瘤的分级与分期。 3.肿瘤对机体的影响,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的区别。 4.癌前病变(疾病),非典型增生及原位癌的概念及组织学特征。 5.常见肿瘤的基本特点,癌与肉瘤的区别,肿瘤的病因学和肿瘤发生的分子生物学基础。 【教学方式】 理论讲授为主,多媒体教学。 第六章 心血管疾病 【目的要求】 1.掌握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的基本病变、结局和临床病理联系。 2.掌握高血压病的类型、病理变化及后果。 3.掌握风湿病的基本病理变化和各器官的病变。 4.掌握感染性心内膜炎的病变和结局。 5.掌握心瓣膜病的血流动力学变化。 6.熟悉动脉粥样硬化症,高血压病、风湿病的病因,发病机理。 7.了解动脉瘤、心肌病的特点及分类。 【教学内容】 1.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病理变化。 2.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症、冠心病的病变特征及临床病理联系。 3.高血压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类型和病理变化。 4.风湿病的病因与发病机制、基本病变和各个器官病变。 5.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常见类型和病理变化。 6.心瓣膜病的血流动力学变化。 【教学方式】 理论讲授为主,多媒体教学。 第七章 呼吸系统疾病 【目的要求】 1.掌握慢性阻塞性肺病(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的病理变化、发病机理及临床病理 联系
2.掌握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发生原因和发病机理,病理变化和临床病理联系。 3.掌握细菌性肺炎(大叶性肺炎和小叶性肺炎)的病变特点及临床病理联系。 4.掌握结核病的基本病变及其转化规律,原发性与继发性肺结核的发生,发展过程及 各型的病变特点。 5.熟悉肺外器官(淋巴结、肠、腹膜、脑膜、肾、骨关节等)结核病的病变特点。 6.了解病毒性肺炎、支原体肺炎的病理变化。 7.了解鼻咽癌和肺癌的病变特点和组织学类型。 【教学内容】 1.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的病因,发病机理,病理变化及临床 病理联系。 2.细菌性肺炎(大叶性肺炎、小叶性肺炎)的病因,发病机理,病理变化及临床病理 联系。 3.结核病的基本病变及其转化规律,原发性肺结核、继发性肺结核的病变特点及临床 病理联系。 4.肺外器官(淋巴结、肠、腹膜、脑膜、肾、骨关节等)结核病的病变特点。 5.病毒性及支源体肺炎的病因和病理变化。 6.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病因,发病机理。 【教学方式】 理论讲授为主,多媒体教学。 第八章消化系统疾病 【目的要求】 1.掌握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变特点。 2.掌握慢性消化性溃疡病的病变特征及合并症。 3.掌握良恶性溃疡的区别要点。 4.掌握病毒性肝炎和门脉性肝硬变的病因、发病机理、病理变化和临床病理联系。 5.熟悉急性胃炎慢性胃炎的基本类型和病理变化。 6.熟悉消化性溃疡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7.了解食管炎、非特异性肠炎、胆道疾病、胰腺疾病的基本类型,病变特点和临床病 理联系。 8.了解食管癌、胃癌、肝癌及结肠癌的类型及病理变化和临床病理联系。 【教学内容】 1.急性胃炎与慢性胃炎的病变特点和类型。 2.消化性溃疡病发病机理、病理变化、结局及合并症。 ·269·
·269· 2.掌握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发生原因和发病机理,病理变化和临床病理联系。 3.掌握细菌性肺炎(大叶性肺炎和小叶性肺炎)的病变特点及临床病理联系。 4.掌握结核病的基本病变及其转化规律,原发性与继发性肺结核的发生,发展过程及 各型的病变特点。 5.熟悉肺外器官(淋巴结、肠、腹膜、脑膜、肾、骨关节等)结核病的病变特点。 6.了解病毒性肺炎、支原体肺炎的病理变化。 7.了解鼻咽癌和肺癌的病变特点和组织学类型。 【教学内容】 1.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的病因,发病机理,病理变化及临床 病理联系。 2.细菌性肺炎(大叶性肺炎、小叶性肺炎)的病因,发病机理,病理变化及临床病理 联系。 3.结核病的基本病变及其转化规律,原发性肺结核、继发性肺结核的病变特点及临床 病理联系。 4.肺外器官(淋巴结、肠、腹膜、脑膜、肾、骨关节等)结核病的病变特点。 5.病毒性及支源体肺炎的病因和病理变化。 6.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病因,发病机理。 【教学方式】 理论讲授为主,多媒体教学。 第八章 消化系统疾病 【目的要求】 1.掌握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变特点。 2.掌握慢性消化性溃疡病的病变特征及合并症。 3.掌握良恶性溃疡的区别要点。 4.掌握病毒性肝炎和门脉性肝硬变的病因、发病机理、病理变化和临床病理联系。 5.熟悉急性胃炎慢性胃炎的基本类型和病理变化。 6.熟悉消化性溃疡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7.了解食管炎、非特异性肠炎、胆道疾病、胰腺疾病的基本类型,病变特点和临床病 理联系。 8.了解食管癌、胃癌、肝癌及结肠癌的类型及病理变化和临床病理联系。 【教学内容】 1.急性胃炎与慢性胃炎的病变特点和类型。 2.消化性溃疡病发病机理、病理变化、结局及合并症
3.病毒性肝炎的病因、发病机制、基本病变、临床病理类型。 4.门脉性肝硬变,坏死后性肝硬变的病因、发病机理、病理变化及临床病理联系。 【教学方式】 理论讲授为主,多媒体教学。 第十章泌尿系统疾病 【目的要求】 1.掌握各型肾小球肾炎的光镜特点和临床病理联系。 2.掌握慢性肾盂肾炎的病因、病理变化和临床病理联系。 3.熟悉各型肾小球肾炎的发病机制,免疫荧光和电镜特征。 4.熟悉急性肾盂肾炎的病理变化、合并症、临床病理联系。 5.了解肾肿瘤的常见类型和病理变化。 【教学内容】 1.泌尿系统疾病概述。 2.肾小球肾炎的概念、病因及发病机理,病理类型,基本病理变化,临床病理联系和 结局。 3.急、慢性肾盂肾炎的病因和发病机理,感染途径,病理变化,临床病理联系和结局。 【散学方式】 理论讲授为主,多媒体教学。 第十四章传染病 【目的要求】 1.掌握伤寒、细菌性痢疾的病变特点及临床病理联系。 2.流脑及乙脑的病变特点及临床病理联系。 【教学内容】 传染病概述,流脑、乙脑、伤寒,细菌性痢疾的病因,发病机理,传染途径,病理变 化及临床病理联系。 【教学方式】 理论讲授为主,多媒体教学。 第十五章寄生虫病 【目的要求】 1.掌握血吸虫病的病因,传染途径,发病机理,病理变化及临床病理联系。 2.熟悉阿米巴病的基本病理变化、病变部位和临床病理联系。 ·270·
·270· 3.病毒性肝炎的病因、发病机制、基本病变、临床病理类型。 4.门脉性肝硬变,坏死后性肝硬变的病因、发病机理、病理变化及临床病理联系。 【教学方式】 理论讲授为主,多媒体教学。 第十章 泌尿系统疾病 【目的要求】 1.掌握各型肾小球肾炎的光镜特点和临床病理联系。 2.掌握慢性肾盂肾炎的病因、病理变化和临床病理联系。 3.熟悉各型肾小球肾炎的发病机制,免疫荧光和电镜特征。 4.熟悉急性肾盂肾炎的病理变化、合并症、临床病理联系。 5.了解肾肿瘤的常见类型和病理变化。 【教学内容】 1.泌尿系统疾病概述。 2.肾小球肾炎的概念、病因及发病机理,病理类型,基本病理变化,临床病理联系和 结局。 3.急、慢性肾盂肾炎的病因和发病机理,感染途径,病理变化,临床病理联系和结局。 【教学方式】 理论讲授为主,多媒体教学。 第十四章 传染病 【目的要求】 1.掌握伤寒、细菌性痢疾的病变特点及临床病理联系。 2.流脑及乙脑的病变特点及临床病理联系。 【教学内容】 传染病概述,流脑、乙脑、伤寒,细菌性痢疾的病因,发病机理,传染途径,病理变 化及临床病理联系。 【教学方式】 理论讲授为主,多媒体教学。 第十五章 寄生虫病 【目的要求】 1.掌握血吸虫病的病因,传染途径,发病机理,病理变化及临床病理联系。 2.熟悉阿米巴病的基本病理变化、病变部位和临床病理联系
【教学内容】 阿米巴病,血吸虫病的病因,传染途径,发病机理,病理变化及临床病理联系。 【教学方式】 理论讲授为主,多媒体教学。 病理学实验教学大纲 第一章细胞、组织的适应和损伤 1.大体标本观察: 肪肪肝,结缔组织玻璃样变,肾结核干酪样坏死,足干性坏疽,肾盂积水,肾压迫性 萎缩。 2.切片观察: 细胞水肿(肾浊肿),肝脂肪变性,脾被膜结缔组织玻璃样变,肉芽组织。 第二章局部循环障碍 1.大体标本观察: 槟榔肝(慢性淤血肝),肺淤血、慢性淤血脾,脾贫血性梗死,肠出血性梗死。 动脉血拴。 2.切片观察: 慢性淤血肝,慢性淤血肺,混合血栓,肾梗死。 第三章炎症 1.大体标本观察: 各型阑尾炎,慢性胆囊炎,肺脓肿。 2.切片观察: 肾脓肿,阑尾炎,炎性息肉(示慢性炎症细胞)。 第四章肿瘤 1.大体标本观察项目: 卵巢囊腺瘤,畸胎瘤,子宫平滑肌瘤,脂肪瘤,肺癌,多发性结肠息肉,结肠癌,葡 萄胎,乳腺癌,黑色素瘤。 2.切片观察: 皮肤乳头状瘤,鳞癌,纤维瘤,纤维肉瘤,肠腺瘤,肠腺癌。 第五章心血管系统疾病 ·271·
·271· 【教学内容】 阿米巴病,血吸虫病的病因,传染途径,发病机理,病理变化及临床病理联系。 【教学方式】 理论讲授为主,多媒体教学。 病理学实验教学大纲 第一章 细胞、组织的适应和损伤 1.大体标本观察: 肪肪肝,结缔组织玻璃样变,肾结核干酪样坏死,足干性坏疽,肾盂积水,肾压迫性 萎缩。 2.切片观察: 细胞水肿 (肾浊肿),肝脂肪变性,脾被膜结缔组织玻璃样变,肉芽组织。 第二章 局部循环障碍 1.大体标本观察: 槟榔肝(慢性淤血肝),肺淤血、慢性淤血脾,脾贫血性梗死,肠出血性梗死。 动脉血拴。 2.切片观察: 慢性淤血肝,慢性淤血肺,混合血栓,肾梗死。 第三章 炎症 1.大体标本观察: 各型阑尾炎,慢性胆囊炎,肺脓肿。 2.切片观察: 肾脓肿,阑尾炎,炎性息肉(示慢性炎症细胞)。 第四章 肿瘤 1.大体标本观察项目: 卵巢囊腺瘤,畸胎瘤,子宫平滑肌瘤,脂肪瘤,肺癌,多发性结肠息肉,结肠癌,葡 萄胎,乳腺癌,黑色素瘤。 2.切片观察: 皮肤乳头状瘤,鳞癌,纤维瘤,纤维肉瘤,肠腺瘤,肠腺癌。 第五章 心血管系统疾病
1.大体标本观察: 主动脉粥样硬化症,高血压病性固缩肾,风湿性心瓣膜病。 2.切片观察: 动脉粥样硬化,风湿性心肌炎。 第六章呼吸系统疾病 1.大体标本观察项目: 大叶性肺炎,融合性小叶性肺炎,周围型肺癌,中央型肺癌,肾结核,肺结核。 2.切片观察: 大叶性肺炎,小叶性肺炎,粟粒性肺结核。 第七章消化系统疾病 1.大体标本观察: 胃溃疡,食道癌,胃癌,结肠癌,原发性肝癌,转移性肝癌。 门脉性肝硬变,坏死后性肝硬化。 2.切片观察: 慢性胃溃疡,急性普通型肝炎,亚急性重型肝炎,门脉性肝硬变。 第八章泌尿系统疾病 1.大体标本观察项目: 慢性肾盂肾炎,肾细胞癌,肾良性间叶瘤。 2.切片标本观察项目: 急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小球肾炎,新月体肾炎。 三、课时分配 病理学教学时数分配 学时 章次 教学内容 理论 实验 绪论 1 1 一、 二 组织细胞的损伤与修复 6 3 9 ·272·
·272· 1.大体标本观察: 主动脉粥样硬化症,高血压病性固缩肾,风湿性心瓣膜病。 2.切片观察: 动脉粥样硬化,风湿性心肌炎。 第六章 呼吸系统疾病 1.大体标本观察项目: 大叶性肺炎,融合性小叶性肺炎,周围型肺癌,中央型肺癌,肾结核,肺结核。 2.切片观察: 大叶性肺炎,小叶性肺炎,粟粒性肺结核。 第七章 消化系统疾病 1.大体标本观察: 胃溃疡,食道癌,胃癌,结肠癌,原发性肝癌,转移性肝癌。 门脉性肝硬变,坏死后性肝硬化。 2.切片观察: 慢性胃溃疡,急性普通型肝炎,亚急性重型肝炎,门脉性肝硬变。 第八章 泌尿系统疾病 1.大体标本观察项目: 慢性肾盂肾炎,肾细胞癌,肾良性间叶瘤。 2.切片标本观察项目: 急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小球肾炎,新月体肾炎 。 三、课时分配 病理学教学时数分配 章次 教学内容 学时 理论 实验 绪论 1 1 一、二 组织细胞的损伤与修复 6 3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