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旅游学概论(第七版)对于那些已经发现的温泉,最初是那些患有体痛病症的人纷纷慕名前往,继而大批的身体健康者也蜂拥而至。一时间温泉洗浴迅速成为流行时尚,并因此而兴起了温泉旅行的潮流。“到了18世纪,泡温泉在上层社会中已变得非常时。这不仅仅是因为泡温泉有助于保健,而且还因为在这些温泉疗养地可开展社交、游戏、跳舞、博彩等活动。(GoeldnerandRitchie,2006:54)(2)修学旅行的兴起。在这一时期,除了以保健为主要目的的温泉旅行之外,以求知为自的的修学旅行也开始兴起。人们从很多名人的经历中,已经认识到外出旅行在开阔眼界、增长见识方面所起的作用。据当时的记载,“古往今来,伟人名王皆有外出旅行的经历。通过这种求知旅行,使其增加了对异国的风士民情、生活方式以及政体组织等方面的了解,从而开阔了见识”(转引自Young,1973:16)。这种以求知为目的的修学旅行潮流,便是后来人们所称“大游学”(theGrandTour)。当时参加这种“大游学”活动的人员虽然也涉及一些外交官及商界人士,但主流多为青年学生。以英国的情况为例,亚当·斯密在1776年曾写道:“在英国,年轻人一侯中学毕业,不等投考大学便被送往外国旅行,已成为日渐浓厚的社会风气。”(转引自Young,1973:16)当时这种游学活动的开展通常历时三年。其中最流行的游学路线是:先是去法国(尤其是巴黎)停留很长时间,继而在意大利停留大约一年,其间走访热那亚、米兰、佛罗伦萨、罗马和威尼斯等城市然后再去访问德国以及各低地国家。之所以如此选择,是因为当时人们普遍认为“在游历了法国、意大利和那些低地国家之后,(你会发现)人世间其他地方除了平庸和野蜜之外,再也见不到其他东西”(Robinson,1976:13)。三、19世纪之前旅行发展的特点纵观19世纪之前旅行活动的发展,我们不难发现,不论是在中国还是在以欧洲为代表的西方世界,普遍都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规律性特点。第一,在一个社会中,旅行活动的发展与该地的社会政治经济状况有着直接的关系。也就是说,在国家政治安定、社会经济繁荣的和平时期,旅行活动的规模以及活动开展的地域范围便会增长和扩大:反之,则会出现停滞甚至倒退。第二,在这一漫长的时期中,旅行活动的类型虽然有新的发展和扩大,但其中占据主导地位的活动类型始终都是商贸旅行。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当时世界各地都是以农业经济为主,乡村人口占绝对统治地位。传统农业劳动忙闲有致的季节性特点及其对人们生活方式的影响,使得乡村居民普遍缺乏对外出旅行的要求。第三,在这一时期中,虽然也存在消遣性的旅行活动,而且其规模和类型也时有扩大,但参加者多限于统治阶级及其附庸阶层。这些人员为数不多,在人口
第一章旅游活动的历史发展·19中所占的比重很小,因而其消遣旅行活动的开展并不具备普遍的社会意义。第二节近代旅游和旅游业的开端就整个世界的情况而言,进入19世纪后,旅行活动的发展出现了具有革命性的变化。这一变化集中反映在,因消道性自的而离家外出的观光或度假活动,在规模上开始超过传统的商贸旅行。也正是由于这一情况,英文中的“tourism”(旅游)一词于此时首次出现,意思是指因消遣性目的而离家外出的旅行活动(travelawayfromhomeforpleasure)。时至今日,我们在一般的英语词典中仍会见到,在作为一般的日常用语时,“tourism”一词的释义仍是如此(不过,这单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是,“tourism”在现今旅游研究中作为专业术语的用法,有别于该词作为日常用语时的这一释义。关于这一点,我们将在后面的有关章节中进行详细解释)。这意味着,与传统意义上的旅行(travel)一词相比较,作为一般日常用语的旅游(tourism)一词在含义上有两点不同:首先,“旅游”所指的是人们出于消遣性目的而离家外出的旅行活动:而传统上的“旅行”则用于泛指人们因任何目的而发生于不同地点间的空间转移活动。其次,“旅游”(尤其是其英文词根“tour”)意味着,出游者在完成其外出访问的活动之后,须返回最初的出发地或惯常居住地;而“旅行”则没有这种要求,旅行者在完成其前往某地的访问活动后,不一定会返回最初的出发地或惯常居住地。也就是说,“旅游”所展现的是一种闭合式的“环形”旅程,而“旅行”所反映的既有可能是这种闭合式的往返全程,也有可能是去而不返的“线性”旅程。最重要的是,“tourism”(旅游)一词的问世在很大程度上说明,此时消遣性旅游已发展成为旅行活动中的主流,并在规模上具有了一定的社会意义。并且,自此开始,“旅游”也形成一个相对于传统“旅行”而独立存在的专门概念。这一变化之所以到19世纪才发生,究其原因,同样也是为当时的社会经济发展所使然。一、产业革命对近代旅游发展的影响历史证明,在进入19世纪后的欧美地区,旅游活动的规模一不论是国内旅游还是出国旅游一一有了突破性的发展。这一情况的出现,很大程度上与当时产业革命的影响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历史上的第一次产业革命亦称工业革命(theIndustrialRevolution),指资本主
旅游学概论(第七版)20·义机器大工业取代传统工场手工业的过程,是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产物。这场产业革命于18世纪60年代首先发生于当时资本主义最为发达的英国,并于19世纪30年代末在英国基本完成。美、法、德等国的产业革命也都在19世纪内先后完成。这场产业革命既是生产技术的巨大革命,又是生产关系的深刻改革,不仅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力的迅速发展,提高了生产的社会化程度,而且使资本主义制度建立在机器大工业的物质技术基础上,并最终战胜封建制度而登上统治地位。这场产业革命的出现和完成,给当时的社会带来了一系列的变化。就其中对旅游活动发展所产生的推动性影响而言,这些变化主要包括:1.生活环境的变化这场产业革命的成功,加速了城市化的发展进程,从而使很多人的生活地点从乡村转移到了工业城市。生活环境的这一变化,最终导致了人们需要适时解脱因快节奏的城市生活和拥挤噜杂的城市环境而造成的身心压力,助长了人们对适时回返大自然的追求。也正是由于这一原因,我们至今不难发现,城市居民外出旅游度假的人数大大高于乡村居民。所以,生活地点的这一变化对于产业革命之后旅游活动规模的扩大是一个重要的刺激因素,2.工作性质的变化同生活环境相关联的另一变化是,这场产业革命改变了很多人的工作性质。随着大量的人口转入城市工作,原先那种随农时变化而忙闲有致的多样性农业劳动,开始为枯燥、重复性的机器大工业劳动所取代。工作性质的这一变化,势必会促使劳动者强烈要求休假,以获得喘息和休整的机会3.阶级关系的变化这场产业革命的结果还使得社会中的阶级关系出现了新的变化。在产业革命之前的封建时代,只有人数不多的地主阶级和封建贵族才有条件外出消遣。产业革命的成功不仅造就了工业资产阶级,而且使其成为社会中新的统治阶级。这意味着,社会生产的财富不再只是流向封建贵族和大土地所有者,并且也越来越多地流向了新兴的工业资产阶级。与过去的情况相比,这一变化无疑增大了经济上有条件外出旅游消遣的人群规模。当然,产业革命在造就了工业资产阶级的同时,还造就了以出卖劳动力为生的工人阶级。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和剩余价值的增多,加之工人阶级为争取自身权益而进行的不解抗争,终将会使资本家日后有可能在增加工人工资以及给予工人休假机会等方面做出让步。但这毕竟是日后的事情,而非产业革命带来的直接结果。4.运输条件的变化伴随着蒸汽机技术在交通运输领域中的应用,火车和轮船的出现大大改变了
第一章旅游活动的历史发展·21·人们外出旅行的交通条件,从而使大规模的人员流动在技术上成为可能。二、旅游发展史上的铁路时代自1769年詹姆斯·瓦特发明了可作为“万能动力”的蒸汽机之后,这一技术很快便被应用于制造新的交通运输工具,轮船和火车也因之而出现了。蒸汽机轮船问世于18世纪末,但当时数量很少,作为交通运输工具来使用并不普遍,而且仅限于在英格兰的运河上开展客货运输。进入19世纪后,蒸汽动力轮船的应用开始快速发展。1807年,美国“克莱蒙特”号轮船已在哈德逊河上开始了定期航班的运营。在此后的5年中,欧美各地先后有50多艘蒸汽轮船投入内河航运。到了1815年,蒸汽机轮船已开始在英国的克莱德河、亚芬河以及泰晤士河上定期往来。横渡英吉利海峡的客货航运也于1816年开始使用蒸汽轮船,并于1820年正式推出了定期航班的轮渡服务。在此后到1840年的20年中,这一轮渡业务的年客运量已达10万人次之多。1838年英国蒸汽轮船“西留斯”号横渡大西洋的成功,有效地缩短了欧美之间旅行往来的时间距离。但是,对当时旅游活动的发展影响最大的技术因素,当属铁路运输的出现。在1825年的英国,由享有“铁路之父”之称的乔治·史蒂文森建造的、由斯托克顿至达林顿的铁路开始投入运营。继此之后,很多其他的铁路也陆续开始建设并不断向更远的地区延伸。1835年,全英铁路总长仅为471英里,1845年增加到3277英里,1855年扩大到13411英里,1865年进一步发展到21382英里。也就是说,在1835年至1865年的30年中,英国的铁路总长增长了将近45倍。在铁路运营的最初几年中,铁路公司所经营的只是货运业务。人们一般认为,首例定期客运班次的列车于1830年开始运行,往返于英国西部港口城市利物浦与中部地区城市曼彻斯特之间的线路上,但它实际上也并不是专门的旅客列车,而是客货混合列车。此后,随着客运需求的增大,各铁路公司也都陆续开办了客运业务。1875年,全英铁路运输的旅客周转量已超过6亿人次。这一期间,在英国铁路运输的示范和带动下,欧美各地的铁路运输也都相继发展起来。在铁路客运问世之前的近两个世纪中,欧美人外出旅行时,所使用的最便捷的交通运输工具莫过于公共马车(stagecoach)。而随着铁路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优先选择乘坐火车外出旅行和旅游,因为与传统的公共马车相比,乘坐火车这一新兴的旅行方式明显具有很多优点。其中的主要优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费用低乘坐火车所需的旅费远比乘坐公共马车低廉。当时英国铁路客运的平均价格为每英里一便士。这使得更多的人都有能力支付旅行费用。所以,铁路旅行很快
·22·旅游学概论(第七版)便为人们所接受,从而使外出旅行和旅游的人群规模得以扩大。2.速度快火车的行驶速度大大高于传统的公共马车。当时,公共马车的走行速度一般为每小时7英里,而火车当时的运行速度为每小时28~29英里,相当于公共马车走行速度的4倍。旅行速度的提高有效地缩短了旅途所需的时间,从而为人们抽空外出访问提供了时间上的可能。3.运力大火车的运载能力大大高于传统的公共马车。公共马车充其量只能同时载运几名乘客,而当时的一列火车可同时载运数百名乘客。所以铁路运输的出现,在技术上使得外出旅行或旅游活动的大规模开展成为可能4.通达范围广铁路建设和运营区域的不断扩大,加之火车运行速度快等原因,使人们外出旅行的活动半径得以有效地增大。总之,旅行方式的进步不仅使工商人士的业务旅行大为增多,更重要的是为人们消遣旅游活动的开展创造了前所未有的便利条件。三、托马斯·库克的活动与旅游业的诞生产业革命的完成带来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与繁荣,工业资产阶级的出现及其统治地位的确立扩大了经济上有能力外出旅游的人群规模,相对低廉的铁路运输价格有效地降低了人们外出时的旅行费用。劳动大众要求假日的斗争至少赢得了在某些传统节日休假的权利,所有这一切都意味着更多的人开始有了外出消遣和旅游的机会。但是,对于包括新兴的工业资产阶级在内的绝大多数人来说,此前都没有外出旅游的经验,对异国他乡的社会情况以及如何办理旅行手续都缺乏了解。所以,虽然产业革命之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旅行条件的变化使得有意外出旅游的人数有了明显增加,但其中绝大多数的人都因存在缺乏经验的顾虑而不敢外出旅游。在这种情况下,人们迫切需要有人能够在这些方面提供帮助。尤其重要的是,在当时来说,这已不再是极少数人的个别需要,而是在相当程度上已经形成了一种社会需要。由于这一情况率先出现于英国,因此英国的一些慧眼之士也率先敏锐地注意到了这一点,并预见到这种社会需要所带来的市场机会,于是决定开办相应的旅行服务业务,从而开创了近代旅游业的先河。据记载,1822年,罗伯特·斯马特(RobertSmart)在布里斯托尔市(Bristol)开办了轮船客运代理业务,为乘客代理预订前往布里斯托尔海峡各港口城市以及前往爱尔兰都柏林的船票。此后,1850年,托马斯·本奈特(ThomasBennett)建立了一家名为“旅行组织商”(tr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