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衡阳市2014届高三模拟考试 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更迭 中听( zhong) 落拓不羁 本末倒置(dao) B.沉湎 踟躅(zhu) 额手称庆 曲意逢迎(qu) C.摈除 焙烧(bei) 糜日不思 椎心泣血(chui) D.推诿 佣金(yong) 坐收渔利 宵衣旰食(gdn) 1.D(A.“中听”中“中”应读“ zhong”;B.“踟躅”中“踟”应为 “踯”;C“糜日不思”中“糜”应为“靡”。) 2.给下列楹联的划线处依序填空,最恰当的一组是 读书取正,读易取变,读骚取幽,读庄取 读汉文取坚,最有味 岁 月:与菊同野,与梅同 ,与莲同」 ,与兰同芳,与海棠同韵,定自 称花里神仙。 A.达卷中疏洁 B.道卷中疏逸 C.达篇外寒洁 D.道篇外寒逸 2.A(这是一副出自苏州留园的对联。其意思是:读《尚书》致其雅正,读《易 经》取其善变,读《离骚》取其幽思,读《庄子》取其放达,读《汉书》取其精 核,最具味道的事是潜心在书中的时光;与菊花冋拙朴,与梅花冋疏朗,与莲花 同高洁,与兰花同芬芳,与海棠同风韵,一定会自称是花里神仙。据上联“读《庄 子》取其放达”排除B、D两项,据下联“与梅花同疏朗”可排除C项。)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在巩固和深化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进程中,我们将继续先易后难、循序渐进 的基本思路,加强两岸进一步经济合作,增进政治互信。 B.民政部《关于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要求,建立社会工作 专业人才表彰奖励制度,将符合条件者纳入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C.云南昆明“3·01”严重暴力恐怖事件发生后,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发表声明, 强烈谴责这起针对平民的恐怖袭击,强调犯罪分子应被绳之以法。 D.学校开展经典诵读活动有利于教风和学风建设,而中小学是人生品格形成的 重要时期,所以这样的活动应着力于中小学阶段就抓紧抓好。3.C(A项,语序 不当,改为“进一步加强两岸经济合作”。B项,成分残缺,动词“纳入”之后 缺少中心语。D项,句式杂糅,把“应着力于”改为“在”。) 4.《论语》: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唯我与尔有是夫!”反映 古代士大夫对于“出仕”或“退隐”的态度,下列文意和这种态度最不相关的选 项是 A.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 B.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 C.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D.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 骸之外。 4.D(D项主要说的是人的两种不同的生活方式或生存状态:在室内跟朋友面对 面地交谈和在自己所爱好的事物上寄托情怀,无拘无束的生活。它与古代士大夫 对于“出仕”或“退隐”的态度关系不大。)
湖南省衡阳市 2014 届高三模拟考试 语文试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12 分,每小题 3 分) 1.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更迭 中听(zhòng) 落拓不羁 本末倒置(dào) B.沉湎 踟躅(zhú) 额手称庆 曲意逢迎(qū) C.摈除 焙烧(bèi) 糜日不思 椎心泣血(chuí) D.推诿 佣金(yòng) 坐收渔利 宵衣旰食(gàn) 1.D(A.“中听”中“中”应读“zhōng”;B.“踟躅”中“踟”应为 “踯”;C“糜日不思”中“糜”应为“靡”。) 2.给下列楹联的划线处依序填空,最恰当的一组是 读书取正,读易取变,读骚取幽,读庄取 ,读汉文取坚,最有味 岁 月;与菊同野,与梅同 ,与莲同 ,与兰同芳,与海棠同韵,定自 称花里神仙。 A.达 卷中 疏洁 B.道 卷中 疏 逸 C.达 篇外 寒洁 D.道 篇外 寒 逸 2.A(这是一副出自苏州留园的对联。其意思是:读《尚书》致其雅正,读《易 经》取其善变,读《离骚》取其幽思,读《庄子》取其放达,读《汉书》取其精 核,最具味道的事是潜心在书中的时光;与菊花同拙朴,与梅花同疏朗,与莲花 同高洁,与兰花同芬芳,与海棠同风韵,一定会自称是花里神仙。据上联“读《庄 子》取其放达”排除 B、D 两项,据下联“与梅花同疏朗”可排除 C 项。)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在巩固和深化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进程中,我们将继续先易后难、循序渐进 的基本思路,加强两岸进一步经济合作,增进政治互信。 B.民政部《关于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要求,建立社会工作 专业人才表彰奖励制度,将符合条件者纳入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C.云南昆明“3·01”严重暴力恐怖事件发生后,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发表声明, 强烈谴责这起针对平民的恐怖袭击,强调犯罪分子应被绳之以法。 D.学校开展经典诵读活动有利于教风和学风建设,而中小学是人生品格形成的 重要时期,所以这样的活动应着力于中小学阶段就抓紧抓好。3.C(A 项,语序 不当,改为“进一步加强两岸经济合作”。B 项,成分残缺,动词“纳入”之后 缺少中心语。D 项,句式杂糅,把“应着力于”改为“在”。) 4.《论语》: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唯我与尔有是夫!”反映 古代士大夫对于“出仕”或“退隐”的态度,下列文意和这种态度最不相关的选 项是 A.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 B.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 C.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D.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 骸之外。 4.D(D 项主要说的是人的两种不同的生活方式或生存状态:在室内跟朋友面对 面地交谈和在自己所爱好的事物上寄托情怀,无拘无束的生活。它与古代士大夫 对于“出仕”或“退隐”的态度关系不大。)
二、文言文阅读(22分。其中,选择题9分,每小题3分;分析题3分;翻译 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 焚驴志 [金]王若虚 岁己未,河朔大旱,远迩焦然无主赖。镇阳帅自言忧农,督下祈雨甚急。厌禳小 数,靡不为之,竟无验。既久,怪诬之说兴,适民家有产白驴者,或指曰:“此 旱之由也。云方兴,驴辄仰号之,云辄散不留。是物不死,旱胡得止?”一人臆 倡,众万以附。帅闻,以为然,命亟取,将焚之。 己未年(金章宗承安四年),河朔地区大旱,远近的禾苗都枯焦了,人民失去了 依靠。镇阳大帅言说自己心忧农事,督促下属祈求上天下雨很是急切。即使是祈 祷解除灾难的小法术,也没有不做的,但终究都没有效果。时间一长,一些怪异 的、毫无根据的说法就流传开了。恰逢一户人家有一头才产下的白驴,有人就指 着这头驴说:“它就是天旱的缘由啊。云刚刚兴起聚集,驴就仰起脖子大叫,云 就完全散去,一丝也不留。这头驴不死,走旱怎么会停呢?”一个人胡乱提倡, 许多人就随声附和。镇阳大帅听说了,认为说的很对,就下令赶快牵来,将要用 火烧死它。 驴见焚于府之属某曰:“冤哉焚也!天祸流行,民自罹之,吾何预薏?吾生不幸 为异类,又不幸堕于畜兽,乘负驾驭,惟人所命;驱叱鞭箠,亦惟所加。劳辱以 终,吾分然也。若乃水旱之事,岂其所知,而欲置斯酷欤?孰诬我者,而帅从之! 祸有存乎天,由困乎人,人者可以自求,而天者可以委之也。殷之旱也,有桑林 之祷,言出而雨;卫之旱也,为伐邢之役,兴师而雨;汉旱,卜式请烹弘羊;唐 旱,李中敏请斩郑注。救旱之术多矣,盍亦求诸是类乎?求之不得,无所归咎 则存乎天也,委焉而己。不求诸人,不委诸天,以无稽之言,而谓我之愆。嘻, 其不然!暴巫投魃,既已迂矣,今兹无乃复甚?杀我而有利于人,吾何爱一死? 如其未也,焉用为是以益恶?滥杀不仁,轻信不智,不仁不智帅胡取焉吾子其属 也敢私以诉。 白驴托梦给帅府属下的某个人说:“(你们要)烧死我,我冤枉啊!天灾流行, 是你们人类自己遭受的灾难,与我又有什么相干呢?我很不幸托生不成人类,又 很不幸堕为牲畜。人们骑着我,或让我驮重物或让我驾车,我都听人的命令;驱 赶我,呵斥我,用鞭子抽打我,也任由他们施加。在劳累和羞辱中终了一生,我 的本分就是这祥。可像水旱这一类的事睛,哪里是我所能知道的,(你们)怎么 会想用这种酷刑来处置我?什么人诬陷我,而大帅竞听从了他的话!有些祸是上 天造成的,有些祸是由人造成的,人制造的祸患可以自己解决,而上天制造的祸 患可以听之任之。殷朝大旱,就在桑林祈祷,祈祷的话一出口就下了雨;卫国大 旱,就有了讨伐邢国的战争,军队一出师就下了雨:汉朝大旱,卜式请求以烹煮 的刑罚处置弘羊;唐朝大旱,李中敏请求斩杀郑注。拯救大旱的方法多了,为什 么不寻求汉唐的这些做法呢?找不到天旱的原由,没有可以归咎的地方,那就是 上天的原因,听之任之罢了。不从自己身上找原因,也不归结为天祸,凭借毫无 根据的说法,就说是我的罪孽。嘿,那不是这样的啊!找来巫师去驱赶旱神,已 经是迂腐的做法了,现在这样做,恐怕再没有比这更愚蠢的吧?杀了我如果对人 有益,我哪里会吝惜一死呢?如果没有益处,怎么能做这样的事来增添罪恶呢? 滥杀无辜是不仁,轻信惑言是不智,不仁不智,大帅怎么会采取这样的做法呢? 先生您是他的下属,因此冒昧私下里向您申诉
二、文言文阅读(22 分。其中,选择题 9 分,每小题 3 分;分析题 3 分;翻译 题 10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5-9 题。 焚驴志 [金]王若虚 岁己未,河朔大旱,远迩焦然无主赖。镇阳帅自言忧农,督下祈雨甚急。厌禳小 数,靡不为之,竟无验。既久,怪诬之说兴,适民家有产白驴者,或指曰:“此 旱之由也。云方兴,驴辄仰号之,云辄散不留。是物不死,旱胡得止?”一人臆 倡,众万以附。帅闻,以为然,命亟取,将焚之。 己未年(金章宗承安四年),河朔地区大旱,远近的禾苗都枯焦了,人民失去了 依靠。镇阳大帅言说自己心忧农事,督促下属祈求上天下雨很是急切。即使是祈 祷解除灾难的小法术,也没有不做的,但终究都没有效果。时间一长,一些怪异 的、毫无根据的说法就流传开了。恰逢一户人家有一头才产下的白驴,有人就指 着这头驴说:“它就是天旱的缘由啊。云刚刚兴起聚集,驴就仰起脖子大叫,云 就完全散去,一丝也不留。这头驴不死,走旱怎么会停呢?”一个人胡乱提倡, 许多人就随声附和。镇阳大帅听说了,认为说的很对,就下令赶快牵来,将要用 火烧死它。 驴见焚于府之属某曰:“冤哉焚也!天祸流行,民自罹之,吾何预焉?吾生不幸 为异类,又不幸堕于畜兽,乘负驾驭,惟人所命;驱叱鞭箠,亦惟所加。劳辱以 终,吾分然也。若乃水旱之事,岂其所知,而欲置斯酷欤?孰诬我者,而帅从之! 祸有存乎天,由困乎人,人者可以自求,而天者可以委之也。殷之旱也,有桑林 之祷,言出而雨;卫之旱也,为伐邢之役,兴师而雨;汉旱,卜式请烹弘羊;唐 旱,李中敏请斩郑注。救旱之术多矣,盍亦求诸是类乎?求之不得,无所归咎, 则存乎天也,委焉而已。不求诸人,不委诸天,以无稽之言,而谓我之愆。嘻, 其不然!暴巫投魃,既已迂矣,今兹无乃复甚?杀我而有利于人,吾何爱一死? 如其未也,焉用为是以益恶?滥杀不仁,轻信不智,不仁不智帅胡取焉吾子其属 也敢私以诉。” 白驴托梦给帅府属下的某个人说:“(你们要)烧死我,我冤枉啊!天灾流行, 是你们人类自己遭受的灾难,与我又有什么相干呢?我很不幸托生不成人类,又 很不幸堕为牲畜。人们骑着我,或让我驮重物或让我驾车,我都听人的命令;驱 赶我,呵斥我,用鞭子抽打我,也任由他们施加。在劳累和羞辱中终了一生,我 的本分就是这祥。可像水旱这一类的事睛,哪里是我所能知道的,(你们)怎么 会想用这种酷刑来处置我?什么人诬陷我,而大帅竟听从了他的话!有些祸是上 天造成的,有些祸是由人造成的,人制造的祸患可以自己解决,而上天制造的祸 患可以听之任之。殷朝大旱,就在桑林祈祷,祈祷的话一出口就下了雨;卫国大 旱,就有了讨伐邢国的战争,军队一出师就下了雨;汉朝大旱,卜式请求以烹煮 的刑罚处置弘羊;唐朝大旱,李中敏请求斩杀郑注。拯救大旱的方法多了,为什 么不寻求汉唐的这些做法呢?找不到天旱的原由,没有可以归咎的地方,那就是 上天的原因,听之任之罢了。不从自己身上找原因,也不归结为天祸,凭借毫无 根据的说法,就说是我的罪孽。嘿,那不是这样的啊!找来巫师去驱赶旱神,已 经是迂腐的做法了,现在这样做,恐怕再没有比这更愚蠢的吧?杀了我如果对人 有益,我哪里会吝惜一死呢?如果没有益处,怎么能做这样的事来增添罪恶呢? 滥杀无辜是不仁,轻信惑言是不智,不仁不智,大帅怎么会采取这样的做法呢? 先生您是他的下属,因此冒昧私下里向您申诉
某谢而觉,请诸帅而释之。人情初不怿也。未几而雨,则弥月不解,潦溢伤禾, 岁卒以空,人无复议驴。 这个人向驴道歉后就醒了,(于是)向大帅请求并释放了驴。人们心里一开始不 高兴。不久就下了雨,下雨就整月不停,涝灾泛滥伤害禾苗,这年于是没有收成, 没有人再议论这头驴了。 (据四部丛刊本《滹南遗老集》) 【注】①厌禳(rang):祭犯鬼神以祈求消除灾祸。小数:此指小法术。②暴巫 投魃(ba)暴,同“曝”。指令巫婆神汉在太阳地里祁雨驱赶旱鬼。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适民家有产白驴者 适:正巧 B.而天者可以委之也 委:委托 杀我而有利于人,吾何爱一死 爱:吝惜 D.人情初不怿也 怿:高兴 5.B(委:顺随,即听任不管,听之任之。)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的理解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一人臆倡,众万以附 ②劳辱以终,吾分然也 ③如其未也,焉用为是以益恶 ④潦溢伤禾,岁率以空 A.①③相同,②④相同 B.①③不同,②④相同 C.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D.①④不同,②③相同 6.B(①副词,表顺承,可译为“于是”“就”;②连词,表修饰;③ 连词,表目的,可译为“来”;④连词,表修饰。) 7.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不仁不智/帅胡取焉吾/子其属/也敢私以诉 B.不仁不智帅/胡取焉/吾子其属/也敢私以诉 C.不仁不智/帅胡取焉/吾子/其属也/敢私以诉 D.不仁不智帅/胡取焉吾/子其属也/敢私以诉 7.C(不仁不智,帅胡取焉?吾子,其属也,敢私以诉。) 8.文章是一篇寓言故事,请在理解全文的基础上分析文章的寓意。(3分) 8.这篇寓言假托一个焚驴求雨、白驴诉冤的故事,(1分)讥讽当权者迷信愚 妄、不仁不智的本性,揭露统治者才是致祸的根本原因。(同时也揭示了无知妄 测、人云亦云的可惊可骇。)(寓意3点答出其中任意两点可得2分。) 9.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冤哉焚也!天祸流行,民自罹之,吾何预焉?(4分) (2)既已迂矣,今兹无乃复甚?(3分) (3)某谢而觉,请诸帅而释之。(3分) 9.(1)(你们要)烧死我,我冤枉啊!天灾流行,是你们人类自己遭 受的灾难,与我又有什么相干呢?(“冤哉焚也”,倒装句式1分;“罹”1分 “吾何预焉”2分,译成“关我什么事呢”亦可。) (2)已经是迂腐的做法了,现在这样做,恐怕再没有比这更愚蠢的吧?(“既” 分;“兹”1分;“无乃复甚”,凝固短语句式1分,句意1分;满分为止。) (3)这个人向驴道教后就醒了,(于是)向大帅请求并释放了驴。(“谢而觉”2 分;兼词“诸”1分,连词“而”1分;“释”1分;满分为止。) 三、古代诗歌鉴赏和古诗文默写(13分) 10.阅读下面这首元词,按要求答题。(8分)
某谢而觉,请诸帅而释之。人情初不怿也。未几而雨,则弥月不解,潦溢伤禾, 岁卒以空,人无复议驴。 这个人向驴道歉后就醒了,(于是)向大帅请求并释放了驴。人们心里一开始不 高兴。不久就下了雨,下雨就整月不停,涝灾泛滥伤害禾苗,这年于是没有收成, 没有人再议论这头驴了。 (据四部丛刊本《滹南遗老集》) 【注】①厌禳(ráng):祭犯鬼神以祈求消除灾祸。小数:此指小法术。②暴巫 投魃(bá)暴,同“曝”。指令巫婆神汉在太阳地里祁雨驱赶旱鬼。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适民家有产白驴者 适:正巧 B.而天者可以委之也 委:委托 C.杀我而有利于人,吾何爱一死 爱:吝惜 D.人情初不怿也 怿:高兴 5.B(委:顺随,即听任不管,听之任之。)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的理解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一人臆倡,众万以附 ②劳辱以终,吾分然也 ③如其未也,焉用为是以益恶 ④潦溢伤禾,岁率以空 A.①③相同,②④相同 B.①③不同,②④相同 C.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D.①④不同,②③相同 6.B(①副词,表顺承,可译为“于是”“就”;②连词,表修饰;③ 连词,表目的,可译为“来”;④连词,表修饰。) 7.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不仁不智/帅胡取焉吾/子其属/也敢私以诉 B.不仁不智帅/胡取焉/吾子其属/也敢私以诉 C.不仁不智/帅胡取焉/吾子/其属也/敢私以诉 D.不仁不智帅/胡取焉吾/子其属也/敢私以诉 7.C(不仁不智,帅胡取焉?吾子,其属也,敢私以诉。) 8.文章是一篇寓言故事,请在理解全文的基础上分析文章的寓意。(3 分) 8.这篇寓言假托一个焚驴求雨、白驴诉冤的故事,(1 分)讥讽当权者迷信愚 妄、不仁不智的本性,揭露统治者才是致祸的根本原因。(同时也揭示了无知妄 测、人云亦云的可惊可骇。)(寓意 3 点答出其中任意两点可得 2 分。) 9.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冤哉焚也!天祸流行,民自罹之,吾何预焉?(4 分) (2)既已迂矣,今兹无乃复甚?(3 分) (3)某谢而觉,请诸帅而释之。(3 分) 9.(1)(你们要)烧死我,我冤枉啊!天灾流行,是你们人类自己遭 受的灾难,与我又有什么相干呢?(“冤哉焚也”,倒装句式 1 分;“罹”1 分; “吾何预焉”2 分,译成“关我什么事呢”亦可。) (2)已经是迂腐的做法了,现在这样做,恐怕再没有比这更愚蠢的吧?(“既”1 分;“兹”1 分;“无乃复甚”,凝固短语句式 1 分,句意 1 分;满分为止。) (3)这个人向驴道教后就醒了,(于是)向大帅请求并释放了驴。(“谢而觉”2 分;兼词“诸”1 分,连词“而”1 分;“释”1 分;满分为止。) 三、古代诗歌鉴赏和古诗文默写(13 分) 10.阅读下面这首元词,按要求答题。(8 分)
风入松 虞集 画堂红袖倚清酣,华发不胜簪。几回晚直金銮殿,东风软花里停骖。书诏许传宫 烛,香罗初剪朝衫。 御沟冰泮水拖蓝,飞燕又呢喃。重重帘幕寒犹在,凭谁寄金字泥缄。为报先生归 也,杏花春雨江南。 【注】这首词是作者在侍书学士任上写的 (1)词的上阕先以“倚清酣”的“红袖”与“不胜簪”的“华发”作」 开始就突出“画堂”的豪贵生活难以消除」 的感受。再以“几回晚直金 銮殿,东风软花里停骖”二句加以点染,以 写伤春,以伤春写惜时,以 惜时写思乡。(3分) (2)本词结句“杏花春雨江南”与马致远的“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运用了相同的艺术手法,请具体赏析。(5分) 10.(1)对比岁月蹉跎(或人生易老)的忧伤爱花 (2)此句由三个名词构成,运用列锦(或意象叠加)的表现手法。(2分)以 一幅吾花似锦、春雨迷蒙的江南水乡美景,来安慰思乡苦闷的心灵,(2分)言 简意赅,内涵丰富。(1分)(答诗中有画,景中融情,情景交融或由近及远, 由实而虚,意境悠长,韵味无穷并作分析,亦可。) 11.古诗文默写。(5分,每空1分) (1)驾一叶之扁舟, ,渺沧海之一粟。(苏轼《赤壁赋》) (2) ,尽西风,季鹰归未?(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3)十二门前融冷光, (李贺《李凭箜篌引》 (4)千岩万转路不定,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11.(1)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2)休说鲈鱼堪脍(3)二十三丝 动紫皇(4)迷花倚石忽己暝 四、现代文(论述类、实用类)阅读(10分。其中,填空题4分;选择题6分, 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4题 当代社会正处在中国历史上变化最剧烈、影响最深刻的阶段,随着工业化、信息 化的快速推进与传播,以欧美为主导的现代生活万式全面进入中国。因此,近百 年来对自身的民族文化传统相当漠视,在现代公历时间制度威权之下,附着在夏 历时间上的传统节日与节俗遭到冷落甚至破坏。传承两千多年的中国传统节日体 系曾经面临全面颠覆的厄运。在此背景之下,传统的年节礼俗被大量遗弃,本来 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年节,因为相关仪式礼俗的大量消失而变成浮泛的时间单 位,年的神圣地位严重动摇。人们对年的感知与意识越来越淡,“过年没有意 思”“过年就是玩乐与睡觉”的观感被许多人认可 在缺乏仪式的时代,人们容易失去对未来的预期与信心,这是目前中国社会遭遇 的最现实的心理困境。一位非洲的治疗师曾经对仪式在心灵方面的特殊作用有如 下说明:“仪式唯独在心灵对我们发出召唤时才是必需的,这种召唤表现为心理 的困境、缺失的需要。我们进入仪式的维度,是为了回应心灵的召唤。” 传统节日特别是年节,是中华民族价值体系、民族情感与民族精神集中而浓烈的 表达。在高度技术化、物质化与个性化并由此产生社会高度分化的今天,我们特 别需要传统节日这一特定的民族时间,举行内涵丰富、形式生动的节日仪式,增 进民族文化认同,增强民族情感,激发民族活力,以此拯救与整合一些人精神萎
风入松 虞集 画堂红袖倚清酣,华发不胜簪。几回晚直金銮殿,东风软花里停骖。书诏许传宫 烛,香罗初剪朝衫。 御沟冰泮水拖蓝,飞燕又呢喃。重重帘幕寒犹在,凭谁寄金字泥缄。为报先生归 也,杏花春雨江南。 【注】这首词是作者在侍书学士任上写的。 (1)词的上阕先以“倚清酣”的“红袖”与“不胜簪”的“华发”作 , 一开始就突出“画堂”的豪贵生活难以消除 的感受。再以“几回晚直金 銮殿,东风软花里停骖”二句加以点染,以 写伤春,以伤春写惜时,以 惜时写思乡。(3 分) (2)本词结句“杏花春雨江南”与马致远的“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运用了相同的艺术手法,请具体赏析。(5 分) 10.(1)对比 岁月 蹉跎(或人生易老)的忧伤 爱花 (2)此句由三个名词构成,运用列锦(或意象叠加)的表现手法。(2 分)以 一幅吾花似锦、春雨迷蒙的江南水乡美景,来安慰思乡苦闷的心灵,(2 分)言 简意赅,内涵丰富。(1 分)(答诗中有画,景中融情,情景交融或由近及远, 由实而虚,意境悠长,韵味无穷并作分析,亦可。) 11.古诗文默写。(5 分,每空 1 分) (1)驾一叶之扁舟, 。 ,渺沧海之一粟。(苏轼《赤壁赋》) (2) ,尽西风,季鹰归未?(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3)十二门前融冷光, 。(李贺《李凭箜篌引》) (4)千岩万转路不定,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11.(1)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 (2)休说鲈鱼堪脍 (3)二十三丝 动紫皇 (4)迷花倚石忽己暝 四、现代文(论述类、实用类)阅读(10 分。其中,填空题 4 分;选择题 6 分, 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2~14 题。 当代社会正处在中国历史上变化最剧烈、影响最深刻的阶段,随着工业化、信息 化的快速推进与传播,以欧美为主导的现代生活万式全面进入中国。因此,近百 年来对自身的民族文化传统相当漠视,在现代公历时间制度威权之下,附着在夏 历时间上的传统节日与节俗遭到冷落甚至破坏。传承两千多年的中国传统节日体 系曾经面临全面颠覆的厄运。在此背景之下,传统的年节礼俗被大量遗弃,本来 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年节,因为相关仪式礼俗的大量消失而变成浮泛的时间单 位,年的神圣地位严重动摇。人们对年的感知与意识越来越淡,“过年没有意 思”“过年就是玩乐与睡觉”的观感被许多人认可。 在缺乏仪式的时代,人们容易失去对未来的预期与信心,这是目前中国社会遭遇 的最现实的心理困境。一位非洲的治疗师曾经对仪式在心灵方面的特殊作用有如 下说明:“仪式唯独在心灵对我们发出召唤时才是必需的,这种召唤表现为心理 的困境、缺失的需要。我们进入仪式的维度,是为了回应心灵的召唤。” 传统节日特别是年节,是中华民族价值体系、民族情感与民族精神集中而浓烈的 表达。在高度技术化、物质化与个性化并由此产生社会高度分化的今天,我们特 别需要传统节日这一特定的民族时间,举行内涵丰富、形式生动的节日仪式,增 进民族文化认同,增强民族情感,激发民族活力,以此拯救与整合一些人精神萎
靡高度物化的当代社会。因此我们应该从纾解社会心理困境、融洽社会关系、提 振民族精神与确认民族文化未来方向的高度,充分认知复兴与传承传统节日的当 代意义。有了这样的年节礼俗认识之后,就应该去强调对有关年节礼俗进行恢复 和重建。 如何恢复和重建呢? 第一,重视传统人伦礼俗的重建,重视它对促进家庭与社会和谐的积极作用。也 就是说我们在年节过程中,要充分体现人伦礼俗。回家过大年是一句俗语,也是 道文化指令。大年回家是多数中国人必须遵循的岁时仪式。回家不单是亲人的 团聚,它还是一次精神更新的历程。当我们面对家人、祖先与邻里的时候,我们 会在精神上得到充实,在人伦关系上得到再次确认,在感情上更能体会到亲情的 温暖。过年回家有许多现实的教化意味。家人团聚共享的年夜饭,是一个神人共 享的圣餐。年节的团聚是家庭和谐与社会和谐的重要方式。 第二,重视祭祀礼俗的重建。祭祀礼俗不能视为封建迷信,要将它看成是情感表 达的万式,是一种精神寄托。我们通过对祖先天地的祭祀,强化人与亡故的祖先 人与自然之间的情感联系,来稳固家庭、社会,表达对自然的礼敬。我们举行祖 先祭祀仪式,强调的是祖先不仅给我们身体,给我们灵魂,而且他们给我们这个 社会曾经创造财富,我们要慎终追远。同时我们要重视天地祭祀,是自然界给我 们生存的空间与资源,我们要对天地表示尊敬和感激。我们在年节中应该强调祭 祀文化的传承和人的情感表达。 第三,凸显迎春礼俗,满足人们祈福迎祥的心理需求。因为大年就在立春的时节, 是春天到来的季节,春天是生命力勃发的季节。春天可以给我们带来非常多的新 的感觉,所以我们要顺应这个自然的节气,借此激发我们人性的力量,让我们有 个昂扬的姿态和精神,在一年里走得顺畅,获得幸福感和满足感。我们今天应 该高度重视并且丰富春节期间的迎春礼俗,将其当作新年迎春的仪式。 (选自《新华文摘》2013年第9期,有删节) 12.文章以“年节礼俗”为话题,先分析了年节礼俗大量消失、人们对年的感知 与意识越来越淡的缘由,再分析了年节礼俗在当今社会的 后从三个方面强调了 (4分) 12.重要价值和意义如何恢复和重建年节礼俗 13.下列最适合做本文标题的一项是 A.年节礼俗的主要类别B.年节礼俗的缺乏与重建C.如何重建礼俗传统D.年 节礼俗的复兴与传承 13.B(A项与文章内容关系不大;C项未能概括全文主要内容,且涵盖面太广; D项只概括了文章后半部分的内容,与B项比显得不全面;只有B项既指出了“缺 乏仪式的时代”里年节式微的现状,又包括了如何复兴与传承年节礼俗的内容, 对全文主要内容概括全面。) 14.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即使是当下繁忙的春运也不能掩盖传统的年节因相关仪式礼俗的大量消失而 变成浮泛的时间单位,年的神圣地位严重动摇的现实。 B.一位非洲的治疗师认为仪式在心灵方面有特殊作用,当人遭遇心理困境时需 要仪式;人们进入仪式的难度,是为了回应心灵的召唤。 C.俗话说:“一年不赶,赶年三十晚。”这说明回家过大年已经成为中国人的 道文化指令,是多数中国人都会遵循的岁时仪式
靡高度物化的当代社会。因此我们应该从纾解社会心理困境、融洽社会关系、提 振民族精神与确认民族文化未来方向的高度,充分认知复兴与传承传统节日的当 代意义。有了这样的年节礼俗认识之后,就应该去强调对有关年节礼俗进行恢复 和重建。 如何恢复和重建呢? 第一,重视传统人伦礼俗的重建,重视它对促进家庭与社会和谐的积极作用。也 就是说我们在年节过程中,要充分体现人伦礼俗。回家过大年是一句俗语,也是 一道文化指令。大年回家是多数中国人必须遵循的岁时仪式。回家不单是亲人的 团聚,它还是一次精神更新的历程。当我们面对家人、祖先与邻里的时候,我们 会在精神上得到充实,在人伦关系上得到再次确认,在感情上更能体会到亲情的 温暖。过年回家有许多现实的教化意味。家人团聚共享的年夜饭,是一个神人共 享的圣餐。年节的团聚是家庭和谐与社会和谐的重要方式。 第二,重视祭祀礼俗的重建。祭祀礼俗不能视为封建迷信,要将它看成是情感表 达的万式,是一种精神寄托。我们通过对祖先天地的祭祀,强化人与亡故的祖先、 人与自然之间的情感联系,来稳固家庭、社会,表达对自然的礼敬。我们举行祖 先祭祀仪式,强调的是祖先不仅给我们身体,给我们灵魂,而且他们给我们这个 社会曾经创造财富,我们要慎终追远。同时我们要重视天地祭祀,是自然界给我 们生存的空间与资源,我们要对天地表示尊敬和感激。我们在年节中应该强调祭 祀文化的传承和人的情感表达。 第三,凸显迎春礼俗,满足人们祈福迎祥的心理需求。因为大年就在立春的时节, 是春天到来的季节,春天是生命力勃发的季节。春天可以给我们带来非常多的新 的感觉,所以我们要顺应这个自然的节气,借此激发我们人性的力量,让我们有 一个昂扬的姿态和精神,在一年里走得顺畅,获得幸福感和满足感。我们今天应 该高度重视并且丰富春节期间的迎春礼俗,将其当作新年迎春的仪式。 (选自《新华文摘》2013 年第 9 期,有删节) 12.文章以“年节礼俗”为话题,先分析了年节礼俗大量消失、人们对年的感知 与意识越来越淡的缘由,再分析了年节礼俗在当今社会的 ,最 后从三个方面强调了 。(4 分) 12.重要价值和意义 如何恢复和重建年节礼俗 13.下列最适合做本文标题的一项是 A.年节礼俗的主要类别 B.年节礼俗的缺乏与重建 C.如何重建礼俗传统 D.年 节礼俗的复兴与传承 13.B(A 项与文章内容关系不大;C 项未能概括全文主要内容,且涵盖面太广; D 项只概括了文章后半部分的内容,与 B 项比显得不全面;只有 B 项既指出了“缺 乏仪式的时代”里年节式微的现状,又包括了如何复兴与传承年节礼俗的内容, 对全文主要内容概括全面。) 14.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即使是当下繁忙的春运也不能掩盖传统的年节因相关仪式礼俗的大量消失而 变成浮泛的时间单位,年的神圣地位严重动摇的现实。 B.一位非洲的治疗师认为仪式在心灵方面有特殊作用,当人遭遇心理困境时需 要仪式;人们进入仪式的难度,是为了回应心灵的召唤。 C.俗话说:“一年不赶,赶年三十晚。”这说明回家过大年已经成为中国人的 一道文化指令,是多数中国人都会遵循的岁时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