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衡阳市2010届两校联考语文试题 本试题卷共7道大题,22道小题,共8页,时量150分钟,满分150分 命题人:衡阳县一中屈振华 衡阳市一中李宏峰 审题人:衡 阳市一中陈翊民 、语言知识和运用(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桎梏(gu) 戛然而止(jia) 角逐(jue) 提 纲挈领(qie) B.粗犷( guang)煞费苦心(sha) 哺育(pi) 断壁 残垣(yuan) C.脸颊(ja) 瓜熟蒂落(ti) 狩猎(shou) 虚 与委蛇(y1) D.赡养(shan) 怙恶不悛(quan) 造诣(yi) 叱咤 风云(cha)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把汉语修辞方式溶入花鸟画创作中的实例不胜枚举,屡屡被众多画家广泛 使用 B.面对浩如烟海的有字书,尽管我们浩首穷经、读破万卷,也只能涉猎沧海 C.晚清时期,随着诸多脍炙人口的反满革命文章的流播,不几年,革命论胜 行于中国 D.普京来自底层,其亲属中没有政治上的显赫者,也没有在其他领域中出类 拔萃的人。 3.下列各句成语或熟语运用有误的一项( A.10月1日,中国首批歼击机女飞行员果然深孚众望,驾机零误差飞过天安门 广场。这是新中国成立60年来首次有歼击机女飞行员受阅,因此备受各界关注 B.已故科学家钱学森生前曾说过“我姓钱,但我不爱钱”,并身体力行,保持 “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的大德操守。 C.11月29日,考录比例约为1.5%的国家公务员考试在全国开考,大量人才涌 入公务员考试体系,但只有极少数幸运者攀上国家机关这个“诺亚方舟”,从此 怀抱“金饭碗”风光度日。 D.2010年广州亚运会会徽设计,是以柔美上升的线条,构成了一个造型酷似火 炬的五羊外形轮廓;构图以抽象和具象相结合,两者相得益彰,在灵动、飘逸中 不失稳重。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美国研究人员最近报告说:电击以醋和废水为养分的细菌,可以制造 出清洁的氢燃料能够替代汽油给车辆提供动力。 B.老百姓对一个政党评价的好坏,最大的因素就是腐败。对病人来说,治 不好肿瘤保不住性命;对政党而言,治不了腐败保不住政权 C.尽管西方节日对中国近代节日的多样化产生了影响,但中国近代节日的民族 特性并没消失,、其内容、样式基本保留
湖南省衡阳市 2010 届两校联考语文试题 本试题卷共 7 道大题,22 道小题,共 8 页,时量 150 分钟,满分 150 分 命题人:衡阳县一中 屈振华 衡阳市一中 李宏峰 审题人:衡 阳市一中 陈翊民 一、语言知识和运用(15 分,每小题 3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桎梏(gù) 戛然而止(jiá) 角逐(jué) 提 纲挈领(qiè) B.粗犷(guǎng) 煞费苦心(shà) 哺育(pǔ) 断壁 残垣(yuán) C.脸颊(jiá) 瓜熟蒂落(tì) 狩猎(shòu) 虚 与委蛇(yí) D.赡养(shàn) 怙恶不悛(quān) 造诣(yì) 叱咤 风云(chà)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把汉语修辞方式溶入花鸟画创作中的实例不胜枚举,屡屡被众多画家广泛 使用。 B.面对浩如烟海的有字书,尽管我们浩首穷经、读破万卷,也只能涉猎沧海 一粟。 C.晚清时期,随着诸多脍炙人口的反满革命文章的流播,不几年,革命论胜 行于中国。 D.普京来自底层,其亲属中没有政治上的显赫者,也没有在其他领域中出类 拔萃的人。 3.下列各句成语或熟语运用有误的一项( ) A.10 月 1 日,中国首批歼击机女飞行员果然深孚众望,驾机零误差飞过天安门 广场。这是新中国成立 60 年来首次有歼击机女飞行员受阅,因此备受各界关注。 B.已故科学家钱学森生前曾说过“我姓钱,但我不爱钱”,并身体力行,保持 “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的大德操守。 C.11 月 29 日,考录比例约为 1.5%的国家公务员考试在全国开考,大量人才涌 入公务员考试体系,但只有极少数幸运者攀上国家机关这个“诺亚方舟”,从此 怀抱“金饭碗”风光度日。 D.2010 年广州亚运会会徽设计,是以柔美上升的线条,构成了一个造型酷似火 炬的五羊外形轮廓;构图以抽象和具象相结合,两者相得益彰,在灵动、飘逸中 不失稳重。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美国研究人员最近报告说:电击以醋和废水为养分的细菌,可以制造 出清洁的氢燃料能够替代汽油给车辆提供动力。 B.老百姓对一个政党评价的好坏,最大的因素就是腐败。对病人来说,治 不好肿瘤保不住性命;对政党而言,治不了腐败保不住政权. C.尽管西方节日对中国近代节日的多样化产生了影响,但中国近代节日的民族 特性并没消失,、其内容、样式基本保留
D.尽管许多梦想没有实现,但我曾真诚地向往过,为此努力过,付出过心 血,自己对这样的经历来说,始终是宝贵的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在儒家传统中,孔孟总是形影相随, ①既有《论语》,则有《孟子》。 ②孔曰“成仁”,孟曰“取义” 他们的宗 旨也始终相配合。③今人冯友兰,也把孔子比作苏格拉底,把孟子比 作柏拉图。 ④既有大成至圣,则有亚圣 ⑤《史记》说:“孟子序诗书,述仲 尼之意 A.④②①③⑤ B ①②④⑤③ C.①④②③⑤ D.④①②⑤③ 二、文言文阅读(22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翻译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10题。 周行逢,朗州武陵人。少无赖,不事家人生产,尝犯法,配发静江军卒 以骁勇,累迁裨校。王逵攻边镐,行逢别破益阳,杀唐兵二千余人,执其将李建 期。当是时,隶朗州刘言麾下者指挥使十人,咸以知兵名,行逢能谋,张文表善 战,潘叔嗣果敢,三人多相须成功,而行逢与王逵则又情款甚昵焉。及逵为武安 节度使,拜行逢集州刺史,为逵行军司马 显德元年,拜行逢武清军节度使,权知潭州军府事。潘叔嗣既杀逵,遣 其客将李简率朗人迎行逢为帅。行逢入城,或请以潭州与叔嗣,行逢曰:“叔嗣 杀主帅,罪当死,若与武安,是吾使之杀主公也。”召以为行军司马。叔嗣怒, 称疾不至。乃阳以武安与之,召使至府受命。至则遣人执之立庭下,责之曰:“汝 为小校,无大功,王逵用汝为团练使,一旦反杀主帅。吾未忍斩汝,乃敢拒吾命 乎!”遂杀之。 逢,故农家子,起微贱,知民间疾苦,励精为治,公而无私。婿唐德 求补吏,行逢曰:“汝才不堪为吏。吾今私汝,则可矣;汝居官无状,吾不敢以 法贷汝。”与之农具而遣之。辟署僚属,皆取廉介之士。约束简要,吏民便之。 又性勇敢,果于杀戮,将士恃功骄慢者,一以法绳之。大将十余人,谋为乱 逢召宴诸将,酒半,呼壮士曳下斩之,一军皆畏服。民过无大小俱死,妻勋国夫 人严氏谏曰:“人情有善恶,安得一概滥杀?”行逢怒曰:“此外事,妇人何知!” 严氏不悦,给曰:“家田佃户,以公颇贵,不力农,请往视之。”至则营居以老, 岁时衣青裙押佃户送租入城,行逢行止之,不从曰:“税,官物也,若主帅自免 其家,何以率下?”一日行逢往就之,劳曰:“吾贵矣,夫人何自苦?”严氏曰: “公思做户长时乎?民租后时,常苦鞭轶,今贵矣,奈何忘陇亩间邪?”行逢命 群妾强拥升肩舆,严氏卒无留意,因曰:“公用法太严而失人心所不欲留者仓卒 祸起田野间易逃死尔。”行逢为之稍损。(选自《春秋十国》有删节)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骁勇,累迁裨校 迁:调职 B.吾今私汝,则可矣 私:偏爱 C.辟署僚属,皆取廉介之士 署:任命
D.尽管许多梦想没有实现,但我曾真诚地向往过,为此努力过,付出过心 血,自己对这样的经历来说,始终是宝贵的。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 在儒家传统中,孔孟总是形影相随,————,————,————,————, ————。 ①既有《论语》,则有《孟子》。 ②孔曰“成仁”,孟曰“取义”, 他们的宗 旨也始终相配合。 ③今人冯友兰,也把孔子比作苏格拉底,把孟子比 作柏拉图。 ④既有大成至圣,则有亚圣。 ⑤《史记》说:“孟子序诗书,述仲 尼之意。” A.④②①③⑤ B. ①②④⑤③ C.①④②③⑤ D. ④①②⑤③ 二、文言文阅读(22 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 3 分,翻译题 10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6—10 题。 周行逢,朗州武陵人。少无赖,不事家人生产,尝犯法,配发静江军卒。 以骁勇,累迁裨校。王逵攻边镐,行逢别破益阳,杀唐兵二千余人,执其将李建 期。当是时,隶朗州刘言麾下者指挥使十人,咸以知兵名,行逢能谋,张文表善 战,潘叔嗣果敢,三人多相须成功,而行逢与王逵则又情款甚昵焉。及逵为武安 节度使,拜行逢集州刺史,为逵行军司马。 显德元年,拜行逢武清军节度使,权知潭州军府事。潘叔嗣既杀逵,遣 其客将李简率朗人迎行逢为帅。行逢入城,或请以潭州与叔嗣,行逢曰:“叔嗣 杀主帅,罪当死,若与武安,是吾使之杀主公也。”召以为行军司马。叔嗣怒, 称疾不至。乃阳以武安与之,召使至府受命。至则遣人执之立庭下,责之曰:“汝 为小校,无大功,王逵用汝为团练使,一旦反杀主帅。吾未忍斩汝,乃敢拒吾命 乎!”遂杀之。 行逢,故农家子,起微贱,知民间疾苦,励精为治,公而无私。婿唐德 求补吏,行逢曰:“汝才不堪为吏。吾今私汝,则可矣;汝居官无状,吾不敢以 法贷汝。”与之农具而遣之。辟署僚属,皆取廉介之士。约束简要,吏民便之。 又性勇敢,果于杀戮,将士恃功骄慢者,一以法绳之。大将十余人,谋为乱;行 逢召宴诸将,酒半,呼壮士曳下斩之,一军皆畏服。民过无大小俱死,妻勋国夫 人严氏谏曰:“人情有善恶,安得一概滥杀?”行逢怒曰:“此外事,妇人何知!” 严氏不悦,绐曰:“家田佃户,以公颇贵,不力农,请往视之。”至则营居以老, 岁时衣青裙押佃户送租入城,行逢行止之,不从曰:“税,官物也,若主帅自免 其家,何以率下?”一日行逢往就之,劳曰:“吾贵矣,夫人何自苦?”严氏曰: “公思做户长时乎?民租后时,常苦鞭抶,今贵矣,奈何忘陇亩间邪?”行逢命 群妾强拥升肩舆,严氏卒无留意,因曰:“公用法太严而失人心所不欲留者仓卒 祸起田野间易逃死尔。”行逢为之稍损。(选自《春秋十国》有删节)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以骁勇,累迁裨校 迁:调职 B.吾今私汝,则可矣 私:偏爱 C.辟署僚属,皆取廉介之士 署:任命
D.严氏不悦,绐曰 绐:欺骗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乃阳以武安与之/乃敢拒吾命乎 B.励精为治,公而无私/与之农具而遣之 C.至则营居以老/咸以知兵名 D.此外事,妇人何知/若主帅自免其家,何以率下 8.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公用法太严而失人心所不欲留者仓卒祸起田野间易逃死尔 A.公用法太严而失人心/所不欲留者/仓卒祸起田野间/易逃死尔 B.公用法太严而失/人心所不欲留者/仓卒祸起田野间/易逃死尔 C.公用法太严而失人心/所不欲留者/仓卒祸起/田野间易逃死尔 D.公用法太严而失/人心所不欲留者/仓卒祸起/田野间易逃死尔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周行逢出生于低微的农家,年轻时不务正业,曾因犯法被发配充军,后凭着 勇敢和谋略成了当时有名的军事将领。 B.潘叔嗣和周行逢都曾经是王逵的部下,叔嗣杀了王逵后请行逢为主帅,后因 不听从安排被行逢骗离驻地加以杀害。 C.周行逢为官公正无私,以清廉正直和有才能为标准选拔官吏,即使对自己的 女婿也不例外,确实难得。 D.周行逢的妻子劝谏丈夫不要滥杀无辜,却遭责怪,后来又提醒他富贵后不要 忘本,他仍没有接受意见。 10.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三人多相须成功,而行逢与王逵则又情款甚昵焉。(4分) 文 (2)汝居官无状,吾不敢以法贷汝。(3分) 译 文 (3)将士恃功骄慢者,一以法绳之。(3分) 译 文 三、古代诗歌鉴赏与名句默写(13分) 11、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后面问题。(7分) 溪桥晚兴 郑协① 寂寞亭基野渡边,春流平岸草芊芊②。 川晚照人闲立,满袖杨花听杜鹃 注:①郑协:南宋末遗民。②芊芊:草木茂盛
D.严氏不悦,绐曰 绐:欺骗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乃阳以武安与之 / 乃敢拒吾命乎 B. 励精为治,公而无私 / 与之农具而遣之 C. 至则营居以老 / 咸以知兵名 D. 此外事,妇人何知 / 若主帅自免其家,何以率下 8.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公用法太严而失人心所不欲留者仓卒祸起田野间易逃死尔 A.公用法太严而失人心 / 所不欲留者 / 仓卒祸起田野间 / 易逃死尔 B.公用法太严而失 / 人心所不欲留者 / 仓卒祸起田野间 / 易逃死尔 C.公用法太严而失人心 / 所不欲留者 / 仓卒祸起 / 田野间易逃死尔 D.公用法太严而失 / 人心所不欲留者 / 仓卒祸起 / 田野间易逃死尔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周行逢出生于低微的农家,年轻时不务正业,曾因犯法被发配充军,后凭着 勇敢和谋略成了当时有名的军事将领。 B.潘叔嗣和周行逢都曾经是王逵的部下,叔嗣杀了王逵后请行逢为主帅,后因 不听从安排被行逢骗离驻地加以杀害。 C.周行逢为官公正无私,以清廉正直和有才能为标准选拔官吏,即使对自己的 女婿也不例外,确实难得。 D.周行逢的妻子劝谏丈夫不要滥杀无辜,却遭责怪,后来又提醒他富贵后不要 忘本,他仍没有接受意见。 10.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三人多相须成功,而行逢与王逵则又情款甚昵焉。(4 分) 译 文: (2)汝居官无状,吾不敢以法贷汝。(3 分) 译 文: (3)将士恃功骄慢者,一以法绳之。(3 分) 译 文: 三、古代诗歌鉴赏与名句默写(13 分) 11、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后面问题。(7 分) 溪桥晚兴 郑协① 寂寞亭基野渡边,春流平岸草芊芊②。 一川晚照人闲立,满袖杨花听杜鹃。 注:①郑协:南宋末遗民。②芊芊:草木茂盛
(1)这首诗写了哪些景物?写景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4 分) (2)有人说诗中的“闲”字表现了诗人闲适恬淡的心境,你同意这种说法吗? 请结合诗歌 简要分析。(3分) 12.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每题1分,共6分) ①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 目 (辛弃疾《水龙吟·登建 康赏心亭》) ②五月渔郎相忆 否? 。(周邦彦 《苏幕遮》) ③ 颁白者不 负戴于道路矣。(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四、现代文(论述类、实用类文章)阅读(12分,其中选择题每题3分,简答 题6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15题 反智主义主宰社会固然不好,但一个没有反智主义的社会,也同样成问 题。有人说中国历代的专制皇权,实际上非常“主智”,并不“反智”。查诸历 史,中国的一个个王朝,都是靠读书人来支持。这种权力和知识的伙伴关系,通 过科举给制度化了。被统治者则缺乏基本的文化资源。 这也是我为什么要把“反智主义’’变成一个中性词,并强调其正面意义的原 因。因为被士大夫主宰了至少两千年的中国文化,太强调读书人的权力,一般老 百姓没有表述自己的利益和意见的渠道。到了近代也是如此。鲁迅的《阿Q正传》 就是一个例子。鲁迅对中国农民并没有太多深入的了解。他年纪轻轻就进了洋学 堂读书,甲午战争后不久留日,正好赶上战后日本狂热的战争宣传的余波。甲午 战,突然使日本人觉得经过了西化的日本比作为亚洲传统文化中心的中国要优 越。于是媒体上把中国人描述成麻木、愚昧的群体。这种对农民的蔑视,被完全 没有做农民的经验的知识分子如此强烈地表达出来,成为现代中国意识的一部 分。农民的“精神麻木”和“愚昧无知”,也成了中国种种问题的根源。我们长 期以来对农民的歧视,与这种知识分子的优越意识当然也有深刻的联系。 阿Q这种由知识分子创造的小民百姓的形象之所以不受挑战地主宰了中 国人的现代意识这么久,一大原因就是老百姓没有任何文化资源和权力对之反 击。而一个有反智主义传统的社会就完全不同了。美国便是一例。美国的建国之 父,多是社会精英。但是他们继承的传统,则源于古典的希腊罗马,反智的成分 很强。比如,雅典人对知识分子就强烈地不信任,认为老百姓集体的智慧高于精 英的个人智慧。美国建国时代的自耕农,也可以被像鲁迅那样的人描述为不开化 的蠢货。但正是杰佛逊这种古典修养最好的人,出来强调自耕农的道德优越,反 对工商精英的操纵。同时,当时的宗教传统,也给小民百姓的文化自立提供了条 件。大家会去教堂寻求灵魂拯救,并不要听你知识分子唠叨。每个灵魂在上帝面 前平等。这样的信条强化了小民百姓的尊严
(1)这首诗写了哪些景物?写景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4 分) (2)有人说诗中的“闲”字表现了诗人闲适恬淡的心境,你同意这种说法吗? 请结合诗歌 简要分析。(3 分) 12.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每题 1 分,共 6 分) ①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 目, , 。(辛弃疾《水龙吟 ·登建 康赏心亭》) ②五月渔郎相忆 否? , 。(周邦彦 《苏幕遮》) ③ , ,颁白者不 负戴于道路矣。(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四、现代文(论述类、实用类文章)阅读(12 分,其中选择题每题 3 分,简答 题 6 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13—15 题 反智主义主宰社会固然不好,但一个没有反智主义的社会,也同样成问 题。有人说中国历代的专制皇权,实际上非常“主智”,并不“反智”。查诸历 史,中国的一个个王朝,都是靠读书人来支持。这种权力和知识的伙伴关系,通 过科举给制度化了。被统治者则缺乏基本的文化资源。 这也是我为什么要把“反智主义’’变成一个中性词,并强调其正面意义的原 因。因为被士大夫主宰了至少两千年的中国文化,太强调读书人的权力,一般老 百姓没有表述自己的利益和意见的渠道。到了近代也是如此。鲁迅的《阿 Q 正传》 就是一个例子。鲁迅对中国农民并没有太多深入的了解。他年纪轻轻就进了洋学 堂读书,甲午战争后不久留日,正好赶上战后日本狂热的战争宣传的余波。甲午 一战,突然使日本人觉得经过了西化的日本比作为亚洲传统文化中心的中国要优 越。于是媒体上把中国人描述成麻木、愚昧的群体。这种对农民的蔑视,被完全 没有做农民的经验的知识分子如此强烈地表达出来,成为现代中国意识的一部 分。农民的“精神麻木”和“愚昧无知”,也成了中国种种问题的根源。我们长 期以来对农民的歧视,与这种知识分子的优越意识当然也有深刻的联系。 阿 Q 这种由知识分子创造的小民百姓的形象之所以不受挑战地主宰了中 国人的现代意识这么久,一大原因就是老百姓没有任何文化资源和权力对之反 击。而一个有反智主义传统的社会就完全不同了。美国便是一例。美国的建国之 父,多是社会精英。但是他们继承的传统,则源于古典的希腊罗马,反智的成分 很强。比如,雅典人对知识分子就强烈地不信任,认为老百姓集体的智慧高于精 英的个人智慧。美国建国时代的自耕农,也可以被像鲁迅那样的人描述为不开化 的蠢货。但正是杰佛逊这种古典修养最好的人,出来强调自耕农的道德优越,反 对工商精英的操纵。同时,当时的宗教传统,也给小民百姓的文化自立提供了条 件。大家会去教堂寻求灵魂拯救,并不要听你知识分子唠叨。每个灵魂在上帝面 前平等。这样的信条强化了小民百姓的尊严
这些传统,我们是没有的。老百姓只能指望知识分子为他们说话;知识 分子也乘机把自己打扮成“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先知、圣人 其实,世上并无超级人类,大家是同样的俗人。很多知识分子声称为老百姓讲话, 多少是为自己捞政治资本,夹带了不少私货也未可知。互联网的出现,则开始打 破这样的格局。老百姓终于可以直接为自身的利益说话了。比如主流经济学家, 过去一直还觉得自己代表着全民的利益。现在老百姓则出来说:你们不过是出卖 了我们,替利益集团说话而已!知识分子表达自己的理念而不受下层社会挑战的 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摘录自薛涌《网络文化将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动力》) 13.根据文意,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专制皇权是主智的,科举制度使读书人获得了政治权力。 B.鲁迅没有做过农民,又年纪轻轻就进了洋学堂读书,所以他对农民的蔑视是 偶然的 C.反智主义可以强化平民百姓的尊严,使之摆脱被操纵的命运。 D.互联网出现后,声称为老百姓讲话的知识分子便不能自由地表达理念 了 14.下列关于互联网的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封建专制时代是主智时代,互联网时代则是反智主义主宰社会的时代。 B.互联网可以使老百姓更容易获取文化资源,对知识精英资源垄断的冲破指日 可待 C.互联网可以使老百姓有机会自我表达,与知识精英平等对话; D.互联网实现了社会各阶层的沟通,医治了知识精英自视过高、歧视平民百姓 的痼疾 15.文章列举了哪些反智主义的表现?请加以概括。(6分) 五、现代文(文学类文章)阅读(2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20题 梅花几度梦里寻 王本道 中国人对于梅花普遍怀有一种特殊的爱恋之情。应该说,没有哪一种花 像梅花这样享受着众口一辞的好评。其实,就梅的形象看,若是在花中“选美’ 她是无论如何难当花魁的。那薄如蝉翼的花瓣,稀疏的花蕊,淡淡的清香,在众 香国里,绝对难以招人眼目。历览前贤崇尚梅的缘由,加之几次充当梅客的感悟, 我想,千百年来,梅之所以让人欣赏、赞誉、咏叹,多半是源于她的品格。因此, “品逸如梅”常常被用作是对一个人品行的赞誉抑或是自励的标准。宋代林和靖 老先生生性奇俊,超凡脱俗,终生不愿做官,也不娶妻生子,一直在杭州孤山过 着隐居生活,平生植梅放鹤,人称“梅妻鹤子”,也历来被传为佳话。 梅花在中国文化中得宠,说来说去,还是文人的笔力所致。中国的文人 往往自诩以天下为己任,而文人们的际遇又千差万别,各不相同,特别是那些刚 正耿直的正人君子和贤达官宦,往往怀才不遇,或是屡遭贬谪,尽尝阶下之苦。 而梅花的韵致高格,清雅幽香便往往被他们寄寓远大的志向,比拟自己的意志和 胸怀。如陆游的诗“向来冰雪凝严地,力斡春回竟是谁?”王冕也有诗云:“不
这些传统,我们是没有的。老百姓只能指望知识分子为他们说话;知识 分子也乘机把自己打扮成“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先知、圣人。 其实,世上并无超级人类,大家是同样的俗人。很多知识分子声称为老百姓讲话, 多少是为自己捞政治资本,夹带了不少私货也未可知。互联网的出现,则开始打 破这样的格局。老百姓终于可以直接为自身的利益说话了。比如主流经济学家, 过去一直还觉得自己代表着全民的利益。现在老百姓则出来说:你们不过是出卖 了我们,替利益集团说话而已!知识分子表达自己的理念而不受下层社会挑战的 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摘录自薛涌《网络文化将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动力》) 13.根据文意,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中国专制皇权是主智的,科举制度使读书人获得了政治权力。 B.鲁迅没有做过农民,又年纪轻轻就进了洋学堂读书,所以他对农民的蔑视是 偶然的。 C.反智主义可以强化平民百姓的尊严,使之摆脱被操纵的命运。 D.互联网出现后,声称为老百姓讲话的知识分子便不能自由地表达理念 了。 14.下列关于互联网的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 分)( ) A.封建专制时代是主智时代,互联网时代则是反智主义主宰社会的时代。 B.互联网可以使老百姓更容易获取文化资源,对知识精英资源垄断的冲破指日 可待。 C.互联网可以使老百姓有机会自我表达,与知识精英平等对话; D.互联网实现了社会各阶层的沟通,医治了知识精英自视过高、歧视平民百姓 的痼疾。 15.文章列举了哪些反智主义的表现?请加以概括。(6 分) 五、现代文(文学类文章)阅读(2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7—20 题。 梅花几度梦里寻 王本道 中国人对于梅花普遍怀有一种特殊的爱恋之情。应该说,没有哪一种花 像梅花这样享受着众口一辞的好评。其实,就梅的形象看,若是在花中“选美”, 她是无论如何难当花魁的。那薄如蝉翼的花瓣,稀疏的花蕊,淡淡的清香,在众 香国里,绝对难以招人眼目。历览前贤崇尚梅的缘由,加之几次充当梅客的感悟, 我想,千百年来,梅之所以让人欣赏、赞誉、咏叹,多半是源于她的品格。因此, “品逸如梅”常常被用作是对一个人品行的赞誉抑或是自励的标准。宋代林和靖 老先生生性奇俊,超凡脱俗,终生不愿做官,也不娶妻生子,一直在杭州孤山过 着隐居生活,平生植梅放鹤,人称“梅妻鹤子”,也历来被传为佳话。 梅花在中国文化中得宠,说来说去,还是文人的笔力所致。中国的文人 往往自诩以天下为己任,而文人们的际遇又千差万别,各不相同,特别是那些刚 正耿直的正人君子和贤达官宦,往往怀才不遇,或是屡遭贬谪,尽尝阶下之苦。 而梅花的韵致高格,清雅幽香便往往被他们寄寓远大的志向,比拟自己的意志和 胸怀。如陆游的诗“向来冰雪凝严地,力斡春回竟是谁?”王冕也有诗云:“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