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衡阳市2016-2017学年高二学业水平模拟检测语文试题 考生注意: 本试卷分为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6道大题,22道小题,满分100分,考 试时间120分钟。请将答案填写到答题纸上。 第Ⅰ卷(阅读题,共43分 现代文(论述类、实用类)阅读(6分,每小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作为生活智慧在中国传统中的具体体现,“家本位”文化在传统社会中发挥着极 为重要的作用。中国既没有西方那种严格意义上的宗教,也不用“上帝造人”解 释人的本源,所以,对于“我是谁,我从哪里来,将要到哪里去”这类“终极关 怀”的问题,中国人就以家族制度为基础的“家本位”文化来回应。林语堂曾指 出:“使种族稳定的文化因素之一首先是中国的家族制度。这种制度有明确的定 义和优良的组织系统,使得人们不可能忘记自己的宗系。这种不朽的社会组织形 式,被中国人视为珍宝,比任何其他世俗的财产都宝贵,甚至含有一种宗教的意 味。向祖先表示崇拜的各种礼仪,更加增强了它的宗教色彩。对这套东西的意识 也已经深深地扎根在中国人的心灵之中。”就终极关怀而言,家族已起到应有的 作用,但以往的中国家族研究告诉我们,家族还有保障族人生存和在族内扶贫济 困的作用,以解决族人的生存问题。若有能力,它也会兴办家族的学堂,解决族 人的受教育和发展问题。从加强凝聚力从而保障其发挥作为社会组织的作用来 说,以族人间天然的血缘联系组织起来的家族显然是成本最低的,这使家族成为 农耕社会的相对封闭的乡村社区中最基本的组织形式,也使家族成为族人在建立 自己关系网以获取生存和发展的资源、构建生存和发展的保障时的首选。显然, 作为一个属于“私”领域的社会组织,家族之所以“不朽”,是因为它能满足个 人的根本需求,而且从中获得资源时成本相对较低。更重要的是,它提供了一个 亲情的环境来满足个人对情感的需要,这是其他任何社会组织无法比拟 的 自西周以“敬天法祖”理念创立宗法制度,将祭祀权与继承权结合在一起,创建 了诸侯臣服天子的大一统帝国以来,家族经历了由贵族化向平民化的转变,成为 中国城乡社会生活不可或缺的组织,特别是在明清两代,家族成为中国社会最基 本的社会单位。但自清末以来,中国农村以“敬宗收族”为目的的宗族制受到强 烈冲击。由于士绅阶层的衰落和劳动力的流动,家族及其所属家庭与中央政权的 联系被削弱,从而增加了当时中国社会结构的不稳固性。精英向大城市的流动削 弱了家族的基础,使家族不能承担原有的社会功能。另外,国家政权建设的推进 和越来越多的在农村地区立足的新型社会组织也在不断削弱原本属于家族的权 势,最终可以看到的是,中国农村以“敬宗收族”为目的的宗族制全面走向衰落。 1949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导致以“敬宗收族”为目的 的家族与宗法制度又一次发生重大变化。不过,我们在调查中发现,家族观念与 家族活动并没有随着这样巨大的社会与政治变迁而简单消失,而是以其自身的种 种特质卷入新的社会与政治形态。家族或宗族的深厚基础在于,作为一种社会组 织,它形成于以血缘为基础的先赋的社会关系。20世纪80年代,中国农村中的 政治意识形态开始淡化,基层政权在农村的组织作用有所削弱,在不少地方的农 村中出现家族组织公开恢复活动或重建的现象。这是因为,以血缘关系为主的家 族关系网络在中国社会一直存在 (摘编自王善华、孙飞宇《“社会底蕴”:田野经验与思考》)
湖南省衡阳市 2016-2017 学年高二学业水平模拟检测语文试题 考生注意: 本试卷分为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 6 道大题,22 道小题,满分 100 分,考 试时间 120 分钟。请将答案填写到答题纸上。 第Ⅰ卷 (阅读题,共 43 分) 一、现代文(论述类、实用类)阅读(6 分,每小 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作为生活智慧在中国传统中的具体体现,“家本位”文化在传统社会中发挥着极 为重要的作用。中国既没有西方那种严格意义上的宗教,也不用“上帝造人”解 释人的本源,所以,对于“我是谁,我从哪里来,将要到哪里去”这类“终极关 怀”的问题,中国人就以家族制度为基础的“家本位”文化来回应。林语堂曾指 出:“使种族稳定的文化因素之一首先是中国的家族制度。这种制度有明确的定 义和优良的组织系统,使得人们不可能忘记自己的宗系。这种不朽的社会组织形 式,被中国人视为珍宝,比任何其他世俗的财产都宝贵,甚至含有一种宗教的意 味。向祖先表示崇拜的各种礼仪,更加增强了它的宗教色彩。对这套东西的意识 也已经深深地扎根在中国人的心灵之中。”就终极关怀而言,家族已起到应有的 作用,但以往的中国家族研究告诉我们,家族还有保障族人生存和在族内扶贫济 困的作用,以解决族人的生存问题。若有能力,它也会兴办家族的学堂,解决族 人的受教育和发展问题。从加强凝聚力从而保障其发挥作为社会组织的作用来 说,以族人间天然的血缘联系组织起来的家族显然是成本最低的,这使家族成为 农耕社会的相对封闭的乡村社区中最基本的组织形式,也使家族成为族人在建立 自己关系网以获取生存和发展的资源、构建生存和发展的保障时的首选。显然, 作为一个属于“私”领域的社会组织,家族之所以“不朽”,是因为它能满足个 人的根本需求,而且从中获得资源时成本相对较低。更重要的是,它提供了一个 亲情的环境来满足个人对情感的需要,这是其他任何社会组织无法比拟 的。 自西周以“敬天法祖”理念创立宗法制度,将祭祀权与继承权结合在一起,创建 了诸侯臣服天子的大一统帝国以来,家族经历了由贵族化向平民化的转变,成为 中国城乡社会生活不可或缺的组织,特别是在明清两代,家族成为中国社会最基 本的社会单位。但自清末以来,中国农村以“敬宗收族”为目的的宗族制受到强 烈冲击。由于士绅阶层的衰落和劳动力的流动,家族及其所属家庭与中央政权的 联系被削弱,从而增加了当时中国社会结构的不稳固性。精英向大城市的流动削 弱了家族的基础,使家族不能承担原有的社会功能。另外,国家政权建设的推进 和越来越多的在农村地区立足的新型社会组织也在不断削弱原本属于家族的权 势,最终可以看到的是,中国农村以“敬宗收族”为目的的宗族制全面走向衰落。 1949 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导致以“敬宗收族”为目的 的家族与宗法制度又一次发生重大变化。不过,我们在调查中发现,家族观念与 家族活动并没有随着这样巨大的社会与政治变迁而简单消失,而是以其自身的种 种特质卷入新的社会与政治形态。家族或宗族的深厚基础在于,作为一种社会组 织,它形成于以血缘为基础的先赋的社会关系。20 世纪 80 年代,中国农村中的 政治意识形态开始淡化,基层政权在农村的组织作用有所削弱,在不少地方的农 村中出现家族组织公开恢复活动或重建的现象。这是因为,以血缘关系为主的家 族关系网络在中国社会一直存在。 (摘编自王善华、孙飞宇《“社会底蕴”:田野经验与思考》)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的家族制度有明确的定义和优秀的组织系统,是一种不朽的社会组织形 式,被中国人视为宝贵的财富 B.向祖先表示崇拜的各种礼仪,给“家本位”文化涂上了宗教色彩,从而使其 含有一种宗教的意味。 C.家族既可以保障族人的生存,又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族人的发展问题 D.家族之所以“不朽”,是因为它能满足个人的根本需求,而且个人从家族中 获得资源时成本相对较低。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自西周以来,家族经历了由贵族化向平民化的转变,成为中国城乡社会生活 中不可或缺的组织。 B.自清末以来,由于士绅阶层的衰落和精英向大城市流动,“家本位”文化再 也无法承担回应“终极关怀”问题的功能 C.20世纪中叶,以“敬宗收族”为目的的家族与守法制度又一次发生了重大变 化 D.20世纪80年代,不少地方的农村中出现家族组织公开恢复活动或重建的现 象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家本位”文化在中国社会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并且是不朽的,没有 任何其他社会组织能够替代或者削弱家族的作用。 B.其他社会组织也有可能使个人从中获得资源,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物质或情感 上的帮助,但却无法提供像家族那样的亲情环境。 在中国传统社会,儒教道教都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宗教,回应“我是谁,我从 哪里来,将要到哪里去”这类“终极关怀”问题的是“家本位”文化。 D.以血缘关系为主的家族关系网络在中国社会一直存在,这意味着家族文化并 未消失。 二、文言文阅读(12分。选择题8分,每小题2分;翻译4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段,完成4-8题。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 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 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 有酒盈樽。引壸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园日 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云无心以出岫,鸟倦 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遊。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悦亲戚之情话,乐琴 书以消忧。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寻 壑,亦崎岖而经丘。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 休 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富贵非吾愿, 帝乡不可期。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淸流而赋诗。聊 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4.下列句子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司己往之不谏谏:劝止,挽回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的家族制度有明确的定义和优秀的组织系统,是一种不朽的社会组织形 式,被中国人视为宝贵的财富。 B.向祖先表示崇拜的各种礼仪,给“家本位”文化涂上了宗教色彩,从而使其 含有一种宗教的意味。 C.家族既可以保障族人的生存,又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族人的发展问题。 D.家族之所以“不朽”,是因为它能满足个人的根本需求,而且个人从家族中 获得资源时成本相对较低。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自西周以来,家族经历了由贵族化向平民化的转变,成为中国城乡社会生活 中不可或缺的组织。 B.自清末以来,由于士绅阶层的衰落和精英向大城市流动,“家本位”文化再 也无法承担回应“终极关怀”问题的功能。 C.20 世纪中叶,以“敬宗收族”为目的的家族与守法制度又一次发生了重大变 化。 D.20 世纪 80 年代,不少地方的农村中出现家族组织公开恢复活动或重建的现 象。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家本位”文化在中国社会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并且是不朽的,没有 任何其他社会组织能够替代或者削弱家族的作用。 B.其他社会组织也有可能使个人从中获得资源,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物质或情感 上的帮助,但却无法提供像家族那样的亲情环境。 C.在中国传统社会,儒教道教都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宗教,回应“我是谁,我从 哪里来,将要到哪里去”这类“终极关怀”问题的是“家本位”文化。 D.以血缘关系为主的家族关系网络在中国社会一直存在,这意味着家族文化并 未消失。 二、文言文阅读(12 分。选择题 8 分,每小题 2 分;翻译 4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段,完成 4-8 题。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 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 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 有酒盈樽。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园日 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云无心以出岫,鸟倦 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遊。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悦亲戚之情话,乐琴 书以消忧。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寻 壑,亦崎岖而经丘。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 休。 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富贵非吾愿, 帝乡不可期。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 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4.下列句子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司已往之不谏 谏:劝止,挽回
B.园日涉以成趣涉:走 C.策扶老以游憩憩:休息 D.或植杖而耘耔耔:除草 5.下列选项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既自以心为形役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B.知来者之可追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 C.眄庭柯以怡颜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 D.将有事于西畴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6.下列句子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乐夫天命复奚疑 A.农人告余以春及 B.僮仆欢一一稚子候门 C.夫晋,何厌之有? D.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7.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问征夫以前路”是暗自计算行程,“恨晨光之熹微”是嫌天亮太迟,这两 句写出了作者急盼归家的心情。 B.“三径就荒,松菊犹存”中的松菊犹存既是庭院实景的描写,又有象征意味 松菊犹存喻指坚韧芬芳的节操还在。 C.“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两句作者羡慕万物,感叹自身。由物哀人, 自然生出人生短暂之伤感。这两句虽有点深郁,但基调还是静谧而愉悦的 D.“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这两句表现的是诗人无可奈何、听天由 命的消极情感。官场生活污浊黑暗,还不如辞官归隐,享受安逸。 8.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 译文 (2)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文 三、诗文默写和古代诗歌鉴赏(10分) 9.默写下列空缺处的文字。(任选三题,每空1分,共6分) (1)淇水汤汤 女也不 爽氓 (《诗经 (2) 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 城 (白居易《琵琶行》) (3)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谈笑 间(明 。(苏轼《念奴娇·雷劈怀古》) (4)云销雨霁,彩彻区 (王勃《藤王阁序》)
B.园日涉以成趣 涉:走 C.策扶老以游憩 憩:休息 D.或植杖而耘耔 耔:除草 5.下列选项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既自以心为形役 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B.知来者之可追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 C.眄庭柯以怡颜 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 D.将有事于西畴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6.下列句子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乐夫天命复奚疑 A.农人告余以春及 B.僮仆欢——稚子候门 C.夫晋,何厌之有? D.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7.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问征夫以前路”是暗自计算行程,“恨晨光之熹微”是嫌天亮太迟,这两 句写出了作者急盼归家的心情。 B.“三径就荒,松菊犹存”中的松菊犹存既是庭院实景的描写,又有象征意味。 松菊犹存喻指坚韧芬芳的节操还在。 C.“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两句作者羡慕万物,感叹自身。由物哀人, 自然生出人生短暂之伤感。这两句虽有点深郁,但基调还是静谧而愉悦的。 D.“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这两句表现的是诗人无可奈何、听天由 命的消极情感。官场生活污浊黑暗,还不如辞官归隐,享受安逸。 8.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 分) (1)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 译 文: (2)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译 文: 三、诗文默写和古代诗歌鉴赏(10 分) 9.默写下列空缺处的文字。(任选三题,每空 1 分,共 6 分) (1)淇水汤汤 。女也不 爽, 。 (《诗经• 氓》) (2) , 。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 城。 (白居易《琵琶行》) (3)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谈笑 间, 。 (苏轼《念奴娇•雷劈怀古》) (4)云销雨霁,彩彻区 明。 , 。 (王勃《藤王阁序》)
10.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每空2分,共4分) 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这首诗为山水名篇,作者在此诗中描绘了 的意境,这种意 境表现了诗人 的情怀。 四、现代文(文学类)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1-14题。 家乡的阁楼 赵翼如 爱家乡,难道只是蘸着油漆粉刷那古老的庭院? —题 ①过去,我常爱用五颜六色的赞美词串成项链,献给我亲近而古老的家乡。忽然 有一天,线崩珠散,散珠呻吟着落向尘间,似在声声怨我:“别化妆了,还我无 粉黛的颜面! ②还你素面,原是何等苍白! ③但我还是撩起久远的运河水,为家乡洗面 ④铅粉飘走了,于是,碧沉沉的水面映岀一排飞檐阴森的阁楼,依稀带着影子般 的宁静,微微倾斜着,似在向蓝天诉说它们遥远的过去…… ⑤“好一片小桥流水人家!”某著名导演来家乡拍片,发出了惊叹,他找到了 拍摄古代影片的典型环境。 ⑥可不是小桥流水人家?望不到头的十八条巷,弯弯曲曲,似乎十八年也走不完。 仿佛在几世纪前,它们还年轻而左顾右盼探索道路的时候,突然被一道御旨立地 封疆,从此不再活动了。人站街中,几乎伸脚就能踏到两边的门坎:;在阁楼上吸 烟,烟能熏黑对面的房檐。七阁八楼挤在一起,空间只留下一线天,压得人透不 过气来。 ⑦“咯噔,咯噔……”踏着石板路,绕上罗锅桥,望那碧水青苔,听那吱吱橹 声,岂不发怀古之幽情?今人不见古时人,今楼曾经住古人;今人古人若流水, 长住阁楼皆如此 ⑧看,小巷深处走来一人,虽没有穿长衫,裹青巾,却也斯斯文文地背着手,低 首沉吟,缓缓踱步。再看,小桥上驰来一辆推土车,推车的小伙子像是从天而降 的哪叱,虽然缺少文化,却不乏气力……这一慢一快,一文一武,多么和谐地统 在古老阁楼的背景上 ⑨然而,和谐终究被打破了一一外出两年还乡,十八条巷正从大地上消失,小 街窄道被拉成一条宽直的马路;那位导演若再来拍小桥流水人家,滚滚的车轮将 要带他跨上高速公路! ⑩仿佛每块石头,每寸土地,都张开嘴吐着热气,一排六层楼房在号子声中拔地 而起,显赫大方,与当初那婉约的阁楼相比,不啻是铜琶铁板唱“大江东去,浪 淘尽…” ○l1小阁楼的废墟正在清除。粗大的绳索套在残壁上、断墙上,几十人赤膊拉 紧绳索,一、二、三!又一障碍轰然倒地,腾起迷眼的烟尘,留下一片碎砖。在 工人抽烟喝水的空隙,却有几个居民呆呆地在废墟前站定,目光中流露出几丝依
10.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每空 2 分,共 4 分) 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这首诗为山水名篇,作者在此诗中描绘了 的意境,这种意 境表现了诗人 的情怀。 四、现代文(文学类)阅读(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11-14 题。 家乡的阁楼 赵翼如 爱家乡,难道只是蘸着油漆粉刷那古老的庭院? ——题记 ①过去,我常爱用五颜六色的赞美词串成项链,献给我亲近而古老的家乡。忽然 有一天,线崩珠散,散珠呻吟着落向尘间,似在声声怨我:“别化妆了,还我无 粉黛的颜面!” ②还你素面,原是何等苍白! ③但我还是撩起久远的运河水,为家乡洗面。 ④铅粉飘走了,于是,碧沉沉的水面映出一排飞檐阴森的阁楼,依稀带着影子般 的宁静,微微倾斜着,似在向蓝天诉说它们遥远的过去…… ⑤ “好一片小桥流水人家!”某著名导演来家乡拍片,发出了惊叹,他找到了 拍摄古代影片的典型环境。 ⑥可不是小桥流水人家?望不到头的十八条巷,弯弯曲曲,似乎十八年也走不完。 仿佛在几世纪前,它们还年轻而左顾右盼探索道路的时候,突然被一道御旨立地 封疆,从此不再活动了。人站街中,几乎伸脚就能踏到两边的门坎;在阁楼上吸 烟,烟能熏黑对面的房檐。七阁八楼挤在一起,空间只留下一线天,压得人透不 过气来。 ⑦ “咯噔,咯噔……”踏着石板路,绕上罗锅桥,望那碧水青苔,听那吱吱橹 声,岂不发怀古之幽情?今人不见古时人,今楼曾经住古人;今人古人若流水, 长住阁楼皆如此…… ⑧看,小巷深处走来一人,虽没有穿长衫,裹青巾,却也斯斯文文地背着手,低 首沉吟,缓缓踱步。再看,小桥上驰来一辆推土车,推车的小伙子像是从天而降 的哪叱,虽然缺少文化,却不乏气力……这一慢一快,一文一武,多么和谐地统 一在古老阁楼的背景上! ⑨然而,和谐终究被打破了——外出两年还乡,十八条巷正从大地上消失,小 街窄道被拉成一条宽直的马路;那位导演若再来拍小桥流水人家,滚滚的车轮将 要带他跨上高速公路! ⑩仿佛每块石头,每寸土地,都张开嘴吐着热气,一排六层楼房在号子声中拔地 而起,显赫大方,与当初那婉约的阁楼相比,不啻是铜琶铁板唱“大江东去,浪 淘尽……” ○11 小阁楼的废墟正在清除。粗大的绳索套在残壁上、断墙上,几十人赤膊拉 紧绳索,一、二、三!又一障碍轰然倒地,腾起迷眼的烟尘,留下一片碎砖。在 工人抽烟喝水的空隙,却有几个居民呆呆地在废墟前站定,目光中流露出几丝依 恋
○12我走进阁楼,抚摸着被白蚁蛀出空洞的墙柱,望着那像一页读腻了的书似 的昏黄天花板。它的主人,何以还要留恋这些呢 ○13推开木窗,一眼望见古运河水,我蓦然明白了一一雨后的水,浓绿光滑 浮着阁楼的倒影,映着故乡人的明眸…啊!这条河,没有浩浩荡荡的气势,也 没有开阔的远景可以让人游目骋怀,它披着暗绿色的外衣,凭着它柔和的曲线 妩媚的姿态,在慢节奏的小城市里懒懒地伸展着,像美女般缠绕着那围它而立的 排排阁楼。 ○14是啊,小阁楼内外的生活,就像这缓流的河水,一点一点地浸润了故乡人 的心,他们与小阁楼几十年、几百年酿成的情感,怎能一旦消脱呢? ○15我想起自己家的阁楼。她藏着我童年的甜蜜,寄着我少年的憧憬。我常常 在楼梯的窗口临河眺望,和缓的微风吹过,轻灵的鸟掠过,我的梦幻在怡然自得 中飘过……忽然,木楼梯一响,是妈妈带好吃的回家了;木梆子一敲,准是门口 卖馄饨的老汉又唤我了……我还记得我家屋檐下有棵被蛀空的老树,树上常见 个小东西,那是蜗牛,它背着个小房子,小心翼翼地伸出触角,探一探路,爬 爬。我曾用小棒棒去捣它,骂它窝在“小屋里”爬不快呢。岂不知我们的祖先早 已“常笑蜗牛带屋行”了!而我自己住的阁楼一一正室厢房,门窗关闭,布置井 然,恰显出缓慢的生活节奏! ○16我探身窗外,欲再寻几片回忆,可是机器的轰鸣使我心头猛惊,老运河仿 佛也在激动、震颤,一股湍流冲向小阁楼的倒影,把它拉长,扯碎,带走了· 难道我还处在童年和少年?我不该进入青年和壮年吗?我不该在完成了古老的 使命之后把空间让给更新的生命? (选自《当代散文鉴赏》) 11.请说说第⑨段“滚滚的车轮将要带他跨上髙速公路”一句中“高速公路”的 含义。(3分) 12.请简要分析第O13自然段在文中的作用。(4分) 13.文章写了两年前十八条巷中的阁楼、眼前的阁楼和童年时的阁楼,这些阁楼 各有何特点?(3分) 14.请谈谈你对“爱家乡,难道只是蘸着油漆粉刷那古老的庭院?”的理解。(5 分) 第Ⅱ卷(表达题,共57分 五、语言文字运用与表达(17分。选择题10分,每小题2分;20题3分;21 题4分)
○12 我走进阁楼,抚摸着被白蚁蛀出空洞的墙柱,望着那像一页读腻了的书似 的昏黄天花板。它的主人,何以还要留恋这些呢? ○13 推开木窗,一眼望见古运河水,我蓦然明白了——雨后的水,浓绿光滑, 浮着阁楼的倒影,映着故乡人的明眸……啊!这条河,没有浩浩荡荡的气势,也 没有开阔的远景可以让人游目骋怀,它披着暗绿色的外衣,凭着它柔和的曲线, 妩媚的姿态,在慢节奏的小城市里懒懒地伸展着,像美女般缠绕着那围它而立的 一排排阁楼。 ○14 是啊,小阁楼内外的生活,就像这缓流的河水,一点一点地浸润了故乡人 的心,他们与小阁楼几十年、几百年酿成的情感,怎能一旦消脱呢? ○15 我想起自己家的阁楼。她藏着我童年的甜蜜,寄着我少年的憧憬。我常常 在楼梯的窗口临河眺望,和缓的微风吹过,轻灵的鸟掠过,我的梦幻在怡然自得 中飘过……忽然,木楼梯一响,是妈妈带好吃的回家了;木梆子一敲,准是门口 卖馄饨的老汉又唤我了……我还记得我家屋檐下有棵被蛀空的老树,树上常见一 个小东西,那是蜗牛,它背着个小房子,小心翼翼地伸出触角,探一探路,爬一 爬。我曾用小棒棒去捣它,骂它窝在“小屋里”爬不快呢。岂不知我们的祖先早 已“常笑蜗牛带屋行”了!而我自己住的阁楼——正室厢房,门窗关闭,布置井 然,恰显出缓慢的生活节奏! ○16 我探身窗外,欲再寻几片回忆,可是机器的轰鸣使我心头猛惊,老运河仿 佛也在激动、震颤,一股湍流冲向小阁楼的倒影,把它拉长,扯碎,带走了…… 难道我还处在童年和少年?我不该进入青年和壮年吗?我不该在完成了古老的 使命之后把空间让给更新的生命? (选自《当代散文鉴赏》) 11.请说说第⑨段“滚滚的车轮将要带他跨上高速公路”一句中“高速公路”的 含义。(3 分) 12.请简要分析第○13 自然段在文中的作用。(4 分) 13.文章写了两年前十八条巷中的阁楼、眼前的阁楼和童年时的阁楼,这些阁楼 各有何特点?(3 分) 14.请谈谈你对“爱家乡,难道只是蘸着油漆粉刷那古老的庭院?”的理解。(5 分) 第Ⅱ卷 (表达题,共 57 分) 五、语言文字运用与表达(17 分。选择题 10 分,每小题 2 分;20 题 3 分;21 题 4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