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选自《晋书·虞溥传》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自汉氏失御御:控制 B未见久学而渝者也渝:违背 C夫工人之染染:着色 D朝士敬而叹之叹:赞叹。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岂非化以成俗始以强壮出 B咸休息乎太和之中相与枕藉乎舟中 C甚于丹青善假于物也 D朋友钦而乐之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 (3把第I卷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①夫学者不患才不及,而患志不立,故曰希骥之马,亦骥之乘,希颜之徒,亦颜 之伦也。(4分) ②然积一勺以成江河,累微尘以崇峻极,匪志匪勤,理无由济也。(4分 (4)第I卷文言文中,虞溥在奖训学人时对学习目标、态度和方法提出了哪些要 求?请简要概括。(5分 (5用斜线()给下面短文的画线部分断句。(限画8处)(4分) 楚有贤臣屈原,被谗放逐乃著离骚八篇言己离别愁思申杼其 心自明无罪因以讽谏冀君觉悟卒不省察遂赴汨罗死焉。 (选自《隋书·经籍志四》 12.(天津)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20分) 昔者楚欲攻宋,墨子闻而悼之。自鲁(同“趋”)而十日十夜,足重茧而不休息, 裂衣裳裹足,至于郢。见楚王,曰:“臣闻大王举兵将攻宋,计必得宋而后攻之 乎?亡其苦众劳民,顿兵挫锐,负天下以不义之名,而不得咫尺之地,犹且攻之 乎?”王曰:“必不得宋,又且为不义,曷为攻之?”墨子曰:“臣见大王之必 伤义而不得宋。”王曰:“公输,天下之巧士,作云梯之械,设以攻宋,曷为弗 取?”墨子曰:“令公输设攻,臣请守之。”于是公输般设攻宋之械,墨子设守 宋之备。九攻而墨子九却之,弗能入。于是乃偃兵,辍不攻宋 《淮南子·修务训》 儒书称:“鲁般、墨子之巧,刻木为鸢,飞之三日而不集。”夫言其以木为鸢飞 之:言其三日不集,增之也。夫刻木为鸢,以象鸢形,安能飞而不集乎?既能飞 翔,安能至于三日?如审有机关,一飞遂翔,不可复下,则当言遂飞,不当言三 日,犹世传言曰:“鲁般巧,亡其母也。”言巧工为母作木车马、木人御者,机 关备具,载母其上,一驱不还,遂失其母。如木鸢机关备具,与木车马等,则遂 飞不集。机关为须臾间,不能远过三日,则木车等亦宜三日止于道路,无为径去 以失其母,二者必失实者矣 论衡·儒增》 鲁般者,肃州敦煌人,莫详年代,巧侔造化。于凉州造浮图,作木鸢,每击楔三 下,乘之以归。无何,其妻有妊,父母诘之,妻具说其故。父后伺得鸢,击楔十 余下,乘之遂至吴会。吴人以为妖,遂杀之。般又为木鸢乘之,遂获父尸。怨吴 人杀其父,于肃州城南作一木仙人,举手指东南,吴地大旱三年。卜曰:“般所 为也。”赍物具千数谢之,般为断一手,其日吴中大雨。国初,土人尚祈祷其木
(节选自《晋书·虞溥传》) ⑴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自汉氏失御 御:控制。 B 未见久学而渝者也 渝:违背。 C 夫工人之染 染:着色。 D 朝士敬而叹之 叹:赞叹。 ⑵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 岂非化以成俗 始以强壮出 B 咸休息乎太和之中 相与枕藉乎舟中 C 甚于丹青 善假于物也 D 朋友钦而乐之 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 ⑶把第 I 卷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①夫学者不患才不及,而患志不立,故曰希骥之马,亦骥之乘,希颜之徒,亦颜 之伦也。(4 分) ②然积一勺以成江河,累微尘以崇峻极,匪志匪勤,理无由济也。(4 分) ⑷第 I 卷文言文中,虞溥在奖训学人时对学习目标、态度和方法提出了哪些要 求?请简要概括。(5 分) ⑸用斜线(/)给下面短文的画线部分断句。(限画 8 处)(4 分) 楚有贤臣屈原,被 谗 放逐 乃 著 离 骚 八 篇 言 己 离 别 愁 思 申杼 其 心 自 明 无 罪 因 以 讽 谏 冀 君 觉 悟 卒 不 省 察 遂赴 汨 罗 死 焉。 (选自《隋书·经籍志四》) 12.(天津)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⑴—⑸题。(20 分) 昔者楚欲攻宋,墨子闻而悼之。自鲁 (同“趋”)而十日十夜,足重茧而不休息, 裂衣裳裹足,至于郢。见楚王,曰:“臣闻大王举兵将攻宋,计必得宋而后攻之 乎?亡其苦众劳民,顿兵挫锐,负天下以不义之名,而不得咫尺之地,犹且攻之 乎?”王曰:“必不得宋,又且为不义,曷为攻之?”墨子曰:“臣见大王之必 伤义而不得宋。”王曰:“公输,天下之巧士,作云梯之械,设以攻宋,曷为弗 取?”墨子曰:“令公输设攻,臣请守之。”于是公输般设攻宋之械,墨子设守 宋之备。九攻而墨子九却之,弗能入。于是乃偃兵,辍不攻宋。 《淮南子·修务训》 儒书称:“鲁般、墨子之巧,刻木为鸢,飞之三日而不集。”夫言其以木为鸢飞 之;言其三日不集,增之也。夫刻木为鸢,以象鸢形,安能飞而不集乎?既能飞 翔,安能至于三日?如审有机关,一飞遂翔,不可复下,则当言遂飞,不当言三 日,犹世传言曰:“鲁般巧,亡其母也。”言巧工为母作木车马、木人御者,机 关备具,载母其上,一驱不还,遂失其母。如木鸢机关备具,与木车马等,则遂 飞不集。机关为须臾间,不能远过三日,则木车等亦宜三日止于道路,无为径去 以失其母,二者必失实者矣! 《论衡·儒增》 鲁般者,肃州敦煌人,莫详年代,巧侔造化。于凉州造浮图,作木鸢,每击楔三 下,乘之以归。无何,其妻有妊,父母诘之,妻具说其故。父后伺得鸢,击楔十 余下,乘之遂至吴会。吴人以为妖,遂杀之。般又为木鸢乘之,遂获父尸。怨吴 人杀其父,于肃州城南作一木仙人,举手指东南,吴地大旱三年。卜曰:“般所 为也。”赍物具千数谢之,般为断一手,其日吴中大雨。国初,土人尚祈祷其木 仙
注:鲁般,姓公输,名般,又作“班”,今常称其鲁班。 (1)对下列各句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墨子闻而悼之悼,哀悼 B于是乃偃兵偃,停止 C如审有机关审,确实 D赍物具千数谢之赍,赠送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臣见大王之必伤义而不得宋B飞之三日而不集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 C言巧工为母作木车马D于凉州造浮图 谁为大王为此计者覆杯水于坳堂之上 (3下无句子分编四组,全都能够体现鲁般技艺高超的一组是() ①公输,天下之巧士,作云梯之械,设以攻宋,曷为弗取 ②九攻而墨子九却之,弗能入 ③刻木为鸢,飞之三日而不集 ④巧工为母作木车马、木人御者,机关备具 ⑤机关为须臾间,不能远过三日 ⑥作木鸢曷,每击楔三下,乘之以归 A①②③B①④⑥C②⑤⑥D③④⑤ (4)对上面三段文言文阅读材料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淮南子·修务训》一段中,鲁班虽然制造出攻城利器云梯,但在与墨子的攻 守模拟中完败,说明人心向背是战争胜负的决定因素。 B《论衡·儒增》一段,运用“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方法,指出儒书中对鲁班 的记浮夸不实之处,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论衡》作者的务实精神 C《酉阳杂俎·贬误》一段,对鲁班的记叙颇有神异色彩,虽然篇幅不长,但情 节曲折,结构完整,语言生动。 D三段文字虽然都涉及了古代能工巧匠鲁班,但体裁有别,叙议各有侧重,文字 风格不同,表达主旨各异。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①必不得宋,又且为不义,曷为攻之?(3分) ②如木鸢机关备具,与木车马等,则遂飞不集。(3分) ③般为断一手,其日吴中大雨。(2分) 13.(新课标I)文言文阅读(19分) 孙傅,字伯野,海州人,登进士第,为礼部员外郎。时蔡袺为尚书,傅为言天下 事,劝其亟有所更,不然必败。佫不能用。迁至中书舍人。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 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 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置给事中许翰以为傅论议虽偶与轼合,意亦亡他,以职论事而 责之过矣,翰亦罢去。靖康元年,召为给事中,进兵部尚书。上章乞复祖宗法度, 钦宗问之,傅曰:“祖宗法惠民,熙,丰法慧国,崇、观法慧奸。”时谓名言。 十一月,拜尚书右丞,俄改同知枢密院,金人围都城,傅日夜亲当矢石。金兵分 四翼嗓而前,兵败退,堕与护龙河,填尸皆满,城门急闭。是日,金人遂登城。 二年正月,钦宗诣金帅营,以傅辅太子留守,仍兼少傅,帝兼旬不返,傅屡贻书 请之。及废立檄至,傅大恸曰:“吾唯知吾君可帝中国尔,苟立异姓,吾当死之 金人来索太上,帝后,诸王、妃主,傅留太子不遣。密谋匿之民间,别求关类宦
注:鲁般,姓公输,名般,又作“班”,今常称其鲁班。 ⑴对下列各句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墨子闻而悼之 悼,哀悼 B 于是乃偃兵 偃,停止 C 如审有机关 审,确实 D 赍物具千数谢之 赍,赠送 ⑵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 臣见大王之必伤义而不得宋 B 飞之三日而不集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 C 言巧工为母作木车马 D 于凉州造浮图 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覆杯水于坳堂之上 ⑶下无句子分编四组,全都能够体现鲁般技艺高超的一组是( ) ①公输,天下之巧士,作云梯之械,设以攻宋,曷为弗取 ②九攻而墨子九却之,弗能入 ③刻木为鸢,飞之三日而不集 ④巧工为母作木车马、木人御者,机关备具 ⑤机关为须臾间,不能远过三日 ⑥作木鸢曷,每击楔三下,乘之以归。 A ①②③ B ①④⑥ C ②⑤⑥ D ③④⑤ ⑷对上面三段文言文阅读材料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淮南子·修务训》一段中,鲁班虽然制造出攻城利器云梯,但在与墨子的攻 守模拟中完败,说明人心向背是战争胜负的决定因素。 B 《论衡·儒增》一段,运用“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方法,指出儒书中对鲁班 的记浮夸不实之处,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论衡》作者的务实精神。 C 《酉阳杂俎·贬误》一段,对鲁班的记叙颇有神异色彩,虽然篇幅不长,但情 节曲折,结构完整,语言生动。 D 三段文字虽然都涉及了古代能工巧匠鲁班,但体裁有别,叙议各有侧重,文字 风格不同,表达主旨各异。 ⑸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①必不得宋,又且为不义,曷为攻之?(3 分) ②如木鸢机关备具,与木车马等,则遂飞不集。(3 分) ③般为断一手,其日吴中大雨。(2 分) 13.(新课标 I)文言文阅读(19 分) 孙傅,字伯野,海州人,登进士第,为礼部员外郎。时蔡袺为尚书,傅为言天下 事,劝其亟有所更,不然必败。偹不能用。迁至中书舍人。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 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 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置给事中许翰以为傅论议虽偶与轼合,意亦亡他,以职论事而 责之过矣,翰亦罢去。靖康元年,召为给事中,进兵部尚书。上章乞复祖宗法度, 钦宗问之,傅曰:“祖宗法惠民,熙,丰法慧国,崇、观法慧奸。”时谓名言。 十一月,拜尚书右丞,俄改同知枢密院,金人围都城,傅日夜亲当矢石。金兵分 四翼嗓而前,兵败退,堕与护龙河,填尸皆满,城门急闭。是日,金人遂登城。 二年正月,钦宗诣金帅营,以傅辅太子留守,仍兼少傅,帝兼旬不返,傅屡贻书 请之。及废立檄至,傅大恸曰:“吾唯知吾君可帝中国尔,苟立异姓,吾当死之。” 金人来索太上,帝后,诸王、妃主,傅留太子不遣。密谋匿之民间,别求关类宦
者二人杀之,并斩十数死囚,持首送之,给金人曰:“宦者欲窃太子出,都人争 斗杀之,误伤太子。因帅兵讨定,斩首为乱者以献,苟不已,刚以死继之,”越 五日,无肯承其事者,傅曰:“吾为太子傅,当同生死。金人虽不吾索,吾当与 之俱行,求见二酋面责之,庶或万一可济。”遂从太子出。金守门者曰:“所欲 得太子,留守何预?”傅曰:“我宋之大臣,三太子傅也,当死从。”是夕,宿 门下,明日,金人召之去。明年二月,死于朝廷,绍兴中,赠开府仪同三司,谥 曰忠定 (节选自《宋史孙傅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 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置/ B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 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置/ C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 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置/ D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 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置/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登进士第,又可称为进士及第,指科举时代经考试合格后录取成为进士 B兵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全国武官选用和兵籍,军械,军令等事宜 C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如高祖,太宗,钦宗。 D太子指封建时代君主儿子中被确定继承君位的人,有时也可指其他儿子。 (3)下列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孙博入仕以后,积极向上建言,他担任礼部员外郎,对上书蔡袺纵论天下大事, 劝蔡迅速有所更变,否则必将失败,可惜他的建议没有被采纳 B孙博上奏,请求恢复祖宗法度,他任兵部尚书后,从小用角度高度评价祖宗法 度和熙,丰年间的法度,批评祟、观年间的法度,受到时人赞许 C孙博不畏金人,努力全保太子,金人掳走钦宗后又索求太子,他密谋藏匿太子, 杀二宦者将首级送至金营,欺骗金人,这就是误伤太子之人。 D孙博舍人取义,死后谥为忠定,太子被迫至金营,孙博前往,却受到守门者劝 阻,他表示身为太子博,应誓死跟从太子,后被金人召去,死于北亭 (4)把中文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①吾唯知吾君可帝中国尔,苟立异姓,吾当死者 ②金人虽不吾索,吾当与之俱行,求见二酋面责之,庶或万一可济 14.(新课标II)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19分) 来护儿,字崇善,未识而孤,养于世母吴氏。吴氏提携鞠养,甚有感训,幼儿卓 荤;初读《诗》,舍书叹曰:"大丈夫在世,会为国灭贼以取功名!”群辈惊其 言而壮其志,及长,雄略秀出,志气英远。会周师定淮南所住白十村地居疆场数 见军旅护儿常慨然有立功名之志及开皇初宇文忻等镇广陵平陈之役护儿有功焉· 进位上开府,赏物一千段,仁寿初,迁瀛洲刺史,以善政闻,频见劳勉,炀帝嗣 位,被追入朝,百姓攀恋,累日不能出境,诣阙上书致请者,前后数百人,帝谓 曰:“昔国步未康,卿为名将,今天下无事,又为良两千石,可谓兼美矣。”大 业六年,车架幸江都,谓护儿曰:‘衣锦昼游,古人所重,卿今是也,”乃赐物 两千石,并牛酒,令谒先人墓,宴乡里父老,仍今三品已上并集其宅,酣饮尽日
者二人杀之,并斩十数死囚,持首送之,给金人曰:“宦者欲窃太子出,都人争 斗杀之,误伤太子。因帅兵讨定,斩首为乱者以献,苟不已,刚以死继之,”越 五日,无肯承其事者,傅曰:“吾为太子傅,当同生死。金人虽不吾索,吾当与 之俱行,求见二酋面责之,庶或万一可济。”遂从太子出。金守门者曰:“所欲 得太子,留守何预?”傅曰:“我宋之大臣,三太子傅也,当死从。”是夕,宿 门下,明日,金人召之去。明年二月,死于朝廷,绍兴中,赠开府仪同三司,谥 曰忠定。 (节选自《宋史孙傅传》) ⑴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 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 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置/ B 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 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置/ C 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 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置/ D 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 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置/ ⑵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 登进士第,又可称为进士及第,指科举时代经考试合格后录取成为进士。 B 兵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全国武官选用和兵籍,军械,军令等事宜。 C 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如高祖,太宗,钦宗。 D 太子指封建时代君主儿子中被确定继承君位的人,有时也可指其他儿子。 ⑶下列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 孙博入仕以后,积极向上建言,他担任礼部员外郎,对上书蔡袺纵论天下大事, 劝蔡迅速有所更变,否则必将失败,可惜他的建议没有被采纳。 B 孙博上奏,请求恢复祖宗法度,他任兵部尚书后,从小用角度高度评价祖宗法 度和熙,丰年间的法度,批评祟、观年间的法度,受到时人赞许。 C 孙博不畏金人,努力全保太子,金人掳走钦宗后又索求太子,他密谋藏匿太子, 杀二宦者将首级送至金营,欺骗金人,这就是误伤太子之人。 D 孙博舍人取义,死后谥为忠定,太子被迫至金营,孙博前往,却受到守门者劝 阻,他表示身为太子博,应誓死跟从太子,后被金人召去,死于北亭。 ⑷把中文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①吾唯知吾君可帝中国尔,苟立异姓,吾当死者 ②金人虽不吾索,吾当与之俱行,求见二酋面责之,庶或万一可济 14.(新课标 II)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⑴—⑷题。(19 分) 来护儿,字崇善,未识而孤,养于世母吴氏。吴氏提携鞠养,甚有感训,幼儿卓 荤;初读《诗》,舍书叹曰:"大丈夫在世,会为国灭贼以取功名!”群辈惊其 言而壮其志,及长,雄略秀出,志气英远。会周师定淮南所住白土村地居疆场数 见军旅护儿常慨然有立功名之志及开皇初宇文忻等镇广陵平陈之役护儿有功焉, 进位上开府,赏物一千段,仁寿初,迁瀛洲刺史,以善政闻,频见劳勉,炀帝嗣 位,被追入朝,百姓攀恋,累日不能出境,诣阙上书致请者,前后数百人,帝谓 曰:“昔国步未康,卿为名将,今天下无事,又为良两千石,可谓兼美矣。”大 业六年,车架幸江都,谓护儿曰:‘衣锦昼游,古人所重,卿今是也,”乃赐物 两千石,并牛酒,令谒先人墓,宴乡里父老,仍今三品已上并集其宅,酣饮尽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