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学》课程大纲一、课程信息课程名称政治经济学PoliticalEconomics经济学课程编码231310102B适用专业无先修课程修读学期课程类别课程性质口必修口选修学科专业基础课程4课程学分考核方式口考试口考查课程学时65学时(理论学时65,实践学时0)执笔人审核人李张琼田丽芳二、课程简介本课程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构成部分之一,是经济学专业的学科专业基础课,是经济学科中的基础理论学科。是经济管理类学生奠定经济学专业知识基础、提高专业能力和综合素养的一门专业必修课。学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掌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观点,从而认识到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共产主义必然到来,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以为人民服务为目标,帮助大学生树立“经世济民”、“经邦济世”的人民情怀、家国情怀。在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上,对当代大学生面临和关心的实际问题予以科学的有说服力的回答,以帮助大学生坚定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三、课程目标(一)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达到以下目标:课程目标1:通过对社会经济运行规律及资本主义发展趋势的研究,明确资本主义被社会主义所代替的历史发展之必然,从而坚定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8
8 《政治经济学》课程大纲 一、课程信息 课程名称 政治经济学 Political Economics 课程编码 231310102B 适用专业 经济学 先修课程 无 修读学期 一 课程类别 学科专业基础课程 课程性质 必修 □选修 课程学分 4 考核方式 考试 □考查 课程学时 65 学时(理论学时 65,实践学时 0 ) 执笔人 李张琼 审核人 田丽芳 二、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构成部分之一,是经济学专业的学科专业 基础课,是经济学科中的基础理论学科。是经济管理类学生奠定经济学专业知 识基础、提高专业能力和综合素养的一门专业必修课。 学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掌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观 点,从而认识到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共产主义必然到来,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 势。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以为人民服务 为目标,帮助大学生树立“经世济民”、“经邦济世”的人民情怀、家国情怀。 在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上,对当代大学生面临和关心的实际问题予以科学的有说 服力的回答,以帮助大学生坚定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 三、课程目标 (一)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达到以下目标: 课程目标 1:通过对社会经济运行规律及资本主义发展趋势的研究,明确 资本主义被社会主义所代替的历史发展之必然,从而坚定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理想信念,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毕业要求1.1】课程目标2:能够复述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的基本原理、基本观点,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与发展演变过程;能够概括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以及经济运行的规律;形成对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历史趋势的基本判断。明确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和专业自信,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毕业要求2.1】课程目标3: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客观分析社会经济问题,养成具有不断探究、不断创新的科学精神,培养学生应用本课程原理、方法分析和解决各种问题的思维方法和基本能力。【毕业要求2.1】课程目标4:能通过对学习内容中疑难问题的分析和解决,培养学生用联系的、全面的、发展的观点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攻坚克难,正确对待人生发展中的顺境与逆境,处理好人生发展中的各种矛盾,培养健康向上的人生态度。【毕业要求8.1】(二)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关系课程目标支撑的毕业要求支撑的毕业要求指标点1.1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在经济管理工作中能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积极向上的人课程目标1品德修养生观、价值观,养成对国家、民族、社会和他人的责任感和奉献精神。2.1掌握经济学科的知识体系、思想与方法,能够将经济课程目标2学科知识学专业知识与经济社会发展相衔接,初步具备识别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2.1掌握经济学科的知识体系、思想与方法,能够将经济课程目标3学科知识学专业知识与经济社会发展相衔接,初步具备识别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8.1了解国际动态,关注当前国际局势和不同国家、地区课程目标4国际视野的发展现状及挑战。理解和尊重世界不同文化的差异性和多样性,了解跨文化交流与沟通的重要性。四、课程内容(一)课程内容与课程目标的关系学时课程内容教学方法支撑的课程目标安排8第一章导论课程目标1讲授、案例、讨论6第二章商品课程目标1讲授、案例、讨论、答疑第三章货币4课程目标1讲授、案例、讨论6第四章价值规律课程目标1、2、4讲授、案例、讨论9
9 【毕业要求 1.1】 课程目标 2:能够复述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的基本原理、基本观点,资本 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与发展演变过程;能够概括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以及 经济运行的规律;形成对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历史趋势的基本判断。明确马克 思主义的科学性,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和专业自信,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 场观点和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毕业要求 2.1】 课程目标 3: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客观分析社会经济问题, 养成具有不断探究、不断创新的科学精神,培养学生应用本课程原理、方法分 析和解决各种问题的思维方法和基本能力。【毕业要求 2.1】 课程目标 4:能通过对学习内容中疑难问题的分析和解决,培养学生用联 系的、全面的、发展的观点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攻坚克难,正确对待人生发 展中的顺境与逆境,处理好人生发展中的各种矛盾,培养健康向上的人生态度。 【毕业要求 8.1】 (二)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关系 课程目标 支撑的毕业要求 支撑的毕业要求指标点 课程目标 1 品德修养 1.1 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在经济管理工作 中能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积极向上的人 生观、价值观,养成对国家、民族、社会和他人的责任 感和奉献精神。 课程目标 2 学科知识 2.1 掌握经济学科的知识体系、思想与方法,能够将经济 学专业知识与经济社会发展相衔接,初步具备识别问题、 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程目标 3 学科知识 2.1 掌握经济学科的知识体系、思想与方法,能够将经济 学专业知识与经济社会发展相衔接,初步具备识别问题、 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程目标 4 国际视野 8.1 了解国际动态,关注当前国际局势和不同国家、地区 的发展现状及挑战。理解和尊重世界不同文化的差异性 和多样性,了解跨文化交流与沟通的重要性。 四、课程内容 (一)课程内容与课程目标的关系 课程内容 支撑的课程目标 教学方法 学时 安排 第一章 导论 课程目标 1 讲授、案例、讨论 8 第二章 商品 课程目标 1 讲授、案例、讨论、答疑 6 第三章 货币 课程目标 1 讲授、案例、讨论 4 第四章 价值规律 课程目标 1、2、4 讲授、案例、讨论 6
10第五章资本主义生产课程目标2、3讲授、案例、讨论、比较6第六章资本循环和周转课程目标1、2、4讲授、案例、讨论8第七章剩余价值的分配课程目标1、2、3、4讲授、案例、讨论、分析第八章资本主义再生产和经8课程目标2、3讲授、案例、讨论济危机6第九章断资本主义课程目标3讲授、案例、讨论、答疑第十章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3课程目标1、2、4讲授、案例、讨论和发展趋势合计65(二)课程内容第一章导论【学习目标】1.明确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是物质资料生产,其研究的对象是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2.复述生产力的基本概念、构成的基本要素,分析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等经典观点。3.探索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创立的历史背景、创立的标志及主要理论来源。4.思考在社会主义国家的实践中如何进一步传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以及学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意义。【课程内容】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和研究对象:生产力的概念和构成要素:生产关系的概念和内容:2.社会生产四个环节的关系: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性质和任务;经济规律的客观性;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和发展;学习本课程的意义和方法。【重点、难点】1.重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和发展;学习的意义。2.难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和发展。【教学方法】1.课前,学习通发放学习任务单及导入问题;2.课中,采用对分课堂授课;3.课后,学习通布置讨论、复习题。【学习要求】10
10 第五章 资本主义生产 课程目标 2、3 讲授、案例、讨论、比较 10 第六章 资本循环和周转 课程目标 1、2、4 讲授、案例、讨论 6 第七章 剩余价值的分配 课程目标 1、2、3、4 讲授、案例、讨论、分析 8 第八章 资本主义再生产和经 济危机 课程目标 2、3 讲授、案例、讨论 8 第九章 垄断资本主义 课程目标 3 讲授、案例、讨论、答疑 6 第十章 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 和发展趋势 课程目标 1、2、4 讲授、案例、讨论 3 合计 65 (二)课程内容 第一章 导论 【学习目标】 1.明确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是物质资料生产,其研究的对 象是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 2.复述生产力的基本概念、构成的基本要素,分析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等经典观点。 3.探索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创立的历史背景、创立的标志及主要理论来 源。 4.思考在社会主义国家的实践中如何进一步传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 济学,以及学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意义。 【课程内容】 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和研究对象;生产力的概念和构成 要素;生产关系的概念和内容; 2.社会生产四个环节的关系;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性质和任务;经济 规律的客观性; 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和发展;学习本课程的意义和方法。 【重点、难点】 1.重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 立和发展;学习的意义。 2.难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和发展。 【教学方法】 1.课前,学习通发放学习任务单及导入问题; 2.课中,采用对分课堂授课; 3.课后,学习通布置讨论、复习题。 【学习要求】
1.课前,学习通阅读学习任务单,观看导入视频并回答导入问题:2.课中,按学习任务单步骤进行听课;3.课后,学习通上完成讨论、复习题。【复习与思考】1.作为当代大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意义何在?2.有人说:马克思主义过时了。结合实际谈谈你的看法。【学习资源】1.南开大学《政治经济学》国家级精品课2.学习通本科程自建资源库3.学习通本课程自建题库第二章商品【学习目标】1.复盘商品的基本概念以及商品的两个属性。明确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2.结合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分析在商品经济条件下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之间的盾是商品生产者需要面对和解决的基本矛盾。3.理解商品的价值量由什么决定的,并探索商品的价值量是随着劳动生产率的变化而变化的。【课程内容】1.商品的基本概念;商品的二因素;2.生产商品劳动的二重性;商品价值量的决定和变动规律:3.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商品拜物教。【重点、难点】1.重点:商品及二因素: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商品价值量的决定及变化。2.难点: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价值量的变动规律。【教学方法】1.课前,学习通发放学习任务单及导入问题:2.课中,采用对分课堂授课;3.课后,学习通布置讨论、复习题。【学习要求】1.课前,学习通阅读学习任务单,观看导入视频并回答导入问题:2.课中,按学习任务单步骤进行听课;3.课后,学习通上完成讨论、复习题。11
11 1.课前,学习通阅读学习任务单,观看导入视频并回答导入问题; 2.课中,按学习任务单步骤进行听课; 3.课后,学习通上完成讨论、复习题。 【复习与思考】 1.作为当代大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意义何在? 2.有人说:马克思主义过时了。结合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学习资源】 1.南开大学《政治经济学》国家级精品课 2.学习通本科程自建资源库 3.学习通本课程自建题库 第二章 商品 【学习目标】 1.复盘商品的基本概念以及商品的两个属性。明确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 的统一体。 2.结合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分析在商品经济条件下私人劳动和社会 劳动之间的矛盾是商品生产者需要面对和解决的基本矛盾。 3.理解商品的价值量由什么决定的,并探索商品的价值量是随着劳动生产 率的变化而变化的。 【课程内容】 1.商品的基本概念;商品的二因素; 2.生产商品劳动的二重性;商品价值量的决定和变动规律; 3.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商品拜物教。 【重点、难点】 1.重点:商品及二因素;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商品价值量的决定及变 化。 2.难点: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价值量的变动规律。 【教学方法】 1.课前,学习通发放学习任务单及导入问题; 2.课中,采用对分课堂授课; 3.课后,学习通布置讨论、复习题。 【学习要求】 1.课前,学习通阅读学习任务单,观看导入视频并回答导入问题; 2.课中,按学习任务单步骤进行听课; 3.课后,学习通上完成讨论、复习题
【复习与思考】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对商品生产者可能会有什么影响?商品生产者的应对之策。【学习资源】1.南开大学《政治经济学》国家级精品课2.学习通本科程自建资源库3.学习通本课程自建题库第三章货币【学习目标】1.回忆价值形式的演变进而复述货币是如何产生的,并理解货币产生以后在社会经济活动中具有哪些职能。2.从量的层面理解货币,分析货币的发行量是受什么制约和影响的。【课程内容】1.货币的起源;货币的本质;2.货币的职能;货币形式的演化;3.货币流通量及其规律:树立正确的货币观(金钱观)。【重点、难点】1.重点:货币的起源:货币的本质和职能;正确看待货币。2.难点:货币的本质和职能。【教学方法】1.课前,学习通发放学习任务单及导入问题;2.课中,采用对分课堂授课;3.课后,学习通布置讨论、复习题。【学习要求】1:课前,学习通阅读学习任务单,观看导入视频并回答导入问题:2.课中,按学习任务单步骤进行听课;3.课后,学习通上完成讨论、复习题。【复习与思考】1.结合现实,思考通货膨胀的危害性。2.流通中的货币量如何决定,受哪些因素的影响。【学习资源】1.南开大学《政治经济学》国家级精品课2.学习通本科程自建资源库3.学习通本课程自建题库12
12 【复习与思考】 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对商品生产者可能会有什 么影响?商品生产者的应对之策。 【学习资源】 1.南开大学《政治经济学》国家级精品课 2.学习通本科程自建资源库 3.学习通本课程自建题库 第三章 货币 【学习目标】 1.回忆价值形式的演变进而复述货币是如何产生的,并理解货币产生以后 在社会经济活动中具有哪些职能。 2.从量的层面理解货币,分析货币的发行量是受什么制约和影响的。 【课程内容】 1.货币的起源;货币的本质; 2.货币的职能;货币形式的演化; 3.货币流通量及其规律;树立正确的货币观(金钱观)。 【重点、难点】 1.重点:货币的起源;货币的本质和职能;正确看待货币。 2.难点:货币的本质和职能。 【教学方法】 1.课前,学习通发放学习任务单及导入问题; 2.课中,采用对分课堂授课; 3.课后,学习通布置讨论、复习题。 【学习要求】 1.课前,学习通阅读学习任务单,观看导入视频并回答导入问题; 2.课中,按学习任务单步骤进行听课; 3.课后,学习通上完成讨论、复习题。 【复习与思考】 1.结合现实,思考通货膨胀的危害性。 2.流通中的货币量如何决定,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学习资源】 1.南开大学《政治经济学》国家级精品课 2.学习通本科程自建资源库 3.学习通本课程自建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