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什么是经济学、为什么学习经济学,了解经济学学科分类,理解经济学的含义和特征,掌握经济学专业学科发展的主要问题。【重点、难点】1.重点:经济学的含义和特征。2.难点:经济学专业学科发展的主要问题。【教学方法】1.课前,学习通发放学习任务单;2.课中,采用对分课堂授课;3.课后,学习通布置讨论、复习题。【学习要求】1.课前,学习通阅读学习任务单:2.课中,按学习任务单步骤进行听课;3.课后,学习通上完成讨论、复习题。【复习与思考】如何理解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学习资源】1.西南大学《经济学类专业导论》公开课2.本课程自建资源库3.本课程自建题库第二章专业性质、课程介绍及人才培养【学习目标】学习专业发展趋势、专业就业前景以及经济学专业发展前沿动态。明晰经济学相关法律法规政策要求,树立遵纪守法的基本底线要求。【课程内容】了解经济学专业性质,了解经济学专业毕业生就业状况,理解经济学专业在经济管理类专业的作用和地位和经济学专业课程设置。【重点、难点】1.重点:经济学专业的地位和作用。2.难点:经济学专业课程设置。【教学方法】1.课前,学习通发放学习任务单;2.课中,采用对分课堂授课;3.课后,学习通布置讨论、复习题。【学习要求】3
3 了解什么是经济学、为什么学习经济学,了解经济学学科分类,理解经济 学的含义和特征,掌握经济学专业学科发展的主要问题。 【重点、难点】 1.重点:经济学的含义和特征。 2.难点:经济学专业学科发展的主要问题。 【教学方法】 1.课前,学习通发放学习任务单; 2.课中,采用对分课堂授课; 3.课后,学习通布置讨论、复习题。 【学习要求】 1.课前,学习通阅读学习任务单; 2.课中,按学习任务单步骤进行听课; 3.课后,学习通上完成讨论、复习题。 【复习与思考】 如何理解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学习资源】 1.西南大学《经济学类专业导论》公开课 2.本课程自建资源库 3.本课程自建题库 第二章 专业性质、课程介绍及人才培养 【学习目标】 学习专业发展趋势、专业就业前景以及经济学专业发展前沿动态。明晰经 济学相关法律法规政策要求,树立遵纪守法的基本底线要求。 【课程内容】 了解经济学专业性质,了解经济学专业毕业生就业状况,理解经济学专业 在经济管理类专业的作用和地位和经济学专业课程设置。 【重点、难点】 1.重点:经济学专业的地位和作用。 2.难点:经济学专业课程设置。 【教学方法】 1.课前,学习通发放学习任务单; 2.课中,采用对分课堂授课; 3.课后,学习通布置讨论、复习题。 【学习要求】
1.课前,学习通阅读学习任务单;2.课中,按学习任务单步骤进行听课;3.课后,学习通上完成讨论、复习题。【复习与思考】在成为一个理性的经济人的同时,如何保持经世济民的初心。【学习资源】1.西南大学《经济学类专业导论》公开课2.本课程自建资源库3.本课程自建题库第三章经济学起源及发展【学习目标】能够初步分析经济现象的基本状况,为构建系统的、完备的专业知识奠定基础。探索中国在经济改革中的道路选择,以及取得的巨大的成就,坚定“四个自信”。【课程内容】了解经济学分析框架,了解经济学、管理学等相关概念及区别,理解经济学的起源、发展、趋势及其在中国经济改革的历史。【重点、难点】1.重点:经济学基本分析框架。2.难点:经济学基本分析框架。【教学方法】1.课前,学习通发放学习任务单;2.课中,采用对分课堂授课;3.课后,学习通布置讨论、复习题。【学习要求】1.课前,学习通阅读学习任务单;2.课中,按学习任务单步骤进行听课:3.课后,学习通上完成讨论、复习题。【复习与思考】简述现代经济学的基本分析框架,并举例。【学习资源】1.西南大学《经济学类专业导论》公开课2.本课程自建资源库3.本课程自建题库4
4 1.课前,学习通阅读学习任务单; 2.课中,按学习任务单步骤进行听课; 3.课后,学习通上完成讨论、复习题。 【复习与思考】 在成为一个理性的经济人的同时,如何保持经世济民的初心。 【学习资源】 1.西南大学《经济学类专业导论》公开课 2.本课程自建资源库 3.本课程自建题库 第三章 经济学起源及发展 【学习目标】 能够初步分析经济现象的基本状况,为构建系统的、完备的专业知识奠定 基础。探索中国在经济改革中的道路选择,以及取得的巨大的成就,坚定“四 个自信”。 【课程内容】 了解经济学分析框架,了解经济学、管理学等相关概念及区别,理解经济 学的起源、发展、趋势及其在中国经济改革的历史。 【重点、难点】 1.重点:经济学基本分析框架。 2.难点:经济学基本分析框架。 【教学方法】 1.课前,学习通发放学习任务单; 2.课中,采用对分课堂授课; 3.课后,学习通布置讨论、复习题。 【学习要求】 1.课前,学习通阅读学习任务单; 2.课中,按学习任务单步骤进行听课; 3.课后,学习通上完成讨论、复习题。 【复习与思考】 简述现代经济学的基本分析框架,并举例。 【学习资源】 1.西南大学《经济学类专业导论》公开课 2.本课程自建资源库 3.本课程自建题库
第四章经济学方法论【学习目标】通过课堂讲授、案例讨论等学习,能够习得相关知识,并在课后时间通过网络、文献等方法,初步构建专业框架,从课上、课下综合获得专业知识。通过课上小组案例讨论环节,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及团队精神。【课程内容】通过本章学习,了解经济理论的作用,理解现代经济学的基本研究方法,掌握经济学研究框架的现实作用及应用。【重点、难点】1.重点:现代经济学的基本研究方法。2.难点:现代经济学的基本研究方法。【教学方法】1.课前,学习通发放学习任务单;2.课中,采用对分课堂授课;3.课后,学习通布置讨论、复习题。【学习要求】1.课前,学习通阅读学习任务单;2.课中,按学习任务单步骤进行听课;3.课后,学习通上完成讨论、复习题。【复习与思考】列举经济学的基本研究方法,并举例。【学习资源】1.西南大学《经济学类专业导论》公开课2.本课程自建资源库3.本课程自建题库五、实践教学安排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案例等小组作业,以培养学生团队及创新精神。六,考核方式(一)考核方式5
5 第四章 经济学方法论 【学习目标】 通过课堂讲授、案例讨论等学习,能够习得相关知识,并在课后时间通过 网络、文献等方法,初步构建专业框架,从课上、课下综合获得专业知识。通 过课上小组案例讨论环节,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及团队精神。 【课程内容】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经济理论的作用,理解现代经济学的基本研究方法, 掌握经济学研究框架的现实作用及应用。 【重点、难点】 1.重点:现代经济学的基本研究方法。 2.难点:现代经济学的基本研究方法。 【教学方法】 1.课前,学习通发放学习任务单; 2.课中,采用对分课堂授课; 3.课后,学习通布置讨论、复习题。 【学习要求】 1.课前,学习通阅读学习任务单; 2.课中,按学习任务单步骤进行听课; 3.课后,学习通上完成讨论、复习题。 【复习与思考】 列举经济学的基本研究方法,并举例。 【学习资源】 1.西南大学《经济学类专业导论》公开课 2.本课程自建资源库 3.本课程自建题库 五、实践教学安排 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案例等小组作业,以培养学生团队及创新精 神。 六、考核方式 (一)考核方式
课程考核方式分为过程性考核、期末考核。过程性考核方式(平时成绩)包括考勤、课堂表现、平时作业、课堂笔记。期末考核采用闭卷考试。(二)考核方式与课程目标的关系课程目标考核内容及所占比例(%)考核方式走进经济学;导入时事课堂参与、课堂表现、课后作业、知识归课程目标130%纳、期末考试专业性质、课程介绍及人才培养:经课堂表现、课后作业、知识归纳、期末考课程目标2济学起源及发展试40%经济学方法论课堂表现、课后作业、知识归纳、期末考课程目标330%试七、成绩评定(一)评定方式1.总成绩评定总成绩=(课堂参与×20%+课堂表现×30%+课后作业×20%+知识归纳×30%)×30%+期末考试成绩×70%2.平时成绩评定(1)考勒:日常考勒及学习通学习任务的完成情况(2)课堂表现: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练习、讨论,创造性地提出问题的能力。(3)平时作业:学生平时作业提交次数及完成质量。(4)课堂笔记:学生主动记录学习过程,体现独立思考的痕迹。3.期末成绩评定详见期末试题评分标准。(二)评分标准评分标准序评价90-10080-8970-7960-690-59号项目优良中及格不及格日常考勤及学日常考勤及学习日常考勤及学习日常考勤及学习通日常考勤及学习课堂习通任务完成通任务完成数量通任务完成数量任务完成数量达70%通任务完成数量参与数量达60%以达90%以上。以上。达80%以上。达60%以上。下。6
6 课程考核方式分为过程性考核、期末考核。 过程性考核方式(平时成绩)包括考勤、课堂表现、平时作业、课堂笔记。 期末考核采用闭卷考试。 (二)考核方式与课程目标的关系 课程目标 考核内容及所占比例(%) 考核方式 课程目标 1 走进经济学;导入时事 30% 课堂参与、课堂表现、课后作业、知识归 纳、期末考试 课程目标 2 专业性质、课程介绍及人才培养;经 济学起源及发展 40% 课堂表现、课后作业、知识归纳、期末考 试 课程目标 3 经济学方法论 30% 课堂表现、课后作业、知识归纳、期末考 试 七、成绩评定 (一)评定方式 1.总成绩评定 总成绩=(课堂参与×20%+课堂表现×30%+课后作业×20%+知识归纳×30%) ×30%+期末考试成绩×70% 2.平时成绩评定 (1)考勤:日常考勤及学习通学习任务的完成情况 (2)课堂表现: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练习、讨论,创造性地提出问题的能力。 (3)平时作业:学生平时作业提交次数及完成质量。 (4)课堂笔记:学生主动记录学习过程,体现独立思考的痕迹。 3.期末成绩评定 详见期末试题评分标准。 (二)评分标准 序 号 评价 项目 评分标准 90-100 80-89 70-79 60-69 0-59 优 良 中 及格 不及格 1 课堂 参与 日常考勤及学习 通任务完成数量 达 90%以上。 日常考勤及学习 通任务完成数量 达 80%以上。 日常考勤及学习通 任务完成数量达 70% 以上。 日常考勤及学习 通任务完成数量 达 60%以上。 日常考勤及学 习通任务完成 数量达 60%以 下
认真听课,积极互上课较认真,讨论上课不太认真,主听课很不认积极参与讨论、互动课堂动,主动讨论,发较积极,发言较积动讨论不积极,发真,不讨论,有一定自主性,自己2言积极,有自己的极,有时能提出自言被动,基本没有发言完全没有表现的看法不多。看法。己的看法。自己的看法。自己的看法。作业内容完整,独作业内容完整,独作业内容完整,独作业内容完整,独立立完成全部作业立或合作完成作作业内容不完课后立完成作业要求。或全部完成作业要3业要求。书写较凌整,没有达到要求。书写端正,书写端正,但对问求,书写端正,没有作业对问题有详细透乱,没有对问题进作业要求。题分析较全面。对问题进行分析。彻的分析。行分析。内容完整且条理,内容完整且条理,内容较为完整条理,内容相对完整,书内容无序,书知识书写整齐,自主学书写较为整齐,有书写比较整齐,自主写一般,比较缺乏写凌乱,无自归纳习意识强。自主学习意识。学习意识一般。自主学习意识。主学习意识。中期末优良及格不及格5考试(90-100分)(90-100分)(90-100分)(90-100分)(90-100分)八、选用教材无九、主要参考书目[1]马克思.资本论(第1、2、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2]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北京:商务印书馆,1993[31李嘉图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北京:商务印书馆,1976【4]列宁.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列宁选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5]斯大林.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6]毛泽东.论十大关系.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71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1、2、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8]萨缪尔森,诺德豪斯.经济学(第19版).北京:商务印书馆,2013「91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十、课程学习建议1.课前,完成学习任务单的阅读。2.课中,认真听取老师授课,积极参与讨论,完善笔记本内容。3.课后,积极完成随堂练习、讨论话题、复习题等内容。4.主动观看老师推荐资源。5.学有余力的情况下,积极阅读老师推荐的课外读物。A
7 2 课堂 表现 认真听课,积极互 动,主动讨论,发 言积极,有自己的 看法。 上课较认真,讨论 较积极,发言较积 极,有时能提出自 己的看法。 积极参与讨论、互动 有一定自主性,自己 的看法不多。 上课不太认真,主 动讨论不积极,发 言被动,基本没有 自己的看法。 听 课 很 不 认 真,不讨论, 发言完全没有 自己的看法。 3 课后 作业 作业内容完整,独 立完成全部作业 要求。书写端正, 对问题有详细透 彻的分析。 作业内容完整,独 立完成作业要求。 书写端正,但对问 题分析较全面。 作业内容完整,独立 或全部完成作业要 求,书写端正,没有 对问题进行分析。 作业内容完整,独 立或合作完成作 业要求。书写较凌 乱,没有对问题进 行分析。 作业内容不完 整,没有达到 作业要求。 4 知识 归纳 内容完整且条理, 书写整齐,自主学 习意识强。 内容完整且条理, 书写较为整齐,有 自主学习意识。 内容较为完整条理, 书写比较整齐,自主 学习意识一般。 内容相对完整,书 写一般,比较缺乏 自主学习意识。 内容无序,书 写凌乱,无自 主学习意识。 5 期末 考试 优 (90-100 分) 良 (90-100 分) 中 (90-100 分) 及格 (90-100 分) 不及格 (90-100 分) 八、选用教材 无 九、主要参考书目 [1]马克思.资本论(第 1、2、3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 [2]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北京:商务印书馆,1993 [3]李嘉图.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北京:商务印书馆,1976 [4]列宁.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列宁选集).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5 [5]斯大林.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 [6]毛泽东.论十大关系.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7]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 1、2、3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8]萨缪尔森,诺德豪斯.经济学(第 19 版).北京:商务印书馆,2013 [9]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 3 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 十、课程学习建议 1.课前,完成学习任务单的阅读。 2.课中,认真听取老师授课,积极参与讨论,完善笔记本内容。 3.课后,积极完成随堂练习、讨论话题、复习题等内容。 4.主动观看老师推荐资源。 5.学有余力的情况下,积极阅读老师推荐的课外读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