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章 第 机械密封的基本原理和分类 流体润滑胪密封基删 S.1 机械密封的发展 1885年首先在英国发明并获得专利,1900年开始应用。 美国1945年普及,日本1955年普及。德国对机械密封的研 究起步较早,但因战争影响,直到战后才重新整顿发展,目前 在密封理论研究方面又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我国1958年首先在炼油厂采用,1966年开始自主生产。 我国的机械密封与国外密封相比,结构上的差距在不断缩小, 但密封材料、加工制造工艺、辅助装置等还存在不少的差距, 对密封机理的深入研究还有很大的差距
第 S章 S.1 机械密封的发展 机械密封的基本原理和分类 1885年首先在英国发明并获得专利,1900年开始应用。 美国1945年普及,日本1955年普及。德国对机械密封的研 究起步较早,但因战争影响,直到战后才重新整顿发展,目前 在密封理论研究方面又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我国1958年首先在炼油厂采用,1966年开始自主生产。 我国的机械密封与国外密封相比,结构上的差距在不断缩小, 但密封材料、加工制造工艺、辅助装置等还存在不少的差距, 对密封机理的深入研究还有很大的差距
S 第 机械密封的基本原理和分类 流件润滑与密封基碰 S.1 机械密封的发展 机械密封之所以发展很快,是由于它有以下优点: 1)密封性能好,泄漏量≤3mLh; 2)工作寿命长,寿命半年以上; 3)维修周期长,不需要经常调整; 4)摩擦功率小,轴和轴套不产生磨损; 5)具有缓冲功能,耐振性强; 6)密封参数高,使用范围广。 但结构复杂,装配精度要求高,更换不方便,需要一定的安 装技术。另外,机械密封加工制造精度高,工艺路线长,因此, 造价较高,一次性投资大
第 S章 S.1 机械密封的发展 机械密封的基本原理和分类 机械密封之所以发展很快,是由于它有以下优点: 1)密封性能好,泄漏量≤3mL/h; 2)工作寿命长,寿命半年以上; 3)维修周期长,不需要经常调整; 4)摩擦功率小,轴和轴套不产生磨损; 5)具有缓冲功能,耐振性强; 6)密封参数高,使用范围广。 但结构复杂,装配精度要求高,更换不方便,需要一定的安 装技术。另外,机械密封加工制造精度高,工艺路线长,因此, 造价较高,一次性投资大
第 章 机械密封的基本原理和分类 流体润滑胪密封基删 S.2 机械密封的基本结构和组成 基本结构 泄漏点4 端盖 密封腔 泄漏点3 泄漏点2 泄漏点1 6 8
第 S章 S.2 机械密封的基本结构和组成 机械密封的基本原理和分类 基本结构
S章 第 机械密封的基本原理和分类 流体润滑与密封基碰 S.2 机械密封的基本结构和组成 常用术语 机械密封是一种用于防止流体泄漏的动密封装置。它是一 种端面密封,也称轴向密封。其密封主要是靠至少一对垂直于 旋转轴线、保持贴合并相对滑动的密封端面。机械密封中端面 垂直于旋转轴线,相互贴合并相对滑动的两个环形零件称做密 封环。其中随轴作旋转运动的密封环叫动环(旋转环)。不随 轴作旋转运动的密封环叫静环(静止环)。两个密封环在工作 时相贴合的端面叫密封端面。一对相互贴合的密封端面之间的 交界面叫密封界面
第 S章 S.2 机械密封的基本结构和组成 机械密封的基本原理和分类 常用术语 机械密封是一种用于防止流体泄漏的动密封装置。它是一 种端面密封,也称轴向密封。其密封主要是靠至少一对垂直于 旋转轴线、保持贴合并相对滑动的密封端面。机械密封中端面 垂直于旋转轴线,相互贴合并相对滑动的两个环形零件称做密 封环。其中随轴作旋转运动的密封环叫动环(旋转环)。不随 轴作旋转运动的密封环叫静环(静止环)。两个密封环在工作 时相贴合的端面叫密封端面。一对相互贴合的密封端面之间的 交界面叫密封界面
第 章 机械密封的基本原理和分类 流体润滑胪密封基酬 机械密封的基本结构和组成 常用术语 一对密封环中具有轴向补偿能力的密封环称补偿环。 一对密封环中不具有轴向补偿能力的密封环称非补偿环。 由弹性元件(弹簧等)及相关零件(弹簧座、推环)所组成 的能随补偿环一起轴向移动的机构是机械密封的补偿机构。 补偿动环 补偿静环
第 S章 S.2 机械密封的基本结构和组成 机械密封的基本原理和分类 常用术语 一对密封环中具有轴向补偿能力的密封环称补偿环。 一对密封环中不具有轴向补偿能力的密封环称非补偿环。 由弹性元件(弹簧等)及相关零件(弹簧座、推环)所组成 的能随补偿环一起轴向移动的机构是机械密封的补偿机构。 补偿动环 补偿静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