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市2010年中考语文命题说明 徐州市中小学教学研究室 、命题指导思想 1、以《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为依据。全面、科学地考査初中 毕业生在语文学科学习目标方面所达到的水平。 2、有利于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面向全体学生,体现义务教育的性质 3、有利于推进语文教学改革,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 语感,发展思维,提高审美情趣,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培养探究能力和实践能 力,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4、有利于建立科学的语文教学评价体系,全面评价初中生的语文素养 5、有利于高一级学校选拔优秀的初中毕业生 、考试范围及内容 1、依据《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编写的初中语文教材(人教版) 所包含的内容 2、与教材内容难度相当的课外现代文。 3、浅易的课外文言文。 4、《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附录一”推荐的古诗文背诵篇目和 “附录二”推荐的课外名著阅读篇目 5、具体内容为:1、识字与写字、2、阅读、3、写作、4、口语交际、5、语文 综合性学习。 三、具体要求 ()语文积累及语言运用 1、汉字 ①正确识记并辨析课文中重要词语的字音 ②准确辨析并写出课文中重要词语的字形 ③能够识别并纠正生活中常见的误读字、错别字 ④书写规范、整洁,尽可能美观 2、词语 能在具体语境中准确理解和运用常见的重要词语(包括成语) 3、句子 ①能够辨别并修改具体语境中的语病。 ②能够在具体情境中简明、连贯、得体地进行语言交流与表达。 ⑧③能够在具体情境中准确、恰当地选用句子、仿写句子、续写句子、扩充句子、 紧缩句子等 4、文学常识及名著阅读 (1)正确识记并写出教材和课外阅读推荐篇目所涉及的重要的作家、作品及主要人物 的名称
1 徐州市 2010 年中考语文命题说明 徐州市中小学教学研究室 一、命题指导思想 1、以《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为依据。全面、科学地考查初中 毕业生在语文学科学习目标方面所达到的水平。 2、有利于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面向全体学生,体现义务教育的性质。 3、有利于推进语文教学改革,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 语感,发展思维,提高审美情趣,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培养探究能力和实践能 力,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4、有利于建立科学的语文教学评价体系,全面评价初中生的语文素养。 5、有利于高一级学校选拔优秀的初中毕业生。 二、考试范围及内容 1、依据《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编写的初中语文教材(人教版) 所包含的内容。 2、与教材内容难度相当的课外现代文。 3、浅易的课外文言文。 4、《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附录一”推荐的古诗文背诵篇目和 “附录二”推荐的课外名著阅读篇目。 5、具体内容为:1、识字与写字、 2、阅读、 3、写作、 4、口语交际、5、语文 综合性学习。 三、具体要求 ㈠语文积累及语言运用 1、汉字 ①正确识记并辨析课文中重要词语的字音。 ②准确辨析并写出课文中重要词语的字形。 ③能够识别并纠正生活中常见的误读字、错别字。 ④书写规范、整洁,尽可能美观。 2、词语 能在具体语境中准确理解和运用常见的重要词语(包括成语)。 3、句子 ① 能够辨别并修改具体语境中的语病。 ② 能够在具体情境中简明、连贯、得体地进行语言交流与表达。 ③ 能够在具体情境中准确、恰当地选用句子、仿写句子、续写句子、扩充句子、 紧缩句子等。 4、文学常识及名著阅读 ⑴正确识记并写出教材和课外阅读推荐篇目所涉及的重要的作家、作品及主要人物 的名称
(2)能够根据所提供的有关名著的相关语言信息来推断作品的作者、作品的名称和人 物形象,分析人物形象的性格和作品的思想内容,提出自己的认识和看法 (3)由具体的阅读材料进行拓展和迁移,联系相关的名著展开分析,提出自己的认识 和看法。 古诗文默写 准确识记、理解并运用《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稿)》“附录一”推荐的古 诗文背诵篇目中的名句 6、语文综合性学习 能够依据所提供的具体语言材料,按照要求进行分析,展开探究,发表自己的见解 提出自己的看法并准确地进行语言表达 白古诗文阅读 1古诗文阅读材料以课内材料为主,适当向课外延伸。 2能够辨析和解释文言语段中常用实词的意义和用法,掌握常见的一词多义、通假 字、古今异义和词类活用的现象 3能够把文言句子较准确、通顺地翻译成现代汉语。 4能够把握文言语段的基本内容并能对人物及事件进行简要评价 5能够对《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稿)》“附录一”推荐背诵的古诗词从思 想内容和表达方式两方面进行初步赏析 白现代文阅读 1现代文阅读材料课内外相结合,以课外为主,兼顾不同文体。 2整体感知文章,理清文章的基本写作思路,把握并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体会作 者的观点、态度和情感 3提取、筛选、辨析并整合文中的重要信息 4,解释重要词句在具体语言环境下的含义和作用 了解文章记叙、议论、抒情、说明和描写等表达方式及其作用 6能够初步赏析文学作品,感受作品中的形象,赏析优美、精彩的语言。 7能够对文章的内容、语言和写法做出简要的评价,并提出自己独到的看法和有价 值的疑问 8能够结合现实生活或相关资料针对文中某一问题进行初步探究并发表具有创造 性的见解 9能根据文章提供的语言信息展开合理的推断、想像并进行适当的补充。 网四写作 1能够在规定的时间里完成一篇规范的记叙文、一般的议论文和简单的说明文等 2做到中心明确,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语言通顺,力求简明得体。 3能够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合理安排内容的顺序,详略得当地取舍材料,条理清 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4鼓励创新,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和精神世界;鼓励合理的运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 丰富表达的内容;鼓励语言流畅优美,生动形象。 5正确使用标点符号,格式正确;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2 ⑵能够根据所提供的有关名著的相关语言信息来推断作品的作者、作品的名称和人 物形象,分析人物形象的性格和作品的思想内容,提出自己的认识和看法。 ⑶由具体的阅读材料进行拓展和迁移,联系相关的名著展开分析,提出自己的认识 和看法。 5、古诗文默写 准确识记、理解并运用《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稿)》“附录一”推荐的古 诗文背诵篇目中的名句。 6、语文综合性学习 能够依据所提供的具体语言材料,按照要求进行分析,展开探究,发表自己的见解, 提出自己的看法并准确地进行语言表达。 ㈡古诗文阅读 ⒈古诗文阅读材料以课内材料为主,适当向课外延伸。 ⒉能够辨析和解释文言语段中常用实词的意义和用法,掌握常见的一词多义、通假 字、古今异义和词类活用的现象。 ⒊能够把文言句子较准确、通顺地翻译成现代汉语。 ⒋能够把握文言语段的基本内容并能对人物及事件进行简要评价。 ⒌能够对《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稿)》“附录一”推荐背诵的古诗词从思 想内容和表达方式两方面进行初步赏析。 ㈢现代文阅读 ⒈现代文阅读材料课内外相结合,以课外为主,兼顾不同文体。 ⒉整体感知文章,理清文章的基本写作思路,把握并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体会作 者的观点、态度和情感。 ⒊提取、筛选、辨析并整合文中的重要信息。 ⒋解释重要词句在具体语言环境下的含义和作用。 ⒌了解文章记叙、议论、抒情、说明和描写等表达方式及其作用。 ⒍能够初步赏析文学作品,感受作品中的形象,赏析优美、精彩的语言。 ⒎能够对文章的内容、语言和写法做出简要的评价,并提出自己独到的看法和有价 值的疑问。 ⒏能够结合现实生活或相关资料针对文中某一问题进行初步探究并发表具有创造 性的见解。 ⒐能根据文章提供的语言信息展开合理的推断、想像并进行适当的补充。 ㈣写作 ⒈能够在规定的时间里完成一篇规范的记叙文、一般的议论文和简单的说明文等。 ⒉做到中心明确,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语言通顺,力求简明得体。 ⒊能够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合理安排内容的顺序,详略得当地取舍材料,条理清 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⒋鼓励创新,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和精神世界;鼓励合理的运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 丰富表达的内容;鼓励语言流畅优美,生动形象。 ⒌正确使用标点符号,格式正确;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6.掌握命题作文(包括半命题作文)、话题作文等形式的一般写法 注意:试卷考查内容不考虑知识的覆盖面 四、考试形式、试卷结构及分值分配 1答卷方式:闭卷,笔试。试卷满分为12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2题型ε选择题、修改题、填空题、简答题和作文。以主观题为主,适当增加探究 性试题和开放性试题的比重。 3试卷结构及分值分配 (1)语文积累及语言运用(20分左右) (2)古诗文阅读(20分左右,课内阅读一段10—12分,课外阅读一段5分左右,古 诗词赏析一首3-4分) (3)现代文阅读(三篇27分左右,课内一段,课外两篇,兼顾记叙、议论、说明和 文学作品等文体) (4)写作(50分) (5)卷面分3分。 (6)试卷的总题量不超过25题。 4.试题难度: 试题的总体难度拟控制在0·65—0·70之间。 五、附录 1.课内现代文重要篇目: 《紫藤萝瀑布》《春》《济南的冬天》《看云识天气》《皇帝的新装》《最后一课》《社 戏》《安塞腰鼓》《在沙漠中心》《猫》《背影》《老王》《中国石拱桥》《苏州园林》《大自 然的语言》《藤野先生》《我的母亲》《敬畏生命》《云南的歌会》《端午的鸭蛋》《敬业与 乐业》《故乡》《我的叔叔于勒》《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范进中举》《孔乙己》《变 色龙》《谈生命》 2课内文言文重要篇目: (1)所有的精读文言文篇目。 (2)部分略读文言文篇目: 《愚公移山》《出师表》《隆中对》《五柳先生传》《马说》《核舟记》《大道之行也》 《狼》《孙杈劝学》《观潮》《湖心亭看雪》 题例解析 【题例一】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相同的一项是
3 ⒍掌握命题作文(包括半命题作文)、话题作文等形式的一般写法。 注意:试卷考查内容不考虑知识的覆盖面。 四、考试形式、试卷结构及分值分配 ⒈答卷方式:闭卷,笔试。试卷满分为 120 分。考试时间为 150 分钟。 ⒉题型:选择题、修改题、填空题、简答题和作文。以主观题为主,适当增加探究 性试题和开放性试题的比重。 ⒊试卷结构及分值分配: ⑴语文积累及语言运用(20 分左右) ⑵古诗文阅读(20 分左右,课内阅读一段 10—12 分,课外阅读一段 5 分左右,古 诗词赏析一首 3—4 分) ⑶现代文阅读(三篇 27 分左右,课内一段,课外两篇,兼顾记叙、议论、说明和 文学作品等文体) ⑷写作(50 分) ⑸卷面分 3 分。 ⑹试卷的总题量不超过 25 题。 4.试题难度: 试题的总体难度拟控制在 0·65—0·70 之间。 五、附录 1.课内现代文重要篇目: 《紫藤萝瀑布》《春》《济南的冬天》《看云识天气》《皇帝的新装》《最后一课》《社 戏》《安塞腰鼓》《在沙漠中心》《猫》《背影》《老王》《中国石拱桥》《苏州园林》《大自 然的语言》《藤野先生》《我的母亲》《敬畏生命》《云南的歌会》《端午的鸭蛋》《敬业与 乐业》《故乡》《我的叔叔于勒》《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范进中举》《孔乙己》《变 色龙》《谈生命》 2.课内文言文重要篇目: (1)所有的精读文言文篇目。 (2)部分略读文言文篇目: 《愚公移山》《出师表》《隆中对》《五柳先生传》《马说》《核舟记》《大道之行也》 《狼》《孙权劝学》《观潮》《湖心亭看雪》 题例解析 【题例一】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相同的一项是 【 】
A.匀称对称称职称心如意 B.着落着重着急着手成春 C.归省反省俭省不省人事 D.附和和面和谐 唱百和 【答案】A 【解析】此题采用客观选择题的形式考査学生对常见的多音字的掌握情况,选项中涉及 到的多音字均是在课本出现的前提下向生活有所延伸。引导学生在学习中要注意灵活掌 握基础知识,注意课本与生活的联系,在生活中扩大自己的语文积累。当然,在字音方 面我们还要注意纠正一些误读现象 【题例二】下列词语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健忘教诲测隐恪尽职守 B.清澈鞭挞辍泣因地治宜 C.接济烦燥凌驾视同人 D.推崇收敛诀别眼花缭乱 【答案】D 【解析】此题考查的所有字词均来自课本,以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出现,有效的增加了考 查的宽度,对引导学生重视课本基础字词的学习有较好的导向作用。字形的错误主要出 现在同音字和形近字上,学习中要注意以义辨形,从而达到理解和运用的程度 【题例三】下列词语书写及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追朔股红(yan)驰骋( cheng)销声匿迹(ni)相形见绌 B.静谧濒临(bin)遒劲(jin) 叱咤风云(zha)耸人听闻 C.蓦然雾霭(ai)深邃(sui) 高屋建瓴(ling)粗制滥造 D.窘迫舐犊(shi)清冽(lie) 满载而归(zai)谈笑风声 【答案】C 【解析】这是考査“正确识记并辨析重要词语的字音、字形”。把语音和字形结合起来 考查,这是2008年中考语文的新题型 考查的多音字:殷红(yoan)遒劲(jing)满载而归(zdi),字形的错误主要放在同 音字和形似字上,让学生以义辨形,从而达到识别的目的。同音字:谈笑风声一一谈笑 风生形近字:驰骋一一聘追溯一一追朔。 【题例四】下列词语书写及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濒(bn)临悄(qio)然阴霾鲜(xion)为人知迫不急待 B.提(d)防角(jo0)色沮丧满载(zi)而归提心掉胆 C.泥泞(ning)狩(shu猎遐想叱咤(zha)风云粗制滥造 D.栈(zhan桥附和he)决别浑身解(xe)数谈笑风生 【答案】C.(A悄一qao急一及B角一jue掉一吊D决一诀) 【解析】这是2009年徐州市的中考语文试题。延续了2008年的考查方式,把字音和字
4 A.匀称. 对称. 称.职 称.心如意 B.着.落 着.重 着.急 着.手成春 C.归省. 反省. 俭省. 不省.人事 D.附和. 和.面 和.谐 一唱百和. 【答案】A 【解析】此题采用客观选择题的形式考查学生对常见的多音字的掌握情况,选项中涉及 到的多音字均是在课本出现的前提下向生活有所延伸。引导学生在学习中要注意灵活掌 握基础知识,注意课本与生活的联系,在生活中扩大自己的语文积累。当然,在字音方 面我们还要注意纠正一些误读现象。 【题例二】下列词语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 A.健忘 教诲 测隐 恪尽职守 B.清澈 鞭挞 辍泣 因地治宜 C.接济 烦燥 凌驾 一视同人 D.推崇 收敛 诀别 眼花缭乱 【答案】D 【解析】此题考查的所有字词均来自课本,以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出现,有效的增加了考 查的宽度,对引导学生重视课本基础字词的学习有较好的导向作用。字形的错误主要出 现在同音字和形近字上,学习中要注意以义辨形,从而达到理解和运用的程度。 【题例三】下列词语书写及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 A.追朔 殷.红(yān) 驰骋.(chěng) 销声匿.迹(nì) 相形见绌 B.静谧 濒.临(bīn) 遒劲.(jìn) 叱咤.风云(zhà) 耸人听闻 C.蓦然 雾霭.(ǎi) 深邃.(suì) 高屋建瓴. ( líng ) 粗制滥造 D.窘迫 舐.犊(shì) 清冽.(liè) 满载.而归(zài) 谈笑风声. 【答案】C 【解析】这是考查“正确识记并辨析重要词语的字音、字形”。把语音和字形结合起来 考查,这是 2008 年中考语文的新题型。 考查的多音字:殷红(yān)遒劲(jìng)满载而归(zài),字形的错误主要放在同 音字和形似字上,让学生以义辨形,从而达到识别的目的。同音字:谈笑风声——谈笑 风生 形近字:驰骋——聘 追溯——追朔。 【题例四】下列词语书写及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 A.濒.(bīn)临 悄.(qiāo)然 阴霾 鲜.(xiǎn)为人知 迫不急待 B.提.(dī)防 角.(jiǎo)色 沮丧 满载.(zài)而归 提心掉胆 C.泥泞.(nìng) 狩.(shòu)猎 遐想 叱咤.(zhà)风云 粗制滥造 D.栈.(zhàn)桥 附和.(hè) 决别 浑身解.(xiè)数 谈笑风生 【答案】C.(A 悄—qiǎo 急—及 B 角—jué 掉—吊 D 决—诀) 【解析】这是 2009 年徐州市的中考语文试题。延续了 2008 年的考查方式,把字音和字
形进行综合考查。所有词语或直接来自教材,或与教材中的字词有关系,而且都是常见 和常用的 【题例五】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它是一片毫不起眼的叶子。整整一个夏天,它以自己的本色隐没于大树的盛装之中, 给炎热的日子平添了①(一抹一片)绿意。可是,如今秋天到了。在瑟瑟风声 中,它日渐干枯,模样却变得越来越难看了。 终于有一天,它从高高的枝头_②(吹落飘落)到了地上。那一刻,它不由 得发出最后一声叹息:“唉,可悲的命呀,现在我无用处了 恰好有一只小虫子经过,看到面前的落叶,二话没说,就钻到了它的下面。 多厚实的被子!虫子发出由衷的赞叹, 1)文中的①②两处应该选用的词语是 (2)请修改文中画线句子的语病,把正确的句子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3)联系上文,补写出虫子心理活动的语句。(加上标点不超过30个字 【寳案】(1)①一抹②飘落(2)“它日渐干枯,模样也变得越来越难看了。”或“它 日渐干枯,模样变得越来越难看了。”(3)(着重从虫子内心高兴、愉悦、满足的角度来 描写,语句通顺、连贯即得满分,否则酌情扣分,不是心理活动的不得分)例如:它想 这下冬天不用发愁了,到时可以美美地睡上一觉。” 【解析】这是一道有关基础知识和语言表达的综合考试题。更加注重在具体语言情境中 考査学生基础知识的灵活运用,考査那些活的有价值的知识,考查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 宽度。表面上考查基础知识,实际体现的是能力素养。通过阅读一段语言材料,考查了 词语、句子和语言表达。涉及的词、句皆是常见的和常用的,而且较为典型。口语交际 题在表达语意符合人物性格和心理的基础上,注意语意的连贯和得体 【题例六】阅读下面短文,按要求谷题 阅读下面的短文,按要求回答问题。(5分) 一个年轻人大学毕业参加工作后老是不断地变换工作单位。因为在一个单位工作不 久,他总是感到怀才不遇,无法实现自己的理想,不得已只好跳槽。 他觉得很①(沉痛无奈)就把烦恼向一位阅历丰富的老人②(倾诉反映
5 形进行综合考查。所有词语或直接来自教材,或与教材中的字词有关系,而且都是常见 和常用的。 【题例五】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它是一片毫不起眼的叶子。整整一个夏天,它以自己的本色隐没于大树的盛装之中, 给炎热的日子平添了 ① (一抹 一片)绿意。可是,如今秋天到了。在瑟瑟风声 中,它日渐干枯,模样却变得越来越难看了。 终于有一天,它从高高的枝头 ② (吹落 飘落)到了地上。那一刻,它不由 得发出最后一声叹息:“唉,可悲的命呀,现在我一无用处了!” 恰好有一只小虫子经过,看到面前的落叶,二话没说,就钻到了它的下面。 “多厚实的被子!”虫子发出由衷的赞叹, 。 ⑴文中的①②两处应该选用的词语是 ① ② ⑵请修改文中画线句子的语病,把正确的句子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⑶联系上文,补写出虫子心理活动的语句。(加上标点不超过 30 个字) 【答案】(1)①一抹 ②飘落(2)“它日渐干枯,模样也变得越来越难看了。”或“它 日渐干枯,模样变得越来越难看了。”(3)(着重从虫子内心高兴、愉悦、满足的角度来 描写,语句通顺、连贯即得满分,否则酌情扣分,不是心理活动的不得分)例如:它想: “这下冬天不用发愁了,到时可以美美地睡上一觉。” 【解析】这是一道有关基础知识和语言表达的综合考试题。更加注重在具体语言情境中 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灵活运用,考查那些活的有价值的知识,考查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 宽度。表面上考查基础知识,实际体现的是能力素养。通过阅读一段语言材料,考查了 词语、句子和语言表达。涉及的词、句皆是常见的和常用的,而且较为典型。口语交际 题在表达语意符合人物性格和心理的基础上,注意语意的连贯和得体。 【题例六】阅读下面短文,按要求答题。 阅读下面的短文,按要求回答问题。(5 分) 一个年轻人大学毕业参加工作后老是不断地变换工作单位。因为在一个单位工作不 久,他总是感到怀才不遇,无法实现自己的理想,不得已只好跳槽。 他觉得很 ①(沉痛 无奈),就把烦恼向一位阅历丰富的老人 ②(倾诉 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