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徐州市2016年中考语文试题 逐题解析 (满分:14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积累与运用(22分) 1.古诗文默写。(10分) 风正一帆悬 (2)大漠孤烟直, (3)浊酒一杯家万里, (4)子曰:“饭疏食饮水, ,乐亦在其中矣。” (5) 间之四时也。 (6)《雁门太守行》中的 两句,表现了 将士们以死报国的坚定决心。 【参考答案】(1)潮平两岸阔(2)长河落日圆(3)燕然未勒归无计(4) 曲肱而枕之(5)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 者(6)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査古诗文名句默写识记和书写,切忌记忆混淆和书写潦 草。要注意“长河落日圆”中的“圆”是形容落日的圆整,还要注意“燕然未勒 归无计”的“勒”、“曲肱而枕之”中的“肱”、“秀而繁阴”中的“阴”、“提 携玉龙”中的“携”的书写。第(6)题是理解性默写,要抓住“以死报国”的 提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和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瞥(pie)见 招徕(lai) 拈(zhan)轻怕重 披星戴(dai) 月 B.殉(Xmn)职蓦(mo)然不言而喻(y) 并 行不悖(bei C.喑(yin)哑 阻遏(ye) 名副(f)其实 锋 芒必(bi)露 D.侧(ce)隐 迁徙(xi) 郑重其事(shi) 沧(cang) 海桑田 【参考答案】B 【试题解析】A项“拈”的读音zhan应为nian,C项“遏”的读音“e”,D项 中“侧”应为“恻”。恻隐:对别人的不幸表示同情,见到遭受灾祸或不幸的人 产生同情之心。“恻”即悲伤,自然应该是竖心旁 3.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6分) 立春之美,没有桃花肉红、萱草绿肥的艳俗,完全是一种( )的静静等 待着的含蓄美。残雪虽然还未消尽,但是早梅已经在山坳中疏影横斜,占尽了 风情 。水仙花尽情享受着即将被替换的阳光,枝条摇曳,金盏 簇拥。本是素馨之花,竟也会被激发出、拥挤成甜俗的浓香。这令人想到,梅也 好,水仙也好,其实本质都是免不了争春的。真正唯一不争的是春兰,虽然她依 然故我,仍然静静地只甘居墙角架上一隅。与梅或水仙比,它绝不怒放,漫长地 )良久,才偷开半朵,只为自由之赏 (1)为文中括号处选择恰当的词语。(2分) 清淡淡雅哺育孕育
江苏省徐州市 2016 年中考语文试题 逐题解析 (满分:140 分考试时间:150 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22 分) 1.古诗文默写。(10 分) (1)___________,风正一帆悬。 (2)大漠孤烟直,___________。 (3)浊酒一杯家万里,___________。 (4)子曰:“饭疏食饮水,___________,乐亦在其中矣。” (5)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山 间之四时也。 (6)《雁门太守行》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现了 将士们以死报国的坚定决 心。 【参考答案】(1)潮平两岸阔 (2)长河落日圆 (3)燕然未勒归无计 (4) 曲肱而枕之 (5)野芳发而幽香 佳木秀而繁阴 风霜高洁 水落而石出 者 (6)报君黄金台上意 提携玉 龙为君死 【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古诗文名句默写识记和书写,切忌记忆混淆和书写潦 草。要注意“长河落日圆”中的“圆”是形容落日的圆整,还要注意“燕然未勒 归无计”的“勒”、“曲肱而枕之”中的“肱”、“秀而繁阴”中的“阴”、“提 携玉龙”中的“携”的书写。第(6)题是理解性默写,要抓住“以死报国”的 提示。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和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瞥(piē)见 招徕(lái) 拈(zhān)轻怕重 披星戴(dài) 月 B.殉(Xùn)职 蓦(mò)然 不言而喻(yù) 并 行不悖(bèi) C.喑(yīn)哑 阻遏(yè) 名副(fù)其实 锋 芒必(bÌ) 露 D.侧(cè)隐 迁徙(xĭ) 郑重其事(shÌ) 沧(cānɡ) 海桑田 【参考答案】B 【试题解析】A 项“拈”的读音 zhān 应为 niān,C 项“遏”的读音“è”,D 项 中“侧”应为“恻”。恻隐;对别人的不幸表示同情,见到遭受灾祸或不幸的人 产生同情之心。“恻”即悲伤,自然应该是竖心旁。 3.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6 分) 立春之美,没有桃花肉红、萱草绿肥的艳俗,完全是一种( )的静静等 待着的含蓄美。残雪虽然还未消尽,但是早梅已经在山坳 中疏影横斜,占尽了 风情;______________。水仙花尽情享受着即将被替换的阳光,枝条摇曳,金盏 簇拥。本是素馨之花,竟也会被激发出、拥挤成甜俗的浓香。这令人想到,梅也 好,水仙也好,其实本质都是免不了争春的。真正唯一不争的是春兰,虽然她依 然故我,仍然静静地只甘居墙角架上一隅。与梅或水仙比,它绝不怒放,漫长地 ( )良久,才偷开半朵,只为自由之赏。 (1)为文中括号处选择恰当的词语。(2 分) 清淡 淡雅 哺育 孕育
【参考答案】淡雅孕育 【试题解析】“清淡,淡雅:哺育,孕育”这两组词仅从词义和语境就可以判断 了。“清淡”指凊新恬淡,颜色、味道等不浓……“淡雅”指素淡雅致,“哺育 指喂养,“孕育”指本意是使哺乳动物得以在体内孕育其后代。也指一样事物衍 生,及帮助了另一样事物的发展生长等。更何况还有“静静等待着的含蓄美” “绝不怒放,漫长地”的提示 (2)文中画线句有语病,请修改。(2分) 【参考答案】真正唯一不争的是春兰,只有(因为)她依然故我,仍然静静地只 甘居墙角架上一隅;或删去“虽然”。 【试题解析】划线句是“真正唯一不争的是春兰,虽然她依然故我,仍然静静地 只甘居墙角架上一隅”。从句意上看,“虽然”根本就是多余的,直接删去好了。 另外,提醒一下,成对的关联词往往配套使用哦。 3)运用“虽然……但是……”的句式为文中横线处写一句话。(2分) 【参考答案】示例一:春风虽然还是料峭,但是垂柳已经在河畔边绽出新芽,描 绘着画意。示例二:阳光虽然还不够温暖,但是迎春花已经在花园里悄然含苞, 充满了生机。示例三:蛰虫们虽然还未出土,但是一个个细小的孔洞都己钻通, 积蓄着力量。 【试题解析】造句很简单,只是要注意前半句的“虽然”中的“然”是“这样” 的意思,那么“这样”指那样?应该是立春前后景象,“但是”表转折,转到哪 里去呢?从文意来看,应该偏向“争春”了。 4.下列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简·爱》是英国著名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代表作,作品成功塑造了主 人公简·爱独立自主、敢于反抗、追求平等的女性形象。小说以第一人称叙述, 亲切感人。 B.《背影》《老王》《藤野先生》的作者分别是朱自清、杨绛、鲁迅, 文体都是散文,都刻画了特色鲜明的人物形象 C.《海底两万里》是法国作家儒勒·凡尔纳创作的科幻小说,作品中“遭 冰山封路”“陷缺氧危机”“海底观美景”“征服‘星期五’收为奴仆”等情 节极富幻想、引人人胜。 D.《三峡》选自《水经注》,作者是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与朱元思 书》选自《艺文类聚》,作者是南朝梁文学家吴均;两篇文章都是描写山水的佳 【参考答案】C 【试题解析】“星期五”是英国作家笛福《鲁滨逊漂流记》中的人物,他是一个 野人,后来成为鲁滨逊的仆人和朋友,鲁滨逊用救起他的日期命以的名字。名著 选择题的解题诀窍是细心、细心、再细心。 二、古诗文阅读(19分)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语段,完成5~9题。(16分) 【甲】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 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讳、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 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
【参考答案】淡雅 孕育 【试题解析】“清淡,淡雅;哺育,孕育”这两组词仅从词义和语境就可以判断 了。“清淡”指清新恬淡,颜色、味道等不浓……“淡雅”指素淡雅致,“哺育” 指喂养,“孕育”指本意是使哺乳动物得以在体内孕育其后代。也指一样事物衍 生,及帮助了另一样事物的发展生长等。更何况还有“静静等待着的含蓄美”、 “绝不怒放,漫长地”的提示。 (2)文中画线句有语病,请修改。(2 分) 【参考答案】真正唯一不争的是春兰,只有(因为)她依然故我,仍然静静地只 甘居墙角架上一隅;或删去“虽然”。 【试题解析】划线句是“真正唯一不争的是春兰,虽然她依然故我,仍然静静地 只甘居墙角架上一隅”。从句意上看,“虽然”根本就是多余的,直接删去好了。 另外,提醒一下,成对的关联词往往配套使用哦。 (3)运用“虽然……但是……”的句式为文中横线处写一句话。(2 分) 【参考答案】示例一:春风虽然还是料峭,但是垂柳已经在河畔边绽出新芽,描 绘着画意。示例二:阳光虽然还不够温暖,但是迎春花已经在花园里悄然含苞, 充满了生机。示例三:蛰虫们虽然还未出土,但是一个个细小的孔洞都已钻通, 积蓄着力量。 【试题解析】造句很简单,只是要注意前半句的“虽然”中的“然”是“这样” 的意思,那么“这样”指那样?应该是立春前后景象,“但是”表转折,转到哪 里去呢?从文意来看,应该偏向“争春”了。 4.下列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简·爱》是英国著名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代表作,作品成功塑造了主 人公简·爱独立自主、敢于反抗、追求平等的女性形象。小说以第一人称叙述, 亲切感人。 B.《背影》《老王》《藤野先生》的作者分别是朱自清、杨绛、鲁迅, 文体都是散文,都刻画了特色鲜明的人物形象。 C.《海底两万里》是法国作家儒勒·凡尔纳创作的科幻小说,作品中“遭 冰山封路”“陷缺氧危机”“海底观美景”“征服‘星期五’收为奴仆”等情 节极富幻想、引人人胜。 D.《三峡》选自《水经注》,作者是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与朱元思 书》选自《艺文类聚》,作者是南朝梁文学家吴均;两篇文章都是描写山水的佳 作。 【参考答案】C 【试题解析】“星期五”是英国作家笛福《鲁滨逊漂流记》中的人物,他是一个 野人,后来成为鲁滨逊的仆人和朋友,鲁滨逊用救起他的日期命以的名字。名著 选择题的解题诀窍是细心、细心、再细心。 二、古诗文阅读(19 分)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语段,完成 5~9 题。(16 分) 【甲】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 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讳、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 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 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 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乙】亮少有逸群之才,英霸之器,身长八尺,容貌甚伟,时人异焉。 遭汉末扰乱,随叔父玄避难荆州,躬耕于野,不求闻达。时左将军刘备以亮有殊 量,乃三顾亮于草庐之中;亮深谓备雄姿杰出,遂厚相结纳。及魏武帝南征荆州, 刘琮举州委质,而备失势众寡,无立锥之地 亮时年二十七,乃建奇策,身使孙权,求援吴会。权既宿服仰备,又睹亮奇雅, 甚敬重之,即遣兵三万人以助备。备得用与武帝交战,大破其军,乘胜克捷,江 南悉平。后备又西取益州。益州既定,以亮为军师。将军备称尊号,拜亮为丞相, 录尚书事。 (选自晋·陈寿《进</SPAN>诸葛亮集>表》 5.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B.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C.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D.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参考答案】B 【试题解析】断句的主要标准是不破句,即意思相对完整。好在本题只考一句, 反复推敲的话,必然选对。“是以”是一个固定结构,即“以是”,解释为“因 此、所以”。如果只停顿一处的话,你要知道,“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是一个完 整的主谓短语。搞定! 6.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4分) (1)志虑忠纯 (2)悉以咨之 咨: (3)时人异焉 异: (4)益州既定 【参考答案】(1)志向(2)询问,咨询(3)(感到)惊奇,(感到)诧异(4) 已经,……之后 【试题解析】前两题是课内字词解释,不再做解释。“时人异焉”的“异”作谓 语,且它的后面省略了“之”(他,指诸葛亮),所以解释为“感到惊异”;“益 州既定”的“既”常用意义就是“已经”,如“既然”,由此可知。 7.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①有所广益 ①性行淑均 ②益慕圣贤之道 ②大道之行也 C.①备得用与武帝交战 D.①江南悉平 ②所识贫乏者得我与 ②悉如外人 【参考答案】D 【试题解析】结题标准是“意义和用法相同”。D项中的“悉”都是“全部、全 都”的意思。A项中的“益”一指“增加”,一指“更加”;B项中的“行” 指“品行”,一指“施行、实行”C项中的“得”一指“得以”,一指“感激恩 德”。其实,仔细一点,看词性也能进行比较判断 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2)亮时年二十七,乃建奇策,身使孙权,求援吴会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 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乙】亮少有逸群之才,英霸之器,身长八尺,容貌甚伟,时人异焉。 遭汉末扰乱,随叔父玄避难荆州,躬耕于野,不求闻达。时左将军刘备以亮有殊 量,乃三顾亮于草庐之中;亮深谓备雄姿杰出,遂厚相结纳。及魏武帝南征荆州, 刘琮举州委质,而备失势众寡,无立锥之地。 亮时年二十七,乃建奇策,身使孙权,求援吴会。权既宿服仰备,又睹亮奇雅, 甚敬重之,即遣兵三万人以助备。备得用与武帝交战,大破其军,乘胜克捷,江 南悉平。后备又西取益州。益州既定,以亮为军师。将军备称尊号,拜亮为丞相, 录尚书事。 (选自晋·陈寿《进<</SPAN>诸葛亮集>表》) 5.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是 / 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B.是以 / 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C.是以先帝 / 简拔以遗陛下 D.是以先帝简拔以遗 / 陛下 【参考答案】B 【试题解析】断句的主要标准是不破句,即意思相对完整。好在本题只考一句, 反复推敲的话,必然选对。“是以”是一个固定结构,即“以是”,解释为“因 此、所以”。如果只停顿一处的话,你要知道,“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是一个完 整的主谓短语。搞定! 6.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4 分) (1)志虑忠纯 志:__________________ (2)悉以咨之 咨:__________________ (3)时人异焉 异:_______ ___________ (4)益州既定 既: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志向(2)询问,咨询(3)(感到)惊奇,(感到)诧异(4) 已经,……之后 【试题解析】前两题是课内字词解释,不再做解释。“时人异焉”的“异”作谓 语,且它的后面省略了“之”(他,指诸葛亮),所以解释为“感到惊异”;“益 州既定”的“既”常用意义就是“已经”,如“既然”,由此可知。 7.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 分)【 】 A.①有所广益 B.①性行淑均 ②益慕圣贤之道 ②大道之行也 C.①备得用与武帝交战 D.①江南悉平 ②所识贫乏者得我与 ②悉如外人 【参考答案】 D 【试题解析】结题标准是“意义和用法相同”。D 项中的“悉”都是“全部、全 都”的意思。A 项中的“益”一指“增加”,一指“更加”;B 项中的“行”一 指“品行”,一指“施行、实行”C 项中的“得”一指“得以”,一指“感激恩 德”。其实,仔细一点,看词性也能进行比较判断。 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 分) (1)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2)亮时年二十七,乃建奇策,身使孙权,求援吴会
【参考答案】(1)奖惩功过、好坏(奖励好的,惩罚坏的),不应该因在宫中 或在府中而不同。(2)诸葛亮当时才二十七岁,就提出(建议)良策,亲自出 使(到)孙权那里,请求吴国助援 【试题解析】翻译的规则和技巧:连猜带蒙、逐字解释,确保通顺、意思完整、 注意句式。前一句课内句子,故略。亮(诸葛亮)时(当时)年(年龄、年纪) 二十七(岁),乃(于是,就)建(提出、建议)奇(奇妙、良)策(计策) 身(亲自)使(出使)孙权,求(寻求)援(援助)吴会(吴国)。 9.【甲】文表现了诸葛亮的 而【乙】文则表现了诸葛亮的 (2分) 【参考答案】忠诚,忠心耿耿,深谋远虑,远见卓识;才华出众,有勇有谋 【试题解析】《出师表》的主旨简言之“报先帝忠陛下”,所以在出师前上表进 言,你说这表现了他的什么特点?【乙】文中“有逸群之才,英霸之器”、“亮 有殊量”、“乃建奇策,身使孙权”、“江南悉平”“益州既定”,诸葛亮的特 点不是明显得很嘛。 (二)古诗词鉴赏。(3分)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 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 西北望,射天狼。 10.下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这首词从题材、情感、艺术形象、语言风格来看都是粗狂、豪放的 体现了苏轼豪放派的诗词风格。 B.词的上阕展现出人数众多、装备齐全的壮观的狩猎场面,突出表现了作者的 “狂气” C.“何日遣冯唐”一句采用冯唐持节赦免魏尚的典故,作者以魏尚自喻,希望 朝廷赦免自己、重用自己,表达了诗人对朝廷的痛恨和愤懑之意。 D.最后一句表明了作者希望驰骋沙场为国御敌的壮志,抒发了关怀国家 命运、报效国家的爱国情怀 【参考答案】C 【试题解析】“表达了诗人对朝廷的痛恨和愤懑之意”是绝对没有的,是苏东坡 想都不不敢想的,那可是抄家灭族的罪名;除非是对别的王朝。稍微对封建王朝 有点了解的人都不会选错的。好意提醒一下:元丰二年(1079年),御史何正 臣上表弹劾苏轼,奏苏轼移知湖州到任后谢恩的上表中,用语暗藏讥刺朝政,御 史李定曾也指出苏轼四大可废之罪。这就是著名的“乌台诗案”,苏东坡差一丢 丢就废了 三、现代文阅读(34分) (一)阅读下面的名著选段,完成11-12题。(6分) 你好,小爷子……你倒是说话啊,不要生气了!怎么,你怎么啦? 我很想踢他一脚,可是一动弹就疼。他的须发显得比平时还红,脑袋不安地摇晃 着,放光的眼睛往墙壁搜索着什么。他从口袋里掏出一个山羊形的甜饼、两个糖 角、一个苹果和一包青色的葡萄干,他把这些东西放在枕头上我的鼻子跟前。 “你瞧,我给你带来的礼物!
【参考答案】(1)奖惩功过、好坏(奖励好的,惩罚坏的),不应该因在宫中 或在府中而不同。(2)诸葛亮当时才二十七岁,就提出(建议)良策,亲自出 使(到)孙权那里,请求吴国助援。 【试题解析】翻译的规则和技巧:连猜带蒙、逐字解释,确保通顺、意思完整、 注意句式。前一句课内句子,故略。亮(诸葛亮)时(当时)年(年龄、年纪) 二十七(岁),乃(于是,就)建(提出、建议)奇(奇妙、良)策(计策), 身(亲自)使(出使)孙权,求(寻求)援(援助)吴会(吴国)。 9.【甲】文表现了诸葛亮的_________,而【乙】文则表现了诸葛亮的________。 (2 分) 【参考答案】忠诚,忠心耿耿,深谋远虑,远见卓识;才华出众,有勇有谋。 【试题解析】《出师表》的主旨简言之“报先帝忠陛下”,所以在出师前上表进 言,你说这表现了他的什么特点?【乙】文中“有逸群之才,英霸之器”、“亮 有殊量”、“乃建奇策,身使孙权”、“江南悉平”“益州既定”,诸葛亮的特 点不是明显得很嘛。 (二)古诗词鉴赏。(3 分)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 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 西北望,射天狼。 10.下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 分)【 】 A.这首词从题材、情感、艺术形象、语言风格来看都是粗狂、豪放的, 体现了苏轼豪放派的诗词风格。 B.词的上阕展现出人数众多、装备齐全的壮观的狩猎场面,突出表现了作者的 “狂气”。 C.“何日遣冯唐”一句采用冯唐持节赦免魏尚的典故,作者以魏尚自喻,希望 朝廷赦免自己、重用自己,表达了诗人对朝廷的痛恨和愤懑之意。 D.最后一句表明了作者希望驰骋沙场为国御敌的壮志,抒发了关怀国家 命运、报效国家的爱国情怀。 【参考答案】C 【试题解析】“表达了诗人对朝廷的痛恨和愤懑之意”是绝对没有的,是苏东坡 想都不不敢想的,那可是抄家灭族的罪名;除非是对别的王朝。稍微对封建王朝 有点了解的人都不会选错的。好意提醒一下:元丰二年(1079 年),御史何正 臣上表弹劾苏轼,奏苏轼移知湖州到任后谢恩的上表中,用语暗藏讥刺朝政,御 史李定曾也指出苏轼四大可废之罪。这就是著名的“乌台诗案”,苏东坡差一丢 丢就废了。 三、现代文阅读(34 分) (一)阅读下面的名著选段,完成 11—12 题。(6 分) “你好,小爷子……你倒是说话啊,不要生气了!怎么,你怎么啦?……” 我很想踢他一脚,可是一动弹就疼。他的须发显得比平时还红,脑袋不安地摇晃 着,放光的眼睛往墙壁搜索着什么。他从口袋里掏出一个山羊形的甜饼、两个糖 角、一个苹果和一包青色的葡萄干,他把这些东西放在枕头上我的鼻子跟前。 “你瞧,我给你带来的礼物!
他弯下身来吻了吻我的额头,又摸了摸我的头,他的手不仅冰凉而且焦黄,比鸟 嘴还黄,那是染布染的。他一面轻轻地抚摸着我的头,一面谈起来:“我当时对 你太过分了,朋友。我火得厉害;你咬我,抓我,也把我惹火了!然而,你多挨 几下并不算倒霉,你要知道:挨自己亲人的打,这不算屈辱,是受教训!不要让 外人打,自己人打没关系!你以为我没挨过打吗?我挨的那个打啊,你连做梦都 没梦见过。我给人家欺辱成那个样子,大约上帝看见也会掉泪!结果怎样呢?我 这个孤儿,叫化子母亲的儿子,熬出头了,当上行会的头儿,手下管很多人。 他那端正干瘦的身体轻轻靠着我,他开始讲他的童年时代,他的话沉重而且结实, 轻巧流利地一句跟着一句。 11.写出“我”的名字并概括选文内容。(2分) 【参考答案】阿廖沙。外祖父打过“我”之后来安慰“我”。 【试题解析】首先要判断这段文字出自哪一部名著,从“他的须发显得比平时还 红”“那是染布染的”“你咬我,抓我”“我这个孤儿,叫化子母亲的儿子,熬 出头了,当上行会的头儿”等句子来看,应该出自高尔基的《童年》。这样,被 打的小赤佬自然就是阿廖沙(高尔基的乳名)了,于是,问题迎刃而解。 12.从整部作品看,“他”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具体情节进行分析。(4分) 【参考答案】外祖父是一个残暴(吝啬、专横、贪婪)而有时也会流露出仁爱之 心的人。从对犯错的孩子和工人,甚至是对相依为命的妻子,他都会狠狠毒打, 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残暴、专横的人。从他教“我”认字,关心“我”的成长, 对不幸的女儿越来越宽容,为给女儿办嫁妆甚至把大房子卖了,可以看出,他有 时又是一个关心“我”,有宽容心的人 【试题解析】外祖父这一形象,可以说是《童年》整部作品中最复杂的,因为要 求“结合具体情节进行分析”,而且是4分。建议至少写三方面,最好不少于四 方面。他残酷无情,自私残忍,野蛮粗暴,动辄就打人骂人。他贪婪吝啬。同时, 年轻的他经历了贫困和沉重的生活,也算得上一个生活的斗士与勇士。他身上也 有人性的闪光,那就是不时表现出来的护犊之情、关爱小辈之心。事例就暂且不 举了。最讨厌的就是他时常殴打外祖母。有一次打她时,从复活节的第一天做午 祷的时候开始,一直打到晚上。打累了,歇一会儿再打。还用缰绳打… (二)阅读下面一篇议论文,完成13~16题。(11分) 净化网络“雾霾”需要理性精神 王晓刚 ①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普及,发帖、跟帖、评论、围观、“吐槽”等已经像我们 的呼吸一样自然而然,不仅成了广大网民参与讨论社会公共议题的主要渠道,也 成了我们自身生活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与言论的大解放如影随形的是, 各种不文明的网络用语也随着“潘多拉盒”的打开而成泛滥之势。 ②互联网无疑为人类的言论自由提供了迄今为止最为强大的技术支撑,同时也使 人类言论自由观念更加深入人心。然而,对网络世界语言的乱象给予应有的关注 也十分必要。进入网络世界,就会发现各种极端言论、偏激言论处处可见,而且 越是“出格”就越容易赢得一片“点赞”叫好;对事件的争论也往往变得简单粗 暴,乃至退化成偏激的人身攻击;各种粗俗言论将“国骂”从线下转移到了线上 甚至将网络“骂战”发酵成网络“约架”。这难道是我们期望的结果吗? ③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很难见到“网络版”的语言生态。在我们最朴素的道德判 断中,也没有多少人希望自己的生活中充斥着诸如此类的低俗语言,无论是对亲 人、朋友、同事,还是对待陌生人,我们都希望保持基本的尊重、礼貌和教养
他弯下身来吻了吻我的额头,又摸了摸我的头,他的手不仅冰凉而且焦黄,比鸟 嘴还黄,那是染布染的。他一面轻轻地抚摸着我的头,一面谈起来:“我当时对 你太过分了,朋友。我火得厉害;你咬我,抓我,也把我惹火了!然而,你多挨 几下并不算倒霉,你要知道:挨自己亲人的打,这不算屈辱,是受教训!不要让 外人打,自己人打没关系!你以为我没挨过打吗?我挨的那个打啊,你连做梦都 没梦见过。我给人家欺辱成那个样子,大约上帝看见也会掉泪!结果怎样呢?我 这个孤儿,叫化子母亲的儿子,熬出头了,当上行会的头儿,手下管很多人。” 他那端正干瘦的身体轻轻靠着我,他开始讲他的童年时代,他的话沉重而且结实, 轻巧流利地一句跟着一句。 11.写出“我”的名字并概括选文内容。(2 分) 【参考答案】阿廖沙。外祖父打过“我”之后来安慰“我”。 【试题解析】首先要判断这段文字出自哪一部名著,从“他的须发显得比平时还 红”“那是染布染的”“你咬我,抓我”“我这个孤儿,叫化子母亲的儿子,熬 出头了,当上行会的头儿”等句子来看,应该出自高尔基的《童年》。这样,被 打的小赤佬自然就是阿廖沙(高尔基的乳名)了,于是,问题迎刃而解。 12.从整部作品看,“他”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具体情节进行分析。(4 分) 【参考答案】外祖父是一个残暴(吝啬、专横、贪婪)而有时也会流露出仁爱之 心的人。从对犯错的孩子和工人,甚至是对相依为命的妻子,他都会狠狠毒打, 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残暴、专横的人。从他教“我”认字,关心“我”的成长, 对不幸的女儿越来越宽容,为给女儿办嫁妆甚至把大房子卖了,可以看出,他有 时又是一个关心“我”,有宽容心的人。 【试题解析】外祖父这一形象,可以说是《童年》整部作品中最复杂的,因为要 求“结合具体情节进行分析”,而且是 4 分。建议至少写三方面,最好不少于四 方面。他残酷无情,自私残忍,野蛮粗暴,动辄就打人骂人。他贪婪吝啬。同时, 年轻的他经历了贫困和沉重的生活,也算得上一个生活的斗士与勇士。他身上也 有人性的闪光,那就是不时表现出来的护犊之情、关爱小辈之心。事例就暂且不 举了。最讨厌的就是他时常殴打外祖母。有一次打她时,从复活节的第一天做午 祷的时候开始,一直打到晚上。打累了,歇一会儿再打。还用缰绳打…… (二)阅读下面一篇议论文,完成 13~16 题。(11 分) 净化网络“雾霾”需要理性精神 王晓刚 ①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普及,发帖、跟帖、评论、围观、“吐槽”等已经像我们 的呼吸一样自然而然,不仅成了广大网民参与讨论社会公共议题的主要渠道,也 成了我们自身生活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与言论的大解放如影随形的是, 各种不文明的网络用语也随着“潘多拉盒”的打开而成泛滥之势。 ②互联网无疑为人类的言论自由提供了迄今为止最为强大的技术支撑,同时也使 人类言论自由观念更加深入人心。然而,对网络世界语言的乱象给予应有的关注 也十分必要。进入网络世界,就会发现各种极端言论、偏激言论处处可见,而且 越是“出格”就越容易赢得一片“点赞”叫好;对事件的争论也往往变得简单粗 暴,乃至退化成偏激的人身攻击;各种粗俗言论将“国骂”从线下转移到了线上, 甚至将网络“骂战”发酵成网络“约架”。这难道是我们期望的结果吗? ③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很难见到“网络版”的语言生态。在我们最朴素的道德判 断中,也没有多少人希望自己的生活中充斥着诸如此类的低俗语言,无论是对亲 人、朋友、同事,还是对待陌生人,我们都希望保持基本的尊重、礼貌和教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