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语文试题 本试题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8页。试卷满分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卷(共36分) 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桅杆(wei)披露(lu)倒胃口(dao)敛声屏气bing) B.草窠(ke)沏茶(qi)刹那间(cha)解甲归田(je) C.瞥见(pie)舵手(duo)模样儿(mo)游目骋怀( (cheng) D.偌大(ruo)咀嚼{jue)颤巍巍(chan)提纲挈领(xie)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泄密和事老斐然成章毕其功于一役B.部署影碟机义愤填膺事实胜于雄 辨 C.惦量亲和力绿树成阴有志者事竟成D.蜂拥传声筒跚跚来迟不登大雅之 3.下列语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在讲话中,温总理说:“‘德不孤,必有邻’。我们在世界上做一个负责任、有信誉、 有影响的国家,从不分国家大小、贫富、强弱,一律平等。” B.随着想象的丰富与贫乏,红叶都会在脑海中幻化一一简单的,幻化为猎猎红旗、熊 熊烈火,复杂的,幻化为灿灿霞光、勃勃杜鹃 C.我眯着眼看看闪着毒舌的太阳,心里安慰自己:歇歇就走,然后就从老张头堆满烟 酒、食盐等乱七八糟的货架上拿了一本小人书,津津有味地看起来。 D.B.2010年11月10日,京沪高铁先导段率先完成牵引供电、通信、信号、电力“四 电集成”施工,展开联调联试和综合试验工作 4.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在著名作曲家谭盾的《乐队剧场系列Ⅱ》音乐声中,中国舞者用极其艺术的方式, 让充满现代生活气息的人们仿佛莅临古老的年代 B.作为育人德才的圣地,学校既要有校园书香,又要有校园歌声,让学生时时处处都 能受到熏陶和启迪,感受到愉悦和快乐 C.有关春晓油气田的开发问题,中国外交部曾多次表示,中方有关油气开发作业是在中国 近海大陆架上进行的正当开发活动,无可厚非 D.临沂需要自己的文化特色,需要市民之间相敬如宾的素质涵养,需要一切原本属于 临沂,在临沂这片大地上孕育而生的事物 5.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近日下发通知,要求动物园全面清理各类动物表演项目,坚决取 缔和禁止有悖动物园公益性质的行为。 B.人们从郭明义身上,不仅看到了雷锋精神,同时还看到了时代的呼声,更看到了中华 民族生生不息、勇往直前的力量源泉 C.我国新一代运载火箭预计5年后建成,“嫦娥三号”有望在2013年落月探测90天, 落月点有一个富有诗意的名字——“广寒宫”。 D.三峡工程实现175米蓄水后,可最大限度地满足长江中下游地区工农业生产用水和 城市居民供水,促进沿岸经济与社会的全面发展 二.(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三语文试题 本试题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 8 页。试卷满分 l50 分,考试时间 l50 分钟。 第 I 卷(共 36 分) 一、(15 分。每小题 3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桅.杆(wéi) 披露.(lòu) 倒.胃口(dǎo) 敛声屏.气(bǐng) B.草窠.(kē) 沏.茶(qì) 刹.那间(chà) 解.甲归田(jiě) C.瞥.见(piē) 舵.手(duò) 模.样儿(mó) 游目骋.怀(chěng) D.偌.大(ruò) 咀嚼.(jué) 颤.巍巍(chàn) 提纲挈.领(xié)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泄密 和事老 斐然成章 毕其功于一役 B.部署 影碟机 义愤填膺 事实胜于雄 辨 C.惦量 亲和力 绿树成阴 有志者事竟成 D.蜂拥 传声筒 跚跚来迟 不登大雅之 堂 3.下列语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在讲话中,温总理说:“‘德不孤,必有邻’。我们在世界上做一个负责任、有信誉、 有影响的国家,从不分国家大小、贫富、强弱,一律平等。” B.随着想象的丰富与贫乏,红叶都会在脑海中幻化——简单的,幻化为猎猎红旗、熊 熊烈火,复杂的,幻化为灿灿霞光、勃勃杜鹃。 C.我眯着眼看看闪着毒舌的太阳,心里安慰自己:歇歇就走,然后就从老张头堆满烟、 酒、食盐等乱七八糟的货架上拿了一本小人书,津津有味地看起来。 D.B.2010 年 11 月 10 日,京沪高铁先导段率先完成牵引供电、通信、信号、电力“四 电集成”施工,展开联调联试和综合试验工作。 4.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在著名作曲家谭盾的《乐队剧场系列Ⅱ》音乐声中,中国舞者用极其艺术的方式, 让充满现代生活气息的人们仿佛莅临..古老的年代。 B.作为育人德才的圣地,学校既要有校园书香,又要有校园歌声,让学生时时处处都 能受到熏陶..和启迪,感受到愉悦和快乐。 C.有关春晓油气田的开发问题,中国外交部曾多次表示,中方有关油气开发作业是在中国 近海大陆架上进行的正当开发活动,无可厚非 ....。 D.临沂需要自己的文化特色,需要市民之间相敬如宾 ....的素质涵养,需要一切原本属于 临沂,在临沂这片大地上孕育而生的事物…… 5.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近日下发通知,要求动物园全面清理各类动物表演项目,坚决取 缔和禁止有悖动物园公益性质的行为。 B.人们从郭明义身上,不仅看到了雷锋精神,同时还看到了时代的呼声,更看到了中华 民族生生不息、勇往直前的力量源泉。 C.我国新一代运载火箭预计 5 年后建成,“嫦娥三号”有望在 2013 年落月探测 90 天, 落月点有一个富有诗意的名字——“广寒宫”。 D.三峡工程实现 175 米蓄水后,可最大限度地满足长江中下游地区工农业生产用水和 城市居民供水,促进沿岸经济与社会的全面发展。 二.(9 分 ,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8 题
“恭敬”连用,表示态度温顺和蔼。古时候,这两个字却各有侧重,“敬”是内心修养 恭”则是这种修养的外在反映或者显现 先说“敬"。在儒学看来,人心(性)至善至妙,但是作为个体,人在出生之后,就会受 到各种后天欲望、情绪的干扰,从而使至善至妙之"心″受影响、被遮掩。如何才能保证不 失本性之真呢?也就是说如何才能保住个性且使之与集体意识-致呢?这就必须要持"敬"。 朱熹曾说“主一无适之谓敬”,他所说的“-″,不是特指某一具体事或物,而是具有丰富儒 学内涵的哲学概念,是“道”所生之“,也就是最为纯真的人之天性。而“无适”并不 是无所适从,而是持守专注,不起别念。可以看出,朱熹所理解的“敬”就是将全副心思用 到对“道”的体悟和把握上。宋儒曾拿《礼》中“执虛如执盈,入虚如有人″这两句话解释 敬”:拿一只空杯子,也应该像拿一杯盛满开水的杯子那样;走进空无-一人的房间里,也 要像走进有人的房间里一样。不能因为没有开水,就掉以轻心,马马虎虎;也不能因为房间 里没有人,而生轻慢之心和不好之念。否则,杯子会因大意而摔掉,心性也会因邪念而亏损。 敬”在日常实用当中,其作用也是如此之大! 再说“恭”。所谓“恭”就是“敬”的外在表现。现代心理学已经揭示出,有什么样的 心理状态,就必然会有相应的表情或身体语言表现出来。“敬”的内养,也无一例外地会表 现在外表上,那就是“正其衣冠,尊其瞻视,俨然人望而畏之”,一幅端庄肃穆的样子。宋 明以来,道学家们往往方巾葛袍,严于治家待人,不苟言笑,“坐如尸,立如斋”,透出来一 股僵腐之气,所谓“道貌岸然″,指的就是这种形象。在儒学统一的价值标准下培养岀来的 道学家,也有着统一的行为规范和言行举止。表面上看,似乎是超凡脱俗的必然产物,事实 上它不仅扼杀了个性,而且也从根本上与孔子“因材施教”的精神相违背。“道貌岸然”,恰 好是儒学走向僵化的标签。 宋儒忽然从先秦经典里找到一个“敬”来解释修身的手段,很可能是受佛教重“定”的
“恭敬”连用,表示态度温顺和蔼。古时候,这两个字却各有侧重,“敬”是内心修养, “恭”则是这种修养的外在反映或者显现。 先说“敬”。在儒学看来,人心(性)至善至妙,但是作为个体,人在出生之后,就会受 到各种后天欲望、情绪的干扰,从而使至善至妙之“心”受影响、被遮掩。如何才能保证不 失本性之真呢?也就是说如何才能保住个性且使之与集体意识一致呢?这就必须要持“敬”。 朱熹曾说“主一无适之谓敬”,他所说的“一”,不是特指某一具体事或物,而是具有丰富儒 学内涵的哲学概念,是“道”所生之“一”,也就是最为纯真的人之天性。而“无适”并不 是无所适从,而是持守专注,不起别念。可以看出,朱熹所理解的“敬”就是将全副心思用 到对“道”的体悟和把握上。宋儒曾拿《礼》中“执虚如执盈,入虚如有人”这两句话解释 “敬”:拿一只空杯子,也应该像拿一杯盛满开水的杯子那样;走进空无一人的房间里,也 要像走进有人的房间里一样。不能因为没有开水,就掉以轻心,马马虎虎;也不能因为房间 里没有人,而生轻慢之心和不好之念。否则,杯子会因大意而摔掉,心性也会因邪念而亏损。 “敬”在日常实用当中,其作用也是如此之大! 再说“恭”。所谓“恭”就是“敬”的外在表现。现代心理学已经揭示出,有什么样的 心理状态,就必然会有相应的表情或身体语言表现出来。“敬”的内养,也无一例外地会表 现在外表上,那就是“正其衣冠,尊其瞻视,俨然人望而畏之”,一幅端庄肃穆的样子。宋 明以来,道学家们往往方巾葛袍,严于治家待人,不苟言笑,“坐如尸,立如斋”,透出来一 股僵腐之气,所谓“道貌岸然”,指的就是这种形象。在儒学统一的价值标准下培养出来的 道学家,也有着统一的行为规范和言行举止。表面上看,似乎是超凡脱俗的必然产物,事实 上它不仅扼杀了个性,而且也从根本上与孔子“因材施教”的精神相违背。“道貌岸然”,恰 好是儒学走向僵化的标签。 宋儒忽然从先秦经典里找到一个“敬”来解释修身的手段,很可能是受佛教重“定”的
影响。儒士们持敬的态度,跟僧侣日常的修为做早晩功课很是类似。更主要的是,持敬要求 专心一致,也跟“定”中之境有几分类似。一般所谓“入定”指思绪不起,使慧心呈现;而 持敬也是专心于—处,不作他想,以便内养充盈,真性流露,通于大道。若果真如此,那么 宋儒重敬,还说明了另外一个儒佛融合的问题。不过,敬到底还有儒学色彩,因为敬时精神 守持一处或专注某物,而“定”则打断了与现实生活的一切束缚,是精神自由生慧得“悟 的必要手段。二者一重“有”,一重“无”,这也许可以说是儒佛二教价值指向上的不同的必 然结果吧。 虽然“恭敬”作为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有着很浓的封建色彩,甚至给人僵化和腐臭之 味,但是,作为内修的一种手段,恭敬要求个体以温和的态度待人接物,却是值得肯定的。 任何时候,盛气凌人总是给人留下坏印象,而且也损害了自己的人格,不如温厚和顺给人亲 切感,这一点,却是必须记住的。 选自《传统文化导论》) 6下列对于“恭”“敬”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敬”强调内心修养,保持纯真的天性,不起别念,其实就是理学家朱熹要求的“敬”。 B.“恭”按照宋明以来儒学标准,强调人们要时刻端庄肃穆,不苟言笑:但难免趋向极 C.“恭”是“敬”的外在表现,道学家的“道貌岸然”其实就是儒学创始人孔子要求的 恭”。 D.“敬”要求人们精神守持一处,或专注某物,从而实现个性舒展且与集体意识的统 7.从原文看,下列分析和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主一无适之谓敬”,说明几乎所有的宗教都认为,人心(性)容易受到后天各种欲望 的影响和蒙蔽。 B.“执虚如执盈,入虚如有人”,说明一个人如果能保持“敬”,就可能防止心性因邪念 的侵入而受损 C.“俨然人望而畏之”,说明道学家的重要使命就是使人敬畏,从而达到修身养性,规 范行为的目的。 D.“入定”本是佛教概念,原本指思绪不起,慧心呈现,但后来被儒家借用,用来说 明专心致志的益处。 8.下列不属于作者在文中观点态度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恭”与“敬”虽然在古代各有侧重,有所区别,但是今天已经连用 表达相同的含义
影响。儒士们持敬的态度,跟僧侣日常的修为做早晚功课很是类似。更主要的是,持敬要求 专心一致,也跟“定”中之境有几分类似。一般所谓“入定”指思绪不起,使慧心呈现;而 持敬也是专心于一处,不作他想,以便内养充盈,真性流露,通于大道。若果真如此,那么, 宋儒重敬,还说明了另外一个儒佛融合的问题。不过,敬到底还有儒学色彩,因为敬时精神 守持一处或专注某物,而“定”则打断了与现实生活的一切束缚,是精神自由生慧得“悟” 的必要手段。二者一重“有”,一重“无”,这也许可以说是儒佛二教价值指向上的不同的必 然结果吧。 虽然“恭敬”作为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有着很浓的封建色彩,甚至给人僵化和腐臭之 味,但是,作为内修的一种手段,恭敬要求个体以温和的态度待人接物,却是值得肯定的。 任何时候,盛气凌人总是给人留下坏印象,而且也损害了自己的人格,不如温厚和顺给人亲 切感,这一点,却是必须记住的。 (选自《传统文化导论》) 6.下列对于“恭”“敬”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敬”强调内心修养,保持纯真的天性,不起别念,其实就是理学家朱熹要求的“敬”。 B.“恭”按照宋明以来儒学标准,强调人们要时刻端庄肃穆,不苟言笑;但难免趋向极 端。 C.“恭”是“敬”的外在表现,道学家的“道貌岸然”其实就是儒学创始人孔子要求的 “恭”。 D.“敬”要求人们精神守持一处,或专注某物,从而实现个性舒展且与集体意识的统 一。 7.从原文看,下列分析和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主一无适之谓敬”,说明几乎所有的宗教都认为,人心(性)容易受到后天各种欲望 的影响和蒙蔽。 B.“执虚如执盈,入虚如有人”,说明一个人如果能保持“敬”,就可能防止心性因邪念 的侵入而受损。 C.“俨然人望而畏之”,说明道学家的重要使命就是使人敬畏,从而达到修身养性,规 范行为的目的。 D.“入定”本是佛教概念,原本指思绪不起,慧心呈现,但后来被儒家借用,用来说 明专心致志的益处。 8.下列不属于作者在文中观点态度的一项是 ( ) A.作者认为,“恭”与“敬”虽然在古代各有侧重,有所区别,但是今天已经连用, 表达相同的含义
B.作者认为,宋朝时候“敬”的含义与先秦时代并不完全一致,这反映了儒学在时代 变迁中的新发展 C.作者认为,“恭敬”表示态度温顺和蔼,虽然具有很浓的封建色彩,但是仍具有现实 指导意义 D.作者认为,如果不理解“恭敬”的准确意义,就会因为房间里没有人而掉以轻 生出轻慢之心。 三、(12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留侯论 (宋)苏轼 古之所谓豪杰之土者,必有过人之节。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 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 大,而其志甚远也。 夫子房受书于圯上老人也,其事甚怪。然亦安知其非秦之世有隐君子者出而试之,观其 所以微见其意者,皆圣贤相与警戒之义,而世不察,以为鬼物,亦已过矣。且其意不在书。 当韩之亡,秦之方盛也,以刀锯鼎镬待天下之士,其平居无罪夷灭者,不可胜数;虽有贲、 育,无所获施。夫持法太急者,其锋不可犯,而其势未可乘。子房不忍忿忿之心,以匹夫之 力,而逞于一击之间。当此之时,子房之不死者,其间不能容发,盖亦危矣。干金之子,不 死于盗贼:何哉?其身之可爱,而盗贼之不足以死也。子房以盖世之才,不为伊尹、太公之 谋,而特岀于荆轲,聶政之计,以侥幸不死,此圯上老人所为深惜者也。是故倨傲鲜腆而深 折之。彼其能有所忍也,然后可以就大事。故曰:“孺子可教也。” 楚庄王伐郑,郑伯肉袒牵羊以逆。庄王曰:“其君能下人,必能信用其民矣。”遂舍之。 勾践之困于会稽,而归臣妾于吴者,三年而不倦。且夫有报人之志,而不能下人者,是匹夫 之刚也。夫老人者,以为子房才有余,而忧其度量之不足,故深折其少年刚锐之气,使之忍 小忿而就大谋。何则?非有平生之素,卒然相遇于草野之间,而命以仆妾之役,油然而不怪 者,此固秦皇之所不能惊,而项籍之所不能怒也。 观夫高祖之所以胜,项籍之所以败者,在能忍与不能忍之间而已矣。项籍唯不能忍,是
B.作者认为,宋朝时候“敬”的含义与先秦时代并不完全一致,这反映了儒学在时代 变迁中的新发展。 C.作者认为,“恭敬”表示态度温顺和蔼,虽然具有很浓的封建色彩,但是仍具有现实 指导意义。 D.作者认为,如果不理解“恭敬”的准确意义,就会因为房间里没有人而掉以轻心, 生出轻慢之心。 三、(12 分,每小题 3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9—12 题。 留侯论 (宋)苏轼 古之所谓豪杰之士者,必有过人之节。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 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 大,而其志甚远也。 夫子房受书于圯上老人也,其事甚怪。然亦安知其非秦之世有隐君子者出而试之,观其 所以微见其意者,皆圣贤相与警戒之义,而世不察,以为鬼物,亦已过矣。且其意不在书。 当韩之亡,秦之方盛也,以刀锯鼎镬待天下之士,其平居无罪夷灭者,不可胜数;虽有贲、 育,无所获施。夫持法太急者,其锋不可犯,而其势未可乘。子房不忍忿忿之心,以匹夫之 力,而逞于一击之间。当此之时,子房之不死者,其间不能容发,盖亦危矣。千金之子,不 死于盗贼:何哉?其身之可爱,而盗贼之不足以死也。子房以盖世之才,不为伊尹、太公之 谋,而特出于荆轲,聶政之计,以侥幸不死,此圯上老人所为深惜者也。是故倨傲鲜腆而深 折之。彼其能有所忍也,然后可以就大事。故曰:“孺子可教也。” 楚庄王伐郑,郑伯肉袒牵羊以逆。庄王曰:“其君能下人,必能信用其民矣。”遂舍之。 勾践之困于会稽,而归臣妾于吴者,三年而不倦。且夫有报人之志,而不能下人者,是匹夫 之刚也。夫老人者,以为子房才有余,而忧其度量之不足,故深折其少年刚锐之气,使之忍 小忿而就大谋。何则?非有平生之素,卒然相遇于草野之间,而命以仆妾之役,油然而不怪 者,此固秦皇之所不能惊,而项籍之所不能怒也。 观夫高祖之所以胜,项籍之所以败者,在能忍与不能忍之间而已矣。项籍唯不能忍,是
以百战百胜,而轻用其锋。高祖忍之,养其全锋而待其敝,此子房教之也。当淮阴破齐,而 欲自王,高祖发怒,见于词色。由此观之,犹有刚强不能忍之气,非子房其谁全之? 太史公疑子房以为魁梧奇伟,而其状貌乃如妇人女子,不称其志气。呜呼!此其所以为 子房欤! (选自岳麓出版社1988年版《古文观止》卷之十)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观其所以微见其意者,皆圣贤相与警戒之义 见:表现 B.养其全锋而待其敝 敝:通“弊”,弊端 C.楚庄王伐郑,郑伯肉袒牵羊以逆 逆:迎接 D.而其状貌乃如妇人女子,不称其志气 称:相称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①其锋不可犯,而其末可乘 ②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①而归臣妾于吴者,三年而不倦 ②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预羽曰 ①卒然相遇于草野之间,而命以仆妾之身 ②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①而其状貌乃如妇人女子 ②乃使其从者衣褐 11.下边各项中,能够直接说明留侯张良的“大勇者”本色的一项是 A.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B.不忍忿忿之心,以匹夫之力而逞于一击之间 C.卒然相遇于草野之间,而命以仆妾之役,油然而不怪D.具状貌乃如妇人女子,不称其 志气 12.下列各句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开篇即亮出中心论点,“古之所谓豪杰之士者,必有过人之节”,并以此为基础 指出有匹夫之勇与天下大勇之分 B.对张良“圯上受书”之说,作者大胆“翻案”;一是除去“圯上老人”身上的神奇诡 异之气,二是指出老人“其意不在书”,而在折其刚锐之气,使张良能忍小忿而就大谋。 C.张良一生可写可论者甚多,作者只选取圯上受书和辅佐高祖两桩,前者说明张良之 忍”的难能可贵,后者强调张良之“忍”的巨大作用,选材紧扣题旨,行文不枝不蔓 D.“翻案”文章容易矫杆过正。年青的苏轼为强调“忍”的重要,将“忍”说成张良 建功立业的根本原因。甚至将刘项成败的原因归结为“忍”与“不能忍”的个人气质,显然 有片面性
②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预羽曰 ②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①卒然相遇于草野之间,而命以.仆妾之身 以百战百胜,而轻用其锋。高祖忍之,养其全锋而待其敝,此子房教之也。当淮阴破齐,而 欲自王,高祖发怒,见于词色。由此观之,犹有刚强不能忍之气,非子房其谁全之? 太史公疑子房以为魁梧奇伟,而其状貌乃如妇人女子,不称其志气。呜呼!此其所以为 子房欤! (选自岳麓出版社 1988 年版《古文观止》卷之十)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观其所以微见.其意者,皆圣贤相与警戒之义 见:表现 B.养其全锋而待其敝. 敝:通“弊”,弊端 C.楚庄王伐郑,郑伯肉袒牵羊以逆. 逆:迎接 D.而其状貌乃如妇人女子,不称.其志气 称:相称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11.下边各项中,能够直接说明留侯张良的“大勇者”本色的一项是 ( ) A.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 B.不忍忿忿之心,以匹夫之力而逞于一击之间 C.卒然相遇于草野之间,而命以仆妾之役,油然而不怪 D.具状貌乃如妇人女子,不称其 志气 12.下列各句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本文开篇即亮出中心论点,“古之所谓豪杰之士者,必有过人之节”,并以此为基础, 指出有匹夫之勇与天下大勇之分。 B.对张良“圯上受书”之说,作者大胆“翻案”;一是除去“圯上老人”身上的神奇诡 异之气,二是指出老人“其意不在书”,而在折其刚锐之气,使张良能忍小忿而就大谋。 C.张良一生可写可论者甚多,作者只选取圯上受书和辅佐高祖两桩,前者说明张良之 “忍”的难能可贵,后者强调张良之“忍”的巨大作用,选材紧扣题旨,行文不枝不蔓。 D.“翻案”文章容易矫杆过正。年青的苏轼为强调“忍”的重要,将“忍”说成张良 建功立业的根本原因。甚至将刘项成败的原因归结为“忍”与“不能忍”的个人气质,显然 有片面性。 A. B. D. C. ①其锋不可犯,而.其末可乘 ①而归臣妾于.吴者,三年而不倦。 ②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①而其.状貌乃如妇人女子 ②乃使其.从者衣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