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桓台第二中学2014届高三4月检测考试语文试题 一、(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的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庇护/麻痹谙熟/喑哑牵强附会/强人所难 B.游弋/友谊拘泥/忸怩怨声载道/一年半载 C.熟稔/哂笑眼睑/入殓一哄而散/哄堂大笑 D.壳斗/甲壳嗔怪/瞋目自怨自艾/方兴未艾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白皙 大拇指 察言观色 众口铄金,积毁销骨 B.喋血 一炷香 轻歌曼舞 盛名之下,其实难符 C.端详 有内含 不落言荃 黄钟毁弃,瓦釜雷鸣 D.法码 撒手锏 春寒料峭 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3.将下列词语依次填入句中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是 受到民众欢迎的平价药店 了传统的药品销售流通模式。别的药店的流通 模式是从厂家到各级批发商和代理商,再到零售药店;平价药店则是直接从厂家 和大型批发商那里进货,并采用现金结账的 这就大大 了中间 环节,有效降低了运营成本,也就能给出更低的药价。 A.打破方式减少 B.打击方式缩减 C.打击形式减少 D.打破形式缩减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 是 A.一些学者专家的文章之所以那么僵硬呆板,枯燥无趣,味同嚼蜡,不堪卒读, 并不完全是一个文字表述能力问题,而是态度问题。 B.36年的改革开放历程,从历史角度看,不过是吉光片羽:然而对于许多亲身 经历这场社会变革的人们来说,感觉是漫长而深刻的。 C.在投资过程中,人们专注于低点买进高位抛出的时点研究,对于一些常规却 置之度外,忽略向基金公司补全或及时更新自己的资料。 D.我们现在很多东西都在借鉴西方,习惯上“分而析之”,尤其科班出身的, 往往目无全牛,太过理性而冷酷。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盛大文学”与“唐家三少”的合作,代表着“盛大文学”的作家服务及支 持体系更加完备,也标志着“盛大文学”一直标榜的全版权运营模式 B.在中央的高度重视和公安部直接指挥下,通过专案组历时近一年的艰苦努力 作恶20余年的刘汉黑社会性质犯罪组织被成功打掉。 C.深受广大小朋友喜欢的《喜羊羊与灰太狼》《熊出没》这两部动画片被央视 《新闻联播》点名批评,称其存在暴力失度、语言粗俗等问题。 D.环境工作组硏究发现,购物收据含有毒化学物质双酚A,即使人们只是接触 收据,双酚A也能经由皮肤进入人体,甚至可能致癌,严重扰乱人体激素分泌。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9分) 大众文化时代文学批评走向个性化 吴琪 随着媒介技术的发展、市场化原则和消费主义的普及,精英文化日渐式 微。代之而起的是大众文化的流行。这种文化观念具有强烈的反传统倾向,它的 最重要之处在于,破除了精英文化高贵血统的一枝独秀,并赋予大众文化经验和
山东省桓台第二中学 2014 届高三 4 月检测考试语文试题 一、(15 分。每小题 3 分) 1.下列词语中的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庇护/麻痹 谙熟/喑哑 牵强附会/强人所难 B.游弋/友谊 拘泥/忸怩 怨声载道/一年半载 C.熟稔/哂笑 眼睑/入殓 一哄而散/哄堂大笑 D.壳斗/甲壳 嗔怪/瞋目 自怨自艾/方兴未艾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白皙 大拇指 察言观色 众口铄金,积毁销骨 B.喋血 一炷香 轻歌曼舞 盛名之下,其实难符 C.端详 有内含 不落言荃 黄钟毁弃,瓦釜雷鸣 D.法码 撒手锏 春寒料峭 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3.将下列词语依次填入句中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是 受到民众欢迎的平价药店________了传统的药品销售流通模式。别的药店的流通 模式是从厂家到各级批发商和代理商,再到零售药店;平价药店则是直接从厂家 和大型批发商那里进货,并采用现金结账的________。这就大大________了中间 环节,有效降低了运营成本,也就能给出更低的药价。 A.打破 方式 减少 B.打击 方式 缩减 C.打击 形式 减少 D.打破 形式 缩减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 是 A. 一些学者专家的文章之所以那么僵硬呆板,枯燥无趣,味同嚼蜡,不堪卒读, 并不完全是一个文字表述能力问题,而是态度问题。 B.36 年的改革开放历程,从历史角度看,不过是吉光片羽;然而对于许多亲身 经历这场社会变革的人们来说,感觉是漫长而深刻的。 C. 在投资过程中,人们专注于低点买进高位抛出的时点研究,对于一些常规却 置之度外,忽略向基金公司补全或及时更新自己的资料。 D.我们现在很多东西都在借鉴西方,习惯上“分而析之”,尤其科班出身的, 往往目无全牛,太过理性而冷酷。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盛大文学”与“唐家三少”的合作,代表着“盛大文学”的作家服务及支 持体系更加完备,也标志着“盛大文学”一直标榜的全版权运营模式。 B.在中央的高度重视和公安部直接指挥下,通过专案组历时近一年的艰苦努力, 作恶 20 余年的刘汉黑社会性质犯罪组织被成功打掉。 C.深受广大小朋友喜欢的《喜羊羊与灰太狼》《熊出没》这两部动画片被央视 《新闻联播》点名批评,称其存在暴力失度、语言粗俗等问题。 D.环境工作组研究发现,购物收据含有毒化学物质双酚 A,即使人们只是接触 收据,双酚 A 也能经由皮肤进入人体,甚至可能致癌,严重扰乱人体激素分泌。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8 题。(9 分) 大众文化时代文学批评走向个性化 吴琪 随着媒介技术的发展、市场化原则和消费主义的普及,精英文化日渐式 微。代之而起的是大众文化的流行。这种文化观念具有强烈的反传统倾向,它的 最重要之处在于,破除了精英文化高贵血统的一枝独秀,并赋予大众文化经验和
价值的话语以合法性。大众文化并非是乌合之众享用的文化,而是大众在日常生 活世界中负载并传达个人生命体验和文化价值的活化石。 作为消费社会的主导性文化类型,大众文化兼具商业生产和文化传播的 双重属性,因而不可避免地带有多元复合的价值因子和美学质素。作为商品生产 大众文化必须严格遵循商品的生产逻辑和消费伦理,物质主义遂成为大众文化无 法剥离的价值诉求。而作为文化产业,大众文化又必须成为负载大众感性经验和 理性意识的文化母体,进而在塑造大众文化习俗和文化心理的过程中,充分发挥 文化软实力的作用。 大众社会的市场法则与消费文化的游戏规则,在改变文学的文化地基的同时,也彻底置换了现代性的文学 遗传密码,文学开始与市场联烟,与消费燥和,与爱欲狂欢,文学不只是表征领域里花团锦簇的藏,它也成 为娱乐世界风尘不羁的浪漫,文学既沿袭体制的命脉,传承文明的血统,又追赶时代经验的步伐,迎合大众感 性的一晌贪欢,文学不再专注于纸媒的书写空司反而同电子媒介喜结连理,分娩出络文学、手机文学、短 信文学等新的文学样态,文学的泛化与扩容,文学审美经验的变异,最终祛除了现代性赋予文学的审美本质主 义迷魅,文学曾经风华绝代,而今却洗尽铅华,这是文学在大众文化时代必然的命运,也是历史为人性写就的 最平凡传奇。 大众文化的转向与文化观念的变革,在改变时代人文精神的同时,必然 引起文学话语和批评观念的变革。过去,文学一直被视为高雅文明的化身,它集 真、善、美于一身。文学是文明社会的“伟大的传统”,文学以诗性话语重构生 命的形式,以理性之真、情感之美和伦理之善的方式塑造国民性。现代性文学更 是被赋予审美自治的权力光晕。文学以其独特的语言、形式与结构,生成自己的 本质一一文学性。文学引领人性走向美与自由的圣殿。然而,随着大众文化转向 与文化观念的变革,文学不再拘泥于原有的领地,而是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 文学经验与文学观念的改变,必然带文学批评方法的革新。在大众文化 的语境之下,文学批评不再把文学性视为文学唯一的美学质素,而是转向丰富多 元的文化性。这也就意味着,文学批评将不再拘泥于审美批评的话语属地,而是 不可避免地走向个性化。个性化的文学批评,倡导多元、民主、宽容与综合的批 评意识,反对精英话语的美学独裁与理论独白。个性化的文学批评,要求以跨学 科、跨文化的对话主义姿态介入文学的文本肌理,最大限度实现文学的“价值阅 读”、文化理解和意义阐释。个性化的文学批评。关注文学多层面、多雏度的存 在状态与话语症候,由内而外地开释出文学活动中无限量的文化韵味。个性化的 文学批评,并非是如某些学者所言的泛文化研究,它追求个体在文本阅读中审美 同情与文化批判的辩证耦舍。个性化的文学批评,同样不失为人性通往文化救赎 的审美历险。当然,作为一种方法学和话语范式,个性化的文学批评,还亟待理 论的深入反思和实践的不断检视。 (选自《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1月6日) 6.下列对“大众文化”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随着媒介技术的发展、市场化原则和消费主义的普及,大众文化流行起,从 而取代了精英文化,成为一枝独秀。 B.大众文化负载并传达了大众在日常生活世界中个人生命体验和文化价值,并 不是乌合之众享用的文化
价值的话语以合法性。大众文化并非是乌合之众享用的文化,而是大众在日常生 活世界中负载并传达个人生命体验和文化价值的活化石。 作为消费社会的主导性文化类型,大众文化兼具商业生产和文化传播的 双重属性,因而不可避免地带有多元复合的价值因子和美学质素。作为商品生产, 大众文化必须严格遵循商品的生产逻辑和消费伦理,物质主义遂成为大众文化无 法剥离的价值诉求。而作为文化产业,大众文化又必须成为负载大众感性经验和 理性意识的文化母体,进而在塑造大众文化习俗和文化心理的过程中,充分发挥 文化软实力的作用。 大众文化的转向与文化观念的变革,在改变时代人文精神的同时,必然 引起文学话语和批评观念的变革。过去,文学一直被视为高雅文明的化身,它集 真、善、美于一身。文学是文明社会的“伟大的传统”,文学以诗性话语重构生 命的形式,以理性之真、情感之美和伦理之善的方式塑造国民性。现代性文学更 是被赋予审美自治的权力光晕。文学以其独特的语言、形式与结构,生成自己的 本质——文学性。文学引领人性走向美与自由的圣殿。然而,随着大众文化转向 与文化观念的变革,文学不再拘泥于原有的领地,而是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 文学经验与文学观念的改变,必然带文学批评方法的革新。在大众文化 的语境之下,文学批评不再把文学性视为文学唯一的美学质素,而是转向丰富多 元的文化性。这也就意味着,文学批评将不再拘泥于审美批评的话语属地,而是 不可避免地走向个性化。个性化的文学批评,倡导多元、民主、宽容与综合的批 评意识,反对精英话语的美学独裁与理论独白。个性化的文学批评,要求以跨学 科、跨文化的对话主义姿态介入文学的文本肌理,最大限度实现文学的“价值阅 读”、文化理解和意义阐释。个性化的文学批评。关注文学多层面、多雏度的存 在状态与话语症候,由内而外地开释出文学活动中无限量的文化韵味。个性化的 文学批评,并非是如某些学者所言的泛文化研究,它追求个体在文本阅读中审美 同情与文化批判的辩证耦舍。个性化的文学批评,同样不失为人性通往文化救赎 的审美历险。当然,作为一种方法学和话语范式,个性化的文学批评,还亟待理 论的深入反思和实践的不断检视。 (选自《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 年 1 月 6 日) 6.下列对“大众文化”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随着媒介技术的发展、市场化原则和消费主义的普及,大众文化流行起,从 而取代了精英文化,成为一枝独秀。 B.大众文化负载并传达了大众在日常生活世界中个人生命体验和文化价 值,并 不是乌合之众享用的文化
C.大众文化必须严格遵循商品的生产逻辑和消费伦理,所以大众文化具有商业 生产的属性。 D.大众文化必须负载大众感性经验和理性意识,塑造大众文化习俗和文化心理 所以大众文化具有文化传播的属性 7.下列对文学的发展变革的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过去,文学一直被视为集真、善、美于一身的高雅文明。随着大众文化的流 行,现在,文学成为融市场、消费、爱欲为一体的娱乐世界风尘不羁的浪漫。 B.过去,文学是文明社会的“伟大的传统”,引领人性走向美与自由的圣殿 现在,文学更注重追赶时代经验的步伐,迎合大众感性的一晌贪欢 C.过去,文学尤其是现代性文学以其独特的语言、形式与结构,生成自己的文 学性本质,可谓风华绝代。现在,文学已经泛化与扩容,祛除了现代性赋予文学 的审美本质主义迷魅,可谓洗尽铅华, D.过去,文学拘泥于纸媒的书写空间,样态固化。现在,文学样态全新,同电 子媒介喜结连理,呈现的都是网络文学、手机文学、短信文学等崭新的文学样态。 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精英文化追求把文学性视为文学唯一的美学质素,赋予现代性文学审美自治 的权力光晕。 B.大众文化的流行,使得文学经验与文学观念也发生改变,进而带文学批评方 法的革新。 C.在大众文化的语境之下,文学批评不可避免地走向个性化,反对精英话语的 美学独裁与理论独白 D.个性化的文学批评,关注文学多层面、多维度的存在状态与话语症候,将推 动中国文化沿着精英文化一一大众文化一一泛文化的方向不断向前发展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邵道人传 李梦阳 邵道人者,蜀人也。至庆阳,年七十余矣。道人不欲言,凡所颐指色授,故莫究 所自来,然见之者率知其异人也。道人馆于钟楼街周家,筑土,被衲,无昼夜露 坐。郡中诸子弟少年争来事道人。道人凡所颐指色授之,诸子弟少年无不当道人 意者。 道人喜看病,病者家请往,乃令病者张目,又令其嘘。即可活,道人则目诸弟子 而诸弟子则置饭病者前,道人出其袖中铁尺横饭上,诵大悲咒,已,起尺摩病者 曰:“瘥矣!”脱不活,道人则趋而出。病者家以死日请,道人则出其指示,日 数如其指数。然道人不取钱,每岁自正月始,活一人,取其布尺里衲,里完,弗 取也。病者家脱有见饭饭道人,以碗列诸案。无问多少,道人食之,若加饭,更 以碗列之,不食也。若见饭是草恶食,道人即喜食之。曰:“更为造美食?”道 人则不食。其见饭或杂荤物,道人曰:“第择去荤物。”终不欲人更造也 道人善饮水,乡野人闻之,争来请,愿观道人饮水,道人微笑颔然之。弟子前置 水,道人目弟子,令乡野人自置水,亦以碗列诸案,无问多少,道人饮之。若冬 月水冰,则闻道人齿间攙声,顷之,肩踊面红,汗簌簌下若雨也。 道人与予世父同时,世父患胫疡久不愈。以问道人,道人曰:“此祟也,若往聘 于某氏乎?谓其女陋也,将更聘之,女惭而缢死,此其祟也。”世父大惊,伏地 顿首曰:“奈何?”道人曰:“今遇我,三日解矣。”三日疡果瘥
C.大众文化必须严格遵循商品的生产逻辑和消费伦理,所以大众文化具有商业 生产的属性。 D.大众文化必须负载大众感性经验和理性意识,塑造大众文化习俗和文化心理, 所以大众文化具有文化传播的属性。 7.下列对文学的发展变革的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过去,文学一直被视为集真、善、美于一身的高雅文明。随着大众文化的流 行,现在,文学成为融市场、消费、爱欲为一体的娱乐世界风尘不羁的浪漫。 B.过去,文学是文明社会的“伟大的传统”,引领人性走向美与自由的圣殿。 现在,文学更注重追赶时代经验的步伐,迎合大众感性的一晌贪欢。 C.过去,文学尤其是现代性文学以其独特的语言、形式与结构,生成自己的文 学性本质,可谓风华绝代。现在,文学已经泛化与扩容,祛除了现代性赋予文学 的审美本质主义迷魅,可谓洗尽铅华。 D.过去,文学拘泥于纸媒的书写空间,样态固化。现在,文学样态全新,同电 子媒介喜结连理,呈现的都是网络文学、手机文学、短信文学等崭新的文学样态。 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精英文化追求把文学性视为文学唯一的美学质素,赋予现代性文学审美自治 的权力光晕。 B.大众文化的流行,使得文学经验与文学观念也发生改变,进而带文学批评方 法的革新。 C.在大众文化的语境之下,文学批评不可避免地走向个性化,反对精英话语的 美学独裁与理论独白。 D.个性化的文学批评,关注文学多层面、多维度的存在状态与话语症候,将推 动中国文化沿着精英文化——大众文化——泛文化的方向不断向前发展。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9~12 题。(每小题 3 分, 共 12 分) 邵道人传 李梦阳 邵道人者,蜀人也。至庆阳,年七十余矣。道人不欲言,凡所颐指色授,故莫究 所自来,然见之者率知其异人也。道人馆于钟楼街周家,筑土,被衲,无昼夜露 坐。郡中诸子弟少年争来事道人。道人凡所颐指色授之,诸子弟少年无不当道人 意者。 道人喜看病,病者家请往,乃令病者张目,又令其嘘。即可活,道人则目诸弟子, 而诸弟子则置饭病者前,道人出其袖中铁尺横饭上,诵大悲咒,已,起尺摩病者 曰:“瘥矣!”脱不活,道人则趋而出。病者家以死日请,道人则出其指示,日 数如其指数。然道人不取钱,每岁自正月始,活一人,取其布尺里衲,里完,弗 取也。病者家脱有见饭饭道人,以碗列诸案。无问多少,道人食之,若加饭,更 以碗列之,不食也。若见饭是草恶食,道人即喜食之。曰:“更为造美食?”道 人则不食。其见饭或杂荤物,道人曰:“第择去荤物。”终不欲人更造也。 道人善饮水,乡野人闻之,争来请,愿观道人饮水,道人微笑颔然之。弟子前置 水,道人目弟子,令乡野人自置水,亦以碗列诸案,无问多少,道人饮之。若冬 月水冰,则闻道人齿间瀺瀺声,顷之,肩踊面红,汗簌簌下若雨也。 道人与予世父同时,世父患胫疡久不愈。以问道人,道人曰:“此祟也,若往聘 于某氏乎?谓其女陋也,将更聘之,女惭而缢死,此其祟也。”世父大惊,伏地 顿首曰:“奈何?”道人曰:“今遇我,三日解矣。”三日疡果瘥
居十余年,忽谓诸弟子曰:“吾将归欤。”诸弟子曰:“先生福庆之人,庆之人 无敢慢先生者,何遽言归耶?”道人不应。一日,道人令设几三层,而坐其上 诸弟子始悟其归谓死也,环守之。夜有登几而伺其息者,道人犹挥肱坠焉。夜半, 霹雳隐隐起屋脊,若戈士甲马战斗之声。诸弟子震慑伏地,天明起视,则道人死 矣 赞曰:子不语怪。若道人者,何如人哉?二氏惑世乱政,而道人口悛悛不欲道 辞。急人所难,弊而后已。呜呼,是所谓逃于墨者,非耶? (选自明代李梦阳《空同集》) 【注释】二氏:此指佛教、道教两家 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诸子弟少年无不当道人意者 当:适合 B.道人微笑颔然之 颔:点头 C.诸弟子始悟其归谓死也 始:起初 D.急人所难,弊而后已 弊:通“毙”,死亡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以碗列诸 B.更为 造美食 不赂者以赂者 丧 且君尝为晋 君赐矣 C.若往聘于某氏 乎 夜有登几而伺 其息者 归璧于 赵 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11.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邵道人“诚谨忠厚”的一组是 ①乃令病者张目,又令其嘘 ②道人出其袖中铁尺横饭上 ③脱不活,道人则趋而出 ④若见饭是草恶食,道人即喜食之 ⑤取其布尺里衲,里完,弗取也 ⑥道人令设几三层,而坐其上 A①②⑤ B.②④⑥ C.③④⑤ D.①③⑥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邵道人无论白天昼夜都坐在露天处,他平常不愿说话,郡中的少年争相来侍 奉他,他就用面部表情表达自己的想法 B.邵道人喜欢替人看病,而且从不收钱,只需病家每年从正月开始,每月拿出 尺布作衣服里子,布够了,便不再拿取。 C.邵道人擅长喝水,乡里人争相来观看。道人让乡里人用碗盛好水摆放在桌案 上,无论有多少碗水,他都会一饮而尽 D.邵道人临死前的那天晚上,屋脊上发出了金戈铁马般的声响,弟子们都很害 怕,第二天天亮,才发现邵道人已经死去
居十余年,忽谓诸弟子曰:“吾将归欤。”诸弟子曰:“先生福庆之人,庆之人 无敢慢先生者,何遽言归耶?”道人不应。一日,道人令设几三层,而坐其上。 诸弟子始悟其归谓死也,环守之。夜有登几而伺其息者,道人犹挥肱坠焉。夜半, 霹雳隐隐起屋脊,若戈士甲马战斗之声。诸弟子震慑伏地,天明起视,则道人死 矣。 赞曰:子不语怪。若道人者,何如人哉?二氏①惑世乱政,而道人口悛悛不欲道 辞。急人所难,弊而后已。呜呼,是所谓逃于墨者,非耶? (选自明代李梦阳《空同集》) 【注释】二氏:此指佛教、道教两家。 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诸子弟少年无不当道人意者 当:适合 B.道人微笑颔然之 颔:点头 C.诸弟子始悟其归谓死也 始:起初 D.急人所难,弊而后已 弊:通“毙”,死亡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以碗列诸 案 B. 更为 造美食 不赂者以赂者 丧。 且君尝为晋 君赐矣 C. 若往聘于某氏 乎 D. 夜有登几而伺 其息者 归璧于 赵 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11.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邵道人“诚谨忠厚”的一组是 ①乃令病者张目,又令其嘘 ②道人出其袖中铁尺横饭上 ③脱不活,道人则趋而出 ④若见饭是草恶食,道人即喜食之 ⑤取其布尺里衲,里完,弗取也 ⑥道人令设几三层,而坐其上 A.①②⑤ B.②④⑥ C.③④⑤ D.①③⑥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邵道人无论白天昼夜都坐在露天处,他平常不愿说话,郡中的少年争相来侍 奉他,他就用面部表情表达自己的想法。 B.邵道人喜欢替人看病,而且从不收钱,只需病家每年从正月开始,每月拿出 一尺布作衣服里子,布够了,便不再拿取。 C.邵道人擅长喝水,乡里人争相来观看。道人让乡里人用碗盛好水摆放在桌案 上,无论有多少碗水,他都会 一饮而尽。 D.邵道人临死前的那天晚上,屋脊上发出了金戈铁马般的声响,弟子们都很害 怕,第二天天亮,才发现邵道人已经死去
第Ⅱ卷(共114分) 注意事项: 第Ⅱ卷共114分。第II卷所有题目的答案考生必须用黑色签字笔、钢笔或圆珠 笔答在规定位置。 四、(24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故莫究所自来,然见之者率知其异人也。(3分) (2)病者家以死日请,道人则出其指示,日数如其指数。(3分) (3)其见饭或杂荤物,道人曰:“第择去荤物。”终不欲更造也。(4分) 14.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 秋思寄子由① 黄庭坚 黄落山川知晚秋,小虫催女献功裘。 老松阅世卧云壑,挽著沧江无万牛②。 【注】①元丰四年(1081),诗人任吉州太和(今江西泰和)县令,很 不得意。这时苏子由(苏辙)被贬在筠州(治所在今江西髙安)为监盐酒税,两 人相距不远。诗人因秋而思,触景生情,有慰勉苏子由之意。②“挽著沧江无万 牛”意为“志甚坚,难以动摇” (1)第二句中“催”字用得十分传神,说说这样写的好处。(4分) (2)在黄庭坚的诗中经常出现“岁寒三友”的形象,结合全诗,赏析本诗中 老松”的形象。(4分) 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知来者之可追。 (陶潜《归 去来兮辞》) ,齐彭殇为妄作。 (王羲之 《兰亭集序》) (3) 千金散尽还复来。 (李白《将 进酒》 (4) 铁骑突出刀枪鸣 (白居易 《琵琶行》) (5)身无彩凤双飞翼, (李商隐 《无题》) (6)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论语· 雍也》) 五、(12分) 16.下面来自《环球时报》的新闻,试用简洁概括的语言向同学们转达主要信息, 不得超过30个字。(4分) 德国海德堡大学国际冲突研究所周二公布最新一年“全球冲突晴雨表”报告。在 “冲突晴雨表”分布图上,北美和欧洲大部分国家被涂上了代表“和平”的白色 中国则是黄色,表示为“危机地区”;俄罗斯和印度则是橙色,表示面临“地区 冲突”;中东、非洲、中美洲部分国家还涂上了“红色”,代表“战争”。 研究人员担心,2014年许多危机可能在某个时候升级,甚至发展成战争。除了 美国对叙利亚可能发动战争外,中国东海上有关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的争端也是 热点
第Ⅱ卷(共 114 分) 注意事项: 第Ⅱ卷 共 114 分。第 II 卷所有题目的答案考生必须用黑色签字笔、钢笔或圆珠 笔答在规定位置。 四、(24 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故莫究所自来,然见之者率知其异人也。(3 分) (2)病者家以死日请,道人则出其指示,日数如其指数。(3 分) (3)其见饭或杂荤物,道人曰:“第择去荤物。”终不欲更造也。(4 分) 14.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8 分) 秋思寄子由① 黄庭坚 黄落山川知晚秋,小虫催女献功裘。 老松阅世卧云壑,挽著沧江无万牛②。 【注】①元丰四年(1081),诗人任吉州太和(今江西泰和)县令,很 不得意。这时苏子由(苏辙)被贬在筠州(治所在今江西高安)为监盐酒税,两 人相距不远。诗人因秋而思,触景生情,有慰勉苏子由之意。②“挽著沧江无万 牛”意为“志甚坚,难以动摇”。 (1)第二句中“催”字用得十分传神,说说这样写的好处。(4 分) (2)在黄庭坚的诗中经常出现“岁寒三友”的形象,结合全诗,赏析本诗中 “老松”的形象。(4 分) 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 ,知来者之可追。 (陶潜《归 去来兮辞》) (2) ,齐彭殇为妄作。 (王羲之 《兰亭集序》) (3) ,千金散尽还复来。 (李白《将 进酒》 (4) ,铁骑突出刀枪鸣。 (白居易 《琵琶行》) (5)身无彩凤双飞翼, 。 (李商隐 《无题》) (6)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 (《论语• 雍也》) 五、(12 分) 16.下面来自《环球时报》的新闻,试用简洁概括的语言向同学们转达主要信息, 不得超过 30 个字。(4 分) 德国海德堡大学国际冲突研究所周二公布最新一年“全球冲突晴雨表”报告。在 “冲突晴雨表”分布图上,北美和欧洲大部分国家被涂上了代表“和平”的白色; 中国则是黄色,表示为“危机地区”;俄罗斯和印度则是橙色,表示面临“ 地区 冲突”;中东、非洲、中美洲部分国家还涂上了“红色”,代表“战争”。 研究人员担心,2014 年许多危机可能在某个时候升级,甚至发展成战争。除了 美国对叙利亚可能发动战争外,中国东海上有关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的争端也是 一个“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