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腹部评估 腹部的范围上起横膈,下至骨盆入口,前面及侧面为腹壁, 后面为脊柱及腰肌,其内为腹膜腔及腹腔脏器等。 一、腹部的体表标志与分区 (一)体表标志 L角 1、肋弓下缘助弓由8一10 肋软骨构成,其下缘为体表腹 的缘 我线 数有肌 部的上界,常用于腹部分区、 莺诗 肝脾测量及胆囊点定位。 双白肌外涂 略前翰 腹疫沟材用 2、脐为腹部中心,平对3 业行联合 4腰椎间隙,为腹部四区法、阑 尾压痛点及腰椎穿刺的定位标 志。 腹部前面体表标志示意图
第五节、腹部评估 腹部的范围上起横膈,下至骨盆入口,前面及侧面为腹壁, 后面为脊柱及腰肌,其内为腹膜腔及腹腔脏器等。 一、腹部的体表标志与分区 (一)体表标志 1、肋弓下缘 肋弓由8—10 肋软骨构成,其下缘为体表腹 部的上界,常用于腹部分区、 肝脾测量及胆囊点定位。 2、脐 为腹部中心,平对3— 4腰椎间隙,为腹部四区法、阑 尾压痛点及腰椎穿刺的定位标 志。 腹部前面体表标志示意图
3、髂前上棘髂嵴前方的突出点 4、腹直肌外缘外缘相当于锁骨中线的延续,右侧腹直肌 外缘与肋弓下缘的交界处为胆囊点。 5、腹中线为前正中线的延续,为腹部四区法的垂直线。 6、耻骨联合为腹中线最下部的骨性标志。 (二)腹部分区常用的腹部分区法有四 区法和九区法。 1、四区法通过脐做一水平线和一垂 名下左下 直线,将腹部分为右上腹、右下腹、 左上腹和左下腹四区。 (1)右上腹(2)右下腹 四区法分区示意图 (3)左上腹(4)左下腹
3、髂前上棘 髂嵴前方的突出点 4、腹直肌外缘 外缘相当于锁骨中线的延续,右侧腹直肌 外缘与肋弓下缘的交界处为胆囊点。 5、腹中线 为前正中线的延续,为腹部四区法的垂直线。 6、耻骨联合 为腹中线最下部的骨性标志。 (二)腹部分区 常用的腹部分区法有四 区法和九区法。 1、四区法 通过脐做一水平线和一垂 直线,将腹部分为右上腹、右下腹、 左上腹和左下腹四区。 (1)右上腹(2)右下腹 (3)左上腹(4)左下腹 四区法分区示意图
2、九区法由两条水平线和两条垂直线将腹部分为九区。 (1)右上腹部(2)右侧腹部(3)右下腹部(4)上腹部 (5)中腹部(6)下腹部(7)左上腹部(8)左侧腹部 (9)左下腹部 石上型部 L服韩 上夜 捉部 右槽部 左展腿 右下夜部 下部 左卜瘦部 腹部体表九区法分区示意图
2、九区法 由两条水平线和两条垂直线将腹部分为九区。 (1)右上腹部(2)右侧腹部(3)右下腹部(4)上腹部 (5)中腹部(6)下腹部(7)左上腹部(8)左侧腹部 (9)左下腹部 腹部体表九区法分区示意图
二、腹部评估方法 腹部评估应按视诊、听诊、叩诊、触诊的顺序进行,因 叩诊与触诊均须向腹部施加一定压力,可刺激肠蠕动。 (一)视诊 腹部视诊内容如下: 1、腹部外形 (1)腹部膨隆:平卧位时前腹壁明显高于肋缘至耻骨联合所 在平面,称腹部膨隆。 1)全腹膨隆:腹部弥漫性隆起,呈球形或扁圆形。常见于: ①肥胖②腹腔大量积液③腹腔内积气④腹内巨大包块 2)局部膨隆
二、腹部评估方法 腹部评估应按视诊、听诊、叩诊、触诊的顺序进行,因 叩诊与触诊均须向腹部施加一定压力,可刺激肠蠕动。 (一)视诊 腹部视诊内容如下: 1、腹部外形 (1)腹部膨隆:平卧位时前腹壁明显高于肋缘至耻骨联合所 在平面,称腹部膨隆。 1)全腹膨隆:腹部弥漫性隆起,呈球形或扁圆形。常见于: ①肥胖②腹腔大量积液③腹腔内积气④腹内巨大包块 2)局部膨隆
(2)腹部凹陷 仰卧时前腹壁明显低于肋缘至耻 骨联合所在平面,称腹部凹陷。 1)全腹凹陷:主要见于脱水和消瘦者。 2)局部凹陷: 2、呼吸运动腹壁随呼吸而上下起伏,即为腹式呼吸 运动。 腹式呼吸减弱常见于腹膜炎症、急性腹痛、腹腔内容 物增多。腹式呼吸消失可见于胆道或胃肠道穿孔所致急性 腹膜炎或膈肌麻痹等
(2)腹部凹陷 仰卧时前腹壁明显低于肋缘至耻 骨联合所在平面,称腹部凹陷。 1)全腹凹陷:主要见于脱水和消瘦者。 2)局部凹陷: 2、呼吸运动 腹壁随呼吸而上下起伏,即为腹式呼吸 运动。 腹式呼吸减弱常见于腹膜炎症、急性腹痛、腹腔内容 物增多。腹式呼吸消失可见于胆道或胃肠道穿孔所致急性 腹膜炎或膈肌麻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