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杭州市2012届高三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共2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逾期/瑕不掩瑜奢靡/靡靡之音佝偻/伛偻提携绯闻/流言蜚语 B.粘连/拈花惹草案牍/穷兵黩武裨将/俾众周知屏除/屏声息气 C.谙熟/万马齐喑藩篱/龙蟠虎踞冠军/冠冕堂皇横祸/满脸横肉 D.济世/人才济济累积/罪行累累气量/量体裁衣登载/怨声载道 2.下列各组词语中,每个词语都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福份严惩不代文彩物富民丰辐射要言不繁诡谲如雷灌 耳 B.安详倍受关注光牒计日程功弦律价格不菲矍铄焕然一 C.布署张驰有度脉搏相辅相承决择精兵简政稽查再接再 D.湎怀力行节约蝉连大块朵颐干炼披沙捡金寥阔功亏一 匮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A.鲁迅对阿Q的描写可谓穷形尽相,这不仅得力于他写作的高超技艺,更因为 他对国民劣根性体味深刻。 B.媒体的态度很鲜明,对任何邪教分子的言论不赞一词,对他们的行为深恶痛 绝 C.改革开放的成果越来越令人瞩目,许多来中国的人都有感于二十几年来中国 发生的石破天惊的变化 D.离6月1日“限塑令”执行的日子越来越近,省城多家超市也早已推出了环 保袋。但记者近日采访时发现,超市的环保袋销售一直不瘟不火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据东方卫视《东方午新闻》消息,国务院7.23温州动车事故调查组在昨天 公布了事故调査的进展情况,初步认定这起事故既有设备缺陷和故障的原因,又 有设备故障后处置不力和安全管理等方面的问题,是一起特别重大责任事故 B.对近年来一些地方和部门出现的调离时领导干部违反规定带走车辆问题,有 关部门指出要将之列入党政机关公务用车治理工作范围 C.今年下半年以来,鄂尔多斯市发生多起高利贷崩盘事件,多名涉足高利贷者 因资金链断裂而逃跑甚至自杀。有研究者认为,目前我国部分地区民间高利贷愈 演愈烈,风险逐步加大,所以采取措施加以控制,就可以解决部分地区的金融问 D.由于实行垃圾分类试点小区的海龙湾小区对接的垃圾车依然是混装运输,加 之又无物管人员监督,小区居民很快失去了分类投放的动力。 5.请给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五句话排序(只写序号)(3分) 在儒家传统中,孔孟总是形影相随, ①既有《论语》,则有《孟子》 ②孔曰“成仁”,孟曰“取义”,他们的宗旨也始终相配合 ③今人冯友兰,也把孔子比做苏格拉底,把孟子比做柏拉图 ④既有大成至圣,则有亚圣 ⑤《史记》说:“孟子序诗书,述仲尼之意
浙江省杭州市 2012 届高三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 24 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 3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逾期/瑕不掩瑜 奢靡/靡靡之音 佝偻/伛偻提携 绯闻/流言蜚语 B.粘连/拈花惹草 案牍/穷兵黩武 裨将/俾众周知 屏除/屏声息气 C.谙熟/万马齐喑 藩篱/龙蟠虎踞 冠军/冠冕堂皇 横祸/满脸横肉 D.济世/人才济济 累积/罪行累累 气量/量体裁衣 登载/怨声载道 2.下列各组词语中,每个词语都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福份 严惩不代 文彩 物富民丰 辐射 要言不繁 诡谲 如雷灌 耳 B.安详 倍受关注 光牒 计日程功 弦律 价格不菲 矍铄 焕然一 新 C.布署 张驰有度 脉搏 相辅相承 决择 精兵简政 稽查 再接再 励 D.湎怀 力行节约 蝉连 大块朵颐 干炼 披沙捡金 寥阔 功亏一 匮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A.鲁迅对阿 Q 的描写可谓穷形尽相,这不仅得力于他写作的高超技艺,更因为 他对国民劣根性体味深刻。 B.媒体的态度很鲜明,对任何邪教分子的言论不赞一词,对他们的行为深恶痛 绝。 C.改革开放的成果越来越令人瞩目,许多来中国的人都有感于二十几年来中国 发生的石破天惊的变化。 D.离 6 月 1 日“限塑令”执行的日子越来越近,省城多家超市也早已推出了环 保袋。但记者近日采访时发现,超市的环保袋销售一直不瘟不火。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据东方卫视《东方午新闻》消息,国务院 7.23 温州动车事故调查组在昨天 公布了事故调查的进展情况,初步认定这起事故既有设备缺陷和故障的原因,又 有设备故障后处置不力和安全管理等方面的问题,是一起特别重大责任事故。 B.对近年来一些地方和部门出现的调离时领导干部违反规定带走车辆问题,有 关部门指出要将之列入党政机关公务用车治理工作范围。 C.今年下半年以来,鄂尔多斯市发生多起高利贷崩盘事件,多名涉足高利贷者 因资金链断裂而逃跑甚至自杀。有研究者认为,目前我国部分地区民间高利贷愈 演愈烈,风险逐步加大,所以采取措施加以控制,就可以解决部分地区的金融问 题。 D.由于实行垃圾分类试点小区的海龙湾小区对接的垃圾车依然是混装运输,加 之又无物管人员监督,小区居民很快失去了分类投放的动力。 5.请给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五句话排序(只写序号)(3 分) 在儒家传统中,孔孟总是形影相随,_____ ①既有《论语》,则有《孟子》 ②孔曰“成仁”,孟曰“取义”,他们的宗旨也始终相配合 ③今人冯友兰,也把孔子比做苏格拉底,把孟子比做柏拉图 ④既有大成至圣,则有亚圣 ⑤《史记》说:“孟子序诗书,述仲尼之意
6.下面一则征稿启事有五处不得体的地方,请指出并予以修改。(5分) 征稿启事 《鲁迅风》是我校文学社自办的期刊,它的发展离不开同学们的大力支持。从下 学期开始,本刊将增设“真我风采”、“热点评说”栏目,欢迎同学们惠赠稿件, 同时本刊对希望发表文章的同学也会鼎力相助。希望同学们不要敬谢不敏。 来稿要求: 严禁抄袭,但可以是公开发表过的:体裁、题材不限;请写清作者姓名及所在班 级 稿件斧正后请投入《鲁迅风》编辑部邮箱(luxf1234@126.com)或直接奉送校 刊总编高老师处 《鲁迅风》编辑部 2011年9月1日 不得体之处修改 7.请给下面一则新闻拟写标题,不超过15个字。(4分) 中华新闻网讯综合外媒报道,卡扎菲被击毙后,卡扎菲时代彻底结束,利比亚还 面临着艰巨的重建任务。利比亚全国过渡委员会周日在班加西宣布全国解放。利 比亚驻法国代表纳斯尔说,现在利比亚已经走上了国家重建之路 然而,利比亚面临的重建任务十分艰巨。首先要组成一个过渡政府来管理国家事 务和武装部队。而这个过渡政府过去几次都没法成立,原因是过渡委员会中各存 在争议 摆在利比亚全国过渡委员会面前的紧急任务包括:整合各派武装势力,组建一支 国家军队,避免各派相争,爆发内战,起草国家新宪法,建立新的政治体制,制 定一个全国选举时间表。 这些任务十分艰巨的原因,是过度委员会内部存在派别分歧。过渡委员会的2 号人物贾布里勒也遭到很多批评。此外,伊斯兰势力和公民自由派都主张对前政 权进行深入彻底的清算,但遭到前政权倒戈官员的反对。 二、现代文阅读(共29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 “中庸”辨义 彭国华 ①“中庸”是儒家伦理学说的一个核心思想,但在现实生活中却常常被误解、误 用,颇有辨析的必要。在有的人看来,所谓“中庸”,就是做人要圆融,善于“和 稀泥”、当“老好人”,搞折衷主义、模棱两可;做事要平庸,不出头、不冒尖 守“本分”,满足于随大流、跟着走。但这种观点不仅违背了儒家关于“中庸” 的原意,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误导了人们对儒家伦理学说的整体认识和评价。事实 上,这种是非不明、善恶不分、庸碌无为的“老好人”、“本分人”并非儒家所 尊崇的“中庸”之人,而是其所贬斥的“乡愿”,这种人格与品行也是儒家所极 力反对的。孔子说:“乡原(愿),德之贼也。 ②将“中庸”理解为“乡愿”,除了少数人是刻意而为、混淆视听之外,大多数 人是出于对“中”、“庸”二字的望文生义:将“中”理解为“走中间路线” 将“庸”理解为“平庸”。不过,这种理解并不符合儒家尤其是先秦儒家的本意 我们来看看相关文献中的解释。在《中庸》一书中,“中”与“和”是放在一起 表述的,二者密切联系、不可分割,正所谓“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
答:_____ 6.下面一则征稿启事有五处不得体的地方,请指出并予以修改。(5 分) 征稿启事 《鲁迅风》是我校文学社自办的期刊,它的发展离不开同学们的大力支持。从下 学期开始,本刊将增设“真我风采”、“热点评说”栏目,欢迎同学们惠赠稿件, 同时本刊对希望发表文章的同学也会鼎力相助。希望同学们不要敬谢不敏。 来稿要求: 严禁抄袭,但可以是公开发表过的;体裁、题材不限;请写清作者姓名及所在班 级。 稿件斧正后请投入《鲁迅风》编辑部邮箱(luxf1234@126.com)或直接奉送校 刊总编高老师处。 《鲁迅风》编辑部 2011 年 9 月 1 日 不得体之处_____修改_____ 7.请给下面一则新闻拟写标题,不超过 15 个字。(4 分) 中华新闻网讯综合外媒报道,卡扎菲被击毙后,卡扎菲时代彻底结束,利比亚还 面临着艰巨的重建任务。利比亚全国过渡委员会周日在班加西宣布全国解放。利 比亚驻法国代表纳斯尔说,现在利比亚已经走上了国家重建之路。 然而,利比亚面临的重建任务十分艰巨。首先要组成一个过渡政府来管理国家事 务和武装部队。而这个过渡政府过去几次都没法成立,原因是过渡委员会中各存 在争议。 摆在利比亚全国过渡委员会面前的紧急任务包括:整合各派武装势力,组建一支 国家军队,避免各派相争,爆发内战,起草国家新宪法,建立新的政治体制,制 定一个全国选举时间表。 这些任务十分艰巨的原因,是过度委员会内部存在派别分歧。过渡委员会的 2 号人物贾布里勒也遭到很多批评。此外,伊斯兰势力和公民自由派都主张对前政 权进行深入彻底的清算,但遭到前政权倒戈官员的反对。 二、现代文阅读(共 29 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 3 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8—10 题。 “中庸”辨义 彭国华 ①“中庸”是儒家伦理学说的一个核心思想,但在现实生活中却常常被误解、误 用,颇有辨析的必要。在有的人看来,所谓“中庸”,就是做人要圆融,善于“和 稀泥”、当“老好人”,搞折衷主义、模棱两可;做事要平庸,不出头、不冒尖、 守“本分”,满足于随大流、跟着走。但这种观点不仅违背了儒家关于“中庸” 的原意,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误导了人们对儒家伦理学说的整体认识和评价。事实 上,这种是非不明、善恶不分、庸碌无为的“老好人”、“本分人”并非儒家所 尊崇的“中庸”之人,而是其所贬斥的“乡愿”,这种人格与品行也是儒家所极 力反对的。孔子说:“乡原(愿),德之贼也。” ②将“中庸”理解为“乡愿”,除了少数人是刻意而为、混淆视听之外,大多数 人是出于对“中”、“庸”二字的望文生义:将“中”理解为“走中间路线”, 将“庸”理解为“平庸”。不过,这种理解并不符合儒家尤其是先秦儒家的本意。 我们来看看相关文献中的解释。在《中庸》一书中,“中”与“和”是放在一起 表述的,二者密切联系、不可分割,正所谓“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
中节,谓之和”。由此可以看出,“中”在这里是一个时间概念而非距离概念, 是所谓“时中”,即在合适的时机做合适的事、表达合适的情感,而不是折中调 和或不分场合地率性而为。对此,《中庸》进一步解释道:“君子之中庸也,君 子而时中。小人之中庸也,小人而无忌惮也。”关于“庸”,汉代学者郑玄的注 释是:“中庸者,以其记中和之为用也;庸,用也。”也就是说,儒家所谓“庸”, 就是人伦日用;所谓“中庸”,就是在日常生活中运用“中和”的理念,追求言 行在时机、氛围等方面的恰如其分,不失礼、不失态、不偏激。用俗话说,“中 庸”则大致相当于“看菜吃饭、量体裁衣”或“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中 庸”或“中和”的理念还可以超越人伦的领域,运用到人与自然关系上:人们通 过对自然界万物生长与四时变化规律的领悟和顺应,能够“赞天地之化育”,达 到“天人合一”的境界。这就是《中庸》中所说的“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 焉 ③儒家认为,在人伦日用中做到“中庸”,即行所当行、止所当止,是一个极高 的境界,需要“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风云变态 中”一一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运行规律、运行法则有深刻的体验和把握。这不 是一般人能够达到的。在孔子看来,行“中庸之道”至少需要做到四点,即“毋 意,毋必,毋固,毋我”,也就是破除种种思维定势和主观成见,通权达变、相 时而动。为此,孔子在回答其弟子关于什么是“仁”、什么是“义”、什么是 “礼”、什么是“孝”等基本伦理问题时,总是避免给出概念化、程式化的答案, 而是根据不同弟子的气质禀赋和不同的言语情境,进行有针对性的说明和阐释。 从教育学的角度说,这体现了孔子“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而从伦理学的视野 观照,这就是他引导弟子追求“中庸”境界的具体实践。黑格尔曾因《论语》中 缺乏概念和范畴的思辩而给予这部经典以至孔子本人相当消极的评价,其实 恰恰体现了儒家伦理智慧的特色所在。 ④人们在特定的时空情境中生活,为人处世就需要“与时偕行”、因时制宜、因 地制宜,努力破除种种教条主义、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束缚,这样才能不断实 现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跨越。这,可能就是儒家“中庸”思想带给我们的最 大启示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8.下列对划线句子中“这”的理解准确的一项是() A.孔子主张行“中庸之道”至少需要做到四点,即“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B.《论语》中缺乏概念和范畴的思辩 C.孔子能根据不同弟子的气质禀赋和不同的言语情境,对弟子的提问,进行有 针对性的说明和阐释 D.黑格尔对《论语》以至孔子本人给予相当消极的评价 9.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人们把“中庸”理解为“乡愿”是出于对“中”、“庸”二字的望文生义: 将“中”理解为“走中间路线”,将“庸”理解为“平庸”。 B.人们对儒家伦理学说的整体认识和评价发生错误的根源就是对“中庸”原意 的误解。 C.作者认为儒家“中庸”思想一定能带给我们为人处世需要因时制宜、因地制 宜,努力破除种种教条主义、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束缚等启示
中节,谓之和”。由此可以看出,“中”在这里是一个时间概念而非距离概念, 是所谓“时中”,即在合适的时机做合适的事、表达合适的情感,而不是折中调 和或不分场合地率性而为。对此,《中庸》进一步解释道:“君子之中庸也,君 子而时中。小人之中庸也,小人而无忌惮也。”关于“庸”,汉代学者郑玄的注 释是:“中庸者,以其记中和之为用也;庸,用也。”也就是说,儒家所谓“庸”, 就是人伦日用;所谓“中庸”,就是在日常生活中运用“中和”的理念,追求言 行在时机、氛围等方面的恰如其分,不失礼、不失态、不偏激。用俗话说,“中 庸”则大致相当于“看菜吃饭、量体裁衣”或“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中 庸”或“中和”的理念还可以超越人伦的领域,运用到人与自然关系上:人们通 过对自然界万物生长与四时变化规律的领悟和顺应,能够“赞天地之化育”,达 到“天人合一”的境界。这就是《中庸》中所说的“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 焉”。 ③儒家认为,在人伦日用中做到“中庸”,即行所当行、止所当止,是一个极高 的境界,需要“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风云变态 中”——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运行规律、运行法则有深刻的体验和把握。这不 是一般人能够达到的。在孔子看来,行“中庸之道”至少需要做到四点,即“毋 意,毋必,毋固,毋我”,也就是破除种种思维定势和主观成见,通权达变、相 时而动。为此,孔子在回答其弟子关于什么是“仁”、什么是“义”、什么是 “礼”、什么是“孝”等基本伦理问题时,总是避免给出概念化、程式化的答案, 而是根据不同弟子的气质禀赋和不同的言语情境,进行有针对性的说明和阐释。 从教育学的角度说,这体现了孔子“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而从伦理学的视野 观照,这就是他引导弟子追求“中庸”境界的具体实践。黑格尔曾因《论语》中 缺乏概念和范畴的思辩而给予这部经典以至孔子本人相当消极的评价,其实,这 恰恰体现了儒家伦理智慧的特色所在。 ④人们在特定的时空情境中生活,为人处世就需要“与时偕行”、因时制宜、因 地制宜,努力破除种种教条主义、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束缚,这样才能不断实 现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跨越。这,可能就是儒家“中庸”思想带给我们的最 大启示。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8.下列对划线句子中“这”的理解准确的一项是() A.孔子主张行“中庸之道”至少需要做到四点,即“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B.《论语》中缺乏概念和范畴的思辩。 C.孔子能根据不同弟子的气质禀赋和不同的言语情境,对弟子的提问,进行有 针对性的说明和阐释。 D.黑格尔对《论语》以至孔子本人给予相当消极的评价。 9.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人们把“中庸”理解为“乡愿”是出于对“中”、“庸”二字的望文生义: 将“中”理解为“走中间路线”,将“庸”理解为“平庸”。 B.人们对儒家伦理学说的整体认识和评价发生错误的根源就是对“中庸”原意 的误解。 C.作者认为儒家“中庸”思想一定能带给我们为人处世需要因时制宜、因地制 宜,努力破除种种教条主义、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束缚等启示
D.孔子注重引导弟子追求“中庸”境界。他在回答其弟子基本伦理问题时,总 是避免给出概念化、程式化的答案,而是根据不同弟子的气质禀赋和不同的言语 情境,进行有针对性的说明和阐释的做法,就说明了这一点。 10.筛选1、2自然段的信息,给“中庸”下定义。(3分) (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1-15题(20分) 祖父的表 (英)斯丹·巴斯托 那块挂在床头的表是我祖父的,它的正面雕着精致的罗马数字,表壳是用金子做 的,沉甸甸,作工精巧。这真是一块漂亮的表,每当我放学回家与祖父坐在一起 的时候,我总是盯着它看,心里充满着渴望 祖父病了,整天躺在床上。他非常喜欢我与他在一起,经常询问我在学校的状况 那天,当我告诉他我考得很不错时,他真是非常兴奋,“那么不久你就要到新的 学校去了?他这样问我 然后我还要上大学。”我说,我仿佛看到了我面前的路,“将来我要当医生。 你肯定会的,我相信。但是你必须学会忍耐,明白吗?你必须付出很多很多的 忍耐,还有大量的艰辛劳动,这是走向成功的必经之路 “我会的,祖父。” “好极了,坚持下去。” 我把表递给祖父,他紧紧地盯着它看了好一阵,给它上了发条。当他把表递还给 我的时候,我感到了它的份量 “这表跟了我50年,是我事业成功的印证。”祖父自豪地说。祖父从前是个铁 匠,虽然现在看来很难相信那双虚弱的手曾经握过那把巨大的锤子。 盛夏的一个晚上,当我正要离开他的时候,他拉住了我的手。“谢谢你,小家伙” 他用一种非常疲劳而虚弱的声音说,“你不会忘记我说的话吧?”一刹那,我被 深深地感动了。“不会,祖父。”我发誓说,“我不会忘的 第二天,妈妈告诉我,祖父已经离开了人世。 祖父的遗嘱读完了,我得知他把那块表留给了我,并说我能够保管它之前,先由 我母亲代为保管。我母亲想把它藏起来,但在我的坚持下,她答应把表挂在起居 室里,这样我就能经常看到它了。 夏天过去了,我来到了一所新的学校。我没有很快找到朋友,有一段时间内,我 很少与其他的男孩交往。在他们中间,有一位很富有的男孩,他经常在那些人面 前炫耀他的东西。确实,他的脚踏车是新的,他的靴子是高档的,他所有的东西 都要比我们的好一一直到他拿出了自己的那块手表。 正如他自己所说的,那表不但走时极为准确,而且还有精致的外壳,难道这不是 最好的表?“我有一块更好的表。”我宣称 “真的?”“当然,是我祖父留给我的。”我坚持。 “那你拿来给我们看看。”他说。 “现在不在这儿。” “你肯定没有!”“我下午就拿来,到时你们会感到惊讶的!”我一直在担心怎 样才能说服母亲把那块表给我,但在回家的汽车上,我记起来那天正好是清洁日, 我母亲把表放进了抽屉,一等她走出房间,我一把抓起表放进了口袋 我急切地盼着回校。吃完中饭,我从车棚推出了自行车。 “你要骑车子?”妈妈问,“我想应该将它修一修了。” “只是一点小毛病,没关系的
D.孔子注重引导弟子追求“中庸”境界。他在回答其弟子基本伦理问题时,总 是避免给出概念化、程式化的答案,而是根据不同弟子的气质禀赋和不同的言语 情境,进行有针对性的说明和阐释的做法,就说明了这一点。 10.筛选 1、2 自然段的信息,给“中庸”下定义。(3 分) (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11—15 题(20 分) 祖父的表 (英)斯丹·巴斯托 那块挂在床头的表是我祖父的,它的正面雕着精致的罗马数字,表壳是用金子做 的,沉甸甸,作工精巧。这真是一块漂亮的表,每当我放学回家与祖父坐在一起 的时候,我总是盯着它看,心里充满着渴望。 祖父病了,整天躺在床上。他非常喜欢我与他在一起,经常询问我在学校的状况。 那天,当我告诉他我考得很不错时,他真是非常兴奋,“那么不久你就要到新的 学校去了?他这样问我。 “然后我还要上大学。”我说,我仿佛看到了我面前的路,“将来我要当医生。” “你肯定会的,我相信。但是你必须学会忍耐,明白吗?你必须付出很多很多的 忍耐,还有大量的艰辛劳动,这是走向成功的必经之路。” “我会的,祖父。” “好极了,坚持下去。” 我把表递给祖父,他紧紧地盯着它看了好一阵,给它上了发条。当他把表递还给 我的时候,我感到了它的份量。 “这表跟了我 50 年,是我事业成功的印证。”祖父自豪地说。祖父从前是个铁 匠,虽然现在看来很难相信那双虚弱的手曾经握过那把巨大的锤子。 盛夏的一个晚上,当我正要离开他的时候,他拉住了我的手。“谢谢你,小家伙”, 他用一种非常疲劳而虚弱的声音说,“你不会忘记我说的话吧?”一刹那,我被 深深地感动了。“不会,祖父。”我发誓说,“我不会忘的。” 第二天,妈妈告诉我,祖父已经离开了人世。 祖父的遗嘱读完了,我得知他把那块表留给了我,并说我能够保管它之前,先由 我母亲代为保管。我母亲想把它藏起来,但在我的坚持下,她答应把表挂在起居 室里,这样我就能经常看到它了。 夏天过去了,我来到了一所新的学校。我没有很快找到朋友,有一段时间内,我 很少与其他的男孩交往。在他们中间,有一位很富有的男孩,他经常在那些人面 前炫耀他的东西。确实,他的脚踏车是新的,他的靴子是高档的,他所有的东西 都要比我们的好——直到他拿出了自己的那块手表。 正如他自己所说的,那表不但走时极为准确,而且还有精致的外壳,难道这不是 最好的表?“我有一块更好的表。”我宣称。 “真的?”“当然,是我祖父留给我的。”我坚持。 “那你拿来给我们看看。”他说。 “现在不在这儿。” “你肯定没有!”“我下午就拿来,到时你们会感到惊讶的!”我一直在担心怎 样才能说服母亲把那块表给我,但在回家的汽车上,我记起来那天正好是清洁日, 我母亲把表放进了抽屉,一等她走出房间,我一把抓起表放进了口袋。 我急切地盼着回校。吃完中饭,我从车棚推出了自行车。 “你要骑车子?”妈妈问,“我想应该将它修一修了。” “只是一点小毛病,没关系的
我骑得飞快,想着将要发生的激动人心的时刻,我仿佛看到了他们羡慕的目光 突然,一条小狗窜入了我的车道,我死命地捏了后闸,然而,在这同时,闸轴断 了一一这正是我想去修的。我赶紧又捏了前闸,车子停了下来,可我也撞到了车 把上 我爬了起来,揉了揉被摔的地方。我把颤抖的手慢慢伸进了口袋,拿出了那块我 祖父引以自豪的物品。可在表壳上已留有一条凹痕,正面的玻璃已经粉碎了,罗 马数字也已经被古怪地扭曲了。我把表放回口袋,慢慢骑车到了学校,痛苦而懊 丧 “表在哪儿?”男孩们追问。 “我母亲不让我带来。”我撒了谎。 “你母亲不让你带来?多新鲜!”那富有的男孩嘲笑道。 “多棒的故事啊!”其他人也跟着哄了起来。 当我静静地坐在桌边的时候,一种奇怪的感觉袭了上来,这不是因同学的嘲笑而 感到的羞愧,也不是因为害怕母亲的发怒,不是的,我所感觉到的是祖父躺在床 上,他虚弱的声音在响:“要忍耐,忍耐……”我几乎要哭了,这是我年轻时代 最伤心的时刻。 11.为什么说“这是我年轻时代最伤心的时刻”?(3分) 12.请说说小说以“祖父的表”为标题的作用。(4分) 概括小说中“我”是一个怎样的人。文章为何要写“富有的男孩”?(5分) 请简要分析“我”在小说中的作用。(3分) 15.读完这篇小说,请阐述你的两点成长感悟。(5分) 浙江省杭州市2012届高三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1-4: CDAA 5.④①②⑤③(以①开头或以④开头,①说作品,④说其人,从衔接上看,显 然④更合理。③是今人对孔孟的评价,⑤是司马迁对孔孟的评价,其中“意”为 主张、宗旨的意思,呼应②。自古及今,③结尾更好。) 6 不得体之处惠赠稿鼎力 敬谢不敏斧正 奉送 修改 踊跃投“竭力”尽“错失良“誊 送(送到) 机 清”“誊 正 打印 好”或删去 备注:(1)“惠赠稿件”,不合语境。(2)“鼎力”是“大力”的意思,敬词 (3)“敬谢不敏”,表示能力不够,难以胜仼而恭敬地予以辞谢。也表示辞谢 对方的邀约,不能从命。多用作自谦。(4)“斧正”,是请别人修改文章时所 用的敬词。(5)奉送,敬辞不合语境。(5分,一处1分) 7.利比亚宣布全国解放重建任务艰巨或卡扎菲时代结束利比亚重建任务艰巨(利 比亚1分宣布全国解放或卡扎菲时代结束1分重建任务艰巨2分) 9、D(A“除了少数人是刻意而为、混淆视听之外,大多数人是出于对‘中 ‘庸’二字的望文生义”;B原文意思是“对‘中庸’的误解在一定程度上误导
我骑得飞快,想着将要发生的激动人心的时刻,我仿佛看到了他们羡慕的目光。 突然,一条小狗窜入了我的车道,我死命地捏了后闸,然而,在这同时,闸轴断 了——这正是我想去修的。我赶紧又捏了前闸,车子停了下来,可我也撞到了车 把上。 我爬了起来,揉了揉被摔的地方。我把颤抖的手慢慢伸进了口袋,拿出了那块我 祖父引以自豪的物品。可在表壳上已留有一条凹痕,正面的玻璃已经粉碎了,罗 马数字也已经被古怪地扭曲了。我把表放回口袋,慢慢骑车到了学校,痛苦而懊 丧。 “表在哪儿?”男孩们追问。 “我母亲不让我带来。”我撒了谎。 “你母亲不让你带来?多新鲜!”那富有的男孩嘲笑道。 “多棒的故事啊!”其他人也跟着哄了起来。 当我静静地坐在桌边的时候,一种奇怪的感觉袭了上来,这不是因同学的嘲笑而 感到的羞愧,也不是因为害怕母亲的发怒,不是的,我所感觉到的是祖父躺在床 上,他虚弱的声音在响:“要忍耐,忍耐……”我几乎要哭了,这是我年轻时代 最伤心的时刻。 11.为什么说“这是我年轻时代最伤心的时刻”?(3 分) 12.请说说小说以“祖父的表”为标题的作用。(4 分) 13.概括小说中“我”是一个怎样的人。文章为何要写“富有的男孩”?(5 分) 14.请简要分析“我”在小说中的作用。(3 分) 15.读完这篇小说,请阐述你的两点成长感悟。(5 分) 浙江省杭州市 2012 届高三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1—4:CDAA 5.④①②⑤③(以①开头或以④开头,①说作品,④说其人,从衔接上看,显 然④更合理。③是今人对孔孟的评价,⑤是司马迁对孔孟的评价,其中“意”为 主张、宗旨的意思,呼应②。自古及今,③结尾更好。) 6. 不得体之处 惠赠稿 件 鼎力 敬谢不敏 斧正 奉送 修改 踊跃投 稿 “竭力”尽 力” “错失良 机” “誊 清”“誊 正”、“打印 好” 或删去 “斧正后”。 送(送到) 备注:(1)“惠赠稿件”,不合语境。(2)“鼎力”是“大力”的意思,敬词。 (3)“敬谢不敏”,表示能力不够,难以胜任而恭敬地予以辞谢。也表示辞谢 对方的邀约,不能从命。多用作自谦。(4)“斧正”,是请别人修改文章时所 用的敬词。(5)奉送,敬辞不合语境。(5 分,一处 1 分) 7.利比亚宣布全国解放重建任务艰巨或卡扎菲时代结束利比亚重建任务艰巨(利 比亚 1 分宣布全国解放或卡扎菲时代结束 1 分重建任务艰巨 2 分) 8、B 9、D(A“除了少数人是刻意而为、混淆视听之外,大多数人是出于对‘中’、 ‘庸’二字的望文生义”;B 原文意思是“对‘中庸’的误解在一定程度上误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