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杭州市2017届高三五校联考 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共21分) 1.下列语段中加点词语的字形和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分) 初到此地,见到的风景绝然不同于江南。远山近坡连绵一色的黄,土石相叠。“禅 房”村坐落其间,既瞒哄(hing)天下,又欺骗想象:不当是树木葳蕤,水气氤 氲(yun),浓荫深处,一茶一琴悠然清远的么?然而,千年的过客撷(xie)来 冷月吐织馨香的巾绢,为你擦亮迷离的双眼,让你轻驭遐思,找寻曾经难以磨灭 的一抹(m)瑰丽。“禅房”村妥妥地承载着先人的辉煌:出土的骑马女俑虽腰 际浑圆,袒胸露(10)臂,但因曳(ye)地长裙构成的大面积竖线条,显得附仰 生姿,臃容华贵:至于那刻在崖壁上的骠(pio)勇之将,已不再隶属于稗(bdi) 官野史的范畴了。 A.绝然氤氲(yuin)难以磨灭 抹(mo)瑰丽 B.坐落 瞒哄(hng)轻驭遐思 曳(ye)地长裙 C.浑圆 撷(xie)来附仰生姿袒胸露(lu)臂 D.臃容 范畴 骠(piao)勇之将 稗(bai)官野史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朋友远行,借诗抒怀,想到王维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不免有些伤感;不妨用王勃的诗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来表达一种豪迈 的情怀吧 B.为了试着放松,我开始关注当下一一不管正在发生什么事都全然地接受,不 抱怨,不评判,纵容自己天马行空地畅游于坦然和愉悦的世界中。 C.人生在世,既短暂又宝贵,却仍有许许多多的人,活得糊涂,活得无聊,活 得烦恼。一味追求而忘记给自己一份挥洒自如的机会,又岂能负载更多世俗的担 子 D.该执政党的另一政要郑重指出,若民众对该执政党主席“荒腔走板”施政表 现的不满意率持续升高的话,该执政党主席在本地政治舞台上终将是大路上的电 杆一一靠边站。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在人生的风云路中,要好好珍惜可以带给你真诚祝福的文缘,因为那些希冀、 理解、关怀,往往是你都难以得到的一生一世的珍贵财富。 B.城市竞争力的高低,从本质上讲,不仅仅取决于硬环境,还取决于由社会秩 序、公共道德、文化氛围、教育水准、精神文明等诸多人文元素组成的软环境。 C.对于目前中小学传统文化教育存在“低年级重视,高年级反而退至次要地 位”这一现状,教育者应善于从《中国诗词大会》这样的热播节目中找到教育方 式上的创新点。 D.美韩公开表示,两国军演首次实施了“萨德”演习,并将在演习中举行模拟 部署“萨德”反导系统的有关训练;中国外交部对此表示强烈不满和坚决反对。 下列语段中划线的甲、乙、丙、丁句,标点使用正确的一项是(2分) 高考临近,儿子经常独自坐着沉思。我问他在想什么?【甲】他回答说:“在三 位一体的招生报考大战中,不少同学已经在弯道中‘取直’超越了我。我觉得好 无助。”【乙】我便告诉他:诚然不是所有的山都能打隧洞,不是所有的河都要
浙江省杭州市 2017 届高三五校联考 语文试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 21 分) 1. 下列语段中加点词语的字形和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 分) 初到此地,见到的风景绝然不同于江南。远山近坡连绵一色的黄,土石相叠。“禅 房”村坐落其间,既瞒哄(hǒng)天下,又欺骗想象:不当是树木葳蕤,水气氤 氲(yūn),浓荫深处,一茶一琴悠然清远的么?然而,千年的过客撷(xié)来 冷月吐织馨香的巾绢,为你擦亮迷离的双眼,让你轻驭遐思,找寻曾经难以磨灭 的一抹(mò)瑰丽。“禅房”村妥妥地承载着先人的辉煌:出土的骑马女俑虽腰 际浑圆,袒胸露(lù)臂,但因曳(yè)地长裙构成的大面积竖线条,显得附仰 生姿,臃容华贵;至于那刻在崖壁上的骠(piào)勇之将,已不再隶属于稗(bài) 官野史的范畴了。 A. 绝然 氤氲(yūn) 难以磨灭 一抹(mò)瑰丽 B. 坐落 瞒哄(hǒng) 轻驭遐思 曳(yè)地长裙 C. 浑圆 撷(xié)来 附仰生姿 袒胸露(lù)臂 D. 臃容 范畴 骠(piào)勇之将 稗(bài)官野史 2.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朋友远行,借诗抒怀,想到王维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不免有些伤感;不妨用王勃的诗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来表达一种豪迈 的情怀吧。 B. 为了试着放松,我开始关注当下——不管正在发生什么事都全然地接受,不 抱怨,不评判,纵容自己天马行空地畅游于坦然和愉悦的世界中。 C. 人生在世,既短暂又宝贵,却仍有许许多多的人,活得糊涂,活得无聊,活 得烦恼。一味追求而忘记给自己一份挥洒自如的机会,又岂能负载更多世俗的担 子? D. 该执政党的另一政要郑重指出,若民众对该执政党主席“荒腔走板”施政表 现的不满意率持续升高的话,该执政党主席在本地政治舞台上终将是大路上的电 杆——靠边站。 3.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 分) A. 在人生的风云路中,要好好珍惜可以带给你真诚祝福的文缘,因为那些希冀、 理解、关怀,往往是你都难以得到的一生一世的珍贵财富。 B. 城市竞争力的高低,从本质上讲,不仅仅取决于硬环境,还取决于由社会秩 序、公共道德、文化氛围、教育水准、精神文明等诸多人文元素组成的软环境。 C. 对于目前中小学传统文化教育存在“低年级重视,高年级反而退至次要地 位”这一现状,教育者应善于从《中国诗词大会》这样的热播节目中找到教育方 式上的创新点。 D. 美韩公开表示,两国军演首次实施了“萨德”演习,并将在演习中举行模拟 部署“萨德”反导系统的有关训练;中国外交部对此表示强烈不满和坚决反对。 4. 下列语段中划线的甲、乙、丙、丁句,标点使用正确的一项是(2 分) 高考临近,儿子经常独自坐着沉思。我问他在想什么?【甲】他回答说:“在三 位一体的招生报考大战中,不少同学已经在弯道中‘取直’超越了我。我觉得好 无助。”【乙】我便告诉他:诚然不是所有的山都能打隧洞,不是所有的河都要
架髙桥,但是当命运之神没有及时垂下救生的舷梯时,要坚守希望,不要气馁, 用自己的“心”一一诚实、睿智、潜能、坚韧……等去面对,【丙】或忍受不幸, 无奈滑行;或抓住机遇,加速拐弯。【丁】 A.【甲】 B.【乙】 C.【内】 D.【丁】 5.电影海报的文字不仅需要直观、简洁、准确地传达出电影的主题信息,更要吸 引观众的兴趣。请阅读下面有关电影《荡寇风云》的信息,然后为之拟写一条 20字以内的海报广告词。(4分) 《荡寇风云》根据中国民族英雄戚继光事迹改编,讲述了明朝抗倭英雄戚继光与 史上首支“特种部队”一一戚家军一起抗击倭寇的故事,是一部英雄史诗巨制。 导演陈嘉上为了真实还原抗倭风云,两年潜心研究,查阅海量资料,邀请到了专 业的日本演员,打造了符合明代历史的服饰和兵器。其中主演洪金宝与赵文卓两 大功夫明星首次合作。该片于2017年5月30日在中国上映。 6.六旬男子李福昌在其85岁母亲去世前,画了200多幅速写,来记录母亲生活 点滴。这是其中的一幅。请以“扶”为题,写一段描述性短文。要求:①结合画 面特征;②语言表达鲜明生动;③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④字数80-100字。(6 分) 二、现代文阅读(共31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10分) 论新世纪文学的“同质化”倾向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当代文学进入到一个多元化的时代。特别是21世 纪之后,数代作家济济一堂,创作阵容相当庞大,作品数量蔚为壮观,热点现象 层出不穷。但是,我们也不得不承认另一个事实:21世纪以来的文学创作,仍 然难以克服数量与质量之间的巨大落差,也无法摆脱产量极髙却精品难觅的尴尬 局面。很多作品,无论是审美内涵还是表现形式,常常给人以“似曾相识”之感。 这种审美感受,折射了我们的文学创作中日趋明显的“同质化”倾向,凸现了作 家在艺术原创性和开拓性上的不足 这种“同质化”现象,也同样蔓延到文学创作领域。它所呈现出来的主要特征是: 作家的个人创作,不断出现内在的自我重复:一些作家对某些现实热点现象,进 行自觉或不自觉的群体追捧,形成模式化的经验书写;不少作家对文化消费的嗜 好,进行不加甄别的迷恋式取用,导致雷同化的审美表达等等。这种“同质化” 的创作潜流,在不同的审美范畴内不断循环,从整体上看,似乎并没有影响文学 多元化的基本格局,但在文学的“每一元”之内,却又显得彼此似曾相识,趋同 性远远大于差异性,说明作家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审美趣味几乎没有差别
架高桥,但是当命运之神没有及时垂下救生的舷梯时,要坚守希望,不要气馁, 用自己的“心”——诚实、睿智、潜能、坚韧……等去面对,【丙】或忍受不幸, 无奈滑行;或抓住机遇,加速拐弯。【丁】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5.电影海报的文字不仅需要直观、简洁、准确地传达出电影的主题信息,更要吸 引观众的兴趣。请阅读下面有关电影《荡寇风云》的信息,然后为之拟写一条 20 字以内的海报广告词。(4 分) 《荡寇风云》根据中国民族英雄戚继光事迹改编,讲述了明朝抗倭英雄戚继光与 史上首支“特种部队”——戚家军一起抗击倭寇的故事,是一部英雄史诗巨制。 导演陈嘉上为了真实还原抗倭风云,两年潜心研究,查阅海量资料,邀请到了专 业的日本演员,打造了符合明代历史的服饰和兵器。其中主演洪金宝与赵文卓两 大功夫明星首次合作。该片于 2017 年 5 月 30 日在中国上映。 6.六旬男子李福昌在其 85 岁母亲去世前,画了 200 多幅速写,来记录母亲生活 点滴。这是其中的一幅。请以“扶”为题,写一段描述性短文。要求:①结合画 面特征;②语言表达鲜明生动;③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④字数 80—100 字。(6 分) 二、现代文阅读(共 31 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 3 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10 分) 论新世纪文学的“同质化”倾向 自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中国当代文学进入到一个多元化的时代。特别是 21 世 纪之后,数代作家济济一堂,创作阵容相当庞大,作品数量蔚为壮观,热点现象 层出不穷。但是,我们也不得不承认另一个事实:21 世纪以来的文学创作,仍 然难以克服数量与质量之间的巨大落差,也无法摆脱产量极高却精品难觅的尴尬 局面。很多作品,无论是审美内涵还是表现形式,常常给人以“似曾相识”之感。 这种审美感受,折射了我们的文学创作中日趋明显的“同质化”倾向,凸现了作 家在艺术原创性和开拓性上的不足。 这种“同质化”现象,也同样蔓延到文学创作领域。它所呈现出来的主要特征是: 作家的个人创作,不断出现内在的自我重复;一些作家对某些现实热点现象,进 行自觉或不自觉的群体追捧,形成模式化的经验书写;不少作家对文化消费的嗜 好,进行不加甄别的迷恋式取用,导致雷同化的审美表达等等。这种“同质化” 的创作潜流,在不同的审美范畴内不断循环,从整体上看,似乎并没有影响文学 多元化的基本格局,但在文学的“每一元”之内,却又显得彼此似曾相识,趋同 性远远大于差异性,说明作家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审美趣味几乎没有差别
当然,人毕竟是一种社会的存在,文化的存在。任何个体都会在一种群体性的文 化环境中成长,从而形成一定的成长经验和集体记忆,产生代际意义上的文化共 性.这种共性特征,并不影响作家个人风格的施展,但是会在历史认知或价值观 念上让一代人达成相对的一致性。这种一致性,从文艺心理学上看,隐含了极为 复杂的主体精神建构成分,但它与创作的“同质化”倾向有着本质上的区别。 因此,文学创作的“同质化”批判,不是对创作中某些共性进行简单的归类并加 以否定,而是对那些缺乏艺术创见、思维固化、过度依赖既定经验的彼此类同的 写作的质疑。“同质化”的写作,表明了当代作家超越意识不强,开拓精神不足, 思考能力不足,导致作品的异质性不明显,影响了精品力作的出现。 作家个体创作的自我重复,一直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文坛较为突出的现象 21世纪以来,这种现象有增无减。不仅实力派作家不断陷入自我重复的泥潭, 些新锐作家,刚开始写作时起点颇高,很多小说让人耳目一新,但随着时间的 推移,自我重复也日趋明显。 除了自我重复之外,“同质化”写作,还集中体现在一些作家对某些社会热点或 文学类型的盲目追捧上,由此形成一种作家相互袭仿、作品严重趋同的现象。最 突出的体现在反腐小说、底层写作和网络类型小说三个方面 我们看看近些年极为流行的网络类型小说,“同质化”现象同样非常突出。在很 多类型小说中,只要某个类型中出现一两部走红的作品,该类型便转瞬之间涌现 出大量的争相效仿者,且绝大多数作品在故事情节、人物关系、审美意图上都基 本相似。最具代表性的,或许是《杜拉拉升职记》的畅销,它引爆了职场小说的 巨大空间,使这类小说风起云涌,出现了《步步惊心》、《圈子圈套》、《职场 小虾变身记》、《浮沉》等大量类似的小说。这些小说的基本内容都是将职场、 商场、情场、名利场一锅煮,传达出来的生存伦理也都是同事之间的相互设套和 彼此提防,只有利益,没有友情和信任。不仅折射了创作主体的价值误区,凸现 了作家精神格调的褊狭与低俗,还体现了作家艺术思维的“同质化”倾向。这种 同质化”思维,驱使一些作家将某些有违人类基本伦理的生存手段,盲目地奉 为新的生存经验和人性面貌,并对现实和历史进行所谓的“艺术重构”,其结果 必将使读者对人类赖以生存的良知和信念产生怀疑 新世纪文学之所以显得日趋“同质化”,虽说有很多复杂的因素,但其主要原因, 是受市场化、信息化的文化环境的影响和作家自身缺乏主体意识。从根本上说, 同质化”意味着作家主体意识的孱弱,自我挑战、自我超越意识不强,知识更 新和文化储备有限,艺术创新能力匮乏,致使自我重复和彼此袭仿成为写作的常 态化行为。它折射了当代作家在主体精神建构上的自觉意识已日益淡漠,精神惰 性和思维惯性在某种程度上成为写作的主要支撑。 (《新华文摘》2016年第11期,有删改) 7.下列对当代文学创作“同质化”倾向现象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学作品,无论是审美内涵还是表现形式,常常给人以“似曾相识”之感。 B.部分作家由于对某些热点现象的群体追捧,从而形成的模式化的经验书写 C.《杜拉拉升职记》的畅销,引爆了一系列职场小说的热销。 D.一些新锐作家,难以超越自我,开始陷入自我重复的泥潭 8.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同质化”的创作倾向,已经影响了文学多元化的基本格局
当然,人毕竟是一种社会的存在,文化的存在。任何个体都会在一种群体性的文 化环境中成长,从而形成一定的成长经验和集体记忆,产生代际意义上的文化共 性.这种共性特征,并不影响作家个人风格的施展,但是会在历史认知或价值观 念上让一代人达成相对的一致性。这种一致性,从文艺心理学上看,隐含了极为 复杂的主体精神建构成分,但它与创作的“同质化”倾向有着本质上的区别。 因此,文学创作的“同质化”批判,不是对创作中某些共性进行简单的归类并加 以否定,而是对那些缺乏艺术创见、思维固化、过度依赖既定经验的彼此类同的 写作的质疑。“同质化”的写作,表明了当代作家超越意识不强,开拓精神不足, 思考能力不足,导致作品的异质性不明显,影响了精品力作的出现。 作家个体创作的自我重复,一直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文坛较为突出的现象。 21 世纪以来,这种现象有增无减。不仅实力派作家不断陷入自我重复的泥潭, 一些新锐作家,刚开始写作时起点颇高,很多小说让人耳目一新,但随着时间的 推移,自我重复也日趋明显。 除了自我重复之外,“同质化”写作,还集中体现在一些作家对某些社会热点或 文学类型的盲目追捧上,由此形成一种作家相互袭仿、作品严重趋同的现象。最 突出的体现在反腐小说、底层写作和网络类型小说三个方面。 我们看看近些年极为流行的网络类型小说,“同质化”现象同样非常突出。在很 多类型小说中,只要某个类型中出现一两部走红的作品,该类型便转瞬之间涌现 出大量的争相效仿者,且绝大多数作品在故事情节、人物关系、审美意图上都基 本相似。最具代表性的,或许是《杜拉拉升职记》的畅销,它引爆了职场小说的 巨大空间,使这类小说风起云涌,出现了《步步惊心》、《圈子圈套》、《职场 小虾变身记》、《浮沉》等大量类似的小说。这些小说的基本内容都是将职场、 商场、情场、名利场一锅煮,传达出来的生存伦理也都是同事之间的相互设套和 彼此提防,只有利益,没有友情和信任。不仅折射了创作主体的价值误区,凸现 了作家精神格调的褊狭与低俗,还体现了作家艺术思维的“同质化”倾向。这种 “同质化”思维,驱使一些作家将某些有违人类基本伦理的生存手段,盲目地奉 为新的生存经验和人性面貌,并对现实和历史进行所谓的“艺术重构”,其结果 必将使读者对人类赖以生存的良知和信念产生怀疑。 新世纪文学之所以显得日趋“同质化”,虽说有很多复杂的因素,但其主要原因, 是受市场化、信息化的文化环境的影响和作家自身缺乏主体意识。从根本上说, “同质化”意味着作家主体意识的孱弱,自我挑战、自我超越意识不强,知识更 新和文化储备有限,艺术创新能力匮乏,致使自我重复和彼此袭仿成为写作的常 态化行为。它折射了当代作家在主体精神建构上的自觉意识已日益淡漠,精神惰 性和思维惯性在某种程度上成为写作的主要支撑。 (《新华文摘》2016 年第 11 期,有删改) 7.下列对当代文学创作“同质化”倾向现象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文学作品,无论是审美内涵还是表现形式,常常给人以“似曾相识”之感。 B.部分作家由于对某些热点现象的群体追捧,从而形成的模式化的经验书写。 C.《杜拉拉升职记》的畅销,引爆了一系列职场小说的热销。 D.一些新锐作家,难以超越自我,开始陷入自我重复的泥潭。 8.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 分) A.“同质化”的创作倾向,已经影响了文学多元化的基本格局
B.作为同时代的作家,往往拥有集体记忆,从而产生文化共性,因而作品内容容易 趋同。 C.由于作家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审美趣味几乎没有差别,导致作品的异质性 不明显,影响了精品力作的出现。 D.一些作家,盲目地对现实和历史进行所谓的“艺术重构”,其结果必将使读 者对人类赖以生存的良知和信念产生怀疑。 9.概括新世纪文学“同质化”的原因并作简要评价(4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3题。(20分) 中国的日夜 张爱玲 去年秋冬之交我天天去买菜。有两趟买菜回来竟做出一首诗,使我自己非常诧异 而且快乐。一次是看见路上洋梧桐的落叶,极慢极慢地掉下一片来,那姿势从容 得奇怪。我立定了看它,然而等不及它到地我就又往前走了,免得老站在那里像 是发呆。走走又回过头去看了个究竟。以后就写了这个 落叶的爱 大的黄叶子朝下掉;慢慢的,它经过风 经过淡青的天, 经过天的刀光, 黄灰楼房的尘梦。 下来到半路上, 看得出它是要去吻它的影子。 地上它的影子, 迎上来迎上来, 又像是往斜里飘 叶子尽着慢着, 装出中年的漠然, 但是,一到地 金焦的手掌 小心覆着个小黑影 如同捉蟋蟀 “唔,在这儿了! 秋阳里的水门汀地上,静静睡在一起, 它和它的爱。 又一次我到小菜场去,已经是冬天了。太阳煌煌的,然而空气里有一种清湿的气 味,如同晾在竹竿上成阵的衣裳。地下摇摇摆摆走着的两个小孩子,棉袍的花色 相仿,一个像碎切腌菜,一个像酱菜,各人都是胸前自小而大一片深暗的油渍, 像关公领下盛胡须的锦囊。又有个抱在手里的小孩,穿着桃红假哔叽的棉袍,那 珍贵的颜色在一冬日积月累的黑腻污秽里真是双手捧出来的,看了叫人心痛,穿 脏了也还是污泥里的莲花。至于蓝布的蓝,那是中国的“国色”。不过街上一般 人穿的蓝布衫大都经过补缀,深深浅浅,都像雨洗出来的,青翠醒目。我们中国 本来是补钉的国家,连天都是女娲补过的
B.作为同时代的作家,往往拥有集体记忆,从而产生文化共性,因而作品内容容易 趋同。 C.由于作家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审美趣味几乎没有差别,导致作品的异质性 不明显,影响了精品力作的出现。 D.一些作家,盲目地对现实和历史进行所谓的“艺术重构”,其结果必将使读 者对人类赖以生存的良知和信念产生怀疑。 9.概括新世纪文学“同质化”的原因并作简要评价(4 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_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0—13 题。(20 分) 中国的日夜 张爱玲 去年秋冬之交我天天去买菜。有两趟买菜回来竟做出一首诗,使我自己非常诧异 而且快乐。一次是看见路上洋梧桐的落叶,极慢极慢地掉下一片来,那姿势从容 得奇怪。我立定了看它,然而等不及它到地我就又往前走了,免得老站在那里像 是发呆。走走又回过头去看了个究竟。以后就写了这个—— 落叶的爱 大的黄叶子朝下掉; 慢慢的,它经过风, 经过淡青的天, 经过天的刀光, 黄灰楼房的尘梦。 下来到半路上, 看得出它是要去吻它的影子。 地上它的影子, 迎上来迎上来, 又像是往斜里飘。 叶子尽着慢着, 装出中年的漠然, 但是,一到地, 金焦的手掌 小心覆着个小黑影 如同捉蟋蟀—— “唔,在这儿了!” 秋阳里的水门汀地上, 静静睡在一起, 它和它的爱。 又一次我到小菜场去,已经是冬天了。太阳煌煌的,然而空气里有一种清湿的气 味,如同晾在竹竿上成阵的衣裳。地下摇摇摆摆走着的两个小孩子,棉袍的花色 相仿,一个像碎切腌菜,一个像酱菜,各人都是胸前自小而大一片深暗的油渍, 像关公领下盛胡须的锦囊。又有个抱在手里的小孩,穿着桃红假哔叽的棉袍,那 珍贵的颜色在一冬日积月累的黑腻污秽里真是双手捧出来的,看了叫人心痛,穿 脏了也还是污泥里的莲花。至于蓝布的蓝,那是中国的“国色”。不过街上一般 人穿的蓝布衫大都经过补缀,深深浅浅,都像雨洗出来的,青翠醒目。我们中国 本来是补钉的国家,连天都是女娲补过的
个卖桔子的把担子歇在马路边上,抱着胳膊闲看景致,扁圆脸上的大眼睛黑白 分明。但是,忽然 我已经走过他面前了,忽然他把脸一扬,绽开极大的嘴,朝天唱将起来: 百只洋买两只!一百只洋两只买咧!伙计!一百只洋贱末贱咧!”这歌声我在楼 上常常听见的,但还是吓了一大跳,不大能够相信就是从他嘴里出来的,因为声 音极大,而前一秒钟他还是在那里静静眺望着一切的。现在他仰着头,面如满月 笑嘻嘻张开大口吆喝着,完全像 SAPAJOU漫画里的中国人。外国人画出的中国人 总是乐天的,狡猾可爱的苦哈哈,使人乐于给他骗两个钱去的。那种愉快的空气 想起来真叫人伤心。 有个道士沿街化缘,穿一件黄黄的黑布道袍,头顶心梳的一个灰扑扑的小髻,很 像摩登女人的两个小鬈叠在一起。黄脸上的细眼睛与头发同时一把拉了上去,也 是一个苦命的女人的脸相。看不出他有多大年纪,但是因为营养不足,身材又高 又瘦,永远是十七八岁抽长条子的模样。他斜斜握着一个竹简,“托 托——”敲着,也是一种钟摆,可是计算的是另一种时间,仿佛荒山古庙里 的一寸寸斜阳。时间与空间一样,也有它的值钱地段,也有大片的荒芜。不要说 “寸金难买”了,多少人想为一口苦饭卖掉一生的光阴还没人要。(连来生也肯 卖一一那是子孙后裔的前途。)这道士现在带着他们一钱不值的过剩的时间,来 到这高速度的大城市里。周围许多缤纷的广告牌、店铺,汽车喇叭嘟嘟响,他是 古时候传奇故事里那个做黄粱梦的人,不过他单只睡了一觉起来了,并没有做那 么个梦一一更有一种惘然 从菜场回来的一个女佣,菜篮里一团银白的粉丝,像个蓬头老妇人的髻。又有个 女人很满意地端端正正捧着个朱漆盘子,里面矗立着一堆寿面,巧妙地有层次地 招叠悬挂;顶上的一撮子面用个桃红小纸条一束,如同小女孩头上扎的红线把根。 淡米色的头发披垂下来,一茎一茎粗得像小蛇。 又有个小女孩拎着个有盖的锅走过,那锅两边两只绊子里穿进一根蓝布条,便于 提携。很宽的一条二蓝布带子,看着有点脏相,可是更觉得这个锅是同她有切身 关系的,“心连手,手连心” 再过去一家店面,无线电里媚媚唱着申曲,也是同样的人情人理有来有去的家常 是非。先是个女人在那里发言,然后一个男子高亢流利地接口唱出这一串:“想 我年纪大来岁数增,三长两短命归阴,抱头送终有啥人?”我真喜欢听,耳朵如 鱼得水,在那音乐里栩栩游着。街道转了个弯,突然荒凉起来。迎面一带红墙, 红砖上漆出来栳栳大的四个蓝团白字,是一个小学校。校园里高高生长着许多萧 条的白色大树;背后的莹白的天,将微欹的树干映成了淡绿的。申曲还在那里唱 着,可是词句再也听不清了。我想起在一个唱本上看到的开篇:“谯楼初鼓定天 下…隐隐谯楼二鼓敲……谯楼三鼓更凄凉……”第一句口气很大,我非常喜欢 那壮丽的景象,汉唐一路传下来的中国,万家灯火,在更鼓声中渐渐静了下来。 我拿着个网袋,里面瓶瓶罐罐,两只洋瓷盖碗里的豆腐与甜面酱都不能够让它倾 侧,一大棵黄芽菜又得侧着点,不给它压碎了底下的鸡蛋;扶着挽着,吃力得很。 冬天的阳光虽然微弱,正当午时,而且我路走得多,晒得久了,日光像个黄蜂在 头上嗡嗡转,营营扰扰的,竟使人痒刺刺地出了汗。我真快乐我是走在中国的太 阳底下。我也喜欢觉得手与脚都是年青有气力的。而这一切都是连在一起的,不 知为什么。快乐的时候,无线电的声音,街上的颜色,仿佛我也都有份:即使忧 愁沉淀下去也是中国的泥沙。总之,到底[甲]是中国。回家来,来不及地把菜蔬
一个卖桔子的把担子歇在马路边上,抱着胳膊闲看景致,扁圆脸上的大眼睛黑白 分明。但是,忽然 ——我已经走过他面前了,忽然他把脸一扬,绽开极大的嘴,朝天唱将起来:“一 百只洋买两只!一百只洋两只买咧!伙计!一百只洋贱末贱咧!”这歌声我在楼 上常常听见的,但还是吓了一大跳,不大能够相信就是从他嘴里出来的,因为声 音极大,而前一秒钟他还是在那里静静眺望着一切的。现在他仰着头,面如满月, 笑嘻嘻张开大口吆喝着,完全像 SAPAJOU 漫画里的中国人。外国人画出的中国人 总是乐天的,狡猾可爱的苦哈哈,使人乐于给他骗两个钱去的。那种愉快的空气 想起来真叫人伤心。 有个道士沿街化缘,穿一件黄黄的黑布道袍,头顶心梳的一个灰扑扑的小髻,很 像摩登女人的两个小鬈叠在一起。黄脸上的细眼睛与头发同时一把拉了上去,也 是一个苦命的女人的脸相。看不出他有多大年纪,但是因为营养不足,身材又高 又瘦,永远是十七八岁抽长条子的模样。他斜斜握着一个竹简,“托 ——托——”敲着,也是一种钟摆,可是计算的是另一种时间,仿佛荒山古庙里 的一寸寸斜阳。时间与空间一样,也有它的值钱地段,也有大片的荒芜。不要说 “寸金难买”了,多少人想为一口苦饭卖掉一生的光阴还没人要。(连来生也肯 卖——那是子孙后裔的前途。)这道士现在带着他们一钱不值的过剩的时间,来 到这高速度的大城市里。周围许多缤纷的广告牌、店铺,汽车喇叭嘟嘟响,他是 古时候传奇故事里那个做黄粱梦的人,不过他单只睡了一觉起来了,并没有做那 么个梦——更有一种惘然。…… 从菜场回来的一个女佣,菜篮里一团银白的粉丝,像个蓬头老妇人的髻。又有个 女人很满意地端端正正捧着个朱漆盘子,里面矗立着一堆寿面,巧妙地有层次地 招叠悬挂;顶上的一撮子面用个桃红小纸条一束,如同小女孩头上扎的红线把根。 淡米色的头发披垂下来,一茎一茎粗得像小蛇。 又有个小女孩拎着个有盖的锅走过,那锅两边两只绊子里穿进一根蓝布条,便于 提携。很宽的一条二蓝布带子,看着有点脏相,可是更觉得这个锅是同她有切身 关系的,“心连手,手连心”。 …… 再过去一家店面,无线电里媚媚唱着申曲,也是同样的人情人理有来有去的家常 是非。先是个女人在那里发言,然后一个男子高亢流利地接口唱出这一串:“想 我年纪大来岁数增,三长两短命归阴,抱头送终有啥人?”我真喜欢听,耳朵如 鱼得水,在那音乐里栩栩游着。街道转了个弯,突然荒凉起来。迎面一带红墙, 红砖上漆出来栳栳大的四个蓝团白字,是一个小学校。校园里高高生长着许多萧 条的白色大树;背后的莹白的天,将微欹的树干映成了淡绿的。申曲还在那里唱 着,可是词句再也听不清了。我想起在一个唱本上看到的开篇:“谯楼初鼓定天 下……隐隐谯楼二鼓敲……谯楼三鼓更凄凉……”第一句口气很大,我非常喜欢 那壮丽的景象,汉唐一路传下来的中国,万家灯火,在更鼓声中渐渐静了下来。 我拿着个网袋,里面瓶瓶罐罐,两只洋瓷盖碗里的豆腐与甜面酱都不能够让它倾 侧,一大棵黄芽菜又得侧着点,不给它压碎了底下的鸡蛋;扶着挽着,吃力得很。 冬天的阳光虽然微弱,正当午时,而且我路走得多,晒得久了,日光像个黄蜂在 头上嗡嗡转,营营扰扰的,竟使人痒刺刺地出了汗。我真快乐我是走在中国的太 阳底下。我也喜欢觉得手与脚都是年青有气力的。而这一切都是连在一起的,不 知为什么。快乐的时候,无线电的声音,街上的颜色,仿佛我也都有份;即使忧 愁沉淀下去也是中国的泥沙。总之,到底[甲]是中国。回家来,来不及地把菜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