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种类 结构 核心 语法意义 示例 类型 名词性 谓词性 指称化的 之 结构 结构 谓词性结构 相当于一个相当于 一相当于一个 语法性质功能 名词 个动词或名词 1.无标志的 形容词 指称 叙述 指称 主语、定语、谓语、偏当谓词性结 称化的谓词性 2.有形式标记 的助词结构: 句法位置 话冰统五蓬系 菟救结瓶; 妈使道心香如蓬闻前药 断字结构; 名词性偏正述补结构功能由陈述 的 之 字结构; 种 其字结构 辰 结构的中心和述宾结转为指称。 类 语 构的述语 明 嗬的八儿 知之为知之
1. 古汉语的基本句法结构 2. 古汉语的特殊句法结构 3. 句法结构的演变 分析古汉语句法结构类型的依据: 一、词序: 二、句法结构直接成分间的结构关系: 三、句法结构的语法性质: 古今汉语句法成分的位置基本相 同。特定的词序排列可以用来表 明某种句法结构。 如:弗爱 其子 活之 业精 战败 基本 类型 包含种类 结构 核心 语法意义 示例 平列 关系 (非核 心关 系) 联 合 结 构 等立、一般性转折 (带连词“而、以”)、 选择、进层 直接成 分互不 陈述、 支配、 修饰、 补充 并列的成分 是子也,熊虎之状而豺狼之 声 连 谓 承接 连续的动作 行为 孔子登东山而小鲁 非平 列关 系(核 心关 系) 偏 正 结 构 定 中 “正”为 核心 修饰语加指 称性成分 秦称帝之害奈何? 足下必欲诛无道秦 状 中 条件、因果、 让步转折(带介 词“纵、虽”) 修饰语加陈 述性成分 子犯以璧授公子 八年之中,九合诸侯 述 补 述 语 补充说明动 作行为 百工为方以矩,为圆以规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述 宾 动作行为支 配某事物 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 衣 主 谓 谓 谓语说明主 语的状况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知之为知之 类 型 名词性 结构 谓词性 结构 指称化的 谓词性结构 语 法 性 质 相当于一个 名词 相 当 于 一 个 动 词 或 形容词 相当于一个 名词 指 称 化 的 谓 词 性 结 构 的 种 类 1.无标志的 功 能 指称 叙述 指称 2.有形式标记 的助词结构: 者字结构; 所字结构; 之字结构; 其字结构 句 法 位 置 主语、定语、 宾语、状语、 判断句或描 写句的谓语、 名词性偏正 结构的中心 语 谓 语 、 偏 正 结 构 ( 状 中 ) 的中心语、 述 补 结 构 和 述 宾 结 构的述语 当谓词性结 构出现在名 词性结构的 位置上时, 功能由陈述 转为指称。 大 决 所 犯 ,伤 人 必 多 ,吾 不 克 救 也 ,不 如 小 决 使 道 ,不 如 吾 闻 而 药 之 也
2、从句法结构的语法性质角度分析句法结构, 古代汉语多了一种指称化的谓词性结构。 1主要 1)无标志的,例如: (1)作定语的动词性成分; 分为 秦称帝之害奈何?《战国策·赵策》 系 汤掘窟,得盗鼠及馀肉。《史记·酷吏列传》 同 (②)作“定语+中心语”的中心语的谓词性成分; 构 不 秦孝公据散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史记·秦始皇本纪》 尽狗马之乐,极耳目之欲..《汉书东方朔传》 (③)作主语的谓词性成分。 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左传·隐公元年》 富,人之所欲也...…《孟子万章上》 2)有形式标记的:助词结构
古代汉语基本句法结构的类型同现代汉语的主要 差异在于: 1、古代汉语句法结构直接成分间的结构关系分为 平列关系(非核心关系)、非平列关系(核心关系)。 在古代汉语中由于直接成分间结构关系不同,同 样的词序排列可以实现为多种不同的句法结构。 例如:同一个“动词+动词”组合,可能属于不 同句法结构。 偷盗:联合结构; [生]得(广):偏正结构; 战罢:主谓结构; 恋战:述宾结构; 挠乱(我同盟):连谓结构 2、从句法结构的语法性质角度分析句法结构, 古代汉语多了一种指称化的谓词性结构。 1)无标志的,例如: (1)作定语的动词性成分; (2)作“定语+中心语”的中心语的谓词性成分; (3)作主语的谓词性成分。 2)有形式标记的:助词结构 秦称帝之害奈何?《战国策·赵策》 汤掘窟,得盗鼠及馀肉。《史记·酷吏列传》 秦孝公据殽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史记·秦始皇本纪》 尽狗马之乐,极耳目之欲……《汉书·东方朔传》 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左传·隐公元年》 富,人之所欲也……《孟子·万章上》
俵坩玳瓴海的晰表达琎能 0 1.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荀子,王制) 。2.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论语颜渊) (是) 。3.曹公,豺虎也。(资治通鉴·赤壁之战) 。4.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 (庄子·养生主) 语也 5.(古)轻辞天子,非高也,势薄也;(今) 是因为 重争士橐,非下也,权重也。(韩非子五意) 语 。6.夫战,勇气也。(左传庄公十年) 是凭借 。7.百乘,显使也。(战国策齐策四) 是为了
1. 制,岩邑也。(左传·郑伯克段于鄢) 2. 夫管子,天下之才也。(国语·齐语) 3. 劫天子,恶名也。(战国策·司马错论伐蜀) 4. 兵者,凶器也。(韩非子·存韩) 5. 陈胜者,阳城人也。(史记·陈涉世家) 6. 南冥者,天池也。(庄子·逍遥游) 7. 兵者,凶器。(史记·酷吏列传) 8. 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论语·学而) 9. 是炎帝之少女。(山海经·精卫填海) 10. 堂邑父,胡人。(汉书·张骞传) 主语,名谓语也 主语者,名谓语也 主语者,名谓语 主语,名谓语 表判断结构的其他表达功能 1. 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荀子·王制) 2. 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论语·颜渊) 3. 曹公,豺虎也。(资治通鉴·赤壁之战) 4. 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 (庄子·养生主) 5. (古)轻辞天子,非高也,势薄也;(今) 重争士橐,非下也,权重也。(韩非子·五蠹) 6. 夫战,勇气也。(左传·庄公十年) 7. 百乘,显使也。(战国策·齐策四) 像(是) 是因为 是凭借 是为了
古代汉语的判断动词(系词) 估之不攸 当之不出 缸沙不鉍延 不羊不鉍 1.郑县人有得车轭者,而不知其名,问人曰: “北與饔鹄数督别听尚套复也截不界得,一名 1.夜梦 ”茶先稟质鑫到断高养语判所奇个素五年) 2.夜梦睹父曰:“余是所嫁妇人之父也。”(论衡死伪) 3.问今是付悵”叭掉汉观1先轮魏唔汉末葫深兔) 4内家夏获南* (1)包尾不 庆·苞是 前有词, 5.余亦词是之子,亦不是避难之人。(唐伍子胥变文乙) 5.御史大夫韩安国曰:“..魏其言是也。..” (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
古代汉语的判断动词(系词) 1. 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 改,是吾忧也。(论语·述而) 2.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论语·里仁) 3. 曰: “是鲁孔丘与?”曰: “是也。 ”曰: “是,知 津矣。 ”(论语·微子) 4.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5. 颍考叔为颍谷封人。(左传·郑伯克段于鄢) 6.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论语·微子) 7. 今京不度,非制也。(左传·郑伯克段于鄢) 8. 读书,非书也;好读书,好书也。(墨子·小取) 1. 齐国之诸公子其可辅者,非公子纠,则小白 也。(韩非子·说林) 2. 臣窃矫君命,以责赐诸民,因烧其券,民称 万岁,乃臣所以为君巿义也。(战国策·齐策) 3. 苏秦喟叹曰: “妻不以我为夫,嫂不以我为叔, 父母不以我为子,是皆秦之罪也。 ”(战国策·秦 策) 4. 丹山西卽巫山者也。(巫山·巫峡) 5. 亡邓国者必此人也。(左传·庄公六年) 6. 行而供冀,非渍淖也;行而俯项,非击戾也; 偶视而先俯,非恐惧也,然夫士欲独修其身, 不以得罪于比俗之人也。(荀子·修身) 1. 郑县人有得车轭者,而不知其名,问人曰: “此何种也?”对曰: “此车轭也。 ”俄又复得一, 问人曰: “此是何种也?”对曰: “此车轭也。 ”问 者大怒曰: “曩者曰车轭,今又曰车轭,是何众 也?此女欺我也。 ”遂与之斗。(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2. 韩是魏之县也。(战国策·魏策) 3. 此必是豫让也。(史记·刺客列传) 4. 客人不知其是商君也。(史记·商君列传) 5. 御史大夫韩安国曰: “……魏其言是也。……” (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 1. 夜梦之曰, “余,而所嫁妇人之父也。 ”(左传·宣公十五年) 2. 夜梦见老父曰: “余 所嫁妇人之父也。 ”(论衡·死伪) 3.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陶渊明·桃花源记) 4. 闻函道中有屐声甚厉,定是庾公。(刘义庆·世说新语·容止) 5. 余亦不是仵加之子,亦不是避难之人。(唐·伍子胥变文乙)
练习 请博析夜榜辖病的结构 是文王之所 辟风雨者也 1 2 () 1-2主谓 3 1() 4 3-4定中 5 65-6“者”字结构 7 8 7-8“所”字结构 9 10 9-10述宾结构
请用层次分析法标明下面句子的结构 是 文是王文之王所 之辟 所风 辟雨 者风 也雨 者 也 | 1 || 2 ( )| 1-2 主谓 | 3 |( )| 4 | 3-4 定中 | 5 || 6 | 5-6 “者”字结构 | 7 || 8 | 7-8 “所”字结构 | 9 || 10 | 9-10 述宾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