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固生平(《后汉书·班彪列传》) TM班固(32年-92年),字孟坚, 扶风安陵人(今陕西咸阳) 9岁 能诵读诗赋。(后来撰有《两都赋》 《幽通赋》等。) 16岁 建武二十三年(47年)入洛阳太学; 建武三十年(54年),父班彪卒,自太学返乡。在其父续 23岁 补《史记》之作《史记后传》基础上开始编写《汉书》 期间因被告“私改作国史”而下狱。后得弟班超营救。汉 明帝召见任为秘书郎,兰台令史。专职编写《汉书》; 48岁 汉章帝建初四年(79年)以史官身份记录整理《白虎通德 论》(白虎通义); 51岁 汉章帝建初七年( 82年) 《汉书》基本完成; 58岁 汉和帝永元元年(89年)从大将军窦宪攻匈奴,为中护军 大败北单于。 61岁 汉和帝永元四年(92年)因窦宪擅权被杀受牵连入狱而死
汉 书 · 艺 文 志 · 诸 子 略 ( 节 录 ) 东 汉 ·班 固 一 . 作 者 简 介 二 . 《 汉 书 》 简 介 三 . “ 艺 文 志 ” 简 介 四 . 课 文 讲 解 班固生平(《后汉书·班彪列传》) 班固(32年-92年),字孟坚,扶风安陵人(今陕西咸阳)。 9岁 能诵读诗赋。(后来撰有《两都赋》《幽通赋》等。) 16岁 建武二十三年(47年)入洛阳太学; 23岁 建武三十年(54年),父班彪卒,自太学返乡。在其父续 补《史记》之作《史记后传》基础上开始编写《汉书》。 期间因被告“私改作国史”而下狱。后得弟班超营救。汉 明帝召见任为秘书郎,兰台令史。专职编写《汉书》; 48岁 汉章帝建初四年(79年)以史官身份记录整理《白虎通德 论》(白虎通义); 51岁 汉章帝建初七年(82年)《汉书》基本完成; 58岁 汉和帝永元元年(89年)从大将军窦宪攻匈奴,为中护军。 大败北单于。 61岁 汉和帝永元四年(92年)因窦宪擅权被杀受牵连入狱而死
《汉放1育体例 第《盗垫》传继蛋《史福奴)史:汉高祖到王莽(前 20腮銷公哄家年,)并凡80僚万言。 讽书苏的发书封程: 。新增“五行志”“地理志”“刑法志”“艺文志” 史记 汉书 律历、礼乐、食货 12本纪 12本 郊祖、 天文、沟洫 30世家 纪 汉高祖到汉平帝 五行、 地理、刑法 艺文 10表 8表 汉以来诸侯王、王子侯、功臣外戚 8书 10志典章制度、经济法律、图书礼乐 70传 70传各类历史人物
《汉书》简介 1. 班彪(公元3-54年):续《史记》作《后传》 65篇,只有本纪和列传,无世家。 2. 班固(公元32-92年):在《后传》基础上作 《汉书》,自公元58-82年,主要部分基本完成。 3. 班昭(约公元49-120年):8表、天文志 4. 马续(公元70-141年):天文志 第一部纪传体断代(西汉)史:汉高祖到王莽(前 206年-公元23年)。凡80余万言。 《汉书》的成书过程: 《汉书》简介:体例 《汉书》继承《史记》 取消“世家” ,并入“传” 改“书”为“志” 新增“五行志”“地理志”“刑法志”“艺文志” 。 史记 汉书 12本纪 30世家 12本 纪 汉高祖到汉平帝 10表 8表 汉以来诸侯王、王子侯、功臣外戚 8书 10志 典章制度、经济法律、图书礼乐 70传 70传 各类历史人物
《汉汉韩书》简骄:岩的蜂靠展 对于《史记》中一些人物无单独列传或者记载 《隋书经籍志》载,自东汉至南北朝期间,为《汉 书》作注的约有近20家,以注释音义居多。 唐以前诸家《汉书》的注本均已失传。 现存《汉书》 的注本,是唐代颜师古兼采诸家而成。颜师古在为 《汉书》作注时将《汉书》重编为120卷。 TM清·王先谦《汉书补注》 TM近人杨树达《汉书管窥》及《汉书补注补正》
对于《史记》中一些人物无单独列传或者记载 较略的,《汉书》中或单独列传(如吴芮、张 骞),或增补了记载内容(如李陵)。 《汉书》列传中收入了所传人物的著述,有的 是关于当时政治、经济的策论,如贾谊《治安 策》,晁错《论贵粟疏》等,有的是抒情、记 事的文章,如《扬雄传》中保存的《河东赋》, 《司马迁传》中的《报任安书》。 《汉书》简介:对《史记》的发展 《汉书》简介:后代的注解 《隋书·经籍志》载,自东汉至南北朝期间,为《汉 书》作注的约有近20家,以注释音义居多。 唐以前诸家《汉书》的注本均已失传。现存《汉书》 的注本,是唐代颜师古兼采诸家而成。颜师古在为 《汉书》作注时将《汉书》重编为120卷。 清·王先谦《汉书补注》。 近人杨树达《汉书管窥》及《汉书补注补正》
《汉书》简介:历代关于《汉书》的一些评论 晋·张辅:“迁之著述,辞约而事举,叙三千年事唯五十万 言;班固叙二百年事乃八十万言,烦省不同,不如迁一也。良史 述事,善足以奖劝,恶足以监诫,人道之常。中流小事,亦无取 焉,而班皆书之,不如二也。毁贬晁错,伤忠臣之道,不如三 也。 99 唐·刘知几:“如汉书者,究西都之首末,穷刘氏之废兴, 包举一代,撰成一书.. 自尔迄今,无改斯道。” 清·钱大昕:“汉书剽史记之文,以从整齐,后代史家之例, 皆由此出。史记,一家之书;汉书,一代之史。班氏父子,虽采 旧闻,别创新意,青出于蓝,固有之矣。” 清·章学诚:“迁书通变化,而班氏守绳墨,以示包括也。 就形貌而言,迁书远异左氏,而班史近同迁书。盖左氏体直,自 为编年之祖;而马班曲备,皆为纪传之祖也。推精微而言,则迁 书之去左氏也近,而班史之去迁书也远。盖迁书体圆用神,多得 尚书之遗,班氏体方用智,多得官礼之意也
《汉书》简介:思想性与艺术性 《汉书》是受皇帝之命撰修的官书,强调帝王的正统, 追述功德、赞颂权贵。这与《史记》所表现的那种自 由生动、深刻真实的精神相比显然不同。 就其艺术性来说,《史记》具有一种诗人的浪漫,是 “无韵之离骚”(鲁迅语),而《汉书》则充分显示 了学者的严谨细致。 二者的语言风格明显不同,《史记》语言接近口语, 司马迁注意吸收一些俗词俚语,行文简洁生动;而 《汉书》用词典雅,结构严整,记事亦相当周密。 《汉书》简介:历代关于《汉书》的一些评论 晋·张辅: “迁之著述,辞约而事举,叙三千年事唯五十万 言;班固叙二百年事乃八十万言,烦省不同,不如迁一也。良史 述事,善足以奖劝,恶足以监诫,人道之常。中流小事,亦无取 焉,而班皆书之,不如二也。毁贬晁错,伤忠臣之道,不如三 也。 ” 唐·刘知几: “如汉书者,究西都之首末,穷刘氏之废兴, 包举一代,撰成一书.......自尔迄今,无改斯道。 ” 清·钱大昕: “汉书剽史记之文,以从整齐,后代史家之例, 皆由此出。史记,一家之书;汉书,一代之史。班氏父子,虽采 旧闻,别创新意,青出于蓝,固有之矣。 ” 清·章学诚: “迁书通变化,而班氏守绳墨,以示包括也。 就形貌而言,迁书远异左氏,而班史近同迁书。盖左氏体直,自 为编年之祖;而马班曲备,皆为纪传之祖也。推精微而言,则迁 书之去左氏也近,而班史之去迁书也远。盖迁书体圆用神,多得 尚书之遗,班氏体方用智,多得官礼之意也。
《艺文线雨秉历及衡关赞歌 邻1.在李天下孺家 所评者无“儒、道、墨、法、名 以 之名而有其实: 措绅先者子非十二子》 阴阳、儒、墨、名、法、道德 6 墨程司谦厘 艺文”即书籍,“略” 生鑫袅公自 序》) 即概要。史书或称“经 宋铤刘局文前 籍志”,均是历代著述 非成帝年间编成。 彭蒙刘歃骈约 目录的记载。 甲)、 不茹道略虽煮,盖 换到略、诗赋略由填个语!数路 《艺文志》是包括六艺百家文献的总目录,具体分为: 六艺、 诸子、诗赋、兵书、数术、方技六部分,共收书38种,596家 13269卷,每一种之后有一个小序,每部分之后有一个总序, 对先秦学术思想的源流和演变都作了简明扼要的叙述。 石欲 公孙龙 不能服人之心
邹、鲁之士、 搢绅先生 儒家 《诗》以道志,《书》以道事,《礼》 以道行,《乐》以道和,《易》以道 阴阳,《春秋》以道名分 墨翟、禽滑厘 墨家 与天下人相背离,离王道远 宋钘、尹文 近墨家、 道家 倡“恕道” , “非斗” 彭蒙、田骈、 慎到 由道入法 彭蒙、田骈、慎到不知道。虽然,盖 乎皆尝有闻者也 关尹、老聃 道家 常宽容于物,不削于人,可谓至极。 关尹、老聃乎!古之博大真人哉! 庄周 道家 包罗万物,但本身却不知归向何方 惠施、桓团、 公孙龙 名家 饰人之心,易人之意,能胜人之口, 不能服人之心 《艺文志》的来历及相关文献 1. 《庄子·天下篇》 2. 《荀子·非十二子》 3. 司马谈(?-前110年)论六家要旨(《史记·太史公自 序》) 4. 刘向(前79-前8年)《别录》(20卷)汉成帝年间编成。 5. 刘歆(约前53年-23年)《七略》:辑略、六艺略、诸 子略、诗赋略、兵书略、数术略、方技略 所评者无“儒、道、墨、法、名” 之名而有其实: 阴阳、儒、墨、名、法、道德 《艺文志》是包括六艺百家文献的总目录,具体分为:六艺、 诸子、诗赋、兵书、数术、方技六部分,共收书38种,596家, 13269卷,每一种之后有一个小序,每部分之后有一个总序, 对先秦学术思想的源流和演变都作了简明扼要的叙述。 《庄子·天下篇》概要 “艺文”即书籍, “略” 即概要。史书或称“经 籍志” ,均是历代著述 目录的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