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弹性环联接及铆、焊、粘接过盈联接、S6-1过盈联接S6-2弹性环联接s6-3铆、焊、粘接简介
第六章 过盈联接、弹性环联接及铆、焊、粘接 §6-1 过盈联接 §6-2 弹性环联接 §6-3 铆、焊、粘接简介
S 6-1过盈联接一、过盈联接的工作原理过盈联接:利用被联件间的过盈配合直接把被翡联接件联接在一起。工作原理:孔与轴配合中,轴的实际尺寸大于孔,两者装配后产生径向变形使配合面间产生了很大的压力,作时载荷就靠着相伴而生的摩擦力来传递。二、过盈联接的特点、应用及装配方法优点:构造简单、定心性好、承载能力高,在振动下能可靠地工作。缺点:装配困难和对配合尺寸的精度要求较高。过盈联接主要用于轴与毂、轮圈与轮芯、滚动轴承的装配联接。圆柱面过盈联接的装配方法主要有:压入法:会擦伤配合表面。胀缩法(也称温差法):不会擦伤配合表面
§6-1过盈联接1 §6-1 过盈联接 二、过盈联接的特点、应用及装配方法 过盈联接:利用被联件间的过盈配合直接把被 联接件联接在一起。 优点:构造简单、定心性好、承载能力高,在振动下能可靠地工作。 缺点:装配困难和对配合尺寸的精度要求较高。 过盈联接主要用于轴与毂、轮圈与轮芯、滚动轴承的装配联接。 一、过盈联接的工作原理 圆柱面过盈联接的装配方法主要有: 压入法: 胀缩法(也称温差法): 会擦伤配合表面。 不会擦伤配合表面。 工作原理:孔与轴配合中,轴的实际尺寸 大于孔,两者装配后产生径向变形使配合面间产生了很大的压力,工作时载 荷就靠着相伴而生的摩擦力来传递
过盈联接此外,还可用液压方法装拆过盈联接,见图6-3。三、圆柱面过盈联接的设计计算设计圆柱面过盈联接时,被联接件的材料、构造和尺寸一般都已初步确定,联接的载荷也已求得。因此,设计的主要问题是:1)选择具有所需要的承载能力的配合:2)安排合理的结构;3)确定对零件配合表面的工艺要求;4)决定装配方法和提出装配要求等。选择过盈联接的配合时,既要联接具有足够的固持力以保证在载荷作用下不发生相对滑动,文要保证到零件在装配应力下不损坏。过盈联接主要用以承受轴向力、传递转矩,或者同时承受以上两种载荷。为了保证过盈联接的工作能力,须作以下两方面的分析计算:
过盈联接 三、圆柱面过盈联接的设计计算 设计圆柱面过盈联接时,被联接件的材料、构造和尺寸一般都已初步确定, 联接的载荷也已求得。因此,设计的主要问题是: 1)选择具有所需要的承载能力的配合; 2)安排合理的结构; 3)确定对零件配合表面的工艺要求; 4)决定装配方法和提出装配要求等。 选择过盈联接的配合时,既要联接具有足够的固持力以保证在载荷作用下不发 生相对滑动,又要保证到零件在装配应力下不损坏。 此外,还可用液压方法装拆过盈联接,见图6-3。 过盈联接主要用以承受轴向力、传递转矩,或者同时承受以上两种载荷。为 了保证过盈联接的工作能力,须作以下两方面的分析计算:
过盈联接■计算配合面间所需产生的压力和产生这个压力所需的最小过盈量:在选定的标准过盈配合下,校核联接诸零件在最大过盈量时的强度。1.所需最小径向压力Pmin1)只传递轴向力F时保证联接不松动,应:πdlpu ≥ Fb式中:d一配合面直径(mm):1一配合长度(mm);P一配合面的径向压力(MPa);u一配合面的摩擦因数,见表6一1。F则πdlμ
过盈联接3 πdlp F 过盈联接 计算配合面间所需产生的压力和产生这个压力所需的最小过盈量; 在选定的标准过盈配合下,校核联接诸零件在最大过盈量时的强度。 1. 所需最小径向压力 pmin 1)只传递轴向力F 时 保证联接不松动,应: 式中:d —配合面直径(mm); l —配合长度(mm); P —配合面的径向压力(MPa); μ —配合面的摩擦因数,见表6-1。 则 dl F p π min =
过盈联接2)只传递转矩T时保证联接不松动,应:2TdPmin>Tπdlpu则元d'1u23)同时传递轴向力F和转矩T时nalpμ≥ /r*+()保证联接不松动,应:+(2T /d)则Pminπdlμ2.所需的最小过盈量实际过盈量S(um)与接合面上产生的径向压力p(MPa)之间的关系为:×10S=pdEE
T d dlp 2 π 2)只传递转矩T 时 保证联接不松动,应: 过盈联接 d l T pmin 2 π 2 = 则 2 2 2 π + d T dlp F 3)同时传递轴向力F 和转矩T 时 保证联接不松动,应: dl F T d p π (2 / ) 2 2 min + 则 = 2. 所需的最小过盈量 实际过盈量δ (μm)与接合面上产生的径向压力p(MPa) 之间 的关系为: 3 2 2 1 1 10 = + E C E C pd 过盈联接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