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纵坡设计4、其他规定桥上及桥头路线段小桥和涵洞处的纵坡应随路线纵坡设计:桥梁及其引道的平、纵、横技术指标应与路线总体布设相协调,各项技术指标应符合路线布设的规定。大桥纵坡不宜大于4%,桥头引道纵坡不宜大于4%,引道紧接桥头部分的线形应与桥上线形相配合。位于市镇附近非汽车交通量大的路段,桥上及桥头引道纵坡均不应大于3%
第二节 纵坡设计 4、其他规定 ⚫ 桥上及桥头路线段 ⚫ 小桥和涵洞处的纵坡应随路线纵坡设计; ⚫ 桥梁及其引道的平、纵、横技术指标应与路线总体布设相 协调,各项技术指标应符合路线布设的规定。 ⚫ 大桥纵坡不宜大于4%,桥头引道纵坡不宜大于4%,引道紧 接桥头部分的线形应与桥上线形相配合。 ⚫ 位于市镇附近非汽车交通量大的路段,桥上及桥头引道纵 坡均不应大于3%
第二节纵坡设计4、其他规定隧道及其洞口两端路线的纵坡隧道内的纵坡应小于3%,但短于100m的隧道不受此限;高速、一级公路的中、短隧道,当条件受限制时,经技术经济论证后,最大纵坡可适当加大,但不宜大于4%;隧道内的纵坡宜设置成单向坡,地下水发育的隧道及特长、长隧道宜采用人字坡。位于市镇附近且非汽车交通量较大的路段一一其纵坡可根据具体情况适当放缓
第二节 纵坡设计 4、其他规定 ⚫ 隧道及其洞口两端路线的纵坡 ⚫ 隧道内的纵坡应小于3%,但短于100m的隧道不受此限; ⚫ 高速、一级公路的中、短隧道,当条件受限制时,经技术 经济论证后,最大纵坡可适当加大,但不宜大于4%; ⚫ 隧道内的纵坡宜设置成单向坡,地下水发育的隧道及特长、 长隧道宜采用人字坡。 ⚫ 位于市镇附近且非汽车交通量较大的路段 ——其纵坡可 根据具体情况适当放缓
第二节纵坡设计二、高原纵坡折减位于海拔3000m以上的公路最大纵坡应折减,折减后若小于4%,仍采用4%满载入与海拔高度H的关系010002000300040005000海拔高度H(m)0.531.000.890.780.690.61海拔荷载修正系数入高原纵坡折减值>5000海拔高度H(m)3000~4000>4000~5000231折减值(%)
第二节 纵坡设计 二、高原纵坡折减 位于海拔3000m以上的公路最大纵坡应折减,折减后 若小于4%,仍采用4%。 海拔高度H(m) 0 1000 2000 3000 4000 5000 海拔荷载修正系数λ 1.00 0.89 0.78 0.69 0.61 0.53 高原纵坡折减值 海拔高度H(m) 3000~4000 >4000~5000 >5000 折减值(%) 1 2 3 满载λ与海拔高度H的关系
第二节纵坡设计三、理想的最大纵坡和不限制坡长的最大纵坡1、理想的最大纵坡i:指设计车型即载重汽车在油门全开的情况下,持续以理想速度V,等速行驶所能克服的坡度。关于V,的取值:低速路一一取设计速度高速路一一取载重汽车的最高速度D=→=D采用i的好处:载重车与其他车的速差小,于扰小
第二节 纵坡设计 三、理想的最大纵坡和不限制坡长的最大纵坡 1、理想的最大纵坡i1:指设计车型即载重汽车在油 门全开的情况下,持续以理想速度V1等速行驶所 能克服的坡度。 关于V1的取值:低速路——取设计速度 高速路——取载重汽车的最高速度 采用i1的好处:载重车与其他车的速差小,干扰小。 D i D f f i = = − + 1 1 1 1
第二节纵坡设计三、理想的最大纵坡和不限制坡长的最大纵坡2、不限制长度的最大纵坡iz:与容许速度V2相对应的纵坡i,称为不限制长度的最大纵坡。一一汽车在坡道上等速行驶的何谓容许速度V,?容许最低速度,一一一般不小于设计速度容许速度V,如何取值?的1/22/3(高速路取低限,低速路取高限)iz = 2D2 f
第二节 纵坡设计 三、理想的最大纵坡和不限制坡长的最大纵坡 2、不限制长度的最大纵坡i2 :与容许速度V2相 对应的纵坡i2称为不限制长度的最大纵坡。 何谓容许速度V2? ——汽车在坡道上等速行驶的 容许最低速度。 容许速度V2如何取值?——一般不小于设计速度 的1/2~2/3(高速路取低限,低速路取高限) i = D − f 2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