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地位,此外还有骨器和木器。法国、德国、西班牙等地发现不少这个时期 的艺术作品。德国的沃吉尔海德发现有奥瑞纳文化时期的用猛犸象牙雕成的 野马像。在马格德林文化期,欧洲岀现了许多洞穴壁画,仅法国就有70多处。 在我国,旧石器时代晚期文化分布得很广,如峙峪文化、小南海文化、山顶 洞文化、水洞沟文化、纹川文化等都有重要而丰富的遗存,就连西藏、台湾、 贵州、云南等地区也有不少发现。据统计,我国南方地区所发现的旧石器晚 明遗址就有100多处。 从距今大约1万年左右开始人类社会进入了新石器时代。原始农业的出 现是新石器时代最突出、最重要的特征,陶器的制造、磨光石器的广泛流行、 原始畜业的出现等,也具有重要影响。地处欧、亚、非三洲交汇点的西亚地 区农业发展得比较早。约旦河谷的耶利哥和伊拉克东北部的耶莫都曾发现距 今六七千年的典型农业村落。我国新石器时代原始农业起源的时间和西亚地 区约略相同。磁山文化、裴李岗文化、河姆渡文化以及甘肃秦安大地湾遗址 的粟类、稻谷堆积和石制、骨制农具的大量发现,对于新石器时代农业情况 的研究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在新石器时代,金属的使用有逐渐增多的趋势。 土耳其中部安那托利亚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发现有距今五六千年的铅 制饰物、铜珠、铜矿渣等。我国新石器时代遗址也发现有许多使用金属的物 证,特别是西部地区更为典型。有些专家把新石器时代后期称为“铜石并用 时代”,也是有一定道理的。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结构的演进,文 明的曙光在新石器时代后期就已经显露。两河流域、埃及、印度、中国、墨 西哥、秘鲁等都是文明岀现较早的地区,其中,远古文明没有间断地延续至 今的仅有我们中国。我国所发现的新石器时代遗址多达7000多处。这些遗址 表明,当时已经有了不同的文化区域,各种文化相互影响、渗透、融合,促 进和加速了各个地区社会的发展 就社会组织情况看,在人类的童年,开始还没有系统的社会组织机构, 当时还只有松散的原始人群,婚姻形式还是乱婚杂交。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 和人的思维水平的提高,婚姻形式发生了重大变化,逐渐由原来没有任何限 制的杂交,排除了祖先与子孙、父母与子女的婚姻,变成按辈份通婚。人类 社会逐渐发展到血缘家庭公社时期。在人类体质、智慧和劳动技能发展到 定水平时,氏族公社逐渐代替家庭血缘公社,成为社会主要组织形式。可能 从旧石器时代中期开始,随着族外群婚的发展,氏族制度逐渐萌芽。到了旧 石器时代晩期,氏族聚落在河谷和平原地区普遍岀现。氏族制度的繁荣是在 新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常有村落遗址发现。有些村落的人口,据估 计可有数百人,多者可达上千人。新石器时代中期,由于氏族间联系的加强, 部落和部落联盟开始岀现。新石器时代晩期,在许多发达地区往往岀现国家 的雏形。考古发掘已经找到不少最初的城堡,这些城堡对于考察当时的社会 情况很有意义,“在新的设防城市的周围屹立着高峻的墙壁并非无故:它们 ①有些考古学家认为,在新、旧石器时代中间有一个“中石器时代”。在这个时代,出现了打制的细石器 和弓箭。中石器时代在欧洲延续了五六千年之久,直到原始农业出现才告结束。但是,大部分专家认为, 从世界范围看,很难把它作为人类历史进程的一个大的阶段。这是因为除了欧洲以外,其它地区的相关材 料很少发现,并且所谓的中石器时代并没有多少特征可言,所以说与其单列一个阶段,倒不如将其划分在 新、旧石器时代来论述更恰当
要地位,此外还有骨器和木器。法国、德国、西班牙等地发现不少这个时期 的艺术作品。德国的沃吉尔海德发现有奥瑞纳文化时期的用猛犸象牙雕成的 野马像。在马格德林文化期,欧洲出现了许多洞穴壁画,仅法国就有 70 多处。 在我国,旧石器时代晚期文化分布得很广,如峙峪文化、小南海文化、山顶 洞文化、水洞沟文化、纹川文化等都有重要而丰富的遗存,就连西藏、台湾、 贵州、云南等地区也有不少发现。据统计,我国南方地区所发现的旧石器晚 明遗址就有 100 多处。 从距今大约 1 万年左右开始人类社会进入了新石器时代。①原始农业的出 现是新石器时代最突出、最重要的特征,陶器的制造、磨光石器的广泛流行、 原始畜业的出现等,也具有重要影响。地处欧、亚、非三洲交汇点的西亚地 区农业发展得比较早。约旦河谷的耶利哥和伊拉克东北部的耶莫都曾发现距 今六七千年的典型农业村落。我国新石器时代原始农业起源的时间和西亚地 区约略相同。磁山文化、裴李岗文化、河姆渡文化以及甘肃秦安大地湾遗址 的粟类、稻谷堆积和石制、骨制农具的大量发现,对于新石器时代农业情况 的研究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在新石器时代,金属的使用有逐渐增多的趋势。 土耳其中部安那托利亚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发现有距今五六千年的铅 制饰物、铜珠、铜矿渣等。我国新石器时代遗址也发现有许多使用金属的物 证,特别是西部地区更为典型。有些专家把新石器时代后期称为“铜石并用 时代”,也是有一定道理的。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结构的演进,文 明的曙光在新石器时代后期就已经显露。两河流域、埃及、印度、中国、墨 西哥、秘鲁等都是文明出现较早的地区,其中,远古文明没有间断地延续至 今的仅有我们中国。我国所发现的新石器时代遗址多达 7000 多处。这些遗址 表明,当时已经有了不同的文化区域,各种文化相互影响、渗透、融合,促 进和加速了各个地区社会的发展。 就社会组织情况看,在人类的童年,开始还没有系统的社会组织机构, 当时还只有松散的原始人群,婚姻形式还是乱婚杂交。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 和人的思维水平的提高,婚姻形式发生了重大变化,逐渐由原来没有任何限 制的杂交,排除了祖先与子孙、父母与子女的婚姻,变成按辈份通婚。人类 社会逐渐发展到血缘家庭公社时期。在人类体质、智慧和劳动技能发展到一 定水平时,氏族公社逐渐代替家庭血缘公社,成为社会主要组织形式。可能 从旧石器时代中期开始,随着族外群婚的发展,氏族制度逐渐萌芽。到了旧 石器时代晚期,氏族聚落在河谷和平原地区普遍出现。氏族制度的繁荣是在 新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常有村落遗址发现。有些村落的人口,据估 计可有数百人,多者可达上千人。新石器时代中期,由于氏族间联系的加强, 部落和部落联盟开始出现。新石器时代晚期,在许多发达地区往往出现国家 的雏形。考古发掘已经找到不少最初的城堡,这些城堡对于考察当时的社会 情况很有意义,“在新的设防城市的周围屹立着高峻的墙壁并非无故:它们 ① 有些考古学家认为,在新、旧石器时代中间有一个“中石器时代”。在这个时代,出现了打制的细石器 和弓箭。中石器时代在欧洲延续了五六千年之久,直到原始农业出现才告结束。但是,大部分专家认为, 从世界范围看,很难把它作为人类历史进程的一个大的阶段。这是因为除了欧洲以外,其它地区的相关材 料很少发现,并且所谓的中石器时代并没有多少特征可言,所以说与其单列一个阶段,倒不如将其划分在 新、旧石器时代来论述更恰当
的壕沟深陷为氏族制度的墓穴,而它们的城楼已耸入文明时代”° 19世纪美国的杰出学者摩尔根曾经依据大量的民族学资料,将人类社会 的演进划分为蒙昧、野蛮、文明三个时代,并将蒙昧、野蛮两个时代分别为 初级、中级、高级三个时期。他认为高级野蛮社会临近结束时,“标音字母 的发明和使用文字来写文章,到了这个时候,文明也就开始了”2。摩尔根的 许多观点曾被马克思、恩格斯所称赞。所谓蒙昧时代,相当于原始社会前期, 亦即旧石器时代;所谓野蛮时代则相当于原始社会后期,亦即新石器时代。 野蛮时代的高级阶段属于新石器时代晚期,摩尔根说这一阶段始于铁器制 造,是就欧洲情况而言的,我国的情况并不如此。我国的野蛮时代高级阶段 是从人们初步制造和使用铜器开始的。关于野蛮时代的高级阶段,恩格斯说, 切文化民族都在这个时期经历了自己的英雄时代”。我国有丰富的古史 传说,黄帝、炎帝、颛顼、帝喾、蚩尤、尧、舜、禹等,已经不是无名氏, 而是赫然有名、彪炳史册的历史巨人,有些还是站在文明时代门槛上的重要 人物。 我国的考古事业发展很快,不断有远古时代各个阶段的资料涌现。简要 刊布这些考古资料的主要有《考古》、《文物》、《考古学报》等专业杂志。 详细发表各种相关资料的专著主要有文物出版社出版的《青海柳湾》、《西 安半坡》、《大汶口》、《宝鸡北首岭》、《姜寨》、《元君庙仰韶墓地》 《淅川下王岗》、《邹县野店》、《胶县三里河》等。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 研究所编著的《新中国的考古发现和研究》(文物出版社,1984)和《文物》 编辑委员会编的《文物考古十年》(文物出版社,1990),是关于考古资料 的综述汇编,颇便参考。记载古史传说较多的文献有《山海经》、《尚书》 《大戴礼记》、《史记》等书的部分篇章。专家们的主要论著有《裴文中史 前考古学论文集》(文物出版社,1987)、《贾兰坡旧石器时代考古论文选》 (文物出版社,1984)、《苏秉琦考古学论述选集》(文物出版社,1984) 严文明《仰韶文化研究》(文物出版社,1989)、张忠培《中国北方考古文 集》(文物出版社,1990)等。由于新的考古材料层出不穷、研究的深度和 广度不断加强,所以关于我国远古时代的历史研究一定会有更大发展。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上册第160页,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 a摩尔根:《古代社会》上册第11页,商务印书馆1977年版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上册第159页,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
的壕沟深陷为氏族制度的墓穴,而它们的城楼已耸入文明时代”①。 19 世纪美国的杰出学者摩尔根曾经依据大量的民族学资料,将人类社会 的演进划分为蒙昧、野蛮、文明三个时代,并将蒙昧、野蛮两个时代分别为 初级、中级、高级三个时期。他认为高级野蛮社会临近结束时,“标音字母 的发明和使用文字来写文章,到了这个时候,文明也就开始了”②。摩尔根的 许多观点曾被马克思、恩格斯所称赞。所谓蒙昧时代,相当于原始社会前期, 亦即旧石器时代;所谓野蛮时代则相当于原始社会后期,亦即新石器时代。 野蛮时代的高级阶段属于新石器时代晚期,摩尔根说这一阶段始于铁器制 造,是就欧洲情况而言的,我国的情况并不如此。我国的野蛮时代高级阶段 是从人们初步制造和使用铜器开始的。关于野蛮时代的高级阶段,恩格斯说, “一切文化民族都在这个时期经历了自己的英雄时代”①。我国有丰富的古史 传说,黄帝、炎帝、颛顼、帝喾、蚩尤、尧、舜、禹等,已经不是无名氏, 而是赫然有名、彪炳史册的历史巨人,有些还是站在文明时代门槛上的重要 人物。 我国的考古事业发展很快,不断有远古时代各个阶段的资料涌现。简要 刊布这些考古资料的主要有《考古》、《文物》、《考古学报》等专业杂志。 详细发表各种相关资料的专著主要有文物出版社出版的《青海柳湾》、《西 安半坡》、《大汶口》、《宝鸡北首岭》、《姜寨》、《元君庙仰韶墓地》、 《淅川下王岗》、《邹县野店》、《胶县三里河》等。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 研究所编著的《新中国的考古发现和研究》(文物出版社,1984)和《文物》 编辑委员会编的《文物考古十年》(文物出版社,1990),是关于考古资料 的综述汇编,颇便参考。记载古史传说较多的文献有《山海经》、《尚书》、 《大戴礼记》、《史记》等书的部分篇章。专家们的主要论著有《裴文中史 前考古学论文集》(文物出版社,1987)、《贾兰坡旧石器时代考古论文选》 (文物出版社,1984)、《苏秉琦考古学论述选集》(文物出版社,1984)、 严文明《仰韶文化研究》(文物出版社,1989)、张忠培《中国北方考古文 集》(文物出版社,1990)等。由于新的考古材料层出不穷、研究的深度和 广度不断加强,所以关于我国远古时代的历史研究一定会有更大发展。 ①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上册第 160 页,人民出版社 1972 年版。 ② 摩尔根:《古代社会》上册第 11 页,商务印书馆 1977 年版。 ①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上册第 159 页,人民出版社 1972 年版
第二节中国境内的远古人类 更新世中期我国境内大部分地区的气候温暖而湿润,虽然到了更新世晚 期,我国北方地区的气候经过几次暖湿和干寒的交替,但是总的来看气候和 环境还是有利于原始人类繁衍和发展的。我国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分布很 广,其地点多在山前地区或者两条河流的汇合处。这样的地方便于采集、狩 猎和生活,符合初期人类发展的需要。 猿人的广泛分布 随着材料的增加,我国远古人类出现的时间有愈来愈向前延伸的趋势。 就目前我国对地层时代划分的标准而言,有的专家曾经建议“到与早更新世 相接的上新世地层中去寻找最早的人类和他们制造的工具”。不过,迄今为 止,我们所知道的我国最早的原始人类距今还只有200万年左右。80年代中 期,在四川巫山县龙骨坡发掘岀猿人乳门齿2枚、恒门齿2枚、带有两颗牙 齿的左下颌骨1块。据测定,“巫山猿人”的时代距今201-204万年。在 云南元谋县上那蚌村附近于1965年发现了“元谋猿人”。主要发现有猿人的 左、右上内侧门齿两颗,属同一青年男性个体。后来在元谋猿人化石所在的 褐色粘土层里,发现用石英岩打制的刮削器四件,在这个地区还采集到其它 的石制品十几件。在厚约3米的三个地层中零星散布有炭屑,还并存有烧骨, 是否人工用火的遗迹,现在尚不能断定。和元谋猿人化石并存的有多种哺乳 类动物化石,这些动物有许多是食草类动物。一般认为,元谋猿人距今大约 为170万年左右。山西芮城西侯度发现的早更新世遗址有用锤击法打制的砍 斫器、刮削器等30多件,还有人工砍斫过的残鹿角两件以及一些烧骨。西侯 度文化可以追溯到180万年以前,但没有猿人化石发现。河北阳原县的小长 梁和东谷坨发现有各种石器800多件,同时发现的动物残骨有一些带有明显 的人工修理痕迹,其文化距今100万年左右。 60年代中期,在陕西蓝田县东的公王岭和县西北的陈家窝发现有中更新 世时代的猿人化石,被称为“蓝田猿人”。公王岭发现有猿人的头盖骨、鼻 骨、右上颌骨和3颗臼齿,属于同一个30多岁的成年女性。头盖骨甚低平, 骨壁极厚,脑容量约为780毫升,具有比较原始的特征。专家们对化石的年 代有不同的测定,一般认为公王岭猿人距今约为100万年左右。陈家窝发现 有猿人的1个完好的下颌骨并附连13颗牙齿,属于老年女性。陈家窝猿人距 今约50余万年。蓝田猿人遗址发现有数十件石器,还有四五十种动物化石。 和蓝田猿人时代接近的有“郧县猿人”,70年代中期发现于湖北郧县梅铺龙 骨洞。化石材料有4颗牙齿和1件人工打击痕迹清楚的石核,以及20多种时 代比较古老的哺乳类动物化石。此后不久,又在郧西县的白龙洞发现两颗猿 人臼齿,时代与郧县猿人相近。 “北京猿人”的发现和研究,是本世纪考古学和古人类学的重大收获。 北京猿人遗址在北京西南的周口店龙骨山,原为一个长约140米、宽约20 米的山洞。文化堆积层厚达40多米。自1921年到1966年历次发掘所得猿人 ①贾兰坡、王建:《上新世地层中应有最早的人类遗骸及其文化遗物》,《文物》1982年第2期第68页。 2见《文物考古工作十年》第251页,文物出版社1990年版
第二节 中国境内的远古人类 更新世中期我国境内大部分地区的气候温暖而湿润,虽然到了更新世晚 期,我国北方地区的气候经过几次暖湿和干寒的交替,但是总的来看气候和 环境还是有利于原始人类繁衍和发展的。我国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分布很 广,其地点多在山前地区或者两条河流的汇合处。这样的地方便于采集、狩 猎和生活,符合初期人类发展的需要。 一 猿人的广泛分布 随着材料的增加,我国远古人类出现的时间有愈来愈向前延伸的趋势。 就目前我国对地层时代划分的标准而言,有的专家曾经建议“到与早更新世 相接的上新世地层中去寻找最早的人类和他们制造的工具”①。不过,迄今为 止,我们所知道的我国最早的原始人类距今还只有 200 万年左右。80 年代中 期,在四川巫山县龙骨坡发掘出猿人乳门齿 2 枚、恒门齿 2 枚、带有两颗牙 齿的左下颌骨 1 块。据测定,“巫山猿人”的时代距今 201—204 万年。②在 云南元谋县上那蚌村附近于 1965 年发现了“元谋猿人”。主要发现有猿人的 左、右上内侧门齿两颗,属同一青年男性个体。后来在元谋猿人化石所在的 褐色粘土层里,发现用石英岩打制的刮削器四件,在这个地区还采集到其它 的石制品十几件。在厚约 3 米的三个地层中零星散布有炭屑,还并存有烧骨, 是否人工用火的遗迹,现在尚不能断定。和元谋猿人化石并存的有多种哺乳 类动物化石,这些动物有许多是食草类动物。一般认为,元谋猿人距今大约 为 170 万年左右。山西芮城西侯度发现的早更新世遗址有用锤击法打制的砍 斫器、刮削器等 30 多件,还有人工砍斫过的残鹿角两件以及一些烧骨。西侯 度文化可以追溯到 180 万年以前,但没有猿人化石发现。河北阳原县的小长 梁和东谷坨发现有各种石器 800 多件,同时发现的动物残骨有一些带有明显 的人工修理痕迹,其文化距今 100 万年左右。 60 年代中期,在陕西蓝田县东的公王岭和县西北的陈家窝发现有中更新 世时代的猿人化石,被称为“蓝田猿人”。公王岭发现有猿人的头盖骨、鼻 骨、右上颌骨和 3 颗臼齿,属于同一个 30 多岁的成年女性。头盖骨甚低平, 骨壁极厚,脑容量约为 780 毫升,具有比较原始的特征。专家们对化石的年 代有不同的测定,一般认为公王岭猿人距今约为 100 万年左右。陈家窝发现 有猿人的 1 个完好的下颌骨并附连 13 颗牙齿,属于老年女性。陈家窝猿人距 今约 50 余万年。蓝田猿人遗址发现有数十件石器,还有四五十种动物化石。 和蓝田猿人时代接近的有“郧县猿人”,70 年代中期发现于湖北郧县梅铺龙 骨洞。化石材料有 4 颗牙齿和 1 件人工打击痕迹清楚的石核,以及 20 多种时 代比较古老的哺乳类动物化石。此后不久,又在郧西县的白龙洞发现两颗猿 人臼齿,时代与郧县猿人相近。 “北京猿人”的发现和研究,是本世纪考古学和古人类学的重大收获。 北京猿人遗址在北京西南的周口店龙骨山,原为一个长约 140 米、宽约 20 米的山洞。文化堆积层厚达 40 多米。自 1921 年到 1966 年历次发掘所得猿人 ① 贾兰坡、王建:《上新世地层中应有最早的人类遗骸及其文化遗物》,《文物》1982 年第 2 期第 68 页。 ② 见《文物考古工作十年》第 251 页,文物出版社 1990 年版
化石材料有头盖骨6个、头骨和面骨碎片14块、下颌骨15块、股骨7段、 胫骨1段、肱骨3段、锁骨1根、月骨1块,零散和附连在凳骨上的牙齿153 颗。这些化石材料分属40多个个体。北京猿人头骨有较多的原始性状,头骨 低矮,其最宽大的位置在颅骨基部,前额低平并且明显向后倾斜,眉脊骨粗 壮并向前突出,颅骨很厚,平均厚度几乎为现代人的一倍,面骨粗大,眼眶 深而宽阔,鼻骨很宽,鼻梁较平扁,颧骨高而向前,上颌明显突岀,下颌宽 大并向下后方倾斜。牙齿的齿冠和齿根都比较粗大,咬合面有复杂的纹理。 北京猿人的肢骨虽然带有一些原始性质,如股骨稍稍向前弯曲、因管壁厚而 使髓腔较小、股骨主干上部平扁等,但是其总体特征则与现代人相近。这是 长期劳动所形成的体质进化的结果。根据五个成年人头骨化石测算的结果 可以知道北京猿人的平均脑容量为1088毫升,比南方古猿的脑容量大一倍。 北京猿人遗址有四层面积较大并且较厚的灰烬层,有的灰烬层厚达6米。灰 烬层里不仅有木炭,而且有因被烧烤而布满龟裂纹的石块和石器、因烧烤而 扭曲变形的鹿角、烧烤过的朴树籽和各种兽骨等。北京猿人的用火遗址是目 前所能见到的内容最丰富的古人类的用火遗迹。北京猿人遗址所发现的各种 石器有17000千多件,此外还有大量石片和石核。据研究,北京猿人采用砸 击、锤击、碰砧等方法制造石器。石器分为刮削器、尖状器,石锥、雕刻器 砍砸器、石球等六类,其中以刮削器、尖状器居多。根据各种方法测定,北 京猿人底部堆积层形成于70万年前,顶部堆积形成的时间距今23万年左右 北京猿人在周口店一带先后生活近50万年之久。 80年代初期所发现的“沂源猿人”的时代距今约40万左右。主要化石 材料有猿人头盖骨1块,眉骨两块,肱骨、肋骨、股骨各1块,牙齿6枚。 所有材料分属两个成年猿人个体。据观察,其眉骨的粗壮和牙齿的原始性都 与北京猿人相似,同出的动物化石有许多也见于北京猿人遗址。 与北京猿人的时代大体相当的有70年代末在河南南召县杏花山发现的 南召猿人”和80年代初在安徽和县龙潭洞发现的“和县猿人”。南召猿人 遗址发现右下颌臼齿1颗,石器300多件。和县猿人遗址发现近乎完整的属 于男性青年个体的头盖骨1个、附连两颗臼齿的左下颌骨1个、牙齿9枚和 些头骨残片,还发现了石器、成批的骨角器以及烧过的骨头、牙齿、灰烬 等,伴生的哺乳动物化石有40种。和县猿人的脑容量约为1025毫升,与北 京猿人接近。据测定,和县猿人的时代距今约24-28万年。近年在南京江宁 县汤山的石灰岩溶洞里也发现有早期人类头骨化石,其时代与和县猿人相距 不远。 金牛山猿人”发现于80年代中期,遗址在辽宁营口县西金牛山的洞穴 里。主要化石材料有一个较为完整的猿人头骨,此外还有脊椎骨、肋骨、腕 骨、掌骨、趾骨、髋骨、尺骨、指骨、跗骨等比较罕见的猿人骨骼化石50 余件,并且这些材料全部属于一个个体,从而为研究猿人情况以及准确复原 猿人体貌提供了方便。据测定,金牛山猿人的时代距今28万年左右。70年 代中期,在金牛山西部的一处裂隙与洞穴堆积层中发现有旧石器时代初期和 晚期的文化。其初期文化,从石器的打片技术、尖型以及加工方式等方面的 情况看,都与北京猿人的石器相似,具有明显的共同性。 猿人的化石和遗址在我国有广泛的分布,除了上面提到的以外,发现猿 人文化的地方还有山西芮城靥河村、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大窑村、湖北大冶石 龙洞、贵州黔西观音洞、辽宁本溪庙后山、安徽巢县与水阳江两岸、陕西洛
化石材料有头盖骨 6 个、头骨和面骨碎片 14 块、下颌骨 15 块、股骨 7 段、 胫骨 1 段、肱骨 3 段、锁骨 1 根、月骨 1 块,零散和附连在凳骨上的牙齿 153 颗。这些化石材料分属 40 多个个体。北京猿人头骨有较多的原始性状,头骨 低矮,其最宽大的位置在颅骨基部,前额低平并且明显向后倾斜,眉脊骨粗 壮并向前突出,颅骨很厚,平均厚度几乎为现代人的一倍,面骨粗大,眼眶 深而宽阔,鼻骨很宽,鼻梁较平扁,颧骨高而向前,上颌明显突出,下颌宽 大并向下后方倾斜。牙齿的齿冠和齿根都比较粗大,咬合面有复杂的纹理。 北京猿人的肢骨虽然带有一些原始性质,如股骨稍稍向前弯曲、因管壁厚而 使髓腔较小、股骨主干上部平扁等,但是其总体特征则与现代人相近。这是 长期劳动所形成的体质进化的结果。根据五个成年人头骨化石测算的结果, 可以知道北京猿人的平均脑容量为 1088 毫升,比南方古猿的脑容量大一倍。 北京猿人遗址有四层面积较大并且较厚的灰烬层,有的灰烬层厚达 6 米。灰 烬层里不仅有木炭,而且有因被烧烤而布满龟裂纹的石块和石器、因烧烤而 扭曲变形的鹿角、烧烤过的朴树籽和各种兽骨等。北京猿人的用火遗址是目 前所能见到的内容最丰富的古人类的用火遗迹。北京猿人遗址所发现的各种 石器有 17000 千多件,此外还有大量石片和石核。据研究,北京猿人采用砸 击、锤击、碰砧等方法制造石器。石器分为刮削器、尖状器,石锥、雕刻器、 砍砸器、石球等六类,其中以刮削器、尖状器居多。根据各种方法测定,北 京猿人底部堆积层形成于 70 万年前,顶部堆积形成的时间距今 23 万年左右。 北京猿人在周口店一带先后生活近 50 万年之久。 80 年代初期所发现的“沂源猿人”的时代距今约 40 万左右。主要化石 材料有猿人头盖骨 1 块,眉骨两块,肱骨、肋骨、股骨各 1 块,牙齿 6 枚。 所有材料分属两个成年猿人个体。据观察,其眉骨的粗壮和牙齿的原始性都 与北京猿人相似,同出的动物化石有许多也见于北京猿人遗址。 与北京猿人的时代大体相当的有 70 年代末在河南南召县杏花山发现的 “南召猿人”和 80 年代初在安徽和县龙潭洞发现的“和县猿人”。南召猿人 遗址发现右下颌臼齿 1 颗,石器 300 多件。和县猿人遗址发现近乎完整的属 于男性青年个体的头盖骨 1 个、附连两颗臼齿的左下颌骨 1 个、牙齿 9 枚和 一些头骨残片,还发现了石器、成批的骨角器以及烧过的骨头、牙齿、灰烬 等,伴生的哺乳动物化石有 40 种。和县猿人的脑容量约为 1025 毫升,与北 京猿人接近。据测定,和县猿人的时代距今约 24—28 万年。近年在南京江宁 县汤山的石灰岩溶洞里也发现有早期人类头骨化石,其时代与和县猿人相距 不远。 “金牛山猿人”发现于 80 年代中期,遗址在辽宁营口县西金牛山的洞穴 里。主要化石材料有一个较为完整的猿人头骨,此外还有脊椎骨、肋骨、腕 骨、掌骨、趾骨、髋骨、尺骨、指骨、跗骨等比较罕见的猿人骨骼化石 50 余件,并且这些材料全部属于一个个体,从而为研究猿人情况以及准确复原 猿人体貌提供了方便。据测定,金牛山猿人的时代距今 28 万年左右。70 年 代中期,在金牛山西部的一处裂隙与洞穴堆积层中发现有旧石器时代初期和 晚期的文化。其初期文化,从石器的打片技术、尖型以及加工方式等方面的 情况看,都与北京猿人的石器相似,具有明显的共同性。 猿人的化石和遗址在我国有广泛的分布,除了上面提到的以外,发现猿 人文化的地方还有山西芮城匼河村、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大窑村、湖北大冶石 龙洞、贵州黔西观音洞、辽宁本溪庙后山、安徽巢县与水阳江两岸、陕西洛
南和汉中梁山等地。按照古人类学的划分,这些猿人都属于“直立人”的范 畴,其生活的时代属于考古学上的旧石器时代早期,大约在距今200万年至 25万年之间。这个阶段的古人类经过漫长世代的劳动实践,使人类社会缓慢 进步。采集和狩猎是当时最主要的生产活动,至迟到北京猿人时期,人们已 经知道用火和熟食。在这个阶段,石器加工技术有所进步。较早时期的石器, 如西侯度遗址、元谋猿人遗址、靥河文化遗址等所发现的石器多以石英或砾 石为原料,采用锤击法进行十分粗糙的加工,其刮削器只是简单地打击出凹 凸不平的刃缘,并不进行再次加工。经过几十万年的发展,到了蓝田猿人时 期,部分石器就有了第二次加工的迹象。到北京猿人时期,则大部分石器的 边缘部分都已经进行了二次加工整理,未经修整的则只占很少部分。从北京 猿人的材料看,处于第8-13层的早期石器多用软质砂岩为原料,采取简单 地碰砧法和锤击法进行十分粗糙的加工,成品率低,器形不规整;处于第1 7层的晚期石器多用优质石料,属于最晚时期的顶部的石器还用燧石为原 料,器形趋于长薄并且规整,类型增加,多见制造工艺比较复杂的尖状器、 石锥、圆头刮削器和雕刻器,尽管还存有一器多用的原始性,但是从总体水 平上看,晚期的石器制造技术还是比早期大有提高。再从用火的情况看,北 京猿人遗址的灰烬层厚可达6米,而时代比北京猿人晚的猿人遗址则没有发 现这样厚的灰烬层。这种变化之所以出现,是因为后期的猿人逐渐掌握了某 种人工取火的办法,不再需要日夜燃烧篝火以保存火种的缘故。这些情况表 明,在劳动实践中,猿人的思维能力逐渐发展,深化了对于客观世界的认识。 猿人时期的物质生活极其匮乏,据统计,在北京猿人的40个个体中有半数是 天折的,大多死于40岁以下
南和汉中梁山等地。按照古人类学的划分,这些猿人都属于“直立人”的范 畴,其生活的时代属于考古学上的旧石器时代早期,大约在距今 200 万年至 25 万年之间。这个阶段的古人类经过漫长世代的劳动实践,使人类社会缓慢 进步。采集和狩猎是当时最主要的生产活动,至迟到北京猿人时期,人们已 经知道用火和熟食。在这个阶段,石器加工技术有所进步。较早时期的石器, 如西侯度遗址、元谋猿人遗址、匼河文化遗址等所发现的石器多以石英或砾 石为原料,采用锤击法进行十分粗糙的加工,其刮削器只是简单地打击出凹 凸不平的刃缘,并不进行再次加工。经过几十万年的发展,到了蓝田猿人时 期,部分石器就有了第二次加工的迹象。到北京猿人时期,则大部分石器的 边缘部分都已经进行了二次加工整理,未经修整的则只占很少部分。从北京 猿人的材料看,处于第 8—13 层的早期石器多用软质砂岩为原料,采取简单 地碰砧法和锤击法进行十分粗糙的加工,成品率低,器形不规整;处于第 1 —7 层的晚期石器多用优质石料,属于最晚时期的顶部的石器还用燧石为原 料,器形趋于长薄并且规整,类型增加,多见制造工艺比较复杂的尖状器、 石锥、圆头刮削器和雕刻器,尽管还存有一器多用的原始性,但是从总体水 平上看,晚期的石器制造技术还是比早期大有提高。再从用火的情况看,北 京猿人遗址的灰烬层厚可达 6 米,而时代比北京猿人晚的猿人遗址则没有发 现这样厚的灰烬层。这种变化之所以出现,是因为后期的猿人逐渐掌握了某 种人工取火的办法,不再需要日夜燃烧篝火以保存火种的缘故。这些情况表 明,在劳动实践中,猿人的思维能力逐渐发展,深化了对于客观世界的认识。 猿人时期的物质生活极其匮乏,据统计,在北京猿人的 40 个个体中有半数是 夭折的,大多死于 40 岁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