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度高一第一次联考 语文试题 第Ⅰ卷阅读题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毒品成瘾的原理 冬雨 吸毒者为何成瘾,为什么会不顾一切寻死觅活地寻找毒品?科学研究已经给 出了一些答案。 有的研究人员用惩罚学说来解释吸毒者的这些行为。惩罚学说认为吸毒病人表 现出的强迫用药和强烈的心瘾(强迫性觅药)不是为了体会欣快和美好的感觉,而 是害怕停用毒品后产生难以忍受的痛苦。为了避免经历痛苦而强迫用药,是为了尽 快结束痛苦经历而强迫性觅药和用药 病理性记忆学说则认为吸毒者对毒品引起的奖赏和惩罚效应形成了难以忘记 的异常记忆,他们在这种病理性记忆的驱动下不断地强迫性觅药和用药。而强迫学 说认为,吸毒者与患强迫症的病人相似,明明知道某一情况并不存在,但还是无法 控制,要一遍遍地去检查某一情况是否存在,吸毒者的毒品成瘾也同样表现出难以 控制自我,强迫觅药和用药。 目前学术界大多认同奖赏学说,并结合其他学说来解释吸毒成瘾。 大脑奖赏学说主要认为,人在吸毒后可以获得如同吃饱饭(酒足饭饱)、饥渴 时饮水的欣快感以及哺育时的满足感一样的感觉。这些其本的生理感觉是人类和其 他动物在生存竞争和进化中所获得的一种自然机理,目的是为了让种群延续和扩 大,所有这些生理感觉的满足都在大脑和周围神经的掌控之下,而吸毒后,毒品中 的化学物质也通过大脑和周围神经让人感到欣快、愉悦,甚至是致幻感,如飘飘欲 仙。这样的感受如同奖赏机制,吸毒所获得的满足和欣快感就如同吃喝一样,这就 鼓励吸毒者一再重复这样的行为来获得满足,故名奖赏。 奖赏学说的提出是依赖于许多科学技术手段对大脑的研究得出的。例如,利用 现代脑成像技术和电刺激技术,发现人的大脑中存在奖赏通路,又称多巴胺通路。 这个神经通路的组成和结构主要包括:腹侧被盖区(ⅥTA),腹隔核和前额叶皮质。 腹侧被盖区由合多巴胺递质(一种化学物质)的多巴胺神经元组成,通过神经纤维 与腹隔核和前额叶皮质相联系,并通过神经纤维释放多巴胺递质,将信息传递到腹 隔核和前额叶皮质。在进食、饮水、哺育和受到自然奖赏时,这一神经通路就会被 激活,人就会体验到美好的感受。 此外,电刺激奖赏通路时,机体会出现类似受到自然奖赏刺激时的愉快效果, 但其强度较自然奖赏刺激强度大。尽管电刺激、自然奖赏和药物(毒品)等是不同 的物质和技术,但是,所有导致愉悦感觉的原理是一样的,都是直接或间接作用于 奖赏通路,即多巴胺通路。例如,自然奖赏是通过行为反射促进多巴胺递质释放 电刺激是通过电流促进多巴胺递质释放,吸毒、滥用药物和吸烟则是直接模拟多巴 胺的作用或促进多巴胺递质的释放。 当然,奖赏学说也不能完全解释吸毒成瘾,所以也还有其他学说
1 2012-2013 学年度高一第一次联考 语文试题 第Ⅰ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毒品成瘾的原理 冬雨 吸毒者为何成瘾,为什么会不顾一切寻死觅活地寻找毒品?科学研究已经给 出了一些答案。 有的研究人员用惩罚学说来解释吸毒者的这些行为。惩罚学说认为吸毒病人表 现出的强迫用药和强烈的心瘾(强迫性觅药)不是为了体会欣快和美好的感觉,而 是害怕停用毒品后产生难以忍受的痛苦。为了避免经历痛苦而强迫用药,是为了尽 快结束痛苦经历而强迫性觅药和用药。 病理性记忆学说则认为吸毒者对毒品引起的奖赏和惩罚效应形成了难以忘记 的异常记忆,他们在这种病理性记忆的驱动下不断地强迫性觅药和用药。而强迫学 说认为,吸毒者与患强迫症的病人相似,明明知道某一情况并不存在,但还是无法 控制,要一遍遍地去检查某一情况是否存在,吸毒者的毒品成瘾也同样表现出难以 控制自我,强迫觅药和用药。 目前学术界大多认同奖赏学说,并结合其他学说来解释吸毒成瘾。 大脑奖赏学说主要认为,人在吸毒后可以获得如同吃饱饭(酒足饭饱)、饥渴 时饮水的欣快感以及哺育时的满足感一样的感觉。这些其本的生理感觉是人类和其 他动物在生存竞争和进化中所获得的一种自然机理,目的是为了让种群延续和扩 大,所有这些生理感觉的满足都在大脑和周围神经的掌控之下,而吸毒后,毒品中 的化学物质也通过大脑和周围神经让人感到欣快、愉悦,甚至是致幻感,如飘飘欲 仙。这样的感受如同奖赏机制,吸毒所获得的满足和欣快感就如同吃喝一样,这就 鼓励吸毒者一再重复这样的行为来获得满足,故名奖赏。 奖赏学说的提出是依赖于许多科学技术手段对大脑的研究得出的。例如,利用 现代脑成像技术和电刺激技术,发现人的大脑中存在奖赏通路,又称多巴胺通路。 这个神经通路的组成和结构主要包括:腹侧被盖区(VTA),腹隔核和前额叶皮质。 腹侧被盖区由合多巴胺递质(一种化学物质)的多巴胺神经元组成,通过神经纤维 与腹隔核和前额叶皮质相联系,并通过神经纤维释放多巴胺递质,将信息传递到腹 隔核和前额叶皮质。在进食、饮水、哺育和受到自然奖赏时,这一神经通路就会被 激活,人就会体验到美好的感受。 此外,电刺激奖赏通路时,机体会出现类似受到自然奖赏刺激时的愉快效果, 但其强度较自然奖赏刺激强度大。尽管电刺激、自然奖赏和药物(毒品)等是不同 的物质和技术,但是,所有导致愉悦感觉的原理是一样的,都是直接或间接作用于 奖赏通路,即多巴胺通路。例如,自然奖赏是通过行为反射促进多巴胺递质释放, 电刺激是通过电流促进多巴胺递质释放,吸毒、滥用药物和吸烟则是直接模拟多巴 胺的作用或促进多巴胺递质的释放。 当然,奖赏学说也不能完全解释吸毒成瘾,所以也还有其他学说
(摘编自《百科知识》) 1.下列对毒品成瘾原理的解释,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吸毒者的强迫性觅药和用药不是为了体会欣快和美好的感觉,而是为了尽 快结束痛苦的经历 B.吸毒者的强迫性觅药和用药是一种因无法控制自我而对某一并不存在的情 况进行反复检查的强迫症。 C.吸毒者的强迫性觅药和用药是因为痛苦经历和欣快、美好的感觉形成了难 以忘记的异常记忆。 D.吸毒者的强迫性觅药和用药是因为吸毒能获得满足和欣快感,这就鼓励吸 毒者一再重复这样的行为。 2.下列解释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酒足饭饱、饥渴时饮水的欣快感以及哺育时的满足感和吸毒后感到欣快、 愉悦的生理感受觉都在大脑和周围神经的掌控之下, B.欣快感、满足感这些基本的生理感觉,是人类和其他动物在生存竞争和进 化中为了种群延续和扩大而获得的一种自然机理 C.电、自然奖赏、毒品刺激多巴胺通路时都能产生相同的愉快效果,因为导 致愉悦感觉的原理是一样的,只是刺激的物质和技术手段不同 D.腹侧被盖区(ⅥTA)、腹隔核和前额叶皮质组成了一条多巴胺通路。这条通 路通过神经纤维释放多巴胺递质,将信息传递出去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奖赏学说依赖科学技术手段发现了人的大脑中存在奖赏通路即多巴胺通路, 这就为吸毒者戒掉毒瘾提供了可能性。 B.虽然奖赏学说的提出是依赖于许多科学技术手段对大脑研究后得出的,但 也不能完全解释吸毒成瘾原理,其他学说可做有益补充。 C.吸毒者为何会成瘾,科学研究虽然已给出了一些解释,但还没有哪一个学 说得到学术界的一致认同,深入的科学研究还将持续下去 D.电刺激奖赏通路的强度较自然奖赏刺激强度大,愉悦感比自然奖赏强烈: 吸毒、滥用药物的吸烟成瘾其刺激强度更大,愉悦感更强烈。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13分)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习题 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山,驰走。平明 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项王至阴 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曰“左”。左,乃陷大泽中。以故汉追及之。项王乃 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汉骑追者数千人。项王自度不得脱,谓其 骑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 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 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乃分其骑 以为四队,四向。汉军围之数重。项王谓其骑曰:“吾为公取彼一将。四面骑驰下
2 (摘编自《百科知识》) 1.下列对毒品成瘾原理的解释,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 A.吸毒者的强迫性觅药和用药不是为了体会欣快和美好的感觉,而是为了尽 快结束痛苦的经历。 B.吸毒者的强迫性觅药和用药是一种因无法控制自我而对某一并不存在的情 况进行反复检查的强迫症。 C.吸毒者的强迫性觅药和用药是因为痛苦经历和欣快、美好的感觉形成了难 以忘记的异常记忆。 D.吸毒者的强迫性觅药和用药是因为吸毒能获得满足和欣快感,这就鼓励吸 毒者一再重复这样的行为。 2.下列解释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酒足饭饱、饥渴时饮水的欣快感以及哺育时的满足感和吸毒后感到欣快、 愉悦的生理感受觉都在大脑和周围神经的掌控之下, B.欣快感、满足感这些基本的生理感觉,是人类和其他动物在生存竞争和进 化中为了种群延续和扩大而获得的一种自然机理 C.电、自然奖赏、毒品刺激多巴胺通路时都能产生相同的愉快效果,因为导 致愉悦感觉的原理是一样的,只是刺激的物质和技术手段不同。 D.腹侧被盖区(VTA)、腹隔核和前额叶皮质组成了一条多巴胺通路。这条通 路通过神经纤维释放多巴胺递质,将信息传递出去。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奖赏学说依赖科学技术手段发现了人的大脑中存在奖赏通路即多巴胺通路, 这就为吸毒者戒掉毒瘾提供了可能性。 B.虽然奖赏学说的提出是依赖于许多科学技术手段对大脑研究后得出的,但 也不能完全解释吸毒成瘾原理,其他学说可做有益补充。 C.吸毒者为何会成瘾,科学研究虽然已给出了一些解释,但还没有哪一个学 说得到学术界的一致认同,深入的科学研究还将持续下去。 D.电刺激奖赏通路的强度较自然奖赏刺激强度大,愉悦感比自然奖赏强烈: 吸毒、滥用药物的吸烟成瘾其刺激强度更大,愉悦感更强烈。 二、古代诗文阅读(34 分) (一)文言文阅读(13 分)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习题 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山,驰走。平明, 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项王至阴 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曰“左”。左,乃陷大泽中。以故汉追及之。项王乃 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汉骑追者数千人。项王自度不得脱,谓其 骑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 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 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乃分其骑 以为四队,四向。汉军围之数重。项王谓其骑曰:“吾为公取彼一将。”四面骑驰下
期山东为三处。于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遂斩汉一将。是时,赤泉侯(汉 将杨喜)为骑将,追项王,项王瞋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与其骑 会为三处。汉军不知项王所在,乃分军为三,复围之。项王乃驰,复斩汉一都尉, 杀数十百人。复聚其骑,亡其两骑耳。乃谓其骑曰:“何曰?”骑皆伏曰:“如大王言 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檥船(船靠岸)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 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 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 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谓亭长曰 “吾知公长者。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乃 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被十余创。顾见汉 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项王也。”项乃曰 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乃自刎而死。 (《史记项羽本纪》 4.第一段未句“如大王言”所指的实际内容是() A.所当者破,所击者服 B.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C.必三胜之 D.杀数十百人 5.对下面句子中加线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辟易数里:惊退 B.亡其两骑:损失 C.吾知公长者:年纪大的人 D.吾闻购我头千金:悬赏 6.对文意的叙述与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A.项羽在身陷重围、兵力将尽时仍能斩将突围,足见其勇武非凡。 B.项羽不愿东渡乌江,是因为觉得没有脸面见“江东父兄” C.项羽强调“天亡我,非战之罪也”,是他缺乏自知之明的表现。 D.项羽自刎前,不忍杀死自己的坐骑,更不忍杀死故人,表现出一种霸王 的仁慈。 7、翻译下列句子(4分) 项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乃自刎而死。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秋思 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
3 期山东为三处。于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遂斩汉一将。是时,赤泉侯(汉 将杨喜)为骑将,追项王,项王瞋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与其骑 会为三处。汉军不知项王所在,乃分军为三,复围之。项王乃驰,复斩汉一都尉, 杀数十百人。复聚其骑,亡其两骑耳。乃谓其骑曰:“何曰?”骑皆伏曰:“如大王言。” 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檥船(船靠岸)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 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 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 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谓亭长曰: “吾知公长者。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乃 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被十余创。顾见汉 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项王也。”项乃曰: “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乃自刎而死。 (《史记·项羽本纪》 4.第一段未句“如大王言”所指的实际内容是( ) A.所当者破,所击者服 B.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C.必三胜之 D.杀数十百人 5.对下面句子中加线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辟易数里:惊退 B.亡其两骑:损失 C.吾知公长者:年纪大的人 D.吾闻购我头千金:悬赏 6.对文意的叙述与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 A.项羽在身陷重围、兵力将尽时仍能斩将突围,足见其勇武非凡。 B.项羽不愿东渡乌江,是因为觉得没有脸面见“江东父兄”。 C.项羽强调“天亡我,非战之罪也”,是他缺乏自知之明的表现。 D.项羽自刎前,不忍杀死自己的坐骑,更不忍杀死故人,表现出一种霸王 的仁慈。 7、翻译下列句子(4 分): 项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乃自刎而死。 (二)古代诗歌阅读(9 分) 秋思 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
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 行人临发又开封 8.秋风无形,何以用“见”,谈谈你的理解。(4分 9.王安石评张籍的诗说“看似寻常最奇崛”,本诗有一处成功的细节描写,正体现 了王安石的评价。请你找出来,并作简要的分析。(5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12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每句1分,共12分) (1)恰同学少年 ;书生意气 (2)那榆阴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3)又前而为歌曰:“ (4)惨象, 流言, (5)子曰 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 (6)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行万里路,谋万家居:吴良镛院士 很难想象,这是一位年近90、中风愈后的老人的日常生活:每天早晨起床后 把当天的安排写下来,思考研究课题等工作的进展,上午看书、看报纸,下午坚持 做康复运动、练习书法,晚上处理教学事务、与研究生交流… 他就是最高科技奖获得者吴良镛。2012年2月14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的主 席台中央,胡锦涛总书记把大红的2011年度国家最高科技奖的获奖证书交到了他 的手中。 我为什么要选择学建筑呢?这与早年的经历有关。”70多年前的那次大轰炸, 吴良镛记忆犹新:1940年7月的一天,他刚在重庆合川二中参加完中学统考,日本 的轰炸机就来了。一时间地动山摇,火光冲天,瓦砾遍地……三天后,他怀着“从 事建筑行业、立志修整城乡”,挥手作别合川,走进了中央大学建筑系。1945年末 吴良镛受梁思成先生之约,共赴清华大学协助筹办建筑系。1948年夏,经梁先生
4 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 行人临发又开封。 8.秋风无形,何以用“见”,谈谈你的理解。(4 分) 9.王安石评张籍的诗说“看似寻常最奇崛”,本诗有一处成功的细节描写,正体现 了王安石的评价。请你找出来,并作简要的分析。(5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12 分) 10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每句 1 分,共 12 分) (1)恰同学少年, ;书生意气, 。 (2)那榆阴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 。 (3)又前而为歌曰:“ , !” (4)惨象, ;流言, 。 (5)子曰:“ , 。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 寿。 (6) ,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25 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 题。(25 分) 行万里路,谋万家居:吴良镛院士 很难想象,这是一位年近90、中风愈后的老人的日常生活:每天早晨起床后 把当天的安排写下来,思考研究课题等工作的进展,上午看书、看报纸,下午坚持 做康复运动、练习书法,晚上处理教学事务、与研究生交流…… 他就是最高科技奖获得者吴良镛。2012年2月14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的主 席台中央,胡锦涛总书记把大红的2011年度国家最高科技奖的获奖证书交到了他 的手中。 “我为什么要选择学建筑呢?这与早年的经历有关。”70多年前的那次大轰炸, 吴良镛记忆犹新:1940年7月的一天,他刚在重庆合川二中参加完中学统考,日本 的轰炸机就来了。一时间地动山摇,火光冲天,瓦砾遍地……三天后,他怀着“从 事建筑行业、立志修整城乡”,挥手作别合川,走进了中央大学建筑系。1945年末, 吴良镛受梁思成先生之约,共赴清华大学协助筹办建筑系。1948年夏,经梁先生
推荐,吴良镛赴美国匡溪艺术学院建筑与城市设计系深造。1950年,他收到梁思 成、林徽因“新中国急需建设人才”的来信后,冲破重重阻挠,绕道香港回国,重新 执教清华,孜孜不倦地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建筑设计与城乡规划之路,并创建了人 居环境科学。 在数十年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的基础上,融汇中外、贯通古今,创建了体现 人类聚落及其环境的相互关系与发展规律的人居环境科学。1999年6月,在国际建 协第20届世界建筑师大会上,时任大会科学委员会主席的吴良镛宣读了由他起草 的《北京宪章》,并获得通过。作为国际建协成立50年来的首部宪章,凝聚着人居 环境科学理论智慧的《北京宪章》成为指导新世纪世界建筑发展的重要纲领性文献 并以中、英、法、西、俄5种文字出版,获得了世界认可。 吴先生不仅是一位科学理论研究者,更是一位建筑设计与城乡规划的实 践者。'清华大学建筑学院院长朱文一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拜万人师,谋万 人居。”65多年来,从首都北京到古城苏州,从海南三亚到云南丽江,从长三角到 京津冀,吴良镛带领他的同事、助手们上下求索、学以致用,践行他“让人们诗意 般、画意般地栖居在大地上”的人生理想。 到过苏州的人,莫不为新、旧相映生辉的人间天堂欣慰:旧城居中,四角 留出湖泊与空地,楔形绿地沿山脉、水系插入市中心;新加坡工业园居东,开发区 在西;城乡结合,园林式开放……10多年前,吴良镛用匠心妙手设计的“九宫格” 布局,让“白发苏州既保留了古旧的韵味,又焕发出新的活力。 曲阜孔子硏究院、北京总体规划评估与战略硏究、滇西北人居环境可持续 发展规划研究、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历史文化环境保护研究……·从建筑到城市, 从城市到区域,42项代表性实践项目,展现了吴良镛“匠人营国”的宏伟抱负,折 射出他融“大科学”、“大人文”、“大艺术”于一体的人居环境科学的光芒。 2008年夏天,86岁的他不顾年事已高,到自己主持设计的南京红楼梦博 物馆施工现场指导。在难耐的酷暑高温中,他突发脑梗(中风)。“在北京天坛医院, 他苏醒后的第一件事,是把我招呼到跟前,嘱咐我要抓紧进行当时的一个研究课题 奧运前后对北京城市影响调査。”说到这里,朱文一嘘唏不已 “少有的刻苦、渊博,少有的对事业的激情,少有的坚强——这是60多 年前林徽因先生对吴良镛的评价。面对当前的城乡发展,吴良镛说:“城与乡是 个事物的两面,城市化进程中不能忽视农业地区的发展,美好人居环境与和谐社
5 推荐,吴良镛赴美国匡溪艺术学院建筑与城市设计系深造。1950年,他收到梁思 成、林徽因“新中国急需建设人才”的来信后,冲破重重阻挠,绕道香港回国,重新 执教清华,孜孜不倦地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建筑设计与城乡规划之路,并创建了人 居环境科学。 在数十年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的基础上,融汇中外、贯通古今,创建了体现 人类聚落及其环境的相互关系与发展规律的人居环境科学。1999年6月,在国际建 协第20届世界建筑师大会上,时任大会科学委员会主席的吴良镛宣读了由他起草 的《北京宪章》,并获得通过。作为国际建协成立50年来的首部宪章,凝聚着人居 环境科学理论智慧的《北京宪章》成为指导新世纪世界建筑发展的重要纲领性文献, 并以中、英、法、西、俄5种文字出版,获得了世界认可。 “吴先生不仅是一位科学理论研究者,更是一位建筑设计与城乡规划的实 践者。”清华大学建筑学院院长朱文一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拜万人师,谋万 人居。”65多年来,从首都北京到古城苏州,从海南三亚到云南丽江,从长三角到 京津冀,吴良镛带领他的同事、助手们上下求索、学以致用,践行他“让人们诗意 般、画意般地栖居在大地上”的人生理想。 到过苏州的人,莫不为新、旧相映生辉的人间天堂欣慰:旧城居中,四角 留出湖泊与空地,楔形绿地沿山脉、水系插入市中心;新加坡工业园居东,开发区 在西;城乡结合,园林式开放……10多年前,吴良镛用匠心妙手设计的“九宫格” 布局,让“白发苏州”既保留了古旧的韵味,又焕发出新的活力。 曲阜孔子研究院、北京总体规划评估与战略研究、滇西北人居环境可持续 发展规划研究、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历史文化环境保护研究……从建筑到城市, 从城市到区域,42项代表性实践项目,展现了吴良镛“匠人营国”的宏伟抱负,折 射出他融“大科学”、“大人文”、“大艺术”于一体的人居环境科学的光芒。 2008年夏天,86岁的他不顾年事已高,到自己主持设计的南京红楼梦博 物馆施工现场指导。在难耐的酷暑高温中,他突发脑梗(中风)。“在北京天坛医院, 他苏醒后的第一件事,是把我招呼到跟前,嘱咐我要抓紧进行当时的一个研究课题 ——奥运前后对北京城市影响调查。”说到这里,朱文一嘘唏不已。 “少有的刻苦、渊博,少有的对事业的激情,少有的坚强”——这是60多 年前林徽因先生对吴良镛的评价。面对当前的城乡发展,吴良镛说:“城与乡是一 个事物的两面,城市化进程中不能忽视农业地区的发展,‘美好人居环境与和谐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