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高一12月月考语文试题 本试卷共8页,24小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本大题四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A.渣滓zi逡巡qun扉页fei伶俜pin B.懵懂mng戏谑nue回溯shu濡养ru C.拙劣zhuo颠簸b6袅娜niao联袂je D.混沌dun踟蹰chi蜚声fei粗糙ca 2.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8月14日清晨,随着几声枪响,恶贯满盈的杀人魔王周克华在重庆街头被击毙。据悉, 数干名全副武装的民警和武警参与了对周克华的的迫捕行动,此外,成都军区某部也加入到 搜捕的行列。连日来,如此大张族鼓地采取行动对付一个劫匪,为近年来少有,凸显出当局 除恶务尽的决心。听到周克华被击毙的消息,老百姓奔走相告,弹冠相庆。 A.恶贯满盈 C.除恶务尽 D.弹冠相庆 3.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一辆白色锦江车赶紧过来,让凤姐坐上车。见到记者还在拍照,脱口大骂“拍什么拍啊 有什么好拍的”。司机看了看凤姐,大概认出了凤姐也偷笑起来 B.台湾立法机构5月10日在冲突中初审通过相关法律修正草案,规定“大陆地区学历得 予采认,但不得应考公务员、专业技术人员以及担任教育人员 C.由于认识到《最后一课》的课文故事和历史现实的不同,才不继续传授,这也是尊重历 史和当地居民感情的表现。 D.几千年被捆绑在中国农民身上的土地,越来越多的不得不离开土地,为谋生背井离乡 也便成了所谓的“农民工”。 4.填入横线处的几句话,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唐代谱写了中国历史最为灿烂夺目的篇章。 与此相应,出现了一系列新的情况和因素 ①李唐帝国获得了政治、财政、军事上的强盛②并且,随着经济的发展 ③在从中原到塞北普遍实行均田制的基础上④结束了数百年的分裂和内战 ⑤最终,经由中唐走向消失 ⑥南北朝那种农奴式的人身依附逐渐松弛 A.①③④②⑥⑤B.④③①②⑥⑤C.①③④⑤②⑥D.④③①⑤②⑥ 本大题7小题,共3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 史思明,宁夷州突厥种,初名窣于,玄宗赐其名。史思明猜忍好杀,群下小不如意,动 至族诛,人不自保。朝义,其长子也,常从思明将兵,颇谦谨,爱士卒,将士多附之:无宠 于思明,思明爱少子朝清,使守范阳,常欲杀朝义,立朝清为太子,左右颇泄其谋。思明既 破李光弼,欲乘胜西入关,使朝义将兵为前锋,自北道袭陕城,思明自南道将大军继之 月,甲午,朝义兵至礓子岭,卫伯玉逆击,破之。朝义数进兵,皆为陕兵所败。思明退屯永 宁,以朝义为怯,曰:“终不足成吾事!”欲按军法斩朝义及诸将。戊戌命朝义筑三隅城欲贮 军粮期一日毕朝义筑毕未泥思明至诟怒之令左右立马监泥斯须而毕。思明又曰:“俟克陕州
2012-2013 学年高一 12 月月考语文试题 本试卷共 8 页,24 小题,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一、本大题四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12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A.渣滓.zǐ 逡.巡 qūn 扉.页 fěi 伶俜.pīn B.懵.懂 měng 戏谑.nuè 回溯.shù 濡.养 rú C.拙.劣 zhuō 颠簸.bǒ 袅.娜 niǎo 联袂.jué D.混沌.dùn 踟.蹰 chí 蜚.声 fēi 粗糙.cāo 2.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 ...的一项是 8 月 14 日清晨,随着几声枪响,恶贯满盈的杀人魔王周克华在重庆街头被击毙。据悉, 数千名全副武装的民警和武警参与了对周克华的的追捕行动,此外,成都军区某部也加入到 搜捕的行列。连日来,如此大张旗鼓地采取行动对付一个劫匪,为近年来少有,凸显出当局 除恶务尽的决心。听到周克华被击毙的消息,老百姓奔走相告,弹冠相庆。 A.恶贯满盈 B.凸显 C.除恶务尽 D.弹冠相庆 3.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一辆白色锦江车赶紧过来,让凤姐坐上车。见到记者还在拍照,脱口大骂“拍什么拍啊, 有什么好拍的”。司机看了看凤姐,大概认出了凤姐也偷笑起来。 B.台湾立法机构 5 月 10 日在冲突中初审通过相关法律修正草案,规定“大陆地区学历得 予采认,但不得应考公务员、专业技术人员以及担任教育人员。” C.由于认识到《最后一课》的课文故事和历史现实的不同,才不继续传授,这也是尊重历 史和当地居民感情的表现。 D.几千年被捆绑在中国农民身上的土地,越来越多的不得不离开土地,为谋生背井离乡, 也便成了所谓的“农民工”。 4. 填入横线处的几句话,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唐代谱写了中国历史最为灿烂夺目的篇章。 , , 。 , , 。 与此相应,出现了一系列新的情况和因素。 ①李唐帝国获得了政治、财政、军事上的强盛 ②并且,随着经济的发展 ③在从中原到塞北普遍实行均田制的基础上 ④结束了数百年的分裂和内战 ⑤最终,经由中唐走向消失 ⑥南北朝那种农奴式的人身依附逐渐松弛 A.①③④②⑥⑤ B.④③①②⑥⑤ C.①③④⑤②⑥ D.④③①⑤②⑥ 二、本大题 7 小题,共 35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5-9 题。 史思明,宁夷州突厥种,初名窣于,玄宗赐其名。史思明猜忍好杀,群下小不如意,动 至族诛,人不自保。朝义,其长子也,常从思明将兵,颇谦谨,爱士卒,将士多附之;无宠 于思明,思明爱少子朝清,使守范阳,常欲杀朝义,立朝清为太子,左右颇泄其谋。思明既 破李光弼,欲乘胜西入关,使朝义将兵为前锋,自北道袭陕城,思明自南道将大军继之。三 月,甲午,朝义兵至礓子岭,卫伯玉逆击,破之。朝义数进兵,皆为陕兵所败。思明退屯永 宁,以朝义为怯,曰:“终不足成吾事!”欲按军法斩朝义及诸将。戊戌命朝义筑三隅城欲贮 军粮期一日毕朝义筑毕未泥思明至诟怒之令左右立马监泥斯须而毕。思明又曰:“俟克陕州
终斩此贼。”朝义忧惧,不知所为 思明在鹿桥驿,令腹心曹将军将兵宿卫;朝义宿于逆旅,其部将骆悦、蔡文景说朝义 曰:“悦等与王,死无日矣!自古有废立,请召曹将军谋之。”朝义俯首不应。悦等曰:“王 苟不许,悦等今归李氏,王亦不全矣。”朝义泣曰:“诸君善为之,勿惊圣人!”悦等乃令许 叔冀之子季常召曹将军,至,则以其谋告之;曹将军知诸将尽怨,恐祸及己,不敢违。 是夕,悦等以朝义部兵三百被甲诣驿,宿卫兵怪之,畏曹将军,不敢动。悦等引兵入至思明 寝所,值思明如厕,问左右,未及对,已杀数人,左右指示之。思明闻有变,逾垣至厩中, 自备马乘之,悦慊人周子俊射之,中臂,坠马,遂擒之。思明问:“乱者为谁?”悦曰:“奉 怀王命。”思明曰:“我朝来语失,宜其及此。然杀我太早,何不待我克长安!今事不成矣。” 悦等送思明于柳泉驿,囚之,还报朝义曰:“事成矣”。朝义曰:“不惊圣人乎?”悦曰:“无。” 时周挚、许叔冀将后军在福昌,悦等使许季常往告之,挚惊倒于地。朝义引军还,挚、叔冀 来迎,悦等劝朝义执挚,杀之。军至柳泉,悦等恐众心未壹,遂缢杀思明,以氈裹其尸,橐 ①驼负归洛阳。朝义即皇帝位,改元显圣。 (节选自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 ①橐:tuo,通“托”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 A.卫伯玉逆击 反 B.悦等以朝义部兵三百被甲诣驿到达 C.悦等劝朝义执挚 逮捕 D.悦等恐众心未壹 统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A.无宠于思明悦等送思明于柳泉驿 则以其谋告之以氈裹其尸 C.皆为陕兵所败立朝清为太子 D.左右颇泄其谋其部将骆悦、蔡文景说朝义 7.下列各句,都能表现史朝义“谦谨”的一项是(3分) ①朝义忧惧,不知所为②朝义俯首不应③诸君善为之,勿惊圣人 ④不惊圣人乎 ⑤畏曹将军,不敢动 A.①③④ ②③④C.②③⑤D.①②⑤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史朝义虽不受宠,但因为人谦和,对士兵很关爱,将士们都很拥戴他。史思明扬言 要杀朝义,部下便为朝义出谋划策,助他夺权。 B.史思明命令史朝义作前锋从北道发起进攻,朝义败战后不得不退兵驻守永宁。史思 明认为他不能协助完成大业,要按军法斩杀他。 C.史朝义手下大批武装士兵前去捕捉史思明,史思明身边的人及时发现了,并报告给 史思明。史思明跳墙来到马厩,打算骑马逃跑。 D.领兵驻扎在福昌的周挚,从许季常口中得知史思明被囚禁的消息后惊倒在地,史朝 义班师回朝之后,骆悦便劝说朝义把周挚杀掉。 9.断句和翻译 (1)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文字断句。(4分) 戊戌命朝义筑三隅城欲贮军粮期一日毕朝义筑毕未泥思明至诟 怒之令左右立马监泥斯须而毕 (2)翻译下列句子(6分)
终斩此贼。”朝义忧惧,不知所为。 思明在鹿桥驿,令腹心曹将军将兵宿卫;朝义宿于逆旅,其部将骆悦、蔡文景说朝义 曰:“悦等与王,死无日矣!自古有废立,请召曹将军谋之。”朝义俯首不应。悦等曰:“王 苟不许,悦等今归李氏,王亦不全矣。”朝义泣曰:“ 诸君善为之,勿惊圣人!”悦等乃令许 叔冀之子季常召曹将军,至,则以其谋告之;曹将军知诸将尽怨,恐祸及己,不敢违。 是夕,悦等以朝义部兵三百被甲诣驿,宿卫兵怪之,畏曹将军,不敢动。悦等引兵入至思明 寝所,值思明如厕,问左右,未及对,已杀数人,左右指示之。思明闻有变,逾垣至厩中, 自备马乘之,悦傔人周子俊射之,中臂,坠马,遂擒之。思明问:“乱者为谁?”悦曰:“奉 怀王命。”思明曰:“我朝来语失,宜其及此。然杀我太早,何不待我克长安!今事不成矣。” 悦等送思明于柳泉驿,囚之,还报朝义曰:“事成矣”。朝义曰:“不惊圣人乎?”悦曰:“无。” 时周挚、许叔冀将后军在福昌,悦等使许季常往告之,挚惊倒于地。朝义引军还,挚、叔冀 来迎,悦等劝朝义执挚,杀之。军至柳泉,悦等恐众心未壹,遂缢杀思明,以氈裹其尸,橐 ①驼负归洛阳。朝义即皇帝位,改元显圣。 (节选自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 ①橐:tuó,通“托”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 分) A.卫伯玉逆击 反 B.悦等以朝义部兵三百被甲诣驿 到达 C.悦等劝朝义执挚 逮捕 D.悦等恐众心未壹 统一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 分) A.无宠于.思明 悦等送思明于.柳泉驿 B.则以.其谋告之 以.氈裹其尸 C.皆为.陕兵所败 立朝清为.太子 D.左右颇泄其.谋 其.部将骆悦、蔡文景说朝义曰 7.下列各句,都能表现史朝义“谦谨”的一项是(3 分) ①朝义忧惧,不知所为 ②朝义俯首不应 ③诸君善为之,勿惊圣人 ④不惊圣人乎 ⑤畏曹将军,不敢动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②③⑤ D.①②⑤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史朝义虽不受宠,但因为人谦和,对士兵很关爱,将士们都很拥戴他。史思明扬言 要杀朝义,部下便为朝义出谋划策,助他夺权。 B.史思明命令史朝义作前锋从北道发起进攻,朝义败战后不得不退兵驻守永宁。史思 明认为他不能协助完成大业,要按军法斩杀他。 C.史朝义手下大批武装士兵前去捕捉史思明,史思明身边的人及时发现了,并报告给 史思明。史思明跳墙来到马厩,打算骑马逃跑。 D.领兵驻扎在福昌的周挚,从许季常口中得知史思明被囚禁的消息后惊倒在地,史朝 义班师回朝之后,骆悦便劝说朝义把周挚杀掉。 9.断句和翻译 (1)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文字断句。(4 分) 戊戌命朝义筑三隅城欲贮 军 粮 期 一 日 毕 朝 义 筑 毕 未 泥 思 明 至 诟 怒之令左右立马监泥斯须而毕 (2)翻译下列句子(6 分)
①史思明猜忍好杀,群下小不如意,动至族诛,人不自保 ②王苟不许,悦等今归李氏,王亦不全矣。 10.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共7分) 村夜白居易 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 独出门前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 (1)出门前后,诗人的心情有变化吗?试作简述。(3分) 答 (2)《唐宋诗醇》称白居易的《村夜》:“一味真朴,不假妆点,自具苍老之致。”你认 为这样的评价合理吗?为什么?(4分) 答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多选只按前3题计分,错一字扣 分。)(6分) (1) ,谁得而族灭也?(《阿房宫赋》) (2)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 (《阿房宫赋》) (3)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赤壁赋》) 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赤壁赋》) 三、本大题4小题,共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题。 《周易》与近代科学 曹树明 《周易》与科学的关系是一个古老而又常新的话题。说其古老,是因为自《易传》开始, 中国人就把《周易》与科学联系起来。说其常新,是因为历史上《周易》与科学的牵扯从未 中断过。尤其是到了17世纪,乾嘉学派的几位易学大家如方以智、江永和焦循等已经具有 了某种“以科学治易学”和“以易学治科学”的意识。20世纪初至30年代,国内开始出版 易学与医学、数学以及物理学等方面的专著。80年代以来,随着易学热的升温,加之自然 科学的发展,兴起了易学科学热 那么,《易学》与科学有怎样的关系,到底是阻碍还是促进了科学的发展?本文将以近代 科学为例作出解释。 “近代科学为什么没有在中国产生”,这是著名的“李约瑟难题”。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杨 振宁先生在“2004文化高峰论坛”做了题为“《易经》对中国文化的影响”的报告,使得《易 经》背上了“阻碍近代科学在中国产生”的罪名。杨先生认为,《易经》影响了中华文化的 思维方式,它只有归纳法而没有推演法;并且《易经》采取天人合一的哲学观念。这是近代 科学没有在中国萌芽的主要原因。很多学者对杨先生的看法提出质疑,认为《易经》具有演 绎法,天人合一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主流观念而不是《易经》的专利,因而不能把罪责归于《易 经》。有些学者试图从经济、政治制度等多个视角分析中国没有产生近代科学的原因。比如,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不需要复杂的科技,重文轻理的儒家思想和八股取士制度对知识分子价 值取向的影响等等。其实,这些分析不足以说明中国为什么没有产生近代科学,只能说明中 国古代文化和政治制度不重视科学,是对大的背景的介绍。再者,他们的论述都是从这个背 景阻碍科学发展的角度进行,而忽略了中国古代科学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事实。可见
①史思明猜忍好杀,群下小不如意,动至族诛,人不自保。 ②王苟不许,悦等今归李氏,王亦不全矣。 10.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共 7 分) 村夜 白居易 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 独出门前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 (1)出门前后,诗人的心情有变化吗?试作简述。(3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唐宋诗醇》称白居易的《村夜》:“一味真朴,不假妆点,自具苍老之致。”你认 为这样的评价合理吗?为什么?(4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 3 题,多选只按前 3 题计分,错一字扣 1 分。)(6 分) (1)______。_______,谁得而族灭也?(《阿房宫赋》) (2)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______,______;(《阿房宫赋》) (3)余音袅袅,不绝如缕。_________,_________。(《赤壁赋》) (4)______,______。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赤壁赋》) 三、本大题 4 小题,共 16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2—15 题。 《周易》与近代科学 曹树明 《周易》与科学的关系是一个古老而又常新的话题。说其古老,是因为自《易传》开始, 中国人就把《周易》与科学联系起来。说其常新,是因为历史上《周易》与科学的牵扯从未 中断过。尤其是到了 17 世纪,乾嘉学派的几位易学大家如方以智、江永和焦循等已经具有 了某种“以科学治易学”和“以易学治科学”的意识。20 世纪初至 30 年代,国内开始出版 易学与医学、数学以及物理学等方面的专著。80 年代以来,随着易学热的升温,加之自然 科学的发展,兴起了易学科学热。 那么,《易学》与科学有怎样的关系,到底是阻碍还是促进了科学的发展?本文将以近代 科学为例作出解释。 “近代科学为什么没有在中国产生”,这是著名的“李约瑟难题”。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杨 振宁先生在“2004 文化高峰论坛”做了题为“《易经》对中国文化的影响”的报告,使得《易 经》背上了“阻碍近代科学在中国产生”的罪名。杨先生认为,《易经》影响了中华文化的 思维方式,它只有归纳法而没有推演法;并且《易经》采取天人合一的哲学观念。这是近代 科学没有在中国萌芽的主要原因。很多学者对杨先生的看法提出质疑,认为《易经》具有演 绎法,天人合一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主流观念而不是《易经》的专利,因而不能把罪责归于《易 经》。有些学者试图从经济、政治制度等多个视角分析中国没有产生近代科学的原因。比如,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不需要复杂的科技,重文轻理的儒家思想和八股取士制度对知识分子价 值取向的影响等等。其实,这些分析不足以说明中国为什么没有产生近代科学,只能说明中 国古代文化和政治制度不重视科学,是对大的背景的介绍。再者,他们的论述都是从这个背 景阻碍科学发展的角度进行,而忽略了中国古代科学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事实。可见
这种解释路径行不通。其实,既然近代科学是自国外引进中国,它也只能是“近代科学在中 国”,探究近代科学为什么没有在中国产生,应该从中国古代科学与近代科学各自具有的鲜 明特征里寻找,这些特征长期以来形成的惯性应该是近代科学没有在中国产生的主要原因。 近代科学和中国古代科学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近代科学是科学实验 和数学证明相结合,其中的科学试验属于技术操作层面,而数学证明则是原理阐述的部分 中国古代科学偏于解决实际问题的技术创造,而不注重对事物内在规律的阐述。(二)近代 科学把宇宙整体划分为不同的界域,如分为动物界、植物界和矿物界或者分为物理运动、化 学运动和生命运动等,然后分门别类地加以研究;而中国古代科学则把人和自然界看作一个 不可分割的息息相关的整体,研究对象是包括人这个主体在内的整个宇宙,不做界域的划分 (三)近代科学强调理性思维,侧重从外部深入研究事物的形态结构、空间位置以及性质、 能量等,其特点是非系统的、局部的、静态的;而中国古代科学则是倚重直觉体悟,忽视对 事物细节的研究,从相互作用的角度研究事物的动态功能结构,其特点是系统的、整体的 动态的。从上可知,中国古代科学具有几乎与近代科学相反的特征,正是这些特征限制了它 向近代科学的转变。有学者认为,正是《周易》造成了中国古代科学的这些特征,所以归根 结底还是《周易》阻碍了近代科学的产生。其实,中国古代科学的特征不会只是通过《周易》 就能形成,而是有着多方面原因的。况且,科学和哲学都有各自不同的界域,哲学不会决定 科学的发展,科学发展应该是在实践摸索中逐渐进行的。说《周易》促进了近代科学的发展, 比如说莱布尼茨的二进制的发明是受到先天八卦图的启发、《周易》里已经有了相对论原理 等等,也多属于牵强附会,是把后人的理解强加给了《周易》。 学界在探讨《周易》与科学的关系时,倾向于把《周易》中的哲学思想作为二者发生关 系的内在机制。而哲学是对事物的究根穷底的研究,它力图揭示事物和现象的本质和基础, 以期求得形而上学的满足,它所追求的是一个“为什么”(丹皮尔语)。科学则不然,它限于 对经验中的事物和事件进行描述,并对这些事物和事件做出解释和说明,以期形成具有普遍 意义的规律,它追求的是一个“怎么样”(丹皮尔语)。由此可以说,《周易》与科学的关系 就是“为什么”和“怎么样”的关系。其实,《周易》的“为什么”与“近代科学”的“怎 么样”之间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就像孔子的学说无所谓促进或阻碍克隆技术的产生一样。 (本文有删改) 12—13题为选择题,请在答题卡“选择题答题区”作答。(12题选对两项给5分,选对一项 给2分,多选不给分) 12下列说法与原文内容相符的两项是()() A.历史上《周易》与科学的牵扯始自17世纪,当时乾嘉学派的易学大家已经具有了 科学和易学相互关联的意识。 B.杨振宁认为,导致近代科学没有在中国产生的主要原因是《易经》影响了中华文化 的思维方式。 C作者说“这种解释路径行不通”,意在指出有些学者仅仅强调中国古代经济、政治和 文化等因素对科学发展的阻碍,但却忽略了中国古代科学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事实 D.既然近代科学是引自国外,只是“近代科学在中国”,那么近代科学模式没在中国出 现应从国外科学技术发展模式中去寻找 E.说《周易》与科学的关系是“为什么”和“怎么样”的关系,是因为哲学探究的是 世界的本原,而科学则侧重解释说明世界。 13关于中国古代科学与近代科学关系的相关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A中国古代科学与近代科学在相关技术操作层面是一致的,不同的只是原理阐述部分或 者说在规律阐释部分 B中国古代科学与近代科学研究的方式是不同的,但都致力于对整个宇宙的探索
这种解释路径行不通。其实,既然近代科学是自国外引进中国,它也只能是“近代科学在中 国”,探究近代科学为什么没有在中国产生,应该从中国古代科学与近代科学各自具有的鲜 明特征里寻找,这些特征长期以来形成的惯性应该是近代科学没有在中国产生的主要原因。 近代科学和中国古代科学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近代科学是科学实验 和数学证明相结合,其中的科学试验属于技术操作层面,而数学证明则是原理阐述的部分; 中国古代科学偏于解决实际问题的技术创造,而不注重对事物内在规律的阐述。(二)近代 科学把宇宙整体划分为不同的界域,如分为动物界、植物界和矿物界或者分为物理运动、化 学运动和生命运动等,然后分门别类地加以研究;而中国古代科学则把人和自然界看作一个 不可分割的息息相关的整体,研究对象是包括人这个主体在内的整个宇宙,不做界域的划分。 (三)近代科学强调理性思维,侧重从外部深入研究事物的形态结构、空间位置以及性质、 能量等,其特点是非系统的、局部的、静态的;而中国古代科学则是倚重直觉体悟,忽视对 事物细节的研究,从相互作用的角度研究事物的动态功能结构,其特点是系统的、整体的、 动态的。从上可知,中国古代科学具有几乎与近代科学相反的特征,正是这些特征限制了它 向近代科学的转变。有学者认为,正是《周易》造成了中国古代科学的这些特征,所以归根 结底还是《周易》阻碍了近代科学的产生。其实,中国古代科学的特征不会只是通过《周易》 就能形成,而是有着多方面原因的。况且,科学和哲学都有各自不同的界域,哲学不会决定 科学的发展,科学发展应该是在实践摸索中逐渐进行的。说《周易》促进了近代科学的发展, 比如说莱布尼茨的二进制的发明是受到先天八卦图的启发、《周易》里已经有了相对论原理 等等,也多属于牵强附会,是把后人的理解强加给了《周易》。 学界在探讨《周易》与科学的关系时,倾向于把《周易》中的哲学思想作为二者发生关 系的内在机制。而哲学是对事物的究根穷底的研究,它力图揭示事物和现象的本质和基础, 以期求得形而上学的满足,它所追求的是一个“为什么”(丹皮尔语)。科学则不然,它限于 对经验中的事物和事件进行描述,并对这些事物和事件做出解释和说明,以期形成具有普遍 意义的规律,它追求的是一个“怎么样”(丹皮尔语)。由此可以说,《周易》与科学的关系 就是“为什么”和“怎么样”的关系。其实,《周易》的“为什么”与“近代科学”的“怎 么样”之间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就像孔子的学说无所谓促进或阻碍克隆技术的产生一样。 (本文有删改) 12—13 题为选择题,请在答题卡“选择题答题区”作答。(12 题选对两项给 5 分,选对一项 给 2 分,多选不给分) 12.下列说法与原文内容相符的两项是( )( ) A.历史上《周易》与科学的牵扯始自 17 世纪,当时乾嘉学派的易学大家已经具有了 科学和易学相互关联的意识。 B. 杨振宁认为,导致近代科学没有在中国产生的主要原因是《易经》影响了中华文化 的思维方式。 C.作者说“这种解释路径行不通”,意在指出有些学者仅仅强调中国古代经济、政治和 文化等因素对科学发展的阻碍,但却忽略了中国古代科学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事实。 D. 既然近代科学是引自国外,只是“近代科学在中国”,那么近代科学模式没在中国出 现应从国外科学技术发展模式中去寻找。 E. 说《周易》与科学的关系是“为什么”和“怎么样”的关系,是因为哲学探究的是 世界的本原,而科学则侧重解释说明世界。 13.关于中国古代科学与近代科学关系的相关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中国古代科学与近代科学在相关技术操作层面是一致的,不同的只是原理阐述部分或 者说在规律阐释部分。 B.中国古代科学与近代科学研究的方式是不同的,但都致力于对整个宇宙的探索
C.中国古代科学与近代科学的思维方式是不相同的,前者强调直觉思维,后者则强调 理性思维 D.中国古代科学与近代科学有着几乎相反的特征,这是考察近代科学为何没有在中国 产生的基本依据 14学界对“近代科学为什么没有在中国产生”有不同看法,试分条概括 15对于“《周易》到底是阻碍还是促进了科学的发展”这一问题,作者的基本观点是什么? 试简要说明理由。 四、本大题为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每组试题3小题,共15分。 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分别为“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组和“实用类文本阅读”试题组, 考生任选一组作答。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题。(15分) 新闻现场 魏柏林 吴贵平因抢救落水小学生被村长知道了,村长报给了镇里,镇里请来了本市电视台的摄 像记者,打算把这件事当作精神文明建设的典型来抓。为了把这次报道搞得更有现场感,镇 里打算再现一下当时救人的场面。也就是说,让当初落水的那个小学生再落一次水,让吴贵 平再去抢救一次 -切准备就绪,可是,报道的主角却不肯出镜。那个小学生上次已经尝够了呛水的苦头, 这次说什么也不下水了。他的家长也不同意,理由很简单:水火无情,虽然有些保护措施, 万一失手怎么办啊!村镇两级领导一合计,为了保险起见,决定请一个会水的孩子来替代 替身小学生找好了,可是吴贵平却又扭扭捏捏不愿合作。村长给他做了老半天工作,从精神 文明建设到集体和个人荣誉等等,大大小小的道理讲了个遍,最后吴贵平竟憋出—句:“要 我下水可以,但必须给我套个救生圈。” 村长说:“那怎么行,你当初救小孩的时候可没套,现在也不能套,人家要拍的就是那 个真实劲儿,你懂不懂?″
C. 中国古代科学与近代科学的思维方式是不相同的,前者强调直觉思维,后者则强调 理性思维。 D.中国古代科学与近代科学有着几乎相反的特征,这是考察近代科学为何没有在中国 产生的基本依据。 14.学界对“近代科学为什么没有在中国产生”有不同看法,试分条概括。 15.对于“《周易》到底是阻碍还是促进了科学的发展”这一问题,作者的基本观点是什么? 试简要说明理由。 四、本大题为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每组试题 3 小题,共 15 分。 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分别为“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组和“实用类文本阅读”试题组, 考生任选一组作答。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6—18 题。(15 分) 新闻现场 魏柏林 吴贵平因抢救落水小学生被村长知道了,村长报给了镇里,镇里请来了本市电视台的摄 像记者,打算把这件事当作精神文明建设的典型来抓。为了把这次报道搞得更有现场感,镇 里打算再现一下当时救人的场面。也就是说,让当初落水的那个小学生再落一次水,让吴贵 平再去抢救一次。 一切准备就绪,可是,报道的主角却不肯出镜。那个小学生上次已经尝够了呛水的苦头, 这次说什么也不下水了。他的家长也不同意,理由很简单:水火无情,虽然有些保护措施, 万一失手怎么办啊!村镇两级领导一合计,为了保险起见,决定请一个会水的孩子来替代。 替身小学生找好了,可是吴贵平却又扭扭捏捏不愿合作。村长给他做了老半天工作,从精神 文明建设到集体和个人荣誉等等,大大小小的道理讲了个遍,最后吴贵平竟憋出一句:“要 我下水可以,但必须给我套个救生圈。” 村长说:“那怎么行,你当初救小孩的时候可没套,现在也不能套,人家要拍的就是那 个真实劲儿,你懂不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