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名词 二力杆(二力体,二力构件):仅在两点受力而处于平衡的物体或 构件 用途:已知两力的作用点确定其作用线 2.加减平衡力系公理:在作用于刚体的任何一个力系上,加 上或减去一对平衡力系,则不改变原力系对刚体的作用效果
重要名词: 二力杆(二力体,二力构件): 仅在两点受力而处于平衡的 物体或 构件. 用途: 已知两力的作用点,确定其作用线. 2. 加减平衡力系公理: 在作用于刚体的任何一个力系上,加 上或减去一对平衡力系,则不改变原力系对刚体的作用效果
推论:力的可传性原理:作用于刚体上的力可以沿其作用线滑 移,而不改变对刚体的作用效果 B 1 A B FEFaEF
推论: 力的可传性原理: 作用于刚体上的力,可以沿其作用线滑 移, 而不改变对刚体的作用效果. A F F1 F2 F1=F2=F B B A F2
3.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 作用于同一点的两个力可以合成为一个合力合力的大小和方向 是以这两个力为邻边的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矢量,其作用点不变也 即:合力等于两分力的矢量和 R R=F+F 也可用三角形法则表示 F2
3. 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 作用于同一点的两个力可以合成为一个合力,合力的大小和方向 是以这两个力为邻边的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矢量,其作用点不变.也 即: 合力等于两分力的矢量和. 也可用三角形法则表示: F1 F 2 R R =F1 +F2 F1 F 2 R
4.作用与反作用力定律:任何两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总是成对出现, 并且等值反向共线,分别同时作用在两个物体上 即 Newton第三定律 5刚化原理:若变形体在某一力系作用下处于平衡,则可将其视为刚 体而应用刚体的平衡理论。 §3.约束及其反力(可参见录像资料)
4 . 作用与反作用力定律: 任何两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总是成对出现, 并且等值,反向,共线, 分别同时作用在两个物体上 即 Newton 第三定律. 5 .刚化原理: 若变形体在某一力系作用下处于平衡,则可将其视为刚 体,而应用刚体的平衡理论。 §3 . 约束及其反力 (可参见录像资料)
常见约束类型及其反力: 柔索(绳子、皮带、链条等):反力:沿着绳索背离物体 T 2.光滑支承面:反力:沿着支承面的公法线指向物体 3.固定铰链支座 X 反力:若被铰物体不是二力杆则正交分解 若铰链的两部分都是活动的,则称为中间铰,两部分互为约束 拆开铰链时,一部分对另一部分的约束同固定铰链支座
常见约束类型及其反力: T 反力 : 沿着绳索背离物体 2 . 光滑支承面 : N 反力 : 沿着支承面的公法线指向物体 3 . 固定铰链支座: 反力 : 若被铰物体不是二力杆则正交分解 N 1 . 柔索 (绳子、皮带、链条等): 若铰链的两部分都是活动的,则称为中间铰,两部分互为约束。 拆开铰链时,一部分对另一部分的约束同固定铰链支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