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首页 第6次课 授课时间2006年3 教案完成时间:2006年1月15日 课程名称|中医诊断学年级|2005级专业、层次 中医本科 教师 专业技术 副教授 授课方式 小|学时 3学时 授课题目(章、节) 第三章舌诊 第一节舌诊概说第二节望舌质 《中医诊断学》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院校规划教材 基本教材或主要参考书《中医诊断学》中医药学高级丛书 《中医诊断学精要》海南出版社 《中医舌诊图谱》 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舌诊的内容、正常舌象的特征、生理变异及临床意义:淡红舌、淡白舌、红绛舌、青紫 舌等舌色,老嫩、胖瘦、点刺、裂纹、齿痕等形质、痿软、强硬、歪斜、颤动、吐弄、 短缩等舌态的特征、意义和主病规律。 熟悉:舌的结构、舌诊的概念、原理,舌诊的方法及注意事项;舌下络脉的内容、异常表现及 意义 大体内容与时间安排,教学方法:(启发式、互动式、问题式、多媒体) 复习,引入新课5分钟。 舌诊概说:35外钟。作图讲解、多蔡体课件讲解 1.舌诊的概念:舌,舌质,舌苔,舌象,舌诊的含义 2.舌的组织结构 3.舌诊原理 舌诊的方法 舌诊的内容 6.正常舌象及其生理变异 望舌质:75分钟。廛多媒体课件详细讲解,结合图谱展示。 1.舌神:特征及临床意义。 2.舌色:特征、临床意义及主病规律。 3.舌形:特征、临床意义及主病规律。正常舌形的特征 4.舌态:特征及其临床意义。正常舌态的特征 5.舌下络脉:观察方法、异常表现及其临床意义。 小结:5分钟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正常舌象的特征和意义、正常舌象的生理变异;正常舌质的色、形、态的异常表现、 般临床意义及主病规律。 难点:舌诊的原理;各类异常舌质的色、形、态的形成机理 教研室(或实验室)审阅意见 (教研室或实验室主任签名) 年月日 第11页共70页
第 11 页 共 70 页 教案首页 第 6 次课 授课时间 2006 年 3 月 10 日 教案完成时间: 2006 年 1 月 15 日 课程名称 中医诊断学 年 级 2005 级 专业、层次 中医本科 教 师 专业技术 职 务 副 教 授 授课方式 (大、小班) 小 学时 3 学时 授课题目(章、节) 第三章 舌诊----------第一节 舌诊概说 第二节 望舌质 基本教材或主要参考书 《中医诊断学》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院校规划教材 《中医诊断学》中医药学高级丛书 《中医诊断学精要》海南出版社 《中医舌诊图谱》 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舌诊的内容、正常舌象的特征、生理变异及临床意义;淡红舌、淡白舌、红绛舌、青紫 舌等舌色,老嫩、胖瘦、点刺、裂纹、齿痕等形质、痿软、强硬、歪斜、颤动、吐弄、 短缩等舌态的特征、意义和主病规律。 熟悉:舌的结构、舌诊的概念、原理,舌诊的方法及注意事项;舌下络脉的内容、异常表现及 意义。 大体内容与时间安排,教学方法: (启发式、互动式、问题式、多媒体) 复习,引入新课 5 分钟。 舌诊概说: 35 分钟。作图讲解、多媒体课件讲解。 1.舌诊的概念:舌,舌质,舌苔,舌象,舌诊的含义 2.舌的组织结构 3.舌诊原理 4. 舌诊的方法 5. 舌诊的内容 6. 正常舌象及其生理变异: 望舌质: 75 分钟。廛多媒体课件详细讲解,结合图谱展示。 1.舌神:特征及临床意义。 2.舌色:特征、临床意义及主病规律。 3.舌形:特征、临床意义及主病规律。正常舌形的特征。 4.舌态:特征及其临床意义。正常舌态的特征。 5.舌下络脉:观察方法、异常表现及其临床意义。 小结:5 分钟。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正常舌象的特征和意义、正常舌象的生理变异;正常舌质的色、形、态的异常表现、一 般临床意义及主病规律。 难点:舌诊的原理;各类异常舌质的色、形、态的形成机理。 教研室(或实验室)审阅意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教研室或实验室主任签名) 年 月 日
(教案末页) 舌诊在辨证中占居重要地位,舌通过经络气血与脏腑密切相联 舌质可反映脏腑气血的虚实 舌苔可辨别邪气的浅深与胃气的存亡,大抵气病察苔,血病观质。重点把握 正常舌象及其生理变异。 小结 舌体的诊察从舌的神、色、形、态及舌下络脉几方面进行,重点要求掌握舌 色、形、态的特征及其临床意义,再结合中医以常达变的原理把握其主病规律, 1.正常舌象的特征及临床意义是什么?正常舌象的生理变异有哪些情况? 2.诊舌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复习思考|3.常见病理舌色有哪些,其特征及临床意义如何? 题,作业题|4.常见病理舌形有哪些,其特征及临床意义如何? 5.常见病理舌态有哪些,其特征及临床意义如何? 实施情况及 第12页共70页
第 12 页 共 70 页 (教案末页) 小 结 舌诊在辨证中占居重要地位,舌通过经络气血与脏腑密切相联 舌质可反映脏腑气血的虚实 舌苔可辨别邪气的浅深与胃气的存亡,大抵气病察苔,血病观质。重点把握 正常舌象及其生理变异。 舌体的诊察从舌的神、色、形、态及舌下络脉几方面进行,重点要求掌握舌 色、形、态的特征及其临床意义,再结合中医以常达变的原理把握其主病规律。 复习思考 题,作业题 1.正常舌象的特征及临床意义是什么?正常舌象的生理变异有哪些情况? 2.诊舌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3.常见病理舌色有哪些,其特征及临床意义如何? 4.常见病理舌形有哪些,其特征及临床意义如何? 5.常见病理舌态有哪些,其特征及临床意义如何? 实施情况及 分 析
教案首页 第_7次课 授课时间2006年3月15且 教案完成时间:2006年1月16日 课程名称|中医诊断学年级|2005级专业、层次 中医本科 专业技术 授课方式 教师 副教授 小|学时 2学时 第三章舌诊---第三节望舌苔第四节舌象分析与舌诊意 授课题目(章、节) 义 《中医诊断学》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院校规划教材 基本教材或主要参考/《中医诊断学》中医药学高级丛书 《中医诊断学精要》海南出版社 《中医舌诊图谱》 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舌苔薄厚、润燥、腻腐、真假、偏全等苔质、白苔、黄苔、灰黑苔等苔色的特征及其临 床意义。 熟悉:舌象分析要点及综合分析原则 了解:舌象的动态分析及舌诊的临床意义 大体内容与时间安排,教学方法:(启发式、互动式、问题式、多媒体) 复习,引入新课5分钟。 望舌苔:60分钟,使用多媒体课件详细讲解。 1.苔质:特征及其临床意义, 2.苔色:特征及其临床意义。 3.临床常见舌象及其主病 舌象分析与舌诊意义:30分钟,使用多媒体课件详细讲解,举例说明。 1.舌象分析要点:综合分析;动态分析。 2.舌诊的临床意义 3.危重舌象诊法:形、色变化。自学。 4.舌诊研究进展。自学 小结:5分钟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常见舌苔在苔质、苔色方面的异常特征及临床意义。 难点:舌象综合分析。 教研室(或实验室)审阅意见 (教研室或实验室主任签名) 年月日 第13页共70页
第 13 页 共 70 页 教案首页 第 7 次课 授课时间 2006 年 3 月 15 日 教案完成时间: 2006 年 1 月 16 日 课程名称 中医诊断学 年 级 2005 级 专业、层次 中医本科 教 师 专业技术 职 务 副 教 授 授课方式 (大、小班) 小 学时 2 学时 授课题目(章、节) 第三章 舌诊--------第三节 望舌苔 第四节 舌象分析与舌诊意 义 基本教材或主要参考书 《中医诊断学》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院校规划教材 《中医诊断学》中医药学高级丛书 《中医诊断学精要》海南出版社 《中医舌诊图谱》 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舌苔薄厚、润燥、腻腐、真假、偏全等苔质、白苔、黄苔、灰黑苔等苔色的特征及其临 床意义。 熟悉:舌象分析要点及综合分析原则 了解:舌象的动态分析及舌诊的临床意义。 大体内容与时间安排,教学方法:(启发式、互动式、问题式、多媒体) 复习,引入新课 5 分钟。 望舌苔: 60 分钟,使用多媒体课件详细讲解。 1.苔质:特征及其临床意义。 2.苔色:特征及其临床意义。 3.临床常见舌象及其主病。 舌象分析与舌诊意义: 30 分钟,使用多媒体课件详细讲解,举例说明。 1.舌象分析要点:综合分析;动态分析。 2.舌诊的临床意义 3.危重舌象诊法:形、色变化。自学。 4.舌诊研究进展。自学。 小结:5 分钟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常见舌苔在苔质、苔色方面的异常特征及临床意义。 难点:舌象综合分析。 教研室(或实验室)审阅意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教研室或实验室主任签名) 年 月 日
(教案末页) 本章节主要讨论望舌苔、舌象分析要点及舌诊意义。 小结 重点为异常苔色、苔质的特征及其临床意义。 在此基础上还应把握舌象分析要点、综合分析原则以及常见舌象及主病。 1.常见病理苔质、苔色有哪些,各有何临床意义 复习思考 2.分辨舌苔厚薄的标准是什么? 题,作业题3.如何区分腻苔与腐苔? 4.如何辨别灰黑苔的临床意义? 实施情况及 分析 第14页共70页
第 14 页 共 70 页 (教案末页) 小 结 本章节主要讨论望舌苔、舌象分析要点及舌诊意义。 重点为异常苔色、苔质的特征及其临床意义。 在此基础上还应把握舌象分析要点、综合分析原则以及常见舌象及主病。 复习思考 题,作业题 1.常见病理苔质、苔色有哪些,各有何临床意义? 2.分辨舌苔厚薄的标准是什么? 3.如何区分腻苔与腐苔? 4. 如何辨别灰黑苔的临床意义? 实施情况及 分 析
教案首页 第_8次课 授课时间2006年3月17日 教案完成时间:2006年1月16日 课程名称|中医诊断学年级|2005级专业、层次 中医本科 专业技术 授课方式 教师 副教授 (大、小班)小学时 3学时 第一章问诊 授课题目(章、节)第一节问诊的意义及方法第二节问诊的内容 第三节问现在症 问寒热 《中医诊断学》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院校规划教材 基本教材或主要参考书《中医诊断学》中医药学高级丛书 《中医诊断学精要》海南出版社 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主诉、常见现在症的表现及临床意义 熟悉:问诊的意义、内容、方法及注意事项 大体内容与时间安排,教学方法:(启发式、互动式、问题式、多媒体) 1.问诊的意义、方法、主要内容:10分钟。筒单讲解。 问现在症 2.问现在症:概念、方法、内容:10分钟。筒单扼要讲解。 3.问寒热:95外钟。使用多媒体详细讲解 1)含义、机理、表现、意义 2)寒热类型:概念、表现、机理、意义 小结:5分钟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问现在症;恶寒、恶风、寒战、畏寒;恶寒发热、但寒不热、但热不寒、寒热往来 难点:寒热产生的机理。 教研室(或实验室)审阅意见 教研室或实验室主任签名) 年月日 第15页共70页
第 15 页 共 70 页 教案首页 第 8 次课 授课时间 2006 年 3 月 17 日 教案完成时间: 2006 年 1 月 16 日 课程名称 中医诊断学 年 级 2005 级 专业、层次 中医本科 教 师 专业技术 职 务 副 教 授 授课方式 (大、小班) 小 学时 3 学时 授课题目(章、节) 第一章 问诊 第一节 问诊的意义及方法 第二节 问诊的内容 第三节 问现在症 一、问寒热 基本教材或主要参考书 《中医诊断学》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院校规划教材 《中医诊断学》中医药学高级丛书 《中医诊断学精要》海南出版社 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主诉、常见现在症的表现及临床意义 熟悉:问诊的意义、内容、方法及注意事项 大体内容与时间安排,教学方法:(启发式、互动式、问题式、多媒体) 1.问诊的意义、方法、主要内容:10 分钟。简单讲解。 2. 问现在症: 2.问现在症:概念、方法、内容:10 分钟。简单扼要讲解。 3.问寒热:95 分钟。使用多媒体详细讲解 1)含义、机理、表现、意义 2)寒热类型:概念、表现、机理、意义。 小结:5 分钟。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问现在症;恶寒、恶风、寒战、畏寒;恶寒发热、但寒不热、但热不寒、寒热往来 难点:寒热产生的机理。 教研室(或实验室)审阅意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教研室或实验室主任签名) 年 月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