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首页 第_L次课 授课时间2006年2月22 教案完成时间:2006年1月12日 课程名称|中医诊断学年级|2005级专业、层次 中医本科 教师 专业技术 副教授 授课方式|小学时 2学时 授课题目(章、节) 绪 论 《中医诊断学》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院校规划教材 基本教材或主要参考书《中医诊断学》中医药学高级从书 《中医诊断学精要》海南出版社 教学目的与要求 熟悉:诊断、诊法的含义,中医诊断学的主要内容,中医诊断的基本原理和原则 了解:中医诊断学的学习方法。 大体内容与时间安排,教学方法:(启发式、互动式、问题式) 1.概述:10使用多媒体课件,筒单介绍。 含义 学科性质 主要内容 2.中医诊断的基本原理:整体观念、相互联系的认识基础, 含义 25分钟。使用多媒体详细讲解,举例说明。 与现代医学理论的联系。 3.中医诊断的基本原则:25分钟。使用多蔡体详细讲解,举例说明。 含义 运用意义 4.学习中医诊断学的方法:30分钟。使用多媒体,举例筒单说明。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中医诊断学的基本原理和原则。中医诊断学的概念、内容:症、证、病的概念,病证结 合的意义。 难点:中医诊断学的基本原理和原则。 教研室(或实验室)审阅意见 (教研室或实验室主任签名) 年月日 第1页共70页
第 1 页 共 70 页 教案首页 第 1 次课 授课时间 2006 年 2 月 22 日 教案完成时间: 2006 年 1 月 12 日 课程名称 中医诊断学 年 级 2005 级 专业、层次 中医本科 教 师 专业技术 职 务 副 教 授 授课方式 (大、小班) 小 学时 2 学时 授课题目(章、节) 绪 论 基本教材或主要参考书 《中医诊断学》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院校规划教材 《中医诊断学》中医药学高级丛书 《中医诊断学精要》海南出版社 教学目的与要求: 熟悉:诊断、诊法的含义 , 中医诊断学的主要内容 , 中医诊断的基本原理和原则; 了解:中医诊断学的学习方法。 大体内容与时间安排,教学方法:(启发式、互动式、问题式) 1.概述:10 使用多媒体课件,简单介绍。 含义 学科性质 主要内容 2.中医诊断的基本原理:整体观念、相互联系的认识基础。 含义 25 分钟。使用多媒体详细讲解,举例说明。 与现代医学理论的联系。 3.中医诊断的基本原则: 25 分钟。使用多媒体详细讲解,举例说明。 含义 运用意义 4.学习中医诊断学的方法:30 分钟。使用多媒体,举例简单说明。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中医诊断学的基本原理和原则。中医诊断学的概念、内容;症、证、病的概念,病证结 合的意义。 难点:中医诊断学的基本原理和原则。 教研室(或实验室)审阅意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教研室或实验室主任签名) 年 月 日
(教案末页) 绪论是中诊的概貌,主要学习了中医诊断学以及主要内容,基本原则,基本 原理,中诊发展简史和学习方法。 其中,以基本原则,基本原理为学习重点 要求熟练掌握各项原理和原则的含义并会运用。 1.“病”与“证”的概念有何不同? 复习思考 题,作业题 2.中医诊断学的基本原则是什么?基本原则有哪些?你是如何理解的? 3.中医诊断学的主要内容包括哪些? 实施情况及 分析 第2页共70页
第 2 页 共 70 页 (教案末页) 小 结 绪论是中诊的概貌,主要学习了中医诊断学以及主要内容,基本原则,基本 原理,中诊发展简史和学习方法。 其中,以基本原则,基本原理为学习重点 要求熟练掌握各项原理和原则的含义并会运用。 复习思考 题,作业题 1.“病”与“证”的概念有何不同? 2.中医诊断学的基本原则是什么?基本原则有哪些?你是如何理解的? 3.中医诊断学的主要内容包括哪些? 实施情况及 分 析
教案首页 第_2次课 授课时间2006年2月24日 教案完成时间:2006年1月12日 课程名称|中医诊断学年级|2005级专业、层次 中医本科 教师 专业技术 副教授 授课方式|小学时 3学时 绪论 授课题目(章、节) 第二章望诊第一节全身望诊 望神 《中医诊断学》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院校规划教材 基本教材或主要参考书《中医诊断学》中医药学高级丛书 《中医诊断学精要》海南出版社《中医诊断学望诊图谱》 「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望神的重点及得神、失神、假神的特征及临床意义。熟悉少神、神乱的典型表现、识别 方法及意义。 了解:望诊的概念、原理、意义、方法、注意事项及主要内容 大体内容与时间安排,教学方法:(启发式、互动式、问题式) 绪论 5.中医诊断学的发展简史:15分钟。讲解要点,要求学生课后归纳。 全身望诊 1.望诊的概念、内容、目的和方法:5分钟。简单介绍 2.神的含义、望神的原理和意义、主要内容。15分钟。使用多媒体进行讲解并总结。 3.神气判断分类:70分钟。使用多媒体详细讲解:并总结。 4.望神的注意事项:10分舯。使用多媒体讲解。 小结:5分钟。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望神的重点;得神、失神、假神的典型表现、识别方法及临床意义。 难点:望神原理;假神的临床特征:假神与疾病好转的区别。 教研室(或实验室)审阅意见 (教研室或实验室主任签名) 年月日 第3页共70页
第 3 页 共 70 页 教案首页 第 2 次课 授课时间 2006 年 2 月 24 日 教案完成时间: 2006 年 1 月 12 日 课程名称 中医诊断学 年 级 2005 级 专业、层次 中医本科 教 师 专业技术 职 务 副 教 授 授课方式 (大、小班) 小 学时 3 学时 授课题目(章、节) 绪 论 第二章 望诊 第一节 全身望诊 一、望神 基本教材或主要参考书 《中医诊断学》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院校规划教材 《中医诊断学》中医药学高级丛书 《中医诊断学精要》海南出版社 《中医诊断学望诊图谱》 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望神的重点及得神、失神、假神的特征及临床意义。熟悉少神、神乱的典型表现、识别 方法及意义。 了解:望诊的概念、原理、意义、方法、注意事项及主要内容 大体内容与时间安排,教学方法:(启发式、互动式、问题式) 绪论 5.中医诊断学的发展简史:15 分钟。讲解要点,要求学生课后归纳。 全身望诊 1.望诊的概念、内容、目的和方法:5 分钟。简单介绍 2.神的含义、望神的原理和意义、主要内容。15 分钟。使用多媒体进行讲解并总结。 3.神气判断分类:70 分钟。使用多媒体详细讲解;并总结。 4.望神的注意事项: 10 分钟。使用多媒体讲解。 小结:5 分钟。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望神的重点;得神、失神、假神的典型表现、识别方法及临床意义。 难点:望神原理;假神的临床特征;假神与疾病好转的区别。 教研室(或实验室)审阅意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教研室或实验室主任签名) 年 月 日
(教案末页) 神是脏腑气血显示于外的标志,辨神的旺衰,可知脏腑气血的盈亏,疾病的寒 热虚实 望神的内容,重点在察看两目、神情、气色、体态四个方面。 对神气的判断,重点在得神、失神、假神的典型表现、识别方法和临床意义。 望神中,应注意区别假神与重病好转的区别。 小结 1.望神的重点是什么?如何对神气判断分类、临床意义如何 复习思考|2.正常的病情好转与假神有何区别? 题,作业题 3.神乱有何临床表现?多见于哪些病证? 实施情况及 教案首页 第4页共70页
第 4 页 共 70 页 (教案末页) 小 结 神是脏腑气血显示于外的标志,辨神的旺衰,可知脏腑气血的盈亏,疾病的寒 热虚实。 望神的内容,重点在察看两目、神情、气色、体态四个方面。 对神气的判断,重点在得神、失神、假神的典型表现、识别方法和临床意义。 望神中,应注意区别假神与重病好转的区别。 复习思考 题,作业题 1.望神的重点是什么?如何对神气判断分类、临床意义如何? 2.正常的病情好转与假神有何区别? 3. 神乱有何临床表现?多见于哪些病证? 实施情况及 分 析 教案首页
第3次课 授课时间_2006年3月1日 教案完成时间:2006年1月12日 课程名称|中医诊断学年级2005级 专业、层次 中医本科 教师 专业技术 职务/副教授 授课方式 大、小班)小学时 2学时 第二章望诊--第一节全身望诊 授课题目(章、节) 二、望色 《中医诊断学》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院校规划教材 《中医诊断学》中医药学高级丛书 基本教材或主要参考书《中医诊断学精要》海南出版社 《中医诊断学望诊图谱》 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常色、病色的概念、特征、类型、临床意义;五色常见异常表现及临床意义, 了解:望色诊病原理、面部分候脏腑的理论、望色十法的内容 「大体内容与时间安排,教学方法:(启发式、互动式、问题式、多媒体教学) 复习,引入新课5分钟。 望色 1.望色:望色概念、诊病原理:5分钟 2.色泽的意义:5分钟 常色与病色: 概念 特征20分钟,讲解并总结。 意义 4.五色主病: 表现 分类主病45分钟。详细讲解并总结 临床意义。 5、望色的方法及注意事项:5分钟。筒单讲解,启发学生自已归纳。 6、小结:5分钟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常色与病色的概念、特征、类型、临床意义;色与泽的意义;五色主病; 难点:望色诊病原理;理解色泽关系和气色综合判断 教研室(或实验室)审阅意见 (教研室或实验室主任签名) 年月日 第5页共70页
第 5 页 共 70 页 第 3 次课 授课时间 2006 年 3 月 1 日 教案完成时间: 2006 年 1 月 12 日 课程名称 中医诊断学 年 级 2005 级 专业、层次 中医本科 教 师 专业技术 职 务 副 教 授 授课方式 (大、小班) 小 学时 2 学时 授课题目(章、节) 第二章 望诊-------第一节 全身望诊 二、望色 基本教材或主要参考书 《中医诊断学》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院校规划教材 《中医诊断学》中医药学高级丛书 《中医诊断学精要》海南出版社 《中医诊断学望诊图谱》 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常色、病色的概念、特征、类型、临床意义;五色常见异常表现及临床意义。 了解:望色诊病原理、面部分候脏腑的理论、望色十法的内容 大体内容与时间安排,教学方法:(启发式、互动式、问题式、多媒体教学) 复习,引入新课 5 分钟。 望色 1.望色:望色概念、诊病原理: 5 分钟 2.色泽的意义:5 分钟 3.常色与病色: 概念 特征 20 分钟,讲解并总结。 意义 4.五色主病: 表现 分类主病 45 分钟。详细讲解并总结 临床意义。 5、望色的方法及注意事项:5 分钟。简单讲解,启发学生自已归纳。 6、小结:5 分钟。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常色与病色的概念、特征、类型、临床意义;色与泽的意义;五色主病; 难点:望色诊病原理;理解色泽关系和气色综合判断 教研室(或实验室)审阅意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教研室或实验室主任签名) 年 月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