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诊断学》教学大纲 (供五年制本科专业使用) 云南中医学院中医诊断学教研室 编写人 员:郑进杨梅 何丹
《中医诊断学》教学大纲 (供五年制本科专业使用) 云南中医学院中医诊断学教研室 编写人 员: 郑 进 杨 梅 何 丹
胥筱 云鲁法庭 韩洪亮 2005年5月12日 利 《中医诊断学》是根据中医学的理论体系,硏究诊察病情、判断病种、辨别 证候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一门科学。它是中医专业课程体系中的 主要课程,是中医学各专业的一门必修专业基础课,是基础理论与临床各科之间 的桥梁课
胥筱 云 鲁法庭 韩洪亮 2005 年 5 月 12 日 前 言 《中医诊断学》是根据中医学的理论体系,研究诊察病情、判断病种、辨别 证候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一门科学。它是中医专业课程体系中的 主要课程,是中医学各专业的一门必修专业基础课,是基础理论与临床各科之间 的桥梁课
通过《中医诊断学》的教学,要使学生掌握望、闻、问、切诸诊法的基本理 论、基本知识及方法;掌握八纲辨证、病性辨证(辨阴阳虚损证候、辨气血证候、 辨津液证候)、脏腑辨证的基本知识及基本技能;了解病性辨证(辨六淫证候、 辨情志证候)及其他辨证方法概要(六经辨证概要、卫气营血辨证概要、三焦辨 证概要、经络辨证概要);了解诊断综合运用(诊断思路与方法、病历书写与要 求)内容;初步训练诊法、辨证和病案书写的基本能力,从而为学习中药、方剂 及中医临床各科奠定相关的基础 《中医诊断学》的教学,要贯彻知识传授与技能培养并重的方针,课堂教学 要注重理论知识的科学性、完整性、实用性,选进性,突出重点。要充分运用图 表、模型、幻灯片、声像片、计算机软件、多媒体等各类教学手段和仪器设备, 开展实践性教学,以提高和巩固教学效果。实践教学中,应注意病情资料采集、 辨证思维、病案书写等内容的技能训练和诊法、辨证的综合运用。 教学目的要求和内容 绪 论 【目的要求】 1掌握 (1)中医“诊断”、“诊法”、“诊病”、“辨证”、“病案”、“讧 病”、“症”等概念
通过《中医诊断学》的教学,要使学生掌握望、闻、问、切诸诊法的基本理 论、基本知识及方法;掌握八纲辨证、病性辨证(辨阴阳虚损证候、辨气血证候、 辨津液证候)、脏腑辨证的基本知识及基本技能;了解病性辨证(辨六淫证候、 辨情志证候)及其他辨证方法概要(六经辨证概要、卫气营血辨证概要、三焦辨 证概要、经络辨证概要);了解诊断综合运用(诊断思路与方法、病历书写与要 求)内容;初步训练诊法、辨证和病案书写的基本能力,从而为学习中药、方剂 及中医临床各科奠定相关的基础。 《中医诊断学》的教学,要贯彻知识传授与技能培养并重的方针,课堂教学 要注重理论知识的科学性、完整性、实用性,选进性,突出重点。要充分运用图 表、模型、幻灯片、声像片、计算机软件、多媒体等各类教学手段和仪器设备, 开展实践性教学,以提高和巩固教学效果。实践教学中,应注意病情资料采集、 辨证思维、病案书写等内容的技能训练和诊法、辨证的综合运用。 教学目的要求和内容 绪 论 【目的要求】 1.掌握 (1)中医“诊断”、“诊法”、“诊病”、“辨证”、“病案”、“证”、 “病”、“症”等概念
(2)中医诊断的基本原理。 (3)中医诊断基本原则 2熟悉 (1)中医诊断学的学习方法。 (2)中医诊断学的主要内容 3.了解 (1)中医诊断学的发展简史 (2)中医诊断学的发展动态。 (3)中医诊断学网络课程的学习方法。 (4)中医诊断学的重要专著。 【重点难点】 重点: 1中医诊断学基本内容 2中医诊断学基本原理与基本原则。 难点
(2)中医诊断的基本原理。 (3)中医诊断基本原则。 2.熟悉 (1)中医诊断学的学习方法。 (2)中医诊断学的主要内容。 3.了解 (1)中医诊断学的发展简史。 (2)中医诊断学的发展动态。 (3)中医诊断学网络课程的学习方法。 (4)中医诊断学的重要专著。 【重点难点】 重点: 1.中医诊断学基本内容。 2.中医诊断学基本原理与基本原则。 难点:
1症、证、病、辨证的含义。 2对司外揣内、见微知著原理的理解 3中医诊断的基本原理与基本原则的区别 【教学内容】 1.诊断的含义,《中医诊断学》的性质、地位和教学目的 2.中医诊断学主要内容包括诊法、诊病、辨证、病案,初步介绍症、病、 证的概 3.中医诊断的基本原理:司外揣内、见微知著、以常衡变的含义及应用 4.中医诊断的基本原则:整体审察、诊法合参、病证结合的含义及应用 5.中医诊断学的发展简史:中医诊断学发展各个时期具有代表性医家的论 著及对中医诊断学的重要贡献。 6.中医诊断学的学习方法 【教学方法】 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注意启发式、问题式、互动式教学相结合, 部分内容自学,中医诊断学发展简史可配实物资料
1.症、证、病、辨证的含义。 2.对司外揣内、见微知著原理的理解。 3.中医诊断的基本原理与基本原则的区别。 【教学内容】 1.诊断的含义,《中医诊断学》的性质、地位和教学目的。 2.中医诊断学主要内容包括诊法、诊病、辨证、病案,初步介绍症、病、 证的概 念。 3.中医诊断的基本原理:司外揣内、见微知著、以常衡变的含义及应用。 4.中医诊断的基本原则:整体审察、诊法合参、病证结合的含义及应用。 5.中医诊断学的发展简史:中医诊断学发展各个时期具有代表性医家的论 著及对中医诊断学的重要贡献。 6.中医诊断学的学习方法。 【教学方法】 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注意启发式、问题式、互动式教学相结合, 部分内容自学,中医诊断学发展简史可配实物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