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花圈的事情,从他对待教育局长的方式和评价中,可见他正直耿介的性情。综 上:祖父是一个身形瘦小,爱才如命,刻板耿介,但有着崇高的理想的人 点睛:人物性格分析的题目应该首先从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肖像和其它侧 面的描写中指出人物的性格,然后结合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即列举文中反应该 性格特征的事例。注意主要性格和次要性格的区分,要概括和文章的主要情节相 关的和文章的主旨行相关的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注意各点之间不要重合、不要 相互包含,答题不要只简单的回答性格特征。此题从“勇猛,不畏生死”“坚 韧顽强,有血性”“内心脆弱,害怕失败”的角度概括性格特征,然后列举具体 的事例进行分析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1940年初夏,叶圣陶来到成都,在四川省教育厅教育科学馆工作。他白天 去办公,晚上教儿女们写写文章。常常在晚饭之后,把油灯移到桌子中央,至善、 至美、至诚就凑着光亮,认真地听父亲讲解。有时候,儿女们也和父亲热烈讨论。 他们每人每星期交一篇文章。叶圣陶一向主张作文要说自己的话,要写自己的真 情实感,对儿女们的作文,他也从来不出题目,随他们写去。这也是他们一天中 最感兴味的时刻。叶圣陶一边看他们的文章,一边问:“这儿多了些什么?这儿 少了些什么?能不能换一个比较恰当的词儿?把词儿调动一下,把句式改变 下,是不是好些?”遇到看不明白的地方,他就问孩子们:“原来是怎么想的? 到底想清楚了没有?为什么表达不出来?怎样才能把要说的意思说明白?”他 问得十分仔细,简直就是严格的考试,同时也是生动活泼的考试。孩子们都乐意 参加这样的考试。 但是,对于叶圣陶,到了成都以后,使他格外高兴的事,却要算和朱自清的 朝夕相见了。几十年来,这两位作家亲似手足。朱自清曾写过《我所见的叶圣陶》 《叶圣陶的短篇小说》等文章。1931年8月,朱自清由北平动身访问欧洲,就 是在叶圣陶鼓动下,才写出了《欧游杂记》的。朱自清在这本书的“自序”里, 曾提到叶圣陶帮助“设计”、“题字”、“校对”等。叶圣陶曾写过《与佩弦》 的散文,讲述他们之间的友情 促膝谈心,随兴趣之所至,时而上天,时而入地;时而论书,时而评画;时 而纵谈时局,品鉴人伦:时而剖析玄理,秘诉衷曲……可谓随意之极致了。这当 儿,名誉之心是没有的,利益的心是没有的,顾忌欺诳等心也都没有,只为着看 出内心而说话,说其不得不说。其味甘而永,无所不领会,真可说彼此“如见其 肺肝然”的 现在,很难得他们同处一地,又在一起工作,还先后合编了《精读指导举隅》 和《略读指导举隅》,作为中学生学习国文的课外读物,列入“四川省教育科学 馆丛书”出版。 为了浇灌《中学生》这块抗战时期青年的精神家园,叶圣陶1945年9月离 开成都到重庆,住在螃蟹井开明书店那个局促的小楼上。看稿编辑,和作者、读 者书信联系,甚至校对都由他自己动手。他热情、认真、宽容,一心一意为作者 和读者服务。来稿只要有可用之处,他就诚恳地提出修改意见。赵景深在《文心 剪影》里说:“他的复信措词谦抑,字迹圆润丰满,正显出他那谦和而又诚实的 心.”正如当年他主编《小说月报》曾精心培育了一大批后来成为新文学史上的 著名作家时那样。他那公而忘私的精神和工作态度,给予年轻一代的教育、鼓舞 的力量是无法估量的。当时《中学生》杂志一位年轻编辑后来回忆说:“他是实
个花圈的事情,从他对待教育局长的方式和评价中,可见他正直耿介的性情。综 上:祖父是一个身形瘦小,爱才如命,刻板耿介,但有着崇高的理想的人。 点睛:人物性格分析的题目应该首先从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肖像和其它侧 面的描写中指出人物的性格,然后结合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即列举文中反应该 性格特征的事例。注意主要性格和次要性格的区分,要概括和文章的主要情节相 关的和文章的主旨行相关的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注意各点之间不要重合、不要 相互包含,答题不要只简单的回答性格特征。此题从“勇猛,不畏生死”“ 坚 韧顽强,有血性”“内心脆弱,害怕失败”的角度概括性格特征,然后列举具体 的事例进行分析。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1940 年初夏,叶圣陶来到成都,在四川省教育厅教育科学馆工作。他白天 去办公,晚上教儿女们写写文章。常常在晚饭之后,把油灯移到桌子中央,至善、 至美、至诚就凑着光亮,认真地听父亲讲解。有时候,儿女们也和父亲热烈讨论。 他们每人每星期交一篇文章。叶圣陶一向主张作文要说自己的话,要写自己的真 情实感,对儿女们的作文,他也从来不出题目,随他们写去。这也是他们一天中 最感兴味的时刻。叶圣陶一边看他们的文章,一边问:“这儿多了些什么?这儿 少了些什么?能不能换一个比较恰当的词儿?把词儿调动一下,把句式改变一 下,是不是好些?”遇到看不明白的地方,他就问孩子们:“原来是怎么想的? 到底想清楚了没有?为什么表达不出来?怎样才能把要说的意思说明白?”他 问得十分仔细,简直就是严格的考试,同时也是生动活泼的考试。孩子们都乐意 参加这样的考试。 但是,对于叶圣陶,到了成都以后,使他格外高兴的事,却要算和朱自清的 朝夕相见了。几十年来,这两位作家亲似手足。朱自清曾写过《我所见的叶圣陶》 《叶圣陶的短篇小说》等文章。1931 年 8 月,朱自清由北平动身访问欧洲,就 是在叶圣陶鼓动下,才写出了《欧游杂记》的。朱自清在这本书的“自序”里, 曾提到叶圣陶帮助“设计”、“题字”、“校对”等。叶圣陶曾写过《与佩弦》 的散文,讲述他们之间的友情: 促膝谈心,随兴趣之所至,时而上天,时而入地;时而论书,时而评画;时 而纵谈时局,品鉴人伦;时而剖析玄理,秘诉衷曲……可谓随意之极致了。这当 儿,名誉之心是没有的,利益的心是没有的,顾忌欺诳等心也都没有,只为着看 出内心而说话,说其不得不说。其味甘而永,无所不领会,真可说彼此“如见其 肺肝然”的。 现在,很难得他们同处一地,又在一起工作,还先后合编了《精读指导举隅》 和《略读指导举隅》,作为中学生学习国文的课外读物,列入“四川省教育科学 馆丛书”出版。 为了浇灌《中学生》这块抗战时期青年的精神家园,叶圣陶 1945 年 9 月离 开成都到重庆,住在螃蟹井开明书店那个局促的小楼上。看稿编辑,和作者、读 者书信联系,甚至校对都由他自己动手。他热情、认真、宽容,一心一意为作者 和读者服务。来稿只要有可用之处,他就诚恳地提出修改意见。赵景深在《文心 剪影》里说:“他的复信措词谦抑,字迹圆润丰满,正显出他那谦和而又诚实的 心.”正如当年他主编《小说月报》曾精心培育了一大批后来成为新文学史上的 著名作家时那样。他那公而忘私的精神和工作态度,给予年轻一代的教育、鼓舞 的力量是无法估量的。当时《中学生》杂志一位年轻编辑后来回忆说:“他是实
际的教育家,但不是取教训态度的老师,而是取辅导态度的顾问……他是热忱的 事业家,在编辑部不是做官当老爷,而是脚踏实地、以身作则,放手让青年编辑 在实践中锻炼,有合理的建议欣然采纳,对可用的稿件热诚支持,有忽略的地方 及时提醒,有弄错的地方予以纠正。”这就是真正的教育者的榜样。在他身上似 乎更多的是儒家思想,从他为自己的儿女取名至善、至美、至诚可以看出,他追 求的是一种多么崇高的境界。但是,他又能把握时代的潮流而有所取舍,不断前 进 (选自《叶圣陶和他的世界》第九章,有删节) 7.下列依据文意的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叶圣陶认为要想让学生作文做到说自己的话,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就不能 出题目,应该让他们随意去写 B.叶圣陶教孩子写文章时所提的问题说明对学生作文要注重考查作文的表达形 式,详细探讨作文的思想内容,善于启发,重视评议 C.正是因为“来稿只要有可用之处,他就诚恳地提出修改意见”,所以叶圣陶 先生才培育了一大批新文学史上的著名作家。 D.真正的教育者不是老师,而是顾问:热忱的事业家,不是做官当老爷,而是 要脚踏实地、以身作则。 8.下列对传记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两项是( A.正是在叶圣陶的鼓动与热心帮助下,1931年8月朱自清才由北平动身访问欧 洲,并写出了散文集《欧游杂记》。 B.列入“四川省教育科学馆丛书”的《精读指导举隅》和《略读指导举隅》 是叶圣陶和朱自清同时合编的中学生课外读本。 C.正如当年的《小说月报》那样,《中学生》这块抗战时期青年的精神家园 也曾培育了一大批新文学史上的著名作家。 D.从叶圣陶为他的儿女取名为至善、至美、至诚,我们可以看出他追求真善美 憎恶假恶丑的人生理想和价值观。 E.本文通过描写叶圣陶指导儿女们写作、编《中学生》杂志等事迹,勾勒了 位可亲可敬、踏实认真的教育家形象。 9.叶圣陶晚年曾用“得失塞翁马,襟怀孺子牛”来自勉。依据传记内容简要论 述叶圣陶的“孺子牛”襟怀。 【答案】7.B8.DE 9."孺子牛"出自《左传·哀公六年》中记载的一个典故,原意是表示父母对子 女的过分疼爱。后来现代伟大文学家鲁迅《自嘲》中的"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 甘为孺子牛″名句使"孺子牛″的精神得到升华,人们用″孺子牛"来比喻心甘情愿 为人民大众服务,无私奉献的人 ①对子女循循善诱,呵护备至。②对作者、读者精心扶植,热情宽容。③对年 轻编辑辅导提携,关心爱护, 【解析】 7.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依据文意的推断,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对文 中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阅读原文,找到各个选项的相应的答题区间,仔细比 对原文,找出备选答案的内容与原文吻合的一项就是该题的答案。A项曲解文意 原文说“叶圣陶一向主张作文要说自己的话,要写自己的真情实感,对儿女们的 作文,他也从来不出题目,随他们写去。”并不是“叶圣陶认为要想让学生作文 做到说自己的话,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就不能出题目,应该让他们随意去写。”C
际的教育家,但不是取教训态度的老师,而是取辅导态度的顾问……他是热忱的 事业家,在编辑部不是做官当老爷,而是脚踏实地、以身作则,放手让青年编辑 在实践中锻炼,有合理的建议欣然采纳,对可用的稿件热诚支持,有忽略的地方 及时提醒,有弄错的地方予以纠正。”这就是真正的教育者的榜样。在他身上似 乎更多的是儒家思想,从他为自己的儿女取名至善、至美、至诚可以看出,他追 求的是一种多么崇高的境界。但是,他又能把握时代的潮流而有所取舍,不断前 进。 (选自《叶圣陶和他的世界》第九章,有删节) 7. 下列依据文意的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 叶圣陶认为要想让学生作文做到说自己的话,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就不能 出题目,应该让他们随意去写。 B. 叶圣陶教孩子写文章时所提的问题说明对学生作文要注重考查作文的表达形 式,详细探讨作文的思想内容,善于启发,重视评议。 C. 正是因为“来稿只要有可用之处,他就诚恳地提出修改意见”,所以叶圣陶 先生才培育了一大批新文学史上的著名作家。 D. 真正的教育者不是老师,而是顾问;热忱的事业家,不是做官当老爷,而是 要脚踏实地、以身作则。 8. 下列对传记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两项是( ) A. 正是在叶圣陶的鼓动与热心帮助下,1931 年 8 月朱自清才由北平动身访问欧 洲,并写出了散文集《欧游杂记》。 B. 列入“四川省教育科学馆丛书”的《精读指导举隅》和《略读指导举隅》, 是叶圣陶和朱自清同时合编的中学生课外读本。 C. 正如当年的《小说月报》那样,《中学生》这块抗战时期青年的精神家园, 也曾培育了一大批新文学史上的著名作家。 D. 从叶圣陶为他的儿女取名为至善、至美、至诚,我们可以看出他追求真善美、 憎恶假恶丑的人生理想和价值观。 E. 本文通过描写叶圣陶指导儿女们写作、编《中学生》杂志等事迹,勾勒了一 位可亲可敬、踏实认真的教育家形象。 9. 叶圣陶晚年曾用“得失塞翁马,襟怀孺子牛”来自勉。依据传记内容简要论 述叶圣陶的“孺子牛”襟怀。 【答案】7. B 8. DE 9. "孺子牛"出自《左传·哀公六年》中记载的一个典故,原意是表示父母对子 女的过分疼爱。后来现代伟大文学家鲁迅《自嘲》中的"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 甘为孺子牛"名句使"孺子牛"的精神得到升华,人们用"孺子牛"来比喻心甘情愿 为人民大众服务,无私奉献的人。 ①对子女循循善诱,呵护备至。 ②对作者、读者精心扶植,热情宽容。 ③对年 轻编辑辅导提携,关心爱护。 【解析】 7. 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依据文意的推断,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对文 中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阅读原文,找到各个选项的相应的答题区间,仔细比 对原文,找出备选答案的内容与原文吻合的一项就是该题的答案。A 项曲解文意。 原文说“叶圣陶一向主张作文要说自己的话,要写自己的真情实感,对儿女们的 作文,他也从来不出题目,随他们写去。”并不是“叶圣陶认为要想让学生作文 做到说自己的话,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就不能出题目,应该让他们随意去写。”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