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在经济领域的成功,也都是从旧金山和约的历史起点上出发的。从这一 点讲,否定东京审判的原则和精神,则意味否定与其完全一致的旧金山条 约体制,即也否定日本在战后取得成功的发展的起点。 第二,日本通过两个条约,和美国形成了共同防卫体制和特殊的盟国 关系。美军及其基地在日本的存在变成合法化。这对日本战后历史的发展 有着深远的影响,一方面日本通过集体自卫方式来解决国防安全问题,有 效地以低成本确保了战后经济的高速增长,在这同时维护了和美国的同盟 关系,也借此提高了自身的国际地位;另一方面则也给民族国家的发展带 来了后遗症,一是基地问题和美军驻留问题一直成为日本社会政治生活中 的一个重大问题,二是日本在内政和外交上长期一直受到美国的干预,实 际影响了日本作为主权国家的自主性,所以日美安保体制长期以来受到左 右两派的批判。 第三,日本受制于两约,以后只能和台湾当局媾和,约二十年间无法 和中国大陆恢复正常关系,由此而致的互不信任不仅损害了当时的两国关 系,也不然对现在以及将来的两国关系发展带来负面影响。 池田等内阁的两个中国政策
11 其在经济领域的成功,也都是从旧金山和约的历史起点上出发的。从这一 点讲,否定东京审判的原则和精神,则意味否定与其完全一致的旧金山条 约体制,即也否定日本在战后取得成功的发展的起点。 第二,日本通过两个条约,和美国形成了共同防卫体制和特殊的盟国 关系。美军及其基地在日本的存在变成合法化。这对日本战后历史的发展 有着深远的影响,一方面日本通过集体自卫方式来解决国防安全问题,有 效地以低成本确保了战后经济的高速增长,在这同时维护了和美国的同盟 关系,也借此提高了自身的国际地位;另一方面则也给民族国家的发展带 来了后遗症,一是基地问题和美军驻留问题一直成为日本社会政治生活中 的一个重大问题,二是日本在内政和外交上长期一直受到美国的干预,实 际影响了日本作为主权国家的自主性,所以日美安保体制长期以来受到左 右两派的批判。 第三,日本受制于两约,以后只能和台湾当局媾和,约二十年间无法 和中国大陆恢复正常关系,由此而致的互不信任不仅损害了当时的两国关 系,也不然对现在以及将来的两国关系发展带来负面影响。 池田等内阁的两个中国政策
第二章现代日本的天皇制 一天皇制的演变 日本的天皇号称“万世一系”。在日本的开国神话中,第一代天皇神 武天皇于公元前七世纪东征创业,建立日本国家。以后至今共有125代, 现在的明仁天皇即125代天皇。但以上天皇起源说主要是根据成书于七世 纪的《古事记》和《日本书纪》。现在日本的国定节日建国纪念节2月11 日,据说是神武天皇的生日,当然这事虚构的。根据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 的研究结果,日本最早可考的天皇是四世纪即位的第16代仁德天皇。由 于对与天皇陵墓有关的考古挖掘是被禁止的,对此至今没有明确定论。今 年日本宫内厅同意附条件开放部分天皇陵墓。 天皇中国人说。徐福神武天皇说。天日枪说(三国魏的辽东太守公孙 渊谋反,被灭族,但有一子孙率八千军士逃至朝鲜半岛,被日本人赐名日 枪,高贵名字,其七代孙成为应神天皇)。 绳文文化。弥生生文化。古坟文化。 公元前后约七百年,大陆移民占当时日本总人口的70%至90%。当时 日本列岛的人群的社会发展水平约处于部落、部落联盟向早期国家过渡的 阶段。掌握了较先进文化和生产力的大陆移民成为其领袖,并非没有可能。 实际上,天皇一词原系中国道教用语,意“统治上天的皇帝”。日本 皇室的很多规矩和习惯、礼仪等都和中国道教有涉:崇尚紫色、以菊花为 物徽等。4世纪以前,统治者不称天皇,称“王”;以后称“大王”、“大君”。 后随道教传入日本,6、世纪之交,天皇称号被用来表示日本的最高统治 者。604年,圣德太子颁布的《宪法十七条》中称“大王天皇”;607年, 在遣隋使所携的国书中,即在开头称“东天皇敬白西皇帝”,以示神圣和 对等性。这是关于天皇称谓的由来。以下看天皇制的演变。 以天皇为中心的国家政治体制则是所谓天皇制。天皇制在日本历史上 经历了不同形态的演变过程。大体可分为五个形态
12 第二章 现代日本的天皇制 一 天皇制的演变 日本的天皇号称“万世一系”。在日本的开国神话中,第一代天皇神 武天皇于公元前七世纪东征创业,建立日本国家。以后至今共有 125 代, 现在的明仁天皇即 125 代天皇。但以上天皇起源说主要是根据成书于七世 纪的《古事记》和《日本书纪》。现在日本的国定节日建国纪念节 2 月 11 日,据说是神武天皇的生日,当然这事虚构的。根据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 的研究结果,日本最早可考的天皇是四世纪即位的第 16 代仁德天皇。由 于对与天皇陵墓有关的考古挖掘是被禁止的,对此至今没有明确定论。今 年日本宫内厅同意附条件开放部分天皇陵墓。 天皇中国人说。徐福神武天皇说。天日枪说(三国魏的辽东太守公孙 渊谋反,被灭族,但有一子孙率八千军士逃至朝鲜半岛,被日本人赐名日 枪,高贵名字,其七代孙成为应神天皇)。 绳文文化。弥生生文化。古坟文化。 公元前后约七百年,大陆移民占当时日本总人口的 70%至 90%。当时 日本列岛的人群的社会发展水平约处于部落、部落联盟向早期国家过渡的 阶段。掌握了较先进文化和生产力的大陆移民成为其领袖,并非没有可能。 实际上,天皇一词原系中国道教用语,意“统治上天的皇帝”。日本 皇室的很多规矩和习惯、礼仪等都和中国道教有涉:崇尚紫色、以菊花为 物徽等。4 世纪以前,统治者不称天皇,称“王”;以后称“大王”、“大君”。 后随道教传入日本,6、世纪之交,天皇称号被用来表示日本的最高统治 者。604 年,圣德太子颁布的《宪法十七条》中称“大王天皇”;607 年, 在遣隋使所携的国书中,即在开头称“东天皇敬白西皇帝”,以示神圣和 对等性。这是关于天皇称谓的由来。以下看天皇制的演变。 以天皇为中心的国家政治体制则是所谓天皇制。天皇制在日本历史上 经历了不同形态的演变过程。大体可分为五个形态
1神话虚拟天皇制。即如上所说,主要根据《古事记》等古籍记述, 没有太多史料印证的虚拟的天皇制。约1200多年。这个阶段的天皇并无 多少权威性。能确证的资料也不多。相当部分要靠中国的古籍尤其二十四 史来说明。这也和当时社会发展的阶段即向早期国家过渡时期的王权软弱 相一致。 2古代中央集权天皇制。645年大化改新至1192年镰仓幕府成立。约 500年。仿效唐代政治制度,形成了以天皇为中心的古代中央集权国家。 天皇在这个国家制度中成为最高的统治者,具有相当的权威性。以后天皇 实权落到藤原氏一族的外戚集团(摄政或关白)手中,有人把它另分为贵 族天皇制,实际上皇权虽然旁落,但外戚集团推动国政还是要通过天皇; 其次,作为国家政治体制未变,天皇和摄关都处于朝廷内,朝廷仍是唯一 的权力源,即国家最高权力并未呈现二元状态,所以这里并不把它作为另 一形态的天皇制。 3武士领主统治天皇制。镰仓幕府至1868年明治维新。约700年。 经过镰仓、室町、德川三代幕府。这是将军专权的时代。幕府和皇室并立 为二元权力中心,但幕府掌统治实权,皇室为中心的朝廷只是形式上的国 家最高权力,这种权力最集中地体现为“征夷大将军”的称号须由天皇授 予,幕府保留朝廷的根本目的,就在于通过由所谓神的后代天皇授予其将 军称号,以增强其统治地位的合法性、权威性和崇高性。在经济和社会治 理方面,天皇的地位和作用甚小,不过一个领主而已。 4近代中央集权天皇制。至1945年日本战败。约80年。由中下级武 士发起的明治维新推倒德川幕府的统治,确立了日本君主立宪体制。天皇 作为日本最高统治者,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和权力。国家最高权力统一于 天皇,呈现为一元化的权力结构。 根据1889年颁布的《大日本帝国宪法》,天皇的地位被规定为: 大日本帝国由万世一系之天皇统治之; 天皇神圣不可侵犯: 天皇为国家之元首,总揽统治权,并依宪法之条规行使之: 3
13 1 神话虚拟天皇制。即如上所说,主要根据《古事记》等古籍记述, 没有太多史料印证的虚拟的天皇制。约 1200 多年。这个阶段的天皇并无 多少权威性。能确证的资料也不多。相当部分要靠中国的古籍尤其二十四 史来说明。这也和当时社会发展的阶段即向早期国家过渡时期的王权软弱 相一致。 2 古代中央集权天皇制。645 年大化改新至 1192 年镰仓幕府成立。约 500 年。仿效唐代政治制度,形成了以天皇为中心的古代中央集权国家。 天皇在这个国家制度中成为最高的统治者,具有相当的权威性。以后天皇 实权落到藤原氏一族的外戚集团(摄政或关白)手中,有人把它另分为贵 族天皇制,实际上皇权虽然旁落,但外戚集团推动国政还是要通过天皇; 其次,作为国家政治体制未变,天皇和摄关都处于朝廷内,朝廷仍是唯一 的权力源,即国家最高权力并未呈现二元状态,所以这里并不把它作为另 一形态的天皇制。 3 武士领主统治天皇制。镰仓幕府至 1868 年明治维新。约 700 年。 经过镰仓、室町、德川三代幕府。这是将军专权的时代。幕府和皇室并立 为二元权力中心,但幕府掌统治实权,皇室为中心的朝廷只是形式上的国 家最高权力,这种权力最集中地体现为“征夷大将军”的称号须由天皇授 予,幕府保留朝廷的根本目的,就在于通过由所谓神的后代天皇授予其将 军称号,以增强其统治地位的合法性、权威性和崇高性。在经济和社会治 理方面,天皇的地位和作用甚小,不过一个领主而已。 4 近代中央集权天皇制。至 1945 年日本战败。约 80 年。由中下级武 士发起的明治维新推倒德川幕府的统治,确立了日本君主立宪体制。天皇 作为日本最高统治者,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和权力。国家最高权力统一于 天皇,呈现为一元化的权力结构。 根据 1889 年颁布的《大日本帝国宪法》,天皇的地位被规定为: 大日本帝国由万世一系之天皇统治之; 天皇神圣不可侵犯; 天皇为国家之元首,总揽统治权,并依宪法之条规行使之;
其他天皇大权为:法律的裁决、公布、执行:议会闭会期间发布敕令 代替法律;决定行政部门的官制和文武官员的俸禄及任免;统帅陆海军; 决定陆海军的编制及常备军的数量;宣战、媾和和缔结条约等。 伊藤博文评述:“一国之权力,以君主大权为其枢轴,凡百权利皆由 来于此”。尤其军权隶属于天皇,而脱离于国家行政权力体系之外,遂在 制度上为军国主义的膨胀制造了前提条件。 5现代象征天皇制。战后以来。60年。战后初期,国际舆论和日本国 内部分势力主张废除天皇制,但美国统治集团为了利用天皇为其控制日本 的战略服务,决定限制并保护天皇制。麦克阿瑟说过:“当时,世界舆论 都认为天皇是日本发动侵略战争时的最高统治者,按照国际审判应当处以 绞刑。可是,我认为拯救天皇的生命,让天皇协助占领军,对于实行占领 政策最为有利”。 另外,当时日本一般民众中的大多数也主张保留天皇制。据1946年5 月《每日新闻》的调查,支持天皇制的占85%,反对的占13%:工农中持 支持立场的最少,但也有55%。从这一点讲,天皇制的去留和改造也是日 本国内外势力相互妥协和作用的结果。 1947年的新宪法对天皇地位的规定为:天皇没有统治实权,只是日本 国和日本国民整体的象征,只能根据内阁的建议,从事宪法规定的有关国 事行为。这就是象征天皇制。 具体而言,它对天皇的地位和权力规定如下。 第一,天皇的地位 天皇是日本国的象征,是日本国民整体的象征,其地位以主权所在的 全体日本国民的意志为依据。正是由于天皇是日本国民整体的象征,才引 申出对外场合的作为日本国的象征,也从这一点讲,后者的国民整体的象 征更为重要。 第二,天皇的权力 天皇只能行使宪法所规定的有关国事行为,而无关于国政的能力: 天皇根据国会的提名任命内阁总理大臣。天皇根据内阁的提名任命他 g
14 其他天皇大权为:法律的裁决、公布、执行;议会闭会期间发布敕令 代替法律;决定行政部门的官制和文武官员的俸禄及任免;统帅陆海军; 决定陆海军的编制及常备军的数量;宣战、媾和和缔结条约等。 伊藤博文评述:“一国之权力,以君主大权为其枢轴,凡百权利皆由 来于此”。尤其军权隶属于天皇,而脱离于国家行政权力体系之外,遂在 制度上为军国主义的膨胀制造了前提条件。 5 现代象征天皇制。战后以来。60 年。战后初期,国际舆论和日本国 内部分势力主张废除天皇制,但美国统治集团为了利用天皇为其控制日本 的战略服务,决定限制并保护天皇制。麦克阿瑟说过:“当时,世界舆论 都认为天皇是日本发动侵略战争时的最高统治者,按照国际审判应当处以 绞刑。可是,我认为拯救天皇的生命,让天皇协助占领军,对于实行占领 政策最为有利”。 另外,当时日本一般民众中的大多数也主张保留天皇制。据 1946 年 5 月《每日新闻》的调查,支持天皇制的占 85%,反对的占 13%;工农中持 支持立场的最少,但也有 55%。从这一点讲,天皇制的去留和改造也是日 本国内外势力相互妥协和作用的结果。 1947 年的新宪法对天皇地位的规定为:天皇没有统治实权,只是日本 国和日本国民整体的象征,只能根据内阁的建议,从事宪法规定的有关国 事行为。这就是象征天皇制。 具体而言,它对天皇的地位和权力规定如下。 第一,天皇的地位 天皇是日本国的象征,是日本国民整体的象征,其地位以主权所在的 全体日本国民的意志为依据。正是由于天皇是日本国民整体的象征,才引 申出对外场合的作为日本国的象征,也从这一点讲,后者的国民整体的象 征更为重要。 第二,天皇的权力 天皇只能行使宪法所规定的有关国事行为,而无关于国政的能力; 天皇根据国会的提名任命内阁总理大臣。天皇根据内阁的提名任命他
最高法院院长; 天皇根据内阁的建议和承认,为国民行使以下有关国事的行为:1公 布宪法修改案、法律、政令及条约;2召开国会:3解散众议院:4公布 举行国会议员的选举:5认证国务大臣和法律所规定的其他官员的任免、 全权证书以及大使、公使的国书:6认证大赦、特赦、减刑、免除执行刑 罚及恢复权利;7授予荣誉称号;8认证批准书及法律所规定的其他外交 文书:9接受外国大使及公使;10举行仪式。 第三,天皇的继承 根据《皇室典范》,继承权属于皇亲血统的男系男子。女天皇虽然已 为多数国民所接受,但尚未法制化。继承顺序为: 1皇长子:2皇长孙:3皇长子的其他子孙;4皇次子及其子孙;5其 他的皇子孙;6皇兄弟及其子孙:7皇伯叔父及其子孙;8没有以上者, 皇位由其最近亲的皇族继承。 不承认天皇退位。皇位继承只限于天皇去世时。 天皇未成年和患重病时,设摄政代行职权。 天皇本人属于公人,非私人。 天皇即位时实行新年号。 天皇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虽为象征地位,但仍有相当的作用和影响。 精神偶像式的存在。即天皇的影响主要不是通过权力和以强制的方式改变 国民的行为,而是主要通过精神影响,约束国民的行为。 象征天皇制属于国家政治制度的一部分,它具有礼仪性。 现代日本社会的天皇及天皇制观也是越来越多元化
15 最高法院院长; 天皇根据内阁的建议和承认,为国民行使以下有关国事的行为:1 公 布宪法修改案、法律、政令及条约;2 召开国会;3 解散众议院;4 公布 举行国会议员的选举;5 认证国务大臣和法律所规定的其他官员的任免、 全权证书以及大使、公使的国书;6 认证大赦、特赦、减刑、免除执行刑 罚及恢复权利;7 授予荣誉称号;8 认证批准书及法律所规定的其他外交 文书;9 接受外国大使及公使;10 举行仪式。 第三,天皇的继承 根据《皇室典范》,继承权属于皇亲血统的男系男子。女天皇虽然已 为多数国民所接受,但尚未法制化。继承顺序为: 1 皇长子;2 皇长孙;3 皇长子的其他子孙;4 皇次子及其子孙;5 其 他的皇子孙;6 皇兄弟及其子孙;7 皇伯叔父及其子孙;8 没有以上者, 皇位由其最近亲的皇族继承。 不承认天皇退位。皇位继承只限于天皇去世时。 天皇未成年和患重病时,设摄政代行职权。 天皇本人属于公人,非私人。 天皇即位时实行新年号。 天皇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虽为象征地位,但仍有相当的作用和影响。 精神偶像式的存在。即天皇的影响主要不是通过权力和以强制的方式改变 国民的行为,而是主要通过精神影响,约束国民的行为。 象征天皇制属于国家政治制度的一部分,它具有礼仪性。 现代日本社会的天皇及天皇制观也是越来越多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