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甘谷一中2011-201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 题 第I卷阅读题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酷”字口语流行之我见 读了《对语言污染不能大宽容——从“ku”说起》(本文认为“酷”给人的第一印象是 “冷酷,冷峻”与“顶刮刮”“棒”“帅气”不沾边。语言学界对不合规范的用语要坚决“亮 黄牌”),有些不同意见,一吐为快 当前“酷”字口语的流行,我以为不是偶然的,虽然它和外来语“cool”的音译(省去 了“”)有关,但却是符合我国语文文字的发展规律的,它和开士米( cashmere)、猫步 ( catwalk、秀(show)等属同一类语言现象,它比这一类词语更具汉语特色。 “酷”字原来就一字多义。《现代汉语词典》和《辞海》都指出,它除了“残酷”等含 义外,还有“极、甚”的含义。这后一含义并非自今日始。司马迁的《史记》中不仅有《酷 吏列传》还有《司马相如传》,其中引用了司马相如的《上林赋》说,“芬芳讴郁,酷烈淑郁”, 把浓烈的香气,形容到了极致。现今流行的口语“酷”不过是重新发掘了它的“非常”“顶 级”“绝顶”的含义,并不是无源之水。 根据宁子介先生的研究,“汉字由‘象形字’开端,终于大部分演变成会意字,内涵外 衍,意气磅礴,十分逻辑化。”对“酷”字追本溯源,也许能找到它一字多义的演变规律性 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说,“酷,酒,厚味也,从本酉,告声。”“酷”的部首“酉” 天作十二时辰之一解,古汉语则是和酒联系在一起的。“酉,八月黍成可为酿酒,象古文酉 之形,凡酉(酒)之属,皆从酉”(《说文解字》),酉字篆书写作“酉”象形盛酒之容器内含八 字,其意略为八月收获粮食可酿成美酒。看来“酷”最初大约是用来形容醇酒的香气和味道 的,以后衍生出“极、甚”的含义也是顺理成章的。现今流行的口语“酷”虽受外来语的影 响,也还是上述含义的延伸罢了 “酷”字的另一义大约是“声旁”“告”的衍生物。“告”字篆书写作“告”“牛触人 角著横木,所以告人也,从口,从牛”(《说文解字》)。牛撞伤了人,从而发生纠纷,去“告” 牛的主人,由此进一步衍生出残酷、冷酷等含义,也是合乎逻辑的。这大约就是宁子介先生 所说的“内涵外衍”现象吧。当前“酷”字口语的流行并不会改变这种一字多义的状态,笔 者以为不必作忧天之虑 对于此类语言现象,即通过外来语的影响,融合汉语字词的某些特点,使字词产生出某 种新意,我们应采取什么态度呢?还是周洪波先生说得好,“我们应象对待新事物一样,对 新词语抱着积极欢迎的态度,多些理解和宽容,少些大惊小怪”。“新词语用冒了并不可怕, 如果语言僵化,词汇贫乏,那才是真正可怕和可悲的呢。” 1、第二段列举“开士米”、“猫步”和“秀”等词语是为了说明什么观点?() A.“酷”的口语流行不是偶然的 B.“酷”比这一类词更具有汉语特点。 C.“酷”和这些词一样都跟外语有关。 D.受外来影响而发展汉语新词是符合我国语言文字发展规律的 、五、六段根据《说文解字》考证“酷”字的“衍生义”,论证了一个什么观点?() A.现今流行“酷”的新义,是“酷”字本义的延伸。 B.说明一个词的词义可以衍生 C.“酷”的几个意义的衍生很有道理 D.“酷”口语的流行并不会改变一字多义的现象 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同意因受外来语影响而使“酷”字产生新义的看法 B.“酷”字的新义是“用冒了些”,但要多些理解和宽容,少些大惊小怪。 C.阻碍语言发展的是语言僵化和词汇贫乏,而不是新词新义用过了头 D.“酷”字的新义除了受外来语影响,还可以追溯造字渊源,认定新义也是由古义衍生
甘肃省甘谷一中 2011-2012 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 题 第Ⅰ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酷”字口语流行之我见 读了《对语言污染不能大宽容——从“ku”说起》(本文认为“酷”给人的第一印象是 “冷酷,冷峻”与“顶刮刮”“棒”“帅气”不沾边。语言学界对不合规范的用语要坚决“亮 黄牌”),有些不同意见,一吐为快。 当前“酷”字口语的流行,我以为不是偶然的,虽然它和外来语“cool”的音译(省去 了“l”)有关,但却是符合我国语文文字的发展规律的,它和开士米(cashmere)、猫步 (catwalk)、秀(show)等属同一类语言现象,它比这一类词语更具汉语特色。 “酷”字原来就一字多义。《现代汉语词典》和《辞海》都指出,它除了“残酷”等含 义外,还有“极、甚”的含义。这后一含义并非自今日始。司马迁的《史记》中不仅有《酷 吏列传》还有《司马相如传》,其中引用了司马相如的《上林赋》说,“芬芳讴郁,酷烈淑郁”, 把浓烈的香气,形容到了极致。现今流行的口语“酷”不过是重新发掘了它的“非常”“顶 级”“绝顶”的含义,并不是无源之水。 根据宁子介先生的研究,“汉字由‘象形字’开端,终于大部分演变成会意字,内涵外 衍,意气磅礴,十分逻辑化。”对“酷”字追本溯源,也许能找到它一字多义的演变规律性。 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说,“酷,酒,厚味也,从本酉,告声。”“酷”的部首“酉” 今 天作十二时辰之一解,古汉语则是和酒联系在一起的。“酉,八月黍成可为酿酒, 象古文酉 之形,凡酉(酒)之属,皆从酉”(《说文解字》),酉字篆书写作“酉”象形盛酒之容器,内含八 字,其意略为八月收获粮食可酿成美酒。看来“酷”最初大约是用来形容醇酒的香气和味道 的,以后衍生出“极、甚”的含义也是顺理成章的。现今流行的口语“酷”虽受外来语的影 响,也还是上述含义的延伸罢了。 “酷”字的另一义大约是“声旁”“告”的衍生物。“告”字篆书写作“告” “牛触人, 角著横木,所以告人也,从口,从牛”(《说文解字》)。牛撞伤了人,从而发生纠纷,去“告” 牛的主人,由此进一步衍生出残酷、冷酷等含义,也是合乎逻辑的。这大约就是宁子介先生 所说的“内涵外衍”现象吧。当前“酷”字口语的流行并不会改变这种一字多义的状态,笔 者以为不必作忧天之虑。 对于此类语言现象,即通过外来语的影响,融合汉语字词的某些特点,使字词产生出某 种新意,我们应采取什么态度呢?还是周洪波先生说得好,“我们应象对待新事物一样,对 新词语抱着积极欢迎的态度,多些理解和宽容,少些大惊小怪”。“新词语用冒了并不可怕, 如果语言僵化,词汇贫乏,那才是真正可怕和可悲的呢。” 1、第二段列举“开士米”、“猫步”和“秀”等词语是为了说明什么观点?( ) A.“酷”的口语流行不是偶然的。 B.“酷”比这一类词更具有汉语特点。 C.“酷”和这些词一样都跟外语有关。 D.受外来影响而发展汉语新词是符合我国语言文字发展规律的。 2、五、六段根据《说文解字》考证“酷”字的“衍生义”,论证了一个什么观点?( ) A.现今流行“酷”的新义,是“酷”字本义的延伸。 B.说明一个词的词义可以衍生。 C.“酷”的几个意义的衍生很有道理。 D.“酷”口语的流行并不会改变一字多义的现象。 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同意因受外来语影响而使“酷”字产生新义的看法。 B.“酷”字的新义是“用冒了些”,但要多些理解和宽容,少些大惊小怪。 C.阻碍语言发展的是语言僵化和词汇贫乏,而不是新词新义用过了头。 D.“酷”字的新义除了受外来语影响,还可以追溯造字渊源,认定新义也是由古义衍生
而来的 、古诗文阅读(35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6题。(选择题共9分,每小题3分) 公讳德用,字符辅,其先真定人也 至道二年,太宗五路出师,以讨李继迁之叛,而武康公出夏州。当是时,公为西头供 奉官而在武康之侧,年十七,自护⊙兵当前,所俘斩及得马羊,功为多。及归,公又请殿将。 至隘,公以为:“"归之至隘而争先,必乱;乱而继迁薄我,必败。”于是又请以所护兵驰前至 隘而阵。武康为公令于军曰:“至阵而乱行者,斩『公亦令曰:“至吾阵而乱行者,吾亦如 公令『至阵,士卒帖然,以此行而武康公亦为之按辔③。继迁兵相随属,左右皆望公,莫 敢近。于是武康公叹日:“王氏有儿矣 明道元年,除福州观察使。军人挟内诏,求为军吏。公争曰:“军人敢挟诏以千军制 后不可复治;且军吏不可使求而得,得则军人必大受其侵。”明肃太后固使与之,公固不奉 诏。已而太后亦寤,卒听公。于是天子心贤公,遂以公检校太保、签罟枢密院事。公固辞 武人不学,不足以当大任。” 始,人或以公威名闻天下,而状貌奇伟,疑非人臣之相。御史中丞孔道辅因以为人言如 此,公不宜典机密,在上左右。天子不得已,以公为武宁军节度使、徐州大都督府长史, 本镇,赐手诏慰遣。或闻孔道辅死,以告曰:“是尝害公者,今死矣。”公愀然曰:“孔中丞 岂害某者乎?彼其心所以事君,当如此也,惜乎朝廷无一忠臣。” 嘉佑九年,进封鲁国公。明年二月辛未,公以疾薨。 公忠实乐易,与人不疑,不诘小过,望之毅然有不可犯之色。及就之,温如也。平生少 玩好,不以名位骄人。而所得禄赐,多散之亲党。善治军旅,宽仁爱士卒,士卒乐为之用。 与土大夫游,土大夫亦多服其度,以为莫能窥也。 (选自王安石《临川文集》,有删节) 【注】①武康公:王德用之父王超,谥武康。②护:统率。③帖:安定,顺从。④按辔 扣紧马缰缓行。 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于是又请以所护兵驰前至隘而阵 拔剑切而啖之 B、武康为公令于军 不求闻达于诸侯 C、而所得禄赐,多散之亲党 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D、惜乎朝廷无一忠臣 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 5、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能表现王德用“善治军旅”和“坦荡无私”的一组是() A、至阵,士卒帖然 彼其心所以事君,当如此也 B、及归,公又请殿将 与人不疑,不诘小过 C、至阵而乱行者,斩
而来的。 二、古诗文阅读(35 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6 题。(选择题共 9 分,每小题 3 分) 公讳德用,字符辅,其先真定人也。 至道二年,太宗五路出师,以讨李继迁之叛,而武康公①出夏州。当是时,公为西头供 奉官而在武康之侧,年十七,自护②兵当前,所俘斩及得马羊,功为多。及归,公又请殿将。 至隘,公以为:“归之至隘而争先,必乱;乱而继迁薄.我,必败。”于是又请以所护兵驰前至 隘而.阵。武康为公令于军曰:“至阵而乱行者,斩!”公亦令曰:“至吾阵而乱行者,吾亦如 公令!”至阵,士卒帖③然,以此行而武康公亦为之按辔④。继迁兵相随属.,左右皆望公,莫 敢近。于是武康公叹曰:“王氏有儿矣!” 明道元年,除.福州观察使。军人挟内诏,求为军吏。公争曰:“军人敢挟诏以干军制, 后不可复治;且军吏不可使求而得,得则军人必大受其侵。”明肃太后固使与之,公固不奉 诏。已而太后亦寤,卒听公。于是天子心贤公,遂以公检校太保、签署枢密院事。公固辞: “武人不学,不足以当大任。” 始,人或以公威名闻天下,而状貌奇伟,疑非人臣之相。御史中丞孔道辅因以为人言如 此,公不宜典机密,在上左右。天子不得已,以公为武宁军节度使、徐州大都督府长史,赴 本镇,赐手诏慰遣。或闻孔道辅死,以告曰:“是尝害公者,今死矣。”公愀然..曰:“孔中丞 岂害某者乎?彼其心所以事君,当如此也,惜乎朝廷无一忠臣。” 嘉佑九年,进封鲁国公。明年二月辛未,公以疾薨。 公忠实乐易,与人不疑,不诘小过,望之毅然有不可犯之色。及就之,温如也。平生少 玩好,不以名位骄人。而所得禄赐,多散之.亲党。善治军旅,宽仁爱士卒,士卒乐为之用。 与士大夫游,士大夫亦多服其度,以为莫能窥也。 (选自王安石《临川文集》,有删节) 【注】①武康公:王德用之父王超,谥武康。②护:统率。③帖:安定,顺从。④按辔: 扣紧马缰缓行。 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于是又请以所护兵驰前至隘而.阵 拔剑切而.啖之 B、武康为公令于.军 不求闻达于.诸侯 C、而所得禄赐,多散之.亲党 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D、惜乎.朝廷无一忠臣 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 5、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能表现王德用“善治军旅”和“坦荡无私”的一组是( ) A、至阵,士卒帖然 彼其心所以事君,当如此也 B、及归,公又请殿将 与人不疑,不诘小过 C、至阵而乱行者,斩
武人不学,不足以当大任 D、左右皆望公,莫敢近 士大夫亦多服其度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青年时代的王德用即在父亲麾下统军杀敌,立下诸多战功:他统率军队军纪严明, 整肃有序,显示出非凡的军事才能,因而得到父亲的由衷赞赏。 B、王德用治军用人坚持原则,刚直不阿,他拒绝执行明肃太后为人谋求军职的诏命 最终贏得了太后的理解和赞赏,受到天子的重用 C、由于御史中丞孔道辅的建议,王德用被天子外放为地方官。但是当孔道辅去世时, 他反而感伤朝廷失去了一位忠臣,表现出一种博大的胸襟 D、王德用为人宽厚忠实,淡泊名利,平和处世,得到广泛爱戴。文章运用生动的叙述 描写,多角度地展现了他令人景仰的人格魅力。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军人敢挟诏以干军制,后不可复治。(3分) 译文 (2)因以为人言如此,公不宜典机密,在上左右。(4分) 译文 (3)平生少玩好,不以名位骄人。(3分) 译文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8-9题 《雨晴》王驾 雨前初见花问蕊,雨后全无叶底花。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 8、诗歌的前两句用怎样的手法,吐露出一种什么样的感情?(5分) 答 9、前人评论此诗的三、四两句,奇趣横生,尤其是“却疑舂色在邻家”可谓神来之笔,造 语奇峰突起,你是否同意此观点?为什么?试结合全诗加以分析。(6分) 答 (三)名句默写(8选5,共5分) 10、① ,不尽长江滚滚来 (《登高》杜甫) ②连峰去天不盈尺 (《蜀道难》李白) ③④⑤ ,孤舟一系故园心 (《秋兴八首·其一》杜甫) 蓝田日暖玉生烟 (《锦瑟》李商隐) 此时无声胜有声 (《琵琶行》白居易) ⑥东船西舫悄无言, (《琵琶行》白居易) ,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定风波》苏轼) ⑧云树绕堤沙, 天堑无涯, (《望海潮》柳永) 、文学类文本阅读(21分) 阅读下面这篇散文,完成11-13题 走过荒原 ①诗歌总是使人难忘。我已经很少阅读诗歌了,然而诗歌中的一些意象,比如日本俳句 中的菊花与刀,前苏联诗歌中的路,英国诗歌里的夜莺与云雀,却无论如何挥之不去。 ②类似的自然还有荒原。少年时读过的唐诗,诸如“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大漠 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片孤城万仞山”、“远目不堪空际送”这样的句子,我至今耳熟能 详:而Ts·艾略特的《荒原》,“四月是最残酷的月份,在荒原上/孕育出丁香,把回忆和 欲望/混合在一起,用春雨/搅动那些迟钝的根。/冬日使我们温暖,它以遗忘的雪/覆盖 大地,用干枯的块茎/喂养弱小的生命……”十多年过后,我还能一字不落地背诵下来 ③是什么使荒原让我如此刻骨铭心?某年某月,当我在北京听到根据日本民歌改编的吉 他曲《荒城之恋》时,竟禁不住潸然泪下一—一既感叹中日文化之间难以言说的千丝万缕, 更为飘然逝去的岁月无限感伤。想来,这一方面是因为这些名篇所蕴含的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精妙的语言,广阔的文化语境,对人类生活和文明的深邃的洞察;而另一方面,也许
武人不学,不足以当大任 D、左右皆望公,莫敢近 士大夫亦多服其度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青年时代的王德用即在父亲麾下统军杀敌,立下诸多战功;他统率军队军纪严明, 整肃有序,显示出非凡的军事才能,因而得到父亲的由衷赞赏。 B、王德用治军用人坚持原则,刚直不阿,他拒绝执行明肃太后为人谋求军职的诏命, 最终赢得了太后的理解和赞赏,受到天子的重用。 C、由于御史中丞孔道辅的建议,王德用被天子外放为地方官。但是当孔道辅去世时, 他反而感伤朝廷失去了一位忠臣,表现出一种博大的胸襟。 D、王德用为人宽厚忠实,淡泊名利,平和处世,得到广泛爱戴。文章运用生动的叙述 描写,多角度地展现了他令人景仰的人格魅力。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军人敢挟诏以干军制,后不可复治。(3 分) 译文: (2)因以为人言如此,公不宜典机密,在上左右。(4 分) 译文: (3)平生少玩好,不以名位骄人。(3 分) 译文: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 8—9 题。 《雨 晴》 王驾 雨前初见花问蕊,雨后全无叶底花。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 8、诗歌的前两句用怎样的手法,吐露出一种什么样的感情? (5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前人评论此诗的三、四两句,奇趣横生,尤其是“却疑春色在邻家”可谓神来之笔,造 语奇峰突起,你是否同意此观点?为什么?试结合全诗加以分析。(6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名句默写(8 选 5,共 5 分) 10、①______________,不尽长江滚滚来。 (《登高》 杜甫) ②连峰去天不盈尺,______________。 (《蜀道难》 李白) ③______________,孤舟一系故园心。 (《秋兴八首·其一》 杜甫) ④______________,蓝田日暖玉生烟。 (《锦瑟》 李商隐) ⑤______________,此时无声胜有声。 (《琵琶行》 白居易) ⑥东船西舫悄无言,______________。 (《《琵琶行》 白居易) ⑦______________,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定风波》 苏轼) ⑧云树绕堤沙,______________,天堑无涯。 (《望海潮》 柳永)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1 分) 阅读下面这篇散文,完成 11—13 题。 走过荒原 ①诗歌总是使人难忘。我已经很少阅读诗歌了,然而诗歌中的一些意象,比如日本俳句 中的菊花与刀,前苏联诗歌中的路,英国诗歌里的夜莺与云雀,却无论如何挥之不去。 ②类似的自然还有荒原。少年时读过的唐诗,诸如“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大漠 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片孤城万仞山”、“远目不堪空际送”这样的句子,我至今耳熟能 详;而 T• S•艾略特的《荒原》,“四月是最残酷的月份,在荒原上/孕育出丁香,把回忆和 欲望/混合在一起,用春雨/搅动那些迟钝的根。/冬日使我们温暖,它以遗忘的雪/覆盖 大地,用干枯的块茎/喂养弱小的生命……”十多年过后,我还能一字不落地背诵下来。 ③是什么使荒原让我如此刻骨铭心?某年某月,当我在北京听到根据日本民歌改编的吉 他曲《荒城之恋》时,竟禁不住潸然泪下———既感叹中日文化之间难以言说的千丝万缕, 更为飘然逝去的岁月无限感伤。想来,这一方面是因为这些名篇所蕴含的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精妙的语言,广阔的文化语境,对人类生活和文明的深邃的洞察;而另一方面,也许
更重要的,是荒原意象带给我的强烈对比和无限想像 少年时居住在江南小镇,杏花春 雨中感受荒原的粗犷、苍凉和沉寂,无法不怦然心动:读到艾略特,我正在喧嚣的上海,荒 原的辽阔与地老天荒、荒原上那些卑贱的、渺小的生命之坚韧的律动,让我觉得在大都市所 有的寻梦和挣扎都是在自寻烦恼一——成为真正的大地之子,或许是当时潜意识的梦想 ④然而,认真想来,如果不考虑诗歌的审美,我所谓的想像和潜意识是否有点矫情?因 为实际上,大概在五年前,我曾因一个项目来到了西部;我本有很多机会去看看荒原、直面 荒原甚至走过荒原的,可是,总是因为怕错过一些所谓的商机而最终未能成行。扪心自问, 即使经过诗歌无尽的洗礼,我是否依然俗不可耐?我的诗情画意是否仅仅耽于想象之中?而 诸如荒原这样的景致,如果仅仅在想像中被人记起,如果记忆后仅仅是抒情、观赏或者把玩 的对象,这是不是人类和自然的悲哀?可以没有荒原吗? ⑤这使我想起很多人对流浪歌曲的喜爱。大概是以三毛的《橄榄树》为滥觞,流浪的歌 吟便充斥于华语歌坛,仿佛整个华人世界就是流浪的故乡。时至今日,歌坛对于流浪的缠绵 之情依然经久不散。然而,现实的问题是,那些词曲作者,那些歌手,有多少像三毛一样羁 旅天涯、浪迹世界的感受?又有多少愿意去真正地流浪?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不过是在城市 呆烦了之后,因为休闲以及一些商业目的,到另一座城市或乡村逍遥地作了一番“伪流浪”。 ⑥荒原的情形与此并没有两样。荒原的确是粗犷的,但粗犷的另一面可能是严酷:荒原 是苍凉的,但苍凉的背后隐藏着凄苦;荒原是沉寂的,但沉寂并不是宁静;荒原上生命在坚 韧地律动,然而却又是如此孱弱:荒原上的爱情或许激烈奔放,但那爱情却绝对包涵着无奈; 荒原有大美存焉,然而大美又怎么能替代人间烟火?所以,高适、岑参们的“边塞诗”究其 实是远戍边地的无奈的宣泄:艾略特如果不是在慕尼黑隔岸观火,估计也没有抒写荒原的闲 情:至于像我这一类修炼不到家的凡夫俗子,无病呻吟是常有的事。因此,荒原经常是停留 于艺术的虚幻和人们的想像中,走过荒原大多是一种形式,一种见证。有多少人抛弃了尘世 的欢乐向荒原迁徙?所以,荒原似乎总是亘古不变,荒原似乎就这样一直在地老天荒 ⑦但是,追求平等与福祉应该是人类无法舍弃的权利和义务,我们有什么理由听任荒原 直荒芜下去?仅仅为了审美的满足,而后抱着某种优越感去俯视荒原上的同类,这是不是 太不公平?由此,就分外觉得福利经济学家阿玛蒂亚·森的可贵:研究贫困的荒原,走进寂 寥的荒原,然后去想办法改造荒原。这样,即使一片荒原都不存在了,所谓的艺术因之失去 了一个永恒的主题,却难道不是人类与自然一大真正的进步?所以,我渴望走过己经不再是 荒原的“荒原”,企盼所有的荒原都像我的家乡一样山清水秀,也期待诗歌再现的荒原一片 绿色 ⑧然而,遗憾的是,就在写作本文的此刻,阿富汗南部的荒原正笼罩在战火之中,坎大 哈和扎兰季在悲伤地哭泣。或许,我所有期待终归只是一种妄想,荒原,将可能永远无法逃 脱荒原和寂寥的宿命 11、用一句话概括第②③段的大意。(6分) 12、为什么要写“很多人对流浪歌曲的喜爱”这一段?(7分) 13、文章说,荒原和表观荒原的作品能给人“审美的满足”,其美感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 (8分)
更重要的,是荒原意象带给我的强烈对比和无限想像———少年时居住在江南小镇,杏花春 雨中感受荒原的粗犷、苍凉和沉寂,无法不怦然心动;读到艾略特,我正在喧嚣的上海,荒 原的辽阔与地老天荒、荒原上那些卑贱的、渺小的生命之坚韧的律动,让我觉得在大都市所 有的寻梦和挣扎都是在自寻烦恼———成为真正的大地之子,或许是当时潜意识的梦想。 ④然而,认真想来,如果不考虑诗歌的审美,我所谓的想像和潜意识是否有点矫情?因 为实际上,大概在五年前,我曾因一个项目来到了西部;我本有很多机会去看看荒原、直面 荒原甚至走过荒原的,可是,总是因为怕错过一些所谓的商机而最终未能成行。扪心自问, 即使经过诗歌无尽的洗礼,我是否依然俗不可耐?我的诗情画意是否仅仅耽于想象之中?而 诸如荒原这样的景致,如果仅仅在想像中被人记起,如果记忆后仅仅是抒情、观赏或者把玩 的对象,这是不是人类和自然的悲哀?可以没有荒原吗? ⑤这使我想起很多人对流浪歌曲的喜爱。大概是以三毛的《橄榄树》为滥觞,流浪的歌 吟便充斥于华语歌坛,仿佛整个华人世界就是流浪的故乡。时至今日,歌坛对于流浪的缠绵 之情依然经久不散。然而,现实的问题是,那些词曲作者,那些歌手,有多少像三毛一样羁 旅天涯、浪迹世界的感受?又有多少愿意去真正地流浪?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不过是在城市 呆烦了之后,因为休闲以及一些商业目的,到另一座城市或乡村逍遥地作了一番“伪流浪”。 ⑥荒原的情形与此并没有两样。荒原的确是粗犷的,但粗犷的另一面可能是严酷;荒原 是苍凉的,但苍凉的背后隐藏着凄苦;荒原是沉寂的,但沉寂并不是宁静;荒原上生命在坚 韧地律动,然而却又是如此孱弱;荒原上的爱情或许激烈奔放,但那爱情却绝对包涵着无奈; 荒原有大美存焉,然而大美又怎么能替代人间烟火?所以,高适、岑参们的“边塞诗”究其 实是远戍边地的无奈的宣泄;艾略特如果不是在慕尼黑隔岸观火,估计也没有抒写荒原的闲 情;至于像我这一类修炼不到家的凡夫俗子,无病呻吟是常有的事。因此,荒原经常是停留 于艺术的虚幻和人们的想像中,走过荒原大多是一种形式,一种见证。有多少人抛弃了尘世 的欢乐向荒原迁徙?所以,荒原似乎总是亘古不变,荒原似乎就这样一直在地老天荒。 ⑦但是,追求平等与福祉应该是人类无法舍弃的权利和义务,我们有什么理由听任荒原 一直荒芜下去?仅仅为了审美的满足,而后抱着某种优越感去俯视荒原上的同类,这是不是 太不公平?由此,就分外觉得福利经济学家阿玛蒂亚•森的可贵:研究贫困的荒原,走进寂 寥的荒原,然后去想办法改造荒原。这样,即使一片荒原都不存在了,所谓的艺术因之失去 了一个永恒的主题,却难道不是人类与自然一大真正的进步?所以,我渴望走过已经不再是 荒原的“荒原”,企盼所有的荒原都像我的家乡一样山清水秀,也期待诗歌再现的荒原一片 绿色。 ⑧然而,遗憾的是,就在写作本文的此刻,阿富汗南部的荒原正笼罩在战火之中,坎大 哈和扎兰季在悲伤地哭泣。或许,我所有期待终归只是一种妄想,荒原,将可能永远无法逃 脱荒原和寂寥的宿命。 11、用一句话概括第②③段的大意。(6 分) 12、为什么要写“很多人对流浪歌曲的喜爱”这一段? (7 分) 13、文章说,荒原和表观荒原的作品能给人“审美的满足”,其美感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 (8 分)
第Ⅱ卷语言文字运用 四、语言文字基础知识(12分) 14、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朱拓(ta)俨然(yan)驯熟(xin)不经(jng)之谈 B.阜盛(f)敕造(chi)瘦削(xue)装模作样(m6) C.讪讪(shan)瞥见(pie)忖度(cun)切中肯綮(qing) D.庠序( xiang)剽掠(piao)形骸(hai)少不更事(geng) 15、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垓心咀嚼蹂躏雕粱画栋 B.杜撰纨祷诽谤游刃有余 C.蹙眉披糜炮烙锱铢必较 D.迤逦修茸山麓沸反盈天 1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句是 A.科特迪瓦前总统巴博在选举失败后仍不交权,违背国内民意和国际舆论,以致陷入四面楚 歌的境地。 B.这个人心术不正,专爱干勾心斗角的勾当,没有人愿意接近他 C.如果只为了一点小小的成就便踌躇满志,不但得不到别人的赞美,反而遭人们嗤之以鼻 D.我们看问题要有系统论的观念;那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只见部分不见整体目无全牛的 思维方式是不可取的 17、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人们的悲哀在于,应该珍借的时候不懂得珍惜,而懂得珍惜的时候却失去了珍惜的机会。 B.这次外出比赛,我一定说服老师和你一起去,这样你就不会太紧张了,可以发挥得更好 C.温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逐步取消征收“农业税”的问题,这个消息一宣布 就特别引起了广大农民的关注。 D.很多人利用长假出游,怎样才能避免合法权益不受侵害,有关部门对此作了相关提示 五、语言文字运用(13分) 18、下面一则征稿启事在语言表达、标点等方面有五处不当,请指出并予以修改。(5分) 征稿启事 《憩园》是我校文学社自办的期刊,它的发展离不开同学们的大力支持,所以本刊诚邀 同学们踊跃投稿,同时本刊对希望发表文章的同学也会鼎力相助。从下学期开始,本刊将增 设下列栏目:《真我风采》、《热点评说》、《校园律动》等。希望同学们不要敬谢不敏。 来稿要求:严禁抄袭,但可以是公开发表过的;体裁、题材不限,字数在800左右:请 写清作者姓名及所在班级 稿件斧正后请投入《憩园》编辑部邮箱(qiyuan@yahoo.com)或直接送校刊总编王老 师处 《憩园》编辑部 2012年5月7日 (1) (3) (5) 19、在下面这段话的横线处填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话语意连贯,句式工整。(8分,每空2 分) 你应该有理想,但是不要公然鄙视那些目光短浅的人;你应该有操守,但是不要轻率抨 击那些得过目过的人;(1) 道德是一种修 养,不是一种权力(3) 道德适合拿来约束 自己,不适合拿来压制别人 六、作文(60分) 20、这世界说大也大,说小也小。电话、电视、伊妹儿让我们虽远在天涯却近在咫尺。但生
第Ⅱ卷 语言文字运用 四、语言文字基础知识(12 分) 14、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 A. 朱拓.(tà) 俨.然(yǎn) 驯.熟(xún) 不经.(jīng)之谈 B. 阜.盛(fù) 敕.造(chì) 瘦削. (xuē) 装模.作样(mó) C.讪讪.(shàn) 瞥.见(piē) 忖.度(cǔn) 切中肯綮(qìng) D.庠.序(xiáng) 剽.掠(piǎo) 形骸.(hái) 少不更.事(gēng) 15、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 .....的一组是 ( ) A.垓心 咀嚼 蹂躏 雕粱画栋 B.杜撰 纨袴 诽谤 游刃有余 C.蹙眉 披糜 炮烙 锱铢必较 D.迤逦 修茸 山麓 沸反盈天 16、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 ...的一句是 ( ) A.科特迪瓦前总统巴博在选举失败后仍不交权,违背国内民意和国际舆论,以致陷入四面楚 ... 歌.的境地。 B.这个人心术不正,专爱干勾心斗角 ....的勾当,没有人愿意接近他。 C. 如果只为了一点小小的成就便踌躇满 ...志.,不但得不到别人的赞美,反而遭人们嗤之以鼻。 D .我们看问题要有系统论的观念;那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只见部分不见整体目无全牛 ....的 思维方式是不可取的。 17、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人们的悲哀在于,应该珍惜的时候不懂得珍惜,而懂得珍惜的时候却失去了珍惜的机会。 B.这次外出比赛,我一定说服老师和你一起去,这样你就不会太紧张了,可以发挥得更好。 C.温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逐步取消征收“农业税”的问题,这个消息一宣布, 就特别引起了广大农民的关注。 D.很多人利用长假出游,怎样才能避免合法权益不受侵害,有关部门对此作了相关提示。 五、语言文字运用(13 分) 18、下面一则征稿启事在语言表达、标点等方面有五处不当,请指出并予以修改。(5 分) 征稿启事 《憩园》是我校文学社自办的期刊,它的发展离不开同学们的大力支持,所以本刊诚邀 同学们踊跃投稿,同时本刊对希望发表文章的同学也会鼎力相助。从下学期开始,本刊将增 设下列栏目:《真我风采》、《热点评说》、《校园律动》等。希望同学们不要敬谢不敏。 来稿要求:严禁抄袭,但可以是公开发表过的;体裁、题材不限,字数在 800 左右;请 写清作者姓名及所在班级。 稿件斧正后请投入《憩园》编辑部邮箱(qiyuantg@yahoo.com)或直接送校刊总编王老 师处。 《憩园》编辑部 2012 年 5 月 7 日 答:(1) (2) (3) (4) (5) 19、在下面这段话的横线处填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话语意连贯,句式工整。(8 分,每空 2 分) 你应该有理想,但是不要公然鄙视那些目光短浅的人;你应该有操守,但是不要轻率抨 击那些得过且过的人;(1) ,(2) 。道德是一种修 养,不是一种权力(3) ,(4) ;道德适合拿来约束 自己,不适合拿来压制别人。 六、作文(60 分) 20、这世界说大也大,说小也小。电话、电视、伊妹儿让我们虽远在天涯却近在咫尺。但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