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场合有各种样子的用法。远的我们不讲,弱片战争以后的初 期,这个观念还没有完全固定下来。举一个例子,魏源写《圣武记》 所用的“中国”,有时候是符合现在的概念的,譬如他讲到蒙古,汜 蒙古算中国,俄国算外国;讲到西救,把西跋算中国,印度算外国, 但有的时筷,他还采用一种老观念,把18省同新驱、西藏、蒙古对这 起来,只把18省叫中国。有的明清著作中,甚而至于因为作者本人 跑到西南的贵州、广西少数民族地区,他作笔记就把贵州、广西这 一带的少数民族地区不看作中国,把黄河流域、长江流域的内地看 作中国。“中国”两个字,按照现在的用法,形成是很晚的。鸦片战争 以后的初期还没有完全形成,基本上到晚清时候才形成。讲到“中 国”就是表示我们国家的主权所达到的范围,这是鸦片战争后经过 了几十年才逐渐形成的。 我们再回头来讲,我们是现代人,我们不能以古人的“中国”为 中国。这不是说我们学习了马列主义才这样的,而是自古以来就 是这样的,后一时期就不能拿前一个时期的“中国”为中国。举儿 个例子:卷秋时候,黄河中下游的周王朝,晋、郑、齐、鲁、宋、卫等, 这些国家他们自认为是中国,他把秦、楚、吴、越看成夷狄,不是 中国。这就是春秋时期的所谓“中国”。但是这个概念到秦汉时候 就推翻了,案汉时筷人所谓“中國”,就不再是这样,他门是把茶楚 之地也看作中国的一部分。这就是后一个时期推翻了前个时期 的看法。到了晋室南渡,东晋人把十六国看作夷狄,看成外国。到 了南北朝,南朝担北朝骂成索虏,北朝把南朝骂成岛夷,双方都以 中国自居。这都是事实。但唐朝人已经不是这样了,唐朝人把低 们看成南北朝,李延寿修南北史,一视可仁,双方都是中国的一部 公、门衫,在宋朝也把辽、金、夏部看成是外国,肴成夷狄。但是元翰 天已经不这样了,已经把辽、金、夏跟宋朝一样看成“中图”。元胡入 已经不用宋朝的看法了,难道我们还要作宋朝人?所以我门说现 3
代人不能以古人的“中闲”为中国。后一代的人把前一代的人的概 念否定,不采用前一代人的概念,这是由来已久,自古而然的,没有 什么奇怪。我们现在当然不应该再以东晋人自居,再以宋代人自 居。总而言之,我们是现代人,不能以古人的“中国”为中国。 第二个问题。我们既不能以古人的“中国”为历史上的巾国, 也不能今天的中国范围来限定我们历史上的中国池围。我们应 该采用整个历更时期,整个乳下年来历史发展所自然形成的中国 为历史上的中国。我们认为18世纪中叶以后,1840年以前的中国 范围是我们儿下年来历史发展所自然形成的中国,这就是我好历 史上的中国。至于现在的中国脂域,已经不是历史上自然形成的那 个范围了,而是这一多年来资本主义列强、帝国主义侵略字型 了我们的部分领土的结果,所以不能代表我们历史上的中闲的 疆域了。为朴么说清期的版图是历史发展自然形成的呢?而不是 说清帝国扩张侵略的结果?因为历史事实的确是这样,清胡的版 图的确是历史发展自然形成的。我们跟沙俄不同,沙我在16世纪 以前,和鸟拉尔以东的西伯利亚、中亚细亚没有什么关系,16世 纪以后向东侵略、扩张,才形成现在这么大的版图。但是褚朝 以前,我们中原地区跟各个边疆地区关系长!以来就很密切了, 不但经济、文化方而很密切,并且在政治上曾经儿度和中原地区 在一个政权统治之下。东北地区在唐朝时候已经建立了若干羁縻 都督府、羁縻州。到辽、金时代版图已东至日本海,北至外兴安 岭,经过元朝直到明朝的奴尔千都司,都是如此。北方也是如 此,蒙古高原上的匈奴在西汉时跟汉朝打得很热闹,最后匈奴还是 投降了汉朝,甚而至于到东汉初年还入居汉王朝的版图之内。唐 朝,从唐太宗灭了突厥撷利可汗、灭了醛延陀、灭了车鼻可汗之后, 一度统治整个蒙古高原,远达西伯利亚南部,儿十年之后突瞬才复 国。元朝的时候,蒙古高原是元朝的龄北行省。在西北方面也是 4
知此,西汉设西域都护府,唐设安西、北庭都护府,元曾经置阿力豚 单,别失八里行中书省、宜慰司等等。虽然一般都不是连续的,科 断断续续好几次,都跟中原地区在政治上属于一个政权。至于经 济,文化关系,那就更紧密。这个长期的经济、文化、政治的关系, 逐新发展下来,越来越密切。我们很赞成前几天翁独健同志讲的 一段话,我们历史上中原王朝跟边骚少数民族的关系到底是什么 关系?主流是什么?是和平共处?还是打杖?我们看不必去深究 它,确头有的时期是很好的,和平共处,有的时期是打仗,有的时期 打仗还打得很凶。但是,总的关系是越来越密切。我看这点是谁 也不能否定的。随着历史的发展,边区各族和中原汉族之间的关 系越米越密切了,形成了一种相互依存的关系,光是经济文化的父 流关系不够了,光是每-…个边区和中原的合并也不够了,到了17世 纪、18世纪,历史的发展使中国需要形成一个统一的政权,把中原 地区和各个边区统一在一个政杖之下。而清朝正是顺应了历史发 展的焰势,完成了这个统一任务。1?世纪、18世纪清潮之所以能够 在这么人的范围之内完成统一,这决不是单纯的由于那时的清 在军事上很强,在军事上取得-系列的胜利所能够做到的。单纯 的、一时军事上的胜利和军事征服要是没有社会、经济基础来维特 的话,统一是不能持久的。但是清朝在完成统一之后,巩固下来 “,稳定下来了,到了19世纪中叶以后遭遇帝国主义从东南西北各 方面入侵,给他们侵占了一部分土地去了,但基本上还是维持下来 了。这是为什么?主要的原因是中原需要边区,边区更需要中原, 盖要统一在一个政权之下,这对中原人民有利,对边区人民更有 利。我们知道,清朝的统一,实际上是先统一了满族的地区,即广 义的满洲;再统一汉族的地区,即明王潮的故土;再统一蒙族地区 和家族所统治的维裁等族地区。主要是满、蒙、汉三区的统一。 汉族地区指原来的明朝的地力,除汉族外也包括许多南方的少数 5
民族,蒙族地区在内外蒙古以外,还包括肖海、西藏以及南疆的维 吾尔地区。这些地区本来都在厄鲁特蒙古统治之下,都在淮噶尔 统治之下。当时的淮噶尔驱域,不仅是天山北路的淮噶尔本部,还 包括南路的维吾尔电区,脊海、西藏、套西厄鲁特,都是在准噶尔统 治之下。噶尔丹还进一步侵占了喀尔喀蒙古,即外蒙古。只有内蒙 古在清朝入关之前早已纳入清朝版图。后来准噶尔又进一步要从 外蒙古入侵内蒙古,这就爆发了请朝和准噶尔之间的战争。双方经 过康熙、雍正、乾隆70年的斗争,清朝终于取得了胜利。清朝不仅 祀淮噶尔本部收入版图,也把原来在淮噶尔统治之下的青海、西 藏、“回驪”,即天山南路,也纳入了版图。所以清朝统一基本上就 是统一满、汉、蒙三区。蒙区实际上包括维吾尔地区及撒区。这三 区统一完成之时是在乾隆中叶,即18世纪50年代。阿由满、蒙、汉 三族人民组成这个王朝,实标上还远远在清朝入关以前。1636年皇 太极即皇帝位,把国号大金改为大莆,臣下所进呈的劝进表就是由 满、蒙、汉三种文字写成的,充分表明这个王朝是由满、蒙、汉三种 组成的。据我来看,这是顺应历史潮流的。因为到了16世纪,17 世纪时,汉满蒙等中国各民族已经迫切需要统一。这一点,我们从 明朝与女真部族即后来的后金打的交道,明朝跟蒙古打的交道可 以看得很渣楚。那个时候中原的明潮和东北的满洲、北方的蒙古, 时而打仗,兵我相见:时而通过和谈规定明朝岁赠女真、蒙古多少 物资,并进行互市。打也好,和也好,目的无非是女真人要拿人参、 貂皮来换中原地区的缎布、粮食和农具,蒙古人要拿他们的马来换 中原布帛、粟豆和茶叶。岁赠互市不能满足他们的需要时,就打进 来掠夺。一边进行掠夺,一边要挟举行新的和议,增加岁赠。这说明 边区发展到16世纪、17世纪时迫切需要中原地区的农产品和手1 业品。当然,中原地区也希要边区的人参、貂皮、马匹等等。但是比 较起来说,边区更需要中原的物资。所以说,通过互市,通过战争, 6
晏后品要统一。因为统一之后,只要中原能用布匹、粮食等物资满 足边的需要,就可以必安死事,统一就可以巩固下来。所以我逆 清潮之所以能造成大统一的局面并且巩固下来,是顿应了历史的 潮流:是历史的发展自然形成的。有人说,清朝这样大的版图完 全是问外扩张的结果,这是不符合历史事实的。清朝对于蒙古厂 兵不能算是穷兵黩武,就象汉武谛对创奴用兵不能算穷兵黩武一 样。汉武帝对付胡鲜、东越、南越,可以责备他是侵略,对付匈奴就 不能算是侵略。他不对付匈奴,闭奴要打进来。唐太宗对付突: 也不能算穷兵黩武。同样清朝对付淮噶尔也是不得不然。在那 候:推噶尔气势汹汹,占领了整个新、背海、西藏、外蒙,矛头指向 清帝国统治下的内蒙,如果不把噶尔丹打败的话那还得了?那就可 能再次出现边疆民族入主中原,即厄鲁特入主中原,再来一次改朝 换代、要改朝换代可不是容易的,从当时情况看起来请朝还是比 淮噶尔进,点,让清朝统治中原地区比让准噶尔统治中原还是要 有利一点吧。所以说清潮打败准噶尔,不能说他是穷兵犊武。这是 你死我活的斗争。清朝把准噶尔统治的地区一-一收入版图,这是 为了彻底打垮谁噶尔而必须要采取的措施,不是存心要去征服这 些地方。清朝那时候并不是张主义者。我们知道,清朝打败 城尔之,阿富汗、浩罕、巴达览山等中亚的一些小国,曾经一度婴 加入清翻,但清制拒绝了,仅权把这些国家列为藩属,以当时清 的兵势、兵威所加,要进一步向中亚扩展是完全有可能的,但褙胸 并没有这样做。可见清朝之所以有这样的版阁,决不能说他是“张 主义者,这是顺应历史潮流。所以说清朝在18世纪时形成的这个 版图是中国历史发展的结果,拿这个版图来作为历史上中国的兆 围应该是拾当的。有人主张拿今天的国土作为历史上中国的花 围,我们认为那是不恰当、不应该的。要是那样的话,岂不等宁东 认沙饿通过瑗珲条约、北京条约割让的乌苏里江以东、黑龙江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