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反应工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化学反应工程 课程类别(必修/选修):选修 课程英文名称:Chemical Reaction Engineering 总学时/周学时/学分:24/2/1.5 其中实验/实晚学时:2 先傲课程:高等数学、物理化学、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 后续课程支撑:化工工艺学、化工热力学、精细有机合成与单元反应 授课时间:5-16周,星期二1-2节 授课地点:理论课在松山湖校区6B503:实验课在化能学院12M107 授课对象:20应化1、2班 开课学院:化学工程与能源技术学院 任课教师姓名职称:朝洁/讲师 答疑时间、地点与方式: 1.课堂:每次上课的课前、课间和课后进行答疑: 2.课外:可直接到12L302(朝洁)办公室进行答疑: 3.线上:建立优学院课程群和微信课程群,实施线上答疑。 课程考核方式:开卷()闭卷()课程论文()其它(√) 使用款材: 1.《反应工程》,李绍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7年2月第3版。 教学参考资料: 1.《化学反应工程》,朱炳辰,化学工业出版社,2001年4月第3版: 2.《化学反应工程习题精解》,廖晖,科学出版社,2003年8月第1版。 课程简介: 该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反应动力学基础、理想反应器模型(全混流模型和活塞流模型)、理想及非理想模型的停留时间分布的测定等内容。通过学 1
1 《化学反应工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化学反应工程 课程类别(必修/选修):选修 课程英文名称:Chemical Reaction Engineering 总学时/周学时/学分:24/2/1.5 其中实验/实践学时:2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物理化学、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 后续课程支撑:化工工艺学、化工热力学、精细有机合成与单元反应 授课时间:5-16 周,星期二 1-2 节 授课地点:理论课在松山湖校区 6B503;实验课在化能学院 12M107 授课对象:20 应化 1、2 班 开课学院:化学工程与能源技术学院 任课教师姓名/职称:朝洁/讲师 答疑时间、地点与方式: 1.课堂:每次上课的课前、课间和课后进行答疑; 2.课外:可直接到 12L302(朝洁)办公室进行答疑; 3.线上:建立优学院课程群和微信课程群,实施线上答疑。 课程考核方式:开卷()闭卷()课程论文()其它() 使用教材: 1. 《反应工程》,李绍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7 年 2 月第 3 版。 教学参考资料: 1. 《化学反应工程》,朱炳辰,化学工业出版社,2001 年 4 月第 3 版; 2. 《化学反应工程习题精解》,廖晖,科学出版社,2003 年 8 月第 1 版。 课程简介: 该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反应动力学基础、理想反应器模型(全混流模型和活塞流模型)、理想及非理想模型的停留时间分布的测定等内容。通过学
习本门课程,使学生能够掌握化学反应动力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运算,掌握理想反应器体积的计算和停留时间分布的实验测定,培养学生分析问 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课程教学将突出阐述反应工程理论思维方法,重点讨论影响反应结果的因素,并以开发实例进行分析,培养学生应用反应工程方 法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本课程强调理论与实际的结合,通过知识传授与模拟训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程教学目标及对毕业要求指标点的支撑: 课程教学目标 支撑毕业要求指标点 单业要求 目标1: 13掌握各化学学科中的基本概念、原 了解化学反应器的类型和操作方式,理解反应器的设计方 具备从事化学化工领域工作所需的自然科学、工 程:掌握反应动力学的概念、基本原理、运算和应用:了 理和方法,能够将所学知识用于解决化 程基础和专业知识,能够用于解决复杂工程问题 学领域复杂问题 解课程对经济、社会发展和环境的影响。 目标2: 23能够针对一个复杂系统或者过程选 2 能够运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化学学科等领域的基 理解反应器设计方程和反应器体积的求解,掌握理想流动 择一种相关数学模型,并进行严谨推 本原理,识别和表达化学领域相关的工程与设计问 模型的特点和数学模型的构建,学会将建立的模型应用于 理,给出结论 题,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以获得有效结论 分析工程问题、解决工程问题 目标3: 53能正确采集、整理试验数据,对试 5能够针对化学领域的复杂问题,选择和使用恰当 了解停留时间分布的概念、意义和实验的测定的基本原理 验结果进行关联、分析处理,获取合理 的技术和资源,应用现代工程和信息技术工具,包 和方法,掌握停留时间分布的统计特征值的计算方法,学 有效的结论 括对复杂化学问题的预测,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 会应用origin、Chemdraw等软件应用于数据处理 理论散学进程表 散学模式 授课数 学时 敦学内容(重点、难点、课程思政融入 周次 教学主题 (线上/混合式 教学方法 支排课 师 点) 作业安排 程目标 /线下 2
2 习本门课程,使学生能够掌握化学反应动力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运算,掌握理想反应器体积的计算和停留时间分布的实验测定,培养学生分析问 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课程教学将突出阐述反应工程理论思维方法,重点讨论影响反应结果的因素,并以开发实例进行分析,培养学生应用反应工程方 法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本课程强调理论与实际的结合,通过知识传授与模拟训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程教学目标及对毕业要求指标点的支撑: 课程教学目标 支撑毕业要求指标点 毕业要求 目标 1: 了解化学反应器的类型和操作方式,理解反应器的设计方 程;掌握反应动力学的概念、基本原理、运算和应用;了 解课程对经济、社会发展和环境的影响。 1-3 掌握各化学学科中的基本概念、原 理和方法,能够将所学知识用于解决化 学领域复杂问题 1 具备从事化学化工领域工作所需的自然科学、工 程基础和专业知识,能够用于解决复杂工程问题 目标 2: 理解反应器设计方程和反应器体积的求解,掌握理想流动 模型的特点和数学模型的构建,学会将建立的模型应用于 分析工程问题、解决工程问题 2-3 能够针对一个复杂系统或者过程选 择一种相关数学模型,并进行严谨推 理,给出结论 2 能够运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化学学科等领域的基 本原理,识别和表达化学领域相关的工程与设计问 题,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以获得有效结论 目标 3: 了解停留时间分布的概念、意义和实验的测定的基本原理 和方法,掌握停留时间分布的统计特征值的计算方法,学 会应用 origin、Chemdraw 等软件应用于数据处理 5-3 能正确采集、整理试验数据,对试 验结果进行关联、分析处理,获取合理 有效的结论 5 能够针对化学领域的复杂问题,选择和使用恰当 的技术和资源,应用现代工程和信息技术工具,包 括对复杂化学问题的预测,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 理论教学进程表 周次 教学主题 授课教 师 学时 数 教学内容(重点、难点、课程思政融入 点) 教学模式 (线上/混合式 /线下 教学方法 作业安排 支撑课 程目标
课程思政作业:下 面下面的题目中任 化学反应工程的范畴,转化率、选择性 选1项完成课程论 和收率的定义(重点):反应器的分类, 文: 化学反应器的基本操作方程(难点)。 1.本课程相关的英 课程思政融入点:1)介绍化学反应工程 文文献翻译1篇(篇 发展历史,向学生传递一代代优秀的化 幅不少于5页) 学家克服艰难困苦、勇華科学高峰的社 2.东莞市化学化工 会主义核心价值瑰:2)以东莞市盛和化 课堂讲授 化学反应工程研究 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目标一 朝洁 工有限公司产品的生产过程作为工程案 线下 与小组讨 内容 (不少于3000字). 例引入本课程的授课内容,激发学生专 论 3.化学反应工程典 业兴趣:3)从任正非在8月23日发布 型的生产案例及对 了一篇题为“华为要活下来!要把活下 社会经济发展影响 来作为主要纲领!”的内部文章来讨论 分析(不少于3000 中美贸易斗争、芯片斗争局势,全斑展 字)。 开芯片生产过程中化学化工学科和相关 课后作业:关于转 行业起到的关键作用。 化率等相关概念的 计算。 化学反应速率的定义(重点):速率方 课堂讲授 化学反应速率方程 课堂讨论:与其他 6 朝洁 2 程的简化,温度对反应速率影响机制(难 线下 和小组讨 目标二 及影响因素 学科的相关性。 点)。 论
3 5 化学反应工程研究 内容 朝洁 2 化学反应工程的范畴,转化率、选择性 和收率的定义 (重点);反应器的分类, 化学反应器的基本操作方程 (难点)。 课程思政融入点: 1)介绍化学反应工程 发展历史,向学生传递一代代优秀的化 学家克服艰难困苦、勇攀科学高峰的社 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以东莞市盛和化 工有限公司产品的生产过程作为工程案 例引入本课程的授课内容,激发学生专 业兴趣; 3 ) 从任正非在 8 月 23 日发布 了一篇题为“华为要活下来!要把活下 来作为主要纲领!”的内部文章来讨论 中美贸易斗争、芯片斗争局势 ,全班 展 开芯片生产过程中化学化工学科和相关 行业起到的关键作用。 线下 课堂讲授 与小组讨 论 课程思政作业: 下 面下面的题目中任 选 1 项完成课程论 文: 1.本课程相关的英 文文献翻译 1篇(篇 幅不少于 5 页) 2.东莞市化学化工 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不少于3000字)。 3.化学反应工程典 型的生产案例及对 社会经济发展影响 分析(不少于 3000 字)。 课后作业:关于转 化率等相关概念的 计算 。 目标一 6 化学反应速率方程 及影响因素 朝洁 2 化学反应速率的定义 (重点);速率方 程的简化,温度对反应速率影响机制 ( 难 点)。 线下 课堂讲授 和小组讨 论 课堂讨论:与其他 学科的相关性 。 目标二
平行反应、并列反应、串联反应的概念 复合反应及速率方 (重点):反应速率方程的变换和积分 课堂讲授 7 程变换及动力学参 朝洁 2 线下 课后作业:关于复 (难点):积分法、微分法确定动力学 与小组讨 目标二 合反应的计算。 数的确定 参数,建立速率方程的三步骤,本章例 论 题讲解。 利用优学院平台对已讲授内容进行线上 线上 课堂测验及答凝 朝洁 讲授 测验,测验完后通过直播方式进行讲解 链接见备注 釜式反应器的物料衡算式(连续和间歇) 课堂讲授 釜式反应器的物料 朝洁 (重点):反应时间及反应体积的计算 线下 与小组讨 课后作业:釜式反 目标二 衡数 (难点):最优反应时间。 论 应器物料衡算。 课堂讨论:反应时 间与空时概念的异 等温间歇、连续釜 平行反应的总收率和总选择性的计算 课堂讲授 同。 9 式反应器及串联的 朝洁 2 (重点):连串反应的总收率和总选择 线下 与小组讨 目标二 课后作业:连续釜 计算 性的计算(难点)。 论 式反应器物料衡 算。 平行反应的总收率和总选择性的计算 课堂讲授 复合反应收率与选 10 朝洁 (重点):连串反应的总收率和总选择 线下 与小组讨 目标二 择性 性的计算(难点)。 论 课堂测验及答疑 朝洁 利用优学院平台对已讲授内容进行线上 线上 讲授 测验,测验完后通过直擂方式进行讲解
4 7 复合反应及速率方 程变换及动力学参 数的确定 朝洁 2 平行反应、并列反应、串联反应的概念 (重点);反应速率方程的变换和积分 (难点);积分法、微分法确定动力学 参数,建立速率方程的三步骤,本章例 题讲解。 线下 课堂讲授 与小组讨 论 课后作业:关于复 合反应的计算。 目标二 课堂测验及答疑 朝洁 利用优学院平台对已讲授内容进行线上 测验,测验完后通过直播方式进行讲解 线上 链接见备注 讲授 8 釜式反应器的物料 衡数 朝洁 2 釜式反应器的物料衡算式(连续和间歇) (重点);反应时间及反应体积的计算 (难点);最优反应时间。 线下 课堂讲授 与小组讨 论 课后作业:釜式反 应器物料衡算。 目标二 9 等温间歇、连续釜 式反应器及串联的 计算 朝洁 2 平行反应的总收率和总选择性的计算 (重点);连串反应的总收率和总选择 性的计算(难点)。 线下 课堂讲授 与小组讨 论 课堂讨论:反应时 间与空时概念的异 同。 课后作业:连续釜 式反应器物料衡 算。 目标二 10 复合反应收率与选 择性 朝洁 2 平行反应的总收率和总选择性的计算 (重点);连串反应的总收率和总选择 性的计算(难点)。 线下 课堂讲授 与小组讨 论 目标二 课堂测验及答疑 朝洁 利用优学院平台对已讲授内容进行线上 测验,测验完后通过直播方式进行讲解 线上 讲授
链接见备注 课堂讨论:与化工 反应器流动的基本型式,活塞流的基本 课堂讲授 朝洁 原理学科关于流动 11 理想流动模型 假设(重点):全混流与活塞流的区别 线下 与小组讨 目标二 模型的知识的差异 (难点)。 论 性探讨。 等温管式反应器的体积及反应时间的计 课程思政作业:课 算(重点):管式反应器和釜式反应器 堂分组讨论我国能 之间的联系与区别(难点)。 课堂讲授 源工业的发展现 等温管式反应器的 12 朝洁 2 课程思政融入点:结合管式反应器在石 线下 与小组讨 状。 目标二 设计 油裂解工艺中的应用,介绍我国石油等 论 课后作业:等温管 能源工业的发展现状,向学生灌输可持 式反应器的体积及 续发展、绿色环保的理念。 反应时间的计算。 课堂讲授 管式反应器的最佳 13 朝洁 、2 单一反应最佳温度系列(重点):和复 线下 与小组讨 目标二 温度系列 合反应的最佳温度系列(难点)。 论 钱上 课堂测验及答疑 朝洁 利用优学院平合对已讲授内容进行线上 讲授 测验,测验完后通过直播方式进行讲解 链接见备注 停留时间分布的定量描述:停留时间分 课堂讨论:停留时 停留时间分布定 课堂讲授 14 义、意义、及实验 朝洁 间在现实工程中的 2 布密度函数和分布函数的定义及数学表 线下 与小组讨 目标三 达式(重点)。停留时间的实验测定方 实用。 测定 论 法(脉冲法、阶跃法)(难点)。 课程思政作业:利
5 链接见备注 11 理想流动模型 朝洁 2 反应器流动的基本型式,活塞流的基本 假设(重点);全混流与活塞流的区别 (难点)。 线下 课堂讲授 与小组讨 论 课堂讨论:与化工 原理学科关于流动 模型的知识的差异 性探讨。 目标二 12 等温管式反应器的 设计 朝洁 2 等温管式反应器的体积及反应时间的计 算(重点);管式反应器和釜式反应器 之间的联系与区别(难点)。 课程思政融入点:结合管式反应器在石 油裂解工艺中的应用,介绍我国石油等 能源工业的发展现状,向学生灌输可持 续发展、绿色环保的理念。 线下 课堂讲授 与小组讨 论 课程思政作业:课 堂分组讨论我国能 源 工 业 的 发 展 现 状。 课后作业:等温管 式反应器的体积及 反应时间的计算。 目标二 13 管式反应器的最佳 温度系列 朝洁 2 单一反应最佳温度系列(重点);和复 合反应的最佳温度系列(难点)。 线下 课堂讲授 与小组讨 论 目标二 课堂测验及答疑 朝洁 利用优学院平台对已讲授内容进行线上 测验,测验完后通过直播方式进行讲解 线上 链接见备注 讲授 14 停留时间分布定 义、意义、及实验 测定 朝洁 2 停留时间分布的定量描述;停留时间分 布密度函数和分布函数的定义及数学表 达式(重点)。停留时间的实验测定方 法(脉冲法、阶跃法)(难点)。 线下 课堂讲授 与小组讨 论 课堂讨论:停留时 间在现实工程中的 实用。 课程思政作业:利 目标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