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5.1给出这些系数值及其与位置0,的关系。注意:有效惯量的变化将对机械手的控制产生显著影响!表5.1112D2DiDi2cos 020220°8184181090°10610442220180°-1460441010270°可以看出,Du、D22有效惯量在不同位置下有明显变化。I、I与T1、T,成正比的系数。6
6 表5.1 给出这些系数值及其与位置 2 的关系。 可以看出,D11、D22有效惯量在不同位置下有明显变化。I1、If与T1、T2成正 比的系数。 2 2 cos D11 D12 D22 1 I 2 I 0 90 180 270 1 0 -1 0 18 10 2 10 8 4 0 4 4 4 4 4 18 10 2 10 2 6 2 6 注意:有效惯量的变化将对机械手的控制产生显著影响! 表5.1
(2)机械手动力学方程的计算与简化分析由一组A变换描述的任何机械手,求出其动力学方程推导过程分五步进行:>计算任一连杆上任一03点的速度;310连杆2>计算各连杆的动能和P机械手的总动能;连杆302>计算各连杆的势能和连杆1连杆4o1p.机械手的总势能;04>建立机械手系统的拉O格朗日函数:>对拉格朗日函数求导,图3四连杆机械手以得到动力学方程式
(2) 机械手动力学方程的计算与简化 计算任一连杆上任一 点的速度; 计算各连杆的动能和 机械手的总动能; 计算各连杆的势能和 机械手的总势能; 建立机械手系统的拉 格朗日函数; 对拉格朗日函数求导, 以得到动力学方程式。 7 图3 四连杆机械手 连杆1 连杆2 连杆3 连杆4 O O1 O2 O3 O4 P 3 rp 0 rp 分析由一组A变换描述的任何机械手,求出其动力学方程。 推导过程分五步进行:
(3)质点速度的计算为了计算系统的动能,必须知道机器人各关节的速度。03>连杆3上点P的速度为rp连杆2dP连杆3(T,3)02dtdt连杆1连杆4rp04对于连杆i上任一点的速度为:Odr2iV(5.6)图4dtaq>P点的加速度为:dd20Radt-AdtdtUaT,aTdZqkqjqdtonoaaq二8
8 (3)质点速度的计算 连杆3上点 P 的速度为: 对于连杆i上任一点的速度为: p p T p T p dt d dt d v r r r 3 3 3 3 0 0 ( ) ( ) 1 i i i j j j d T q dt q r v r (5.6) 连杆1 连杆2 连杆3 连杆4 O O1 O2 O3 O4 P 3 rp 0 rp 为了计算系统的动能,必须知道机器人各关节的速度。 P点的加速度为: 3 0 0 3 3 3 3 3 3 1 ( ) ( ) p p p p j p j j d d d T T T q dt dt dt q a v r r r 3 3 3 2 3 3 3 3 1 1 1 i p k j p i k j i j k T T d q q q q dt q q r r 图4
(%(22a.g.r)++12>速度的平方(°v,)? =(°v,)-(v,) = Trace[(°v,)(°v,dl[器= Trace-agOT=Tracerq,qkog式中,Trace表示矩阵迹。对于n阶方程,其迹为它的主对角线上各元素之和。>任一机械手上一点的速度平方为:dlITrace2o0aqkaT,a22=Traceqk9k(5.7)aqkaqkj=lk=l9
9 3 3 3 2 3 3 3 3 1 1 1 j p k j p j k j j j k T T q q q q q q r r 速度的平方 式中,Trace表示矩阵迹。对于n阶方程,其迹为它的主对角线上各元素之和。 ( ) ( ) ( ) [( ) ( ) ] 0 2 0 0 0 0 T p p p Trace p p v v v v v 3 1 3 1 3 3 3 3 ( ) ( ) j k T k p k j p j q q T q q T Trace r r 3 1 3 3 3 1 3 3 ( )( ) j j k k T T p k p j q q q T q T Trace r r 任一机械手上一点的速度平方为: i j i k T i k k i i j j i q q T q q T Trace dt dr 1 1 2 2 v r r 1 1 T i i i i i i T k k j k k k T T Trace q q q q r r (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