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同样也遵循这个原则,与其它各科不同的是外科疾病多见于体表,局部表现比较突出,临床上在不忽视整体辨证的同时,相对于其它学科更强调局部辨证的重要性。望诊:(一)局部病变根据病变的好发部位、颜色、疮疡的形态、渗出物等来辨(二)精神得神:精神振作,目光有神,形容自如,反映灵敏,呼吸均匀,语言清晰。“得神者昌”正气未衰,预后较好。失神:精神菱靡,目陷精暗,形容,反应迟钝,呼吸急促,语无伦次。“失神者亡正气已衰,预后不良。(三)形态异常的形态能提示病变之所在(四)舌象舌质红一一热证,如阳性疮疡初、中期终一一热入营分,如疗疮走黄等淡白日一一气血两虚,如疮疡后期青紫——瘀血,如瘀血流注舌苔白一表证寒证,脾胃有湿黄—一邪热蕴结腻一一湿重。白腻:寒湿;黄腻:湿热黑一一热极,命门火衰舌态胖嫩舌气虚、阳虚镜面舌-一阴虚
外科同样也遵循这个原则,与其它各科不同的是外科疾病多见于体表,局部表现比较突 出,临床上在不忽视整体辨证的同时,相对于其它学科更强调局部辨证的重要性。 望诊: (一)局部病变 根据病变的好发部位、颜色、疮疡的形态、渗出物等来辨。 (二)精神 得神:精神振作,目光有神,形容自如,反映灵敏,呼吸均匀,语言清晰。“得神者昌” ——正气未衰,预后较好。 失神:精神萎靡,目陷精暗,形容憔悴,反应迟钝,呼吸急促,语无伦次。“失神者亡” ——正气已衰,预后不良。 (三)形态 异常的形态能提示病变之所在 (四)舌象 舌质 红——热证,如阳性疮疡初、中期 绛——热入营分,如疔疮走黄等 淡白——气血两虚,如疮疡后期 青紫——瘀血,如瘀血流注 舌苔 白——表证寒证,脾胃有湿 黄——邪热蕴结 腻——湿重。白腻:寒湿;黄腻:湿热 黑——热极,命门火衰 舌态 胖嫩舌——气虚、阳虚 镜面舌——阴虚
闻诊:(一)听声音语言、呼吸、呕吐、逆等(二)嗅气味嗅辨脓液:脓无特殊气味一一病浅,易愈合脓液臭难闻——病深,难愈合问诊现病史:主诉,诱因,主症特点,伴随症状,鉴别症状,诊治过程既往史:家族史:个人史:包括预防接种史、经带胎产史、职业、不洁性交史等切诊(一)脉诊与外科疾病相关的八种脉象肿疡溃疡浮脉浮而有力为风寒风热在表、在上外感未尽:续发:浮而无力气血不足正虚邪不去沉脉大邪气深闭,病位较深遗毒在内,气血凝滞迟脉寒邪内蕴,气血衰少脓毒已泄,邪去正衰数脉热邪蕴结其势正盛,或为化脓热邪未退,毒邪未化滑脉热盛,有痰,酿脓热邪未退,痰多气虚
闻诊: (一)听声音 语言、呼吸、呕吐、呃逆等 (二)嗅气味 嗅辨脓液:脓无特殊气味——病浅,易愈合 脓液腥臭难闻——病深,难愈合 问诊 现病史:主诉,诱因,主症特点,伴随症状,鉴别症状,诊治过程。 既往史: 家族史: 个人史:包括预防接种史、经带胎产史、职业、不洁性交史等。 切诊 (一)脉诊 与外科疾病相关的八种脉象 肿疡 溃疡 浮脉 浮而有力为风寒风热在表、在上 外感未尽;续发;浮而无力气血不足 正虚邪不去 沉脉 邪气深闭,病位较深 遗毒在内,气血凝滞 迟脉 寒邪内蕴,气血衰少 脓毒已泄,邪去正衰 数脉 热邪蕴结其势正盛,或为化脓 热邪未退,毒邪未化 滑脉 热盛,有痰,酿脓 热邪未退,痰多气虚
涩脉实邪室塞,气血凝滞阴血不足大脉邪盛正实邪盛病进气血两虚小脉正不胜邪浮、数、滑、大脉一一阳脉,属热属实沉、迟、涩、小脉一(一一阴脉,属寒属虚未溃之前邪盛,见有余之脉反之气血衰弱,毒深邪盛已溃之后邪去正衰,见不足之脉反之邪盛气滞难化(二)触诊二、外科辨证(一)辨阴证阳证阳证阴证发病缓急急性发作慢性发作病位深浅皮肉(浅)筋骨(深)皮肤颜色红活赤暗紫或皮色不变皮肤温度灼热不热或微热高起肿形高度平坦下陷肿胀范围局限根脚收束不局限根脚散漫肿块硬度软硬适度溃后渐消坚硬如石或柔软如棉
涩脉 实邪窒塞,气血凝滞 阴血不足 大脉 邪盛正实 邪盛病进 小脉 正不胜邪 气血两虚 浮、数、滑、大脉——阳脉,属热属实 沉、迟、涩、小脉——阴脉,属寒属虚 未溃之前——邪盛,见有余之脉 反之气血衰弱,毒深邪盛 已溃之后——邪去正衰,见不足之脉 反之邪盛气滞难化 (二)触诊 二、外科辨证 (一)辨阴证阳证 阳证 阴证 发病缓急 急性发作 慢性发作 病位深浅 皮肉(浅) 筋骨(深) 皮肤颜色 红活焮赤 暗紫或皮色不变 皮肤温度 灼热 不热或微热 肿形高度 高起 平坦下陷 肿胀范围 局限 根脚收束 不局限 根脚散漫 肿块硬度 软硬适度溃后渐消 坚硬如石或柔软如棉
疼痛感觉疼痛剧烈不痛隐痛酸痛抽痛脓液稀稠稠厚稀薄或纯血水较短较长病程长短全身症状初起伴形寒发热口渴初起无明显症状纳呆大便秘结小便短酿脓期骨蒸潮热颜红赤示溃后症状逐渐消失或面色苍白神疲自汗盗汗溃后更甚预后顺逆易消消易溃难消难溃难敛易敛预后良好(顺)预后不良(逆)(二)病位辨证一、上部辨证发病部位:头面、颈项、上肢病因特点:风温、风热发病特点:起病急,来势猛常见症状:全身-风邪犯表局部-宣浮,速变,多属阳常见疾病:上部疮疡性疾病;皮肤病之粉刺、油风、酒渣鼻等证型特点:实证、阳证中部辩证
疼痛感觉 疼痛剧烈 不痛 隐痛 酸痛 抽痛 脓液稀稠 稠厚 稀薄 或纯血水 病程长短 较短 较长 全身症状 初起伴形寒发热 口渴 初起无明显症状 纳呆 大便秘结 小便短 酿脓期骨蒸潮热 赤 溃后症状逐渐消失 颧红 或面色苍白 神疲 自汗盗汗溃 后更甚 预后顺逆 易消 易溃 易敛 难消 难溃 难敛 预后良好(顺) 预后不良(逆) (二) 病位辨证 一、上部辨证 发病部位:头面、颈项、上肢 病因特点:风温、风热 发病特点:起病急,来势猛 常见症状:全身-风邪犯表 局部-宣浮,速变,多属阳 常见疾病:上部疮疡性疾病;皮肤病之粉刺、油风、酒渣鼻等 证型特点:实证、阳证 二、中部辨证
发病部位胸、腹、腰、背、胁、肋病因特点:情志不畅,气郁、火郁发病特点:常与情志有关常见症状:常伴消化系统病变表现常见疾病:中部疮疡性疾病;乳房疾病中部之皮肤病等。证型特点:初多气郁、火郁,属实,破溃则虚实夹杂,后期正虚为主,其病多及肝胆脾胃三、下部辩证发病部位:臀、前后阴、腿、胫、足病因特点:湿热、寒湿发病特点:起病多缓,初觉沉重不爽,病情缠绵,易反复常见症状:患部沉重下坠不爽,二便不利,或肿胀如棉,或红肿留滋,脓出清稀,创面时愈时溃。常见疾病:下部疮疡性疾病;泌尿男性疾病;下部之皮肤病等。证型特点:初起多表现为阴证,后期虚证为主,病变多涉及肺脾肾三脏。(三)丝经络辨证1、人体各部所属经络头顶面部、乳部耳部前后手、足心部腹、背
发病部位:胸、腹、腰、背、胁、肋 病因特点:情志不畅,气郁、火郁 发病特点:常与情志有关 常见症状:常伴消化系统病变表现 常见疾病:中部疮疡性疾病;乳房疾病;中部之皮肤病等。 证型特点:初多气郁、火郁,属实,破溃则虚实夹杂,后期正虚为主,其病多及肝胆脾 胃 三、下部辨证 发病部位:臀、前后阴、腿、胫、足 病因特点:湿热、寒湿 发病特点:起病多缓,初觉沉重不爽,病情缠绵,易反复 常见症状:患部沉重下坠不爽,二便不利,或肿胀如棉,或红肿留滋,脓出清稀,创面 时愈时溃。 常见疾病:下部疮疡性疾病;泌尿男性疾病;下部之皮肤病等。 证型特点:初起多表现为阴证,后期虚证为主,病变多涉及肺脾肾三脏。 (三) 经络辨证 1、人体各部所属经络 头顶 面部、乳部 耳部前后 手、足心部 腹、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