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学》习题集
1 《中药学》习题集
绪论一、A1型题(从每道试题的5个备选答案中,选择1个最佳答案,并将答案的英文学母代码填入本题题号前。错选或多选均不得分。):1:在正规医院或较大范围内没有普遍应用,只在某一地区流传,或为民间医生所习用,且加工炮制尚欠规范的部分中药,多称为:B.本草A. 中药C.草药D.中草药E.天然药物答案C第一章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1、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药学专著是:A.《神农本草经》B.《新修本草》C.《证类本草》D.《本草纲目》》E.《本草纲目拾遗》答案A2、我国第一部官修本草是:A.《神农本草经》B.《新修本草》C.《证类本草》D.《本草纲目》E.《本草纲目拾遗》答案B3、《本草纲目》成书年代及作者是:A.唐、苏敬B.宋、唐慎微C.明、李时珍D.清、赵学敏E.以上都不是答案C4、我国第一部炮制学专著是:A.《雷公炮炙论》B.《新修本草》C.《证类本草》D.《本草经集注》E.《本草纲目拾遗》答案A5、《证类本草》的成书年代及作者是:A.唐、苏敬B.宋、唐慎微C.明、李时珍D.清、赵学敏E.梁、陶弘景答案B6、《本草经集注》的成书年代及作者是:A.唐、苏敬B.宋、唐慎微C.明、李时珍D.清、赵学敏E.梁、陶弘景答案E第二章中药的产地和采集一、A 型题1、经现代研究,人参皂武的含量以生长多久者为最高:A.3-4年B.6-7年C.1年D.10-15年E.7-8个月答案B2、全草入药的植物通常在何时采集为佳:A.花朵次第开放时B.果实成熟时或将熟时C.春、秋季(阴历二、八月)D.春夏(清明至夏至)间E.花即将开放或正在盛开的枝叶茂盛时答案E二、B,型题A.阿胶、沙参B.黄连、川芎C.人参、细辛D.地黄、山药E.浙贝母、杭菊花1、山东的道地药材是:2、东北的道地药材有:3、四川的道地药材有:3、B答案1、A2、CA.植物生长茂盛时B.果实成熟时或将熟时C.春、秋季(阴历二、八月)D.春夏(清明至夏至)间E.花蕾即将开放或正在盛开时4、叶类中药多在何时采收:2
2 绪 论 一、A1 型题(从每道试题的 5 个备选答案中,选择 1 个最佳答案,并将答案的英文字母代码填入本 题题号前。错选或多选均不得分。): 1.在正规医院或较大范围内没有普遍应用,只在某一地区流传,或为民间医生所习用,且加工炮 制尚欠规范的部分中药,多称为: A.中药 B.本草 C.草药 D.中草药 E.天然药物 答案 C 第一章 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 1、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药学专著是: A.《神农本草经》B.《新修本草》 C.《证类本草》 D.《本草纲目》 E.《本草纲目拾遗》 答案 A 2、我国第一部官修本草是: A.《神农本草经》B.《新修本草》 C.《证类本草》 D.《本草纲目》 E.《本草纲目拾遗》 答案 B 3、《本草纲目》成书年代及作者是: A.唐、苏敬 B.宋、唐慎微 C.明、李时珍 D.清、赵学敏 E.以上都不是 答案 C 4、我国第一部炮制学专著是: A.《雷公炮炙论》B.《新修本草》 C.《证类本草》 D.《本草经集注》E.《本草纲目拾遗》 答案 A 5、《证类本草》的成书年代及作者是: A.唐、苏敬 B.宋、唐慎微 C.明、李时珍 D.清、赵学敏 E.梁、陶弘景 答案 B 6、《本草经集注》的成书年代及作者是: A.唐、苏敬 B.宋、唐慎微 C.明、李时珍 D.清、赵学敏 E.梁、陶弘景 答案 E 第二章 中药的产地和采集 一、A1 型题 1、经现代研究,人参皂甙的含量以生长多久者为最高: A.3-4 年 B.6-7 年 C.1 年 D.10-15 年 E.7-8 个月 答案 B 2、全草入药的植物通常在何时采集为佳: A.花朵次第开放时 B.果实成熟时或将熟时 C.春、秋季(阴历二、八月) D.春夏(清明至夏至)间 E.花即将开放或正在盛开的枝叶茂盛时 答案 E 二、B1 型题 A.阿胶、沙参 B.黄连、川芎 C.人参、细辛 D.地黄、山药 E.浙贝母、杭菊花 1、山东的道地药材是: 2、东北的道地药材有: 3、四川的道地药材有: 答案 1、A 2、C 3、B A. 植物生长茂盛时 B. 果实成熟时或将熟时 C. 春、秋季(阴历二、八月) D. 春夏(清明至夏至)间 E.花蕾即将开放或正在盛开时 4、叶类中药多在何时采收:
5、果实和种子类中药多于何时采收6、根和根茎类中药多在何时采挖:7、树皮和根皮类多于何时剥取:答案4、E5、B6、C7、D第三章中药的炮制一、A型题:1、下列药物炮制属于增强药物功能,提高临床疗效的是:A.百部止咳时用蜜炙B.川乌入药前用水泡煮C.姜制厚朴D.黑豆汁蒸何首乌E.醋制五灵脂答案A2、下列药物炮制属于改变药物形状,便于贮存和制剂的是:C.蛤去头足鳞片A.燥湿收敛白矾为枯矾B.胆汁制天南星D.水漂昆布E.桑螺蜻蒸后晒干答案E3、下列不属于水火共制法的是:A.蒸B. 煮C.水飞D.炖E.淬答案C4、下列炮制方法中,哪一项属于水火共制类:A.灸法B.煨法C.搬法D.淬法E.水飞法答案D5、盐水拌炒杜仲属于哪一种炮制法:A.炒B.炙C.熳D.煨E.烘焙答案B6、借药物的粗细粉末在水中的悬浮性的不同,将不溶于水的矿物、贝壳类药物,经反复研磨,制备成极细粉末的炮制方法是:A. 漂D.潭E.淬B.粉碎处理C.水飞答案C7、将药材与液体辅料拌炒,使辅料逐渐渗入药材内部的方法,称为:A.蒸B.煨C.润D.炙E.淬答案D8、将药物用麦麸同置热锅内加热的炮制方法属于:A.蒸B.煮C.炙灸D.煨E.潭答案D9、将药物烧红后,迅速投入冷水或液体辅料中,使其酥脆的方法是:A.蒸B. 潭D.炖E.淬C.水飞答案E第四章中药的性能第一节四气第二节五味一、A1型题1、中药的作用包括:A.药物的治疗作用和不良作用B.药物的副作用C.药物的治疗作用D.药物的不良反应E.以上均不是答案A2、中药性能的主要容包括:3
3 5、果实和种子类中药多于何时采收: 6、根和根茎类中药多在何时采挖: 7、树皮和根皮类多于何时剥取: 答案 4、E 5、B 6、C 7、D 第三章 中药的炮制 一、A 型题: 1、下列药物炮制属于增强药物功能,提高临床疗效的是: A.百部止咳时用蜜炙 B.川乌入药前用水泡煮 C.姜制厚朴 D.黑豆汁蒸何首乌 E.醋制五灵脂 答案 A 2、下列药物炮制属于改变药物形状,便于贮存和制剂的是: A.燥湿收敛白矾煅为枯矾 B.胆汁制天南星 C.蛤蚧去头足鳞片 D.水漂昆布 E.桑螵蛸蒸后晒干 答案 E 3、下列不属于水火共制法的是: A.蒸 B.煮 C.水飞 D.炖 E.淬 答案 C 4、下列炮制方法中,哪一项属于水火共制类: A.炙法 B.煨法 C.煅法 D.淬法 E.水飞法 答案 D 5、盐水拌炒杜仲属于哪一种炮制法: A.炒 B.炙 C.煅 D.煨 E.烘焙 答案 B 6、借药物的粗细粉末在水中的悬浮性的不同,将不溶于水的矿物、贝壳类药物,经反复研磨,制备 成极细粉末的炮制方法是: A.漂 B.粉碎处理 C.水飞 D.潬 E.淬 答案 C 7、将药材与液体辅料拌炒,使辅料逐渐渗入药材内部的方法,称为: A.蒸 B.煨 C.润 D.炙 E.淬 答案 D 8、将药物用麦麸同置热锅内加热的炮制方法属于: A.蒸 B.煮 C.炙 D.煨 E.潬 答案 D 9、将药物煅烧红后,迅速投入冷水或液体辅料中,使其酥脆的方法是: A.蒸 B.潬 C.水飞 D.炖 E.淬 答案 E 第四章 中药的性能 第一节 四气 第二节 五昧 一、 A1 型题 1、中药的作用包括: A.药物的治疗作用和不良作用 B.药物的副作用 C.药物的治疗作用 D.药物的不良反应 E.以上均不是 答案 A 2、中药性能的主要容包括:
A.升降浮沉和有毒无毒B.四气、五味、归经、升降浮沉、毒性C.功效与不良反应D.药物的偏性E.气味、归经答案B3、中药的性能是:B.中药的偏性A.中药治病的原理C.中药作用的性质和特征的高度概括D.每味药的功效特点E.以上都不是答案C4、中药的性能不包括:A.四气B.滋味C.归经D.升降浮沉E.毒性答案B5、确定中药药性的主要依据是:A.用药部位B.用药后的反应C.药物的加工方法D.药物本身所具有的成分E.以上都不是答案B6、药性理论的基础是:A.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八纲B.脏象理论C.脏腑、经络学说D.阴阳,脏、经络学说E.以上都不是答案D7、能比较完全说明药物治病的基本作用是:A.消除病因B.扶正祛邪C.恢复脏腑的正常生理功能D.纠正阴阳气血偏盛偏衰的病理现象E.以上都不是答案E8、中药四气是如何确定的?A.是从人体的感官感觉出来的B.是从机体的反应总结出来的C.是从疾病的性质总结出来的D.是由药物作用于人体所产生的不同反应和获得的不同疗效总结出来的E.是从药物的质地轻重、药用部位、炮制方法等推导出来的答案D9、能够减轻或消除热证的药物,其药性一般多属于:A.热性C.平性B.温性D.寒、凉之性E.温、热之性答案D10、能够减轻或消除寒证的药物,其药性一般属A.温性B.热性C.平性D.温、热之性E.寒、凉之性答案D11、所谓平性药主要是指:A.寒、热之性不甚明显的药物B.作用比较缓和的药物C.升浮、沉降作用趋向不明显的药物D.性味甘淡的药物E.寒热界限不很明显、药性平和、作用较缓和的一类药答案E12、五味是指药物的:A.最基本的滋味B.五类基本作用C.全部味道E.部分味道D.五种不同的滋味答案A13、五味中属于阳的是哪一组:A.辛、甘、酸B.辛、甘、淡C.甘、淡、苦4
4 A.升降浮沉和有毒无毒 B.四气、五味、归经、升降浮沉、毒性 C.功效与不良反应 D.药物的偏性 E.气味、归经 答案 B 3、中药的性能是: A.中药治病的原理 B.中药的偏性 C.中药作用的性质和特征的高度概括 D.每味药的功效特点 E.以上都不是 答案 C 4、中药的性能不包括: A.四气 B.滋味 C.归经 D.升降浮沉 E.毒性 答案 B 5、确定中药药性的主要依据是: A.用药部位 B.用药后的反应 C.药物的加工方法 D.药物本身所具有的成分 E.以上都不是 答案 B 6、药性理论的基础是: A. 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八纲 B. 脏象理论 C.脏腑、经络学说 D.阴阳,脏腑、经络学说 E.以上都不是 答案 D 7、能比较完全说明药物治病的基本作用是: A.消除病因 B.扶正祛邪 C.恢复脏腑的正常生理功能 D.纠正阴阳气血偏盛偏衰的病理现象 E.以上都不是 答案 E 8、中药四气是如何确定的? A.是从人体的感官感觉出来的 B.是从机体的反应总结出来的 C.是从疾病的性质总结出来的 D.是由药物作用于人体所产生的不同反应和获得的不同疗效总结出来的 E.是从药物的质地轻重、药用部位、炮制方法等推导出来的 答案 D 9、能够减轻或消除热证的药物,其药性一般多属于: A.热性 B.温性 C.平性 D.寒、凉之性 E.温、热之性 答案 D 10、能够减轻或消除寒证的药物,其药性一般属 A.温性 B.热性 C.平性 D.温、热之性 E.寒、凉之性 答案 D 11、所谓平性药主要是指: A.寒、热之性不甚明显的药物 B.作用比较缓和的药物 C.升浮、沉降作用趋向不明显的药物 D.性味甘淡的药物 E.寒热界限不很明显、药性平和、作用较缓和的一类药 答案 E 12、五味是指药物的: A.最基本的滋味 B.五类基本作用 C.全部味道 D.五种不同的滋味 E.部分味道 答案 A 13、五味中属于阳的是哪一组: A.辛、甘、酸 B.辛、甘、淡 C.甘、淡、苦
D.辛、苦、酸E.酸、苦、咸答案B14、五味中属于阴的是哪一组:A.辛、甘、咸B.辛、甘、淡C.酸、苦、淡D.酸、苦、咸E. 甘、淡、酸答案D15、辛味药物的主要作用是:A.行气、活血B.收敛、固涩C.补益、缓急D.软坚、散结E.燥湿、通泄答案A16、甘味药物的主要作用是:A.行气、活血B.收敛、固涩C.补益、缓急D.软坚、散结E.燥湿、通泄答案C17、甘味药可用于痛证,其作用是:A.温中止痛B.活血止痛C.缓急止痛D.祛风止痛E.行气止痛答案C18、淡味药物能:A.软坚散结B.利水渗湿C.活血祛瘀D.泻下通便E.疏肝理气答案B19、酸味药具有的作用是:A.收敛、固涩B.收敛、补虚C.收敛、清热D.收敛、软坚E.收敛、温中答案A20、酸味药物与下列何种味的药物作用有相似之处?A.苦味B.辛味C.咸味D.甘味E.涩味答案E21、下列哪项作用是苦味药的作用?A.行气、活血B.软坚、泻下C.和中、缓急D.收敛、固涩E.通泄、降泄答案E2、五味之中,兼有坚阴作用的药味是:A.甘味B.苦味C.咸味D.酸味E.辛味答案B23、咸味药的主要作用是:C.降逆止呕A.清热泻火B.引血下行D.利水渗湿E.软坚泻下答案E24、具有清热燥湿功效的药物大多具有:B.苦味A.甘味C.咸味D.酸味E.辛味答案B25、具有利水渗湿功效的药物大多具有:A.淡味B.苦味C.咸味D.酸味E.辛味答案A26、具有芳香化湿作用的药物大多具有:A.甘味B.苦味C.咸味D.酸味E.辛味答案E27、中药性能的主要内容不包括:A.四气B.五味D. 归经E.配伍C.升降浮沉5
5 D.辛、苦、酸 E.酸、苦、咸 答案 B 14、五味中属于阴的是哪一组: A.辛、甘、咸 B.辛、甘、淡 C.酸、苦、淡 D.酸、苦、咸 E.甘、淡、酸 答案 D 15、辛味药物的主要作用是: A.行气、活血 B.收敛、固涩 C.补益、缓急 D.软坚、散结 E.燥湿、通泄 答案 A 16、甘味药物的主要作用是: A.行气、活血 B.收敛、固涩 C.补益、缓急 D.软坚、散结 E.燥湿、通泄 答案 C 17、 甘味药可用于痛证,其作用是: A.温中止痛 B.活血止痛 C.缓急止痛 D.祛风止痛 E.行气止痛 答案 C 18、淡味药物能: A. 软坚散结 B.利水渗湿 C.活血祛瘀 D.泻下通便 E. 疏肝理气 答案 B 19、酸味药具有的作用是: A.收敛、固涩 B.收敛、补虚 C.收敛、清热 D.收敛、软坚 E.收敛、温中 答案 A 20、酸味药物与下列何种味的药物作用有相似之处? A.苦味 B.辛味 C.咸味 D.甘味 E.涩味 答案 E 21、下列哪项作用是苦味药的作用? A.行气、活血 B.软坚、泻下 C.和中、缓急 D.收敛、固涩 E.通泄、降泄 答案 E 2、五味之中,兼有坚阴作用的药味是: A.甘味 B.苦味 C.咸味 D.酸味 E.辛味 答案 B 23、咸味药的主要作用是: A.清热泻火 B.引血下行 C.降逆止呕 D.利水渗湿 E. 软坚泻下 答案 E 24、具有清热燥湿功效的药物大多具有: A.甘味 B.苦味 C. 咸味 D. 酸味 E.辛味 答案 B 25、具有利水渗湿功效的药物大多具有: A.淡味 B.苦味 C. 咸味 D. 酸味 E.辛味 答案 A 26、具有芳香化湿作用的药物大多具有: A.甘味 B. 苦味 C. 咸味 D. 酸味 E.辛味 答案 E 27、中药性能的主要内容不包括: A.四气 B.五味 C.升降浮沉 D.归经 E.配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