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外科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中西医结合外科学课程编号:H15075\H15076英文名称:surgeryof integration of integratedtraditional andWesternMedicine课程属性:选修课学学分:7.5学分时:124学时先修课程:《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诊断学》《解剖学》后续课程:《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中西医结合危重病学》适用专业:中西医临床专业一、课程简介中西医结合外科学是医学科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研究人体损伤、感染、肿瘤、畸形及其他性质疾病的病因病理、诊断、治疗、预防以及预后等。是高等中医药院校五年制中西医结合方向主干课程之一。该课程的教学目的是通过课堂和临床教学,使学生系统的掌握中西医结合外科学的理论基础和常见病的辨证论治规律。2教学内容包括绪论、无菌技术、麻醉、输血、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外科营养、休克、外科重症监测与治疗、心、肺、脑复苏、外科证治概论、外科感染、甲状腺、乳腺疾病、急腹症、腹部外科疾病、泌尿系统疾病、肛门直肠疾病、周围血管疾病、体表良性肿瘤等。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熟练掌握中西医结合外科学的主要内治法、外
中西医结合外科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中西医结合外科学 课程编号:H15075\ H15076 英文名称:surgery of integration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and Western Medicine 课程属性:选修课 学 时:124 学时 学 分:7.5 学分 先修课程:《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诊断学》《解剖学》 后续课程:《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中西医结合危重病学》 适用专业:中西医临床专业 一、课程简介 中西医结合外科学是医学科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研究人体损伤、感 染、肿瘤、畸形及其他性质疾病的病因病理、诊断、治疗、预防以及预后等。是 高等中医药院校五年制中西医结合方向主干课程之一。该课程的教学目的是通过 课堂和临床教学,使学生系统的掌握中西医结合外科学的理论基础和常见病的辨 证论治规律。2 教学内容包括绪论、无菌技术、麻醉、输血、水、电解质和酸碱 平衡失调、外科营养、休克、外科重症监测与治疗、心、肺、脑复苏、外科证治 概论、外科感染、甲状腺、乳腺疾病、急腹症、腹部外科疾病、泌尿系统疾病、 肛门直肠疾病、周围血管疾病、体表良性肿瘤等。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熟练掌握中西医结合外科学的主要内治法、外
治法和操作技能,急诊处理原则,了解一些疑难病、少见病的诊断和辨证论治原则,达到应用型人才的标准。本教材涵盖了中医外科学和西医外科学的基本内容。各论部分的病名以西医病名为纲,故中医外科疮疡病部分着重介绍外科证治概论,将疮疡具体各病种归并于外科感染一章中。为强调外治法在外科疾病治疗中的重要性,各论中每种疾病都分列出外治法及手术疗法,以加强本教材的实用性。二、课程内容及学时分配教学环节课时安排上机答疑讨论课合计讲课习题课实验课4120124第一章:绪论(建议学时数:2学时)【学习目的和要求】1.知识掌握:了解中西医结合外科学的内容和特点。了解中医外科的发展简史。熟悉中西医结合外科发展概况。掌握学好外科学的方法。2.能力培养:临床思维,记忆。3.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为主要教学方式,并采用课堂提问、同学提问,以了解同学的接受情况。进行课堂讨论,以加深同学的理解。采用计算机辅助教学(CAI),辅以图示法等深入浅出地解说重点难点问题。【重点】中、西方外科发展史。【难点】中西医结合外科学学习方法第二章:中医外科证治概要(建议学时数:6学时)【学习目的和要求】1.知识掌握:掌握中医外科疾病的专业术语、病因病机及治疗;熟悉中医外
治法和操作技能,急诊处理原则,了解一些疑难病、少见病的诊断和辨证论治原 则,达到应用型人才的标准。 本教材涵盖了中医外科学和西医外科学的基本内容。各论部分的病名以西医 病名为纲,故中医外科疮疡病部分着重介绍外科证治概论,将疮疡具体各病种归 并于外科感染一章中。为强调外治法在外科疾病治疗中的重要性,各论中每种疾 病都分列出外治法及手术疗法,以加强本教材的实用性。 二、课程内容及学时分配 教 学 环 节 课 时 安 排 讲课 习题课 讨论课 实验课 上机 答疑 合计 124 4 120 第一章:绪论(建议学时数:2 学时) 【学习目的和要求】 1.知识掌握:了解中西医结合外科学的内容和特点。 了解中医外科的发展 简史。 熟悉中西医结合外科发展概况。 掌握学好外科学的方法。 2.能力培养:临床思维,记忆。 3.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为主要教学方式,并采用课堂提问、同学提问,以了 解同学的接受情况。进行课堂讨论,以加深同学的理解。采用计算机辅助教学 (CAI),辅以图示法等深入浅出地解说重点难点问题。 【重点】中、西方外科发展史。 【难点】中西医结合外科学学习方法。 第二章:中医外科证治概要(建议学时数:6 学时) 【学习目的和要求】 1.知识掌握:掌握中医外科疾病的专业术语、病因病机及治疗;熟悉中医外
科疾病命名原则;了解中医外科范围。2.能力培养:临床思维,记忆、理解分析、简单应用3.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为主要教学方式,并采用课堂提问、同学提问,以了解同学的接受情况。进行课堂讨论,以加深同学的理解。采用计算机辅助教学(CAI),辅以图示法等深入浅出地解说重点难点问题。【重点】中医外科疾病诊断、治疗。【难点】中医外科疾病外治法。第三章:无菌术(建议学时数:2学时)【学习目的和要求】1.知识掌握:掌握无菌原则熟悉无菌操作了解消毒灭菌方法2.能力培养:临床思维,记忆、理解分析、简单应用3.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为主要教学方式,并采用课堂提问、同学提问,以了解同学的接受情况。进行课堂讨论,以加深同学的理解。采用计算机辅助教学(CAI),辅以图示法等深入浅出地解说重点难点问题。【重点】无菌操作方法。【难点】实验室无菌原则。第四章:麻醉(建议学时数:6学时)【学习目的和要求】1.知识掌握:掌握麻醉前用药的种类及剂量、针刺镇痛与辅助麻醉的方法粘膜表面麻醉、局部浸润麻醉、区域阻滞麻醉及针刺镇痛与辅助麻醉方法;熟悉针刺镇痛原理颈丛、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熟悉椎管内麻醉方法:蛛网膜下腔和硬膜外麻醉;了解麻醉的概念及麻醉方法分类;了解麻醉前病情分级;了解局麻药的药理及不良反应;了解常用吸入及静脉全身麻醉药。2.能力培养:临床思维,记忆、理解分析、简单应用3.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为主要教学方式,并采用课堂提问、同学提问,以了
科疾病命名原则;了解中医外科范围。 2.能力培养:临床思维,记忆、理解分析、简单应用。 3.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为主要教学方式,并采用课堂提问、同学提问,以了 解同学的接受情况。进行课堂讨论,以加深同学的理解。采用计算机辅助教学 (CAI),辅以图示法等深入浅出地解说重点难点问题。 【重点】中医外科疾病诊断、治疗。 【难点】中医外科疾病外治法。 第三章:无菌术(建议学时数:2 学时) 【学习目的和要求】 1.知识掌握:掌握无菌原则;熟悉无菌操作;了解消毒灭菌方法。 2.能力培养:临床思维,记忆、理解分析、简单应用。 3.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为主要教学方式,并采用课堂提问、同学提问,以了 解同学的接受情况。进行课堂讨论,以加深同学的理解。采用计算机辅助教学 (CAI),辅以图示法等深入浅出地解说重点难点问题。 【重点】无菌操作方法。 【难点】实验室无菌原则。 第四章:麻醉(建议学时数:6 学时) 【学习目的和要求】 1.知识掌握:掌握麻醉前用药的种类及剂量、针刺镇痛与辅助麻醉的方法、 粘膜表面麻醉、局部浸润麻醉、区域阻滞麻醉及针刺镇痛与辅助麻醉方法;熟悉 针刺镇痛原理颈丛、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熟悉椎管内麻醉方法:蛛网膜下腔和硬 膜外麻醉;了解麻醉的概念及麻醉方法分类;了解麻醉前病情分级;了解局麻药 的药理及不良反应;了解常用吸入及静脉全身麻醉药。 2.能力培养:临床思维,记忆、理解分析、简单应用。 3.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为主要教学方式,并采用课堂提问、同学提问,以了
解同学的接受情况。进行课堂讨论,以加深同学的理解。采用计算机辅助教学(CAI),辅以图示法等深入浅出地解说重点难点问题。【重点】局部麻醉方法方法【难点】椎管内麻醉。第五章:体液与营养代谢(建议学时数:6学时)【学习目的和要求】1.知识掌握:掌握体液代谢的失调、酸碱平衡的失调、外科补液、肠外营养与肠内营养,熟悉营养状态的评定与监测、外科营养支持的并发症既防治,了解体液与营养代谢、外科营养支持概述。2.能力培养:临床思维,记忆、理解分析、简单应用3.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为主要教学方式,并采用课堂提问、同学提问,以了解同学的接受情况。进行课堂讨论,以加深同学的理解。采用计算机辅助教学(CAI),辅以图示法等深入浅出地解说重点难点问题【重点】外科补液方法。【难点】外科补液方法和营养支持。第六章:输血(建议学时数:4学时)【学习目的和要求】1.知识掌握:掌握血型及交叉配血;熟悉自体输血、血液成分和成分输血常用代血浆的特性及应用;了解输血的自的、血液保存方法、输血适应证和并发症。2.能力培养:临床思维,记忆、理解分析、简单应用。3.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为主要教学方式,并采用课堂提问、同学提问,以了解同学的接受情况。进行课堂讨论,以加深同学的理解。采用计算机辅助教学(CAI),辅以图示法等深入浅出地解说重点难点问题。【重点】自体输血、血液成分和成分输血【难点】血液保存方法、输血适应证
解同学的接受情况。进行课堂讨论,以加深同学的理解。采用计算机辅助教学 (CAI),辅以图示法等深入浅出地解说重点难点问题。 【重点】局部麻醉方法方法。 【难点】椎管内麻醉。 第五章:体液与营养代谢(建议学时数:6 学时) 【学习目的和要求】 1.知识掌握:掌握体液代谢的失调、酸碱平衡的失调、外科补液、肠外营养 与肠内营养,熟悉营养状态的评定与监测、外科营养支持的并发症既防治,了解 体液与营养代谢、外科营养支持概述。 2.能力培养:临床思维,记忆、理解分析、简单应用。 3.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为主要教学方式,并采用课堂提问、同学提问,以了 解同学的接受情况。进行课堂讨论,以加深同学的理解。采用计算机辅助教学 (CAI),辅以图示法等深入浅出地解说重点难点问题。 【重点】外科补液方法。 【难点】外科补液方法和营养支持。 第六章:输血(建议学时数:4 学时) 【学习目的和要求】 1.知识掌握:掌握血型及交叉配血;熟悉自体输血、血液成分和成分输血、 常用代血浆的特性及应用;了解输血的目的、血液保存方法、输血适应证和并发 症。 2.能力培养:临床思维,记忆、理解分析、简单应用。 3.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为主要教学方式,并采用课堂提问、同学提问,以了 解同学的接受情况。进行课堂讨论,以加深同学的理解。采用计算机辅助教学 (CAI),辅以图示法等深入浅出地解说重点难点问题。 【重点】自体输血、血液成分和成分输血。 【难点】血液保存方法、输血适应证
第七章:休克(建议学时数:4学时)【学习目的和要求】1.知识掌握:掌握休克的概念、临床表现、诊断、中西医治疗;熟悉其西医病因病理、中医病因病机、鉴别诊断及治疗原则;了解该病的范围,调摄与护理以及现代研究进展。。2.能力培养:临床思维,记忆、理解分析、简单应用。3.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为主要教学方式,并采用课堂提问、同学提问,以了解同学的接受情况。进行课堂讨论,以加深同学的理解。采用计算机辅助教学(CAI),辅以图示法等深入浅出地解说重点难点问题。【重点】休克的治疗。【难点】休克的诊断第八章:围手术期处理(建议学时数:6学时)【学习目的和要求】1.知识掌握:掌握术前特殊准备、术后饮食、拆线的时间及引流物的处理,各种不适的处理原则、术后常见并发症的处理原则;熟悉手术后并发症的常见情况、术后处理的各种要求术前准备的中医辨证原则;了解术后处理的一般步骤、术后并发症处理的范畴。2.能力培养:临床思维,记忆、理解分析、简单应用。3.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为主要教学方式,并采用课堂提问、同学提问,以了解同学的接受情况。进行课堂讨论,以加深同学的理解。采用计算机辅助教学(CAI),辅以图示法等深入浅出地解说重点难点问题。【重点】术前准备和术后处理【难点】术后常见并发症的处理第九章:重症救治与监测(建议学时数:6学时)【学习目的和要求】1.知识掌握:掌握心肺复苏技术;熟悉心跳骤停的原因、分类及诊断、急性
第七章:休克(建议学时数:4 学时) 【学习目的和要求】 1.知识掌握:掌握休克的概念、临床表现、诊断、中西医治疗;熟悉其西医 病因病理、中医病因病机、鉴别诊断及治疗原则;了解该病的范围,调摄与护理 以及现代研究进展。 2.能力培养:临床思维,记忆、理解分析、简单应用。 3.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为主要教学方式,并采用课堂提问、同学提问,以了 解同学的接受情况。进行课堂讨论,以加深同学的理解。采用计算机辅助教学 (CAI),辅以图示法等深入浅出地解说重点难点问题。 【重点】休克的治疗。 【难点】休克的诊断 。 第八章:围手术期处理(建议学时数:6 学时) 【学习目的和要求】 1.知识掌握:掌握术前特殊准备、术后饮食、拆线的时间及引流物的处理, 各种不适的处理原则、术后常见并发症的处理原则;熟悉手术后并发症的常见情 况、术后处理的各种要求术前准备的中医辨证原则;了解术后处理的一般步骤、 术后并发症处理的范畴。 2.能力培养:临床思维,记忆、理解分析、简单应用。 3.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为主要教学方式,并采用课堂提问、同学提问,以了 解同学的接受情况。进行课堂讨论,以加深同学的理解。采用计算机辅助教学 (CAI),辅以图示法等深入浅出地解说重点难点问题。 【重点】术前准备和术后处理。 【难点】术后常见并发症的处理。 第九章:重症救治与监测(建议学时数:6 学时) 【学习目的和要求】 1.知识掌握:掌握心肺复苏技术;熟悉心跳骤停的原因、分类及诊断、急性